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成功把小胖林育羣打造成國際明星的陳婉若,同時身兼明星藝能公司總經理與伊林模特兒公司總經理,職場成功,又善於理財,如今身價上億元,從總機小姐出身的她,成功致富的關鍵是什麼? 撰文‧蔣士棋 在明星藝能公司的外牆上,掛著一幅包括全部師資陣容的大海報。海報上,只有陳婉若的照片大小與知名製作人王偉忠相仿,證明她的分量不容小覷。 很難想像,現在身兼明星藝能與伊林模特兒兩家公司總經理的陳婉若,當年只是負責收發文件的總機小姐。 ﹁我的第一份工作其實不是模特兒,﹂坐在辦公室裡,陳婉若回憶,畢業離開學校之後,她先到中研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擔任文書處理的工作,但做一陣子之後,始終放不下對時尚產業的喜愛,還是主動跑去模特兒公司應徵受訓。 離開中研院之後,為了貼補收入,陳婉若在上課、走秀之餘,還在模特兒公司接下總機的工作。﹁在那時候領的也不能算薪水,就是一些車馬費,最多幾千元而已,﹂她解釋,過去模特兒公司屬於師徒制,要等到出師以後收入才會提高。 拿到微薄的收入後,她選擇先投資自己。﹁像是鞋子、化妝品……,這些都要自己花錢買,甚至得每季就更新一次,﹂陳婉若強調,想要在模特兒這一行走得長久,這些投資都是必須的。 衝刺工作 從總機小姐到創業當老闆 ﹁ 怎樣的衣服該用怎樣的鞋子搭配,自己要想好,沒有人會幫你準備!﹂為了省錢,剛出社會的她,只能跟當時還是男朋友的老公,一起住在只有七坪大的套房。而隨 著事業日趨穩定,她的收入也開始大幅增加,但節省的習慣依舊不變。﹁現在談理財,還是要先有財才能夠理,所以一開始還是得先儲蓄。﹂她還記得,即使早年收 入微薄,而開銷又大,她每個月還是會逼自己至少存下一、兩千元;後來即使收入增加,但也沒有因此就大肆消費。﹁現在我們一家人最大的樂趣,還是去東門市場 吃一碗二十元的米粉湯。﹂ 第一等人 媽媽的理財觀念深植心中 從事模特兒工作七年,收入也開始穩定後,陳婉若有了自己當老闆的機會。﹁其實我根本沒想過創業這條路,﹂她解釋,由於原本工作的模特兒公司組織調整,她選擇離開獨立接案。當案子越接越多,工作也逐漸從模特兒轉型成為秀場導演,之後索性自己成立公司,當起老闆。 她 回憶,自己獨當一面後,才曉得經營企業的難處。﹁像財務與會計,對我就是很大的挑戰,﹂陳婉若坦言,為了要看懂財務報表,了解公司盈虧,她下足苦功,硬是 把生冷的財務會計原則熟記在心;但這段時間的磨練,卻也讓她比其他模特兒多了一項經營管理的能力,其後,因為模特兒公司規模小,在被伊林整併後,她被挖角 到伊林擔任總經理,不論是伊林或是現在的明星藝能公司,都繳出亮麗的成績單。 在工作上衝刺的陳婉若,理財方面卻穩健許多。﹁我媽媽在銀行工 作了二十幾年,從小她就對我耳提面命儲蓄和理財的重要。﹂直到現在,她印象最深的,是媽媽告訴她的一段話。﹁她曾告訴我,一個人如果賺十元只花四元,剩下 的六元拿去儲蓄或投資,是第一等人;如果賺十元花十元,至少還打平,是第二等人;但若是賺十元卻花到十四、十五元,等於還要借錢來花用,就是第三等人!﹂ 結婚後,她和老公結束租屋生活,到台北縣新店買下一層約二十坪的公寓;二○○三年的SARS期間,房市處於低點,她也把握時機用一千一百萬元的價格,換屋 到台北市民生東路約五十坪的房子。去年年初,金融海嘯剛過,她又把民生東路的房子以二千四百萬元的價格賣掉,獲利率將近一二○%。這筆錢讓她得以用四千萬 元的代價,入住仁愛路上七十坪的房子,目前市價粗估將近七千萬元。 ﹁買房地產的目的都是以自住為主,﹂談起過往相當精準的房地產操作,陳婉若笑說,換屋都是因為需要更大的生活空間,而當SARS或金融海嘯造成房市下跌,正是進場買房的好時機。 現在,除了台北的房子以外,她因為工作緣故需要常常往返兩岸,四、五年前也在上海、北京等地購置房產作為自住之用;她表示,未來還是有持續買進房地產的想法,也相當看好北市南港一帶的行情。 有 意思的是,相較於操作靈活的房地產,陳婉若在基金與股票上的布局卻顯得異常保守。﹁我在收入比較穩定後就開始買基金,剛開始也是一個月幾千元地扣,收入增 加後,逐漸提高扣款的額度。﹂基金資歷將近二十年的她,至今每月定期定額扣款五檔基金,標的以大中華、歐洲、拉美等區域型為主,扣款總額約五萬元;累積到 現在,合計扣款金額有數百萬元。 穩健理財 風險控制遠比獲利重要 ﹁這中間我很少轉 換,甚至獲利出場,﹂陳婉若解釋,基金對她來說屬長期投資,風險控制遠比獲利重要,投資標的幾乎遍布全球,就是為了要分散風險;在股票投資上,她也不諱 言,經歷過幾次失敗後,她現在寧願從企業領導人的風格來選股。﹁像台塑與鴻海,他們的領導人就值得信任。﹂希望在五十五歲退休,然後和老公一起環遊世界的 陳婉若解釋,如此重視長期投資與風險控管,其實是為了現在才十歲的小孩。﹁我們家就一個小孩,要是他成年以後還要花很大心力養我們兩個老的,對他不見得 好;所以我們才希望靠自己的儲蓄就能支應未來生活花費,甚至還能夠幫他一把。﹂除了投資金融商品,陳婉若和老公也把興趣轉化成理財的一部分。她透露,大約 十年前開始,他們每隔一到兩年,就會買一只價位在百萬元左右的名錶當作收藏,幾年下來也已經買了二十幾只名錶。﹁我老公本來就喜歡錶,有在研究,而我也常 常幫錶商辦發表會,有機會接觸這些品牌,漸漸培養出興趣,﹂陳婉若解釋,雖然收藏的目的不在投資,但這幾年下來價值也增加不少。 ﹁有時候一些年輕的模特兒到我家裡,難免會羨慕我現在的狀況,覺得我們好有錢;但是我一定會提醒他們,我在剛起步的時候也很辛苦,只要他們夠認真,一樣辦得到。﹂談起自己的經歷,陳婉若認為,模特兒不像收入固定的上班族,只要案子接得多,當月的收入就會大幅增加。 ﹁如果沒有控管,很容易把辛苦賺到的錢輕易花掉。﹂陳婉若認為,當收入越是增加,反而越要控管花費。﹁像是名牌包,真正喜歡的買一、兩個就好,不要喜歡就買,這樣賺到的錢才能守住。﹂ 陳婉若 出生:1966年 現職:明星藝能公司總經理、伊林模特兒公司總經理 經歷:模特兒、秀導 投資資歷:超過20年 資產配置:不動產、基金、名錶收藏 陳婉若御財 5觀念 1.果汁理論 就像到餐廳點果汁一樣,如果是自己出的錢,再不好喝也會喝完,如果別人出的錢,就不一定會喝完,錢要自己賺來的才會珍惜 2.儲蓄至上 即使剛出社會收入微薄,每個月都至少要存一千元 3.財務獨立 與先生二人各自負責自己的財務規畫,避免太過互相依賴 4.投資自己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財工具 5.分散風險 資產包括房地產、基金,甚至名錶收藏,藉此分散投資風險 |
| ||||||
受到證所稅確定開徵衝擊,證券業頓時成了「慘業」之一;越小型的券商在經紀業務發展上,顯得越吃力,只能靠自營部門操作,或者是賣掉自有大樓度過寒冬。他們如何在這波不景氣中自力救濟? 撰文‧許瀞文 悶了一年的台股,雖然在年底有了起色,從十一月二十三日以來,台股平均每日的成交量都在九百億元以上,讓市占率在二%以下的小型券商稍喘一口氣,但面對二○一二年難看的財報,這個年,還是不好過。 翻開一二年的財報,截至一二年十一月底,上市櫃證券公司所公布的獲利,幾乎是金融海嘯後最低的;對一些市占率不到二%、又沒有金控「富爸爸」在背後撐腰的券商來說,一二年的冬天特別寒冷。在經紀業務、自營幾乎都注定虧錢的前提下,只能靠承銷勉強餬口。 一二年二月政府拋出證所稅議題後,台股就陷入黑暗期,小型券商紛紛陣亡。先是股市聞人賈文中開了第一槍,將自己只有兩個據點的鼎富證券售予元大寶來證券;緊接著在一二年五月,太平洋證券也將在使用中的北市首都銀行大樓及出租的太平洋敦南商業大樓,分別以一.八九億元及十九.三九億元售出,但還是敵不過證所稅衝擊,太平洋證券在十一月賣給永豐金證券。 營業員還得兼賣保險 一二年八月,市占率不到一%的宏遠證券,以七十二億元賣掉了自己在北市信義路四段的宏遠大樓,勉強維持公司營運。這些小型券商選擇賣掉自己手中值錢的不動產,度過這波寒冬。 而市占率僅一.四%的康和證券副董事長鄭大宇提到,「一二年應是這十五年來,券商最辛苦的一年。」鄭大宇是康和集團積極培養的第二代,一九九七年,鄭大宇從美國學成回到台灣,先進入京華證券承銷部工作,三年後才回到康和證券,目前負責海外業務發展。 談到一二年因為證所稅影響,康和證券累計至一二年十一月,還虧損新台幣五千四百多萬元,鄭大宇說:「經營壓力真的很大,尤其看到營業員平均每月薪資只領二萬四千元上下,自己看了也心痛。」鄭大宇表示,因證所稅襲擊,只得幫員工及公司另找出路。例如一二年八月底,康和證券決定增設保險代理人,並幫營業員做保險課程教育訓練,從毛利高的保險開始銷售,「出國都會買的旅遊平安險,金額低、利潤高,客戶接受度也大。」一二年初,康和證券還從群益金鼎證券挖來了承銷部資深副總葉秀惠擔任總經理,希望能拓展海內外承銷業務;鄭大宇提到,一二年證所稅效應下的掛牌熱潮過後,承銷部只得另謀出路,想辦法找想進中國的日商來台上市,但生意也不好做。 鄭大宇表示,公司也盡力節流。從去年開始,連他自己在內的高階主管出差,都改坐經濟艙,並減少出差次數。 此外,比康和更小型的券商就更辛苦了,上櫃券商包括大展證券、大慶證券等,一二年帳面勉強維持獲利,更是縮衣節食的結果。負責經紀業務的大展證執行副總林宜養坦言:「台股的交易量要達到一千億元以上,經紀業務才有可能損益兩平。」林宜養提到,大展證券目前僅有兩個據點,平均營業員年資均十五年以上,多數無底薪;且在早期台股輝煌時期,這些營業員都從股市賺到好幾桶金,這些營業員平常開銷大,如今薪水一下子掉下來,大家都是勒緊褲帶過日子。 金控撐腰也沒用 只能撙節面對經紀業務虧損,林宜養表示,僅能盡力拓展客源。例如,大展證券找華泰銀行合作,一個營業員認養一個分行,只要華泰銀行有客戶需要開設證券帳戶,營業員立刻協助辦理;這些在華泰銀開戶的客戶,優惠比照大展證券每月下單量一億元以上的客戶,至今開設超過百餘戶。 另外,林宜養也要求稽核單位要落實公司內部紀律,控管營業成本。林宜養提到,自己有一次下班忘了關電腦,也被稽核單位扣了三分考績。 另一上櫃公司大慶證券雖然還有小幅獲利,但比起一○年,獲利只剩一半不到,一一年則是自營不順所產生的虧損。據了解,經紀業務還有小幅獲利的主要原因,是來自一一年併富順證券發揮的效益。如果一一年沒有併購富順證券,一二年的經紀業務恐怕獲利更少。 此外,即使有金控撐腰,但規模不能擠進前十大的券商,包括玉山證券、第一金證券等,一二年也都是虧損的多。這些號子都面臨獎金縮水、年終不佳,甚至進行人力精簡,眼前的年關,恐怕是史上最寒冷的冬天。 一三年證所稅施行後,勢必對一些小型券商的獲利造成更明顯衝擊,而在這樣的效應下,券商能否找到自己的出路,甚至從本業中發展利基,尋找突破,考驗各券商的應變能力。 今年經紀市占率2%以下 小券商營運很辛苦 單位:億元券 商 資本額 11月損益 1~11月累計損益大 華 142 3.10 7.60 國 票 86 0.200.08 康 和 69 0.07 -0.50 第一金 64 -0.19 -0.63 宏 遠 45 0.27 17.00 國 泰 390.10 1.40 大 眾 37 0.11 -0.25 玉 山 30 0.02 -0.06 大 慶 30 0.40 1.20 大 展23 0.10 1.00 資料來源:證交所及公開資訊觀測站 | ||||||
----------------------------------------------------------------------------
---------------------------------------------
----------------------------
單位:億元 | 2011 | 2012 | 2013 | 2013Q1 | 2014Q1 | |
租賃收入 | 7.76 | 15.58 | 22.08 | 4.94 | 6.75 | |
Growth | 100.8% | 41.7% | 36.6% | |||
總收入 | 8.19 | 16.09 | 27.03 | 5.73 | 7.89 | |
Growth | 96.5% | 68.0% | 37.7% | |||
租賃毛利率 | 32.2% | 31.5% | 29.7% | 35.4% | 40.7% | |
二手車毛利率 | -14.0% | 5.9% | -5.5% | 0.0% | 0.9% | |
整體毛利率 | 29.8% | 30.6% | 23.3% | 30.5% | 35.0% | |
營銷費用 | 1.07 | 1.4 | 1.53 | 0.29 | 0.2 | |
行政費用 | 1.49 | 2.07 | 3.78 | 0.58 | 0.7 | |
融資成本 | 1.41 | 2.7 | 3.35 | 0.66 | 0.725 | |
運營利潤 | -0.12 | 1.46 | 0.98 | 0.88 | 1.86 | |
運營利潤率 | -1.5% | 9.1% | 3.6% | 15.4% | 23.6% | |
淨利 | -1.51 | -1.32 | -2.23 | 0.17 | 0.98 | |
淨利率 | -18.4% | -8.2% | -8.3% | 3.0% | 12.4% | |
淨利(調整後) | -1.45 | -1.03 | 1.43 | 0.4 | 1.63 | |
淨利率(調整後) | -17.7% | -6.4% | 5.3% | 7.0% | 20.7% |
單位:億元 | 2011 | 2012 | 2013 | 2014Q1 | |
融資成本 | 1.41 | 2.70 | 3.35 | 0.73 | |
借款總額 | 21.85 | 27.24 | 34.76 | 38.86 | |
折舊 | 2.58 | 5.36 | 6.9 | 1.68 | |
總資產 | 37.68 | 50.59 | 61.67 | 66.22 | |
非流動資產 | 26.99 | 37.9 | 44.02 | 45.61 | |
流動資產 | 10.69 | 12.69 | 17.65 | 20.61 | |
現金及其等價物 | 6.37 | 9.10 | 8.42 | 10.04 | |
總負債 | 36.20 | 50.43 | 60.94 | 64.40 | |
總權益 | 1.48 | 0.16 | 0.73 | 1.82 | |
資產負債率 | 96.1% | 99.7% | 98.8% | 97.3% |
在結束了馬拉松式的明斯克談判後,德國總理默克爾周四馬不停蹄的趕往布魯塞爾。烏克蘭危機的談判讓默克爾度過了無眠的夜晚。這令她顯得有些憔悴。
然而,這個歐洲最具權勢的領導人完全沒有機會休息。她必須頂著黑眼圈準備參加歐盟峰會。其中,她將遇見希臘總理Tsipras。此前,德國和希臘就債務援助問題產生沖突。
今年60歲的默克爾曾表示,她身上具有駱駝的品質。當別人都累垮時,她能繼續工作。事實上,默克爾繁忙的時間表讓她沒有時間休息。一周之內,默克爾完成了2萬公里的飛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空中飛人。她的行程表為:柏林-基輔-柏林-莫斯科-慕尼黑-柏林-華盛頓-渥太華-柏林-明斯克-布魯塞爾。德國圖片報將默克爾稱為“世界的總理”。
雖然各方在明斯克會議上達成了停火協議。但默克爾肩上的擔子並沒有因此變輕。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歐盟領導人已要求歐盟官員準備新的制裁措施,以防停火協議未能履行。默克爾稱解決烏克蘭危機“有了希望的微光”。不過,她提到可能導致停火難以實行的多種因素。她說:“如果有些困難,我們不排除進一步制裁。必須言行一致……所以我們保留各種作為回應的選擇。”
默克爾表示,烏克蘭危機還存在許多的挑戰需要解決。首先,各方必須繼續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施壓,避免戰火再次爆發。其次,歐盟必須在對俄制裁的問題上團結一致。近期,歐盟將對俄羅斯的制裁延期至9月。
在處理烏克蘭危機的同時,默克爾在需要和希臘總理Tsipras就希臘債務進行談判。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提到,德國和希臘都有意在救助計劃上妥協,以繼續救助希臘。德國不會堅持要求希臘滿足當前救助項目中的每項條款;希臘也準備履行預算盈余要求。
不過,德國擔心這種做法將對整個歐元區產生影響,使歐元區改革的努力受到沖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獻給全天下所有的母親,你們辛苦了! 作者:陳大惠 ![]() 第一跪 十月懷胎娘遭難 一朝落地娘心寬 赤身無有一根線 啼哭問娘要吃穿 夜夜五更難合眼 娘睡濕處兒睡幹 ![]() 第二跪 倘若有病請醫看 情願替孩把病擔 東拜菩薩西拜仙 焚香抽簽求仙丹 孩兒病情得好轉 母親方才展笑顏 ![]() 第三跪 學走恐怕跌石坎 常防火與水邊邊 時時刻刻心操碎 行走步步用手牽 會說會走三歲滿 學人說話母親歡 ![]() 第四跪 八歲九歲送學堂 望兒發奮賽聖賢 衣襪鞋帽都辦全 冬穿棉來夏穿單 先生打兒娘心酸 拂袖掩面淚擦幹 ![]() 第五跪 母親真情比海深 為孩花錢不心疼 早起晚睡賺鈔票 自己不舍花分文 莫讓孩兒差別人 恨把黃土變金銀 ![]() 第六跪 兒女出門娘掛念 夢魂都在孩身邊 常思常念常許願 望孩在外多平安 倘若音信全不見 東奔西跑夜不眠 ![]() 第七跪 養兒養女一樣看 十七八歲結姻緣 燒香問神求靈簽 力出盡來汗流幹 花錢多少難算盡 為了兒女把賬欠 ![]() 第八跪 成家立業兒女安 父母操心仍不斷 千辛萬苦都受遍 父母恩情有千萬 如若生兒娘不管 兒女焉能有今天 ![]() 第九跪 母親心系兒女身 操心操到病滿身 滿頭青絲變白發 臉起皺紋肢變形 兒女回家笑常在 噓寒問暖忙炒菜 ![]() 第十跪 母親年老得病患 誰請醫來藥誰煎 母親能活幾多年 兒女團圓有幾天 百年母親閉了眼 幾多兒女在身邊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就是孝敬父母 不要當失去時才去後悔沒有珍惜…… 誠如斯言,當善待父母,父母是個寶 在此,祝願天下所有的母親快樂、幸福、安康,母親節快樂! |
在侯孝賢看來,刺客不能只是執行任務的工具,殺人也要有名目。因此他設計的聶隱娘會有反叛:有小孩在,下不了手;要殺她的愛人,更下不了手。 (劇組供圖/圖)
聶隱娘就是侯孝賢?
侯孝賢不反對。
《刺客聶隱娘》是侯孝賢的第一部武俠片,在這之前,他7年沒有拍電影。
2000年李安的《臥虎藏龍》大獲成功,兩年後張藝謀拍成《英雄》,“華語藝術片大導演+武俠”好像一個不成文的約定動作,美國和中國大陸已經完成,還剩香港、臺灣。王家衛《一代宗師》被戲稱為“一代失蹤”,2013年1月公映;兩年多之後,在今年的戛納,影迷終於等來了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
拍《刺客聶隱娘》,侯孝賢仍用膠片,成片後把膠片轉換成數字輸出。影片最終成本9000萬元人民幣,是侯孝賢電影里最貴的一部。有評論認為,影片呈現出的精美和質感,在華語電影中是罕見的。
《刺客聶隱娘》的女主角舒淇記得,演員們常常都在等:等風來,等雲來。有一場戲,舒淇飾演的聶隱娘準備取大僚首級,她要爬到山頂,侯孝賢比她先到,連連招呼:“快快快來。”兩頭驢就站在山野間,天空的雲也剛剛好,就像掛在樹上——完全是天然的。
“還是要實拍,加特效跟實際是不一樣的。”侯孝賢說,拍的過程中,有時蝴蝶突然飛來,完全是意外之喜。
2005年侯孝賢就起意要拍《刺客聶隱娘》。他拉來老搭檔鐘阿城、朱天文,朱天文又拉來學歷史的侄女謝海盟,三人合作完成了劇本的創作。拍攝過程中,他先是當了三年臺灣電影文化協會理事長,之後是五年金馬獎主席,拍拍停停,2015年終於殺青。
電影取材於唐朝裴鉶短篇小說集《傳奇》里的《聶隱娘》一篇。聶隱娘是魏博藩鎮的大將聶鋒之女,10歲時被一名道姑帶走,訓練成武功絕倫的刺客。十三年後返家,奉師命要取青梅竹馬的表兄、魏博藩主田季安(張震飾演)的性命。正是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民不聊生,道姑教導聶隱娘,“殺一獨夫賊子救千百人”。但聶隱娘始終下不了手,道姑憾其不能斷人倫之親,最後交手,死在聶隱娘匕首下。
2015年5月,侯孝賢憑借《刺客聶隱娘》獲得第68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刺客聶隱娘》在戛納首場放映時,侯孝賢人還沒到,臺灣評論家聞天祥看完後激動地給他發了一條短信:“聶隱娘就是你,你拍的就是你自己。”
“他的意思是我做人做事的方式有點像聶隱娘,他看得是蠻準的。你所有的作品,一定是投射了自己,這是逃不掉的。”侯孝賢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他把《刺客聶隱娘》的“通關密語”設定為“一個人,沒有同類”:“一個人有他的堅持跟理想,很難碰到同類。我自己喜歡這樣,我要是聶隱娘,我也會這樣做。”
2015年6月17日,侯孝賢在上海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前一天,他出現在《刺客聶隱娘》定檔發布會上。這部電影將於2015年8月27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這也是侯孝賢第一部在大陸公映的影片。
有觀眾認為《刺客聶隱娘》不好懂。侯孝賢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如果你太把它當作一回事,你就會越來越看不進去,你很輕松,反而整個都清楚了。電影有什麽難的?它比文字簡單多了,它是直接的。” (肖忠釗/圖)
南方周末:《刺客聶隱娘》拍成後,對刺客、俠客、俠義,你有沒有新的理解?
侯孝賢:我最初認為俠就是行俠仗義,實際不是那麽簡單。俠其實很累的,因為他要判斷,該不該打抱不平。你不能被騙了,否則不是要虧欠一輩子嗎?幫助人的尺度也非常難拿捏,有些人是不能幫的,你越幫他越慘,就是扶不起的阿鬥。俠客是為救難、救急,為正義,但人畢竟都是人,有時候可能會出差錯。
還有個現實面的問題,就是你再怎麽厲害,還是要吃飯的,對人情世故要練達到一個程度。當俠客是很辛苦的,假如骨頭又很硬的話,那更辛苦了,不能偷、不能搶。做臨時勞力嗎?把武術當做生活的用具?這些細節,我自己必須想清楚。
再說刺客,刺客雖然是政治的,但刺客最後還是人。
南方周末:這些想法怎麽呈現在電影《刺客聶隱娘》中?
侯孝賢:就是人不能隨便殺人的,要有個名目。刺客不能只是執行任務的工具,他也有自己的判斷:是不是所有的殺人都合理?所以我設計的聶隱娘會有反叛。她第一次殺不成是因為有小孩在,她有婦人之仁,沒辦法下手;第二次殺她的愛人田季安,更難。她就是註定不行。我拍的《刺客聶隱娘》基本上就是一個刺客不能殺人,自己終於了解自己的一個過程,等於是清醒的一個過程。
南方周末:打鬥場景在傳統武俠片中比例很重,但《刺客聶隱娘》的打鬥場景很少。
侯孝賢:打鬥,你不能打半天。尤其是刺客,他根本不能曝光太久,基本上是能一刀解決就解決了。所以我設計的打鬥基本上都是這樣,很幹脆。每次打鬥要有你自己的一個想法,比如,聶隱娘和田季安兩人有過一段情,她要讓他認出她來,她才下手,沒想到田季安拼命打,半天也沒認出來。後來他才回想起來,就講起以前的事。我更看重這些細節的安排,會產生一種戲劇性。
南方周末:戛納首映後,媒體的評價兩極,爭議的焦點是這部影片看不看得懂。你拍攝的過程中,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侯孝賢:沒有。你認為是這樣就是這樣,不可能去想象觀眾這樣理解會比較容易,那你拍片幹嗎呢?假如是這樣的話,那你就全心全意(考慮觀眾),根本不必考慮一開始的題材跟內容選擇,只用考慮,要笑就讓他們笑翻。我以前做喜劇的時候就是這樣的。
但我想拍一個自己喜歡的片子,那就走不了回頭路了。觀眾能不能欣賞我不知道。而且也不見得一定要懂。其實很簡單,如果你太把這個電影當作一回事,你就會越來越看不進去,它就自自然然在那邊,你就這樣看吧,你很輕松,反而可能整個都清楚了。電影有什麽難的?它比文字簡單多了,它是直接的。
南方周末:但更多的觀眾能看懂,意味著票房會更多。
侯孝賢:對,但是導演你自己要考慮,找資金的時候,最好是全世界各地的資金拼起來,這樣可以利用當地投資方的渠道進行預賣。這部電影就是這樣,歐洲、北美、韓國、日本、東南亞、香港預賣,還沒上映我的成本就收回了大半。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像我這樣。我已經做太久了,他們(投資人)也賺過錢,最早的《就是溜溜的她》,也是藝術片,過年檔,賣翻了。《悲情城市》也是非常賣座,因為第一它得金獅,第二很容易看得懂。
而且我的想法是找多少(投資)拍多少,工作人員又是我公司的人,我現在公司維系主要是靠臺灣幾家藝術戲院,再賣賣咖啡什麽的,就像歐洲的藝術戲院一樣,都能夠維持。
南方周末:你說你永遠是在給自己找難題,《刺客聶隱娘》算是你的難題嗎?
侯孝賢:當然。我沒拍過打戲,要仰仗別人。有人給我建議,不會拍打戲那就幹脆不要真打,用比對的方式,比如這一刀揮過去了,桌上那杯水正好倒了,表明這個人已經解決了,刺客的速度很快。我不喜歡那樣,我喜歡直接,打就是直截了當。
南方周末:阿城跟你合作多年,他是一個擁有大量細節知識的人,在《刺客聶隱娘》中,他的幫助是什麽?
侯孝賢:他貢獻了很多細節,比如嘉誠、嘉信這對雙胞胎公主。我最初拍了,後來拿掉了,我感覺不需要表現兩個公主,我只需要一個背景,就是睢陽圍城,很慘烈。我就把兩個公主合體為一個公主,設計她是圍城時期出生的嬰兒,被一名道姑所救,後來自己也成了一名道姑,成了聶隱娘的師父。師父一直有這種“殺一獨夫,可救千百”的想法,“殺一獨夫”是孟子說的,意思是你殺了一個暴君就可以解救很多人。
南方周末:阿城非常喜歡圍場打獵的場景,他認為能表現田季安的暴戾,但你對這個場景並不太感興趣。
侯孝賢:田季安是一個節度使,他們的生活都是在模仿皇帝的,阿城認為可以通過打獵表現田季安像皇帝一樣的操練、指揮,但我不想那樣安排,你需要馴獵,還需要動物,這個不容易做。再者影片主要還是以聶隱娘為中心,展現田季安的部分就可以更少一點。
南方周末:你拍女人拍得越來越多,像《風櫃來的人》那樣少年莽撞打架的片子你漸漸不拍了。是什麽促成了你的轉變?
侯孝賢:我感覺女人層次比較好吧,而且主要是舒淇,如果沒有舒淇,我不會這樣想。我跟舒淇合作第一部戲就感覺她太棒了,而且她十幾年不變,不是外貌,是她的人格、內心。對我來講,她是很標準的女俠,所有人都喜歡她,因為她對人一點都不假,非常真誠。去年兩岸三地導演會是在香港召開的,我跟她一起去了一個俱樂部,里面有香港的一堆導演,很多老導演都在,她在里面簡直自在到一個程度。她的人緣之好,而且對人的分寸清清楚楚,這是她的本質,也是她的本性。她對人對事非常自然,她的溫柔不是一般人想象的,對人體貼。她有一種氣質,讓人家很容易接近,而且現在越來越穩。
這次拍《刺客聶隱娘》找了周韻(註:飾演田季安妻子田元氏),我感覺也很棒。本來是阿城帶我去她家,做了飯菜吃。她跟她老公姜文一直都在看著我,不知道說什麽,原來是要找我演電影。她覺得我很像一個俠客。而我感覺她非常像一個祖母的樣子,有小孩,有先生。後來我就試探,看她想不想演。出來見了一次,她就說OK。果然,很多戲都是她自己把握的,因為我通常是不會教細節的,也不排戲,直接就來的。你看她跟張震對戲,包括她打的時候,拍得很辛苦,但是那個架勢十足,很穩,那個風範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有人建議侯孝賢,不會拍打戲幹脆就不要真打,比如一刀揮過去,桌上的水倒了,表明已經解決了,刺客的速度很快。侯孝賢不喜歡,他喜歡直截了當地打。 (劇組供圖/圖)
南方周末:唐傳奇有這麽多奇聞異事,《刺客聶隱娘》首先被你選中拍成電影,它有什麽特別之處?你當時有什麽樣的視覺想象?
侯孝賢:聶隱娘,聶是三個耳朵,又是隱藏,這個名字首先就很吸引我。我就想著她可能在樹上,或者在屋檐上,眼睛閉著,聽所有的狀況,當感覺明朗了,眼睛一睜開,下來就直接刺殺。
南方周末:你從高中時就喜愛唐傳奇,最初是從哪里看到的?當時最喜愛的故事是什麽?
侯孝賢:我有一本河洛圖書出版的《唐人小說》,把唐的傳奇小說集結。後來有一個《唐人小說選註》,那位加註釋的老先生已經去世了,註釋得非常好。《聶隱娘》印象很深,還有些女俠故事,《紅線盜盒》,講的是紅線女的故事,還有紅拂女,後來又有長篇。
唐傳奇里面各種都有,有妖、狐貍,有報仇的,有的是仗義的。有一篇很有意思,一個妖本來是跟一個女的不錯,那個女的老公在城里面當侍衛,有天回來了,提著一把刀,妖躲到一邊。那個刀在旁邊,妖就拿了刀,他不去砍先生,反把那個和他相好的女的給砍了。
還有一篇《車中女子》,講了一個入京應試的舉人,遇見一名車中女子,女子請舉人表演飛檐走壁,但舉人的輕功還不如女子手下兩名少年,女子告辭離開。舉人覺得很不安。幾天後,那兩名少年借了他的馬,第二天皇宮里失竊,盜賊用的正是舉人的馬。舉人被捕,被囚深達七八丈的坑里,那個天牢是上面一個圓的開口,很深,我那時候想他試圖逃走,每天爬,磚挖一挖又下來,每天進一步這樣,沒想到女子用一個紅絲帶下來就把他吊走了。多好看!
南方周末:黑澤明武士片里強調“做武士的哲學”。現代的中國武俠小說似乎從不強調這個,你覺得是為什麽?唐傳奇是不是就很有這個東西?
侯孝賢:的確是。武俠小說在唐朝之前還比較單純,那時候的刺客、俠客,都比較單純,像李白的詩“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我感覺就是這樣的。
黑澤明拍武士,就是正義跟不平,這是最根本的原理了。日本一直有這個傳統,他們表現的武士也大多是浪人形式的,是在野的,不是服務於某種政治而刺殺,這些武士可能更多一些俠義的精神。
南方周末:日本武士電影在動作戲上,是否真的比中國武俠片功夫片更容易拍?
侯孝賢:因為武士道到現在還在,道場都還在,技術一直在,精神也一直在,所以他們拍這個算是比較容易。
我們的少林、武當只是聽說,武俠小說寫得多了,以為這就是我們的傳統,其實沒有,到現在這個幾乎斷絕。當然還有人在青城練劍,但跟武士道是不一樣的。武士道雖然是用木劍開始,但都是很真實的,力道也很實。我們好像有傳統,也有人在學,但它已經有點像技藝了,某種姿態很美,但並沒有對決的這種殺陣。日本的武士是講對決,我們則是表演性質比較強,這是很大的不同。
南方周末:你的電影生涯是從當了七八年場記開始,再到副導演、導演,最開始是做的喜劇,後來的影片卻都有一些蒼涼和悲情的味道,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轉變?
侯孝賢:我當了兩部電影的場記,一個是李行的,一個是蔡揚名的。兩部場記當完,就是編劇兼副導,《小畢的故事》。還有之前我幫賴成英寫過《月下老人》,根據一部唐代的長篇小說《定婚店》改編的;另外寫過一個《桃花女鬥周公》的劇本,那是根據元曲改編的。
最開始做喜劇,是因為賴成英他們拍的是喜劇,當時投資的人希望拍輕松的片子。當時我認為,喜劇有什麽難的,寫得很快,拍得也很快,又很賣座,所以拍了很多喜劇。
南方周末:既然賣座,為什麽不繼續拍?
侯孝賢:你不能為喜劇而喜劇。後來我發現喜劇是最難的,喜劇的背後一定是悲。喜劇、悲劇,或者武俠劇,我想這些都是形式,最重要的還是人。有時候你碰到一個人,這個人很有喜感,但他背後其實是非常蒼涼的。我對人特別敏感。
《悲情城市》那時候我認識一些人,再看了白色恐怖時期的很多書,後來又認識年齡大我很多、參與過那個時代的人。他們後來跟我都非常要好。
有一個跟我最要好的,大我十來歲,所有的刑具幾乎他全部受過,除了一種。他身體早就不行了,什麽都受損。但是他沒有挫折感,也沒有累積的恨,你感覺他們真是大人,讓你非常向往。
我這個前輩認識鐘浩東(註:鐘浩東,臺灣知名左翼人士,曾任基隆高中校長,在國民政府戒嚴時期的白色恐怖中犧牲),他們被關在同一個牢房里,有天,鐘浩東被點名出去,那個時間點點名出去,基本上就是要去槍決了。
離別的時候,鐘浩東跟大家一一握手,這麽多年過去,我這個前輩還能回憶起,他握著鐘浩東的手時,他的手竟然是暖的。
你會佩服這種人,你本身也有這種因子在,我跟很多長輩其實都很要好,可能就是性質、性情很像,他們讓我有欲望拍《悲情城市》。
南方周末:你當金馬獎主席的那幾年,享受嗎?
侯孝賢:我只是讓他們往正軌走,你還是要有一個正統,要規規矩矩。我只是增加了金馬學院,去幫他們上上課,帶他們看看怎麽找景,怎麽拍,有些年輕人也聽不進去,有自己的野心跟想法。只有趙德胤他們幾個人聽,也找到了方式,所以會不錯。(註:趙德胤,臺灣新銳導演,緬甸華僑。2014年新片《冰毒》入圍多個國際影展。)
南方周末:具體怎麽教?
侯孝賢:趙德胤到臺北一個比較偏的市集,拍菜市場,那個菜市場很複雜。我建議他,你在賣菜的時間拍開打的場面,千萬不要等大家收攤了你來布置,那是布置不出來的。你可以選早上接近11點的時候,菜販沒有那麽忙,你穿梭在里面開打,市場上的人根本搞不清楚狀況,還以為是真的,效果會很好,只要不傷到人就行。趙德胤用了這種方式,後來他不少片子都用了這樣的方法。我的方法和好萊塢是不同的,好萊塢會把所有攤販全部都布置、事先安排出來,讓所有的人全部配合,包括買菜的人。
南方周末:臺灣電影從《海角七號》開始,再到《艋舺》,有過票房大賣的時期,後來又漸漸低迷。你認為臺灣電影目前的問題是什麽?
侯孝賢:問題就是每個人都想賺錢。但是賺錢比我拍這種片子更難,因為你要普羅大眾都相信而且喜歡看你的片子。而且你會重複,大賣座之後你又想拍一個。哪那麽多啊?你總會滑鐵盧的吧?
魏德聖比較特別,他拍的題材其實是跟臺灣本土有關聯的,尤其是《賽德克·巴萊》,跟臺灣的歷史有一種關聯度,他有他的角度,而且拍得不錯。後來的《KANO》是因為資金不夠,拍得比較粗糙一點,但是也不錯,臺灣賣得也不錯。
像鈕承澤他們,通過《艋舺》起來,就想繼續拍讓觀眾能夠喜歡的片,但是內心又有一點掙紮,想拍一點能夠讓影展或者真正喜歡電影的人喜歡的。這個矛盾一發生就完了,你就兩邊都不是了。
其實不需要,你要賺錢就賺唄,給觀眾娛樂,只要你有這個心,其實是一樣的,你要轉回來嚴肅的電影也一點都不難的。但是他們現在都有一個危機感,就是臺灣市場太小,才兩千多萬人。然後他們想拍類型看能不能(進入大陸市場),但類型也需要認同感,也是要有在地性的。法國有一個《郵差》,嚇死人的票房,法國幾乎全部人都看,但到法國以外的地方就不行。我們兩岸語言什麽的都OK,但類型片題材能不能相通?我看就未必。
讀書劄記150528
莫臥兒帝國(一) 辛苦遭逢起一經
掌門執筆
《莫臥兒帝國The Mughal Empire》(1993) John Richards
劍橋大學東亞研究所在上世紀初出版了《劍橋印度史》系列, 五十年後舊調重彈,推出《The New Cambridge History of India新編劍橋印度史》, 論述跨時始於十四世紀葡萄牙人來印,終於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即新系列編成的當時. 本書是該系列二十三卷中的一卷, 顧名思義,說的是「莫臥兒帝國」的歷史,尤其側重政治和軍事史.
印度文化雖然源流久遠,卻不擅長治史, 蓋因其文化著意於解脫出世,而歷史者不外塵世之事,無益於解脫…..
印度之有系統性治史始於英治時期, 即是之故,當時的印度史大家幾乎都是英國學者; 基於薪火師承,劍橋向來是印度史的重鎮. 大航海之後的印度歷史由西方人親眼見証,史源明晰,整理方便, 此所以新系列由葡人來印起講.
本書敘事的起點是1526年「莫臥兒王朝」“太祖” 巴布爾Babur 在Panipat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從而建立帝國之時; 終點是1720年 穆罕默德.沙Muhammad Shah即位之年. 要註意的是後一個年份並不是王朝滅亡的1858年, 而是作者認定為「帝國」結構分崩離析的時點. 1720年莫臥兒雖未亡國,卻已蛻變成不同性質的政治實體, 從而構成印度近代史的轉折點.****
因應是書體裁,本文同樣地側重政治和軍事史.
1自從七世紀早期, 伊朗-阿富汗系穆斯林與 印度教-佛教武士集團的抗爭前沿便從今日伊朗和阿富汗交界的 Seistan, 一條氣經 “開伯隘口Khaibar Pass”東向壓入印度. 一千年間穆斯林著著進逼,印度武士節節敗退, 九世紀兵鋒抵達 喀布爾Kabul, 十三世紀抵達 德里Delhi, 十四世紀初抵達 德幹Deccan高原.
那時阿富汗系穆斯林建立「德里蘇丹國」, 統治了北印度.*** 十五世紀末德里蘇丹勢衰,北印群雄割據, 莫臥兒人這才越過隘口東侵. 所以,莫臥兒之征服印度, 與之交鋒的主要是同屬穆斯林的阿富汗系武士集團, 而非印度系地方勢力.***
其時的北印,本土的印度教酋邦久已習慣作為伊斯蘭蘇丹的封臣; 而蘇丹除了在軍事和經濟重地施行直接統治外, 其餘廣大地區只是索取貢賦,鮮少插手地方事務, 也無意改變農村的基層結構,甚至連宣教亦不積極. 雙方均按封建制度行事, 把意識形態看輕, 這種情勢直到英治末期乃未改變.***
〈辛苦遭逢起一經〉
2莫臥兒人的王統源出 察合臺突厥,是 跛子帖木兒Timur的後裔; 其貴族階層多是 烏玆別克人, 祖先從中亞南下,盤據於今日的阿富汗境內. 十六世紀初,帝國的創建者 巴布爾Babur(1526-1530在位)從都城 喀布爾出發, 侵略德里蘇丹國 洛迪Lodi王朝治下的 旁遮普Punjab邦.
莫臥兒的建國大業歷盡艱辛,絕非一帆風順, 其征服戰爭經常以少敵多,險象環生, 有時甚至勝在僥倖.
1526年在距德里只有數里之遙的Panipat會戰中, 巴布爾配備 火繩槍和野戰炮的12,000精兵擊潰了數目遠為龐大, 由 洛迪蘇丹親自指揮的大軍. 洛迪王朝沒有採用火器, 蘇丹和數十位阿富汗酋長盡皆戰死,國亡.
巴布爾正式建國,定都 阿格拉Agra.
1527年巴布爾在Kanua戰役中再以火槍和中亞騎兵包抄戰術, 制勝擁有8萬騎兵和500頭裝甲戰象的印度系 拉傑普持Kajput邦諸王聯盟.
巴布爾在這兩場堪稱為 “定江山”的戰爭中分別擊敗了兩大敵對勢力, 從而雄霸北印度. 按照傳統做法和約定,應該收穫戰利品退回喀布爾, 但他堅決地留在印度,建立起偉大的「莫臥兒帝國」.***
(3) 1530年巴布爾去世,兒子 胡馬雍Humayun(1530-1556在位)繼位.
胡馬雍按照帖木兒王朝的傳統, 把龎大的國境分封給四個兄弟.*** 一年之內,其中兩人就背叛他, 割據了老家喀布爾和北印最富庶的旁遮普邦. 皇帝一面忙於應付 洛迪人東山再起, 一面沈迷於飲食鴉片酒, 只好與兄弟們妥協,中央王權因而不振.
在南方繁榮的 古吉拉特Gujarat邦王公裝備現代化艦隊挑戰莫臥兒之際, 北方一位雄傑之主阿富汗貴族 舍爾汗 Sher Khan 乘機佔取孟加拉. 胡馬雍疲於奔命,1539年在與舍爾汗對峙談判時遭到突襲, 全軍覆沒,僅以身免. 翌年對戰,再次覆師, 皇帝投奔兄弟喀布爾王公Kamran,遭到拒絕. 在接下來的十五年時間裡, 皇帝四處流亡, 舍爾汗成為北印實際上的主人.
1544年皇帝末路窮途,帶著數百隨員出國投奔波斯 薩法維Safavid王朝, 在Shah Tahmasp宮庭避難期間屈辱地改宗葉葉派.***
波斯沙王最終同意傾力支持胡馬雍復國, 皇帝率領波斯借兵和效忠殘部與Kamran展開長達八年的阿富汗爭奪戰, 1553年才攻佔喀布爾. Kamran成為階下囚, 按照傳統弄瞎雙眼,杜絕其日後登位的可能.***
那邊廂舍爾汗同年去逝,諸子分立, , 適逢大饑荒,政局動盪. 1554年末胡馬雍揮師重回北印, 在Sirhind一戰復仇,盡殲宿敵. 1555年進入德里, 光復故國.
苦命的莫臥兒第二位皇帝沒能過多少好日子, 便於1556年頭在德里城堡圖書館的階梯上失足跌死. 大臣們隱瞞死訊十七天, 以便安排其幼子年方十二歲的 阿克巴Akbar即位.
這位莫臥兒的 “康熙” 不單只英明蓋世,連武功身手也極其不凡, 他在十七歲親政那年親手摔死了持刀的攝政大臣 “鰲拜”……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自2015年7月起,“每月通報”已連續發布16個月,曝光問題1884起,處理2603人,近5成被開除黨籍。其中,涉及巧立名目索要、收取好處費及各種費用等問題187起,占9.9%,“吃拿卡要”名目更“巧”花樣更“新”。
“每月通報”發布數據顯示,16次“每月通報”共曝光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1884起,點名道姓通報曝光2603人,其中有1227人受到開除黨籍處分,占總人數47.1%。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始終保持遏制腐敗的高壓態勢,釋放越往後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
1884起問題中,涉及民生資金被冒領、截留、克扣、挪用等問題共1076起,占57.1%。
基層腐敗問題點多面廣,在涉及民生資金管理使用的問題中有三類問題較突出:涉及種糧補貼等惠農補貼資金問題330起、涉及征地拆遷補償資金問題176起、涉及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問題102起,分別占民生資金管理使用問題的30.7%、16.4%、9.5%。
惠農補貼、危房改造、征地拆遷領域都是資金密集型領域,往往容易成為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高發地。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重點領域動真碰硬,堅決防止扶貧等民生資金卡在“最後一公里”。
1884起問題中,679起涉及虛報套取、騙取各類資金,占總數36%。
經過正風肅紀,明目張膽的基層腐敗有所收斂,但“虛報套取、騙取”隱蔽性強、手段翻新,“造假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無中生有、以假亂真;2.“張”冠“李”戴、欺上瞞下;3.以少充多、虛列虛增。違紀手段從最普通的虛報面積與人數、假借他人名義,到編造假合同假證明,利用假照片等,手段五花八門。
1884起問題,涉及金額在5萬元及以下的有732起,占38.9%。
一些發生在基層的腐敗問題雖涉及金額不大,但啃食群眾獲得感,給群眾帶來“切膚之痛”,其惡劣影響不容小覷。中紀委表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侵害群眾利益的各種“微腐敗”抓早抓小,嚴懲不貸,讓基層群眾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的力度和成效。
“每月通報”曝光的2603人中,縣處級及以上人員77人,占3%;鄉科級及以下2526人,占97%。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809人,占總人數31.1%,基層站所站長、所長126人,占總人數4.8%。
大部分基層違紀人員職級雖低,但多屬重點崗位和關鍵部門工作人員,掌握著錢、財、物,管資金、管項目、管審批,具有一定權力。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基層單位關鍵人員,加強監督執紀問責,不斷壓縮其腐敗空間。
1884起問題中,涉及巧立名目索要、收取好處費及各種費用等問題187起,占9.9%,“吃拿卡要”名目更“巧”花樣更“新”,例如違規收取女子出嫁管理費、扶貧羊管理費、母嬰保健保償費、改廁好處費、向學生收取學籍卡費、計劃外教輔材料費、早晚自習看護費……
中紀委對此表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的同時,對違紀問題定期曝光,並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加強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