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Dec 2015 - [PCM] 臨別贈言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7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我在大學讀財務學,其後在銀行做了五年,因緣際遇轉到資訊科技界打滾了超過十年,三年前又當上資產經理,為客戶管理股票組合,每次轉變基本上風馬牛不相及,看似隨心所欲,背後當然付出了不少努力。我從不認為自己成功,因為這樣才有進步空間,才會不斷找尋機會,才會裝備好自己。我不明白為何現在香港有種聲音越來越響亮,認為社會缺乏機會,iPhone出現改變世界各行各業,已有很多人,包括不少年青人藉此上位,若未能掌握此機遇,怪的只有自己準備不足,未夠能力應對,若還在空想改變社會,改變世界,為何不先改變自己,做好準備迎接下一個機會!
老一輩教大家買入藍籌股不理數十年便夠錢退休的故事,其實已不存在,因企業的生存週期現已大大縮短。由互聯網至流動年代,很多舊經濟產業因適應不來而逐漸被取代,既得利益者也有被淘汰的危機,以往可安然賺取穩定盈利數十年的公司,甚至也會面對倒閉的危機。新經濟產業於劇烈競爭下也不好過,Facebook在五年後會否被現今仍未創立的公司取締,亦無人敢說沒可能!不少年青人認為現時社會缺乏機會,是因為老一輩不肯退,既得利益者阻住地球轉,事實上老中青也面對著追不上快速時代變遷的危機,但年青人較有活力,思想上應更容易掌握當中機會,辦不到卻只管怨別人,便永遠也是辦不到!
我在PCM專欄「Redmonkey Mind」已近六年,踏入新一年,也是時候退下來,事實上「八十後」不知不覺也成為舊產物,思想已被「九十後」認為是落伍下,我這個「七十後」更不要阻住地球轉,自己也可騰出多些時間裝備好自己,去追趕時代變遷!於此多謝PCM及讀者長時間的支持及包容,期望我們未來在不同平台延續這份緣份!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
(按一下下圖可放大)
筆者現為華富嘉洛證券資產管理副總裁,幫助客人管理股票投資組合,詳情請按此
「林」別贈言
林鄭司長在她自稱的「臨別贈言」中說,她明白近年社會現況令大家擔心、關心、痛心,甚至灰心,但她相信「只要我們仍然熱愛這個城市」,有些願景還是可望而可及的。說到「熱愛這城市」幾個字,更一度哽咽。
印象中,司長一直都是很強的。然而短短數年任期,竟兩度落淚。第一次是她談及當初為何願意加入梁班子,大意說法是,如果連一些有民望的官員也跳船,香港就更沒希望了,邊說邊流下淚來。
幾年下來,高企的民望,所餘無幾。回首心戚戚,不足為外人道。此時此刻,再去談對這城市的「熱愛」,很諷刺。究竟,何謂愛? 記得她上任之初,有人笑言,司長的利益申報實在簡單,因為她連一個物業也沒有,家人、孩子也在海外,零覊絆。往壞的方向想,簡直是典型的堅離地官員。但從另一角度看,她跟任何人都沒有利益瓜葛,最有條件本着良心說實話。
淡薄名利的人,不用賣任何人的賬。善用自己的位置,捍衛小城的核心價值,企硬至最後一刻。必要時辭職以明志,以後不沾江湖事。完成歷史任務,贏得所有人的尊敬。
官到無求,真的品自高。有求則別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想上位,助紂為虐是必經之路。短短數年,累積大半生的政治資本蒸發掉,然後,兔死狗烹。抱歉,特首跑馬仔,無你份。充其量你只是個稱職管家而已。安慰獎,是當梁、曾辭職開戰時,最後半年一夫當關,撐起整個政府,一嚐母儀天下的虛擬滿足。
然而,歷史沒有如果。如果當日林鄭會這樣做,她就不是林鄭了。又如果,「林」別贈言,是離別,也是另一個開始,說不定一個屈尾拾司長照樣出來選特首。政治,一天都太長,誰知道。
投資貼士:老行尊贈言 高息藍籌迎升接福
1 :
GS(14)@2012-01-25 12:57:11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 ... 307&art_id=16011086

蔡太:趁跌市執平貨
在股票市場打滾數十年的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心,新一年同股民不談貼士,只說風險,大家別以為沒有股份推介就無意思,經驗對於股民來說,不用輸就是贏。
雖然目前市況較為低迷,蔡太認為,市場有上有落是必然的事情,她提醒股民,當前市場充斥衍生工具,令到交易市場有如賭場,她因此勸喻他們不要炒賣衍生工具。
股民更需要反省,不要「爛賭」,若一定要參與窩輪及牛熊證買賣,一旦遇到損失就要收手,根本不能夠抱一朝發達的心態參與,始終要保持理性。
隨着當前市場由低位慢慢向上推高,風險未算太高,她認為尚有資金的投資者,可以趁機會「執平貨」,選擇那些具備良好管理層,做生意又穩陣,加上會派發股息的股份作為選擇。屬於前述條件的,則以藍籌為主。
薦買建行 下跌風險細
亂世炒藍籌,都要識貨。蔡太在過去數年,最愛投資股份,竟然是內銀股,一眾內銀股中,她鍾情建行( 939),「買建行好穩陣,每次建行大跌我都買少少,放埋一邊。」
對於近期中銀監主席尚福林指,近年銀行業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盈利水平,都保持快速增長。然而,隨着國民生產總值增速逐步放緩,銀行資產規模的基數日益擴大,銀行業保持同水準的高速發展已不太現實,也不可持續。
蔡太表示,「歐美經濟差累及全球,所有股份都跌,建行都會受影響,我一定預咗。」相對其他股份,建行股價下跌風險不大。
她認為,手上多餘錢不多的股民,建行一跌都可以買少少。本錢多的就買多幾隻股份,如和黃( 013)、中電( 002)與九倉( 004)。
翻查蔡太提到的 4隻股份,其中愛股建行以息率 4.36厘計,是不錯的投資選擇。
2 :
GS(14)@2012-01-25 12:57:56
在香港見證股票市場數十年發展的眾利股票公司主席董偉表示,若沒有能力沽空,又不做孖展的話,大家龍年投資策略只有 4個字,就是「耐心等待」。
當然,唔係個個願意守株待兔,事關大家已經「送兔」,現在「迎龍」。如果股民手頭有資金的話,董偉認為可以選擇那些派發股息的大藍籌股,例如表現相對以往為佳的內地大型銀行作為選擇,應該可以取得好的回報。同樣內地 A股的市盈率相比市場高峯時回落很多,目前是買得過的時間,但是他認為,當中難免波動。
作為老行尊,董偉提醒股民要小心,歐洲債務隨時有爆發危機。股民有錢賺,同業始可撐下去。
董偉表示,目前市況表現不正常下,可幸是香港同業本身有實力,仍然支持得住。如果前景轉好,他相信同行、投資者及炒家都有意支撐下去。大家喺龍年無論身體與財富依然「龍」咁威。
新地太古長實值博
董偉精選幾隻股份,當中有 3隻本地地產股,包括新地( 016)、太古( 019)與長實( 001),上述股份股息收益率約 4厘左右,「睇股息收益率可能與通脹計,認為只係一般,但佢哋市盈率由 5至 7倍不等,好低,可以考慮。」
然而董偉亦鍾情內房股,如恒大地產( 3333),買入原因好簡單,就是恒大賣樓成績好。
恒大地產在一眾內房股中,是董偉獨愛,至於內銀股,這位股壇老手都「偏食」,只揀中銀香港( 2388),「唔好買其他內銀股,工行( 1398)與交行( 3328)都可以考慮,其他信唔過。」
董偉表示,買上述股票適宜低吸,尤其短期內,市況好波動,不宜高追,「我炒咗幾十年股票都未見過啲股票咁平,但我要重申,家個市唔正常,所以買股票要量力而為。」
湯文亮﹕張炳良臨別贈言 實為贈錢
1 :
GS(14)@2017-06-08 00:28:13【明報專訊】不少人都很奇怪,張炳良還有1個月就要離開政府,點解仲要講樓市,况且,5年任期都未能將樓市搞妥,唔通幾句臨別贈言,就能㩒住樓市升勢?倒不如學學教育局長,周遊列國去考察考察。我認為,張炳良現在有多少心有不甘,做了5年工作,即將見到成效就要離任而去,所以臨別贈言,如果大家能夠解讀的話,張炳良其實是臨別贈錢。
張炳良話,政府對樓市治標又治本,意思並不是將樓市變成標本,而是長短棍整治樓市,短棍當然是指現在實施的各項辣招,長棍就是提高供應量。
成效將見要離任 心有不甘
過去兩年,政府官員不斷說在未來三至四年的供應量,由8.3萬個單位提升至9.6萬個單位,以示在這方面的決心,但不少具名氣評論員經常撰文表示政府沒能力將供應量提高至所說的數字,他們甚至話即使政府有能力,地產商有持貨能力,會將供應量維持在每年1.6萬個單位,但是他們還未想到,只要政府不將供應量降低,4年之後,就會有3.2萬個貨尾單位,地產商還有沒有持貨能力,大家拭目以待。
不過亦有人話,即使在未來三至四年,政府可以提供到9.6萬個單位,但仍然不能夠滿足來自內地無窮無盡的購買力。張炳良特別指出,內地人購買香港住宅單位數量只佔整體成交量的1.5%,以去年1.6萬個新樓單位以及大約4萬個二手樓單位成交量計算,只有840個住宅單位由內地人購買,這個數字我都覺得偏低,如果不是由政府官員講,我一定不會相信。
「內地人買起港樓」謠言戳破
現在,事實放在眼前,香港的住宅單位絕大部分由香港人購買,而且當中超過九成是首次置業者,所以,起多多樓都唔夠畀內地人買這個謠言,張炳良在臨別前將之戳破,在這個幻想破滅之後,樓價又如何抵擋源源不住的供應量,如果有人理解到張炳良的說話,就會知道他的贈言即是贈錢。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91&issue=20170606
周小川:改革毋須等條件滿足 被視為「臨別贈言」 在岸人民幣升穿6.6
1 :
GS(14)@2017-10-15 14:12:44【明報專訊】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早前接受內地傳媒訪問,總結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以及匯率改革的歷程時,並不認同改革要先達一定的條件和按最佳的順序。他指出,對外開放、匯率制度改革、減少外匯管制要整體推進,整個大方向是要往前的;對改革而言,時機很重要,有合適的時機就要抓住,若錯過了未來成本可能更高,困難也更多。訪問言論被外界視為周小川的「臨別贈言」。
明報記者 陳子凌、歐陽偉昉
人民幣昨日中間價報6.6273,比上個交易日升220點子(1元等如10000點子)。在岸人民幣開市急升近340點子,升穿6.6 水平,全日反覆向好,下午升幅擴大,截至晚上9時15分,在岸人民幣報6.5782,升469點子,離岸人民幣報6.5720,升434點子。
「時間窗口很重要 措施可倒逼跟上」
周小川提出,經濟對外開放,需要關注「三駕馬車」,包括貿易投資對外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更多由市場決定,逐步走向合理均衡;和減少外匯管制,逐步實現人民幣可自由使用或較高可兌換性。開放的過程中,三者的進度可能有快有慢,但基本是一起往前走的,既相互配合和促進,也相互影響和牽制。
周小川又指出,世界上沒有國家能在嚴重外匯管制下實現開放型經濟,在匯率嚴重偏離均衡的情况下與國內外市場良好互動。他指出,中國對人民幣匯率給的正式定義就是「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2005年中國又對人民幣匯率機制進行改革,「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周小川認為,匯率改革不能「等、靠、要」。曾有意見指,改革人民幣匯率要先滿足出口、外匯儲備、宏觀調控體系和經驗,否則勉強推動改革會出問題,不過周小川認為,有關條件均滿足時,便沒有改革動力,毋須進行改革,從過往經驗看,都是最困難的狀况迫使改革出台。
稱沒一定的條件和順序
此外,周小川亦不同意把各項改革設計為合理順序,「經濟學家往往可以從經濟邏輯出發,找出政策變革的最優順序;而實踐中,改革是大政治,政治家往往要從政治邏輯考慮最優排序」。總括而言,他認為改革需把握時間窗口時機,否則未來的成本可能會更高。他又指,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也出現過反覆,不過一旦上了台階就難以回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86&issue=20171011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