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底收爐前,氣溫愈跌愈低,新盤市場卻愈燒愈旺。遊戲玩法大不同,以往買樓要排隊,如今就真金白銀入票等抽籤,造就出一個又一個「新票王」、「凍資王」的樓盤。氣氛熱烈,灣仔囍滙和東涌昇薈未賣完,最新登場的新地壓軸大盤瓏門II再發威,五日已收到近五千票,壓倒囍滙,成為新票王。市場購買力彷彿耗之不盡。然而,上月底東涌昇薈在三千多票支持下,卻「消化」不了首批推售的三百多伙單位,這個谷票假局已逐步露底。本刊經過半個月放蛇調查,發現所謂凍資王,原來全靠地產代理行在背後發功,動用私伙「資金池」,代客出錢入票,打造一手盤假熱賣的局面。經紀貼錢用假票造市,不但買家被虛假氣氛蒙蔽而落疊,代理本身更隨時被釘牌,甚至坐監兼留案底。 現時樓市的玩法,就如股市,名詞如「超額認購」、「凍資」,一再出現,「炒味」濃郁。本週二開售的瓏門II,收票短短五日,已有超過四千九百票,凍資逾七億四千萬元,雖未能打破囍滙二期凍資九億元的紀錄,但已成為新票王!即使「水分票」之說已愈傳愈烈,但為了搶食今年標尾會的一個大盤,經紀違規造假票之舉,不但沒有收斂,更變本加厲。 偷步收票 早在半個月前,記者已接到一名美聯物業屯門分行經紀電話,力銷瓏門II,但當時發展商新地,尚未向任何地產代理發出宣傳及銷售委託。記者佯稱對瓏門II甚有興趣,該經紀連同其上司,車輪式致電記者,催促記者要盡早入票:「當朋友傾偈,我哋估兩房單位,五百萬以內有得揀,我只可以喺電話同你講咁多,因為而家有《一手條例》,我哋唔可以亂噏嘢。唔講嗰句都講埋啦,你真係想買,就要趕喺出價單之前打定本票俾我哋,咁先有機會幫你打尖。我哋同事日日夾好晒票、ID、文件,成疊file攞去見發展商高層,要夠快先有得搏,甚至可以搏頭籌。」經紀在未得到發展商委託前,偷步收票,已違反地產代理監管局的《執業通告》,聲稱可打尖,更可能觸犯《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條文,該刑事條例禁止任何人就一手住宅物業作出「失實陳述和傳播虛假或具誤導性資料」。但是,這僅是經紀造市的第一步。原來,經紀行都會為新盤開設「資金池」,為谷市及搶客,有經紀透過以下三招,違規代客墊資入票。 造假招數一:支票空手道 之前兩名偷步收票的美聯經紀還教記者,要攬晒成家人落去入票,「The Austin、昇薈、囍滙全部超額認購,三、四千飛爭緊百幾二百個單位,係咁誇張,要玩大包圍,好似六合彩、字花咁。」記者指可集到十個人頭,以每人可入三票,每票十五萬本票計,總數達四百五十萬元。記者指「無咁多現錢」,經紀即興奮教路:「你簽支票俾我哋啦,支票係唔過數o架嘛,支票唔係開俾發展商喎,係開俾美聯,美聯再幫你出住(本票)先,夾埋你張身份證就可以入俾發展商。我哋美聯打新盤用過億銀,打定晒啲本票喺度。」經紀講明不會兌現支票,買家支票戶口內即使沒有現款亦不構成彈票,即無犯法。上週三,瓏門II的首批價單公布後,該美聯經紀心急發WhatsApp予記者:「(你)帶個人出去登記(入票)碌卡,其他我同你打大票數(意即額外代出多幾張票)。」該經紀鼓勵記者:「集到幾多人頭就幾多人頭,擺晒落去啦,抽唔到無損失o架。」 違規谷票 造假招數二:本票底單當錢使 勇猛的經紀又何止兩個,一名向來做二手物業的港置女經紀,本月初突然致電記者,一口氣推介數個新盤。記者佯稱,資金早前押注到The Austin未回籠,她即獻計:「你張本票退番未?你用手機影低張本票,或者本票底單,再WhatsApp俾我。我哋就會幫你出番相同數額嘅本票,即係The Austin一張本票三十萬,我哋就喺昇薈或瓏門II,總之邊個盤都得,幫你入番三十萬嘅票。」即是一票在手,便能「複製」本票到多個新盤,猶如「印票機」。 造假招數三:一票到尾 囍滙去到第三輪推售,仍有二千多票,經紀間流傳當中有六成是早兩輪的「舊飛」。一名曾認購The Austin及囍滙的投資者,兩次均透過一名利嘉閣經紀入票,該投資者透露:「兩次首輪都抽唔到,攞番張票時,個經紀叫我簽份表,話簽咗就可以一路抽落去,抽幾多輪都得。最後我都抽唔到,佢先攞幾張表出嚟,話要補簽番。」一名主攻新盤十多年的經紀坦言:「呢啲係偷雞行為,因為新盤每次加推,都要準買家簽署俗稱『復活form』的意向登記作實,才能再參與新一輪單位的抽籤。我哋而家一係補簽,一係一次過簽定幾張。」 違規谷市隨時釘牌 上述第一、二招,為客「篤手指」入票的經紀,已違反地監局執業通告不得代客墊資的相關條文。第三招則違反《地產代理條例》要求經紀不論代表買或賣方,作出的行動都須獲客戶授權。地監局回覆指,以上三招均違反指引。如被證實屬實,有可能被監管局處分,最嚴重是撤銷牌照。某中型經紀行老闆透露,為方便做生意,自備資金池「代客墊資」的做法十分普遍,「每間經紀行都揼咗個fund打新盤,好似中原咁就撥備咗四、五億資本,呢個資金池係每次有新盤開,出定晒啲唔同律師行同銀碼嘅本票,準備幫啲客入票。」惟其如此,並非所有代客出票都屬違規,例如準買家碌卡予經紀行,或開出可即日過數的支票,即買家確有出資,而非「空手道」,便屬行內慣性及地監局可接受的範圍。 發展商卸責 對於經紀的違規谷票,關注香港物業市場的智庫組織土地監察,其主席李永達狠批:「現時新盤最少都有樓價百分之三作佣金,發展商同經紀打籠通,互相合作去做旺個場。現時《一手銷售條例》無要求發展商去核實入票,佢可以話唔知邊啲票係水分票。這類似事件以往都發生過唔少,要靠我哋或傳媒去舉報揭發,地監局先會做嘢。」他指,近期新盤水分票氾濫,負責執行《一手銷售條例》的一手住宅物業銷售監管局(銷監局),應主動去了解及調查。「最少出封e-mail去問吓發展商,有幾多係經紀用正規方法幫客出嘅本票呢?咁做可以警惕發展商,同時檢討以後係咪要公布所收本票中,幾多係客嘅,幾多係經紀代出嘅,等市場更準確掌握新盤係咪真係咁受歡迎。」律師梁永鏗亦認同銷監局應主動出擊:「起碼各方都會自律啲、小心啲,依家就係透明度唔夠高,又未有監管機構去監管經紀行嘅資金池,先有空間俾經紀亂嚟。」他指,違反《一手銷售條例》屬刑事,罰則較只規管地產代理的地監局條例重得多,最高罰款達五百萬元及入獄七年,不過暫時仍未有先例,執法的力度、鬆緊亦不知。 獎金名人盡出 除了違規、犯法的谷票招式,近期新盤市場亦見不少奇招。如早前市傳中原西半山區的經紀,只要有客入票就可獲發二百元獎金。一名知情的經紀透露,「獎金月結式發放,不過唔係個個盤有,只係囍滙有,區域董事揀盤俾。中原美聯向來鬥票多,主區壓力亦特別大。」美聯於囍滙都有此類銀彈獎勵,而且成功簽單更加碼至一千元。要谷票,動之以「錢」外,還要善用名人效應。絕跡本地新盤兩年的資深投資者鄭明明,及洋參大王楊永仁就彷彿做了囍滙代言人,經紀sell客時都以他倆為賣點,記者就收過經紀電話:「洋參大王入咗三十幾票,明明姐同史泰祖醫生都買咗,好似話蔡少芬、蔡一智都有買,你買間住入去,好快都會變名人。」至於天璽重推時,曾出現大量公司客入票,原來經紀有提供一條龍服務。之前天璽補貼買家印花稅,其中公司客的補貼最多,因此就有經紀向準買家開價,提出八萬元包六間空殼公司,「不單齊料,抽唔中,唔啱用,還包取消買殼登記及相關費用。」一名曾代內地客買殼置業的經紀表示:「有啲經紀會開天索價,知你趕住用嚟入票,就開價三萬至五萬元安排一間空殼公司入貨。」 美聯盈警經紀走險 經紀違規谷票,無非是為賺錢。事實上,自從一○年底起,政府相繼推出特別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及從價印花稅三大辣招,使樓市膠着多時。經紀正經歷嚴寒,今年整體物業交投,僅約七萬宗,為二十三年以來新低。「二手業主唔肯減,買家唔肯俾,每個週末十大屋苑得十宗八宗成交,經紀咪餓死囉,所以啲新盤一出,就湧晒出去,乜招都要出啦,擙咗大半年,仲唔搵得幾多就幾多!」有經紀行高層表示,美聯經紀特別「出位」,皆因連續多個新盤,都輸給中原,甚至連利嘉閣都不如,他補充:「美聯內部立立亂,去年初玩兵變,到今年八月連統帥陳坤興都走埋,就更加無晒士氣,但經紀都要食o架,佢哋上星期四發咗盈警啦。」上週四,美聯集團(1200)發盈警,指政府出招令交投量急降,加上《一手銷售條例》今年四月底實施等因素,令全年業績由盈轉虧;而今年截至六月底的上半年,已蝕近九千萬。就違規事件,美聯及港置回覆指,已要求員工遵守EAA守則及依《一手銷售條例》行事,絕不容許偷步推銷或代客墊資等。若發現違規事件,會依照內部指引作出跟進及處理。而利嘉閣則指該公司沒有「復活form」,不存在「復活」事宜。至於銷監局則回覆,如有證據顯示經紀作出所指的失實陳述,該局會把個案轉交律政司跟進。如有需要,亦會把個案告知EAA,以便同步跟進。 後記放蛇有手尾 為調查假票事件,記者以準買家身份,向多名經紀套取資料。過去兩星期,電話不斷被轟炸,包括每日收逾二十個追魂call,再加上朝八晚十二,不停傳來的WhatsApp。如今電話一震都有恐懼症。所有經紀都一致力推新盤,其中有港置經紀更一口氣向記者推銷近十個新盤;更有自動波指:「佣我仲可回番俾你。」算一算,本港有約三萬個經紀,但一手連同二手市場,一個月只有幾千宗生意,難怪要奇招盡出,成為香港樓市另一畸形現象。 |
| ||||||
中央打貪加上經濟調控,一度火紅火熱的中國拍賣市場,一併被打殘,大大小小的內地拍賣公司遂轉戰香港。原來這兩年間已有三百家拍賣公司在香港成立。不過,這批南下搵食的強國大軍,大部分是三、四流的「山寨貨」,包括股東來自廣東博羅的「蘇賦比」、山東的「滙豐拍賣」,及安徽的「渣打拍賣」等。所謂拍賣會,亦只是一場又一場「呃錢」的大龍鳳。月前,本刊收到線報,有拍賣會委派「蛇頭」,公然透過WhatsApp,以日薪五百元,招募六十名「舉手臨時演員」。至上週三,「拍賣騷」正式在尖沙咀海景嘉福酒店上演,拍賣近千件「古董」,單是底價已近五十億港元。本刊記者全程直擊,拍攝整個「造馬」及當街派錢過程。一場假拍賣,成本只需四十萬,卻牟取過千萬暴利!台下的潛在買家及委託者,被蒙在鼓裡,有大律師直斥,此舉已屬串謀詐騙。招募「演員」 記者上月收到友人於WhatsApp傳來邀請,內容指有拍賣會招聘六十個臨時「舉手演員」,地點位於尖沙咀海景嘉福酒店,上下午各一場,合共六小時,更寫明:「即pay $500現金,OT每小時$80。」記者立即登記,由於反應熱烈,十五分鐘後已宣佈「額滿」,「蛇頭」趙先生開了一個名為「5月14日,拍賣會舉手區」的群組,並用語音提示大家:「係一場古董會,你著得比平時端莊少少就OKo架喇,有咩當日朝早再brief大家。」 8:30am簡介骻分工 地點:尖東噴水池六十名「演員」準時於尖東噴水池附近集合。當中有拿著買餸環保袋的師奶,有著超短裙的少女,及滿頭大汗的宅男,雜牌軍味甚濃。為方便點人頭,「蛇頭」先指令演員分「十個一排」站好。接著,由兩名拖著旅行皮喼、操北方口音普通話的負責人先隨意點出其中四十人,再宣讀任務:「你們每人獲派一份圖錄(場刊),裡面有張拍賣紙牌(用來「舉手」投古董),拍賣官講到哪件拍賣品,你們就看一下圖錄,如果看到個拍賣品下面有數字,就按數字舉牌,『一』就舉一次牌,『二』就舉兩次。看不清楚,沒把握,不舉牌就行喇。拍賣師會調整。不用擔心,成交了也不會要你付款。」另外未獲圖錄的二十人,則負責「齋坐」,充撐場面。其間,負責人再三叮囑:「任何人問你們問題,一律不要回答,說我們是買家就成!」出發往酒店前,蛇頭幫口提醒:「依家三個三個行,鬆開啲,即係前後腳,好似啲明星拍拖咁呀!」 9:15am 開騷 地點:海景嘉福酒店瀚林廳到達會場,看到拍賣官及四名穿旗袍的職員已準備就緒。「舉手演員」坐好後,數十個真正的準買家亦陸續進場,幾乎清一色是內地人。連「演員」在內,約一百二十個「客人」。這時「蛇頭」在WhatsApp群組輸入:「俾啲心機,已經有好多強國人!」拍賣開始,共九百八十四件貨要拍賣,拍賣官節奏甚快,操普通話的他一輪嘴唸道:「一號,鳳穿牡丹青花扁瓶,底價一千萬(人民幣,下同),有沒有客戶有興趣。(他望一望四方)沒有,那下一個。二號……。」如是者,直到編號三十的「青花堆粉龍紋觀音瓶」,拍賣官問:「有無人承價?」才有一名「舉手演員」舉起手持的118號牌,拍賣官很快便敲槌:「底價二百萬成交,恭喜!」眾人鼓掌。成功「投得」的演員十分緊張,更忍不住掩嘴偷笑。這時「蛇頭」再WhatsApp提大家「提升」肉緊:「手要舉高啲,唔使怕醜。」之後,陸續有「演員」舉手拍賣的「古董」,均以第一口價成交,到第二百幾件貨時,「演員」們經過多次「舉手」訓練而變得熟習,眼神更堅定,有時一件貨品舉手多次,甚至搶著舉手,現場氣氛愈來愈激烈,拍賣官叫賣的聲音更高昂。其中一件底價二百六十萬的古董花瓶,「演員」舉手四次,最後以三百萬元「成交」!「蛇頭」即時再WhatsApp提大家:「啲嘢愈貴,就大聲啲拍手。」每件貨品成交後,穿旗袍的職員都會上前要求「演員」在單據上籤名作實。「蛇頭」表示:「名字隨便簽,無所謂,不簽自己名字都沒有問題。離開酒店後,單據拿走掉咗佢。」 2:45pm 收錢 地點:尖東噴水池旁據記者觀察,整場拍賣騷只有「演員」舉手,在場的其他內地人都無舉手。記者聽到坐在身後兩名內地人說:「價錢太貴了!」兩人坐不夠一個小時便離開。拍賣於下午二時多完結,整日共數十宗「成交」,「成交金額」五千多萬,但完結時連成交宗數、金額等通通無公佈!「成交」的「買家」亦不需要做「買賣手續」。及後,一眾「演員」按「蛇頭」指示,回到尖東噴水池集合,「蛇頭」趙先生大聲說:「今日非常成功!」並叫大家像早上一樣十個一行,然後從袋中拿出一疊五百蚊紙逐個派,有師奶接過銀紙後,興奮地說:「下次記得叫我呀。」趙先生即回答:「大家通力合作啦!」他指於本月二十六日在紅磡海逸酒店,再有「第二波」。 估計暴利過千萬 這場假拍賣由場地到演員的安排,都十分逼真,甚至在拍賣前一日,亦有在酒店搞預展,但職員「對待」動輒以百萬千萬計的「古董」,卻十分求其。當日,不時有內地客來參觀。記者向職員表示要看「斗彩葡萄紋碗」,員工李先生興奮道:「拿出來看吧,沒關係的!」他連手套也不戴,便拿起這隻起拍價四百八十萬元人民幣的古碗,更表示:「你彈彈看,聲音很通透的!製造年份久遠,經過多年氧化後,變輕了,聲音都變得通透。」另一幅底價二千萬元人民幣的「金絲白度母」唐卡被當枱布,上面擱著逾兩斤半重的圖錄。整場大龍鳳,計及聘請「演員」、員工,加上兩天場租、印圖錄等,估計花近四十萬港元,成本甚低,拍賣公司真正賺到笑。原來,這些拍賣公司,會向提供古董拍賣的賣家,收取底價百分之一的「拍賣費」,或稱行政費。是次拍賣近千件貨品,總底價超過四十九億港元,記者難以估計當中有否拍賣行自己安排的「假賣家」、「假古董」,但估計扣除「成本」,勁賺起碼過千萬元。假如有「水魚」上釣,貨品「真正」成交,拍賣商更可收取成交價超過一成作佣金,真正刀仔鋸大樹。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負責今次拍賣的公司名為寰冠國際,去年十二月才成立,董事為內地人歐筱竹,報住地址在上海。公司地址位於旺角荷李活商業中心,上門後發現只是會計師樓。內地一間名叫香港太古國際的拍賣公司,亦有份幫忙宣傳是次拍賣。這公司十分「騎呢」,商標抄足太古集團,真箇讓人有「十足信心」;公司登記地址為一間位於灣仔的「劏上劏」秘書公司,董事是湖南人周宏連,今年二月才成立。 買家賣家真假難分 記者在會場外,找到一名來自中山的賣家張先生,他委託寰冠代他拍賣一塊底價一千五百八十八萬元的「和田黃玉十三節龍鳳組玉珮」。他從裝著一份免費報紙的膠袋中抽出玉珮的證書道:「我這個東西有華義武和他太太簽發的證書,你上網查一查華義武是誰吧!我外父三十年代是官,留下了很多寶貝。」華義武是中央電視台《鑑寶》節目的鑑寶專家。不過「寶貝」最終無人競投,他表示:「這次買家實力不高,賣出的都是幾十萬的東西。」然而,他自爆已向寰冠國際付了百分之一的拍賣費,即十五萬元,另加百分之七的關稅、保險及運輸成本等。說著,他還掏出身上其他玉器,問記者有沒有興趣。誰真誰假?難以得知。會場內另一名自稱是古董收藏家的蔡先生,就表現小心:「國內近年多了很多拍賣公司,我只是交委託拍賣的費用,已經花了廿多萬元,所以這次來觀摩,看看這間拍賣行是否可靠。」離開時,他亦質疑「買家」真假:「你說奇怪嗎?有人一次過買六、七件貨品,而每件貨物只舉一次就成交。」 港古董專家被冒名 翻開今次拍賣會的圖錄,簡直「大開眼界」!一張不知年份的舊「美金債券」,底價三點五億元(人民幣,下同);另一份標著「習近平總書記就職演講詞」的毛筆字手稿,底價一百一十多萬元;還有叫價三百多萬的「 虎骨酒」及六十多萬的「飛天茅台」。另外還有三、四嚿隕石、恐龍化石及「清明上河圖」十字繡等。這些「古董」,大多都附有證書,但是真是假難以判斷。有行內人指,有內地專家收取五百元就可為「古董」出證書,他戲言:「古董嘅嘢、賣得出就係真!」上環永寶齋老闆、古董老行尊翟健民看過圖錄,「哈哈」兩聲後道:「仿製品都要花十秒、八秒先睇得出,呢啲睇都唔使睇。佢哋醜化緊香港!」他指圖錄內的「古董」名稱寫得甚有技巧,如沒有寫年份,「好像呢個『青花羅漢棒槌瓶』,無寫明幾時、來自邊度,唔可以說係『假』。有啲寫住雍正『款』,即係只係同一個款,呢啲咪係姜太公釣魚(意即願者上鈎)囉!」他指國內愈來愈多劣質的古董公司,上海甚至有一間偽冒他公司的「香港永寶齋拍賣有限公司」,他勞氣道:「有客人以為係我,俾咗件貨佢哋拍,收咗手續費就無曬下文。我去上海搵律師搞,但原來間公司喺香港註冊,我都仲諗緊點算!」資料顯示,永寶齋拍賣行的董事名為宋文平,是湖北人。翟的兒子翟凱東指,近年大型拍賣行如蘇富比等收取古董十分嚴謹,「寧缺勿濫」,要有齊出處、年份之餘,「最好係邊個富豪收藏過,邊個拍賣會賣過。」他叫大家「勿貪心」,「個個都以為自己件貨好靚、好值錢,嗌到好貴,先俾人有機可乘(收拍賣費)!」 香港無王管洗黑錢自由行 本刊於公司註冊處搜尋有「拍賣」二字的公司登記,發現共有六百零四個結果,當中有一半,即三百零五間公司,竟於一二年之後才成立,大部分股東皆是強國人。強國拍賣公司湧港,與內地近年大力打貪,以及拍賣市場監管嚴格有關。現時香港的「拍賣公司」只受商業法例約束,但在內地,因拍賣的關乎國家文物,所以同時受商業、文物保護及拍賣管理等條例約束。 劣質拍賣行湧港 本刊查冊時發現,新近成立的拍賣公司中,不乏騎呢之輩。如一間名為「香港蘇賦比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擺明是A貨「蘇富比(Sotheby's)」;另外一間「佳士德藝術拍賣有限公司」,英文名「CHRISTIE'S」都與國際拍賣行「佳士得」(Christie's)似到足。至去年一月,才易名「佳德藝術品投資」,後再被公司註冊處強行改名為只有編號的公司。其他還有「滙豐國際拍賣」及「星展國際拍賣」等,股東都來自內地五湖四海;擺明與「國際知名品牌」魚目混珠,呃得就呃。前保利首席拍賣官劉新惠直指內地法制過嚴,拖垮了內地拍賣市場:「大陸文物法、拍賣法監管嚴格,稅金高,所以內地公司才往外走。」他指拍賣行不會收取寄賣者的行政費,只有三、四流的才會收,並透露:「以前舉手黨在內地十分普遍,拍賣行想營造氣氛,委託方則想托價。」而香港資金出入自由,不像內地有資金管制,亦令強國的拍賣行來港遍地開花。以往內地水源足,拍賣行賺買家錢;現時收水,主要向莫財的賣家收「拍賣費」。 打貪打殘「雅賄」 早年內地古董市場一度興旺,但亦成為了賄賂及洗黑錢的溫床。將黑錢買古董,再經拍賣行轉手套現,將錢「洗白」,自古有之;近年內地官場更流行「雅賄」,即行賄者以書畫等藝術品,取代現金、豪宅等,送予官員。雅賄其中一個方法,是利用拍賣行。運作方法是官員委託拍賣行拍賣書畫,行賄者便透過第三方,以超高價拍得書畫,如此官員便可「間接」收取巨款。近年不少下馬官員被抄家時,都發現大批古董,例如重慶公安局前副局長文強被捕時,家中搜出無數名貴瓷器,以及張大千在內的名人字畫幾十幅。財經界人士、古董收藏家馮耀輝指:「官員喺屋企拎隻一蚊嘅碗出嚟,擺響拍賣行,自然有財團出一億買起佢。拍賣行嘅功能,就係『mark'番個價值。你唔好理真定假,有香爐就有鬼啦!」 山寨拍賣行 「演員」也犯法 大律師陸偉雄指,今次假拍賣主辦單位已干犯串謀詐騙等罪名。他指出,參與的「演員」亦已犯法。「如果無媒,氣氛就無咁熾熱,可能會無人拍賣。只要係令人覺得成個場面好有規模,員工企喺度都係犯法。不只員工,即使係禮賓小姐,明知做媒仍然參與其中,都算犯法。」當日拍賣會中,不少「演員」都有舉手托價,甚至「成功」拍得古董,陸偉雄說:「如果做媒嘅扮買咗嘢,就更加係典型嘅串謀詐騙。即使公司講明你扮買咗嘢唔會追究,但萬一佢反口要你找數,咁你會被人呃返,真係百害而無一利。」 雅賄風行內地官場 拍賣騎呢事件簿 保利香港名畫當垃圾今年四月,保利香港春季拍賣會結束後,職員清點拍賣品時,發現一幅由美籍華人書畫家崔如琢所畫,成交價達二千八百七十五萬港元的作品《山色蒼茫釀雪天》失蹤,報警求助。警方翻看閉路電視,懷疑有工人把該作品當作垃圾,送往屯門堆填區,最終拍賣行主動銷案。吳冠中親證假畫○五年,藝術投資者蘇敏羅在北京翰海公司舉行的拍賣會,投得吳冠中畫作《池塘》,連佣金共二百五十三萬元人民幣。○八年,吳冠中在該畫題上:「此畫非我所作,係偽作。」最後蘇敏羅起訴拍賣公司,要求退回拍賣費,此事更驚動文化部人員介入,最終翰海以「免責聲明」為辯護,指自己對藝術品真實性並無作出肯定的承諾及保證,最後法院要求雙方私下調解。四億名畫爛尾一一年,中國嘉德拍賣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以四點二五億元人民幣成交,成為全球最貴的中國近代書畫,轟動國際。但此交易拖足兩年仍未完成,作為賣家的著名中國收藏家劉益謙,亦公開指未收過一分一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