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有故事的Airbnb,教木鳥、途家認清成長的4條必由之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28/152172.shtml

u=3110121933,3389975595&fm=21&gp=0

8月19日,來自大洋彼岸的互聯網短租巨頭Airbnb宣布進軍中國,宣稱經歷一年半的試水,劍指中國出境遊市場。雖說這是國際化Airbnb的境外擴張,但媒體口中的中國的學徒們,如途家、木鳥小豬、螞蟻等貌似備受壓力。

而中國的學徒們對壓力一說表示不以為然,既有要和中國版Airbnb劃清界限的途家、小豬,也有表示學習強大對手的木鳥、螞蟻。途家技術副總裁莊海如此說,“途家的房屋來源比較多樣化,不像Airbnb一樣幾乎全是個人房東,我們還有很多旅遊地產拿過來自己經營,從中國國情出發,從遊客角度提供特色居住體驗,這點就和Airbnb有著質的區別。”木鳥CEO黃越也表示Airbnb在華的市場主要是境外遊的遊客,用戶通過Airbnb將能預定到全世界的民宿,除了享受相對於酒店較低的優惠價格之外,還可以與房東或其他房客交朋友,並體驗原汁原味的當地生活。社交與體驗,這便是Airbnb的魅力。除此之外,Airbnb攜中國的短租平臺共同教育市場,帶給短租平臺的更多的是機遇。從誕生到如今估值250億的Airbnb,不可否認確實拼盡了全力,摘得了短租王冠,中國學徒們在初始階段確實有太多值得學習研究之處。

一、Airbnb是如何從繈褓里的嬰兒變成市場的巨人?

1、從現有平臺挖掘新用戶

對手很強大,自己很渣。Craigslist是美國最火的分類網站,由創始人Craig Newmark於1995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灣區地帶創立的一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涵蓋的分類信息包括了求職招聘、房屋租賃買賣、二手產品交易、家政服務、地區活動指南、尋找羅曼史對象,特別是租房業務非常非常快,用戶數量非常多,在2007年業務已擴至50個國家450多個城市,而在紐約、洛杉磯、華盛頓、波士頓、西雅圖、聖地亞哥和舊金山等城市的租房交易額非常大。當時的Craigslist擁有Airbnb最艷羨的海量用戶基數,如何讓用戶轉移到Airbnb一直是幾個創始人頭疼的問題。

想法設法擴大用戶基數。終於Airbnb工程師利用hack技巧,找到個捷徑。Airbnb寫了個機器人允許在Airbnb訪問信息,並允許用戶直接將信息拷貝到Craigslist的分類網站上,直接省去用戶很多麻煩,同時以“善意提醒”告知用戶將在Airbnb註冊的信息傳至Craigslist每月將多掙600美金,這樣一來導流對手網站的用戶流量,二來積累本網站的用戶。可謂名利雙收,積累粉絲。

2、產品調查+產品想象獲取新用戶

從不認可到普及,新事物總是要經歷很辛苦的過程。Airbnb創立之初,房東房客楚楚可憐,而他們一邊在力尋擴大用戶群的良方,一邊將現有用戶維護好。

互聯網產品最吸引客戶的當然是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而好的產品往往來源於使用調查。Airbnb從Craigslis獲得的用戶還是有限的,他們發現在一段時間用戶量增速變緩以後,便決定真正地開發房東。Airbnb的房東自此以後會飛到各地和房東房客見面,親自處理一些問題,包括房間的照片拍攝、房間的重新裝修或者是用戶預定房間中產生的系列問題,“實踐得真知”,果然創始人團隊根據調研後做出了調整,使得用戶量迅速的增長。

創新也很重要,企業做到“小而美”才能“大而廣”。短租從來不是新鮮的概念,但是短租都是年輕人在住,真正把短租做得年輕化、潮流化、個性化,才會吸引年輕人前來居住。當然這就和Airbnb招募的年輕團隊有巨大的關系,早期的設計師、租戶和產品經理想法很前衛,大膽地去創新產品設置,給Airbnb的用戶們更多的想象,住Airbnb推薦的房子,得到的不僅僅是舒適的夜晚,更多的是創意和想象。

3、邀請分享中的口碑營銷

Airbnb把把門人的權利交給用戶,用戶自我完善個人及社交信息,不僅有常規的雙向評價體系,同時還有邀請好友推薦分享等系列功能,人性化的言語和設置形成良好的口碑傳播。

第一基本身份信息核實。Airbnb用戶註冊完之後,會有些基本的信息完善,在美國包括護照、身份證等雙層核實機制,在中國包括郵箱、姓名、電話和地址等基本信息。

第二社交信息拓展。Airbnb走得國際咖範兒,有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網站的直接鏈入,即可方便用戶登錄,也可拓展Airbnb的社交功能,同時還讓用戶自行去鑒定租住或者出租人的性格特征,也相當於Airbnb是開放式審核,給雙方自由選擇的權利。

第三Airbnb的好友推薦分享的口碑營銷功能。看似很微微弱的邀請好友功能實際上是Airbnb的最大亮點,包括筆者本人在內,很多人全由好友邀請成為Airbnb的用戶。首先是建立聲譽邀請用戶好友為用戶個人撰寫推薦語,其次是邀請好友註冊用戶,給朋友優惠。當好友註冊租住Airbnb旅行之時,用戶和好友都可獲得255美元的旅行基金,好友租出房源用戶還可再得479美元。這無疑是多贏的好策略,不僅維護現有用戶群體給予激勵,而且擴大新用戶群和房源基數,同時發展了社交功能,形成良好的口碑傳播,滾雪球的效應永遠是最佳最快最有效的營銷戰略。

二、Airbnb帶給途家木鳥們的成長

從零增長到如今250億美金市值的Airbnb,無論是在團隊運作、產品運營和用戶積累等方面,都有太多中國的Airbnb們值得學習的經驗了。中國樓市庫存分化嚴重,據鳳凰房產報道“中國有6540萬套空置房”,不同區域控制差異懸殊,一線、二線城市空置率22%-24%,三線、四線城市26%,特別是沿海旅遊城市房屋空置率高達40%以上。空置房源如何合理利用也是涉及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同時,中國旅遊局公布中國的旅遊市場2015年Q2交易規模高達1061億,與2014年Q2相比,在線短租交易額增長了5倍,而現有的酒店壓力比較大,做為酒店補充的在線短租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市場潛力是無限的,而中國的途家、木鳥短租、螞蟻短租等雖已小成規模,在當前市場監管缺乏和信用機制不完善的情況下,短租平臺如何精細化發展,同時擴大規模目前而言是個棘手的問題,但效仿Airbnb的做法加以創新,未必不可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1、Airbnb分擔教育市場的重任。在中國打開人們的傳統理念是個高成本的事情,途家、木鳥、小豬等占據一定的市場,而Airbnb的進駐分擔教育市場的成本,更好地挖掘短租市場的潛力。途家、木鳥短租等設有專門的團隊,負責教育市場,發現問題,改進產品,改變人們既定的觀念,這無疑是在線短租平臺一大進步。

2、線下招募房東,擴展中國市場。中國的房東比較保守,憑借線上廣告教育房東,還有所欠缺,同時應該組建線下團隊,招募房東,擴大房源基數,在房源基數保證的情況下,精細化房源管理,打造精品房源進行推廣,促進短租市場交易的提升。

3、創新的包裝更性感。創新包括很多方面,首先是短租理念的創新,其次是產品的創新,簡單常規的“訂單”、“規則”等已經吸引不了人們註意,需要的是有活力的字眼註入,例如某網站的留言框會顯示,“對於評論剛開始我是拒絕的”,看到好玩的調戲性話語讓年輕人躍躍欲試。Airbnb本來就是走潮流範兒的酷炫產品,中國的短租不論木鳥短租自身的模式還在發展中,還初步階段的遊天下,或是看似還小成的途家,你的本質是創新產品,你的理念就要夠新奇怪,只有這樣二次元的少年們才願意和你玩耍。

4、試水多年,品牌同一概念傳達更清晰。雖然房源上千差萬別,但是短租品牌經營理念一定要統一,形成統一的品牌理念在市場發聲。短租是個相對分散的產品,想要做到聲勢浩大,必須要依賴營銷宣傳統一的品牌理念,砸入市場,導入流量。途家是在2011年上線,木鳥短租於2012年5月,螞蟻短租2012年上線,小豬短租2012年上線,從途家的“途家在手說走就走”,木鳥短租的“一間房一種生活”,到小豬的“有情懷的住宿”,至少是在越來越清晰傳遞品牌理念的路上。

無論是國際化的Airbnb還是本土接地氣的途家、木鳥,為消費者提供更良好的服務,打開中國的旅遊住宿市場,真真正正做成造福社會的分享經濟平臺,才是值得驕傲的。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隔壁紅紅,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31

搶一帶一路商機 台廠須認清三件事 搶一帶一路商機 台廠須認清三件事


2015-12-07  TWM

當中國正面臨經濟成長放緩壓力,其主導的一帶一路,前景是光明或晦澀?中國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日前來台,針對目前全球經濟下行、通縮壓力之下,一帶一路商機及台灣、香港的優勢與風險,提出釋疑與見解。

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前主席劉明康,受「港台經貿合作論壇」之邀,以「共同的機會:對一帶一路戰略的思考」為題,暢談中國一帶一路下,台、港的機會與挑戰。

劉明康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榮譽教授,曾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中國銀監會第一屆主席等要職。在金融海嘯時,他維持中國金融穩定,二○○九年被《金融時 報》評選為「二十一世紀前十年全球變革五十人」之一。以下為論壇重點整理:現在全球經濟面臨下行的壓力,尤其是通貨緊縮、大宗商品價格的走低更為嚴重。耶 誕假期的運貨時段已經結束,波羅的海指數(BDI,包含航運業的乾散貨交易量的經濟指標)卻來到新低,跌破五百點,比○八年金融海嘯最低的六六四點、一二 年歐債危機的六五○點都還低,可看出全球的需求極度萎縮,也看出QE(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效果漸行式微。

即使如此,機運卻同時存在。新科技的發展,如工業自動化、大數據、互聯網,催生更佳的消費體驗,滿足中產消費者個性化的追求。此外,現今兩岸也面臨了一個非常好的機運,那就是一帶一路的建設。

台灣優勢

資訊自由、金流人流都活躍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估計,未來十年,一帶一路區域至少有八兆到十兆美元的基礎設施需求,如果能夠由中國做基礎建設,透過台灣、香港建立起後端的軟體服務,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機運。

中國基礎建設經過多年的錘鍊,無論是建造動車(時速二百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車)、高鐵(時速三百公里以上)或橋梁,都已經掌握了很好的技術。

但是,一個良好的項目不能僅靠技術,還須做好經濟方面的建成,才能帶來足夠的現金流。在這方面,台灣與香港具有四個優勢:第一、法治優勢:香港採用英美法 系,也就是在判例法方面相當成熟;而台灣的法律則以大陸法系為基礎,同樣也擁有很悠久的歷史。我在當中國銀監會主席時,經常參考台灣的金融管理相關法律, 因為台灣歷經的教訓比中國更多。

第二、資訊通達:香港與台灣都有高度的資訊自由,要做好一帶一路,不能完全只靠建設,更重要的是,要有資訊的整合。

第三、金融優勢:台灣證券交易所市場非常活躍,櫃買中心也提供了多樣化的金融商品,不同企業的解決方案也非常豐富;至於香港,更是連接全世界的國際金融中心,所以金融的便捷顯而易見。

第四、人才優勢: 香港與台灣的企業家,都已經習慣在海外設子行、分公司,所以在人流方面做得相當好。

一帶一路的投資項目帶來許多機運,但同時也伴隨著挑戰,其中很重要的是地緣政治的風險,近期發生在法國的恐怖攻擊事件,更說明了我們必須善待鄰國。今年簽 訂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註:從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讓中國貨運不必再經過印度與麻六甲海峽。同時,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巴基斯坦長期信貸,並 支持該國核電項目,也帶給該國不少的利多。

當前風險

地緣衝突,供應鏈要能應變但是,途經地區的政治風險(註:去年巴基斯坦與新疆,都曾經爆發暴力衝突),在在提醒我們,一定要做好風險管理。

而台灣與香港,在過去已經有許多風險管理的經驗,尤其是台灣的企業家,在供應鏈上已經可以將即時生產(JIT,Just in Time)與準時化順序供應(JIS,Just in Sequence)發揮到極致,不會輸給韓國與日本。

未來挑戰

雙十一商機背後,瓶頸待解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李大壯則認為,一帶一路有機會也有挑戰。舉例來說,舉辦了四年的雙十一光棍節,雖帶來極大商機, 創下人民幣九五○億元的驚人銷售額,卻也嚴重影響中國的製造業、物流業與零售業。若能與中國廠商合作,憑藉香港、台灣過去在供應鏈管理上的充足經驗,一定 能爭取更多商機。

劉明康也強調,歷來中國對外開放,都會引起內部的改革聲浪,讓十幾億人口及所有海外華僑廣泛受益;台港人才更能與國際人才相互交流,提升人才競爭力。所以一帶一路的效益,絕不止項目本身。

一帶一路包含六十五個國家經濟體,雖然整合起來有許多挑戰,但這機遇絕對大過風險,回報也可觀。台、港若能與中國攜手合作、互相補足,一定能讓一帶一路更成功。

即時生產

起源於日本的豐田汽車(Toyota),指僅在需要時,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商品。透過小批量方式提供即時生產,可以減少生產過剩造成的庫存。

準時化順序供應

即時生產的一種,除了即時、按需求提供外,還必須按訂單順序提供產品,算是即時生產的極致。

新貿易線!中巴經濟走廊,沿途衝突頻仍中國與巴基斯坦於今年4月簽署的《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是一帶一路下第一個項目。

中國在巴基斯坦投資460億美元,走廊起自新疆喀什,終至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綿延3000公里,為貫穿南北絲路關鍵樞紐。然而,途經新疆、巴控喀什米爾等地區,近年來衝突頻仍,為一大風險。

撰文 / 口述•劉明康 整理•吳沛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68

保本的銀行理財為什麽還虧錢?三招認清“結構性”很重要!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11/990508.html

我買銀行理財就是沖著它保本安全我才買的呀!怎麽能給我虧本?虧本了憑什麽銀行沒責任?莫非中了飛單的招?買的不是銀行理財?買銀行理財,三招教你考清楚“結構性”、“收益率”兩大概念,別再被經理忽悠啦!

Pbu357149_01.thumb_head

原標題:保本的銀行理財為什麽還虧錢

小編說,銀行賣的理財產品未必就是銀行理財產品,保本的銀行理財產品也未必就保本。

有人說,我買銀行理財就是沖著它保本安全我才買的呀!怎麽能給我虧本?明明說的風險低,保本收益還高呢,怎麽到期就成虧損了?虧本了銀行肯定得管呀憑什麽銀行沒責任?莫非中了飛單的招?買的不是銀行理財?

人家理財經理給你看看說明書,你的囂張維權氣焰立馬熄火。因為人家賣給你的這產品確實是銀行理財產品,而且也確實保本風險等級,也確實是低預期收益,也確實是當初買時跟你講的8%,客戶經理表示沒忽悠啊沒忽悠!

可為毛賠錢銀行沒責任?怪你不看說明書嘍,除了理財經理介紹的內容,說明書上還明確寫了保本比例為90%或95%,那虧,5%~10%不是合情合理嗎?理財經理告訴你的是預期最高收益率確實是8%呀。

問題收益是可浮動的呀,還有個預期最低收益率沒告訴你呀!那就是-5%或-10%呀!

慢著,銀行理財不都是保本保收益的?咋還有這樣的坑爹品種來害寶寶!

親確實有啊!快記住這坑爹的產品類型叫結構性理財產品。

什麽是結構性理財產品?專業的名詞解釋如下:

結構型理財產品是運用金融工程技術,將存款、零息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與金融衍生品(如遠期、期權、掉期等)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金融產品。

衍生品新型金融產品…有沒有很高大上的感覺?那對金融不太懂的大爺大媽和小白寶寶們該如何不被理財經理忽悠呢?

其實很簡單記住這三招:

看產品的名稱中有沒有“結構性”三個字,一般銀行還是有良心的,會在產品名稱中就告訴你是結構性產品了。

如果產品名稱不帶結構性三個字,那就要看有沒有“掛鉤標的”,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只有投資範圍、投資標的等,不會有掛鉤標的。如果產品說明書中出現掛鉤標的則是結構性理財產品。

看產品的預期收益是不是有兩個預期收益率,分預期最高收益和預期最低收益率,如果收益率是一個範圍,例如預期最低收益率為0.5%預期最高收益率為6.5%,則基本可判斷為是結構性理財產品。

當然這三條綜合判斷的話應該就可以確認是不是結構性理財產品了。

那結構性理財產品都是保本的嗎?結構性理財產品都會虧錢嗎?答案當然是未必啦!是否保本和是否為結構性理財產品沒有必然的一對一的關系,就跟高矮胖瘦一樣,你不能說高個子肯定都是瘦子,矮個子肯定都是胖子呀!這兩個是劃分銀行理財產品特征的不同維度。結構性理財產品分保本和非保本的,非結構性理財產品也有保本和非保本的,只不過目前多數結構性理財產品是保本浮動收益類的。納尼?怎麽又出現個浮動收益的概念莫非還有固定收益的?額,是滴!

小編需要認真滴科普下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類型是這麽劃分滴,不僅僅考慮是不是保本,還結合收益是固定的還是浮動的,攏共分三種類型:

保證收益類,就是銀行又保證本金還保證收益安全性,就跟銀行存款差不多啦。

保本浮動收益類,就是銀行只保證本金,收益是不保證的,是浮動的。也就是告訴你預期可能是X%但如果達不到也不是銀行的錯

非保本浮動收益類,就是銀行既不保證本金也不保證收益但是還是告訴你預期可能是X%,但萬一收益達不到,不是銀行的錯,一不小心還賠了本,那也不是銀行的錯,這些風險都是買者自負!買者自負!買者自負!

所以不論是結構性理財產品還是非結構性理財產品,這三種收益類型的產品都有。結構性理財產品中多數為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由於有保本條款,因此,在銀行理財產品中,銀行給出的風險等級偏低,而由於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收益高低是取決於掛鉤標的的走勢的,所以一般會有兩個收益預期最高收益率,也就是掛鉤標的的。走勢完全是按照產品書中設計的得到最高收益的情景來的,那你就可以得到預期最高的收益率。但如果相反,可能會得到預期的最低收益率或者是得到介於預期最高和預期最低之間的一個收益率,具體要看產品說明書中的收益說明部分。

重點再說說,是不是結構性理財產品都會虧錢的問題。如果是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那麽就有可能虧錢,而且虧錢無下限。如果是保本浮動類的話,要重點關註保本比例以及預期最低收益率。如果保本比例是90%或95%,一般外資銀行此類產品較多,那就意味著可能會虧,也意味著預期最低收益率是-10%或-5%。但如果預期最低收益率大於0,那就說明本金是保證的,你最壞的結果就是得到大於0的那個預期最低收益率。

當然,如果是保證收益類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那麽就是一個固定的收益啦,你也不用操心會不會虧本,收益會不會達不到所說的了。

結構性理財產品這麽坑爹為什麽銀行還要賣?就是專門用來坑爹的嗎?那倒不是,馬克思辯證主義哲學告訴我們看問題要一分為二才能客觀嘛!

之所以結構性理財產品被當做是坑爹產品,更多的原因是因為理財經理利用預期的高收益還保本的噱頭忽悠無知小白和大爺大媽們。由於他們並不了解,這樣相對來說,比較複雜的銀行理財產品,事先對產品的收益沒有預判,也不清楚可能會虧錢,所以就總會出現虧錢去銀行鬧事的狀況。但對於有投資經驗的人來說,如果你能理解產品說明書中產品收益結構的設計,對掛鉤標的走勢有很好的判斷,那麽利用機構性理財產品,既能博取更高的理財收益還能有保證本金的安全墊。還是很好的,總比你沒有任何保障的跳入茫茫股市虧的一塌糊塗要安全些呀,萬一看錯了走勢也就是獲得最低收益,如果最低收益大於0,那就至少不會虧本了呀。

所以,如果你不懂結構性理財產品就請記住判斷方法後,回避它!如果你懂結構性理財產品,就請利用它去博取高收益!

編輯:姚祥雲 審核:向江林
  • 銀率網
  • 姚祥雲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05

認清福布斯

2016-04-28  NM

年僅廿五歲的賭王四太梁安琪女兒何超盈,入選了財經雜誌《福布斯》2016最矚目亞洲女強人之一,香港區唯獨她一人,認真威水。

不過,今天嘅《福布斯》已非屬於福布斯家族所擁有,《福布斯》早於二○一四年易手,買家是股壇猛人任德章牽頭的財團本匯鯨媒體,換咗老闆,近年當選《福布斯》的50位商界女強人,「澳門味」亦漸濃厚,四太梁安琪多次入榜,殼后「朱太」亦然,仲有鄭家純個女鄭志雯亦榜上有名。所以話,邊個話紙媒唔值錢,任德章個財團以四億美金買起《福布斯》,分五至七年付款,雖然雙方就着支付利息仍對簿公堂;每年以《福布斯》個朵選吓商界人士入榜,皆大歡喜,好過鍍金,呢種榮耀,有錢都買唔到o架,四億美金,抵吖!

一億八谷唔起快樂

由老董、梁愛詩和鄭維健牽頭成立嘅團結香港基金,去年十月成立,當時香港班闊佬都踴躍捐輸,每人三球,有成六十名闊佬扲荷包,共一億八。被人揼完心口,有些闊佬都好關心到底團結基金過去做過乜呢?啲錢又點使呢?小宗睇過團結基金嘅公司註冊章程,嗱,其中一個目的係promoting the harmony, feel-good factors and improving the happy planet index of the people of Hong Kong。以Happy Planet Index(HPI)地球開心指數計數,2014年香港喺151個國家之中排第84,最新排行為102,咁即係肥佬囉!有數據你參考。咁又難怪班闊佬有嘢講,錢就捐咗,香港人冇happy咗喎。

中環寸嘴:要大大聲叫莫auntie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游走高級酒店、銀行,及知名食肆,與各路人士打交道,自認有jet set生活方式,透過美酒佳餚,察看人生百態,把「生平絕學」不吐不快與粉絲分享。

嗰晚落去「家傳七福」食飯,咁啱撞正莫auntie(註:已故股聖莫應基二太太莫何少貞),見到長輩怕佢撞聾,我梗係大大聲震驚全場走上前叫「莫auntie」,咁先顯得佢仲有江湖地位。莫auntie都認得我呢個「楊仔」,莫應基貴為香港交易所主席,都係上一代中環寸人,日頭去文華中菜廳,夜晚就去福臨門,成功人士莫uncle梗係有啲「娜啦」,如果唔係點做歷屆滙豐大班嘅御用經紀呀?莫uncle不時請我哋仔食飯,等兩代人交接好啲,佢股票行咪實有生意做嘛。「家傳七福」唔知係咪人手唔夠,出菜甩甩漏漏,食到我趕頭趕命,夜晚去灣仔老上海食消夜先掂,好耐都冇去過老上海,要update吓。以前呢間嘢叫老正興,沙士之後老正興班伙記同李明治個女一齊做先改名叫老上海,吖!俾我喺個酒櫃到「自調」香雪花雕,二百二十蚊,平過天香樓三倍呀!攞嚟啷吓口都抵啦!雖然唔係大閘蟹季節,門口個雪櫃「空寥寥」唔夠氣勢喎,放幾樽酒糟,湯圓盒都放多啲。裝吓假狗嘛!

大浪西翻版

唔少金融界人士都羨慕TVB主席陳國強,經常有明星相伴,閃閃生輝,最近傳出他想買起清水灣騎術學校塊地,擬建私人直升機坪,學得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喺大浪西整個私人後花園咁。小宗打聽過,啲地產經紀確實去「搵」過陳國強,但呢單交易都唔容易做。話說,騎術學校涉及六幅地皮,當中最大份係由一間叫CWB Land Ltd持有,當中股權都幾分散,既有英國醫生、愛爾蘭商人,又有澳洲銀行家,要傾得成都唔係咁易,咁,騎術學校暫時都可以保得住,否則又成為大浪西翻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435

認清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048.html

中等收入陷阱是西方經濟學家總結拉丁美洲國家經濟發展經驗和教訓過程中提出的一個概念,它是指一個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之後,會出現長期停滯的現象。

中等收入陷阱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金融體系日漸脆弱,資產價格出現嚴重泡沫,勞動力增長緩慢,民主政治停滯不前,腐敗不斷蔓延,整個社會陷入混亂等,都是產生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與國家的經濟結構有關,另一方面與國家的政治結構也有密切的聯系。拉丁美洲國家通過引進外資、發展本國經濟,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市場經濟發展很快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部分國家依靠獨裁政權為投資者保駕護航,結果導致整個社會矛盾迅速增加。在大規模投資的刺激下,拉丁美洲國家很快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但由於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投資者的利益受到嚴重威脅,當一些國家獨裁政權垮臺、投資者失去保護迅速撤離後,整個國家的經濟出現空心化狀態。

西方經濟學家分析拉丁美洲國家經濟現象後認為,拉丁美洲國家之所以會出現經濟奇跡是因為發展市場經濟;拉丁美洲國家之所以會出現經濟發展停滯現象,是因為拋棄了市場經濟。上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邀請拉丁美洲國家的一些政治人物到華盛頓召開會議,總結出了著名的“華盛頓共識”,提出經濟自由化的主張,認為拉丁美洲國家乃至所有轉型國家都必須實行經濟自由化,通過發展市場經濟解決本國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然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拉丁美洲國家一些領導人物聚集到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重新分析拉丁美洲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和教訓,他們得出的結論正好相反,認為拉丁美洲國家之所以出現危機,就是因為過分依賴市場經濟。他們提出玻利瓦爾社會主義的概念,認為拉丁美洲國家要想避免出現大規模的經濟危機,必須在整個拉丁美洲國家實行玻利瓦爾社會主義,一方面充分照顧到中下層居民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必須對市場經濟進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中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類似拉丁美洲國家的困境,一方面社會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大量投資在向外轉移,中國經濟增長面臨嚴重的動力不足問題。雖然政府提出創新驅動戰略,試圖通過發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帶動經濟增長,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如果不解決社會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的問題,中國經濟的發展可能會步拉丁美洲國家的後塵。

中等收入陷阱實際上是國家治理的陷阱,它考驗著一個國家政府的管理水平,同時也反映出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明程度。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現象,必然會出現“資本雇傭勞動”的社會危機。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能依靠市場經濟,因為市場經濟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市場經濟本身就是問題。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方面要改變資源的配置方式,調整國家的經濟結構,盡可能地讓社會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應該加快行政體制改革,以政府的有形之手,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沒有看到政府的重要性,沒有充分利用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去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那麽,中國經濟可能會陷入長期停滯陷阱之中。

非常遺憾的是,一些學者沒有看到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質,他們認為只要加快發展市場經濟的步伐,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就能解決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市場經濟不是“永動機”,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定階段必然會出現動力不足的現象。解決市場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必須尋找新的動力,而另一方面則必須改變市場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減少市場運行的摩擦力,從而使市場經濟在一定的時期內能繼續發揮作用。

筆者認為,當前解決中國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必須跳出市場經濟看待問題。

首先,必須降低市場主體的經營成本,通過大幅減稅,讓企業輕裝上陣。現在許多企業經營困難,根本原因就在於稅負沈重。一些學者認為,中國整體稅負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並不重,中國沒有必要實行休養生息、讓利於民的政策。筆者的觀點是,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從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到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社會轉型,整個國家的稅收主要集中在消費環節,因此,稅收結構相對合理,而我國當前的稅收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稅收結構極不合理。減輕企業稅負,是中國今後一段時間改革的重中之重。

其次,必須加快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的步伐,盡可能解決收入分配不公所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當前我國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資本的擁有者掌握的財富越來越多。這種現象不僅會導致社會矛盾不斷積累,而且很重要的是,會嚴重削弱居民消費能力。從絕對數量上來看,我國中等收入階層正在膨脹,但從相對數量來看,中等收入階層民眾相對較少,由於住房、醫療、教育等社會保障嚴重不足,因此,一場大病可能會讓一個中等收入家庭陷入困境,一把大火可能會讓一個中產階層家庭徹底失去最基本的住房保障。中國人均收入已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但由於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因此,中國大多數居民的消費能力明顯不足。解決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應成為政府解決社會問題的當務之急。

第三,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那樣,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民眾對精神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應在滿足民眾物質需求的同時,不斷滿足居民的精神需求,通過加快文化社會等體制機制改革的步伐,讓每個居民都能暢所欲言,讓每個居民都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獲得足夠豐富的精神產品。

部分學者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個偽命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觀點是正確的。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一定會出現調整或者轉軌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經濟的發展速度就會下降,整個社會的矛盾就會日益突出。但如果統籌兼顧,未雨綢繆,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各種因素,不斷滿足人們物質文化精神需求,那麽,就能集思廣益,廣納善言,有效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943

認清形勢,適者生存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js9.html

    股市新年第一天開市,讓人喜大普奔,但沒幾天便跌回“解放前”。人們紛紛責怪新股加速度密集發行而壓制了股市。豈止這點,後面,還有萬億元以上規模的定增,以及新三板企業要轉板到A股。A股實在不堪重負,茍延殘喘。

    可不是嗎?剛才,一位老朋友打來電話,滿腔悲憤地說:“老兄啊!我不玩了,也玩不下去了!我去年傻不拉嘰地苦撐了一年,又虧了!現再也不能傻不拉嘰地不明不白地任人宰割了!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我明天全部清倉!”

    我也長嘆不已!

    有報道說,美國股市在117年的時間里,上市股票數量目前合計是5449只;即使是去年大牛市,也只發了105只新股;而股市經歷了長達8年的牛市。縱觀A股,從1990年成立以來,只經過短短26年,數量已經達到了3187只,其中,單單去年就發了275只。我們只花了美國股市四分之一的時間,就發行了美國60%股票的數量。現在更是加速度發行,每天3只。如果按照這個速度,A股的股票容量很快將會成為世界第一,但是發行公司的質量和未來的發展潛力又將如何呢?反正目前A股是熊冠全球。

    今天,與一位昔日徒弟、現任某家證券公司營業部市場總監聊起新股IPO密集發行的話題。他說:“股市要服務與支持實體經濟,必須加大IPO供給。”

    這就牽涉到股市的主要功能是什麽的問題。很多人都認為,融資是股市第一大功能。或許管理層也是這麽認為的吧?所以,他們也就如此高速發行新股,同時顯示業績輝煌。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2013年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它是我國經濟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文件著重指出,要“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保證“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看到沒?很顯然,股市首要功能是優化資源配置,其次才是融資功能。關於資源優化配置,竊以為,簡單地講,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市場內部,通過市場博弈,使得效率低下部門的資源被效率更高的部門占有,甚至最終把低效率部門逐出市場;二是在市場外部,股市中優勝劣汰的博弈信息將會及時向社會傳導,引導市場外的資源向先進的高效率行業及企業流動,同時鞭策落後產業及企業的轉型升級。這才是股市真正的核心意義所在。由此原理,我們看到,美國上市公司100來年也只有5000來家,但對市場及整個國家經濟體的資源優化配置及引導作用卻十分重大和有效。所以說,唯有效率才是股市之本,才是經濟之本。現在可好,天量發行IPO(圈錢),何況又“只進不出”,這樣下去是否會把股市變成股票垃圾場呢?這有利於促進和提高經濟體效率嗎?當下的市場會買賬嗎?

    不過,如此發行新股似乎也有其道理所在。經濟發展應該脫虛向實,企業需要增加直接融資的渠道及比重,而A股投機性又很強,市場熱衷於炒新,那正好一舉兩得!發、發、發!你能炒多少,我就發多少,直到你炒無利得、發到只只破發為止。結果呢,市場泡沫擠掉了,同時教育了投資/投機者,使他們變得更加理性了,市場也快速成熟起來了。多好?至於市場效率日益低下,流動性日益減弱,導致融資功能衰竭,那是另外一回事,屆時再想法子解決吧!

    當然,我們相信管理層是有智慧和有韜略的,能讓肩負我國經濟深化改革首席重任的股市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與貢獻。

    最後,面對當前形勢,作為我等傻不拉嘰的小散應該如何是好呢?很簡單,識時務者為俊傑,認清形勢,《適者生存》(2016-06-23),不要自暴自棄,要摒棄投機念頭和僥幸心理,努力尋找優質股票,與優秀企業長期為伴,而我大A股時值熊冠全球,正是今後幾年長線(價值)投資的好時機,所以說,傻不拉嘰的你怎可傻不拉嘰地離開呢?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57

認清香港的創業機遇

1 : GS(14)@2010-11-28 22:35:37

2006-9-29 HJM

  香港曾經是創業家的天堂,但隨着近年政治及經濟環境的改變,其地位及對創業家的吸引力已明顯減低。由於經濟是周期性的,現今香港的創業環境已呈飽和狀態,市場已被有規模的本地及海外公司佔據。政府在企業創業的過程中扮演着相當重要的角色,應該制定長遠及持續性的政策。然而,機會仍然會留給擁有良好策略、高執行能力及能抓緊市場趨勢的創業家。

  本港的企業大多屬於消費服務業,增長率高的新公司亦非集中在高科技行業。且看幾家本地大公司:一九七八年創辦的莎莎國際控股、一九八九年創辦的裕記食品批發以及一九九二年創辦的城市電訊,三家公司在二○○五年的營業額已分別達到二十六億元、六億元和十一億元。它們分屬不同行業,但有共通之處:一是啟動時沒得到任何政府資助,二是它們都能抓緊當時有前景的市場機遇,確立市場定位、樹立自我品牌、創立推廣技巧。

政府適當協助是催化劑

  然而,這些成功創業的個案只是少數,港人的創業精神並不普遍,創業人口極低,皆因港人大多不願冒險,加之社會上缺乏創業及創意教育的培訓。中大一份報告【註一】指出,本港的創業人口僅為百分之三,與全球的百分之八相比,顯然偏低。不可不提的是,世界各國百分之三至五的新公司已創造了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五的新就業機會。由此可見,創業活動確能為本港經濟注入持續增長的新動力。

  本港前財政司郭伯偉曾表示,香港過去的政策是讓市民在最能體現自由市場經濟的前提下,享有廣闊的發揮空間。換言之,政府的中央規劃或干預愈少愈好。但是,隨着全球各地的經濟整合(Economic integration),香港不得不為自己的長遠發展重新定位,適當的「協助」是持續發展香港創業精神的催化劑。

  在不同年代創業,成功因素大可不同,但「以人為本」則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成功與否,除行業本身的性質及市場的成熟程度外,經營者的策略、執行能力及抓緊市場發展趨勢的能力更為重要。

  創業也須與時並進。從策略上而言,本港企業必須認清形勢;分析價值鏈上(Value Chain)的多個環節(進料、營運、出產、推廣營銷、服務、採購、技術發展、人事管理和商業配套)以及行業的五項主力(5 Forces)關係(客戶、供應、取替、門檻及對手)【註二】,從而擬定經營策略。例如,每家新創公司都應能針對顧客的潛在需求、負擔能力及進入市場門檻等等的條件。

必須注意區內政策趨勢

 

 有研究指出,執行能力才是創業成功的最大挑戰。然而,這是一項長遠的教育培訓問題。加強年輕人學習和實踐的機會是其中一大途徑。近年來,一些非政府機構舉辦的中學生營商(如「國際成就計劃」)和創業計劃體驗項目(如科大今年舉辦的「國際商業計劃比賽」),正是提高本港年輕人的未來創業能力。另一方面,具豐富商界經驗的中、高層人士,憑着過往經驗及人際網絡的優勢,也有良好的創業條件。 

 現今的創業者必須注意香港政府或者區內重大政策的趨勢:第一,應用或發展科技是現今發展知識型社會不可或缺的條件。回歸後,港府改變了過往的積極不干預傳統,制定了一系列產業政策來協助高增長、高科技的新創公司。創新不一定是創出新產品,企業可以透過創新意念,更新一個或多個的商業系統(如產品質素、顧客經驗、品牌、供應鏈等),為客戶創造新的價值【註三】。

  如果創業範疇屬於科技行業,創業者則應留意港府最近修訂的重點科技範疇(包括汽車零部件、物流及供應鏈管理應用技術、紡織成衣、納米科技和先進材料)以及設立研發中心(範疇包括通訊技術、電子消費品、集成電路設計、光電子和中藥)【註四】。創新及科技基金將為以上九個科技範疇提供持續支援。創業者大可善用這些培養創新科技風氣的項目,但亦須不時評估政府對上述政策的執行及修正情況。

  第二,本港與中國內地為經濟整合,在二○○三年簽定了《更緊密經濟關係安排》(CEPA),目的是為了配合國內經濟、科技和市場的轉變,務求為兩地帶來多贏局面。對本港企業而言,我們不得不深入分析各自企業對開發國內產品和消費服務市場的機遇。同時,亦要對雙向服務貿易可能引來的衝擊作出相應的對策。

  另一方面,我們既要看到「珠三角」的優勢,積極參與區內有待完善或建立的協調機制和產業的行政管理措施;也要認清「長三角」起到的作用。人們普遍認為,「長三角」是中國長遠發展的龍頭。然而,「珠三角」作為改革開放的先驅,積累了堅厚的建設基礎和經驗,仍有許多值得國內其他地區借鑒之處。「十一.五」規劃為此作了詳盡的部署,創業者不妨留意箇中商機。

香港競爭力系列.之五

  註一 中大創業研究中心新聞稿(2006)

  註二 Michael E. Port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1985)

  註三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pring(2006)

  註四 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發展新策略》(2005)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校友會會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837

投資導航:解構財務報表防踩地雷 認清四大陷阱可自保

1 : GS(14)@2012-03-25 13:39:3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187492

博士蛙、 361度亮紅燈

財務報表資料繁多,其中經營活動現金流向,可反映公司業務健康狀況,是否有資金壓力,倘現金流大幅下降,甚至由正數變負數,意味公司財務風險上升,是一個較容易發現的危險訊號,必須提防。前周因核數師劈炮、懷疑賬目出現問題而停牌的博士蛙( 1698),其 2011年中期業績,經營活動現金,由 2010年同期的 1810萬元(人民幣.下同)淨流入,變成 9.24億元淨流出,公司當時解釋,現金流變負數,是由於銷售網絡持續擴張、存貨採購量大量增加等因素所致。
至於上周四開市前停牌的大慶乳業( 1007), 2011年中期經營現金流,亦由 2010年同期的淨流入 1.79億元變成淨流出 5599萬元。現金流大走樣,去年在體育用品股中較為普遍, 361度( 1361)去年經營現金流,由前年 1.65億元流入變成 8080萬元流出;匹克( 1968)則由 11.66億元大跌至 3.11億元,兩股業績公佈後至今,股價個多星期分別累瀉 27%及 22%。
應收賬
拖數額大升損營運

中央收緊銀根的影響,於去年業績逐步浮現,企業以高息四圍「撲水」,拖數情況越趨惡化,壞賬風險大增。要判斷公司的財政狀況,可從應收賬數字入手。

熔盛、暢豐應收款飆升

近期公佈的業績中,熔盛重工( 1101)是應收賬飆升最嚴重的企業之一,貿易應收款項由 2010年的 3.28億元(人民幣.下同),飆升 10倍至去年的 36億元。當中,逾期半年或以下佔 69%或 24.8億元,半年以上亦有 7.8億元;應收貿易賬款的周轉日數由 9日增至 45日。熔盛為中國最大型造船民企,而造船屬資本密集型行業,若資金周轉不靈,將對營運構成重大影響。
德銀指出,熔盛未為巨額應收賬作撥備,未來要密切觀察情況會否惡化。鑑於淨負債比率由 2010年的 49%急升至去年的 122%,評級降至沽售,目標價勁劈五成至 1.6港元,潛在跌幅逾兩成。
另外,本周五( 30日)公佈業績的暢豐車橋( 1039)亦值得留意。公司中期業績顯示,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大升 61.6%至 7.67億元,現金水平急跌 77%至 1.2億元,營運資金恐現壓力。暢豐本月中發盈警,預期去年純利大幅下降,主因中型及重型卡車銷量下降,以及應收賬撥備增加,反映不少客戶的欠款或已變成壞賬,前景未許樂觀。
存貨周轉
去貨慢銷售壓力增



內地體育用品股去年以至今年死因,是去貨慢致存貨激增。今年則輪到鞋股面對清貨問題,勢對銷售構成一定壓力。龍頭鞋股百麗( 1880)業績符合預期,但去年業績顯示,期末存貨金額按年升 34.1%至 65.17億元(人民幣.下同),整體存貨周轉日由 152.6日升至 167.6日,鞋類業務的周轉日由 178.6日升至 202日。管理層解釋,去年第四季同店銷售差過預期,導致存貨累積。



盈利水份
純利被谷大勿亂信

公司股價表現,往往由賺錢能力主宰,但部份企業成績表存在不少水份,包括特殊收益、滙兌收益等,令盈利以倍計谷大。倘撇除有關數字,核心盈利隨時由增長變倒退,甚至盈轉虧,投資者查看損益表時,一定要睇清楚,否則吞錯糖衣毒藥,隨時得不償失。

大錳、永嘉實質少賺

以中信大錳( 1091)為例,由於去年買入匯興公司錄得 2.62億元議價收購的特殊收益,全年盈利激增 78.3%,至 4.09億元,倘不計有關收益,盈利實質倒退 36.2%,可謂差天共地。
另外,投資者亦要留意業務的代表性,以永嘉( 3322)去年業績為例,全年賺 2.3億元,對比 2010年的 1.2億元,大幅增長 91.1%,看似風光,但盈利當中,原來包括已終止的經營業務溢利;早在去年中,永嘉已將 Umbro大中華區獨家分銷權出售,故相關生意已非持續經營業務的一部份,倘只計持續經營業務,永嘉去年僅賺 1.1億元,按年大跌 38.4%。永嘉公佈業績後,曾累積跌近 15%,一旦只看表面數據入市,便成手蟹貨。
2 : skfv(15984)@2012-03-25 16:25:55

今時今日想搵隻平穩發展既股票同佢做人世真係好難........
3 : greatsoup38(830)@2012-03-25 16:41:52

買完唔睇又煩,睇完仲煩
4 : skfv(15984)@2012-03-25 16:44:01

3樓提及
買完唔睇又煩,睇完仲煩


同意, 幾時先夠壇數一季睇一次呢.......
5 : greatsoup38(830)@2012-03-25 16:49:21

4樓提及
3樓提及
買完唔睇又煩,睇完仲煩


同意, 幾時先夠壇數一季睇一次呢.......


1季睇1年,我想神人都唔得掂,一年6,000份你睇得晒,真是神蹟
6 : skfv(15984)@2012-03-25 16:58:49

唔係呀~我意思係一季睇一次自己手上既股票呀~

不過據聞Peter Lynch一日睇幾尺厚既資料, 我諗佢應該睇得晒~~~XD
7 : greatsoup38(830)@2012-03-25 17:05:36

6樓提及
唔係呀~我意思係一季睇一次自己手上既股票呀~

不過據聞Peter Lynch一日睇幾尺厚既資料, 我諗佢應該睇得晒~~~XD


幾呎厚唔是好多,一本年報都1、2寸啦
8 : skfv(15984)@2012-03-25 17:11:17

我都係好易心散~反而整皮整成日都唔會悶~~~
9 : greatsoup38(830)@2012-03-25 17:13:21

8樓提及
我都係好易心散~反而整皮整成日都唔會悶~~~

咁應該多花心機在搞皮嘛...正如我放了全個心力在這兒哈哈
10 : skfv(15984)@2012-03-25 17:21:01

咁都要幫補下架~~

我有呀, 我而家整緊幾個ipad套諗住賣比d西人呀~~XD

賣得出你都咪話唔爽~~~一個賺幾百~~~XD
11 : GS(14)@2012-03-25 17:25:37

10樓提及
咁都要幫補下架~~

我有呀, 我而家整緊幾個ipad套諗住賣比d西人呀~~XD

賣得出你都咪話唔爽~~~一個賺幾百~~~XD


炒股有時錢來得幾易wor,你D ipad 套又真是OK wor
12 : skfv(15984)@2012-03-25 18:27:13

係架, d西人好肯洗呢d錢, 我見有人整個普通款, 手工麻麻標價成HK$800都有人買, 痴線~~~咁我標HK$500, free shipping(其實係個貨錢度cover埋)都應該得啦~~
13 : GS(14)@2012-03-25 18:32:59

其實成本幾多?
14 : skfv(15984)@2012-03-25 18:36:35

成本其實唔貴, 買一塊20尺到既皮大約$600, 都夠整3 - 4個呢d套, 再多幾條皮手帶, 或者配件, 基本上整一件大野都差唔多回到本, 不過我無計到人工, 因為唔知點計
15 : GS(14)@2012-03-25 18:52:15

14樓提及
成本其實唔貴, 買一塊20尺到既皮大約$600, 都夠整3 - 4個呢d套, 再多幾條皮手帶, 或者配件, 基本上整一件大野都差唔多回到本, 不過我無計到人工, 因為唔知點計


哦,你咪當一日人工是成本囉
16 : skfv(15984)@2012-03-25 18:59:40

咦? 又得bo~~~
17 : zzaiziji(24976)@2012-03-25 21:25:38

的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444

睇穿假象 認清事實 發掘賺大錢機會 黃國英

1 : GS(14)@2012-07-17 23:07:50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09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297

獨一無二估值高 認清真假「獨特」公司 黃國英

1 : GS(14)@2014-12-31 10:19:36

http://www.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39310

一年將盡,趁有假期,不妨抽空閱讀,裝備自己。最近看到一本不錯的作品:從0到1(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作者是Paypal創辦人之一,現為創投基金經理的提爾(Peter Thiel)。此君曾任facebook(fb)董事,又曾為LinkedIn(LNKD)等成功企業提供早期資金,眼光獨到。此書的骨架原是提爾在史丹佛大學教授的一門創業課,班上一名學生馬斯特(Blake Masters)被內容吸引,細心筆錄再上載至互聯網,大受歡迎。兩人之後合作寫下本書。



Google在搜尋引擎中獨大,是真正獨特的公司,所以利潤率也相當高。



雖然創業和投資股票,好像沒直接關係,但提爾講解應該如何分析一個創業的主意,脈絡與分析股票,其實頗有共通之處。最基本的例如別太重視產值,而應該重視公司能保留的產值,這樣的公司才有價值。作者將航空業與Google(GOOG)作比較,以二○一二年數據計算,前者所有公司的總產值,也就是收入總額,高達1,600億美元;相比之下,Google的收入只是500億美元。但是當年平均每程機票$178美元當中,航空公司只能留下$0.37;Google每做$1生意,卻有能力可以留下21%,利潤率是航空業的近百倍。保留的產值比率愈大,公司的價值愈高,所以一家Google的市值,當時就比美國所有航空公司相加,還要高出三倍。
2 : GS(14)@2014-12-31 10:20:00

由此引伸出所謂獨佔的概念。經過巴菲特多年以「護城河」一詞,生動地向投資者循循善誘,就是三歲小兒也知獨市的重要。很多公司的壟斷地位,是法例所賦予,例如公用股、交易所,管理創投基金的提爾,對這些「長者」現金牛不感興趣。但他發現一點,同樣值得我們留意,就是不論一家公司是否擁有護城河,都會在這個問題上「說謊」。

所有公司都知道,獨佔企業享譽較高,市場給予估值相對手鬆,所以無論如何,都想講到自己有護城河。新創業的公司,一來多數過分自信,二來希望外部投資人提高對其存活率、成功率的估計,同樣有自欺欺人的動機。「扮」獨佔公司的特質,是喜歡自我定義一個很窄的市場,讓公司看起來君臨天下。書中的例子,是一家餐廳,明明處身競爭劇烈的餐飲市場,大多一、兩年內便會關門大吉,卻自己定義一個「某區英國菜」市場,並自命獨一無二,沒有競爭。提爾認為不應聽信公司一面之詞,應該切實了解公司的市場、代替品。他的準則是如果公司沒有獨特到好過下一名以十倍計,其實算不上真正的獨佔。

那真正獨佔企業何解又要「說謊」?原因正好和一般企業相反,它們拚命掩藏自身的優勢,以逃避官府反壟斷法的目光。例如在搜尋引擎獨大的Google,會表現出自己其實只是多個市場中的小魚,結集在一起,例如手機、電腦、穿戴設備、自動汽車等等。其高管出席國會聽證會時,差不多把公司形容成命懸一線,消費者隨時可能背棄云云。故此獨佔公司的一面之詞,同樣「不可盡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