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諾奇又出事? 易明的生活點滴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355475
  半新股出事,可能又多一家--福建諾奇(1353)是也!

  今天上午,諾奇還是好端端的沒有什麼異樣,收報2.02元,較之昨天的收市價跌了0.13元,跌幅6%,這樣的跌幅只能算是稀鬆平常而已。

  下午一開市其股價開始出現不尋常的下跌,不到十分鐘跌幅已經擴大到14%而打入二十大跌幅的前五名,憑我的感覺,又有「洗倉」的跡象,果然不出所料,隨後的兩小時,其股價一度大跌36.4%而低見1.4元,尾市稍為反彈至1.45元收市,大跌0.7元收場,跌幅32.6%。

  這樣的跌法,肯定有問題。

  諾奇是於今年的一月九日以2.13元上市,才剛過了半年的禁售期就突然大幅下跌,不會又是爆煲的前奏吧?至於問題何在?只有明天留意傳媒的報道了。

  近年每見上市公司出事,當中不乏以福建為基地的公司,四年前我曾經中伏的洪良不也正是這類公司嗎?今天的諾奇,又是一家基地位於福建的公司,未免太巧了吧?

  諾奇上市之後除了頭一星期算是有點成交之外,幾乎已經淪為「殭屍股」,成交疏落,今天股價大跌,成交量暴增至兩千多萬股,說是沒有問題也難以令人置信,明天?進一步暴跌的機會有七、八成,隨時低見1.2元,且看這回會否看錯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941

福建諾奇上市剛過半年出事 造假公司是否有區域特徵 夏草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66&extra=page%3D1
福建諾奇衝刺A股上市兩度被否,轉到香港上市剛過半年就出事,諾奇總裁丁與其妻陳瑞英詐騙及欠多人巨款,二人攜款潛逃。這幾年,福建、湖南等地上市公司涉嫌造假事件頻發,難道造假也有區域特徵?

新浪認證博主為泉州市鼎鑫鞋材有限公司總經理的陳麗羚linda稱,福建諾奇總裁丁與其妻陳瑞英(順興建材總經理),詐騙及欠多人巨款,現二人攜款潛逃.

2014年1月9日,福建諾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得稱諾奇)作為新年第一隻非介紹上市的主板新股(H股)在港交所掛牌,發行股票1.50億股,每股發行價2.13港元,共募集資金3.20億港元。諾奇上市僅半年時間,近日在毫無先兆下,股價突然大幅下跌,由7月21日急瀉逾30%牽起洗倉序幕。股價昨日再跌26.5%至1元,集團昨日午休前匆匆停牌,,3日累瀉53.5%。

福建諾奇出事了,誰最感到後怕?國信證券!該公司兩度衝擊IPO,在2011年10月24日首次上會被否之後, 2012年6月份捲土重來的福建諾奇再次闖關失敗。2013年3月19日,諾奇提出撤銷第二次申請,並最終轉向港交所上市。這兩次IPO保薦機構都是國信證券,會計師均為華興會計師事務所。

A股上會被否轉向香港上市的泉州服飾公司,諾奇不是第一家,之前福建美克也是A股被否轉向香港上市的,實際上,泉州知名的體育運動品牌企業基本都選擇了香港上市,包括安踏、361、特步、匹克等,那為什麼就諾奇出事了?

2011年諾奇A股被否,證監會給的官方理由是:

你公司2004年創立諾奇服裝品牌且產品銷售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報告期內你公司品牌推廣費和研發費用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你公司銷售模式由直營銷售為主轉變為加盟銷售為主,銷售模式轉變期間較短且新開加盟店盈利情況低於原有加盟店,本次募投項目以建設加盟店為主,你公司未來向全國擴張終端門店存在銷售效率降低的風險。你公司申報材料和現場聆訊未就上述事項作出充分、合理解釋,無法判斷上述事項對你公司持續盈利能力的影響和募投項目能否具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及盈利能力。

筆者理解,證監會發審委委員對諾奇有兩個疑慮,一是懷疑沒有品牌影響力、沒有研發實力,二是懷疑加盟店沒有發展前景。由於對其商業模式、品牌和研發都存在疑慮,故將其否掉。當然,筆者更懷疑該司規模小是被否核心原因,2011年衝刺IPO時,2010年最高收入只有3億多元,且收入明顯有包裝甚至造假嫌疑:

2008年1個多億、2009年2個多億、2010年3個多億,那2011年是不是4個多億、2012年是5個多億?果然,在香港的招股書上我們看到這樣的一級數據:

那2013年是不是6個多億,據2013年報,2013果然實現收入6個多億:

那麼香港IPO和2013年報是誰審的?安永,作為四大所之一,我對其專業水平深表懷疑!還是國信證券、華興會計師事務所聰明,趁IPO財務核查之機逃之夭夭。如果諾奇在A股上市了,等待他們的是萬福生科中介機構平安證券、中磊會計師事務所下場。

福建中概股造假手法基本是虛增收入、虛增資產(核心是虛增銀行存款),虛增收入相對難查,但虛增資產還是有跡可尋,如諾奇2013年末財務狀況:

該公司截止13年末銀行借款2.39億元,但貨幣資金高達3.5億元,很顯然,這個貨幣資金餘額是異常,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名下各有預付款0.46億元、1.6億元,這2個億預付款也是不正常的。

實際上,福建上市公司造假成風,尤其是境外上市公司,在筆者蒐集到近年來涉嫌財務醜聞的境外上市公司中,有一半以上來自福建,鴻星運動、洪良國際、東南融通、高速頻道、中國高精密、思嘉集團、青蛙王子等等都在近年來爆出財務醜聞,筆者4年前質疑紐交所上市的左岸和希尼亞,跟諾奇一樣,也是來自福建泉州的服飾企業,但奇怪的,迄今沒有做空機構盯上這兩家造假股。中概股危機說白了實質是福建股危機。

諾奇上市半年就出了這樣的大事,這讓港交所及相關中介機構很難堪。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直言,港交所應為新股亂局負責,不能只稱這類只屬個別事件,而無做到把關責任,任由質素不好的民企來港上市。

「上市不夠1年已要發盈警,即是當初業績已有問題,為何港交所仍讓這些公司上市?」彭氏認為,現在已令投資者不夠沾手新股,長此下去勢打擊香港市場的聲譽,只得做得差的公司來港集資。

諾奇事件說明了什麼?

第一,A股的核准制不一定比港股的註冊制差,在中國擬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普遍性背景下,證監會的新股發行審核在短期內是必須的,故即使明年A股轉向註冊制,實質性審核仍少不了,實際上,香港的註冊制也是排斥造假企業上市的,之前服裝連鎖企業ITAT也通不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類似發審委審核);

第二,不要迷信港交所,也不要迷信四大,諾奇IPO財務核查撤回,這說明境內的中介機構已發現了其存在的問題,但安永竟然沒有發現,這說明在反財務舞弊方面,本土所的識別能力還在高於四大的;港交所也是,A股發審委否了,為什麼能通過港交所的聆訊?

第三,諾奇的保薦機構是中資投行建銀國際,因為香港保薦代表人因重大過失是要追究刑事責任;我希望中國保薦制度也學學香港,抓幾個保薦代表人進監獄,否則對不起保底年薪上百萬的工資。

造假公司是不是有區域特徵?勝景山河、萬福生科出事之後,A股對湖南股敬而遠之,湖南上市公司在A股名聲確實不好,2013年度暴出中聯重科造假,2014年又暴出山河智能巨額的關聯交易非關聯化,中聯重科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龍頭企業,山河智能又是博導創辦的企業,這樣的企業財務信息尚不可信,湖南還有沒有不造假的上市公司?當然,這樣說湖南上市公司,顯然是偏頗的,但一起又一起財務醜聞表明,至少在湖南,它有這樣的一種文化,如萬福生科龔永福聲稱的「包裝是上市正常的步驟」,他們缺乏敬畏資本市場的心態,總以為注點水、違點規沒什麼,他們排斥顯規則,流行潛規則。

但遺憾的是,學者們對會計舞弊研究集中在行業特徵上,不管是實務界還是學術界,均聞「農」色變,均認為農業企業是造假的造災區,可面對福建、湖南等區域的造假特徵,為什麼沒有學界對此展開研究呢?A股和中概股造假有什麼不同的?請聽下回講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512

諾奇的故事 RaymondJook祝振駒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2uzmh.html

iMoney原文(簡體版),23-08-2014

今年1月上市的諾奇(01353),其大股東丁輝挾帶私逃背後的故事細節陸續地浮現。除了大股東及其家人與關連人士在未經公司授權下,以諾奇存款作私人貸款低押品,借貸4.9億元人民幣,坊間傳言丁輝於公司上市前,已在澳門欠下巨額賭債,上市後更挪用公司現金再戰濠江,意圖一鋪翻身,最後當然是一鋪清袋。筆者有幸在諾奇上市前路演與大股東有一面之緣,公司定位成男性快速悠閑時裝公司,而且是少數以H股形式上市的民營企業,經過中國證監會審核,按道理公司管治水準應該較高。

6個看淡的原因
當時筆者對這宗IPO興趣不大,因為:1)內地零售業市場正放緩,外受電子商貿沖擊,內受經濟減速影響,就連大型連鎖店及百貨公司的業績也在倒退,沒有上市營運紀錄的小型零售公司,難有說服力可保持增長;2)公司標榜為快速男性時裝,但男裝本身的銷售轉速根本不高,且內地已有國際性強大對手如日本品牌UNIQLO,競爭一定非常激烈;3)主席兼大股東給人的感覺並不像時尚派的品牌人士,甚至有點老套,也聽不出公司策略有什麽獨到之處。筆者憑經驗判斷,對管理層印象非常一般;4)過往太多同類型上市公司失敗的例子,如果品牌缺乏知名度而營運規模又細,成功機會根本不大;5)公司的福建民企背景令人加倍小心;6)加上新上市公司的財務水分風險,結論是寧願錯過,因為值博率太偏低。

必須加強內部監控
當然沒有可能事先預料到大股東會做出這樣嚴重的詐騙行為,一位資深首席財務官曾經對筆者說,假如公司管理層存心欺詐小股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且公眾事前根本沒有可能得悉。監管機構可以改善及提高新上市公司質素的方法:1)上市前加強對大股東及董事的背景調查,包括個人財務狀況申報及核實;2)加強財務官的把關職能,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大額現金轉移均需要財務官簽署;3)提高對獨立非執董的要求及權力,例如不能為其他董事的直接或簡接親屬,大額現金轉移及投資必須得所有獨立非執董於董事會上同意;4)與內地監管機構加強合作,禁止內地銀行將上市公司資產及存款當作私人抵押;5)港交所(00388)需減少批準存在太多疑點的公司上市,提高IPO公司的整體質素。

追逐落後股
大家可知恒指最近突破25,000點的火車頭是誰?是過往一直落後並被市場視為藍燈籠的中國移動(00941)。7月的領袖股如騰訊控股(00700)及金融,地產板塊,已開始有點乏力。多只於美國上市的中資科網股最近亦已創出新高,包括從事汽車垂直網站的易車網(BITA),年初至今上升145.4%,市值及2014年預測市盈率達34.5億美元及48.2倍。同類型及規模較小(市值7.1億美元)的太平洋網絡(00543),2014年預測市盈率只有14.2倍,遠遠落後前者(今年只上升34.7%)。前者的2014年預測盈利按年增長為79%,後者只有13%。後者管理一直比較保守,商業模式局限於網上廣告收入;前者則積極進取,連合O2O(Online-to-Offline),收入包括汽車廣告及付費服務,網上市場推廣,客戶資料庫管理及網上二手車買賣。

權益披露:筆者旗下基金持有太平洋網絡股份,隨時於市場買入及沽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84

昊天發展(0474)抵押51%諾奇股份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5/1217/LTN20151217686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706/LTN20160706501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6/0728/LTN2016072801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301/LTN20170301204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421/LTN201704211489_C.PDF

昊天發展在2016年7月實業投資者羅馬世家退出後介入後,已估計其動機不純,在取得59%股權後,不久已把51%股權抵押予大業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取得8,000萬人民幣融資,相信是把股權處理好後轉讓予最後金主所為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41

诺奇:快时尚需要什么样的“杀手锏”

1 : GS(14)@2010-09-16 23:09:53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15/150575.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70

半新股頻出事 諾奇狂跌五成

1 : GS(14)@2014-07-24 11:11:1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1.htm



內地服裝商諾奇近日股價暴瀉,市傳有股東大手減持,首席財務官歐陽浩然(圖右)估計,似有投資者不理招股價沽貨。圖為諾奇的新聞發布會,圖左及圖中分別為董事會秘書陳全懿及董事長丁輝。(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今年新股氣氛回暖,年初至今多達57隻新股在主板上市,然而其中不少掛牌後短時間內出現問題,今年首隻上市新股福建服裝公司諾奇(1353),在市傳有股東拋售股份下,過去3日股價急瀉逾五成。事實上,過去1年主板上市新股中,已先後有9隻發出盈警,有專家認為,港交所(0388)對新股市場的亂象責無旁貸。

諾奇上市僅半年時間,近日在毫無先兆下,股價突然大幅下跌,由7月21日急瀉逾30%牽起洗倉序幕。股價昨日再跌26.5%至1元,成交額增至8711.9萬元,集團昨日午休前匆匆停牌(見圖1),但截至昨晚仍未公布原因,3日累瀉53.5%。

基礎投資者長興稱未沽貨

股價急瀉隨即惹來傳言四起,諾奇遭股東拋售傳言更甚囂塵上,其中集團基礎投資者、6個月禁售期已屆滿的長興(0238)更成「疑兇」,惟長興發言人昨日回覆本報查詢表示,未有沽出諾奇的股份。假設長興未有沽出,按昨日收市價計,帳面已蝕逾3000萬元。

同時,諾奇首席財務官歐陽浩然亦確認,據了解長興並未沽出手上持股。他對近日股價波動的原因亦不清楚,似是有投資者不理招股價作出拋售,查核股權披露時因未更新,昨日仍未知沽貨者為何人。

根據招股書披露,諾奇持股架構分散,董事長丁輝、執行董事丁燦陽,以及兩人的胞妹丁麗霞有份持股的投資公司,均持有集團股份共54.99%。同時,股東架構中亦有5名個人股東持股7.7%,很可能是這批股東沽貨套現(見2)。

毅德主席失蹤 正「配合相關部門」

實際上,過去1年上市的新股中,已有至少9隻新股發出盈警,不是於短時間內業績走樣而要發盈警,就是突然被基金沽貨,令頗多半新股股價至今仍然「潛水」。其中,綠色動力(1330)於6月19日掛牌,集團卻於7月9日發盈警,創下最快盈警紀錄。至於,毅德國際(1396)的情更奇特,日前公布與主席王再興失去聯絡兩周,至昨日才公布王「正配合相關部門了解情」,惟未有作進一步交代(見表)。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直言,港交所應為新股亂局負責,不能只稱這類只屬個別事件,而無做到把關責任,任由質素不好的民企來港上市。

「上市不夠1年已要發盈警,即是當初業績已有問題,為何港交所仍讓這些公司上市?」彭氏認為,現在已令投資者不夠沾手新股,長此下去勢打擊本港市場的聲譽,只得做得差的公司來港集資。

明報記者 岑豪、陳悅、李萌

下一頁 》
2 : GS(14)@2014-07-24 11:11: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去年推行保薦人新例,至今已實行近一年。不過,半新股業績極速「走樣」、甚至企業傳出各類負面消息的情,未見明顯減少。有市場人士坦言,半新股問題原因複雜,例如行業環境變化、大股東蓄意賣殼等等,難以完全歸咎監管機構。

有中資投行高層坦言,近年頻頻有半新股在上市不久後發出盈警,其中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加上不少國策出台,令個別行業受到打擊,例如做中小企貸款的公司,市在上市前後出現急劇變化,拖累業績表現。

他指出,大部分大型國企已經上市後,近年中小型民企上市個案大幅增加,不但企業管治措施上相對粗疏,而且相比國企,民企大股東造假的誘因更大,同時這類民企業務較簡單,一旦在財務報表上有任何問題,將會較難隱藏。

為順利賣殼 或「醜化」業績

事實上,近年掀起的「啤殼潮」亦是半新股極速「走樣」的重要原因之一(見另文),有不願具名的證券界人士指出,不少企業業務開始走下坡,因此希望上市賣殼「賺多筆」,因此業績增長難有保證,有個別企業更會刻意「醜化」業績,「(公司)有增長,可能會吸引基金入貨,股權架構一旦變得複雜,個賣相就變差。」
3 : GS(14)@2014-07-24 11:25:5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2.htm

業界:政策變化快 新股受累
2014年7月24日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去年推行保薦人新例,至今已實行近一年。不過,半新股業績極速「走樣」、甚至企業傳出各類負面消息的情,未見明顯減少。有市場人士坦言,半新股問題原因複雜,例如行業環境變化、大股東蓄意賣殼等等,難以完全歸咎監管機構。

有中資投行高層坦言,近年頻頻有半新股在上市不久後發出盈警,其中過去兩年中國經濟增長顯著放緩、加上不少國策出台,令個別行業受到打擊,例如做中小企貸款的公司,市在上市前後出現急劇變化,拖累業績表現。

他指出,大部分大型國企已經上市後,近年中小型民企上市個案大幅增加,不但企業管治措施上相對粗疏,而且相比國企,民企大股東造假的誘因更大,同時這類民企業務較簡單,一旦在財務報表上有任何問題,將會較難隱藏。

為順利賣殼 或「醜化」業績

事實上,近年掀起的「啤殼潮」亦是半新股極速「走樣」的重要原因之一(見另文),有不願具名的證券界人士指出,不少企業業務開始走下坡,因此希望上市賣殼「賺多筆」,因此業績增長難有保證,有個別企業更會刻意「醜化」業績,「(公司)有增長,可能會吸引基金入貨,股權架構一旦變得複雜,個賣相就變差。」
4 : GS(14)@2014-07-24 11:26:1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724/news/ea_eaa3.htm
籌備上市 已準備賣殼
2014年7月24日

【明報專訊】近來內地投資者或企業來港尋求「買殼」的需求大增,令主板殼價隨之水漲船高,叫價增至4億到5億元。不少上市公司掛牌一、兩年便告賣殼脫手者,亦比比皆是。更有消息人士指出,有不少企業在安排上市時,已經部署賣殼,甚至有個案在上市前,已經有買家垂青。

現時上市企業殼股有價有市,如本身財務無甚問題的主板公司,叫價動輒4億、5億元大有人在。創業板「殼」的叫價亦被踢高到1億、2億元。就算近日港股成交額偏低,被投資者視為「殼股」的細價公司,包括數字王國(0547)、福記食品(1175)等股價,在無甚特別因素下,於昨日炒高41%及29%,升幅令人咋舌。

由於內地投資者或企業對殼股需求增加,市場內亦重現一批投資者收集殼股。亦有個別本身持有多間上市公司的集團公司,善價沽之,綜合企業股南華集團(0265)賣殼便是明證。個別上市不久的公司如夜場股Magnum(2030),更一度被投資者視為殼股而曾經被大幅炒高,在市場無甚投資主題下,從眾殼股中尋寶,變成投資者賺快錢的必勝門路。
5 : 李澤楷(15220)@2014-07-25 21:53:40

垃圾李小加
6 : Wilbur(1931)@2014-07-26 14:31:44

李澤楷5樓提及
垃圾李小加


你個簽名檔咩事? smiley
7 : 李澤楷(15220)@2014-07-26 20:19:52

Wilbur6樓提及
李澤楷5樓提及
垃圾李小加


你個簽名檔咩事? smiley


杜汶澤:我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
8 : 馬斯丹(46646)@2014-07-26 21:10:51

港交所固然有責任,散戶也一樣。買得殼的質素比IPO更差,散戶從不理會質素,專事炒作,爆煲才賴港交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9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