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澳优CEO陈远荣:将斥资3.6亿港元参股上游乳企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20/20091020024014389.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长沙

        10月8日赴港IPO的澳优乳业(01717,HK)在首发当日,以27.5%的升幅、集 资12亿港元、招股价相当于2009年会计年度市盈率19.6倍的成绩赢得无限风光。但还未完全享受到资本市场的盛宴,澳优又开始面临着随之而来的挑战: 近日,市场有声音质疑澳优血统为“假洋品牌”。对此,澳优乳业CEO陈远荣(上图)17日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首次回应,品牌是个中性的概念, 不存在是“中”还是“洋”的问题,澳优是一个进口奶粉品牌。

        记者同时还获悉,澳优即将参股上游乳企,以完善产业链。

进口奶粉就是进口奶粉品牌?

        网 上看到很多关于澳优的帖子,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澳优是一家澳洲的乳业公司。对此,澳优CEO陈远荣对《每日经济新闻》解释称,“此前的质疑是因为外界对我们 理解存在一定的误解。”陈表示,品牌是个中性的概念,不存在是“中”还是“洋”的问题。如果要定义的话,澳优是一个进口奶粉品牌,母公司的注册地在香港, 现在的湖南公司是一个乳品公司,是整个“澳优乳业”的一部分。

        陈远荣还表示,澳优是从澳大利亚引进优质奶源并在国内销售,公司的广告宣传语“源自澳洲,母爱之选”把奶粉的来源精准的指了出来,公司对在国内销售这一事实毫不讳言,同时商标在澳大利亚也有注册。“将澳优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是我们未来目标。”陈远荣表示。

        记者发现,澳优旗下分为原装超高端和分装中高端系列产品,以能力多为代表的原装进口超高端系列定价比多美滋、美赞臣、惠氏、雅培等洋品牌高,卖到248~298元/800g;另外,中高端系列的A选和优选产品定价为158~200元/800克。

        乳 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后,中国内地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心。因此,无论在品牌诉求上,还是在定价策略上,澳优都一直定位为“进口奶粉品 牌”。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三聚氰胺事件”中幸免的乳品企业,澳优了解消费市场,并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

澳优进口奶粉未检出问题

        记 者在网上一个育婴论坛上发现,很多准妈妈发帖表示,选择奶粉关键是看它所宣传的纯进口原料来源,以及品质能否达到国际品质。在澳优的招股书上,记者看到这 样的表述:“澳优主要与澳洲知名乳品生产商塔图拉(Tatura)建立供应关系。澳洲的乳品生产商则根据澳优所提供规格生产,就以灌装进口的婴幼儿配方奶 粉而言,澳优不会对其作进一步加工。”

        不久前,澳优和塔图拉发表联合声明称,所有产品均来自澳大利亚。陈远荣向记者介绍,澳优从塔图拉进口的奶粉主要包括800克/罐的原装进口奶粉和25公斤/包的大包奶粉。

        “澳优是奶源产地为澳大利亚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与一些品牌从国外进口奶粉基粉并在国内勾兑加工不同,澳优奶粉全部为从澳大利亚进口,澳优坚持按照国际标准生产奶粉,绝不添加香精、蔗糖、麦芽糊精这些母乳中不含有的成分。”陈远荣说。

        另据澳优财报显示,奶粉是澳优最为重要的原材料,占其销售成本的90%左右。

        记 者在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部门还获悉,今年前9个月,澳优先后报批45批进口奶粉,均没有检验出问题,相关部门对澳优进口的每一批奶粉都发放了相关的 检疫证明。该局食品检验监督处处长何文斌也曾对外证实,澳优的原料全部从澳大利亚乳业巨头塔图拉进口,进口量最近3年增长非常快。

塔图拉:与澳优联合研发生产

        “ 目前澳优奶粉全部由塔图拉供应,塔图拉按照双方共同研制的配方进行奶粉生产。”塔图拉首席执行官艾登·柯勒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解析公司与澳优乳业的合 作模式。塔图拉的奶源均来自纯天然牧场饲养的奶牛。澳大利亚国家乳业局特许塔图拉生产的澳优乳品为“澳大利亚原产优质乳品”,并授权使用 “DAIRYGOOD”标志。

        陈远荣介绍,澳优奶粉从一开始就坚持国际国内“双标准”,其生产不仅参照执行中国《婴幼儿 配方奶粉及婴幼儿补充谷粉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而且还严格执行《食品标准法典》、《指定商品  (通用)命令》和《(加工)出口管制食品命令》等国际乳制 品标准和法规。

        “澳优乳业是纯正的进口奶粉品牌。”陈远荣坦言,由于优良的品质和在中国市场的成功推广,2008年11月,澳优乳业获得澳大利亚-中国商业奖最佳推广奖。

3.6亿港元计划整合上游乳企

        “ 凭着澳大利亚的奶源,我们将扩大高端及超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产品系列,并不断向上游寻找整合的机会。”陈远荣透露,IPO募资资金的三分之一将用来 参股澳大利亚奶源企业,但可能只采取参股与合资的形式,并不控股这些奶源企业。记者粗略计算,参股资金规模约为为3.6亿港元左右。

        “上游奶源未能实现自有化和研发投入的不够,可以说是澳优的两大短板。”一名港股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从澳优招股说明书来看,没有自有牧场的澳优已经意识到了奶源地建设的短板和风险。目前澳优已与塔图拉公司签署了5年协议,设定了相关的限制协议。

        在解除原料之忧的同时,澳优创建了自己的特色销售渠道。据了解,2006年澳优率先进入母婴专卖店渠道,2008年发展网络销售和电视购物渠道。“其中,母婴渠道占澳优整个销售渠道的60%。”澳优执行董事颜卫彬曾对外表示。

        据悉,澳优此次集资所得的20%将用于研发投入,其中10%用于临床配方研究,另10%用于研究有机食品。11月初,香港的药房和超市销售将初现澳优奶粉的身影,这一系列举措被看作澳优为实现国际品牌战略而走出的重要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72

伊利領跑 下遊乳企率先複蘇

3月30日晚,國內乳業巨頭伊利股份(600887.SH)發布2016年全年業績,收入606億元,繼續領跑行業。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至此目前國內三大乳企2016年業績均公布,整體都錄得較好增長,乳制品市場消費呈現率先複蘇的勢頭,但相比之下,雖然下半年國內奶價有所回升,但位於行業上遊的原奶企業日子依然不好過。

伊利領跑乳業複蘇

公告顯示,2016年伊利股份實現營業收入606.09億元,同比增長0.41%;實現凈利潤56.69億元,同比增長21.80%。另據尼爾森零研數據,報告期,公司在整體乳品市場的零售額份額為20%,比上年增加1.1個百分點,位居市場第一。

如此大的體量下,凈利潤有2成以上的增長難能可貴。年報顯示,在其整體收入比重中,新產品的銷售收入占比達到22.7%。較上年,增加約7個百分點。“金典”、“安慕希”、“暢輕”、“金領冠”、“巧樂滋”、“甄稀”等重點產品的收入占比達到49%,較上年提升3.2個百分點。

同時,伊利加大了在渠道滲透深度。凱度調研數據顯示,伊利常溫液態類乳品的市場滲透率達到77.1%,比上年度提升了0.3個百分點。截至2016年年末,公司直控村級網點已達34.2萬家,比上年度提升了約2倍。

事實上,在近年來相對發展較慢的嬰幼兒配方奶粉領域,伊利也在加大布局力度。伊利新西蘭生產基地現有產能發揮良好,所產“Pure-Nutra 培然”嬰兒配方奶粉已獲新西蘭政府官方認證,並上市銷售。而大洋洲生產基地二期也於3月25日正式揭牌,主要用於功能性乳蛋白牛乳深加工項目、UHT奶項目、全脂奶粉生產項目、嬰兒奶粉包裝項目四個單元的建設。同時,作為大洋洲生產基地的重要成果,伊利推出的新一代高科技奶粉“睿護”,也在當日的儀式上正式面世。

根據尼爾森公布的2016中國嬰幼兒行業藍皮書,在“雙獨二孩”和“單獨二孩”政策出臺後,全國預期將在2016年迎來超過1750萬的新生兒,2018年新生兒人數預期達到新的頂峰2188.6萬人。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奶粉行業在2017年將會迎來一次增長,預計到2018年,可能會帶來50億到100億元的市場增量。

值得註意的是,國內乳企整體業績都表現良好,行業中排名二三的蒙牛乳業(02319.HK)和光明乳業(600597.SH)2016年業績也有顯著增長。蒙牛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37.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7%,大單品特倫蘇銷售110億元。因計提旗下子公司雅士利的商譽減值22.5億,以及出售庫存大包粉導致的一次性虧損,當年蒙牛凈利潤虧損7.5億元,在不含雅士利及商譽減值的情況下,蒙牛的凈利潤應為16.9億元。

光明乳業2016年業績也大幅增長,全年收入202億元,同比增長4.3%,而凈利潤為5.6億元,同比增長35%。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國內主要乳企的業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也反映出目前乳制品消費需求有所回暖,但還要保持謹慎樂觀,目前市場總體還偏低迷。另一方面,2016年國內原奶價格偏低,對於企業業績增長也作出了貢獻。

牧業還未迎來春天

相比之下,乳業複蘇的春風還未度上遊原奶企業,包括國內最大的原奶企業現代牧業(01117.HK)、原生態牧業(01431.HK)等均錄得虧損。

現代牧業公布的2016年年報顯示,當年收入48.6億元,較上年48.3億元微有增長,但在凈利潤上,而由於轉型下遊產業帶來的銷售及分銷開支的增長,以及原料奶價格的下滑,當年虧損7.9億元。其中液態奶業務收入15億元,虧損3.6億元。而原生態牧業全年收入10億元,較上年微有減少,但整體利潤從盈利0.67億元,變成虧損0.89億元。

記者看到,現代牧業每頭奶牛的年產奶量為9.4噸,較上年增加3.3%,但是外部銷售價格從4419元/噸,下滑到3956元/噸。原生態牧業的情況也類似,平均奶牛年產奶量已超過10噸,但是原料奶平均售價為3979元/噸,較上年下跌10%。

現代牧業方面表示,國內消費市場依舊低迷,但進口液態奶和複原乳的沖擊,抑制了中國原奶價格的上漲,因此大規模牧場也面臨經營利潤縮減和投資放緩,並加大奶牛淘汰的問題。但隨著國內奶牛存欄量的減少,國內原奶過剩的局面已經有所改觀。

現代牧業董事長兼總裁高麗娜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16年是公司成立以來業績最差的一年,但隨著奶價的回升整體形勢會有所好轉。

宋亮認為,目前來看,國內原奶產業已經逐漸進入上升通道,下半年奶價可能會全面複蘇,牧業企業的經營情況也會逐步好轉,但隨著奶價的上漲,可能會給乳業企業帶來一定的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7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