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財經 - 胡孟青 情願滙豐返璞歸真 (2012年08月02日)

1 : GS(14)@2012-08-02 12:02:35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15192&d=1811
對於滙豐控股(005)行政總裁歐智華,員工評價分歧,贊者指他能力高超,戰鬥力強,為工作可不眠不休,彈者批評他要求過甚,為完成工作可去得太盡,人人受壓。的確,這位人稱「九哥」的滙豐大班給員工的印象毀譽參半,對滙豐股東來說,比前任幾名,他的確仍是一位好領導。
歐智華掌管滙豐踏入第二個年頭,有違投資銀行出身性格,命運使然,他兩年來只有頻認錯,毫無機會認威領功。刻下滙豐訴訟纏身,他承認曾迷失,對連串負面事件感羞愧、尷尬及痛心。這番話未必能觸動股東及員工神經,最少證明歐大班兩年來的工作,暫且僅僅維持拆彈、補鑊及處理危機階段。
裁員無情,尤其曾要裁掉本港三千員工,歐智華上任之初,予人印象欠佳,投行高層身份上位更令他再失分一截。部分市場人士及股東確對他誤解,如投行代表急功近利,缺乏遠見,對不起,歐智華在在談不上。要領功,他去年大可干些取悅股東的東西,但他反而手起刀落左賣右裁,來來去去堅持削減成本。一年過後,如沒有「九哥」精簡架構,提高營運及減省成本,滙豐因英國產品潛在索償及美國涉嫌洗黑錢罰款,錄廿億美元額外開支後,沒有可能令一級資本充足比率不跌反升,就是業績遜預期,仍贏得口碑。
相比巴克萊同業拆息操控事件及摩根大通巨鯨虧損後的股價,滙豐美國醜聞爆發後,股價表現明顯遠勝前兩者,歐智華可領一功。幾個段落,有處處擦鞋之感,這其實卻是人比人的正常結論。但談到貨比貨,滙豐這件貨仍較廿年前的那件貨大大褪色,令人懷念。究其原因,前滙豐亞太主席艾爾敦在其網誌一篇文章就語帶相關,認為收購壯大往往令銀行本身固有文化變質,保守穩健文化可能因為受感染而變得寬鬆,艾爾敦沒有點名,但套入實際情況,結論相當明顯。
八、九十年代或以前,零售及商業銀行最少朝九晚五,但花紅欠奉,所謂獎勵只有年終第十三個月月薪而已。出身銀行櫃枱,艾爾敦見盡銀行業改變,他說的對,商業及零售銀行員工福利投行化,銀行收購策略更令本質有異,結果進取貪婪印象就將以往保守穩健優點取而代之。
歐智華最大任務是減成本及提升動力外,似乎要將滙豐還原,回歸股東開心、客人放心的日子。他自稱師承浦偉士,倒不如力邀這位滙豐皇朝穩健象徵的昔日大班復出,擔個非執行董事,因他是光輝歲月的Icon。錢多易犯錯,不作過分進取收購要寫進滙控經營文化了,十幾廿年前,滙豐股東部分或嫌銀行錢多回報不足,今日股民情願滙豐是只公用股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