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證義搜查線第一集觀後感


不要以為小弟在談電視節目,其實這文章都是主要談一談昨日首播的股票節目,證義搜查線。


證義搜查線是證監會第一套推出的劇集,主要是讓各位觀眾了解證監會的工作,其實這是官腔話,不過這套劇集雖然看來真的較沉悶,較之前商業電視台製作的所謂大時代及續集世紀之戰師奶股神更為真實,確實反映到股票市場中人的另一面。


這劇集主要圍繞不適當地提供投資意見、內幕交易及操控股票價格等不當市場行為,但可以看到一些違法中人的的欺騙手法,使別人有所警惕。


以下是部分的觀後感:


1. 丁太(某證券行負責人)、少女股神(好似有寫專欄,但無出書)、以及那個扮內幕交易的炒家的韋家雄(又是矮矮的,圓潤的)都好似真人,有影射某些人之嫌。


      



2. 之前看到那套英語節目,之後睇埋套搜下留情,有三個人都在該兩套電視劇出現,一個扮人地老婆(又是x太),一個一次在英語節目當日節目做傻廚師,過半小時 做丁太的誰?(最後那一兩分鐘有出現過),一個做主角弟弟(戴了副眼鏡又有些不同,哈哈)。


        



3. 江華好似太主動了,不懂用法律嗎,不過之前做了警察,除非真的有料到,否則應該不會這樣吧。






4. 正如你看到這些片一樣,那班人很懂利用法律,打擊老千股,根本只要查會計及他們的交易就得了,只要他們的交易值得懷疑,就應該去查,更應該弄懂他們實際的 架構,這就明白他們在做甚麼,反而不是割裂地去做呢。


5. 證監會只是談及這些人去欺騙別人,但沒有探究他們騙人深入的原因,這些周老師都有談及過。



6. 證監會現在主動了,是可喜的現象,這樣拿小股東的錢,有些人不嚇他們不成。那些人無錢就應該面對現實,並申請破產,努力工作,減低消費,不是去騙人去還 債,有錢無尊嚴的生活,值得嗎?



這些人錢也沒有了,還要給人利用,這是令自己人生更壞,實際上利用人那些人更壞,但他們能維持好的名聲,但他們無直接做,所以他們是偉人,哈哈。



7. 正如鱷兄所講,有疑犯,無原告,無證據,無法踢得動證監會,所以大家更應該合作把這些資料合起來,公開之,弄清材料後,由我們某人向證監會舉報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4

證義搜查線第三集觀後感


劇集重溫: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sfc&d=2010-05-15&p=4806&e=108164&m=episode

1. 第1節 3:00-3:45,那段內幕消息的情節,可能是所謂的聽料,就是憑一兩個人的互信,這就可以成為一單可能賺錢的消息,難道就是這麼隨便就可以賺錢,韋家 雄先生多年在真情的演繹,使我覺得他扮得草根很來又親切。他在劇中話「他被人拉都未到律師仔」、「香 港人就是個個憑所謂內幕消息賺錢」,我深有疑問,大部分都想以這個方法賺錢,但是真正賺到錢又有幾人呢?

難怪證 券中人多喜歡投機,又這麼容易失敗了,做交易之前,不是應該先起清別人的底細才做的嗎,就憑一兩句互信東西,就可以買大注,贏大錢,香港人不是情感疏離, 互不相信的嗎?

2. 第1節4:59-7:49,原來做買賣時的交易及銀行的出入資紀錄,證監會都可以調查得到,所以大家都是少做一些特別的舉動了,不然很易做錯事,但我相信 做買賣的人,這樣易給人調查得到,不然的話,市場消息這樣多,為甚麼這麼少人被人抓到,抓到的還只是一些生手?

3. 第1節8:43-10:41,在調查丁太富達那案件期間,那個被收買的證人買那隻股票叫「利記集團」, 其實真是有這隻股 票,編號637,我也有分析過,我 此前看過他們寄來的年 報, 發覺沒甚麼東西好看,不過印刷確實是不錯之列,帳目看來也非常乾淨,董事分配也甚平均,看來也不錯,近來有一本關於工業家的書出版,總編輯好 像是富士高(927)的主席楊 志雄先生,內中的上市公司可能都互相有連繫的,不過價錢太貴了,我沒有買。



問題不是這個,可能後來有些人發現可能 有影射現上市公司的問題,購買的公司亦改名為地利集團,但是又有一家類似的「地利控股」會在未來上市,轄下的資產就是人和商業(1387)的好肯小姐控 制壽光物流園及其他農產品市場的資產,剛給西京投資及黑石入股。

不過這個證人還多要500萬股,這家公司的股票,價值1,000萬,真的是非常貪心,但 為何這個客戶 因為最初已知他有點問題,還要和他合作呢,還索要這麼多的東西?應該有其他原因的,不是這樣兒戲吧,這可是自己的錢來的。



4. 第二節00:01-0:51,這位少女股神確實真是有問題,叫人借孖展炒期指,玩了這麼久,也不知道因為有抽水的利息的出現,原本是零和遊戲,變或了負和 遊戲?搏都是不是這樣搏吧。

雖然他父親是證券行老闆,之 前的分得港交所股份至少都有幾百萬吧,玩了這麼久,相信都有自置的物業吧, 資產應該不少,雖然市場時壞帳這麼多,之前裝修都是一百幾十萬,又會虧一點錢,但在股票幾十年,也不致不懂旺市積穀防饑呢,賠幾百萬給客戶,就要去做孖展 期指?真是沒甚麼邏輯呢,賣掉物業或按物業都有吧。

5. 第二節1:11-1:51,江華下雨送信給一位葉先生,這位葉先生真的囂張,可能是真事,但加工後變得誇張一點吧,不過做得有錢人多可能會囂 張,但蕭先生說「一些生意人對任何人都很有友善,因為他們覺得任何人都有可能在日後給一些生意他們,所以他們不願意得罪任何人」,但在心理來說,他已經得 罪了人,可能對他沒有作用吧,但人不應該是有情的嗎?

6. 第二節2:05-4:03,他們買賣的暗號真是非常特別,不知的人還以為他們無關係,他們拿的高球頭桿和韋家雄在傳真機拿到的高球廣告應該有關,其實之後 的預告片都有講,不過就看不到。

那個君寶做奸人好奸,又像 馬多夫利用女人掩護他的真實意圖,不行就叫女人搞掂,但做男人做到咁賤,和他小時候可能有一些給媽媽及其他女性情感傷害有關,所以他要報復女性?


7. 第二節4:04-5:36,韋家雄都算有情,但他做的圍頭仔,是代表誰呢,但圍頭人真是有些團結,為甚麼呢?


他們談的話也很合理,為了謀生,一個多讀書,犧牲的自己專業,就是不想捱窮,一個 土包子,為了謀生,就去做小混混,都是為了謀生,但又好像非常矛盾。





他說有錢就有尊嚴,誰會介意你用甚麼方法賺錢,我覺得是有道理,但是不是真是這 樣,像這些人靠著別人努力掠奪別人成果的人,又如何得人尊重,我還記得我看過一本「中國地下金融調查」,那個小高是一位軍人,叔叔在農村做高利貸,農村的 人就當小高是「黑社會」,「既害怕又鄙夷」,又把他叔叔視作「為打手團隊培養領導人和接班人」。


所以他叔叔希望「把小高送進部隊,讓他堂堂正正的做人,堂堂正正的做事」,「也不想讓下一代背負這麼 多,承擔無形的罪責及壓力」,並總結說「財富固然重要,但當一切以尊嚴為代價,似乎財富本身也失去本身的意義」。

當中也談到為何別人借高利貸,一名杜某因賭博,借高利貸導致家破人亡的故事,但最後杜某還可以在賭 場做一個廚師,以還債給高利貸,有次他和小高說話,「似乎隱約有種感激的心情流露著」,「可以過過眼癮也好」,真是感覺到非常可悲又可憐。

這個圍頭仔,為了錢,做小混混,又做內幕交易,搞到東躲西藏,一個律師利用自己專業,去幫別人做壞 事,也很感覺到,人是會為錢迷失的,也很易弄得他們不敢生意育女,怕害了他們,這就是他們的懲罰吧,我也恐怕我未來就是這樣 呢。


期待著下一集的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54

證義搜查線第四集觀後感


劇情重溫:


http://programme.rthk.org.hk/rthk/tv/programme.php?name=tv/sfc&d=2010-05-22&p=4806&e=108173&m=episode


(1)


近來無心寫作,原因正如近來開始拜讀東 方愚先生博客,感覺正如他 引述他正在看的一本由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一本書《孤獨及其所創造的》(The Invention of Solitude)的一句話:


「我一旦想起一件事,就會想起另一 件,然後又一件,直到細節的累積如此稠密,以至於我覺得 快到窒息。以前我從未如此意識到思考和寫作間的裂痕」


「我覺得我正欲講述的故事不知為何無法用語言表達,它抵抗 語言的程度,恰好衡量出我離說出那些重要的事有多麼接受,而當講出真正重 要事件的時機來臨時,我會無力為之」


況 且,我泡在論壇的時間較多,也有關係,我寧願寫少一點,也不願質素下降,所以真的對不起大家。


(2)


昨日和壇主一敘,他稱因小弟貼圖太多,空間不足,雖可以增 加,但下個月都網存快到期,故為免麻煩,所以叫小弟少點貼圖,故以後的文章將會暫 時沒有圖,請大家見諒。


上星期在寫早就期待第四集,一回家後,就一直看電視,由六 點半新聞,看到飛女正傳大結局,當然少不免主角「證義搜查線」。


雖然看來這一集沒上一集好看,但其深入思考的程度少不免, 其實今集的主題就正在講炒作的層級,為下一集預告中提及盧海鵬的出現,作一個鋪 墊,不過基本上可以證明前幾日我貼的一組文章「台灣股票打莊手法」引證他們在做的東西,稍後再在片中慢慢談起。

1. 片子最初都是談一談找這位證人的困難,因為舉了證也不可能取得全部賠償,不舉證還可以有個虛幻的夢想,有機會像上一隻那位做假證的石堅(下圖,難怪他這樣 奸)反屈丁太賠他錢之餘,也可叫其他人一起屈他,難怪她不肯舉證。





但是在江華協助她之外,後來又和她明言大義,在使其他人不 再受害,她又希望自己孫 子做好事下,決意舉證。


2. 在劇集中,扮演江華的前妻蔣怡,這處不多談,目的只是增加感情線,增加人物的人性,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提高觀看性,並為帶開後來和使丁太的舉證,做一 些混合,並增加一些戲劇的感覺。


想到這兒,這名丁 太的角色,其實好像之前《廉政行動2009》第一集《造市》田蕊妮的角色差不多,君寶就是林保怡,反正 這些演員的戲路非常相似呢,所以選角其實都不錯。







我記得那集的劇情都是他做他老公/男朋友的替死鬼,又是老 公/男朋友想送他都其他地方避一避,但後 來曾返回來舉證自己才是主謀,又是關於內幕交易的,真的非常巧合。


但做男人做得這樣賤,又盜用證券行的錢炒股票,肯定有個漸 進的過程。我覺得他是一個社會的人渣廢物,無生產能力,以行騙為生,為甚麼要弄 得他風流倜儻呢。


如 果廉政行動那個是真人真事改編,那這套東西中,那兩個角色非常相似,其實這兩個角色是否取材自同一單案件和同一個人?


3.  在第一段大約3分鐘開始,那位銀行職員在寫本票給丁太時,在談他的朋友說先己是小股民,講朋友一隻股票貼士很準,升了很多,還會繼續升,又說自己辛辛苦苦 賺幾萬元,又不知買甚麼,更不如丁太,買得準,買得多,誰不知卻挖苦了她。


這位銀行職員令我想起一些炒作的東西,其實這幾集 看來已顯示炒作原因多數都是各位無錢(君寶因證券行 客戶無錢要錢填數,少女股神因父親欠債),各位以不同原因結合起來,合謀賺大家錢吧。


很多人就可以就聽朋友說,或是報紙講就買,卻沒有去港交所 及ETNet求證一下這件事的真偽,就此過來問,今日就有一個人版。如果 不懂分析你買的股票,要依賴別人的分析的話,別人包括我也可能有意無意的誤導了你,使你作出錯誤的投資決定,為何還要買?求知不太 花時間啊。不懂的,就不要買股票了,這是非常殘酷的說法,但可以保你的資金平安。


模式已說了很多很多次,主文在glassfund的炒作的橋段金坷拉與概念早 已大部分談及,大致都是以一些概念 蘊釀,然後借些錢把股價打上,之後把這些概念,隨便找個估值師,作十億甚至數十億的作價,然後隨便打個五折賣給上市公司,之後就利用上市公司集資幾億來發 展這些所謂計劃,配售股票當然要廣泛宣傳,消息自是不免,或曰巨企合作,或曰前景無限、或曰(無形)資產豐富,然後多多都配售給大眾,最後成功集資。


但是,這些錢最後就會莫名其妙地被人偷光或燒光了,股價就 不用說了,股民血本無歸,但其後又有一批 缺水人士在同一家的公司重複這些騙局,不過總會有人繼續受騙呢。十年前的 人是這樣,近來的人都是這樣,並無分別。

在這過程中,炒作 的人可能成功,可能失敗,但在概念打入買股票的人應該大部分都會輸,只有少數可能賺到糖,但其後又會因其他原因無端的輸掉。


對付他們的方法,就是使他們自打自唱,自己崩潰,那自然就 沒有人再夠膽玩了,但有人上當,自然能夠 成局。

缺 水的股票人士,最重要是面對自己,不是要 去繼續騙人賺大錢。這只是造成更大的遺憾。

近來這些經常在我的腦子徘徊,久久不能消失,我忘了有沒有談過,看到這位銀行職員及律師仔,又再多想 起一次。


以前有些苦力,賺錢不多,卻沒有娛樂,後來有人想到開賭 檔,以供苦力休閑消遣之用,不久,有些苦力 輸了大錢,要借錢來賭,所以他更賣力了,但是卻不夠還賭債,最後有些人叫他做些不合法的事,賺大錢以還債,錢很快就還掉了,但錢來得快去得快,後來苦力們 因某些事故,沒了利用價值,最後做一些更卑下的工作,後來他們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誰不知這些賭檔、這些借錢的人及誘導你學壞的人,其實幕後 的人都是苦力的老闆,所以有錢的人就算看來手上沒鮮血,其實只是別人替他做這些骯髒的工作吧,使他不用蒙污呢。

 4. 第一節韋家雄的說話,其實都談了很多,但他總算聰明,因為之前他只是艇家之一,莊家突然找他,可能有事發生,所以他就小心了,但他看來都是很老實啊。


他在劇中找人打人,但幾小時後的飛女正傳就現眼報,朱慧敏 為廣大電視迷下了一道氣,哈哈。


5. 最後就談談這次炒作的配合情況,據台灣股票打莊手法」內中有一文,把股票的生態都談了,可能為免基金業者反彈,所以沒出現這堆人,但今次劇 中已出現了其中四類人,包括:


大股東 獅子 角色:炒作源頭, 常與主力、法人配合
武器:一手錢、一手股票, 可以發布利多、 更改遊戲規則


投顧老師 黃鼠狼 角色:幫忙喊進股票, 替主力抬轎、出貨
武器:以報明牌方式 鼓動會員買進


主力&金主 豺狼 角色:主力執行炒作任務,金主提供資金炒股
武器:圈、養、套、殺


業內&實戶 鱷魚 角色:主力外圍, 幫忙鎖籌碼
武器:掌握主力動態, 短進短出做量衝人氣


在這套劇集中,很清楚就看見了這生態。


大股東就是下一集的盧海鵬,目的就是發放好消息,然後讓其手上散貨套利,金主和主力是君寶,把手上的資金投入及負責聯絡手下鎖貨,並負責策 劃炒作。


他手下之一就是韋家雄及誘使少女股神加入 那位證券業人士,他馬仔之一就是律師仔。然後投顧老師的角色當然就是少女股神啦,又是為免業者反彈、涉嫌影射之嫌之作,因為少女看來無甚人脈呢,但真實的 情況都可能是差不多,大家可以資參考。


至於基金那 類,我們之前都談了一些,詳細可看這兒。所以 在這生態之下,小股民賺錢是多難的事啊。


6. 最後江華憂愁地喝酒的時候,好像看到線索,預告片都有談啊,不過在此就看不見。


總的來說,這套片其實還是滿好看的,就且看下一集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93

黃金噩夢觀後感(上,更正)

{13235872161350}廉政行動我一直喜歡看,這系列亦不例外,這一集黃金噩夢更開中我的 專業,但他們並無提及上市公司名稱,不過這故事我認為有一些虛構及簡化事件的情況出現,讓我由頭開始談談吧。

1. 劇集中安顯國際的我認為最少混合至少兩家上市公司,包括泰興國際(398) 及德發集團(928),那為甚麼是這兩家呢? 請看下面的原因。

2. 泰迪羅賓飾演的洪漢安藍本應該是馬寶基加郭榮的混合體,根據在4:26-4:38 洪漢安的自述及扮演他妹妹Winnie的蔣怡跟他丈夫張兆榮的蘇永康的吵架在5:49-7:26對白稱,從大陸來港應該是抄泰興光學的創辦人馬寶基,之後 20歲開廠,估計是郭榮的故事。
http://www.kui.name/event/2010-12-03/%E ... 410690.htm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 ... a_eaa2.htm

3. 同一段吵架戲,Winnie勸導張兆榮協助他哥哥上市作造假數,其後又因要張兆榮製作大交易騙取銀行貸款,應該是泰興光學(389)橋段,這妹夫估計真實稱余國良,Winnie 的角色估計是林玉樺,亦即馬寶基的小姨。
http://hk.biz.yahoo.com/101206/373/40fhi.html
http://www.kui.name/event/2010-11-05/%E ... 399600.htm


4. 由第一節7:26-8:16那段茶餐廳戲,股民連這家公司做甚麼也不知道,最後茶餐廳老闆一語成讖,真不幸,但這是後話。

5. 第一節10:09起至第二節1:58洪漢安及Winnie 講起那些宣傳橋段,以及那個電視節目來看,肯定Winnie是一個居間角色,從事公司間的公關工作,在10:17提及的那本雜誌,估計應是是 investor投資一週吧,那個電視節目估計就是非常出名的港姐主播般莉任主持的走進上市公司。那個洪漢安瘋狂賣廣告便得獎,真是有沒有搞錯。這些傳媒 雖然是為生計,但為了錢把這些假數股變成明星公司,一個經營不善的企業家則因而變成他們口中的明星企業家,真是不要得。

6. 第二節2:08安顯國際員工提及的八叔是誰? 應該不是四叔吧,是那個有個陸作名稱的財演。

7. 那個財務總監(後來才知叫Tom)在第二節2:18開始出現,提及安顯國際認購不足,但公司需要償還兩間銀行的貸款,但其中一間拒絕了安顯國際的申請。不過洪漢安就感到頭痕 了,為甚麼呢?之後就會提及我經常會提到的人物了...

8. 洪漢安在第二節3:28-5:58去找一些路子較野的人物,他說他幫助安顯國際上市,而現實上但那人代表的人物確實是財技人物,況且樣子靚仔好多,雖然樣 子有些奸,但還有點福氣,絕不這樣的兇神惡煞,況且這人亦曾經去拯救這兩間假數上市公司,雖然泰興光學失敗了,更被除牌,不過德發國際因為他成為債主,又 委任到董事入局,故此他利用他母親名義入主這家公司,易名為野馬集團,更想買下和記行(720)呢。
http://www.singtao.com/archive/fullstor ... &keyword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 ... b_eba1.ht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515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1033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879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848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9704_C.pdf

9. 那個不幸的財務總監Tom,被洪漢安叫入房中,然後誇大了柬埔寨的廠房購買及東莞的生產設備金額,前者由650萬增大至1,500萬,後者由300萬增至 1,000萬,然後從中騙取之前中飽私囊。

柬埔寨的廠房是德發國際的橋段,只不過標的是樹林的40%,價格變成了3億,並以應收款支付 吧。但中飽私囊是泰興國際橋段,從前德發國際財務總監鄧耀樑之供詞可知,這公司未出事是有從事虛假放款業務的。

這兒有一個地方犯駁,公司 沒有錢,為何老闆還有錢中飽私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5436_C.pdf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 ... a_eaa1.htm

http://www.kui.name/event/2010-11-04/%E ... 399163.htm

(待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59

黃金噩夢觀後感(下)

(續上篇)

10, 財務總監李正唐說得得對,「我們是公開集資的上市公司,證監會、聯交所釘得好緊,出錯實釘死我地」,但是洪漢安話他是「公司老細,有咩事我咪負責,他驚乜野」,此說肯定不要得,因為老細因為這樣有事,幫他做事的財務總監就算加他人工50%也沒有用,財務總監話「你領野我都一齊領野」,此說是有解釋的。

因為財務總監被發現協助做假數,必定是專業失德,可被釘牌,一生不能從事會計行業。這個情況下,財務總監應考慮辭職,以保自己聲譽,亦因而可知,財務總監辭職會很大問題的原因在此。

因為無故辭職除了是因為很細微的原因,例如周福安說不想做空中飛人,但更大可能是公司在帳目上有一些問題,要掩蓋則是違反其專業守則,但如果揭露問題使公司陷入誠信危機,但以上情況均可能導致雙輸的情況出現,所以取其輕者辭職是最佳的選擇。

由此可見,部分論者以財務總監為警號之一,確有原因。

11. 財務總監加多兩錢肉緊繼續講,「我地是上市公司來的,要對法律負責任,要對股東負責任」,上市公司主席一定要記得,千祈唔好似洪漢安咁拍檯,然後講「唔好咁萌塞,而家我是請緊你在這公司做野,唔是D小股東請你,唔好咁多野講,我叫你做就做囉,OK」,這些東西我都不厭其煩講了100次,股東是委託管理層做事,雖則大部分情況下大股東都是主要經營者,但千萬別濫用這個權力,就算我不是小股東,也定必監察以上行為。


馬寶基

來源: 頭條日報


飾洪漢安的泰迪羅賓

來源: 香港電台

12. 由第2節9:04至的第3節的1:28,洪漢安舅父陳海協助開空殼公司簽假供應單,偷取公司資金並要求其妹夫協助製造假訂單,以騙取銀行信用裝貸款,是泰興光學的橋段。洪海貿易應該是兩人各取一字而成,音類似從事電子代工的台灣上市公司

蘇永康扮演的張兆榮說的一句好精警,「香港的法治的地方,我真是唔信班人可以搞得出樣,唔信可以報警」,我有單野想報警,就是關於快上市中國融保金融(8090)在當年借旭日環球(353,前美吉利、東方工業、森源鈦礦,現時能源國際投資)的一事,我懷疑旭日環球在這次交易中,有欺騙股東資金的情況出現,是小型的分眾傳媒專件,詳情可參考以上連結,如有時間再和大家解釋一下

根據泰興一案資料,2003年1月,馬烈堅於美國及加拿大成立4間公司,假扮客戶訛稱與泰興交易,令泰興截至2003年12月31日為止的財政年度年報中,營業額達12.37億元,控方指當中的3.37億元實為與該4間空殼公司的虛假交易涉案串謀詐騙所得的銀行貸款達6.9億元

調查此案的警員稱,「費盡心思進入集團電腦系統蒐證後,又向涉及本港及海外廿九家銀行跟進,及調查超過一百個銀行戶口和過萬宗交易記錄。」,「由於與集團聲稱有生意往來的公司亦逾百家,當中有真有假,警方逐一查證,針對遍及美國、加拿大、德國及英國的「公司」,警方更透過律政司轄下司法互助組,在海外法庭向海外證人取得重要線索,去引證相關公司是否真實存在、交易額有否誇大等。」

他總結稱,「案中馬寶基父子缺一不成事,林玉樺亦擔當重要執行角色,「是上市公司高層,有能力、有控制權,才可以做到這些事」,並重申「上市公司尤其高層,不要亂來」,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嘗試做假。

13. 由第3節1:28至2:45,可見張兆榮真是不是為錢做的,是為他老婆Winnie 做的,但真實案程指製造假單是馬寶基姐姐之子林俊威。

14. 由第3節4:08至5:30,廉政調查員很小心地發現了一張假單,方法是發現郵戳日期是2007年8月25日,但發出訂單日期是11月21日,他們稱是「back to the future」、「迷離境界」,認為他有古怪,所以調查這公司。但是我記得是哪家公司有做過,但忘記是哪一家,如有讀者記得,請提供證據6。

15. 在發現事件之後的第3節5:31開始,劇情說財務總監李正唐辭職,並重新找工作,但是他找的是會計文員及會計師,以他的經驗及任職公司的人脈這樣廣,用不著這樣吧。但他有沒有做過呢,有沒有定罪卻沒有提及,這也保護了會計工作人員的形象吧。那媽媽是邵音音,真不多見。

16. 廉政公署在第3節末更深入柬埔寨,發現該廠房非常破落,並詢問當地人士,發現價值完全不值1,500萬。根據明報的深入調查發現,賣家是由德發主席郭榮熟悉的人士李忠明。

在2007年10月,李忠明向德發(928)主席郭榮購入項目,次年7月德發又買回40%,而聲稱價值達7.5億的樹林,明報稱「根據柬埔寨國家魚農部提供的資料計算,郭家當日取得這片面積9800公頃林地的經營權的成本,可能只涉及7萬多港元的按金,以及明年起始要開始每年支付50至70多萬元的地租。」

如果賣方是郭主席的好朋友,又會不會直接告訴別人這廠房不值這價錢嗎? 應該不會吧。

17. 在追捕的過程中,都做得很仔細,但是就比較是插入情節增加時間,發現的過程更有點兒嬉,竟然是老闆自己進入調查員在內的電梯內,十足十自投羅網,廉署調查員甕中捉鱉。那地方的真實場景應是九龍灣企業廣場內的電梯大堂。

18. 廉政調查員在第4節調查造假數的相關人士,發現每人都推卸責任,但最後向張兆榮動之以情,終於破案。

正如當年警方調查泰興光學案時的情況,「公司入面的職員多老臣子,查問他們好困難,你可以想像得到。……一般案件都有這種情況,這案件更甚。」案件主管許康傑高級督察補充:「馬寶基全程不與警方合作,沒有和我們講話。」。

19. 最終在張兆榮及其妻子新聞報導時看到第1節在茶餐廳其中一位家庭主婦因購入安顯國際股票損失全部資金,因而發生打鬥,釀成血案。至於真實情況如泰興國際最終清盤,但是德發國際卻是兩次10合1,即100合1,再以調整後每股10假5供339集資,並由投資者的證券行包銷供股,加上近期持續下跌的股價,這實際上把原有的小股東清理掉,和清盤沒分別,所以生意失敗代價也很大,張兆榮稱,「這是不是你所需要的代價」,Winnie卻稱「食得鹹魚抵得渴」,其後張兆榮不服氣說他們「耍手段、走後門,堆砌一個虛假的服裝王國」,「呢個結局是你們一手造成」,「坐監咪報應囉」,但我很喜歡這段。

20. 另外為增加戲劇效果又增加了車禍場節,但可能是呼應結局,對這堆砌是抱中性。

21. 根據劇集,最終這些人物都入罪。真實情況來說,據法官稱,因案情非常嚴重,涉及金錢數以十億元計,損害公眾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因此量刑是以相近情況的接近最高點計算,目的除了懲罰各被告,亦要讓其他公眾公司的董事會知道,如此大規模地破壞公眾的信任,將不會被容忍,必須判以長時間的監禁,故此判囚不輕。

最終,馬寶基判囚12年,林玉樺判囚9年半,製作假單的林俊威入獄2年,至於馬烈堅朋友因協助製造假生意,刑期4個月,而老員工柯德炎,則因為應馬寶基的要求,在加拿大假扮泰興的客戶,以欺騙核數師,亦被判入獄12個月。至於郭榮則仍是去向成謎。


郭榮。

來源: 明報

22. 為簡化案情,忽略了核數師的角色,根據非正式的資料,兩名擔任曾泰興核數師安永畢馬威,均被清盤官索償,但最終和解,估計賠償額均以億元計。

總結來說,造假目的都多是滿足個人的目的為主,不讓投資者失望為輔,據周老師之言,這行為是會不停地累積,一次成功後就會有第二次,最終是萬劫不復,導致所有投資者損失,所以上市主席公司行為是應核檢點,寧願讓人失望,且不要陷入財務困難,大致就會不會造成這些問題,但內心的魔鬼是無處不在,很難杜絕的,所以情況還是會持續不斷的發生,我猜下一步應該是到那些中國民企股票,因為高利貸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8

紀錄片《日本人群像》觀後感 Verney 信璞上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3453d220101a2dj.html

今天看了一部關於上世紀8090年代日本產業變遷的紀錄片《日本人的群像》,其中一集主要介紹日本半導體行業的繁榮與衰退。東芝在80年代初期成功研發1M容量的DRAM存儲器,成為半導體行業領頭羊,後又首次研發成功閃存,但是在90年代泡沫經濟之後由於技術人員外流,同時資金緊張沒能繼續投資一些未成熟的未來技術,最後被韓國三星超越。

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技術密集型企業最大的優勢是領先的核心技術,但是這種依靠領先技術建立起來的企業護城牆看似強大,實則很脆弱。

先進技術集中於核心技術人員,這樣一旦出現核心技術人員的流失導致技術外洩,就會造成競爭格局的巨大變動,在90年代韓國三星高薪挖走了大量的日本半導體行業技術人員,迅速實現了技術超越,並且通過擴大產能使得存儲器價格暴跌,後來台灣也是類似的過程。

不排除有極個別優秀的高新技術企業能夠不斷通過創新保持技術優勢,但是按照基本規律,創新成功的概率從來都是很低的,在資本市場上對於擁有技術優勢的企業給予的溢價從長期來看不應該高,我們要對於那些所謂的高新技術企業保持警惕。

那企業持久的競爭力源於什麼呢?成本控制能力(管理效率、規模效應)、溢價能力(引領下游需求的軟實力),或許這些東西更能長遠。

結合自己做過研究的公司來看,像紐柯公司不是技術型企業,沒有研發機構,但是擁有優秀的成本控制能力,並在上下游市場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紐柯是北美最大的廢鋼收購企業、美國鋼材市場寡頭狀態)。而奧鋼聯可以算是技術密集型企業,其鋼材單價高,溢價能力源於產品品質和技術優勢,但是奧鋼聯下游市場像汽車、能源等都是寡頭壟斷型,像奧鋼聯這種精品鋼廠的產能不足以有市場勢力,所以下游溢價能力也是有限的。那綜合來看,反倒是紐柯這種草根鋼廠的競爭力更有可能長遠,奧鋼聯所依賴的技術優勢能否經受激烈競爭的長期考驗就值得懷疑了。

大冶特鋼雖然是特鋼企業,但是目前來看是在低毛利情況下通過期間費用的控制獲得平均利潤。從產品類別上看,大冶的高端特鋼產品佔比較低,下遊行業中汽車、機械佔大頭,這些行業中的主要企業的議價能力很強,同時面對外來的日本、歐洲特鋼產品競爭,大冶的特鋼產品溢價能力較低,毛利率很低。我們把大冶特鋼和紐柯、奧鋼聯放在一起看,大冶目前的發展戰略偏向於奧鋼聯。

以上都是自己的片面思考,很不全面,但是還是寫出來供大家思考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92

《穹頂之下》觀後感 歲寒知松柏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vgox.html

我個人感覺柴靜的整個紀錄片講解得還是比較全面和客觀的,當然昨晚點擊率能超過3千萬次這麽高主要還是名人效應。

紀錄片里邊有些觀點可能講解得不是特別清晰,比如北上廣深杭州之類的汽車限購,人均汽車保有量其實是遠低於東京的。不過後邊分析洛杉磯時特別講了油品質量和排放標準是關鍵,而非汽車數量。

中國目前每10人才1.1輛汽車,其中北上廣深總人口占全國6%,汽車占10%,大概5人1輛。歐美日澳每2人有汽車1輛以上,紀錄片中提到的東京1200萬人約800萬輛車,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羅斯每4人1輛,印度40人才1輛,全球平均7人1輛。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遠低於中國,日韓歐明顯高於中國的139人/平方公里,與中國的可比性更強。

我想,柴靜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喚起民眾關註並用輿論向政府和排汙企業施壓,而非為節能減排建言獻策,這個目標肯定是很好地達成了。但套用富蘭克林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紀錄片除了喚醒民眾關註汙染,也應該重點分析汙染原因和解決辦法。比如中國石油和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儲量不低,她沒有提到開采成本和技術。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領導說提標準會斷供社會不穩定成本高,她可以對比下美國的油品和價格,很明顯壟斷導致的中國煉油水平低是關鍵。其實紀錄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眾看起來會覺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說解決方案和投資機會,清潔能源的推廣肯定共識,其中包括能源結構的調整。但按蓋茨在ted的演講來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並徹底解決問題。

水和核電目前和未來應該都有很好的投資回報這已經是市場共識,風電目前回報最差,太陽能目前回報不錯但未來有巨大的上網價格下調壓力。火電雖然目前盈利狀況很好但缺乏成長空間,煤炭我估計只有反彈而沒有反轉的機會。

垃圾發電現在的回報非常好,因為不但上網電價有收入,還有垃圾處理費收入,每噸收費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絕對是非常剛性的,這導致它不單盈利好而且現金流強勁。

過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調研走訪了幾十家節能環保企業,發現環保的社會需求和意識已經很明確,但賺錢特別是現金流好的企業很少,除了政府體制和各種利益的鉗制外,主要還是大部分企業自身的技術和核心競爭力不強,因為我也有碰到好幾家盈利狀況和現金流很好且發展潛力陽光的企業。

比如柴靜的紀錄片里提到的汙染源在線監測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錯的企業並且正準備投資它,它存在的意義類似於這個紀錄片導致的輿論壓力,讓民眾和政府能監督排汙企業,並且是有客觀標準的。

正如紀錄片里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說,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這里邊一定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68

鷹美2012年中報觀後感 正覺行遠

http://xueqiu.com/4917639734/22524441
$鷹美(02368)$ 昨日看了2012年鷹美中報,感覺到平靜的喜悅,企業業績和業務基本保持穩定,營業收入基本穩定,盈利水平也比基本穩定,作為目前經濟低迷時期的體育成衣 製造企業來講,非常難得,看看國內體育零售品牌行業的慘淡經營,作為上游企業的鷹美管理層確實是有點水平的,前兩年採取的一系列應對全球經濟下滑和中國勞 動力成本上升的擴大產能和市場多元化策略確實為公司有效地應對市場變化起了大作用,如江西工廠和印尼工廠的建設投產。公司延續了大比例分紅的優良傳統,按 照過去十餘年的基本數據來看,每年HK$0.14的分紅,按照目前HK$1.73的價格,僅分紅收益率就達8%。公司2001-2012年間平均毛利率 24.5%,淨利率14.6%,每股淨資產從2003年上市時的HK$0.22到目前的HK$2.14,基本是10年增長5-10倍的企業,只是一直細水 長流,從來也沒有過矚目咂舌的大行情和炒作,截止2012年公司上半年,公司的預期產能正常的話應該已經比2010年翻倍了,上一次產能大幅提升是在 2005-2007之間,公司股價受到追捧大幅升高後又重歸平靜,大幅波動了一把,屈指一數,距今已經5-6年了.按照通用的標準,如果鷹美管理層繼續穩 健經營的話,這樣的企業長期持有,跟隨企業一起慢慢成長,即便是股市關閉或是股票長期停牌不交易,又有什麼關係呢?芒格說過,」 假設一個場景,你知道有一個鐵板釘釘沒跑兒的機會可以帶來12%的復合年回報。現在,假如這個機會放在你面前,但是要求你從此不再接受別的賺快錢的機會, 你們中大部分人是不願意幹的。但你們中很多人也會說:「別人賺錢快為什麼我要在意呢?」 這世界總有些人會賺錢比你快、跑得比你快、或者別的什麼比你快。但是,從理智的角度來思考,一旦你自己找到了一件運行良好的機制能致富,還非要在意別人賺 錢比你快,這在我來看就是瘋了。」在我看來,鷹美就是一個比較貼切的範例。
查看原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23

「口紅效應」下的企業反思 ——《蝙蝠俠對超人》觀後思考

2016-04-11 TWM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全球賣出高票房,電影中的蝙蝠俠與超人,猶如企業端的「既有產品」,在面對全球商品差異化有限的困境下,如何走出勝局,值得深思。

電影演的是劇本,但看電影的人可以從電影裡看到電影外,只要有心,電影內魔鬼裡的細節,處處可引出電影外「成就飛揚」的啟蒙,我觀賞《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電影,仍作如是觀。

美國知名電影網站IMDb票選二○一六年最期待的十大電影中,三月二十五日上映的《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名列第一,在全球漫畫迷高度期待下,上映後以全球首周末四.二四億美元(美國本土一.七億,海外二.五四億美元),成為史上三月票房最高電影。

《蝙蝠俠對超人》評價雖正反兩極,但仍帶出高票房,本文由工作夥伴陳俊佑(一九七六年∼,中山大學企管系)、鄧謦瀚 (一九八八年∼,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研究所)、 江若寧(一九九○年∼,台北大學經濟學系)和我於觀賞後共同撰述,與讀者共思:一、「口紅效應」發酵,印證全球經濟不景氣:以中國為例,三十二大城市平均月薪六千五百元人民幣,而看一場電影僅三十至八十元人民幣,買一套雅詩蘭黛口紅也才三百元人民幣,當經濟不景氣時,消費者自然寄情於此,這是一種療癒效應,詮釋「經濟不景氣」下人心的折射。

一六年陸股一至二月跌幅二四%,但二月中國電影票房達六十八.七億元人民幣,年增六七.二%,創單月新高,其中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大賣三十一.七億元人民幣,也創中國電影賣座新高,「口紅效應」確實出現。

美國亦同,美國英雄漫畫崛起於一九二九年經濟蕭條期,當時犯罪率大幅攀升,漫畫中的英雄人物除暴安良,為人們帶來希望,尤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五年)超人、蝙蝠俠、美國隊長等陸續出現,更創造美國漫畫黃金時期。

當下好萊塢兩個陣營:時代華納所屬的DC Films(正義聯盟)及迪士尼所屬的MARVEL(復仇者聯盟),正逐步再把美漫英雄推向顛峰,這是全球電影娛樂在低經濟成長迷霧中,成為人們紓解生活壓力小確幸的必然方向,企業經營投資或股市投資者思考標的,都不能忽視這樣的內容走向。

二、電影需要新故事,同樣地,產品也需要新包裝:過去蝙蝠俠電影的反派角色如小丑、班恩等,幾乎都與蝙蝠俠一樣飽受身心創傷,同為罪惡世界裡的受害者,他們最後都選擇極端方式表達對現實的不滿,由受害者轉變為施暴者,破壞秩序、殺人如麻,複雜的人性黑暗面戰鬥,一直是蝙蝠俠電影的編劇模式。

《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讓舊電影新包裝了,這次故事反派角色換成擁有神力的超人,並經由蝙蝠俠與超人的對決,點燃英雄間戰鬥火花,創造了「新故事」,全球賣出高票房,電影中的蝙蝠俠與超人,猶如企業端的「既有產品」,企業在面對當下全球商品差異化有限的困境下,如何走出勝局,這部電影確能給企業家「舊產品新包裝」經營方向的無限思考空間。

三、無人駕駛飛機,從軍事用途到商業用途,進而進入日常生活,無人自動化內容正帶出人類面對環境的調適:一九二○年代,無人機首度問世,從軍事領域初發,隨資通訊技術普及,無人機漸朝向商業應用。

一三年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一九六四年∼)提出「Prime Air」無人機送貨計畫,大幅縮短送貨時間至三十分鐘內,美國無人機新創公司Flirtey,更已能將包裹用無人機自動順利送達八百公尺遠的市區住宅,商業應用進入實務端。

而全球海灘釣客,在面對環境汙染近海無魚環境下,也已運用無人機代拋釣線、魚餌到四、五百公尺外,從生活端,也看到無人機應用範圍的蔓延。

一六年美國CES大展中,三星、LG推出家電結合Smart系列平台成為控制媒介,如自動洗碗機、烘衣機、電視及冰箱,或透過手機遠端啟動洗衣機、汽車發動,無人自動化內容商機正開啟人類全新的生活環境,企業家全球征戰,企業板塊的布建都不能疏漏這塊內容。

四、電影推出後的周邊商品大賣,就如同產品賣出後的「耗材、售後服務財」大賺一樣,商戰,無論在任何產業,都要進入全方位思考:電影結束,商戰方始。一四年(電影、卡通、運動員等)人物角色的授權商品帶出超過二四一○億美元商機,如MARVEL被迪士尼購併前,授權營收二.九億美元,占總營收四三%,是重要獲利來源。

一五年美國電影周邊商品收入即占電影總收入高達七○%,蜘蛛人、復仇者聯盟、蝙蝠俠系列平均創造十億美元周邊商機,星際大戰系列更高達三二○億美元,一部電影放映,能呈現如此多角度的收益源,就企業經營勝戰論,都該有此內容。

電影裡的蝙蝠俠,雖被形塑出具殘酷的生存智慧,並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而引來相當多的觀後負評,但電影裡所陳述出的,蝙蝠俠為對付沒人能擊敗的超人所做的一切準備,我認為非常值得台商面對中國紅色供應鏈威脅的借鏡,迎接變局。

撰文 / 呂宗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