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系列 – 通漲與物流業中長期規劃 會計仔筆記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727330&page=2
內地出CPI4.4%的時候, 指數還是2萬4千多的時候, 博友new sir 便說了一番有見地的說話, 高通漲對股市肯定不利, 幸好我當時也沽了不了貨。這幾天我再仔細想想這番說話, 又有了一點體會, 可能不對, 大家評評看。
.
輕微通漲是有利股市的, 物價不漲, 企業盈利如何升? 當低通漲時, 人工是可控的, 因為人工永遠是最後才加的項目。但高通漲時, 人工會不可控, 這是簡單的道理。以上說真正影響企業盈利的, 是Production price index (PPI), 它和CPI 的分別, 是CPI 的basket 入面很大部份是食品, 而PPI是工業品/原料等。除非是食品公司, CPI 又和它們有何關係? 怕加息嗎? 大盤金融股最多, 加息是大大利好, 上次加息內地股市也大升, 證明內地股民不是傻的。
.
我認為, 重點是要看食物通漲。低收入的人最怕食品通漲, 這是常識。中央也是很怕的, 因為民心會變, 國民黨就是高通漲下亡國的, 壓食品通漲是保政權的必要手段, 這個國策的層次是相當高的, 是A級國策來。人人都做囤囤族, 如何壓食品通漲? 必要時限價、打炒作游資、減低流通環節成本, 但也不很令農民賺少了, 因為農資品不斷漲, 農民賺不了錢就不種, 死胡同來的。
.
如何打游資, 最近有新聞, 說內地新增貸款額度用完了。內地的貸款, 肯定有的是鑽空子資金, 形式可能是票據。新增額度沒有, 先斷了游資的後盾, 新聞還說, 期慣一升政府再向背後的大戶打招呼, 再嚴打。股票呢, 不是要打死你, 你肯定要你先套著, 令你不能抽調資金, 被迫投降。
.
所以, 內地股市不怕加息, 對炒鬼來說0.25%一年怕什麼, 但怕加準備金, 因為這就是游資的水源。現在最怕的, 就是食物成本壓不下, 明年的新增貸款額度要大大減少。A股不爭氣, 我們始終都要跟A股走的。這是我帶有中國特色的通漲論。
.
我認為, 中央壓食品的力度, 將會是非常強而有力的, 但又不能損害農民的利益。如何拆招呢, 我認為在,《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2-2020)》中得到一些hints. 這個規劃只是剛起草, 但有一項措施《冷鏈規劃》已率先出臺。http://stock.hexun.com/2010-11-08/125502218.html
.
發改委說, 「很重要的一點是,長期以來,我國農產品產後損失嚴重,果蔬、肉類、水產品流通腐損率分別達到20%-30%、12%、15%,僅果蔬一類每年損失就達到1000億元以上;同時,受到生鮮農產品集中上市後保鮮儲運能力制約,農產品“賣難”和價格季節性波動的矛盾突出,農民增產不增收的情況時有發生。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既可以減少農產品產後損失,又可以帶動農產品跨季節均衡銷售,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
這是一個超好的切入點! 就是增加冷鏈車(cold truck), 減少流通腐損率! 即不損害農民利益, 又可增加供應! 如何鼓勵人們多用冷鏈車呢? 肯定要補貼買車。內地的貨車都做冷藏能力很差的冷鏈車運一般貨物怎麼辦? 我估一定會發生, 也理不了這麼多, 因為這是A級國策。先看看如何鼓勵:
.
《冷鏈規劃》中提出了8大工程,這些將是我們在農產品冷鏈物流方面鼓勵的重點投資領域,其中包括:
.
一是冷庫建設工程。
.
二是低溫配送處理中心建設工程。鼓勵企業在大中城市周邊規劃建設一批具有低溫條件下中轉和分撥功能的配送中心,集中完成肉類和水產品分割、果蔬分揀以及包裝、配載等處理流程,形成一體化的冷鏈物流體系。
.
三是冷鏈運輸車輛及製冷設備工程。鼓勵大型冷鏈物流企業購置冷藏運輸車輛,提高我國生鮮農產品的冷鏈運輸率;鼓勵肉類和水產品加工、流通和銷售企業購置冷鏈設施設備,提高冷鏈處理能力,逐步減少“斷鏈”現象的發生。
.
四是冷鏈物流企業培育工程。重點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採用政策傾斜等方式,鼓勵其創新物流服務模式,加強資源整合,拓展物流服務網路,強化資產重組與戰略合作。
.
五是冷鏈物流全程監控與追溯系統工程。選擇50個果蔬、肉類、水產品等部分大型農產品生產及物流企業,率先建設全程溫控和可追溯系統,利用現有的企業管理和市場交易資訊平臺,建立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資訊追溯系統。
.
六是肉類和水產品冷鏈物流工程。鼓勵大型肉類和水產品企業開展低溫初加工設施建設,推廣肉類和水產品冷藏運輸和運輸全程監控技術,推動零售環節超市、大賣場冷櫃銷售方式,形成“無縫化”連接的肉類冷鏈物流體系。加強中央直屬豬肉儲備冷庫和地方豬肉儲備冷庫建設,依託企業冷庫完善豬肉儲備體系,提高政府對豬肉市場的調控能力。
.
七 是果蔬冷鏈物流工程。重點加強分級、包裝、預冷等商品化處理和冷藏儲存環節建設,推動主要產區果蔬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條件的改善。大力發展冷藏運輸,完善主 銷區果蔬冷鏈配送設施建設,發展具有集中採購、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現代化果蔬配送中心。鼓勵企業加快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積極培育具有一定規模和競爭力的第三 方果蔬冷鏈物流服務企業。
.
八 是冷鏈物流監管與查驗體系工程。完善冷鏈物流生產、加工、儲存、運輸、中轉、進出口等主要環節的監管和查驗基礎設施建設。在冷鏈建設重點工程中,同步建設 監管和檢測設施。依託現有監管和檢測資源,進一步提高主要生產基地、加工基地、配送中心、中轉中心、進出口口岸的查驗和檢測能力,提高監管水準,保障產品 品質和安全。
.
對, 是補貼, 大量冷鏈車會在短期內被購買, 因為會有大量補貼, 還會創造需求, 而不是我看不起的稅務優惠。什麼股會受惠呢, 我認為首選是濰柴。公路牽引車(拖頭) 的引擎佔它的銷售40%, 佔重汽只有20%. 當然這40%包了貨櫃車, 但照理濰柴也是受惠比重汽多。第二是興達。要知道, 冷鏈車要拖雪櫃, 運貨能力會比普通貨車弱, 即是說, 如果車軚磨蝕量是和(車重量加貨重量)x 行走公里/貨量成正比, 車軚的磨蝕量一定會增加, 不要忘記還有用冷鏈車運非食物的食補貼車主。「十二五規劃」有大量篇幅講支援服務業, 有什麼服務業股呢, 我找了很久也找不到好的。對了, 原來物流業也是服務業。
資本爭相逐鹿煤化工 產業「高溫」亟待規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1/3NNDE3XzM4MTQ3Nw.html
有數據顯示,自2005年至今,僅上報國家環保部審查批准的大型煤化工項目就達27個,總投資約3000億元。進入「十二五」,煤化工產業發展勢頭進一步高漲,被列入國家發改委《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規劃》的各類煤化工項目已達37個,總投資預計達到7000億元。
隨著國際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的高位震盪,近年來現代煤化工產業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熱點領域。國資、民資、外資紛紛進軍煤化工,產業風險不斷加大。如何加快產業佈局,推動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已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各路資本爭相逐鹿煤化工
來自各方的消息表明,煤化工產業正在成為各路資本競相追逐的「藍海」。
這其中,勢頭最為強勁的當屬以央企為代表的國有資本。這類企業的主要代表有神華、大唐、中煤、中電投等大型央企,還有山東兗礦、河南煤業、山西潞安等實力雄厚的地方國企。他們擁有資源、資金、區域位置、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優勢,也是當前煤化工行業的主力軍。
緊隨其後的是民營資本。介入煤化工行業的民企之多,恐怕很難統計。其中走在前面的當屬內蒙古伊泰、鄂爾多斯惠能、新疆慶華等。特別是2011年3月中旬, 內蒙古億利、中國泛海、大連萬達、四川宏達、浙江傳化、上海均瑤等幾大民企巨頭高調宣佈,組建聯合投資公司,大舉進軍煤化工產業。
與此同時,不少能源化工領域的跨國公司也將目光投向了國內紅火的煤化工產業。比如,陶氏化學、沙索和道達爾等公司宣佈,其相關項目前期工作已基本進入決策 階段;而殼牌、G E等國際巨頭紛紛表示,正在尋求介入煤化工的合適機會。這些公司無一例外都或多或少擁有煤化工上游或下游的技術,看中的都是中國龐大的市場。
受此影響,國內石化業巨頭———中石化、中海油、延長集團等,也以石油資源有限為由,將觸角伸向煤化工產業。他們憑藉在化工領域的技術、人才和市場優勢,正在成為未來市場強有力的競爭者。
這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當屬聯想集團。這位中國乃至世界IT領域的大佬也宣佈,已與山東省棗莊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分兩期投資180億元,建設以百萬噸烯烴及精細化工為主業的煤化工產業基地。
高溫現狀引起各方關注
我國煤化工產業的高溫現狀,引起業內專家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在歷經詳細調研之後,國家發改委於今年3月23日發佈了《關於規範煤化工產業有序發展的通知》。該通知強調,須高度重視煤化工盲目發展帶來的相關問題。據分析,主要問題有四點。
首先,由於一些地區盲目上馬煤化工項目,結果不僅造成大量的重複建設,而且加大了產業風險。一些項目建成後不能正常生產,設備閒置現象嚴重。目前全國甲醇 裝置開工率只有50%左右,二甲醚裝置也大量閒置;還有的項目不核算煤炭資源完全成本,不落實節能減排責任,不分析煤炭的全過程轉化效率;甚至還有的企業 以發展煤化工為名,圈佔煤炭資源。
其次,煤化工盲目建設和過度發展不僅加劇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響到全國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項目新增用 煤已超過億噸,各地規劃擬建項目新增用煤總量還有幾億噸。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一些煤炭淨調入地區在現有火電廠供煤已十分緊張的情況下,還在積極發展煤化工 產業。
其三,煤化工屬高耗能、高排放產業,受技術制約,煤炭在整體產業鏈中的能源轉換效率不高,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均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煤化工的無序發展必將直接影響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
其四,大部分煤化工屬高耗水產品,產業的無序發展引發區域水資源供需失衡。我國煤炭資源與水資源呈逆向分佈,主要蘊藏在水資源短缺地區。但一些地區不顧水 資源供給約束盲目發展煤化工;一些企業片面強調經濟效益,節水意識淡薄,繼續採用高耗水技術裝備,嚴重浪費水資源,這將對區域水資源平衡和生態環境保護造 成難以估量的後果。
統籌規劃把握節奏
我國要不要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到多大規模為宜,一直是爭議不斷的話題。有專家表示,煤化工產業發展大方向沒錯,實屬大勢所趨;同時,煤化工不能無序發展,必須統籌規劃,把握髮展的節奏。
從方向上講,隨著國際高油價時代的到來,現代煤化工產業在經濟性方面已經具備較強的競爭力。而我國化石能源「多煤、少氣、貧油」的自然稟賦,客觀上迫使中 國不得不注重煤炭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在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的西部地區,將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特別是隨著科技進步,以 神華集團煤制油項目為代表的國內外一批示範工程的成功建設和運行,使得現代煤化工的發展具備了較為可靠的技術基礎。
正是基於此,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統籌國內外兩種資源,在科學發展石油化工的同時,合理開發和利用好寶貴的煤炭資源,走高效率、低排放、清潔加工轉化利用的現代煤化工發展之路。
據瞭解,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在加快組織編制《煤炭深加工示範項目規劃》和《煤化工產業政策》。這一政策將對我國煤化工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來自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的消息稱,從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相關產業規劃銜接的角度出發,「十二五」期間,我國煤化工產業將統籌規劃,嚴格產業准入標 準。具體而言,就是要以煤炭供需平衡和水資源保護為前提,實現與煤炭、電力、石油化工等產業協調發展,特別是要組織實施好「升級示範項目建設」,而且「原 則上一個企業承擔一個示範項目」,以此探索和開發出科學高效的煤化工技術,培育具有知識產權和競爭能力的市場主體。
細究企業戰略規劃:跨國公司如何開拓中國市場?
http://www.infzm.com/content/74497本文是問對網用戶尹紀強在問對網上提出的一個案例性問題,由來自麥肯錫、羅蘭貝格等管理諮詢公司的顧問進行案例分析、提供了建議。尹紀強先生是扎尼
力奧托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扎尼力奧托集團有限公司想在中國辦工廠,生產針對中國市場的汽車外飾件(車輪蓋等產品)。辦工廠的目的是打入中國市場,
直接向中國的汽車企業供貨,成為主要的汽車外飾件供應商,目標市場佔有率是20-30%。尹先生需要起草一份建廠的可行性分析報告,需要得到些思路性的建
議。
根據案例表述,扎尼力奧托集團在中國辦廠的目的是為了開拓中國市場。開拓市場的可行性研究思路需包含以下幾點:
1. 扎尼里奧托集團做到中國市場的20-30%的預期是否靠譜,如何做到這個期望目標?
2. 成本。建廠的一次性投入有多少?年運營成本是多少?
3. 在中國建廠,有哪些主要風險,有什麼規避手段?
4. 有沒有其他方式可以在中國形成生產能力,優缺點各是什麼?
讓我們來逐步剖析這條研究思路。首先分析20-30%的中國市場期望是否靠譜——該公司在歐洲美洲都佔據較大市場份額。在設計、質量上有優勢,價格
也具備競爭力,但缺乏國內的客戶關係。短期內一個新品牌在10億的市場佔到20%是很難的事情,要做成這個份額,重點肯定在銷售上。中國有這麼多汽車廠,
一家家去做關係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況且,原來的供應商和廠家也有長期關係,一下子減少他們的供貨量,不太可能。換個思路,如果把現有的中小供應商買下來?
或者找家公司合作?——有現有關係還是好切入得多。再是高薪高提成聘用有現成關係的,即挖來競爭對手的銷售關鍵人物,讓他把隊伍拉起來。等你們的銷售能力
上去了,再按照制度來辦事。
建廠成本方面,外資企業在中國建廠,所需的一次性投入大致有哪些方面?每年的運營成本大致有那幾塊?一次性投入無非就是設備、廠房(一般都是長期租賃),還有一些重要職位的安置費用。車間運營成本包括人員費用、動力費用、設備維修費用。
外資企業在中國建廠如何規避風險?這裡有十條經驗供參考,其中有幾條非常具中國特色:
1. 土地是否無償劃撥,地點是否交通方便;
2. 廠房是否可按要求給建設,是否可以以租代購,是否無償提供水電天然氣和維修道路;
3. 是否享有稅收減免;
4. 是否可享有優惠信貸資金,比如低息貸款,貯備資金和貼息補貼;
5. 關稅政策;
6. 法律保障,比如合資股比是否可以外資大於60%;
7. 國產化率的要求;
8. 是否可推薦合適的合作夥伴具備生產技術,市場開發能力,良好的聲譽;
9. 是否可保障人員流動,提供長期工作簽證;
10. 是否可以提供生產規模和銷售半徑方面的建議,銷售半徑外建立分廠時,是否可以負擔部分費用。
除了自己建廠,可以考慮的其他模式還有合資,或者代工。這都是降低初期投入,合作互補的辦法。好處是,如果合作找銷售能力強的公司,幫解決了銷售問
題,降低初期的現金投入。但現在的現金投入都可以找銀行貸款,說白了不貸白不貸,像扎尼力奧托這樣有實力的外資企業貸款也不會難。代工這方案的選擇要重點
考慮能否符合公司質量和供貨要求,其缺點是利潤會下降。
分析了關鍵的四點,我們來總結一下可行性方案。扎尼力奧托集團在中國建廠的關鍵是能否實現20%的市場佔有率。如果可能夠實現,投入產出比較好,且
具有較好的發展空間。在投入方面,一次性投入300萬歐元以上,並需要每年的運營成本。在產出方面,以10億元的市場規模預計,20%的市場佔有率為2億
元以上銷售額。是否能實現20%的市場佔有率,取決於銷售能力的打造。扎尼力奧托集團的產品在性價比方面有優勢,為銷售業績奠定了基礎。能夠迅速建立銷售
隊伍非常關鍵——建議把現有的中小供應商買下來或者找家有現有關係的公司合作。當然從長遠看,該選擇除了考慮投資回報,還需考慮公司的發展戰略。公司在捷
克建廠,並考慮在中國建廠,應該是在試圖擴大全球市場佔有率的一些列舉措之一。最後,在中國建廠,也會存在較多風險。例如對本地市場的瞭解有效,必須從零
開始打造銷售團隊,並應對經濟形勢的不確定因素,地方政策的變化等外部風險。
從容投資合夥人陳宸談金融職業規劃 雪球訪談
http://xueqiu.com/1287305957/24091201這是一次非常有趣又有意義的訪談,如果你是初出茅廬的分析師,如果你想從傳統行業轉入金融行業,如果你財經專業就讀正準備確定日後的職業方向,甚至如果你此刻正在參加高考,這都是值得你深讀的一場訪談。感謝從容投資合夥人陳宸,感謝提問的雪球用戶。
【有志於從事投資行業的學生高校選擇建議】
云端漫步:對
@投資陳宸說:請問陳總:小孩明天就要參加高考了,將來想從事金融投資業,國內有哪些大學和專業你認為比較不錯?
投資陳宸:
1)我覺得您很有眼光,18歲的孩紙很難自己選擇職業,您選擇投資,從今天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10年後我不知道(可能不是,因為我那時候很看空中國的經濟,長線看空)。年輕人選擇投資行業是一個好的選擇,主要原因是,這是一個輕資產的行業,是用別人的錢賺自己的錢的行業(我是不是太坦誠有點傻帽了?),所以如果你同樣努力,同樣名列行業內的前50%,你的收入一定高於製造業平均水平,或者其他大部分行業的平均水平。
2)但是這個行業要承擔巨大的壓力、挑戰,對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你要確認,你的孩紙的確能夠承受這些,而且有興趣。我理解要做好投資,是需要比較強的慾望,好勝心的,對自我的要求也需要很高,也需要很勤奮,能吃苦,判斷力也需要很強。如果不具備,帶來的痛苦,並不是高薪能彌補的。
3)我個人建議讀一流學校的理工科專業。我自己在用人的時候偏好用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因為這些孩紙大概率邏輯性強、思維更清晰、更不容易感情用事和偏執。輔修財務、金融。會計金融的知識很簡單,但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好的判斷力不容易。或者讀碩士的時候選擇金融類學校或專業。
4)現在大部分證券公司、私募基金都提供實習崗位,只要你確保孩紙真的想進入這個行業,在校期間不要計較報酬,找到好的實習單位,跟著好的老師學習,這是最好的方式。
【計算機系研究生搞量化更合適】
lightofheaven:您好,我是一名計算機系研究生。方向為數據挖掘。平時對投資很感興趣。尤其是量化。自己做了一部分建模以及實驗性質的研究。自己想在金融行業就職,不知道應該考慮何種的職位?謝謝。
@投資陳宸:個人建議:請轉攻量化投資。但好的量化投資,需要對價值投資等其他流派都理解深入,才能做好,需要大量思考,和同行溝通。
【投資行業新人應該如何儲備自己的技能】
對
@投資陳宸說:陳老師您好!其實我關注了微博也關注了微信,哈哈,趁今天這個機會特此請教。我是一名剛剛工作一年的投資新人,在一傢俬募任職投資分析員,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一年的工作開闊了我的視野,使我收貨頗多。不過,在於個人的職業規劃中還是有點茫然,目前我正在學習CPA,爭取幾年內考出。長遠的規劃卻是空白,請問我該學習哪方面的技能,或者如何提升自己,從而成為一個具備專業素質的人才?
投資陳宸:
1)投資行業需要的知識中,財務是比較重要的一環,但是我看你的簡歷,已經夠了,更多是實踐,不需要再考試。當然,你的證書有其他用途除外。如果我是你,我可能會選擇把考試的時間去更多研究公司研究行業,更多和同行和上市公司溝通,哪怕更多閱讀華爾街大家的書籍。
2)實戰是最好的學習。看公司,和高手討論,自己錯了坦然認錯。堅持寫小結,把自己犯的錯,哪裡可以改進,堅持寫。我覺得比看書更有用。
3)除了實戰,其他所謂的知識,我覺得更多是從同行、上市公司高管溝通獲得。建議你把MBA的課程列表打印出來,大部分科目都是投資需要有一定瞭解的。推薦波特的競爭戰略這本書。其他的按照MBA的課程每門買一到兩本入門的書,根據入門的書在實戰中累計這方面的知識。
【私募基金需要配備消費品研究員嗎?】
玩轉大消費:
對
@投資陳宸說:私募需要配備消費品研究員嗎?要求是什麼?
投資陳宸:
如果我自己是一個私募基金的企業主,我將我自己的私募基金明確定位為成長性的,我不會咋消費品行業配置過重的研究力量。我不會完全放棄,但是我會比較輕描淡寫地跟蹤。
我認為私募基金的基金經理或核心高層的最重要的職責是分配自己的研究資源。研究員本身的作用更多的是在自己所在行業去做相對收益,而基金經理或企業主才是真正決定這個公司的收益的最核心的決定因素,他把哪幾個行業配置較多的研究力量,直接決定了他在哪幾個行業有優勢,在一個未來出牛股概率很低的行業配置過重的研究員,則將是浪費,也不會形成領先優勢。
【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業務】
張翔就是漿子:
對
@投資陳宸說:陳總您好,請問您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怎麼看,尤其是面向個人的互聯網金融業務。
投資陳宸:
1)互聯網對人類的意義,我就不贅述了。互聯網在其他領域帶來的革新,我認為長遠的未來,不會把金融行業遺漏。
2)金融行業的問題是,有拍照的問題。但長遠也一定會逐步被突破。就像支付寶最終能突破國家對金融行業的貸款壟斷一樣。
3)就像web1.0的網站基本沒啥值錢的公司,沒有太多創新的互聯網金融,我更願意理解為,只是沾了互聯網三個字表示自己很熱,但是卻很難在已經競爭很激烈的金融行業內分一杯羹。在我眼中,互聯網本質上是可以存儲過去內容的人類社會關係的網上重現,你在現實生活中對人性、對人的需求理解不夠,做個網站,也不會帶來太多的創新和盈利。
4)但是,互聯網和傳統社會的其中一個不同在於,這個網上社會對歷史內容、信譽的長期低成本存儲,以及所有其他人搜索、貢獻內容的便利,這將使得互聯網可以實現很多現實生活中不能實現的更強大和有想像力的功能。一旦找準方向,互聯網又是一個邊際成本低的business model,其爆發性將可想而知。
5)具體的方向,我沒有更多思考。雪球我覺得是找準了方向真正實現了創新的(
@不明真相的群眾 我又誇你們了邀功來了哈),其他,我關注不夠,但我想很多創新在這個行業不一定起作用,因為金融行業本身競爭很激烈,web1.0的創新大概率將很難重塑原有線下的競爭格局。
【如何做好機構銷售】
中投證券魏志羽:
對
@投資陳宸說:陳總您好,您對大商和品牌服裝行業的分析堪稱經典,非常有啟發,我想從您的角度諮詢下研究所機構銷售的未來發展方向,感謝!
投資陳宸:
【賣方銷售的發展】
謝謝您對我之前觀點的關注。
談到賣方銷售,我不在其位,估計瞭解比較膚淺,但是我願意就我不夠知曉深入的領域做一些我的觀點分享,錯了,大家諒解我隨口胡鄒。
1)國內的賣方分析師總量,賣方銷售的總量,我認為是有點過剩的。進而造成行業信息的極度冗餘。我的郵箱基本廢掉,基本不看,MSN也是早年被氾濫的群廢掉的,今天看樣子微信也會有同樣的命運。
2)我個人認為賣方銷售的總量過量,但是精品不夠。一個致力於做好自己業績的私募基金經理,一定是希望賣方能夠把他們公司幾類報告或研究員及時推送到自己面前:第一,對某些自己持有的股票跟蹤緊密的。第二,對有機會(且自己感興趣的)股票推薦有獨到見解的。第三,對自己所感興趣的行業有思想有理解的。一個賣方研究所現在動輒有百位分析師並不奇怪,買方面臨20個賣方,每個賣方100個分析師,每個分析師本身每天自己有些信息也是冗餘的(可以理解,大部分人平時說話80%都是廢話,少數是有重大意義的話)。在這麼冗餘的信息裡,好的銷售能夠挑選出她的客戶最關注的信息和人,並且及時推送,關注她的客戶對這些被推送的信息的興趣程度,以便未來更多服務。這一點,做到精的銷售,就我個人的體驗,不是太多。
3)正如我第二點所說,我個人認為要做好一個銷售是需要極高的專業知識、對客戶高度的尊重和細心(對客戶的投資上的需求清晰明確)。如果一個銷售的判斷力本身問題很大,推薦的分析師的觀點被屢次證明是錯的,這也比較難成為我眼中的好銷售。
4)還是強調一下,我對銷售不夠瞭解,以上,純屬胡謅,姑且看之,別拍磚哈。
【賣方分析師是否還是好的機會和平台】
盧鵬_正能量:
對
@投資陳宸說:陳總您好,想向您提一個行研的職業前途問題。本來我是有志向想做賣方行研的,但是看到現在的行情和證券公司的現狀,賣方分析師很多都在叫苦叫累;這樣的話,新人進去,是不是會更難以出頭,同時會面對非常殘酷的市場化競爭與淘汰呢?賣方分析師還是一個好的機會和平台麼,其中的機會是不是已經很少了呢?謝謝您。
投資陳宸:
1)我個人認為現在賣方分析師的總量是過剩的,且許多行業的資深賣方分析師已經很多你要取代老一輩的難度更大。從這個角度,進入這個平台的確會面臨很激烈的競爭。
2)如果你是以賣方分析師為長遠的職業規劃,我覺得將面臨很激烈的競爭。理由剛才說了。
3)如果你是以買方為長遠的職業規劃,賣方的歷練不失為積累。不過你還得分析買方的 競爭格局。
4)還是老話,難度大概率低並不代表沒有機會。如果你仔細分析現在的賣方分析師,很多行業還是比較缺乏真正有思想能判斷准最重要的行業要點的分析師,更多的是信息跟蹤者,花很多時間去跟蹤很多信息累積了自己的從業先發優勢。如果你非常自信,而且你的自信又不是盲目的,我覺得你有機會,只是概率低,道路更艱苦,而且未必成功。
【為什麼女性鮮出投資大師】
@世說新語:問一下陳總,女性喜歡追求時尚和潮流的天性與投資有沒有矛盾?翻閱歷史,好像鮮有女性投資大師,這是偶然還是必然?
投資陳宸:我很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曾經一度為之很悲觀,想,如果從概率上來說女性成為成功投資者是很低的,那麼我是不是選擇了一條沒有光明的道路?不過,後來我安慰自己,所有的概率都有小概率事件,哈哈,期待自己是那個小概率吧。
其實,女性不僅僅是在投資行業,在大部分行業,都鮮有大師。從概率上來說,就是低概率成功的性別(相比較男性)。這是必然。不能迴避。
女性的思維方式總體比較感性,而且容易被家庭所累。我想你說追求時尚的天性,可能也是有所指,你一定去聽過我的現場演講,哈哈。
你的觀點本質是:投資需要理性、判斷力、魄力。女性如果追求時尚會沒有理性、判斷力、魄力。我覺得這個觀點不必然成立。一個女性是否理性、有判斷力、有投資的魄力,不能從她穿什麼衣服來判斷,而從她的思路,她的行為中判斷
【傳統行業從業者如何進入證券行業】
步兵:
對
@投資陳宸說:對於一個傳統行業從業四五年,如何跨行從事興趣的金融行業呢?
投資陳宸:
傳統行業的人要轉行從事金融行業,我理解更多地從自己相關行業切入比較合適。但是現在金融行業的平均薪資在社會各行中偏高,所以現在這個競爭已經很激烈,要找到合適的機會切入比較難。除了你的毅力、能力、還需要更多機遇。我自己認為雪球是一個很好的平台,提供了嚴肅研究股票的方法,如果你真的的打算依次為職業,多在雪球學習,多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好一開始專注於自己理解的行業和公司),在雪球或其他社交平台上看看是否能有可能賞識自己的私募高層,這貌似是一個比較可行的方法。但總體來說,競爭激烈,成功需要運氣。
【傳統行業和證券從業者的思維方式的不同】
郭曉平:哇,這麼火,參與把,咱就愛熱鬧。請問陳總,站在您的角度,傳統行業從業者和證券業從業者思維方式有什麼不同(要轉化需要達到一個平衡不是)。研究方向更看重職業經歷還是知識體系結構。介紹先您日常的工作唄,分享下經驗。
投資陳宸:1)局部VS大局。傳統行業的人的思維方式,和做的比較好的投資行業的人的地位方式,有局部和大局的區別。因為傳統行業的人更多是在自己的行業,做自己的事務性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是把這件事情做到極致,執行力強。而投資者們,需要看大量的行業,預判行業的發展趨勢,哪個公司終將成為龍頭,所以投資者更注重大局,而落實到細節處(比如真的創業)就歇菜了。
2)現在VS未來。傳統行業的人的思維方式,更多關注過去和現在。而投資行業的人更多關注3年後行業會如何,進而形成現在的投資策略。比如我在和很多傳統的朋友討論,我覺得不到一年華為手機在國內的市佔率可能就超過外資了,而傳統行業的人覺得三星還很牛,總得要好幾年吧。其實這裡只是對趨勢的判斷的敏感程度不一樣。
【非名校碩士進入投資行業的概率】
小白的投資人生:在這個行業學歷和學校很重要,因為剛走出校門我們沒法證明自己,在求職者蜂擁而至的情況下,只能用學歷和學校的好壞來選擇,在這種情況有什麼選擇?
投資陳宸:1)人在社會大潮流下,大勢下,是沒有辦法去抗衡的,除了接受。從概率上來說,你就會比名校碩士更少進入這個行業的機會,你必須要接受。
2)概率低等於沒有嗎?不,仍然有概率,但是很低。需要你更努力更刻苦,更堅定。
我5.22日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做過一場演講,我講到我畢業的時候是當年我們碩士同學中最晚找到工作的(同學們工作半年後才找到工作),全班就我一個人進了投資行業吧。現在回過頭去看,我是當時的極低概率事件。
但是這個過程需要承受的痛苦,需要你堅定的程度,是大部分人不能承受的。你要有思想準備,而且要有思想準備,即使如此,你也未必能有機會。
3)如果沒有機會,當時我給自己的幾個備選方案給你參考一下:進入財經媒體、進入上市公司資本部。這些都是我認為能曲線救國的崗位,如果我終極目標是進入這個行業做投資,我一時不能找到研究類工作,我的備選方案也可以讓我兩年後再次進入這個行業。
4)路漫漫其修遠兮,而且非常辛苦,祝福你頂住壓力,也提前警告你,頂住壓力和痛苦之後,你仍然可能理想破滅。
【草根投資者和官方認可的投資者】
adansmu:您認為過往業績能否反映一個人的投資能力?如果一個人的過往業績一直很好,而且是真的好不是靠運氣來的,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他又不是金融業人士,轉行的話有沒有可能?
投資陳宸:這位童鞋的話題特別有意義。
資產管理行業,和其他很多行業一樣(最近關注我的人都知道我對中醫產生了狂熱的興趣,中醫是我說的其他行業),存在一個過去已經被排名的官方或圈子裡的信譽,這個信譽排名體系是把草根的有能力的但不在這個圈子裡的人給排除掉的。
如果是10年前我們討論這個問題,我必然告訴你,你出了有很偶然地機會結識到大氣、相信你的伯樂,你肯定很難把你過去的業績轉化為未來的生存之本。
但是現在,我覺得互聯網給了大家很好的公平的重塑信用格局的平台。草根的道路應該是有了。當然,這當然很難,不過總是提高了概率。也許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監管環境的放鬆,你一直公開透明客觀地展示你的過去業績,我相信,這總會給你帶來重新評定你信譽的機會。未來,互聯網可能給草根重新一個信譽排名的機會。
方山仙人:陳老師陳姐姐陳總好,我即將讀研(證券期貨專業),請教,如果最終目標是像您一樣成為私募合夥人,那麼:
1.求職時賣方好還是直接買方,因為太多人說,國內還是先進賣方行研更好,什麼以後發展更好云云,但我傾向直接找買方的公司,您怎麼看?我看您好像就是券商出來的?您說說賣方經歷作用大不大呢,我看國外對沖基金經理多數是直接買方出身。
2.CPA或者CFA這玩意兒有沒必要,我感覺考試挺花時間,不如直接研究公司報表、研報讀大師書籍讀各方面書籍更能學到東西,而且我感覺我本科就學金融,真正最欠缺的是行業相關的知識,但求職時好像這些證書又很被單位看中?
3.談談你們單位招聘研究員的要求吧,招應屆畢業生麼?
謝謝啦。
【CPA或者CFA的必要性】
投資陳宸:1)就真實的使用來說,不必要。我自己沒有考過CPA,考過CFA一級,但我覺得我對會計的理解比大部分人要深入。
2)但還是回到用人單位的篩選概率來看這個問題:金融行業的平均收入在整個社會是高的,所以金融行業自然設置不必要的要求,保證其篩選到的人是高素質的。
對會計本質的理解,在投資中是極為重要的,你初畢業,如何向從來不瞭解你的人證明,你對會計本質瞭解,在你沒以前有CPA證書的情況下?
3)如果你確保你對財務等知識的理解是直達本質,超過大部分人的,而且有能力讓用人單位知曉承認這一點,讓你PK過有CPA的批人,可以不去靠,更專注於做自己更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這就是我剛才說的,你做這個選擇,其實是假定自己是20%中的20%,我覺得最優異的人,一定是道路和別人有非常大的區別的很異類的發展路徑的人,你如果自信自己是最優異的那一批,請做好承受巨大的壓力的準備,也做好若干年後迎接輝煌的準備。
【關於賣方和買方的區別】
投資陳宸:1)賣方分析師的本職工作:深度跟蹤某一個行業或幾家公司,銷售自己的觀點,並依據銷售的觀點來獲得名氣,進而通過這個名氣獲得自己贏得的報酬。
2)買方分析師的本職工作:將自己的觀點轉化為公司資金的持倉,根據持倉回報獲得自己的報酬。
二者之間的差異:
1)就獲取自己職業生涯的進步或薪酬提升的途徑來說,賣方從名體現更多,買方從投資的直接回報體現更多。
從名體現的,需要把握獲取名的技巧。名不完全和推薦的成功率相關(有一定相關性,但比賣方相關性低了很多)。長期職業規劃,需要考察自己是否具備獲取名的本領。
而買方,則更多需要判斷自己是否能培養出獲取持倉利潤的本領。
這裡不存在褒貶,只是說要依據自己的能力、擅長、和愛好選擇自己的職業。
2)就覆蓋的寬度和深度來說,賣方就一個行業中的某幾個票,非常深而寬度不夠。而買方呢,相反,如果你在一個小私募,可能你得看N個行業,你疲於不停覆蓋,卻發現自己對任何一個票都不夠瞭解。當然,大部分買方介於二者之間。
我理解,在深度和寬度之間的平衡,不僅僅是職業選擇的問題,是我們終其一生任何地方都會面臨的重大決策。比如,我們是選擇持倉30個股票,還是選擇重倉3-5個股票?比如,我們是選擇有100個好朋友,還是選擇有3-5個心心相印有求必應的知己?
我個人選擇,手機裡有1000多個號碼,但是,最好的朋友可能只有幾個。因為我的精力、時間、能力有限,能維護好和他們之間的感情和信任,為他們服務好,讓他們服務好自己,就不容易了。但是,這幾個,可能是我精選出來的。
3)如果你的職業規劃是買方私募的投資人,我給你一個建議:
先去賣方,因為賣方可以花很長時間看一個行業一個票,這樣,你才真正理解一個行業一個公司。我入行的時候,我記得當年看600858 看了兩年。當時覺得很浪費時間,但是,回過頭去,這一個票基本完成了我到現在所有投資技能的70-80%的知識和經驗積累。或者,找一個可以讓你像在賣方那樣看票的買方,深度、不受影響地深入看一個行業。
【如何看金融行業的門檻】
投資陳宸:
1)金融行業設置研究生門檻,這是從概率的角度去篩選人才的一個不錯的偷懶的手段。從概率上來說,考上研究生的自然大概率基礎素質會更高一些。
2)金融行業能設置門檻,是因為其平均薪資高於其他行業,所以從崗位缺口的供需來看,它有條件設置。除非你特別牛,你只能接受。
3)從我的角度,我認為堅定希望從事金融行業的人自然會去考研究生,而因為考研究生害怕就放棄的,堅定的程度也不夠了。
4)所有事情都有偶然事件發生,而且通過不尋常的道路走入這個行業並站穩腳跟的,通常比通過正常道路一路走來的更優秀,成就更大。只是,我一向對自己和對團隊的要求是:假定自己是80/20原則中的那20(比80%的人更堅定,更專注,所以能獲得一定成功),而不假定自己是那20%中的又一個20%(是優秀的人當中最優秀的人,所以發展道路非常異類,而這個異類注定必須承受極大的壓力和挑戰,大部分人是不堪忍受的)。
【研究員如何向基金經理推薦股票】
shengbright:
對
@投資陳宸說:作為一個研究員,時常要向基金經理提供好的投資標的,公司不同的基金經理風格不同,有時候面臨這樣的選擇,是提供一個其他機構都認同的股票(可能仍然有超額收益,但是相對應風險也會比較高,股價可以在短期內有上漲),還是提供一個其他機構冷落或是不認同的股票(具有超額收益,並且風險較低,但是股價可能要面臨長期不上漲和盤整的等待),不知道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如何和基金經理之間形成良好的交流和互動呢?
投資陳宸:
研究員向基金經理推股票,是推薦別人都推薦的白馬,還是推薦自己看好的黑馬(卻有一段時間不被市場所認同)。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否可以這樣問您:如果您自己是一個基金經理,你選擇別人都買的白馬(你有一定把握,但畢竟還是有風險),還是選擇你很看好的黑馬(卻需要忍受一段時間的等待,但你堅信你是對的)?
我理解這個和您是研究員或是基金經理沒有關係。白馬和黑馬的選擇更多是您自己所認同的投資風格的選擇。白馬和黑馬做得好都會有不錯的收益,關鍵是看您擅長什麼,您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是什麼。
如果一定說和基金經理的推薦有關係,我覺得是你需要瞭解你的基金經理本身的投資風格和風險承受能力,並在瞭解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風格,進行更匹配的推薦。比如一個特別喜歡白馬的基金經理,你給他推薦黑馬,被採納的成功率是比較低的。
互聯網理財規劃:值得借鑑的四個美國平台樣板 悟網不歡
http://xueqiu.com/6562549705/24937445隨著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行業紛紛以互聯網作為載體開展日常業務,許多用戶逐漸習慣通過網絡購買理財產品,形成了互聯網理財的概念。近期引起廣泛關注的P2P借貸和餘額寶,則以「互聯網金融」的名義豐富了互聯網理財的途徑,也使得人們認識到:良好的用戶體驗和較低的理財門檻是互聯網金融對於互聯網理財的重要貢獻,超越單純的渠道意義。
然而,好體驗與低門檻更多起到的是市場培育和投資者教育的作用,可以激活一部分市場。除卻購買力限制外,金融產品的複雜性以及人們對於風險的恐懼,才是阻礙一般用戶(尤其是不瞭解金融產品的用戶)傾力投入理財市場的主要障礙。這一問題存在傳統的解決方式,即專業化的理財諮詢或理財規劃服務。但在國內,類似的服務要麼淪落為赤裸裸的產品推銷;要麼需要存在高昂的門檻,與「屌絲」絕緣。而借由互聯網所帶來的數字化洪流以及智能化的數據分析能力,國外(主要是美國)基於互聯網的低門檻、自動化理財諮詢/規劃平台紛紛湧現,吸引到大量的國外「屌絲」用戶,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下面,就來介紹幾個美國的類似平台,想必能為國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打開理財市場提供重要的借鑑價值。
Mint Mint是一個「老牌」的個人理財網站,於2007年9月上線,2010年10月被著名的會計軟件公司Intuit收購。Mint擁有多項創新性功能:首先它可以通過授權把用戶的多個賬戶信息(例如支票、儲蓄、投資和退休金等)全部與Mint的賬戶連接起來,自動更新用戶的財務信息;其次,它能夠自動把各種收支信息劃歸入不同的類別(例如餐飲、娛樂、購物等)。這兩項功能結合起來,用戶相當於擁有了個人財務中心,可對自己的財務狀況與日常收支一目瞭然。更重要的是,Mint可利用數據統計功能,幫助用戶分析各項開支的比重、制訂個性化的省錢方案和理財計劃。
如此貼心的功能外加簡便、易用的操作和逆天的免費策略(其收入主要來自向用戶推薦「幫你省錢」的金融產品佣金),使得Mint網站備受青睞,它在成立後的兩年內獲得三輪融資,並最終以1.7億美元的價格被Intuit收購。目前,它是美國最負盛名的免費個人理財網站,註冊用戶超過1千萬。
SigFig
與側重於日常財務管理的Mint不同,正式上線於2012年5月1日的SigFig更專注於用戶的投資行為。同樣它可以自動同步用戶分散在各個投資帳號上的數據,在網站上予以集中展示。通過對這些投資數據進行分析,SigFig每週都會自動診斷用戶的投資組合,給出個性化的建議,幫助用戶節省成本、提高收益,例如:定位收益不佳的投資,發現並削減隱藏的經紀費用,檢測理財顧問是否多收了你的費用,推薦收益更高的股票/基金,等等。另外,SigFig還提供簡潔、易讀的圖表幫助用戶評估風險、比較收益。
SigFig網站所做的,就是一般投資顧問要做的事情,但是它完全依靠算法,而且對個人用戶完全免費。它的收入主要源於授權財經媒體使用其投資工具,以及推薦券商或投資顧問的推介費。今年7月初,SigFig獲得1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其平台上的用戶資產達750億美元。
Personal Capital 作為SigFig的主要競爭對手,Personal Capital直接喊出了「你的下一代財務顧問」的口號。它更傾向於個人財富管理,利用分析工具確保用戶的長期財務健康。它的業務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網站形式的投資分析工具,另一部分是專職財務管理顧問(通過電話和Email進行服務)。前者免費,後者則只收取低廉的年費。Personal Capital的CEO Bill Harris(他是Intuit和PayPal的前CEO)認為:「我們所做的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整體建議的消費科技,將是這個產業未來10到15年的代表。」
今年6月初,Personal Capital獲得2500萬美元的C輪融資。截止當時,它的平台擁有20多萬用戶,跟蹤的資金超過200億美元;其專職財務管理顧問則擁有700多位客戶,管理著近2億美元。
WealthFront 較之Personal Capital成為「下一代的個人資本顧問」的雄心,WealthFront則直接瞄準下一代的「高富帥」——硅谷的科技員工,致力於提供投資組合管理服務來最大化客戶的稅後淨收益。在註冊帳號之前,WealthFront會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瞭解用戶的風險偏好,然後根據評估結果為用戶量身定製投資計劃。如果用戶接受該計劃,平台則隨時監控該投資組合的動態,並定期對計劃進行更新,以便合理控制風險,使之始終落在用戶的容忍範圍之內。WealthFront的投資建議同樣由計算機算法給出。為了貼合硅谷的需要,它們還提供了相應的工具幫助硅谷員工確定如何操作股票期權,因而受到硅谷人士的青睞。
WealthFront根據用戶的投資額收費,低於1萬美元的投資不收取任何費用,超過這個額度則每年收取0.25%的服務費。截止今年6月,WealthFront管理的資產超過2.5億美元,僅在2013年就增長了150%。
Motif Investing
Motif Investing同樣是個投資組合服務提供商,它的投資組合被稱為Motif。一個Motif包含一組具有相似主題或理念的多支證券(包括股票、證券等,最多達30只),例如雲計算、移動互聯網、3D打印。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理念,從平台上選擇已有的Motif直接使用,也可修改(包括調整其中包含的股票/基金組成和比重)後使用,更可以創建自己的全新Motif。該平台的新穎之處在於:1)提供了強大的自助式投資組合設計工具,用戶可非常方便、直觀的修改、創建、評估Motif,只需要幾分鐘便可擁有個性化的投資組合;2)引入社交機制,用戶可以把自己的Motif分享給好友或者選定的圈子,大家共同對Motif進行討論和優化。
Motif Investing的實質是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社交機制,幫助每個用戶成為自己的基金經理。其收費策略也非常獨特,無論用戶在某個Motif上的總體投資額是多少(最低不能低於250美元),也無論該Motif由平台提供還是用戶定製,用戶每按照該Motif購買或出售一次股票/基金組合,平台都會收取9.95美元。如果只是交易其中的一支證券,則每次收取4.95美元。
今年4月份,Motif Investing獲得2500萬美元C輪融資。截止當時,用戶們共創建了7500個Motif。
以上理財規劃平台具有若干共同特徵:
1)以互聯網為主要服務渠道;
2)以自動、智能的算法為用戶提供服務,顯著降低了服務成本;
3)注重個性化和定製化,面向長尾市場;
4)理財方案清晰、透明,用戶享有完全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5)操作簡單,用戶無需過多的金融知識便可獨立進行理財;
6)資金門檻低,普遍門檻在數百美元左右,與動輒十萬、百萬量級資產要求的傳統理財諮詢業大相逕庭;
7)大多擁有移動應用,用戶可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與碎片化的資金進行理財。
8)費用透明、低廉;
這些特徵源於互聯網技術與理念在理財規劃/諮詢事務上的深入應用,體現出鮮明的互聯網精神(普惠、平等和選擇自由),而不僅僅是理財規劃/諮詢行業的網上渠道拓展。因而它們既是對傳統理財規劃/諮詢行業的革新與反動,亦可將市場擴展至傳統理財規劃/諮詢行業無法覆蓋的人群,正如Personal Capital的CEO Bill Harris所說:」這是我見到過的最龐大的市場。美國的個人可投資資產管理市場達到32萬億,是美國全國GDP的兩倍。而且,這個市場還沒有統治者出現。甚至行業巨頭富達(Fidelity)和嘉信(Schwab)也只佔很小的市場份額。」
而國內方面理財市場的發展本身就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龐大的個人儲蓄存款額意味著大多數人的投資渠道極為單一。這一狀況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卻也為日益興起的互聯網金融帶來了廣闊的想像空間。畢竟,數十萬億的個人儲蓄存款正躺在銀行的保險櫃裡等待被更高的收益喚醒。如果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借由互聯網的渠道、技術與思想,通過投資者教育、專業理財服務、金融需求與供應的有效對接等途徑撬動個人儲蓄的大盤子,不但可為自己贏得充分的生存空間,也方能接近「改變銀行的夢想」。
而在這個過程中,自動化的理財規劃服務將是一項重要內容,也有望成為一個突破口。對於屌絲來說,如何讓「小錢」獲得方便、省心的投資渠道;對於富裕階層來說,如何讓財富保值、增值,都脫不開理財規劃的指引,其首要任務在於解決規劃成本與投資門檻問題。有利的是,互聯網理財規劃所依賴的智能化數據處理、個性化用戶體驗正是互聯網企業擅長的領域。而針對長尾市場,提供低成本的線上解決方案,更是大量互聯網企業的立身之本。因此低價(甚至免費)、有效、方便的理財規劃服務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並不存在根本的技術性困難。
當然,理財規劃畢竟是一個專業領域,除了數據分析與處理能力外,還需要精深的金融行業知識和模型。這也是上述美國的互聯網理財規劃服務多由前華爾街人士領銜或支持的重要原因。此外,自動理財規劃需要大量用戶數據的支撐,而在我國投資帳號之間的數據難以共享、互通,將會限制初始數據的獲得,進而限制模型的生成與應用。一個合理的解決路徑是首先建立金融產品的網上超市(正如阿里的夢想),借由第三方支付實現用戶所有投資數據的彙總與積累,在此基礎之上逐步驗證和優化相應的規劃模型,為後續的更多用戶服務。
美國的大量「酷」產品已經為我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受。至於他山之石能否攻玉,暫時尚無從得知。作為普通用戶,我們當前唯一能做的,或許只是一起祈禱:讓山寨精神來得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