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掉進期權的坑,讓我連岡本都買不起丨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0830/158476.shtml

掉進期權的坑,讓我連岡本都買不起丨黑馬薦文
馬銳拉 馬銳拉

掉進期權的坑,讓我連岡本都買不起丨黑馬薦文

近來馮大輝被黑事件討論的很激烈。畢竟他是CTO,對普通人參考價值不大。下面我從普通人角度,分享一下我的期權經歷。

推薦人:黑馬哥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5分鐘

推薦理由:最近,關於馮大輝期權質證鬧得紛紛揚揚。關於此類文章,分析很多。本文作者互聯影庫創始人,前蘭亭集勢產品開發總監馬銳拉,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普通人關於期權方面,應該註意那些方面。內容首發馬銳拉個人微博,i黑馬授權轉載。

最近關於丁香園期權之爭,馮大輝被黑事件討論的很激烈。雖然分析文章很多,但人家畢竟是CTO,對普通人參考價值不大。我分享一下我的期權經歷,對很多普通互聯網人來說可能更有用吧!

我10-12年在某創業公司,當時幹勁很足。大概是11年吧,公司開始簽署期權協議,一共是32000股,分四年授予,每股授予的價格好像是0.95美元。當時我憧憬了一下,如果上市股價20美金,我就能賺60多萬美金,就算每股只有10美金,我也能賺30萬美金,合人民幣195萬啊啊啊!差不多可以把我的房貸還掉大半了,所以也是在當時買的房子。

後來側面了解了一下其他上市大公司的薪資構成,綜合其他一些原因,也無心戀戰,12年滿兩年果斷離開了,也沒考慮期權的事。

12年底,公司上市前,接到財務電話,問我,我滿兩年已經得到的16000股期權要不要行權?0.95美金一股,一共折合人民幣9萬9千,要的話就打錢給公司。當時我賬戶里一共也就十萬多點,狠狠心打給公司9萬9買下了16000股公司股票,想著上市了,10美金一股,還能賺15萬美金,折合人民幣也要100萬呢,就先節衣縮食唄,當時賬戶上最少時只有35元了。在淘寶上買一盒岡本的時候告訴我銀行卡余額不足… 

13年公司紐交所上市了,歡欣鼓舞,發行價9.5美金,收盤11.6美金。想著我的100萬人民幣,歡欣鼓舞。與公司相熟的朋友在12美金買入股票,沒多久股價就到20美金以上,兩周時間,朋友就賺了差不多60萬。

但是等我正式拿到期權賬戶,登錄一看,exo me?原來一股 ADS 等於兩股原始股,瞬間我就只有8000股了,我的預期也從15萬美金打五折變成了7.5萬美金。

之後半年,公司股價一路走低,還沒到員工解禁的窗口期,股價已經跌到6美元了,也就完全沒有歡欣鼓舞了,因為預期收益已經近一步跌到了4.5萬美金折合人民幣30萬了。

等啊等,終於等到窗口期,股價反彈到7.5美金的時候,我果斷拋掉。交完稅,扣除9萬9的成本,凈賺了二十萬多一點人民幣。兩年時間等於每個月多了8000元而已。後來股價一路走低,直到現在一直也在3美元左右,要是一直不拋,這點股票和行權價基本沒差了… 

現在我供職的公司,雖然賺的也不多,但我一年的年終獎也要和當年兩年期權差不多了。我現在還有兩百萬房貸等著我還,別人還以為你很有錢,苦笑。我只後悔沒有早一點去BAT,從此變成TAT…

這麽多年我的結論就是:創業公司九死一生,就算九死你都躲過了,這一生你想跟著公司上市發財,對大部分人來說也是不可能的,別憧憬得太好,光會中小學數學,那你的預期和憧憬都是幻想。

給有資本選擇的年輕人的建議:互聯網公司第一選擇騰訊,第二阿里,要去創業公司,除非公司特別好,有一個特別好並且你特別崇拜的老板。否則,記住,九死一生。想象一下你和女朋友躺在床上,一起打開淘寶,只想買一盒岡本,結果余額不足…每一張卡都不足,你選擇創業公司的後果很可能就是這樣。

馮大輝 丁香園 期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18

線上流量買不起?鮮老虎用30萬個iBeacon基站開啟了線下流量新戰場 | 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22/158872.shtml

線上流量買不起?鮮老虎用30萬個iBeacon基站開啟了線下流量新戰場 | 每日黑馬
張曉軍 張曉軍

線上流量買不起?鮮老虎用30萬個iBeacon基站開啟了線下流量新戰場 | 每日黑馬

線下流量市場會是一個比線上要大得多的市場,而接下來將是一個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時代。

移動互聯網時代,核心是流量,當前線上流量不僅變得越來越貴,也出現了市場轉化的瓶頸,一些企業開始將視角轉移到了線下,尋找新的商機,鮮老虎就是其中一家。

在采訪鮮老虎科技之前,鮮老虎CEO路敦亞提醒i黑馬記者可以事先體驗一下鮮老虎的產品。當天,i黑馬記者恰好要去上海世博源中心吃飯,於是,點開世博源微信菜單欄的室內導航系統,按照上面推送的路徑,順利找到了想去的餐館。同時,還打開微信搖一搖,看到了附近商鋪的商品推薦和優惠券,可對中意的商品快速購買。

以上的描述是鮮老虎典型的應用場景。鮮老虎所做的事情,簡單來講,就是基於iBeacon技術,實時進行室內導航,同時還可以精確感知消費者的實時位置和消費場景,由此來做線下流量和內容運營服務,幫助商戶更好地連接與服務消費者。

我們現在看到的鮮老虎,是由上海微肯和北京鮮老虎在今年7月份戰略合並組成。合並後,鮮老虎將作為新公司品牌,上海微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則做為公司實體。鮮老虎CEO路敦亞稱,合並後的新公司,將是iBeacon領域規模最大的公司,在全國將近6萬個線下場景擁有30萬顆iBeacon物聯網線下基站。

在此前,雖然兩家公司都在做線下流量生意,但微肯團隊偏於大客戶和大型商超,鮮老虎偏於長尾客戶和餐飲行業,之所以要選擇合並,在路敦亞看來,相對於線上流量容易被壟斷,線下流量市場的非常碎片化,微肯和鮮老虎在線下的資源屬性不同,通過線下信息的自由流動與交叉分配,二者能夠產生較強的互補與協同效應。

對標Pokemon Go和分眾傳媒,合並後的鮮老虎把核心集中線下內容的研發和線下流量的收集及運營:

一是做線下流量公司,成為線下流量的服務運營商

線上線下流量發生的變化,在小米與OPPO的這幾年的對比中可見一斑,小米在前幾年風行一時,依靠的是強大營銷能力,把控住了線上流量入口,走到今天的小米也遇到了窘境,雷軍在不斷的通過媒體對外喊話,表示小米已經開始做出調整和改革。

而OPPO和VIVO重點抓住的是線下流量為主的營銷推廣模式,在公交車電視臺等線下廣告牌投放廣告,在全國各地開展零售店,最近兩年憑借線下渠道在逆勢興起。

基於對於這種現象的分析,路敦亞認為,線上流量的紅利期已過,新公司很難有機會在這個領域拓展。隨著線上紅利的消失,線下流量市場會是一個比線上要大得多的市場,而接下來將是一個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時代,傳統線下企業已經成為更為重要的流量渠道。為此,鮮老虎會通過Ibeacon硬件、雲後臺、微信對接模塊等產品連接線下場景,做線下流量的連接商。

456460286185717180

鮮老虎CEO路敦亞(受訪者供圖)

二是做線下內容的服務商。光有入口不行,用豐富的線下內容帶動和提升流量規模,進而才可能實現流量的經營和變現。

“Pokemon Go”是典型線下場景內容,任天堂這款增強現實遊戲風靡歐美等多個國家,而任天堂也因為這款遊戲賺得盆滿缽滿,這種遊戲互動的背後是線下商家市場的重大機會。

路敦亞告訴i黑馬,目前鮮老虎吸引流量的線下內容以“實惠”為主題,依靠優惠券、打卡、遊戲、簽到、紅包、尋寶這些內容來吸引線下流量。如果說Pokemon GO的線下的內容是”捕捉妖怪”,那到餐廳里吃飯,鮮老虎的線下內容便是紅包、卡券、優惠券等。用戶“搖一搖”可以得到附近商家的優惠券和紅包,商場通過抽獎環節來吸引流量。

為此,鮮老虎把自己的線下內容平臺定義為場景Store,也就是說,當線下某個場景需要內容時,可以通過鮮老虎場景Store配置和連接自己線下的用戶,為線下的消費者提供內容和服務。

路敦亞的想法還不止於此,在他的構想中,線上流量與線上內容是鮮老虎重點把控的兩個方面,但都會納入到整體系統戰略之中。

鮮老虎將其戰略分為了四步,一是基於iBeacon等傳感器搭建了線下傳感網絡。二是為線下的網絡的提供場景化的內容,成為線下的場景營銷平臺,三是基於線下產生的流量進行流量的運營和使用,四則是基於線下的內容和數據成為線下數據運營和服務商,對於線下商戶而言,通過內容、流量分發、數據推薦實現全方位的場景化服務。

在盈利上,鮮老虎目前核心的營收渠道是與商戶合作做線下體驗互動,從中獲取分成,比如,某汽車品牌想到40個商場里面做活動,鮮老虎可以幫它用iBeacon的方式在線下搖一搖去做體驗互動,鎖定用戶實時位置,實現信息的精準投放。

同時,鮮老虎建立了場景營銷平臺,如商家新店開業,需要做會員卡,聚集粉絲,那麽鮮老虎可以為它們提供場景解決方案。去年鮮老虎在這塊的收入達到上千萬元。

此外,鮮老虎也會為一些大型活動提供點對點的線下互動營銷服務,從中獲取收入。

目前,鮮老虎員工團隊總人數達180多人,產品及研發人員超過三分之一。而在核心團隊上,鮮老虎CEO路敦亞是多次成功創業者,創建過合肥時訊、上海掌富等公司,2014年創始成立微肯網絡。鮮老虎CSO方剛為前搜狐高級副總裁,擁有19年互聯網從業經驗,2015年創辦了鮮老虎科技。

合並之前,北京鮮老虎完成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上海微肯完成了500萬的天使輪融資和3300萬元Pre-A輪融資。合並之後,鮮老虎正在啟動A輪融資,融資將主要用於擴大線下場景占領,流量的升級,以及優質線下內容的打造等方面。

黑馬檔案

公司:上海微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路敦亞、方剛

所在地區:上海

所屬行業:企業級服務

融資狀況:3300萬元Pre-A輪融資

線下 鮮老虎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986

新二線城市年輕人:拿“高薪”還是買不起房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1-11/1052074.html

今年國慶長假期間,安徽省省會合肥市高新區的一處樓盤開盤認籌。原本預估七八百人參加,現場硬生生“塞”了將近2000人。

20天後,搖號地點移師安徽省國際會展中心,場面更加火爆。一個30出頭的小夥子不停念著佛經祈禱能搖上,一旁幾個人年輕人神色緊張地說,“希望搖號不要有貓兒膩”。

300多套房源總共搖了38輪,比原計劃增加了兩輪才告一段落。幾家歡喜幾家愁,多數人失望而歸。他們當中,大多是“剛需”的年輕人,在合肥打拼了很久,最後只能對著售樓部發呆。那幾個“擔心有貓兒膩”的年輕人,第一輪就搖到了號,選了一樓,一面朝東,南北通透,開心不已。

合肥樓市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本地居民的想象。在過去一年里,全國房價漲幅最快的城市,並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也不是杭州、南京這些沿海發達地區省會城市。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出,2015年9月~2016年9月,房價累計漲幅最高的城市是合肥,漲幅達到47%。

作為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合肥是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首座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去年又升級為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在一些“中國城市分級”名單中,合肥被認為在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已躋身二線城市行列。

作為“新晉”的二線城市,合肥的區域經濟地位不斷凸顯,這無疑給年輕人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它同時也帶來了難以承受的房價壓力。今年9月,根據中國房價行情平臺發布的省會城市和四大直轄市住宅房價統計數據,有12個城市均價超過萬元大關,而合肥均價已上漲至13298元/平方米。

就在兩年前,這座城市還一度被冠以“房價能夠接受、生活成本不高”的標簽,很多年輕人從“北上廣”逃離至此,希望過上低成本的“慢生活”。

可現在情況似乎變了,尤其對於很多談婚論嫁的人來說,他們不得不直面高房價的嚴峻現實,重新審視自己的規劃。

“雖然是‘高薪’,還是買不起房,實在是有點累了。”

張永鵬大學畢業之後就來到了合肥,迄今工作了兩年半。選擇合肥,他看中了省會的發展前景,當然,還因為女朋友是合肥本地人,希望今後在這里定居。

他在銀行工作,每個月都能拿到8000元~10000元的工資,在外人眼里是衣食無憂的“高薪人士”,可這背後的心酸,只有他自己體會得到。

從一家銀行信用卡中心推廣組的一個最普通的見習業務代表,到客戶經理,張永鵬只用了短短3個月不到的時間。

“我感覺自己就像網絡遊戲里的人物,每天東跑西跑,做‘任務’,為了‘獎勵’拼搏著。”張永鵬說,“做信用卡業務每天都要聯系客戶,上門推銷,跟進回訪,等等,我剛到合肥人生地不熟,每個月的手機流量幾乎全部耗在手機地圖導航上。”

工資提成與業務量掛鉤,張永鵬曾經一天內連續聯系了15個客戶單位,把市區跑了個遍。之所以成為“拼命三郎”,就是為了存點“房子本”,好盡快攢齊首付。

由於女友在國外讀書,兩人只能在晚上通過視頻互相問候一下。有時候張永鵬晚上加班回家,洗過澡倒頭就睡,第二天才想起來沒有“問候”女朋友。“為這事,她怪罪我好幾回了,上個月還大吵了一架,可是沒有辦法”。

張永鵬和女友是大學校友,對方是合肥本地人,家庭條件比較好,父母都在公司里做高管,他們雖然表示不幹涉女兒的婚姻大事,但是對於未來女婿的選擇,顯然更傾向於合肥本地有房的年輕人。

“他們雖然沒有對我提什麽‘硬性’的要求,可我總得買套房吧,這一關都過不了,實在說不過去吧。”張永鵬笑著說。

女友無數次和張永鵬構想過今後的“小家”,100平方米以上的學區房是理想中的“標配”,可是日漸上漲的房價讓張永鵬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

“辛辛苦苦累了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買一平方米的房子,實在是有點累了,想撤了。”在合肥打拼了兩年多,張永鵬開始萌生了回家鄉銅陵市發展的念頭。“實在不行我就回銅陵了,和女朋友商量一下,先回老家買個房再說,不然我永遠追不上合肥房價的腳步,也別談結婚了。”他在合肥奮鬥買房的“初心”動搖了。

“立下軍令狀,等她畢業了,一定把房子買好。”

每周坐公交車去陪女朋友上自習,是程偉的“必修課”。他是一個即將畢業的研究生。女友張晗比他小兩歲,學的是臨床醫學專業,本碩連讀一共需要8年。等她畢業時,程偉少說也已經工作兩年多了。

倆人的戀愛史從高中開始,到今年整整7年。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發現,房子問題儼然成了愛情路上的“絆腳石”。

“目標就是奔著結婚去的,我已經在女朋友面前立了軍令狀,等到她畢業出來那年,我們就結婚,之前我肯定要把房子買好。”程偉來自安徽省中部一個並不富裕的小縣城,他從小就立誌離開家鄉,去大城市發展。本科畢業之後,他選擇來到合肥讀研究生。

程偉的父母原先在老家種地,後來先後去了上海務工,父親是家具廠的木匠,母親在西服廠做熨燙工作,每個月省吃儉用能存下來1萬元出頭。

程偉的父母十分喜歡未來的兒媳婦,打心眼兒里希望兒子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準備把老家的房子賣了給你湊首付,你這邊找到合適的房就告訴我們啊。”父母三番五次打電話催促他在合肥找房子安頓下來。

從去年冬天開始,每天除了學習,程偉開始在網上搜尋和了解合肥各大樓盤的信息。“一手房看價格 ,二手房看地段 ,其次還要考慮產權、學校、公交、地鐵……”幾個月下來,他已經總結出一套購房“寶典”。周末,他也經常去新開盤的樓盤走一走,瞧一瞧。“要是畢業找不到工作,我感覺自己可以去做房產銷售了,這段時間做夢都是房子。”程偉笑著說。

可是今年春節過後,合肥房價突如其來的上漲讓這個尚未畢業的年輕人措手不及,老家房子賣得的30萬元,遠遠不夠首付了。

“我感到崩潰,也很迷茫,但光著急也沒有辦法,為了以後結婚,走一步看一步吧。”程偉無比感慨,等到女友畢業都快27歲了,早到了該結婚的年齡了。他下了決心,兩年之內一定要湊個首付,把房子的事給定下來。

今年10月2日,合肥市政府召開緊急新聞發布會,表示將加大居住用地供應力度,並在市區範圍內開展限購,其中規定外地人購房需要交夠1年個稅、社保。

限購令的出臺,無疑再次打亂了程偉畢業之後買房結婚的計劃。

“本來在我父母的幫助下湊個首付,已經捉襟見肘,等我畢業找到工作,再滿一年時間,那時候買房更買不起,真是難上加難啊!”程偉搖搖頭,他的買房之路又增加了“考驗”。

程偉和張晗的“愛情長跑”常常引來外人的羨慕,每當此時,程偉總是在心里給自己打氣,“一定要對女朋友負責到底,一定要在合肥留下來”。

昔日合肥婚慶公司的員工,無奈回老家找對象

與張永鵬、程偉的堅守相比,姜波選擇了“逃離”。

每天奔波在合肥的各個酒店,駐足在各式婚禮的現場,姜波見證過一對對新人攜手走進婚姻殿堂。作為婚禮策劃者,他也渴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婚禮的主角。

2014年7月,姜波從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去江蘇太倉“漂”了半年,最終在2015年春節後回到了學習、生活了3年的城市——合肥,“誤打誤撞”進了一小型家婚慶公司,做婚慶顧問。

只要接到公司派的任務,姜波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做。從尋找客戶,到接受咨詢,從婚禮策劃,到現場布置,姜波幾乎“全包”。他在朋友圈的微信運動榜上長期占據“榜首”, 手機App記錄著他每天至少兩萬步朝上的路程。

“今年中秋節,我一個人在公司宿舍里過的節,那一天正好停水停電,我心里一直在想,要在這有個家該多好。”姜波說,“前段時間網上特別流行一個詞叫‘空巢青年’,這個詞形容當時的我再合適不過了。”

可是,姜波畢業之後一直都保持單身,作為一個在大城市飄蕩的高職畢業生,他幾乎沒有勇氣去嘗試“找對象”。“不是不想找女朋友,我也挺想找個女孩談戀愛結婚的,一直沒遇到合適的女孩,就算找到了,也面臨結婚買房,我這經濟條件跟不上啊。”

“父母是農村的,催我結婚催得緊,也經常給我介紹對象,我如果在合肥這麽混下去,也不是辦法。”姜波覺得,一個月下來最多拿到4000多元工資,連自己都養活不了,還談什麽買房結婚。

“和過去的同學聊天,他們現在工資幾乎都比我高,有的都結婚生子了,有的在老家混得不錯,再想想自己,還是挺難過的。”一段時間,姜波陷入了迷茫之中。

曾經有一個同事的朋友著急用錢,想出手合肥當地的一套回遷房,價格是四十來萬元,姜波確實動心了。可是這筆錢對他來說是天文數字,他又執意不肯找家里要錢,於是錯過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在看合肥房價漲這麽快,腸子都悔青了,可當初哪里掏得出這麽多錢啊。”

今年8月,姜波的工作進入了低潮期,和同事之間的一些不愉快讓他感到很不順心。與此同時,父母也一直張羅著幫他介紹對象,希望他回老家重新找個工作。他終於下定決心,離開合肥。“不過心里還是很不舍,畢竟在這里吃了一年的苦,很不甘心”。

如今,姜波已經在安慶市一家電廠幹了半個月,每天4班倒,一個月有四五千元的工資,工作和自己學的專業對上了,倒是得心應手。

今年10月,他東拼西湊在安慶買了一套婚房,首付10萬元,其余30萬元貸款。“終於有了目標,生活也就有了奔頭,工作也有了勁頭,爭取明年就在老家結婚,也了卻父母的一樁心願。”在他看來,在一座沒有高房價壓力的小城市里,自己才有底氣和信心去尋找愛情和新生活。(文中人物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285

我很喜歡這座城市,可我買不起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1/161983.shtml

我很喜歡這座城市,可我買不起房
成風說 成風說

我很喜歡這座城市,可我買不起房

人間即道場,山河為袈裟

本文系i黑馬讀者成風說(ID:shidian08)對i黑馬投稿,作者成風。

淩晨,繁華落盡。

一路顛簸,一晃七年,我與上海正在經歷著這“七年之癢”。

最近看見一篇關於北京的房價引發拷問的文章,文章里一段話讓我覺得那麽真實而又殘酷現實:“曾經的北京,還是有一些柔軟和詩意的。在這里,詩人、藝術家、搖滾青年。。。什麽人都可以待在這里,喝大酒、吹牛逼、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現在的北京,完全擺出了勢利鬼的嘴臉。有錢的就留下,沒錢的就滾蛋。去他媽的才華。”

是啊,北京四環與五環之間都要十二萬一平米,對於一個年薪十萬的工薪族,“那怕房價不漲”,不吃不喝工作一百年都買不起一套北京一百平的房子。

身在上海,我何嘗不也是被關在魔都這個大囚籠里面。

在上海這七年時間里,我想最深刻的記憶就是搬家吧。前前後後一共換了八個住所。我不知道用了多少時間去熟悉這八個地方的附近環境與路線,我也記不得用了多久去了解這八個地方周圍的陌生人,我更記不清到底是如何去摸清這八個地方周圍飯店小吃的。唯一記得很清楚的是每一次搬家的時候,內心都會感到很累,很累。

我知道我在流浪,流浪於這座本不屬於我的城市之間。還好在其中並沒有淚點,只有情緒上的顛沛流離和身體上疲憊不堪。我想我們每一個在外流浪的人,其實只想有一個家,一個不用一遍又一遍地去適應新環境的家,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安穩的家。可你我都知道,北上廣深這些地方不會有我們所想要的家,我們終究會離開,就好像這一刻永遠會在下一秒就會發生一樣,時刻的提醒著我們終究要告別這座我們愛著的城市。

曾經有一個中大研究生畢業在深圳工作的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很喜歡這座城市,可我買不起房子。”聽著是不是覺得特無能為力,是啊,喜歡又能怎樣?

說好的房價要跌呢?我們都相信十年了,可是你是否有想過,每個人都那麽急需那麽渴望的東西,會貶值麽?

有的人說:自從買了房,買衣服先看看價格,如果真是喜歡就去試衣間拍下品牌去某寶買代購仿品,明明想去外面吃點好的,晃一圈後還是回家煮個面吃。

想想都是那麽心酸,他們真實的存在於你我之間,不是嘛?

網上有個感人的奮鬥故事:三十年前,一個北京人,賣了鼓樓大街一個四合院房子,湊了30萬到意大利淘金,風餐雨宿,大雨都在外面送外賣,在平民窟被搶七次,辛苦節儉,如今已兩鬢蒼蒼,30年了,終於攢下一百萬歐元打算回國養老享受,一回北京,發現當年賣掉的四合院現在中介掛牌八千萬。

是啊,我們努力地工作想著存錢買房,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之後有個安穩的生活,可絕大數人加工資的速度永遠跟不上房價上漲速度的十分之一。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常常在晚上加班回家的時候,看著路邊的萬家燈火,想著什麽時候有個光亮是真真正正屬於我的。我還這麽年輕,卻仿佛看到了為了一個可以睡覺的地方而馬不停蹄到常常忽略自己的一輩子。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幾年前有一個買房的機會擺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直到現在我後悔莫及,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一定抽死當年的自己。

我們一面喝著雄雞血一樣努力著工作,一面淚流滿面的微笑著生活。

我們仿佛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里,一面燈紅酒綠,一面斷壁殘垣。

很多父母對子女期望值很高,常說待在小城市沒出息,希望子女去大城市發展。可他們是否想過我們就是喜歡小城市的安逸和簡單。在北上廣深月薪過萬卻買不起房子,在小城市月薪三四千就可以買想買的衣服,吃想吃的東西,雖然不是特別有錢,但最起碼我們還有個家。不是我們沒有追求,是事實就是這樣,人活著一輩子,如果不能成為人中龍鳳,那就保證衣食住行無憂,有愛有家也是一種簡單的幸福吧。

年輕人,你是否也還在流浪?如果你還沒有選擇逃離大城市的話,姑且把逃離計劃先隱藏起來、緩一緩,然後去再喝一碗雞血讓自己繼續努力下去,等到你覺得時機成熟的時候離開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請在離開之前計劃好自己要走的路和將要面對的最壞打算,願你我都能成為自己眼中的那個人。

人間即道場,山河為袈裟。如果將此生此世的一遭經歷,都看作是一場修煉的話,那我們此生都在劫難逃。這樣想來,面對人生的一些困境,便會生出些許坦然。

北上廣深這些城市確實很美好,可是這歸屬感,太貴了。

北京 學區房 歸屬感 上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07

買不起學區房就拼民辦校?擇校熱轉向民辦小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6-04/1113414.html

近日,在一些大城市,“幼升小”的戰場硝煙彌漫。某民辦校的面試不僅考邏輯推理、登記外祖父母的職務、學歷,還要考核家長身材,理由是如果身材過胖說明家長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這場“面試風波”以當地教育部門的處罰而結束,但也讓家有孩童的家長倒吸了一口涼氣。“馬上就要面試了,真擔心自己給孩子拖後腿。”作為一名準讀書郎的母親,本來已在“公辦還是民辦學校”中難以抉擇的劉女士,變得更加焦慮了。

《工人日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廣州像劉女士一樣奔波忙碌在“幼升小”問題上的家長不在少數。不少家庭沒有學區房,又不想上一般的公辦小學,也看中優質民辦小學的教育水平,民辦學校因此“火”了,“幼升小”擇校熱正在向民辦小學傾斜。

“進口”決定“出口”?

下午3點半左右,廣州市天河區體育東路附近的一家幼兒園馬上就要放學了,劉女士一邊等候一邊和其他家長交流“幼升小”的信息。

早在3年前,劉女士就斥資400多萬元買了天河某“省一級”小學的學區房,讓小孩可以入讀對口的小學。“學校口碑好,還能直升一所重點中學,”劉女士說,“我們原來住的地區教育很一般,為了孩子升學就舉家搬過來了。”在她看來,學區房附帶的是周遭優秀的讀書環境,“古代孟母三遷也是這個意思吧。”

然而,到了今年3月,各校招生信息陸續發布後,劉女士發現對口的小學又擴招了。“差不多招500個學生。”她的丈夫提出換一所知名的民辦校就讀,劉女士也擔心對口小學的師資力量被攤薄,遂決定“棄公轉民”。

鎖定一所民辦小學後,劉女士又擔心孩子過不了面談。與公辦小學的簡單面談不同,民辦小學面談帶有選拔性質,熱門民辦小學動輒50%的淘汰率,讓劉女士不敢掉以輕心。為了進入心儀的民辦校,劉女士為孩子報讀一個幼小銜接班。

“3月才報班已經晚了,找了一圈人,才把孩子塞了進去。”她告訴記者,幼小銜接班每天上2小時課,主要是教認字、加減法,還有看圖說話、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等。一次課200元,劉女士粗略算了一下花費已超過1萬元。5月13日上午,劉女士一家陪著孩子參加面談,當天晚上就收到了錄取的電話通知,一家人才松了一口氣。

本以為終於確定下來了,但劉女士和一些“過來人”家長閑聊發現,寄宿學校孩子的家庭背景一般較好,容易互相攀比;家長無法準確體察孩子的內心變化,家庭互動教育會嚴重缺失。“本來過兩天就要交學費了,聽到這些話,又動搖了。”劉女士嘆了口氣說。

“對口小學面談表現好的話,能調到重點班,就不擔心師資攤薄問題了。”劉女士打算做兩手準備,讓孩子繼續上幼小銜接班,爭取面談拿到好成績。劉女士戲稱“幼升小”是孩子的第一場高考,“就是‘進口’決定‘出口’。”劉女士對此深信不疑。說完,就帶著剛滿6歲的女兒快步走向幼小銜接班,繼續為接下來的學校面談培訓“加碼”。

“好學校不如好家庭”

和劉女士奔波於學校、培訓班中不同,張帆顯得有些淡定。

張帆的小兒子今年9月也要上小學了,對口小學是“區一級”。“學校普通,但進入以後就會發現,學校雖然有差別,但教育差異不大,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導才更重要。”作為一名六年級學生的家長,張帆對於“幼升小”有自己的看法。

大兒子晨晨“幼升小”的時候,張帆也曾緊張了一段時間。在晨晨入學的前年,張帆剛買了新房子,兩套房子對應不同的學校,到底選擇哪一所學校,讓張帆糾結了很久。“因為我當時正在懷孕,如果要去那邊上學的話,就要馬上裝修、馬上入住。”張帆說,新房子由於離老人家比較遠,接送也成為一個大難題。

綜合考慮後,張帆最終選擇了老房子對口的學校。“晨晨一年級的時候,比起去了‘省一級’的小朋友,成績屬於中等。”張帆說,“男孩子調皮,家長要引導好”。為此,張帆給晨晨報了圍棋班,同時要求他每天自己登記作業、收拾書包。因為學習壓力不大,晨晨心態開朗,加上張帆不斷的鼓勵,晨晨漸漸養成了認真聽講、做作業的習慣,考試成績也一次比一次高。

看到大兒子晨晨的成長,張帆更加堅定地不用為小兒子的“幼升小”太糾結。“什麽是好學校?適合孩子的才是好的學校。好學校也不是萬能的,還要靠家庭。開開心心地讓孩子上家門口的普通學校,配合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導,效果不會差。”張帆說,“家庭,作為一所被遺忘的學校,往往起著極其重要而不容忽視的作用。”

這麽拼,值不值?

陳文講起自己為兒子“幼升小”的事,依然十分迷茫。由於自己學歷較低,一直以來,陳文希望能帶給兒子更好的教育條件,“沒有學歷都不好找工作。”作為一名貨運司機,陳文的月收入是8000元左右,妻子是一名超市收銀員,月收入5000多元。“幾百萬元的學區房根本不敢想,”陳文說,盡管深知學區房能進好的學校,有利於孩子的教育,但對於一般的工薪家庭來說,這不是“咬咬牙”就能解決的問題。

學區房這條路走不了,如果想上名校,還可以考取民辦校。陳文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線民辦校的學費在每年4萬元到7萬元左右,面談過了才能讀,淘汰率高也不好進。“還有各種補習班、研學班等課外支出,6年讀下來,費用不少於40萬元。”陳文說,這雖然是“咬咬牙”能拿下的事,但確實會十分吃力。

參觀了解了幾所名校後,陳文的思緒更迷茫了。“好學校意味著什麽?好老師跟好學生,能帶著孩子一起變得優秀。”陳文說。不過,他也認為這些學校的學生非富即貴,擔心自己的孩子不適應。“花了那麽多錢,要是不適合孩子,那就太鬧心了。”陳文皺著眉頭說。

對於是否會選擇目前對口的公辦小學,陳文表示,那是村里面的小學,環境和教學質量都很一般。“不過現在課外補習那麽多,也不是不可以的吧?”陳文反問記者。

據記者了解,劃片、免試、禁止擇生……在公辦小學被“嚴管”的同時,曾經發生在公辦小學身上的預錄取、考試選生源等等違規行為,正在民辦學校蔓延。民辦學校可以打各種擦邊球,自然牽動當地家長的神經。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地方政府教育部門不能滿足於公辦學校就近免試入學,對民辦學校擇校熱卻視而不見。緩解民辦學校擇校熱,規範民辦學校招生及辦學,應成為下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依法治教的重點。

(來源:工人日報,記者:葉小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240

為什麽月收入6.8萬,在香港都買不起房?

過去一年,香港走勢最穩的資產價格是什麽?中原城市指數告訴你,房價房價是房價,一路向北就是它!

 

即使特首的施政報告也沒有拉一點點後腿,講完之後三個星期,港島的樓價就UP了6%。

 

放在股市,這就應該叫做利空出盡,“底部”放量啊。你們看哦,市政報告公布後的一個月,香港的新盤成交量1300個,金額超過195億港幣,數量雖然少了13%,但是總成交額增加了18%。


因為關於房屋政策的章節,明顯看到現任政府沒有再壓制需求端,反複強調供給端,希望幫助廣大市民置業。

 

為了幫助大家置業,特首去年推出了一個新措施——港人首置上車盤。

 

簡單來說就是,從沒買過樓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個人月收入不到3.4萬或家庭月收入不到6.8萬,就有資格申請首置盤。

 

讓我吐槽下:家庭月收入4萬以上的,已經是香港前32.8%的人群了。想到月收入6.8萬,都得靠政府幫忙才能買得了房,這魔幻的現實也是令人驚呆了!

 

不要小看買首置盤,這可是百里挑一。根據美聯地產的估計,第一批首置單位約1000個,現在香港大概有20萬家庭符合條件(占香港家庭總數的8%),假設其中已經有一半的家庭有物業了,而剩下10萬家庭又全部都來申請首置盤的話。那不就是100戶爭一戶了!

 

地基還沒開始打,供給關系已經如此嚴峻,簡直不敢想象蓋完之後,首置盤會賣到多貴。因為前任特首梁振英先生,也弄過個叫做港人港地的政策,希望通過禁止非香港永居買賣的方式,扼制樓價。政府在2013年拿出了兩塊啟德的地皮招標,吸引了16家發展商、29份標書。

 

最終中海外以市場預期上限的45.4億港幣拿下面粉,樓面價分別為5428港元/尺及4913港元/尺。港人港地樓盤最終起名“啟德一號”,在2017年第4季度落成。

 

2016年8月首批110個新盤預售的時候,你猜中海外將5428港元的面粉尺價賣到了多少給香港市民?

 

14471港元/尺。

 

不知道時任特首聽到中海外下面這番解釋時候,心里有沒有mmp:“當年特首推出港人港地,只考慮讓港人先買樓,並無要求以合理價錢售於港人。”

 

2017年1月,啟德一號第二期4913港元的面粉尺價,中海外賣的時候就漲到了17589港元/尺。

 

整個啟德一號預計整體套現300億港元。Good for 中海外(688.HK),Bad for港人港地政策(因為再也沒有然後了)。

 

細看一眼啟德一號的成交記錄,似乎也是明白了為什麽新任特區政府要搞首置房,因為按照這個價位,家庭月收入6.8萬,真的還買不起房啊!

 

以895萬買584尺房子來舉例。如果你不找開發商貸款,那首先你要拿出來358萬的首付,接著還要給政府交33.56萬港幣的印花稅。

 

申請按揭,按照2%的審批利率,貸款30年,月供19849元,不能超過你的入息50%,即你每月固定收入至少要39698元;按照5.15%的壓力測試利率,月供就升至29322元,不能超過你的入息60%,所以每月固定收入至少要48870元。

 

這說明首置房的關懷對象,申請並且還房貸是沒太大問題的。但如果算下怎麽湊首付,那問題就來了。

 

假設你家庭月收入6.8萬,一年可以將一半的收入,即40.8萬港幣存下來,那麽這個家庭需要堅持儲蓄9.6年,才能攢到首付和印花稅的錢。如果,十年之後,房價還是原地踏步的話。

 

倒是理解了這一番苦心。但想想如果這個社會中前30%中都有這麽多人買房困難了,那麽剩下人的日子怎麽過呢?

 

前特首董建華的團結香港基金就認為土地與房屋問題是香港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市民生活質素不升反降,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競爭力也在不斷下降。並且這問題非常難搞:市民住的面積越來越小,土地供應又少,而政府對未來的房屋需求還沒有足夠的估計。

 

盡管團結香港基金認為,2018年至2022年的私人住宅年均落成量可以達到20800個單位,比過去十年平均落成量高78%;但是,因為過去十年已經欠下63000個單位的短缺,供不應求已經推高了過去的房價;這肯定就會讓未來的新房越來越貴。

 

所以未來的新屋肩負兩個重任:一是彌補過去的供應量;二是趕上未來的價格。

 

讓香港市民怎麽買呢?那就加價不加量,多建小單位,達到短期內的“皆大歡喜”。數字上看,2018年至2022年落成的私人住宅平均面積為681平方尺,比前10年的833平方尺小了18%。

 

如果假設未來十年的落成面積跟前十年一樣,那麽2018年至2022年經調整後的私人住宅落成量每年只有16900個單位,達不到政府每年18000個單位的目標。(所以想要住的大,操作起來,比較困難)

 

要知道,香港人民的居住面積,真的已經被壓縮到不能再壓縮了,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70平方尺。但是很遺憾的是,為了讓更多的香港市民可以在高房價的環境下上車,開發商們也只能建越來越多的小單位。

 

這個情況誇張到什麽程度呢?這幾年,實用面積小於215平方尺的納米樓落成量出現了明顯放量,從2014年的64個單位,增加到2019年的1066個單位,增幅約17倍。

 

要在一個長4.08米,寬5.11米的房間里,設計出廚房、衛生間、睡房,我想說香港的開發商和設計公司也是真的,很拼。這屋子大概就比一臺標準四門私家車大一點點。心酸啊。

 

香港的人均GDP是孟買的8倍,但我們的人口密度不相上下啊!如果跟經濟差不多的地區如新加坡相比,香港的人口密度是新加坡的3倍!

 

看看人均居住面積,就知道深圳是從GDP、到房子,全面趕超香港啊。

 

除了私人樓宇,公屋、甲級寫字樓、醫院、酒店及零售、回收及制造業、會議及展覽業的需求(只要跟用地相關的),都沒有被準確估算啊。假設要改善香港市民的生活水平,團結香港基金估算香港還要再增加超過9000公頃的土地。

 

如果可以達到這個目標,香港市民的人口密度將和紐約市民看齊,雖然仍然比新加坡高兩倍(我發誓,這不是新加坡旅遊局的廣告)!

 

但更加難搞的問題在於,香港有62%的土地,是不能開發的!

 

老實說,改法律不知道會多久。所以,能看到的end game就是造大這個餅,在維港外重啟大型填海運動。


 

2000年至今,填海而來的地,成為大多數私人住宅的土地來源。

 

並且從1997年至2016年的政府拍賣住宅地就能分析出來,填海的地皮比其他方式而來的地皮,開發完成後,平均地盤面積大兩成多,平均地積比率高出近六成。這樣住宅也能得到更全面完善的規劃。

 

荃灣、元朗、粉嶺、上水、屯門、沙田、大浦、天水圍、將軍澳、東湧,都是這麽來的。只是填海運動在2000年後,就幾乎銷聲匿跡了。

 

留給政府還能賣的填海地,也是用一塊,少一塊。

 

反正跟澳門、新加坡相比,香港填海的面積占總面積,還是太少。

 

再拿鄰居深圳出來說,人家過去十年里填海超過5000公頃,是香港整整10倍!

 

而都是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從1965年至今,堅持填海14000公頃。濱海灣就是填出來的,2011年落成後,給新加坡帶來了巨大的旅遊商機;2013年落成的濱海灣金融中心,也成為了新加坡的金融樞紐。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關於填海這一點,林鄭特首在2017年的施政報告中就已經宣布會進行策略性研究,探討中部水域南邊包括長洲南填海的初步可能性。(如果覺得去朝鮮買房子太遙遠,要不要考慮去長洲買上一條街?)

 

最後只想說,希望無論月收入6.8萬,還是2.8萬,都能看到輕松在香港買房的這一天。

 

蝸牛妹還寫過下面幾篇文章,如果你想再了解下香港房地產市場的來龍去脈的話。

 

香港樓市二十年

好奇 | 中環頂層寫字樓都有誰

有房有高潮?是時候說說香港樓市了

在香港,失去房產,夢想再多我們也將無家可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01

為什麽月收入6.8萬,在香港都買不起房?

過去一年,香港走勢最穩的資產價格是什麽?中原城市指數告訴你,房價房價是房價,一路向北就是它!

 

即使特首的施政報告也沒有拉一點點後腿,講完之後三個星期,港島的樓價就UP了6%。

 

放在股市,這就應該叫做利空出盡,“底部”放量啊。你們看哦,市政報告公布後的一個月,香港的新盤成交量1300個,金額超過195億港幣,數量雖然少了13%,但是總成交額增加了18%。


因為關於房屋政策的章節,明顯看到現任政府沒有再壓制需求端,反複強調供給端,希望幫助廣大市民置業。

 

為了幫助大家置業,特首去年推出了一個新措施——港人首置上車盤。

 

簡單來說就是,從沒買過樓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個人月收入不到3.4萬或家庭月收入不到6.8萬,就有資格申請首置盤。

 

讓我吐槽下:家庭月收入4萬以上的,已經是香港前32.8%的人群了。想到月收入6.8萬,都得靠政府幫忙才能買得了房,這魔幻的現實也是令人驚呆了!

 

不要小看買首置盤,這可是百里挑一。根據美聯地產的估計,第一批首置單位約1000個,現在香港大概有20萬家庭符合條件(占香港家庭總數的8%),假設其中已經有一半的家庭有物業了,而剩下10萬家庭又全部都來申請首置盤的話。那不就是100戶爭一戶了!

 

地基還沒開始打,供給關系已經如此嚴峻,簡直不敢想象蓋完之後,首置盤會賣到多貴。因為前任特首梁振英先生,也弄過個叫做港人港地的政策,希望通過禁止非香港永居買賣的方式,扼制樓價。政府在2013年拿出了兩塊啟德的地皮招標,吸引了16家發展商、29份標書。

 

最終中海外以市場預期上限的45.4億港幣拿下面粉,樓面價分別為5428港元/尺及4913港元/尺。港人港地樓盤最終起名“啟德一號”,在2017年第4季度落成。

 

2016年8月首批110個新盤預售的時候,你猜中海外將5428港元的面粉尺價賣到了多少給香港市民?

 

14471港元/尺。

 

不知道時任特首聽到中海外下面這番解釋時候,心里有沒有mmp:“當年特首推出港人港地,只考慮讓港人先買樓,並無要求以合理價錢售於港人。”

 

2017年1月,啟德一號第二期4913港元的面粉尺價,中海外賣的時候就漲到了17589港元/尺。

 

整個啟德一號預計整體套現300億港元。Good for 中海外(688.HK),Bad for港人港地政策(因為再也沒有然後了)。

 

細看一眼啟德一號的成交記錄,似乎也是明白了為什麽新任特區政府要搞首置房,因為按照這個價位,家庭月收入6.8萬,真的還買不起房啊!

 

以895萬買584尺房子來舉例。如果你不找開發商貸款,那首先你要拿出來358萬的首付,接著還要給政府交33.56萬港幣的印花稅。

 

申請按揭,按照2%的審批利率,貸款30年,月供19849元,不能超過你的入息50%,即你每月固定收入至少要39698元;按照5.15%的壓力測試利率,月供就升至29322元,不能超過你的入息60%,所以每月固定收入至少要48870元。

 

這說明首置房的關懷對象,申請並且還房貸是沒太大問題的。但如果算下怎麽湊首付,那問題就來了。

 

假設你家庭月收入6.8萬,一年可以將一半的收入,即40.8萬港幣存下來,那麽這個家庭需要堅持儲蓄9.6年,才能攢到首付和印花稅的錢。如果,十年之後,房價還是原地踏步的話。

 

倒是理解了這一番苦心。但想想如果這個社會中前30%中都有這麽多人買房困難了,那麽剩下人的日子怎麽過呢?

 

前特首董建華的團結香港基金就認為土地與房屋問題是香港現在面臨最大的挑戰,市民生活質素不升反降,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競爭力也在不斷下降。並且這問題非常難搞:市民住的面積越來越小,土地供應又少,而政府對未來的房屋需求還沒有足夠的估計。

 

盡管團結香港基金認為,2018年至2022年的私人住宅年均落成量可以達到20800個單位,比過去十年平均落成量高78%;但是,因為過去十年已經欠下63000個單位的短缺,供不應求已經推高了過去的房價;這肯定就會讓未來的新房越來越貴。

123下一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617

樓價高成選戰關鍵「儲到70歲也買不起」

1 : GS(14)@2015-03-18 02:11:23





內坦亞胡在今次選戰一如以往大打「國安牌」,但似乎不奏效,因為他未能把握社會脈搏,當前以色列人最關心的議題,其實跟香港人一樣,那就是「樓價高、上車難」。他二○○九年上任以來一直擺出不與巴人妥協、不讓伊朗獲得核武的姿態,但卻忽視民生,以致樓價和物價飆升,尤其是樓價在二○○八至二○一三年間因低息而飆升55%,去年又再升5%,令很多年輕人無法置業。選民埃利澤身兼四職,妻子在大學任研究助理,但一家四口只能在耶路撒冷近郊租房子。他慨嘆說:「就算每月儲到七百五十到一千美元,也不夠付房子首期。沒父母幫忙肯定買不到房子。」妻子悲觀地說:「儲錢儲到七十歲也買不起樓。」以色列人平均月薪是二千二百七十美元(逾一萬七千港元),不吃不喝也至少要一百四十八個月工資才能買得起樓,比英美法國要儲六十四至七十六個月工資才能置業還要長。以色列樓價各地不同,一個四房單位最平是海法市,要賣三十五萬美元(二百七十三萬港元)。法新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7/1907904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628

房價年升52% 代理:17年最火爆深圳居民月薪1.8萬買不起樓

1 : GS(14)@2016-03-11 00:49:40

■龍華的「龍光.玖龍璽」日前加推單位,吸引150多名準買家參加攪珠。



【深圳樓市二之一】深圳樓價、全國最癲。國家統計局早前公佈,深圳1月新建商品房價格指數按年飆升52%,升幅冠居全國;今年1月深圳、上海、北京及廣州四個一線城市樓價按年平均升幅約20%,主要是深圳帶動。影響所及,就算是月薪1.8萬元的中產人士,也坦言「住唔起」。樓市泡沫惹來財金官員關注,並部署出招壓抑炒風。《蘋果》記者


根據搜房網數據,首兩個月深圳樓價上升11%,全市住宅均價已達每平方米4.6萬元(人民幣.下同)(每平方呎約5,100港元),比1月再升5.4%,拋離排第2位上海的3.7萬元。



地產交易中心人頭湧湧

記者上周五前往深圳採訪,當日直擊深圳房地產交易登記中心,現場人頭湧湧,各大廳擠滿登記過戶人流,場面墟冚。中原地產代理深圳三級市場住宅部總經理王楚坤向記者表示,目前深圳樓市火爆程度,為他99年調任深圳後首次遇到。深圳樓市去年異軍突起,王楚坤認為政治因素是主要原因,「香港發生佔中後,中央一定要扶持深圳」。去年3月,馬興瑞空降擔任深圳市委書記,是首次有中央委員級別的官員出任,意味深圳政治地位提升,甚至有機會提升為直轄市,是樓市熾熱主因。



■攪珠現場有表演及小食供應。

■深圳房地產交易中心大廳擠滿登記過戶人流。




「升至不合理有危險」

去年11月有發展商租用深圳體育中心銷售新盤,當時萬人到場爭相買樓,場面震撼。王楚坤形容深圳樓價「現在已升至不合理水準,好貴,有危險」。他指目前深圳樓市租金回報率只約2%,連內地銀行貸款利率4.9%的一半都不到,意味租金收入比按揭利息支出還低,預計有回調壓力。深圳樓市令內地「無殼蝸牛」面臨重大壓力,來自四川成都、現居住深圳的唐先生,在花旗銀行工作,月薪15,000元(約1.8萬港元),本來過年前打算在深圳買房,正尋找150萬至200萬元單位,但樓價漲得太快,要供樓根本不現實。他說,當地樓價一直在漲,在無力置業下,打算再過1、2年離開深圳。「樓價炒高確實對90後的人,家庭又沒有多少支持的話,靠自己努力奮鬥,感覺買房有點遙不可及」。先後在羅湖及鹽田置業的彭女士,鹽田單位均價由2010年的1.8萬元升至目前3萬元。她坦言,深圳樓價越來越高,樓市都是被人炒起來,工資的漲幅都沒樓價的漲幅高。深圳市內,升幅最勁的為深圳西南部的南山區,是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由於雲集騰訊、華為、中興等多家科企,樓價在深圳屬於最高。據中原地產數據,2月份南山區住宅均價為建築面積每平方米7萬元(每平方呎7,762港元)。



中央部署出招遏炒風

福田區是行政及金融中心,住宅均價每平方米6.47萬元人民幣(每平方呎7,174港元),至於香港人慣常出沒的羅湖區近年在深圳地位已下降,2月份住宅均價每平方米4.61萬元(每平方呎5,113港元)。中央官員亦注視到房價炒風問題,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將適當增加房價快速上漲城市的土地供應,政府措施將穩定主要城市的房價。姜大明稱,要堅持和完善土地招標、拍賣及掛牌的制度,防止異常交易推高房價,而國土部會全力支持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出台的調控舉措,相信通過地方政府因城施策的努力,房價一定會穩住。人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人行正與住建部等醞釀房地產治理新策。人行正與住建部、銀監會等部門商量,準備開始對一些房地產市場、企業及中介機構,參與金融業務進行治理。



【各界對深圳樓市看法】


■高小姐

無懼政府降溫

香港炒家高小姐:「去年深圳樓價大升,是意料之內的。現在時間敏感,政府可能會出手降溫,但我也一點不怕,還會一直升。」


■唐先生

未能負擔樓價

現居深圳唐先生:「如果能買得起,肯定願意在深圳買房,畢竟這個地方比較適合工作、創業,現靠自己買房是遙不可及。」


■王楚坤

歸咎政治因素

深圳中原王楚坤:「樓價升,政治因素是主要原因,香港發生佔中後,中央一定要扶持深圳,提升為直轄市機會大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310/195233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444

財經評論:買不起的Young Home

1 : GS(14)@2016-08-18 06:01:14

前陣子在公司資料庫找文件,望着前輩儲下來海量樓盤傳單、新聞稿,不其然隨意翻看舊聞舊資料。其中一疊2003年的資料,同業筆下的上車樓盤主打兩房單位、建築面積大約500至600方呎。以新地(016)元朗Yoho Town為例,大部份屬於兩房戶,建築面積由525至599方呎,被傳媒形容為「元朗上車盤王」。
Yoho意指「Young Home」,時任新地副主席郭炳江那時明言樓盤意在吸納年輕一代,及後與MSN合作推出住戶通訊網、送餐上門「Yoho小廚」及家居服務「Yoho好姐」都明顯針對甚少開火煮食、熱愛新科技的年輕一族。當年7月Yoho Town內購單日沽800伙,代理稱有35%買家不足25歲,個別更只有19歲,上車盤當之無愧。事隔13年,「年輕人市鎮」系列第三個樓盤Grand Yoho,標準兩房戶實用面積由498方呎到592方呎,佔樓盤標準戶伙數七成,規劃與Yoho Town相似。不過宣傳主調完全變了一回事,左一句「王者」、右一句「王牌」,Grand Yoho樓盤宣傳品主角一律是離地洋妞,口號是「新引力引領世界」,記憶中無提過年輕人或者上車。讓數據說話,以金管局的離地準則,將600萬元以下單位稱之為上車盤,Grand Yoho首批以即供折實529萬元起跳,粗略一數,折實6球內單位大約25個,佔首張價單總數226伙只有約一成,相信當下大部份25歲港人應該難進駐這個仍然叫作「年輕人市鎮」的樓盤。回頭再看當年Yoho Town那本以「Welcome愛回家」為題的推廣雜誌封面,主角不過是幾個衣着平凡的年輕人,兩份宣傳品併至一起,百般滋味在心頭。記者:陳東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818/197406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63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