📖 ZKIZ Archives


互聯網公司巔峰期過後維穩問題:身處困境的Twitter如何自救?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2947
以下是文章全文:

幾週之前,Twitter股價驟降,市值暴跌40億美元,而且其內部員工以及早期的投資人在6個月的禁售期過後開始紛紛拋售它們手中的股票。6月5日,Twitter財務副總裁盧卡·巴拉塔(Luca Baratta)以每股31.44美元的價格拋售了9285股Twitter股票,套現29.2萬美元。這是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因為最能看清公司前景的人卻出售了自己持有的公司的股票,這無疑給Twitter的未來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從去年12月份到現在,Twitter的市值已經蒸發了一半,總跌幅達到了驚人的180億美元。用戶們正在放棄使用Twitter的產品,Twitter的增長變得停滯不前,有社交媒體圈兒的權威專家表示,Twitter正在變得可有可無。

正如之前的AOL,在互聯網領域紅極一時之後又迅速步上了下坡路,最終彈盡糧絕倒在原來站起來的地方。故事的開頭是如此的雷同,當Twitter初入社交媒體領域便掀起了一陣浪潮,具備了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但是故事的結局也在趨於一致,因為現在Twitter這艘巨艦已經進入減速道,除非來個華麗的轉身,或者在像印度這樣的潛在市場渠道巨大的成功,否則Twitter的光環將會褪去。

大起大落

根據研究,Twitter能夠變得流行起來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大型媒體上連續不斷的免費廣告推出。2008年,美國有線電視頻道CNN成為第一家在節目中整合Twitter的大型新聞傳播媒體,並且開始在電視屏幕上顯示相關推文動態。此舉大大提高了Twitter的曝光度,漸漸的開始流行開來。

尤其是在2008年11月份印度孟買發生恐怖襲擊時,用戶開始在Twitter上發佈事件的即時信息和傷亡細節,海量信息迅速充斥在了整個網站,讓人們第一時間能夠瞭解到事件的實時進展。就這樣,人們開始發現,Twitter上的信息報導要比主流媒體來得更及時。主流媒體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紛紛與Twitter展開合作。一時間,「請關注我們的Twitter」成為每一家主流媒體的口頭禪。再加上社會名流們的推波助瀾,Twitter流行起來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主流媒體的免費廣告以及社會名流們的推波助瀾也是一把雙刃劍,成為其目前危機的原因之一。到目前為止,幾乎每一家機構都會通過Twitter來向大眾發聲,這導致了大量不必要的垃圾信息充斥了整個網站。Facebook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但是Facebook卻能找到有效的辦法避免這樣的問題,比如說他們通過新聞流的方式為不同的人推送他們可能感興趣的信息。

Twitter沒能做到這一點,所以當我們登錄Twitter賬戶之後會發現,Twitter上的評論就像一鍋大雜燴,各式各樣,五花八門,但是我們真的需要這些信息嗎?當然這要取決於你關注了誰。但是不管怎樣,Twitter在這一點上做的不夠好,缺乏有效的搜索功能,讓用戶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推文。慢慢的,用戶開始厭倦了這些對自己毫無意義的推文,而且這些信息在其他網站上都能看到,所以用戶開始減少了來這裡的次數,直到淡忘它。

更糟糕的是,我們已經習慣性的變成了媒體和名人的推文的被動「接收器」,甚至忘了自己也能在Twitter上發佈自己的推文。而且,一想到當自己的推文一旦發佈出去之後整個世界都能看到時,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在發不發一條不超過140個字符的推文這個問題上變得猶豫起來。慢慢的,我們就學會了在Twitter上沉默是金。

我蒐集到的一組數據可以證明Twitter的問題有多麼嚴重。推文的中值只有1個(比如說「大家好,我來了」),而且推文的發布者只是一少部分人:Twitter的10%的活躍用戶製造了90%的內容;相比之下,Facebook的10%的活躍用戶製造了40%的內容。所以,我們中的很多人會往返於Facebook,和他們的家人以及朋友來分享各自的圖片、生活的瞬間、觀點和看法,當然還有視頻。但是在Twitter上,我相信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不發聲的。即便有人試圖在Twitter上分享點什麼的話,他也會很快發現,自己剛剛發佈的推文瞬間已經被大量毫無相干的信息淹沒了。慢慢的,Twitter的用戶粘性也就沒了。

自救機會

所以現在,當我們想到Twitter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其令人印象深刻的小鳥Logo,而Twitter這個產品本身已經變得沒有什麼吸引力了。而且Twitter的主要流量來源——其他主流媒體——已經無法為Twitter帶來足夠的新用戶。那麼,Twitter能否抓住最後的救命稻草嗎?在我看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Twitter有兩個自救的辦法:第一,發現新的流量來源;第二,升級和優化產品。

但是,在美國市場尋找新的流量來源非常困難,美國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基本沒有增長的機會。如果我是Twitter的老闆,我會將印度作為目標市場,因為那裡有2.5億潛在用戶群體,但目前Twitter在那裡卻只有3000萬註冊用戶。

如果能夠在印度引起主流媒體的注意,Twitter將會獲得大量新用戶,但時不我待,如果Twitter要這麼做的話就需要抓緊時間了。因為在印度,WhatsApp將會是個強大競爭對手,它之前又剛剛被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用戶數量是Twitter兩倍。

還有一個方法是在產品本身上做文章。Twitter需要儘可能多的做產品改進和體驗優化。目前擁有2.5億用戶Twitter或多或少會出現自滿情緒,忽視了初期用戶是如何體驗「Twitter時刻」的——為彼此陌生的人建立溝通的橋樑,發佈一條推文並得到對方的積極回應——這就是用戶喜歡上Twitter的原因。

但是就像AOL那樣,在走上巔峰之後安於現狀並最終走向沉淪,如果Twitter不能重新擁抱「Twitter時刻」的話,Twitter勢必也將步入AOL的後塵,被淹沒在浩瀚的互聯網大潮中。

也許重新抓住用戶的心,並獲得一大波新的用戶還為時不晚,但是請注意,機會的窗口正在快速關閉。

來源:騰訊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91

一場大氣爆,引爆高雄與台灣石化業存亡困局 毀滅與重生 明天過後 280萬高雄人與4兆產業何去何從?(088-101)

2014-08-11  TWM
 
 

 

驚天一爆

炸出不願面對的真相……

一場劃破午夜寂靜的大氣爆,瞬間奪走三十條人命,讓高雄人痛醒。

原來高雄都會區底下深埋政府官員、業者都說不清楚的地下管路,人、車與石化原料一起在馬路上下跑,丙烯是那麼可怕又致命的原料;更揭開了驚人的事實,石化產業帶來了上中下游四兆多元產值、三十六萬就業人口,但夢時代旁就是石化儲槽、高鐵站蓋在石化廠旁,二八○萬高雄人被石化廠包圍。

人不可能與石化廠、管路當鄰居,經濟、就業機會卻不能一夕抹殺。

大爆炸帶來毀滅,也讓人有機會深思,高雄與石化產業都需要一起重生。

高雄大氣爆爆出台灣經濟與都市發展的大矛盾,昔日十大建設變成了今天高雄市民大夢魘,滿佈地下的管路,有如不定時炸彈。

但貿然停止地下管路,仁武、大社馬上面臨停工危機,光是拆除管路不能解決問題,台灣應該跟上國際潮流,讓石化業遠離人群,建立一貫化的專區,集中管理。

製作人‧謝春滿 撰文‧呂國禎、鄧 寧 研究員‧黃家慧、楊政諭 攝影‧劉咸昌、陳俊銘我的故鄉是高雄,有憨憨笑著的黃色小鴨停泊在美麗的港灣,吸引來自全台各地人們湧入,新光碼頭、真愛碼頭、光榮碼頭重建過後,高雄這座海洋城市變得更加漂亮了!

七月三十一日午夜,氣爆意外發生,隔天一早,我趕赴高雄採訪。在這裡生活了二十八年,直到這一天,我才發現,原來,過去深埋在高雄身體中的重工業血脈,從來沒有斷絕過。我第一次知道,從停泊小鴨的光榮碼頭往南走到有大摩天輪的夢時代,旁邊碼頭停泊的大船與岸邊一座座的圓形儲槽,裡頭裝的都是石化原料。

東聯化學的乙烯船、李長榮化工的丙烯船,每個月總會載著上千噸的石化原料進出高雄港,卸貨後再經由中油前鎮儲運所或是華運倉儲加壓汽化,將乙烯、丙烯經由地下管線送往大社廠、林園廠、仁武廠。

接著我再趕往楠梓區的後勁五輕,以前坐高鐵回高雄,只看到進站前右手邊荒廢的水泥廠,水泥廠身後則是半屏山,但山頭後是什麼呢?當我登高一望,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嚇不已,密密麻麻的石化煙囪矗立眼前,我相信,恐怕很多高雄人並不清楚,這些冒著煙的石化煙囪,正是擁有年產能乙烯五十萬噸、丙烯二十五萬噸、丁二烯七.五萬噸的中油五輕廠。

從夢時代轉個彎,就是石化原料卸貨、倉儲的碼頭;從左營高鐵轉個彎,就是石化原料生產、製造的源頭。直到這一天我才知道,二八○萬高雄人,每天生活在被石化工廠包圍的土地裡……。

一場氣爆 炸出多少危機?

五輕關廠成定局 連帶衝擊南台灣石化業產能這才是七月三十一日高雄大氣爆最根本的問題,台灣石化產業缺乏長遠與整體規畫,石化廠、儲槽與市民、購物中心共同生活,石化原料穿越高雄市精華地帶。除了這一條專屬李長榮化工的管路,還有十六條石化管線貫穿高雄市人口稠密區,掀開了一個驚人事實:高雄市馬路上有人、車通行,地下則是石化原料日夜不停穿梭,有如高雄市的血管,但流著的是能在瞬間奪走人命的石化原料。

被大爆炸驚醒的高雄市政府,才緊急宣佈所有通過市區的石化原料停止輸送,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面臨斷炊停工的困境;隨之而來的是高雄市民對石化產業的不滿,要求五輕如期遷廠、二○一八年大社石化工業區遷廠的聲浪不斷。

一場大災難演變成一場經濟與人身財產安全的大對抗,訪問爭取五輕延後關廠的石化業者,包括長春集團等業者不願評論,甚至還有人擔憂:「這一次不僅是五輕關定了,連大社石化工業區恐怕也不保了。」一場意外,讓台灣石化業面臨了一場遷廠又無處可去的絕境。

本來,五輕在關廠期限到期前,中油仍不放棄爭取當地居民支持,希望五輕能夠繼續生產;除此之外,中油體系的民間石化業者,例如長春集團就有意合資承租中油五輕繼續生產。但這一爆,爆出了高雄市民對石化產業恐慌,五輕關廠已經變成不可逆的事實。

然而貿然停掉南台灣石化產業,對台灣經濟可能是一場大災難,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以這次受衝擊最大的後勁五輕、仁武、大社三大石化園區估算,目前最新的年產值約二千三百億元,如果算上下游產業直接、間接效果,這三大園區如果因此停產,將影響台灣GDP(國內生產毛額)約○.三%,最高有四萬九千人的就業機會可能會受到衝擊。

如果再放大看台灣石化產業,這一爆如果讓台灣石化產業全面退出或喪失國際競爭力,將影響石化業一兆七千億元的產值,台灣GDP成長率少二.二五個百分點,造成上下游的失業人數可能高達三十六萬人,台灣經濟將面臨大危機。

如果按經濟部的統計,石化業含石油及煤製品、石油化工、化學材料、塑膠製品、化學製品、橡膠製品,去年總產值達四兆多元,佔製造業的二九%,影響更加巨大。對於投資人來說,自八月一日到八月五日,總共才三個交易日,一場大氣爆就蒸發了塑化類股七九八億元市值。

這場氣爆 掀開了哪些老問題?

石化產業可不要嗎?扣除未上市的中油,石化業市值高達二?五兆元,佔台股的十分之一。

梁啟源說,比台灣還要地小人稠的新加坡仍在全力發展石化業,為什麼台灣不要?韓國還喊出要成為紐約、倫敦、新加坡之後,全球第四大石油貿易中心。

為什麼新加坡、韓國搶著做石化,從乙烯、丙烯到丁二烯,它們被稱為工業之母,往下可以做成各種塑膠原料、紡織、橡膠原料,接著變成塑膠杯椅、汽車輪胎、防撞桿、衣服、鞋子,甚至連液晶電視內的薄膜、外殼到手機、電腦的電路板,連F1賽車、波音七八七客機的碳纖維,也都是石化原料做的。

因此新加坡、韓國才會把石化當成重點產業全力發展。而這一爆讓我們發現,中油五輕二十五年就該遷廠,卻長期拖延,任由業者在地下埋管線,最後變成高雄市區埋了多少石化管線,沒有人搞清楚的怪異現象。

此刻除了究責,更該深思台灣石化業該何去何從。

問題一:

缺乏規畫 上游在沿海,下游卻在內陸先讓我們解開謎題,為什麼高雄市區會有石化原料?「整個高雄都會區被石化工廠包圍,馬路下面跑管線,變成一個超級石化廠。」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海洋環境工程系教授沈建全說,沿著海岸從前鎮區華運倉儲、往南是小港臨海工業區、中油大林蒲廠、林園石化園區,這裡生產汽柴油、乙烯、丙烯、丁二烯等原料,形成沿著高雄市海岸線的石化上游原料生產與進口儲運中心。

接著,從林園往內陸走是大寮的大發工業區,再來是仁武工業區、大社石化工業區,再來是後勁的中油五輕。除了五輕,都是中下游原料生產工廠,演變成為上游在海岸的煉油廠、儲運中心,下游製造在內陸。

若用煮飯做菜來解釋,上游就是放青菜蘿蔔的冰箱,下游是煮飯做菜的廚房,高雄石化業是把青菜蘿蔔放在沿海,廚房卻位於高雄市區與前高雄縣邊界;每次廚房要煮菜,就必須運青菜蘿蔔從港區穿越高雄市區。

偏偏這些原料不像青菜蘿蔔這麼單純,而是遇到空氣就可能會爆炸的丙烯,甚至還有遇熱會散發劇毒的石化原料。這些石化廠剛好把高雄市精華地區包圍起來,整個都會區兩旁都是石化廠,有二八○萬人被七個石化園區包圍,天天上演石化原料從地下管線或油罐車穿越鬧區。

這是第一個大問題,石化業配置與都市發展形成了大矛盾,造成這個問題的是推動台灣經濟起飛的十大建設。日據時代日本的海軍燃料廠設在緊鄰半屏山的後勁部落(含高楠梓區五個裡),後來政府推動十大建設,接續日本留下的基礎,興建高雄煉油廠,並且興建仁大(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以及林園石化工業區。

十大建設從煉油、石油裂解、塑膠、紡織原料一貫化,推動了台灣上中下游產業發展,奠定台灣經濟起飛的基礎。那時候高雄煉油廠與仁武、大社是緊緊相鄰的,並不需要埋管線穿越市區。

問題二:為了經濟發展 石化廠讓人愛恨交織第二個問題,政府開始亂開支票解決眼前問題,把兌現的燙手山芋丟給後人解決;然而隨著經濟發展帶動高雄市發展,人口從市區擴散到郊區,逐漸與石化區開始當起了鄰居。隨著台灣環保運動崛起,一九八八年爆發林園事件,當地居民包圍林園石化園區,創下石化業者現金補償當地居民的先例,當時經濟部部長陳履安與林園人簽署的調解書,明確承諾八八年後,林園石化區不會再擴建。

九○年,台灣經濟仍在起飛期,對於石化、塑膠、紡織原料需求有增無減,石化業者拚擴產、增加產能,卻苦無原料供應,呼籲政府再建石化上游的輕油裂解廠的聲音不斷,於是中油準備在後勁興建台灣的第五套輕油裂解設備,也就是俗稱的五輕計畫。

五輕計畫遭遇楠梓區後勁居民強烈抗爭,最後變成激烈的反五輕運動,當時行政院院長郝柏村夜宿後勁,終於讓五輕順利的投資。用通俗話來說,冰箱擴大了,青菜、蘿蔔的供應量也增加了;但面臨高漲的環保意識,成功推動五輕的代價,是中油與當時經濟部部長蕭萬長承諾撥出十五億元「回饋金」,以及「二十五年後」遷廠的承諾。

這個承諾一開,讓高雄居民更有信心,一九九三年,當時的經濟部部長江丙坤和高雄縣長余陳月瑛在高雄市國賓飯店,承諾大社工業區於二○一八年和五輕一併遷廠。

這是當前台灣石化業發展的三大瓶頸,五輕要遷、大社也要跟著遷、林園不能擴建,都是當年官員開的支票,卻成了今天抗爭的源頭;而高雄大氣爆之後,反對的民眾更有理由要石化業關門。

問題三:石化廠建不成 讓危險管線穿越市區第三個問題,缺乏長遠完整規畫,輕油裂解廠建不成,就開始埋管線。當石化上游原料取得愈來愈困難,爭取進口變成替代的選項,八九年,華運倉儲成立,功用就是扮演進口原料的儲運輸送,搭配進口原料。石化業者開始挖管線,從高雄港一路挖到了仁武、大社,今天肇事的李長榮丙烯管線,就是那時期興建的。

於是,竟然演變成為「冰箱」放港口,「青菜蘿蔔」運進內陸,一條條管線興建穿越高雄市區,東聯化學總經理蔡錫津說:「相較於化學槽車在馬路上行駛的風險,地下管路效益高、安全性也比較高。」這些問題 為何錯失解決良機?

其實今天港區進原料、市區扛風險,加工廠在郊區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二十四年來有三次機會能讓台灣石化業擺脫今天現況,還能升級提高競爭力。

第一次機會是九○年代,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取得六輕投資許可,為平衡中油與台塑體系,中油體系的東帝士集團與中油分別取得推動七輕及八輕,打算選擇一塊靠海土地,將上中下游都整合在一起,提高競爭力。

七輕環評不過、八輕取得土地難其中,七輕由東帝士集團的大東亞石化公司負責,選上台南濱南工業區;八輕則由中油及國喬等中油體系的石化業者為主,成立「八輕籌備處」,由當時國喬石化公司董事長吳春台兼任籌備處主任,投資地點則是人煙稀少、土地面積廣大的屏東台糖南州糖廠。

結果東帝士選上的廠址遇上了黑面琵鷺,環評過不了關;八輕則始終處於土地無法取得的狀態。只有台塑集團在一九九四年七月動工,也就是今天的麥寮六輕。

八輕團隊失敗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中國市場的誘惑。由中油等石化廠組成的八輕團隊,在一九九八年,包括台聚集團、李長榮等業者,另赴中國尋求開闢台灣石化中心的投資,爭取中國石化市場,於是八輕一分為二,成為西進派與本土派,但隨後碰上了政府不開放石化上游赴中國投資,八輕沒了、中國投資也沒戲唱。

第二次機會,二○○二年,台塑集團再度加碼六輕推動擴建工程,當時中油董事長郭進財決定重新啟動八輕計畫,八輕籌備處復活;然而這樣的模式並沒有取得當年業者全力支持,盼望政府開放中國投資者裹足不前,二代八輕團隊陣容遠不如當年,台聚、李長榮等還是沒加入。

最有機會的國光石化因環保被判出局接著第三次登場,也就是○五年提出的國光石化,由中油與民間業者共同組成一家公司(國光石化),不再是個別獨立單兵作戰,由中油扮演最大股東,接著兩大民股股東分別為遠東集團與長春集團,然後是中國人造纖維公司,甚至連非石化業的富邦金控也進場,最小的股東則是和桐化學。

這是非台塑體系石化業者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從屏東南州、雲林離島工業區到彰化大城,堅持了長達六年,國光石化碰到白海豚保育,以及世界各國對於地球暖化議題的重視,國光最終宣告出局。

二十五年快過去了,石化業有機會找一塊完整土地,遠離人群建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模式,但都失去了。

台灣石化業未來如何重生?

這三次機會失去了,反而讓高雄市埋下更多未爆彈。整合機會沒了,只好獨善其身,拚命挖管路進口原料,長期推動大社石化工業區遷廠的沈建全指出,「從林園、中油大林蒲到大寮、仁武、鳥松到大社,過去八年來總共新建了十三條地下管路。」因此五輕一關,石化原料仍然會源源不絕穿越高雄市區到大寮、仁武與大社,這些業者不會受到影響。

短期解方:加強管路檢查 讓產業不因工安停擺沈建全強調,這等於在高雄市的人口稠密區又多埋下十三個未爆彈。然而石化業者說:「沒機會更上一層樓,還是要求生存。」更重要的是,應該趁大氣爆重新思考台灣石化業的重生之路,梁啟源指出,短期加強管路安全檢查,讓石化業繼續運作,避免台灣經濟受到嚴重衝擊。

中期解方:廠區臨海、集中化 危險管線撤出市區中長期,梁啟源建議,目前高雄小港區大林蒲洲際碼頭二期工程約二五○公頃土地,中油使用二百公頃、石化下游使用五十公頃,足以建立一個臨海的石化垂直整合體系,梁啟源說,「這才是根本解決之道。」靠海邊、集中化,管路不再通過高雄市區。

東聯化學總經理蔡錫津更建議,中油應該切割,煉油與石化事業個別獨立出來,以輕油裂解為主的石化事業獨立成為民間公司,並且與中下游業者整合合組新公司。他強調,以目前國際石化市場的競爭狀態,上市的石化公司單一公司就只做單一種產品的模式,很難有國際競爭力。

其二,蔡錫津贊同梁啟源的建議,在高雄大林蒲到林園石化園區這一帶,正好緊緊相鄰可以互相供應,足以建立年產規模二百萬到二五○萬噸乙烯的輕油裂解廠,把中下游各石化工廠都整合在一起。但長春人造樹脂總經理蘇士光說,以目前大林蒲的土地來看,面積仍不夠用。

因此將面臨一項大挑戰就是遷村徵地,這又是一個大問題。然而放眼國際,當台灣興建五輕的時候,新加坡石化業仍不如台灣,如今已經成為亞太石化中心、新加坡經濟的大支柱,韓國則成為全球前五大的石化強國,蔡錫津說:「中國更兩、三下就把台灣超越了。」眼前之急是集中石化業者在高雄大林蒲到林園這一帶的西南沿海,原料進出直接用管線,不用再穿越高雄市區到大社、仁武、大寮,而且擁有經濟規模之後,才有足夠資源能夠自主研發,開發高值化的石化產品。蔡錫津說:「如果每家業者都不賺錢,每年怎麼有辦法撥營業額三%到四%的經費投入研發;又說去日本引進高值化的石化原料生產,試問人家如果正在賺錢,怎麼可能授權給你,讓你與他競爭,一定等到不賺錢了,才會放出來給台灣。」長期解方:建立規模經濟 爭取頁岩氣商機因此最重要的是建立經濟規模提高競爭力,有錢之後才有辦法研發。最後是能與國際頁岩氣開發熱潮接軌,蔡錫津預估,如果中油體系與台塑六輕加起來,乙烯年總產能將達到五百萬到六百萬噸,將有足夠經濟規模收購或爭取頁岩氣資源;不管是直接投資頁岩氣,取得頁岩氣運回台灣加工,或者將生產基地設在國外,將石化上游原料運回台灣加工,都有足夠的條件。

毀滅與重生就在一線之間,三十條人命的慘痛代價,應該讓台灣人重新思考都市與經濟發展的衝突,人不可能再與石化廠當鄰居,高雄市區應該避免危險的石化原料穿梭;但除了要求兌現五輕、大社石化工業區遷廠,也應該在此刻找出石化業長遠與安全發展的機會,一次解決高雄市民的危機,並創造石化業的生機。

一分鐘看50年石化發展史

──台灣石化產業大事紀

1968年 設於高雄楠梓煉油廠內的第一輕油裂解工廠(一輕)開始啟用,1990年關閉。

1973年 十大建設之一的林園石化工業區開始動工,1975年啟用。

1975年 設於高雄楠梓煉油廠的二輕啟用,1994年關閉。

1978年 高雄林園石化工業區內的三輕啟用,2012年除役,2013年新三輕啟用。

1984年 高雄林園四輕完工啟用。

1994年 設於高雄後勁的五輕啟用,預計2015年關廠。

1998年 設於雲林麥寮的台塑六輕第一期工程完工,並開始營運。

2011年 政府宣佈不再支持國光石化於彰化設八輕廠。

石化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石化上中游主要業者與下游產品

上游

原油 輕油

乙烯 中油、台塑化

中游

聚乙烯(PE)台塑、台聚、亞聚乙二醇(EG)南亞、東聯

下游產品

塑膠袋、牛奶瓶、雞蛋盒、保鮮膜

聚酯纖維(衣服原料)

丙烯 中油、台塑化

中游

聚丙烯(PP)台化、榮化

下游產品

保險桿、布丁盒、食物容器

丁二烯 中油、台塑化

中游

ABS

台化、國喬、奇美

下游產品

家電外殼、樂高積木

芳香烴

苯 台化

中游

苯乙烯(SM) 台化、台苯、國喬聚苯乙烯(PS) 台化、台達化、奇美

對二甲苯(PX) 台化

PTA 台化、遠東新

下游產品

保麗龍、泡麵碗

聚酯纖維(衣服原料)

整理:鄧 寧

韓、星、中、日拚石化

台灣該放還是衝?──四國石化產業發展政策韓國 ● 近年來韓國石化產業透過更新工程,提升乙烯產能,逐漸拉開與我國的差距。

● 相對台灣石化產業鏈強調專業分工,因此對於上下游消費形態變化較能掌握。

● 韓國在附加價值較高的石化產品投入,也比我國早;目前高值化石化產品的市場規模,尚不及大宗石化產品。

新加坡 ● 政府在有限的資源下,積極發展石化業。1999年新加坡推出製造業2000計畫,訂定以裕廊島作為新加坡發展世界級化工業聚落之基地。

● 2012年,新加坡乙烯產能達280萬公噸,艾克森美孚(ExxonMobil)新建100萬噸的乙烯生產設備於2013年完工;殼牌東方石化綜合中心計畫,在2014年擴充20萬公噸的乙烯產能,屆時新加坡乙烯產能將達到400萬噸。新加坡政府希望該國的乙烯產能擴充至600~800萬噸。

中國 ● 在十二五規畫下,中國陸續將13座石化煉油廠產能擴充,這對台灣的石化業者是一大挑戰。

日本 ● 日本石化大廠早已專注開發高科技產品上游的關鍵材料,在全球高科技產品供應鏈上已具關鍵地位

整理:呂國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75

《專家教戰》「基亞震撼」給投資人的三堂課 風暴過後 生技股還能買嗎?

2014-08-18  TWM
 
 

 

風暴過後 生技股還能買嗎?

基亞暴跌,讓投資人狠狠遭受一次震撼教育。

未來生技股該怎麼買?台灣「生技創投天后」羅敏菁提醒,認真、紮實地做功課,就是防地雷股之道。

口述.羅敏菁 整理.林宏文編按:基亞連十二支跌停,導致生技新藥股全部一起跳水。《今週刊》特別專訪台灣工銀資深協理羅敏菁,她在生技新藥研究、營運及投資經驗長達二十餘年,針對社會大眾對於新藥產業的發展,以及投資人對生技新藥股應具備哪些操作思惟,提出專業見解。以下是專訪紀要:我個人認為,從這次「基亞事件」中,可以為台灣生技股的投資,帶來三個啟示。

制度面的啟示:

因個案提高門檻,恐變成緊箍咒首先是制度面,觀察美國對於新藥股的上市,主要考量的是團隊、技術及市場大小,另外也要取得主辦券商同意支持承銷,這是新藥掛牌的基本門檻。

至於有些人說,是否一定要求新藥取得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的臨床實驗核可,才能掛牌,這倒是不一定,例如近來許多新股掛牌上市的罕見疾病新藥研發公司,也都還沒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近來市場上有不少聲音提出,在基亞事件後,台灣應該重新檢討新藥股的上市流程,必須更加嚴格把關。但我認為,近兩年台灣對新藥的掛牌流程,從工業局推薦到櫃買中心審查,都已做得相當專業,對相關風險的提醒,也都要求公司須註明在公開說明書上。

其實,基亞只是一件個案,不要因為這次事件,讓大家對新藥產業發展失去信心,更不要因此增加各種管制方法,變成產業發展的緊箍咒,這絕對不是好事。

風險的啟示:

成效、 市場規模都可上網查證其次,投資人自己也應該檢討,像生技股這種高門檻的產業,必須做更多、更紮實的功課,否則不該輕易投資。

像拜耳藥廠旗下與蕾莎瓦系出同門的肝癌新藥STORM,在今年三月宣佈失敗,當時大家就相信基亞的PI-88會變成「唯一」治療早期肝癌的藥,但投資人只要去Google搜尋一下,就可以知道這種說法完全錯誤。

此外,這顆藥在歐美被列入「孤兒藥」,也就是病人少於二十萬人,大家只要把藥價乘上病人數目,就可以得知市場規模,顯然也沒有市場傳的那麼大。

所以,投資人只要認真找資料,做一些查證,很多事實都擺在眼前。但在市場一片熱潮下,投資人似乎完全失去風險意識,只選擇性相信某些資訊,當然套牢就難以避免了。

另外,最近市場上有人常說,新藥只要能進到三期臨床,就可以有十億美元的市值,這種說法也不太正確。新藥的價值要先看有沒有效,可以賣到哪些區域,以及市場規模,當公佈成績是真的有效時,股價才應該反映,若是沒成效,當然就不應該漲。

與兩年前比起來,我覺得不管是投資人、媒體、分析師等,大家都在努力學習生技新藥的知識,陸續也可以看到些許進步,但我覺得努力空間還很大,大家都要一起進步。

尤其是投資人,不要拿自己的錢開玩笑,畢竟投資人要對自己的決策負責;而投資人越聰明,不老實的公司想要矇混過關的機率就會越低,市場自然會朝更健康的方向邁進。

產業教育的啟示:

經歷學習陣痛,競爭力更強我覺得,新藥確實是一個不容易理解的行業,即使是像台灣工銀這種專業的創投,也一直在學習之中。

例如,最近蕾莎瓦在復發性乳癌的臨床實驗也宣告失敗了,我們就要對這件事進行深入分析,原因很可能是這個藥已經出來很久了,藥物的作用機轉受到破壞,所以很多病毒已產生抗藥性,當然會無效。

癌細胞不斷在進化,更強的癌細胞也不斷在出現,因此,創投的使命,就是要更努力去選擇投資更新的藥,才能夠創造更好的研發成效。如今,我們在台灣也看到很多企業在做很先進的新藥研發,這些就是台灣的機會。

此外,對於國外許多新藥公司各種資訊的理解,也是我們很重要的工作,像臨床實驗的設計就是一門大學問,這些都需要投資人做功課。

媒體也可以從產業教育著手,我發現中國有很多網站做得不錯,對於個案的分析相當清楚透徹,資料也很豐富,這一點也值得台灣學習。

最後,我特別要提出的是「生技產業的學習曲線」,這是台灣資本市場必須共同面對的一門課,而「基亞事件」,就是其中一段很好的學習過程。

過去大家對電子業有很多學習經驗,現在對生技新藥業也要有學習曲線,對比台灣與美國生技新藥的發展,目前台灣就像一九八○年代的美國,正在努力推動產業發展的時刻,我們有創櫃板、興櫃、上櫃及上市,讓沒有營收、但技術受肯定的公司也可以走向資本市場,這是很大的進步。

但在同樣沒有營收、沒有獲利,甚至沒有產品的公司中,區別哪些是好公司、哪些公司不夠實在,台灣投資人要花費更多心力去學習,就像當年電子股也出現過作假、掏空的公司一樣。

台灣應該好好珍惜這難得的產業發展契機,讓生技新藥成為未來台灣強大的競爭力,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發生的很多事,就視為是在這場過程中的教材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10

三亞否認取消限購長假過後,樓市是冷還是暖?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4594

每年國慶黃金周,各大房企紛紛出招,決戰“金九銀十”。(東方IC /圖)

三亞取消限購?假的!地產商集體漲價?還是假的!

真亦假時假亦真?國慶長假前後,中國樓市煙幕彈四起。

三亞要搶在十一黃金周開放限購?據中國證券報消息,9月30日下午,三亞市房地產協會秘書長劉樹國表示,三亞市住建局已經研究決定,三亞市將於10月7日起正式放開限購,購房人在三亞市購買商品住房(含二手房),不需要再提供家庭住房情況證明和在三亞市納稅或者繳納社保的證明。

《第一財經日報》當日也從三亞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處證實了此消息,“我局在上周已將放開限購的方案上報市政府,計劃10月1日執行。具體如何調整限購政策、何時執行,還要等三亞市政府批準。批準後,可能會由三亞市政府直接發文,也可能由三亞市住建局發文。

繼珠海發文取消限購後,作為唯一一個仍在執行限購的二線城市——三亞若“松綁”,全國限購僅剩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了。

有趣的是,在全國等待三亞官方發文確認從10月7日起取消住房限購政策之時,三亞市住建局卻突然“變臉”了。

新華網10月8日消息,日前三亞住建部門明確表示,目前,三亞仍按照國家分類調控的要求,執行住房限購政策,而三亞房地產業的調整,正在為其他產業發展騰挪出更多的空間和平臺。所以,在當前形勢下,還不會考慮取消房地產限購政策。

三亞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不取消樓市限購,主要是出於加快三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考慮。三亞從2010年開始實施的限購政策,促進了房地產業的理性發展,盡管在經濟增速上作出犧牲,但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的發展戰略得以穩步實施,三亞多元化的產業經濟支撐力也正在逐步形成。

隨後,三亞住建局為了打消外界疑慮,在其官網和多家媒體發布新聞通稿,明確表示將繼續執行限購政策。

在黃金周前放出取消限購消息的三亞住建部為何在不到十天內臨時變卦?

對此,有海南房地產業內人士蔡誌喆對第一財經日報解釋稱,三亞在國慶長假前放出取消限購的消息,應該是為了打探市場反饋,可能國慶假期的市場反饋並不是很好,所以才放緩取消限購政策。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也對南方周末網表示,三亞救市的步伐緩慢,說明其市場的困境和其他城市有很大的區別。從產品結構上看,三亞很多項目都和旅遊度假等因素掛鉤。若用常規的方式救市,對於當地居民來說,誘惑力並不大。對於三亞,即使目前放開樓市,可能也不能帶來成交量的反彈,因此,三亞的救市措施還處於一個比較縝密的醞釀過程中。

與此同時,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10月1日,一份名為《綠城集團浙東區域公司文件》的文件在微信朋友圈中廣為流傳,文件中提到綠城集團浙東區域公司要從11月1日開始對現有在售樓盤提價5%-10%。緊接著,國慶假期里也開始流傳著多份地產商的漲價通知文件,其中包括綠地、碧桂園、新城等地產公司。

值得註意的是,上述房企的品宣部門均否認了文件的真實性,強調文件和集團固有的文件格式不同,是偽造的。

一家地產企業的品牌負責人透露,網上所謂的“漲價通知”,僅僅是部分房地產項目為了推動成交而做的營銷炒作,目的是刺激購房者趕快下單,核心仍是為了拉動成交量。

央行出手,長假過後樓市是冷還是暖?

除了限購松綁和地產商“漲價”等煙幕彈以外,其實,在長假來臨的前一天,央行已向樓市投下了一顆貨真價實的重磅炸彈。

9月30日,央行和銀監會發布通知,對我國房貸政策作出調整,對擁有1套住房並已結清相應購房貸款的家庭,為改善居住條件再次申請貸款購買普通商品住房,執行首套房貸款政策;首套房貸利率下限為基準利率的0.7倍。那如此寬松的房貸政策能否在一潭死水的樓市里掀起波瀾?

在“雙限”解除後的部分二三線城市,樓市出現逐漸回暖現象。

揚子晚報消息,截至10月7日晚8點,長假7天南京新房認購累計達2820套、成交513套,平均一天賣出約403套房。這一認購量同比2013年“十一”長假的1946套,上漲了45%,這也是國慶長假新房認購量的歷史新紀錄。

不過,據證券時報網消息,“9·30房貸新政”對北京、廣州等影響未現,一線城市樓市在國慶假期的網簽量依然走低。

據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統計,國慶假期(10.01-10.06,下同),北京市住宅網簽量為510套,比去年同期大幅下滑38.3%,但比2012年同期的454套稍高,為2009年以來第二低值。其中,住宅新房網簽472套,同比下滑39.7%;二手房網簽量僅為38套,同比下滑13.6%,為2009年以來同期的新低。

而網易房產數據中心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六6天,廣州全市網簽401套,相比去年同期716套,下降43.99%,環比上月741套跌45.88%;均價12076元/平方米,同比去年9423元/平方米,上漲28.15%;和今年9月15595元/平方米相比,跌22.56%。

對此,嚴躍進表示,長假後,樓市成交量會出現一個較好的反彈,反彈力度與地方政府相應的政策措施掛鉤。而最關鍵的是,首套房貸利率的成本能否因為此次政策而出現實質性的下調。若房貸利率能夠達到85折到9折的區間,對於購房者而言,則會積極入市,從而鎖定按揭貸款成本。如果未來成交量反彈,市場成交價格也會出現一個明顯的拉升過程。

前述證券時報消息,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則認為,就全國而言,年底可能看不到全面的反彈。信貸放松刺激需求,去庫存成為房價止跌反彈的重要因素。一線城市和少數二線城市的庫存量並不是特別高,去化周期也不是特別長,一旦需求開始釋放,政策利好出來之後,年底有可能房價開始止跌反彈。但是對於大多數的三線、四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年底還看不到明顯反彈,可能要到明年某季度會出現全國性的房價見底反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473

雀躍過後 黃金原油盤中回吐此前幾乎全部漲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045

北京時間周六淩晨,黃金和原油回吐了早些時候幾乎全部漲幅。此前,中國央行意外降息,黃金一度大漲10多美元到1206美元/盎司;俄羅斯和沙特同意聯手應對能源市場,布油大漲2.4%達81.6美元/桶。

北京時間周五晚6點30多分,中國人民銀行意外降息,宣布明天起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其他各檔次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相應調整,並對基準利率期限檔次作適當簡並。

受此影響,黃金從不到1190美元/盎司迅速上漲,震蕩後盤中沖高到1206美元/盎司。不過此後大幅回落,現位於1194美元/盎司。

gold

北京時間周五晚6點多,俄羅斯官方聲明稱,沙特外長與俄外長均表達了對能源與石油市場相關問題合作的意願。雙方一致認為,油價必須“以市場為本”。面對國際油價暴跌、全球石油產量未見減少的形勢,兩大石油出口國俄羅斯與沙特有望聯手行動。

受消息影響,布油大漲超2%,最高達到81.6美元/桶。不過,晚9點多起,布油開始一路下滑,現位於79.6美元/桶,幾乎回吐早些時候的全部漲幅。

oil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210

央行“紅包”過後 感恩節周賺錢找哪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08

中國央行上周五降息的“紅包”顯然已經讓A股股民笑開了懷,而對於國際投資者來說,感恩節當周交易哪些資產獲利的概率更高?歷史數據可能會帶來最好的答案。

根據美銀美林的數據顯示,1994年以來不同資產在感恩節當周的表現差異十分明顯。美國股市通常而言會在當周錄得最好的表現。黃金、布倫特原油上漲的概率也較大。美元整體強勢也十分普遍。不過美林強調,季節性因素上,12月一直是歐元最為強勁的一個月。並且目前市場做空歐元的規模已經異常強勁,因此他們對激進看空歐元持有保留意見。

Thxgiving seasonality_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61

高潮過後大廚想走甜品店困局

2015-01-22  NM
 
 

 

鰂魚涌有間甜品店叫「紅丸甜品」,那裡有賣充滿創意的西瓜啫喱、也有懷舊的可樂涼粉,午市主打的態貓造型飯團,亦夠殺食。去年開業,飲食雜誌爭先報導、學生亦慕名幫襯,午市時間人龍顯現。一開店,已經月賺四萬,成績合格!不過,高潮過後,近幾個月盈利大跌一半。老闆鄭偉彬(Leo)是戶外廣告設計師,做生意已有七、八年經驗。對於甜品店生意大跌,他歸咎「雨傘運動」。但如今運動已完結,香港人馬照跑、舞照跳,但其人流只輕微改善。記者觀察多天,綜合大廚、店員等意見,發現其經營模式出現問題,而大廚莫師傅的離心,更成為鋪頭的最大隱憂。

紅丸甜品瑟縮於鰂魚涌英皇道內的橫街內,被十幢住宅包圍,附近是洗衣店、洗車屋,很難吸引行人注意。不過,香港人出名喜歡捐窿捐罅搵食。午市主打食物「熊貓飯」,維妙維肖的小熊貓躺在咖喱汁中,高峰時曾吸引不少客人在門外排隊等開門,Leo說:「除咗寫字樓OL客,仲有係社交媒體上慕名而來嘅。」不過熱潮過去,如今盈利竟大跌一半,這個曾經大熱的熊貓飯由每日賣出一百四十多份,跌至現時每日賣五十多份。二十多歲的食客Catherine,去年九月來過一次,「嗰時好爆,等開門等咗半個鐘,今次唔同,好少人同悠閒好多。個熊貓飯其實幾大份,抵食。」生意大跌,Leo歸咎「雨傘運動」:「來這裡光顧的都以學生居多,但當時整個社會氛圍較淡,加上大家放完暑假,無咁得閒。」但記者問大廚莫師傅,他竟持另一看法:「係之前個員工服務態度太惡劣!」而現時店長又講緊另一套:「甜品係季節性啫,夏天先會多人流,冬天梗係打邊爐啦。」在眾說紛紜下,記者在店鋪訪問及觀察多天,發現有些比服務及季節性因素等更需要解決的問題。

問題一:毛利勁低

Leo是設計師出身,大廚莫師傅也有三、四十年經驗,他們雙劍合璧,開鋪前已設計多款特色甜品,包括西瓜果凍及啤酒啫喱,以及Leo小時候不時吃的可樂涼粉,這些對香港人來說,充滿綽頭及新鮮感。不過,新款甜品,往往吃一兩次「過口癮」就算。平時甜品癮起,大部分人吃的都是西米露、紅豆沙等較傳統糖水,又怎會想到去偏僻的「紅丸甜品」?記者還發現,這些特色甜品的毛利其實甚低。由於莫師傅對食材及出品的「唯美」態度,樣樣食材要求用靚料。如西瓜果凍,光是預備的工序就要花上兩個小時。要做出半個西瓜果凍,竟用上一個半西瓜肉。他堅持用成本高達四十多元一個的馬來西亞西瓜。然而,半個西瓜果凍只賣八十八元。即是說,食物毛利只得兩、三成。售價二十八元的啤酒啫喱,外貌是一杯啤酒,主要材料是蘋果汁,莫師傅亦試勻整個超市的蘋果汁,最後揀了十八點五元一盒的智利蘋果汁,但由於分量不多,每盒只可做到三杯啤酒啫喱。即使普通的番薯糖水,他亦堅持買三十七元一個的日本番薯,每隻只做到三至四碗糖水。番薯糖水賣三十元一碗,比其他糖水鋪略高。莫師傅說:「人人都話做甜品毛利高,人哋出面八、九成毛利,我哋拉勻得五、六成!」人流減又賺得少,條數好襟計!

問題二:老闆分身乏術

老闆Leo當初開這間鋪,不過是貪平租,認為只要夠交租,就萬事大吉。「舊年三月,我見到呢個鋪『吉』咗,鋪租每月只係兩萬幾蚊,好筍喎,租咗先。接手這個鋪位時未諗要做乜,到後來發現呢帶比較少甜品店,就開番間鋪。」當時,單是裝修、設計餐單及鑽研菜式,就花了三個月時間。帶點藝術家性格的Leo「隨心所欲」踏上了做飲食生意之路。但所謂力不到不為財,營運一盤生意自然不能這樣隨意,但Leo在「紅丸甜品」生意下跌之時,竟去頂手一間位於荔枝角的工廠飯堂。他已把店鋪運作交予莫師傅處理,因此記者問到Leo最新成本等問題,他似乎都不太清楚,反而常想些幫人但自己無賺的事:「有次喺深水埗提款,前面的伯伯站了很久,我睇一睇,原來伯伯的戶口只剩二十三元,提不出錢。」Leo當時諗:「有無可能讓公公婆婆只花三十蚊,就可以一日食三餐,而自己又唔蝕錢?我希望新鋪向這個方向嘗試。」除了這間新鋪,他在灣仔又有經營食店。記者見到,現時甜品店內只有一至兩個樓面,於午市繁忙時間「甩晒轆」,不少食客因為「等唔切」而離去。周身刀的Leo明知人手出現問題,但亦因自身太忙,未能到店鋪幫手,對於早前有員工服務差一事,亦顯得不太知情。

問題三:大廚有離心

Leo一心把店鋪交託莫師傅;曾在海洋皇宮及隆濤院任職大廚的莫師傅,十七歲開始做飲食業,最拿手是做點心。每日清晨早起,下午兩時收工,這樣的生活過了大半生,最高峰時月入四萬多,當時樓價才廿多萬。前年十二月退休後不久,透過朋友認識Leo,對方出三萬元月薪請他出山。至今才十個月,記者發現莫師傅原來一度有離心。他不諱言雖然年紀大,但對食物事業有一份追求,現時只管一間小鋪,有時感覺很悶,他說:「上海有間店會俾我參股四成打理!」但莫師傅表示,暫時仍十五十六,欲以香港為重心,但又希望事業有發展。記者問Leo,有一天莫師傅真辭職怎麼辦?他似乎仍未想到對策,他說:「其實行行都有咁嘅情況,打工嘅有幾多個唔會走,唯有用心去對待他們。」不過Leo當務之急,是做好生意企穩陣腳。要在現階段增加生意額,其同行、在大坑開設份子雪糕店Lab的老闆Ronnie說:「甜品無話分時令或季節性,啤酒啫喱或西瓜果凍等,聽落有季節性,不過同樣可以轉吓花款,例如夏天啫喱配雪糕,冬天就諗吓點將啫喱夾落熱嘅糖水去配合。」

開業資料(03/14)

租金:$100,000#裝修:$300,000器材:$100,000雜項:$100,000總投資:$600,000#兩按一上,連佣金

營業資料(12/14)

營業額:$220,000食材:$66,000租金:$21,000人工:$90,000*雜費:$20,000盈利:$23,000*包括三名廚房師傅及兩名樓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39

200萬過後的感覺

之前超過100萬的文字資料

在超過了100萬之後,根據非常神通的摩爾定律的結果,又過了接近一年半,去年年底已經達到另一倍的大半。最近再經過連日手上部分持股暴升後,加上抽走的部分資金另作用途後,計起來應該超過了200萬的資產了。這一年半主要變化:

1. 認識了小花。
2. 工作上,人工多了一點點,花紅多了一點點。
3. 前後因遺失及弄破,買了幾部智能電話,認識了很多以往沒有辦法找到網友,多了交流。
4. 重倉買了奧普集團(477)、奧思(1161)等重倉股,身價暴升。
5. 最近以不錯價格購入現居公屋附近的居屋,以後變成樓奴,身家估計有望進一步增加。

今年初投資回報在最近接連爆發下,至今回報暫逾雙位數百分比。

回說這一年半的過程,其實都是硬挺下去的結果。在10月破了100萬後,其實都浮浮沉沉,在11月底正式開始在一些殼股的支持下,市值上了一個新的紀錄,年底超過100萬作收,年初接連在資金流入及花紅的支持下,資產快速增長,但其後部分股票回降,又回吐了一點,其後保持平穩。年中,資金量在股票升值下,再越上新台階,但是年底多種事故下,最終在去年年底越過新關口有難度。年初仍然表現平穩,但資金流入卻支持組合陸續增長,至過年前已接近目標,但過年後回降,不過在這2、3天重倉股股價回升後,數字終於衝過200萬了,在今天奧普不錯的業績下,回報回降一些,但今天購入炒業績的興達(1899)表現不佳,看來又要飽吃驚風散。儘管如此,我也仍然多謝命運支持,亦應該感恩。

現在身價雖然超過200萬,在物業成交後,身家會增加一個不少的比例。但是卻背上一身債項,所以沒有甚麼感覺,雖然數字上距財務上自由愈來愈近,但卻感覺又要過苦日子,但我和小花也是節儉的人,相信也沒有甚麼好可怕。近來只希望在債務下來後,努力賺錢找新工作降債,然後換上一個較低的步調,繼續慢慢積累實力及現金流,慢慢變成不用工作。

那甚麼是個終結呢。我想如果每個月有3萬塊現金流入就足夠吧,如果我的回報水平是6%息率,那應該是600萬的財務資產吧,如果是8%,就是450萬,所以我還要努力地加強實力,積累足夠的錢,給我做我喜歡的事例如看書和搞網站,然後養活我和小花家庭的人,此外,也需想控制風險,但我有一點點信心能做到,不過我還是不太確定。但我總希望能夠一步一步向我理想的目標進發,不過我還是沒有信心甚麼時候達成我的目標,希望大家繼續祝我好運吧。

到最後,我希望為自己找一個學習的榜樣,但現在我只找到反例。其中一個,工作為家,沒有休息,吃飯也不定時,遲早會不成的,另外某個自稱單身的作家,說用某些方式去搵錢,只是為了聚集朋友,一事無成,雖然著作頗豐,但卻過著一些不負責任的人生。我覺得這兩個四十至五十歲的人的人生都是失敗,我自己可不想學他呢。因為我想有平衡的生活,現在我還會記得我對後者的20年之約,現在還有17年多,我會努力把我的人生建好,不會重蹈這兩位不平衡的人的人生覆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153

業績過後 by 阿梅

來源: http://www.hunghuk.com/2015/04/02/%e6%a5%ad%e7%b8%be%e9%81%8e%e5%be%8c/

業績過後

30 Mar 15
今時今日,還有人在乎企業的年報嗎?3月是金融界傳統的旺季,企業忙出年報,會計師忙著審核。年報是管理層向投資者滙報公司過去一年表現的重要媒介,假如還有人在乎的話。依我看來,年報現在的主要功能,就只是用來應酬監管條例。雖然時下的年報愈出愈厚,但沒有人會把它當作一回事,至少投資者不會。

上市公司大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巨無霸公司,例如大型藍籌及國企之類;第二類是擁有真正業務的中小型公司;第三類則是近期紅到發紫,但沒有真正業務的殭屍型公司,即殼股及莊股之流。

第一類的巨無霸公司,一般擁有大量業務,市值動不動千億以上。這類公司業務覆蓋廣泛,分支隨時遍布世界各地。由於體積龐大,這類公司的營業額及開支往往是天文數字。

要分析這種龐然大物,大多只能從極宏觀的角度入手,例如審視國家政策會否對其發展有重大影響等。舉例說,四大內銀,又或者長和之類,花時間鑽研它們的年報,我認為是沒有必要,亦是沒有用處的。報表上寫的都是百億計的數字,給你算的差5%又如何,差個10%又何幹呢?所以,審視巨無霸公司,我認為大家只需粗略知道其市盈率、市賬率及股息率等最基本的數據,然後再考慮宏觀條件是否配合便可。

如果你告訴我,你正在擔心長和(00001)的費用率增加了1個百分點,又或者工行(01398)的壞賬率正在上升的話,我立即想起了《國產淩淩漆》的一句金句,「算吧啦,聞西!」

第二類中小型公司的年報,我認為是最具參考價值的。可惜的是,至今我大概翻閱了50家中小型公司的年報,只得出一個結論︰「唔開胃」。儘管各國大力放水,股市表面欣欣向榮,但企業的經營環境卻愈是嚴峻。競爭惡化、成本飛升,加上政策嚴重偏斜大企業,中小企生存空間愈見困難。所以,睇完一大餐,都買唔落手。至於第三類公司,話明無業務,讀其年報當然是白費氣力了。

因此,我認為當下投資者對年報的冷待,是絕對合情合理的,因為讀完都不會有結論,睇黎都嘥氣。但同一時間,股市正飛升。今時今日,投資者除了擲飛鏢,還可以依靠什麼呢?

信報專欄《財經DNA》作者
個人網頁: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hk/
Posted in 港股投資 and tagged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86

牛市逃命錦囊:528巨震過後所有股民必須思考的問題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755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31 20:20 編輯

牛市逃命錦囊:528巨震過後所有股民必須思考的問題
作者:格隆匯 Tung

編者按:剛剛過去的一周,註定是讓所有投資者註定難忘的一周。在5.30八周年前夕,上證指數在周四幾乎複制了8年前5月30日的走勢。稍微清醒一點的投資者都知道,A股正在泡沫化。我們不想討論泡沫會不會破,以及何時破這樣無答案的問題,但有些問題是有答案的,比如,如何在泡沫的大背景下進行投資?該怎樣做一些逃命準備?本周我們就來深度探討投資者到底需要什麽樣的投資哲學、投資邏輯、以及投資思考方式,以及如果A股泡沫破滅了,該如何逃生。每一篇文章都是潛心思考寫就,絕對是一場饕餮盛宴。格隆匯一貫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個世界沒有救世主,只有充分完善自身的投資哲學與方法論,你才能在這個市場真正立於不敗之地。

剛剛經歷了528,仿佛就是07年的530歷史重現。短短兩個交易日,大盤振幅有十幾個點,個股20%振幅的比比皆是,極端的情況甚至達到了30%。這種振幅,足夠一些高杠桿的倉位被強平幾次,足夠讓人在牛市里面傾家蕩產。這不禁提醒我們,該嚴肅而認真的考慮一下牛市逃命的問題了。

歷史總是相似的,只是有很多人不願意相信而已。我身邊經歷過08年金融危機的,最近都越來越謹慎了,隨著大盤的不斷走高而感到惴惴不安。脫離基本面的上漲是不可能長期持續的,現在漲的越高之後只會跌的越痛。很多人覺得股市不是零和遊戲,可以大家一起愉快的賺錢。沒錯,不過那是在公司盈利分紅,存在基本面的前提條件下才成立的。脫離基本面的股市,不光是一個零和遊戲,更是一個負和遊戲,因為在這個遊戲里面大家都還要為參與這個遊戲而付出不小的交易成本。每一筆交易成本看起來都可以忽略不計,但是累計一年來看,創業板的交易費已然超過了其中企業的盈利總和。

很多人看了都會不以為然,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發現自己和周圍的人都賺的滿盆滿缽的,根本就沒有虧損的人,怎麽可能是負和遊戲?因為絕大部分的都只是浮盈而已,就像07年那時一樣,所有人都賺錢,可08年一來,只要經歷過的應該都記憶猶新,那時身邊幾乎已經找不出盈利的人了。

脫離了基本面的股市能漲到哪里,咱們不去預測,也毫無意義。我只知道該來的總會來,泡泡有多大,最後破滅就有多慘烈。只是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是最聰明的,總能先人一步撤離,泡泡越大自己就能賺越多。然而事實卻是殘忍的,雖然的確存在這樣的人,但只是極少數。

有個有趣的博弈小遊戲:老師拿100塊錢進教室,教室里有100個學生,老師說,每個人寫一個0-100的數,然後計算出這100個數的平均值,再乘以2/3,誰寫的數跟這個數最接近,老師就把100塊錢給他。 你會寫哪個數?

正是因為大家都太聰明了,所以最後的答案是很諷刺的0。如果大家都聰明的話,那麽每個人寫得數一定都小於或等於67,因為100*2/3=66.7;所以要想得到100塊錢,那麽我們填的數應該小於或等於66.7*2/3=44;但是每個人都會這樣的想法,於是這個數會變得更小,最後可能就是1或更小了。

當然這個實驗只是基於理論推演,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聰明理性的人,所以最後肯定是有人能賺到錢的,可惜只是極少數。

就像脫離基本面的股市一樣,如果大家都預測10000點是頂,那麽大家都會選擇9900離場,以此類推,離場的點位就會越來越低。真的到頂的時候,就會發生踩踏,大家不計成本的逃離,到時候就不是你想逃就能逃的了,封了跌停板誰也走不了!剛剛經歷了528預演各位,我想就不需要我多做解釋了吧?

最近公募基金凈申購快速增長,很多人覺得還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入,而我就沒有這麽樂觀了。這可能意味著社會最底層的資金也開始入市,因為他們的單體投資能力太弱,只能將錢投向沒有資金門檻限制的公募基金。大多數人都說公募是活雷鋒,其實還是很冤的。因為股市不行的時候,他們發了基金沒人買,股市越火就越多申購。公募有倉位限制,基本不能低倉位,所以有人申購了就會被動加倉,於是又被動推高了股市。低門檻的資金看見基金賺錢了,就會申購更多,進一步推高股價,然後變成了一個正向循環的上升螺旋。但是資金總是不會無限供應的,這種正向循環的上升螺旋,在下跌的時候也會迅速轉向,變成負向的下跌螺旋。所以公募最輝煌的時候,往往也是大盤見頂的時候,也正是這種機制的存在,公募往往都是頂部站崗的代表。
除了上面說的公募螺旋,還有一種市值擴張螺旋。“泡沫”在朝著最瘋狂的階段演繹,置身其中就很難做到不參與。誠然,伴隨著市場的任性上漲,能夠觀察到的利空因素似乎越來越多。因為在牛市中後期,股市往往會對負面信號做出正反饋,這會摧毀一個理性投資者的正常投資理念,使大部分人陷入瘋狂,從而推升市場進入自我強化的“泡沫”階段。舉例說我們剛調研的一些科技股,他們的當前業績並不好,估值也已經很貴,這些都是負面的信號。但是這些公司往往能講出一個很大的故事,要實現這個故事就一定需要巨大的資本開支,而通過正常的經營收入或銀行信貸是根本不可能支撐如此龐大的資本開支計劃的,唯一的出路只有一條——即市值擴張,通過高估值去股市融得發展所需的資金,從而實現夢想。在這種邏輯下,上市公司的股價越漲,投資者對其的預期越好,進而會推動股價和預期進入一種正循環,而短期的利空反而會被無視——“泡沫”就是這樣形成的,而看到短期利空而選擇離場的投資者身處其中,最終也會被這種“誘人的螺旋”所再次吸引進去,反而推升“泡沫”進入“最後的瘋狂”。

如上面說的,真的到了泡沫破滅的時候極有可能大家都不能幸免。泡沫破的時候往往已經沒什麽利空了,這會麻痹投資者。從國內外經驗來看,泡沫往往是在利空頻繁出現的時候漲得最快,當利空出盡以後反而就真的破了,但等到泡沫真破的時候,大部分投資者已經麻痹,他們會想“之前出利空的時候市場都是漲的,那現在這種沒有利空的下跌肯定沒事,市場還會再漲”,因此基本都不會減倉。但是等到市場真的出現明顯向下調整以後,我們在上文所提到的“市值與預期的正螺旋”會逆轉為“市值與預期的負螺旋”——股價的下跌導致上市公司高估值融資變得困難,因此也就沒錢去實現夢想了,這種預期的惡化又會導致股價的進一步下跌,這時候的下跌往往持續而兇猛,想逃也逃不出來了。

本文並沒有在明確的看空A股,也沒有預測所謂的頂部,只是我覺得時至今日需要謹慎一些了,07年530之後,指數還在短時間里迅猛的上漲了50%,從4000多點到了6124。不過享受盛宴的同時,坐的離出口近一點,或者坐的離格隆匯近一點,總不會是一件壞事,您說對嗎?
小時候最喜歡看三國演義了,文中常常會出現的一幕,到了某個危急時刻,打開諸葛亮的錦囊一看,立馬逢兇化吉!心向往之,忍不住學學諸葛孔明,裝個13,也掏幾個錦囊給大家,希望在未來的某些時刻可以助大夥逢兇化吉。如果沒用,也請不要打我,畢竟是裝13的產物。

指數錦囊(當A股大盤突破6124創出新高後可以打開)

正如前文說的,我們不預測頂部,6124只是根據交易心理學給出的一個數字而已。畢竟現在進入股市的很多新韭菜,對股市的各種指標都是看不懂的,對他們來說唯一最直觀的東西就是價格。這也是為什麽A股總是喜歡玩10送10降股價的遊戲,為什麽A股能喊出消滅5塊錢以下的股票,然後消滅10塊錢以下的股票的奇葩口號,因為對於這些新韭菜來說,價格就是唯一標準。所以對他們來說,6124以前都是絕對的低價,你如果和他們說pe,說基本面,他們就跟你急,還能扯著嗓子說“以前這個票是30塊,現在是15塊,太便宜了。以前指數到過6124,現在還沒到5000,太便宜了。你看這8年以來,什麽都漲了好幾倍,股票還是跌的,太便宜了!”

這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牛市炒股跟大媽,在左側的時候還真是真理啊!

所以如果A股真的到了6214點,那麽就至少請把本金給撤離出來吧,這就是類似於琥珀能源的勝而後求戰!先把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再說,後面也就沒有什麽心理壓力了!

如果還有幾倍的利潤(這輪行情參與的早,應該都有吧),那麽就請再撤離1倍的利潤出來。1倍的利潤是什麽概念?3年複合收益率25%,超越了巴菲特,只要你能一直保持這種收益率,那麽超越巴老不是夢啊。鎖定3年收益,在一個中長期的時間段里面確保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可以說之後就沒有任何心理壓力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邊打邊撤,享受牛市的泡沫,至於撤離的節奏請自行把握吧。

如果覺得空倉太低端,你大可以來對沖。反正A股現在工具也基本算是全了,如果還嫌不夠,則可以來香港玩對沖,工具更加豐富。比如說南方東英剛推出的3147,A股創業板ETF,就算你想做空A股創業板都可以。

總之核心的思路就是到了這個位置,一定要開始鎖定收益了。寧可撤離的早,也不要賺最後一塊錢。07年530撤離的人大多都是賺了錢的,盡管沒有享受到4000到6124這波最後的瘋狂。而享受了這一波泡沫的人,最後可能同樣也經歷了2000點的洗禮。就算沒有經歷2000點,極大概率也在3000點腰斬的時候清了倉,4000到6000是漲50%,而6000到3000是跌50%,要知道上漲和下跌永遠是不對等的。

宏觀錦囊(市值/GDP=130%後可以打開)

2015年,股市重回5000點,此時A股兩市市值75萬億,這個時候市值/GDP=117%。

2007年,股市最高6124點,此時A股兩市市值35萬億,這個時候市值/GDP=132%。

美股上一輪崩盤的高峰時150%。

從這個數據對比來看,80%-120%是一個合理區間,股市的本質是一種代際的財富再分配,比重太低說明過於悲觀,太高說明未來生產財富不足以分配。130%以上市場就不太安全了,目前看來距離歷史最高點的瘋狂似乎也不晚了。但還是需要考慮中國經濟金融化水平的提升和國企資產註入。

如果這個比值真的到了130%,那麽就類似指數到了6124。請參考第一個錦囊。

壓軸錦囊(如果沒有滿倉你就會惴惴不安,整天就想著買入更多的股票,那麽請打開這個錦囊吧)

請全倉無腦幹港股!因為這是最後一個擁有安全邊際,和政策紅利的市場!這個全球最主要的國際金融市場,目前的pe水片比其他主要市場落後了50%-100%。也就是說保守再幹50%也就勉強達到一個平均水平而已。資金是逐利的,水往低處流是自然選擇的必然結果。不可能最後全球泡沫爆炸了,卻還會有一個主要戰場是沒有泡沫的。今年港A股的強勢,正好說明了這一點,目前只是追落後而已,隨後而來的還有各種政策紅利。具體我就不展開了,格隆匯有大量關於港股的優秀文章,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總之這個錦囊就一句話“請全倉無腦幹港股”!

最後再曬一下港A100指數與各大股指的對比圖吧,真的太牛了!


安慰錦囊(無論如何,就是想買,打死不願走的,請開這個錦囊)

泡沫”不是你想逃就能逃,但既然大部分人都逃不掉,是不是反而應該放松心態,投入其中呢?我認為A股市場仍將處於“市值與預期的正螺旋”階段,而一旦今後“泡沫”破滅,其實絕大部分人也逃不掉,但考慮到“人最大的痛苦是來自於比較”,因此屆時也許你並不會那麽痛苦(反而現在不參與“泡沫”會更痛苦)。

那麽就請盡情享受這個盛宴吧!


格隆匯聲明:文章系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