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港通首部規則公布 貨幣兌換機制“留口”

在《聯合公告》發布十天之後,證監會推出了第一部深港通實施規則。

8月26日,證監會就將《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若幹規定》修改為《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若幹規定》(下稱《互聯互通規定》)公開征求意見,將規則的覆蓋範圍從滬港通擴展至深港通。

《互聯互通規定》是市場參與者開展滬港通及深港通活動的重要依據。據證監會發言人張曉軍介紹,該規定共19條,明確了交易所、證券交易服務公司及結算機構的職責,對境內證券公司開展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相關業務提出原則性要求,明確了相關業務範圍、外資持股比例、清算交收方式、交收貨幣等事項,對投資者保護、監督管理、資料保存等提出了要求。

《互聯互通規定》沿用了《滬港通規定》的結構順序,保留了《滬港通規定》的法律法規適用原則、各市場主體的權利義務和職責等大部分內容。

張曉軍提示稱,變化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將適用範圍由滬港通擴展至滬港通和深港通。二是明確了滬港通和深港通投資者的適當性管理遵循屬地管理原則,在第三條增加了“投資者遵守其委托的證券公司或經紀商所在地的投資者適當性監管規定及業務規則”的表述。

三是為未來貨幣兌換機制的完善預留空間,將第十五條修改為“投資者通過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買賣股票,應當以人民幣與證券公司或經紀商進行交收。以有關主管部門認可的其他貨幣進行交收的,另行規定。”

自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啟動交易以來,資本市場在國際化方面已經取得不少進展。“811”匯改、人民幣加入SDR、兩地基金互認等,都對資本市場的雙向流通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這也是深港通與滬港通啟動之時面臨的最大不同。“滬港通開通時,幾乎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經過近兩年的試點,滬港通很多細節都得到了完善,深港通再推出時就有豐富的經驗可以借鑒。”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此前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戰略層面來看,由於人民幣加入SDR之後對人民幣國際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意味著深港通必然是“升級版”的市場聯通機制。

從目前參與各方的進展來看,深港通正在以“快馬加鞭”的節奏推進。近日,證監會副主席、證監會深港通專項工作小組組長方星海專門赴深圳召開座談會,聽取深港交易所、中國結算以及部分證券公司準備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和意見建議,並就相關工作進行部署,以確保年內開通深港通。

證監會對深港通的順利開通高度重視。方星海在深圳時表示,深港通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又一重大部署,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在國際化和市場化方向上又邁出了堅實一步,意義重大。

另外,據深交所介紹,8月16日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後,市場各方準備工作提速。深交所等各方已完成主要規則制訂工作,擬於近期向市場公開征求意見,兩地交易所和結算公司技術系統開發和相互仿真測試已經完成,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近期,深交所和中國結算已經聯合發布啟動工作通知,要求各相關市場機構共同參與,全面啟動準備工作。相關證券公司都成立了專門小組,強化組織保障,在滬港通基礎上已先行完成技術開發,有望較快完成準備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92

深港通首次路演 一文了解全部細節

10月13日,深交所和港交所正式啟動深港通全球路演,首場路演於13日下午在香港舉行。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表示,傾向於11月中旬後的某個周一推出深港通,周一方便風險控制。

此次路演共吸引600名機構投資者及券商代表參與,每位投資者代表都獲發了一本投資者指引。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表示,盡量跨境結算,使得兩邊市場,所有市場,要求適應另外一個市場,這個市場跟國際市場運營文化、理念都不一樣。大規模交易模式,必須要有一個機制,大部分時間不改另外一個機制。香港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產品,ETF等,尤其ETF是可以讓不同專業、產業都配置的產品。但ETF是比較複雜的過程,希望2017年可以推出。

李小加進一步表示,深港通主要面向國際投資者,第一種是配置型的投資者,也要配置小市值股票;第二種是對大市值更感興趣的基金。

對於老千股,李小加則表示:“每個市場都有好蘋果和爛蘋果,市場希望壞蘋果不要波及好蘋果”。在這個市場上,市場特殊情況多多介紹給投資者,風險哪里比較多、比較少都介紹清楚。找人多的地方去,人少的地方不要隨便去,每個市場都有獨特的一面。

深交所副總經理王紅表示,內部準備工作早已開始。從8月16號開始,兩邊緊鑼密鼓開展工作,兩邊交易所和結算公司已經全部準備就緒,但市場主體(券商)還未準備好。10月17日-11月9日將進行全天候全市場仿真測試,周末時間進行全網測試,預計11月中旬,全市場技術系統可以就緒。

另外,深港通還是會按照主場原則,有漲停板制度。

王紅表示,投資者比較關心的問題包括:技術問題、T+0是否可以改成T+1等。內地投資者來香港投資比較關心的則是風險問題,如何保護他們的權益?簽署風險揭示書則是一個有效途徑,要向投資者揭示中小市值股票的風險,其次,深交所和港交所退市制度的差異,還有對投資者進行投資保護和教育,港交所要越來越重視中小市值股票的監管。

王紅還表示,兩地監管合作打下很好的基礎 兩年多來,聯合監管方面都有很有意義的探索。未來深港通學習已經積累的經驗,發揮深圳和香港的地緣優勢,加大相關股票監控力度和打擊力度。投資者教育也會繼續推動,港交所也越來越重視中小市值監管。

深港通已經出了一系列保護境外投資者的措施:首先,保障名義持有人的法律地位,境外投資者必須通過港交所來持有深股通,同時享有法律的財產權;其次,深股通的標的公司,要強化上市公司義務,可以通過深交所的交易平臺渠道,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溝通的渠道;最後,完善網絡投票機制,深股通要求所有股東大會必須提供網上投票方式,即便境外投資者不能親自到場,但也可以在網上投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46

中證監爆滬港通首宗違規案件 涉跨境操縱A股公司股價

1 : GS(14)@2016-11-20 22:19:01

【明報專訊】滬港通前日剛慶祝開通兩周年,中證監昨便公布首宗違規案例,稱已查處一宗境內投資者利用滬港通跨境操縱上市公司股價的案件,並表示將與香港證監會加強執法,協作完善跨境執法機制,港證監回應此案時則表示沒有補充。

明報記者 尉奕陽

中證監昨日於例行記者發布會上對外公布,發現內地唐姓投資者人等,涉嫌操縱於A股上市的滬股通標的股票「小商品城」,通過在香港與內地兩地開戶,人為製造交易價格與交易量,誤導其他投資者參與,實施跨境操縱,並非法獲利逾4000萬元(人民幣·下同)。

兩地開戶 誤導其他投資者

根據港交所資料,「小商品城」曾於今年2月至4月連續3個月進入滬股通十大活躍成交股前五位(見表),彼時其市值僅為300餘億元,該榜單一向多由逾三、四千億市值的大盤金融或藍籌股佔據。歷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期間,「小商品城」於3月初的最高成交量較1月初低位時狂翻近13倍,股價亦在近三個月時間內升逾四成(見圖)。

涉案人員曾操縱5股 獲利2.5億

中證監亦稱,涉案人員自2010年以來曾因操縱市場及超比例持股未披露等違法違規行為,多次被該會查處,此番更另查實其涉嫌利用資金與持股優勢,操縱其他5隻內地股票,非法獲利近2.5億元,嚴重破壞市場秩序,依法應嚴肅查處。中證監發言人張曉軍表示,在「互聯互通」機制開通後,不法投資者繞道境外反向操縱的手法更加隱蔽,中港兩地證監會高度重視,將以查辦此案為契機,加強兩地跨境監管合作。香港證監會回應本報查詢時則表示「沒有補充」。

分析:利用境外戶口規避中證監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表示,虛假交易有許多種手法,常見的是莊家左手交右手,故意將股價炒高,吸引投資者入市後再盡數沽貨。他直言由於不確定投資者背後聯繫,一般很難證明此類莊家股操縱市場,此案被查處或許是因涉案者手法「並不高明」。富昌金融研究部總監譚朗蔚稱,懷疑是有人在港「搭棚」,通過港股戶口「向上買」,故意製造密集成交假象,由於中證監於內地可直接向券商調取交易文件,直接在內地作假較易被查,預料涉案者或是希望利用境外戶口規避中證監的監管。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514&issue=201611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