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周末同恒隆講拜拜中環在線:吳士元幾億落袋 李華華

2011-1-24  AD





 

藍籌股又放榜 喇!今次會由恒隆地產(101)同恒隆集團(010)喺今個禮拜三(26日)揭開序幕,公佈截至舊年12月底嘅中期業績。華華仲記得,恒隆前執行董事吳士 元喺舊年7月,即係恒隆公佈全年業績之前辭職,引起市場一陣哄動,話晒吳生喺恒隆做咗9年,唔多唔少已經等同恒隆嘅標誌,陳南祿一嚟做董事總經理,佢就同 公司分手,真係盲嘅都知咩事啦!

講番吳士元,佢辭職之後一直好低調,無咩聲氣,不過原來佢上個周末先至正式喺恒隆last day,聽講一班舊夥計仲為佢設宴fairwell,鬼咁有人情味。華華聽聞,吳士元舊年7月遞信辭職,由於佢係高層,所以要半年通知,佢喺呢半年,名義 上仲係恒隆員工,只不過個人冇返工啫。

如果係咁嘅話,照計佢手上批認股權仍然可以行使,佢未辭職之前已經行使咗小部份認股權,袋咗過億落袋;恒隆股價喺過去半年一直高企,挨近40蚊,粗略計吓,如果吳士元行使晒所有認股權,起碼袋多兩、三億,真係唔使做都生活無憂啦,使乜打工受老闆氣喎!

多啲時間做善事陪阿媽

聽講吳士元辭職之後,四圍飛旅行散心,仲做返個孝順仔,經常陪90歲嘅阿媽飲茶食飯傾偈。佢亦有時間親身參與慈善活動,舊年10月就參加咗「無止橋基金」搞嘅活動,去甘肅農村睇吓點幫人起橋,令當地人生活方便啲。換轉以前,佢邊有時間身體力行吖,最多咪捐錢了事。

計華華話,一個人營營役役打咗幾十年工,可以放番個無憂無慮嘅悠長假期,做自己之前冇時間做嘅嘢,係一種福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0

6億資產落袋 劉鑾雄辣招出擊


2004-9-30  NM




人稱「大細劉」的劉鑾雄、劉鑾鴻 兄弟,近日心情非常好。兩人一手湊大的崇光上海分店「久光百貨」本週三開幕,兩兄弟不但飛到上海剪綵,還請鄭裕彤、何超瓊等一班富豪及明星到場,場面要多 熱鬧有多熱鬧。不過真正令他們喜上眉梢,還因其辣招套資產的收購建議,快將完成。只要十月中股東大會一過,劉氏兄弟便可以吸走華人置業旗下,包括白加道三 十一號等十一項貴重物業,以及一批瓷器、古董,共值六億四千萬元。過去兩年,華置瘋狂回購股份的同時,劉鑾雄卻一直減持股份,當時無人猜透劉鑾雄的葫蘆賣 什麼藥。原來華置不斷回購,令到股價高企及大股東股權上升,大細劉便趁勢在這兩年內高價配股,套現六億九千萬元;其後大劉再用這筆錢向華置收購資產物業, 令人嘆為觀止。劉鑾雄今次財技表演,足足持續了兩年。○二年九月華置向股東提出回購建議,以每股九角,最多回購百分之八點九的股份。這回購價雖然較當時股 價八毫,有百分之九點八溢價,但仍遠遠低於○一年每股資產淨值六元五角一仙,所以小股東反應並不熱烈,最後接納股份只得百分之三點三。雖然如此,劉鑾雄及 劉鑾鴻已經不費分毫,輕易將持股量由六成八唧高至七成一。當時市場還以為劉氏兄弟只是想透過回購來提高自己持股量,然後伺機以低價將華置私有化。劉鑾雄○ 三年一月接受訪問時,被問到是否有意私有化,他回答說:「當中有很多不方便同你講,是商業秘密。」的而且確,市場明顯低估了劉鑾雄的財技,不知華置好戲在 後頭。

粉墨登場唱好華置此後,華置還不斷的回購。由○二年至今,華置共斥資八億二千萬,回購了合共一百五十九次,回購股份達三億四千九百萬 股。大細劉的持股量,因而一度高達七成五。回購股份以後,華置又着手改善賬目。以物業發展、收租及放貸為主業的華置,去年重估物業價值,回撥了五億多。另 外華置去年瞓身炒股,旗下證券組合,一年間升值了十八億,加上回購後股本縮小,令○三年度每股資產淨值勁升三成七。而華置去年更藉着物業回撥及出售樓盤, 轉虧為盈賺十一億,每股盈利達五十二點一仙。每股盈利及每股資產值提升以後,自然可推高疲弱的股價。打從去年開始,向來透明度不高的華置,突然變得高調, 除了經常派出管理層與傳媒飯局吹風,指公司股價遠低於資產值;連大細劉亦粉墨登場,頻頻接受傳媒訪問及見基金經理。大細劉有意無意放風,稱○三至○六年期 間,華置售樓可套現最多六十億元。一名曾與華置管理層見面的分析員說:「他們口口聲聲要做基金股,自然要執好盤數才出來唱好自己。」這招硬銷果然乖,股價 由○二年回購的八毫子水位,升至今年高位五元一角五仙計,翻了五倍。

套現六億股權不變華置股價水漲船高,有利劉鑾雄減持套現。由○三年至 今,劉鑾雄減持過四次,套現近十一億元現金。雖然其間他亦多番增持,但來來回回,他從股票市場搵了六億元回來。連同細劉在今年四月減持套現的九千萬元,兩 兄弟共套了六億九千萬元。由於公司不斷回購股份,令大細劉的股權上升,故此大細劉雖連番賣股,目前大劉仍持股六成三,細劉持股為百分之九點六,加起來仍維 持近七成三。只是用了兩年時間,大細劉便可以力保股權不變又搵近七億元,的確神乎奇技,但還未算是戲肉。今年八月,劉鑾雄向華置買入十一項貴重物業以及一 間持有中國瓷器、古董的附屬公司,總代價為六億四千萬元,其中物業作價為五億五千萬元,餘額為附屬公司的作價。劉鑾雄如果以減持套現所得的現金來支付這筆 使費,可謂綽綽有餘。今次華置出售物業及資產,將會錄得三億三千萬元除稅前收益,以及六億四千萬元現金,表面看似很「筍」。不過華置過去兩年頻頻回購,大 股東股權因而提高,而大劉亦趁機減持套現,雖則六億元現金又再回流公司,但相比起回購所用的八億二千萬,公司現金流量還是少了二億元,而且還少了一批貴重 資產!

套走六億資產大法

豪宅看法忽熱忽冷華置今次以樓市趨淡為理由,出售白加道三十一號四間獨立屋,認為可以令公司先行獲得 合理的投資回報。至於另外七個物業是屬於豪宅及高尚住宅,包括了帝景園、禮頓山、蔚雲閣、寶翠園及Mayfair(見附表)。華置解釋,這批物業地點分 散,而且無共同終止租約,出售令公司可集中資源,發展其他物業項目。一名半年前見過華置管理層的地產分析員感到十分奇怪:「他們想托高華置股價時,就 sell豪宅概念,又將白加道三十一號物業說成『秘密武器』一樣,如今因為要出售給大股東,又唱淡豪宅。幸好我沒有向客戶推介,否則不知道如何交待。」他 認為華置今次轉軚,已經損害了公司誠信。劉鑾雄在收購協議上寫明,若白加道物業在交易完成後兩年內售出,出售價格若超過收購價的話,劉鑾雄願意將超出金額 的八成分給華置。一名華資投資銀行家解畫:「這樣做即是變相大股東收多兩成錢,但又要說成是益小股東一樣。」況且如果大劉兩年後才賣白加道物業,到時他賺 多少,也與小股東無關。

利福上市幫大股東啃貨大劉今次收購華置物業,仍有待獨立股東投票通過,有關的股東特別大會將會在十月十八日舉行。市 場人士估計大劉今次「實食無黐牙」。「華置第二大股東是誠哥(李嘉誠),你估他會不會提出反對?」李嘉誠目前持華置百分之八點三股份。大細劉「益」股東早 有前科,例如今年三月利福上市集資十五億元,當中五億元是用來向大股東(劉鑾雄兄弟及鄭裕彤)收購上海久百城市廣場五成股權及久光百貨六成五股權。當時市 場質疑,為何不直接將上述資產注入公司,一併招股上市,而是用上市集資來的錢向自己收購資產,有骨水之嫌。當時利福董事總經理的劉鑾鴻以「益街坊」的口吻 回應,出售呎價較市場折讓,發展上海百貨可開拓公司長遠收益,答了等於無答。不過集資的錢已入了他們的口袋,久光百貨亦在本週三正式開幕。要數股民印象最 深刻的,還有八十年代大劉首創的車輪戰供股。劉鑾雄當時擁有三間上市公司:愛美高、華置 及中華娛樂,稱為愛美高系。八六年愛美高系最底層的中華娛樂供股集資,中華娛樂大股東華置因要認購股份,於是自己都要供股集資。愛美高是華置大股東,同樣 因要認購華置股份,所以又要供股。如此一層又一層的供股活動中,愛美高系在八六年至八九年間,連環供股八次,共集資超過五十億元。

散戶基金 也怕怕劉鑾雄在八十年代先後狙擊李兆基旗下的煤氣及嘉道理旗下的大酒店,令他在股市聲名大噪,小股東被他過人的財技吸引,加上又擔心不供股的話,自己股權 會被攤薄,所以最初都心甘命抵供股。之後愈供愈大,不少小股東無力跟隨,索性冚牌投降,令愛美高股價大跌,股票無人問津。當愛美高股價跌至低殘時,大劉便 出手逐一以低價將公司私有化,令小股東非常不滿,但亦無可奈何。最近大劉接受傳媒訪問,談及當年供股的壯舉,劉鑾雄反指股東不理解公司當時剛以二十四億元 買入夏т大廈及皇室堡,但八七年一場股災令包銷商退出,所以華置才要分開多次供股。近年華置致力重建形象,去年開始派發股息,是九八年後首次洹。劉鑾雄今 年四月又罕有地出席業績發布會,親自為業績解畫,但並非人人接受他的新形象。「他的狙擊手形象太深入民心,供股供到股民都怕,實在不知道他下一步會怎樣。 市場上仍有很多優質地產股,不是非買華置不可。」一名基金部主管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55

有錢梗係袋左落袋先?? Home Blogger

http://www.homebloggerhk.com/?p=5202

諗Sir . 你好, 觀看了你的文章獲益良多, 謝謝你的指教 本人及太太現年同是45歲, 育有一子12歲。 我現職公營部門, 月入7萬, 將被指定於55歲退休, 退休後會有長俸。太太在私人機構工作, 月入3.5萬, 但來年欲退休全力照僱小兒學業。 現居於我僱主提供的市區物業約1400呎, 市值租金約3萬, 我月付特惠租金予僱主3000元, 但要放棄僱主提供之購買居所津貼(每月2萬, 如申請僱主會共付120個月的津貼, 但只在退休前每月發放, 55歲退休後剩餘未取用的將作自動放棄, 並必需購買有按揭之物業自住並遷出僱主提供之物業, 因2萬元津貼的最少一半必需用作供樓之用, 即最少1萬元作供樓, 1萬元當額外收入), 但如在50歲才申請, 只可取60個月津貼, 每月仍是2萬。

2013年現況: 讀者Albert 年近45,正要決定好冇「比特惠租金每月$3000去住市租值三萬蚊既1400呎物業」,定係「收取$20000一個月為期十年的租金津貼」。

 

比香港好多人,梗係有錢就收哂落袋先啦! COD(Cash on Delivery)梗係好! 問題係你收左錢之後,會有個「再投資風險」,即reinvestment risk。 

呢個term可令讀者摸不著頭腦,咩再投資?? 投資有風險確實就知! 解說為你早收左舊錢,你有能耐將佢整到比擺係人度收更多息,你先至有著數。好多人賣左樓而住舊錢上唔番車既,就受身受再投資風險之苦。 

假設通脹係3%,「十年的租金津貼」即係每年比$240000你,其實十年後既$240000只係現值既2/3,即係3% inflation下,2023年之$240000只可買今日$160000可買之物。伸延黎講,即係除左你今年2013年收既$240000係實在之外,之後每年收既$240000可用作買之物少之又少,而呢十次既$240000拉回現值不足二百四十萬,係3%通脹下勉強有8成。即1.90mil。 

相反,用$3000蚊去租三萬租值既樓係唔會大變,就當公司加你租都係加些少,即係得到一個同市場價值完全脫節既租金支出,呢個福利等同公屋租戶,亦可無視通脹。即錢受通脹貶抑而租平樓可以無視通脹,結論已十分清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96

「落袋」的回報

有blog友留言討論有關投資回報的計算問題,相信這是不少人有興趣的命題,當中亦有一些考慮,今天不妨拿來討論一下。



森的留言:

不知為何剛發了留言後不能顯示,所以唯有重新留言。

小弟最近也開始研究939(建行),有些基礎問題想請教一下。股息是否需要扣除10%股息稅?在收到股息時就已經被扣掉了嗎?

另一問題,我們計算股息率,應該計算扣除股息稅前還是後呢?因為我覺得如果落袋收到股息是已扣除稅項的話,是否用計稅後去計算股息率比較合適?

不知小弟的表達夠不夠清楚。另一比喻(問題),投資物業收租,計算回報率其實是租金x12/樓價,還是要把税項、管理費、差餉等成本都計算在內?

不好意思,好像問題多多,但我確實很想弄明白它,謝謝。


止凡回覆:

抱歉令你煩憂,寫好一篇留言又不見了,我也經常為這類情況而苦惱。今次也奇怪,檢查過trash box也沒有你的留言,不知是否blogspot的問題。

回到你的問題,據我所知,大部份H股都需要被扣10%股息稅,過戶時的數額已經被自動扣掉了。

其實這看看你拿這個股息率來做什麼,如果用來評估股息收入的話,當話是計「落袋」的部份,如果是比較市場上不同股票的派息能力以評估其價值,則就應該計算股息稅前的數字,而坊間網站所列出來的都是股息稅前的數字。其實,最緊要你自己清楚每個數字背後的意義,自然能明智地下決定。

到你物業收租回報的問題,租金回報率也只是單單計算年租金除樓價,這是一個給你拿來比較一下物業的投資價值,不會是扣除所有雜項開支後的數字,所以新樓的租金回報會更低,因為管理費多會偏高。

另外,每名投資者個人要按收租物業租金所繳交的稅率都不同,這要視乎投資者本身的個人入息及家庭環境而定,但這些稅率數字影響物業的租金收入,其實進入了個人財務的數字,與物業價值沒有直接關係。

這都是不錯的問題,值得另發文章深入討論其理念,多謝你的分享。


後記:

這個命題想討論很久了,是有關計算回報率的問題,我在留言的回應都解釋了概念。有一點我想提出的,不少人都難以把資金或個人財務,與投資項目的回報率作獨立考慮,他們會慣常地把屬於自己操作的數字加入投資項目中一併考慮。

舉個簡單例子,例如買入一家物業收租,租金回報有5厘,這是年收租金除以樓價的數字,拿這個數字可以跟不同的投資項目作比較,好像債息、股息等,再比較風險作出投資決定。不過,很多時都會慣常地考慮按揭借貸息率,在高息環境就不值,在低息環境的話,按揭只需2厘,收5厘租,這投資就十分抵買。

其實,投資者可以分開兩件事來考慮,投資物業的,本身的租金回報是一回事,而買物業的資金來源成本又是一回事。我們大約知道是5厘的租金回報率,就可以拿來分析這個投資項目值不值,資金來源是影響整個投資操作的問題,與這資產本身是否抵買無太大關係。

好像我full pay買入,賺5厘。若我是向銀行借7成2厘息的,賺不足5厘了。若我是向「財仔」、「大耳窿」借9成20厘息的,這投資簡直是「自殺」。所以,在討論一個資產是否抵買,我們可以分析研究其價格與價值,其可產生的現金流。而如何買入這個資產,這不會影響投資項目的投資價值,但絕對會影響投資回報。

把這兩個概念好好弄清,自然會分辨到所指的是什麼數字。股息稅是因為國外股民的身份而被抽的,物業租金收入的稅項是因為個人的入息而被徵收的,按揭供款的利息支出是因為資金成本所產生的。這是考慮投資回報時需要考慮的,但未有影響資產本身的投資價值。當然,一些資產抵押(如物業),能得到比其他資產抵押更低成本的借貸,這將會是更深入的討論。

不時都有朋友會問某股票值不值得買入,其實這問題可能是指資產本身,若草草給了答案,例如某股票算是抵買,而朋友又不懂分辨其意思,跑去問「財仔」借錢,又或者拿孖展作高水平借錢「訓身」買入這股票,這結果會變得慘不忍睹,因為大家可能混淆了「資產投資價值」與「投資操作回報」兩回事。投資要配合個人背景,亂給意見隨時會幫人變害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694

收評:滬指漲0.37%收獲三連陽 券商為何建議落袋為安

繼昨日大漲後,今日滬指維持3050點附近高位震蕩,指數上攻意願不強。而創業板指在經歷連續調整後再度走強,跳空上攻盤中沖擊2300點關口。盤面上看,在金種子酒(600199)發布二季度業績預告後,帶動整個白酒板塊走弱,消費品板塊遇冷。場內資金挪騰再度進入題材股板塊,受Pokemon GO紅爆全球影響,虛擬現實及遊戲板塊受資金追捧。

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60.69點,上漲11.31點,漲幅0.37%,成交額2,793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853.56點,上漲95.71點,漲幅0.89%,成交額4,497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285.37點,上漲38.02點,漲幅1.69%,成交額1,296億元。

板塊方面,傳媒、通信五福、虛擬現實、電子競技、人工智能等概念板塊漲幅居前,白酒、機場航運、煤炭、特鋼等板塊跌幅居前。

消息面:1、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7月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中國政府聲明: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南海諸島擁有內水、領海和毗連區,擁有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中國在南海擁有歷史性權利。2、李克強:中國經濟符合預期,運行基本平穩,要穩定宏觀調控政策,適度擴大總需求;二季度經濟增長穩定,中國將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強調發揮新經濟的作用,促進結構轉型升級。3、國資委: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13家中央企業人事調整,章建華任中石油總經理,真才基為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副總經理。4、經國務院批準,新組建的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排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之後。

分析人士指出,存量博弈格局下,絕對收益者基於安全墊考量,因此不會選擇繼續加倉。而當前的情況來看,指數並沒有因為市場擔憂加倉做多資金不足而選擇調整。這說明了在3000點一線資金減倉意願是不足的,階段性籌碼成本可能已經集中在3000點附近。在國家隊資金參與下,預計行情大概率將延續中線震蕩,但重心逐步上移的市場趨勢。

與此同時,申萬宏源證券夏季策略暨上市公司交流會今日在上海召開,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表示,部分行業在過去四個月里估值不斷擡升,目前已經回到去年牛市高點。風險收益比並不樂觀,建議投資者逐步兌現部分收益。

短期:微觀結構已明顯惡化,7月下旬回調,8月下旬“吃飯”。6月底市場指數才出現加速上漲的態勢,但實際上6月底僅僅是行業主題快速輪動的開始,失真的市場指數並未準確反映已經持續4個月的結構性行情,公募基金凈值變化才是市場賺錢效應的準確反映。整個6月絕對收益投資者倉位快速提升,且加倉的主要方向集中在部分短期高景氣產業類主題方向上,熱點板塊的交易極度擁擠,微觀結構惡化。市場最佳運行方式是找到新的持續性方向抱團,但6月底開始的行業主題輪動卻是投資者為加倉而加倉,尋找補漲熱點的過程,指數吃飯行情並未出現,倉位卻已到了高位。市場的微觀結構並未改善,而是仍處於全面惡化的趨勢中,我們認為需警惕7月回調傷害凈值。市場普遍預期的吃飯行情將有望在調整後展開,越臨近維穩預期較強的9月初G20峰會,越有利於“吃飯行情”的開展和延續。

結構:下半年的結構性機會反而小於上半年,繼續高舉價值型成長大旗,繼續踐行逆向思維和反轉策略,攻入“無人區”。2016下半年震蕩格局難改,但一次出清的風險逐漸清晰,熱點板塊反而需要緊盯風險收益比,繼續強調只有價值型成長才是堅守方向。我們下半年的行業配置關註4條主線:(1)傳統消費為主的價值型成長仍是確定性的機會,特別關註名義估值便宜、邊際變化向好的醫藥中的部分細分行業。(2)廣義價值成長疊加極端天氣主題的PPP(建築,環保中個股機會).(3)高息率的水電等。(4)關註寶萬之爭落定後,如果資本的力量得到認可,舉牌概念可能卷土重來,地產,商業零售可能都有階段性機會。至於申萬策略在3月之後陸續精準推薦的黃金,新能源汽車,電子,軍工,物聯網,煤炭階段性仍可能有機會,但是目前卻堅持逆向思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28

《白鹿原》今晚起死回生,資方解套!上億利潤落袋……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10/1104069.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改編自陳忠實茅盾文學獎作品,立項籌拍16年的年度大劇《白鹿原》,4月17日開播僅一天就被停播,再度成為行業話題焦點,播出平臺之一的江蘇衛視不得已用一部都市情感電視劇《繁星四月》接檔。電視臺和視頻網站尚能從容量巨大的片庫中找到“接盤俠”,這部劇背後的資方卻苦不堪言,一旦無法播出,砸出的上億元制片費怎麽收回?

好在22天後,這部備受關註的大劇“起死回生”。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記者通過江蘇衛視、片方官方渠道了解到,《白鹿原》今晚複播。這部劇背後有6家出品公司,其中包括聯絡互動(002280)控股的一家新三板公司——東陽三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836597,以下簡稱“三尚傳媒”)。

▲圖據電視劇白鹿原官方微博

目前,一部大劇的投資回報對新三板公司的業績仍有極大影響,因此《白鹿原》複播,三尚傳媒終於可以解綁緊繃的神經。

投資2300萬還有業績對賭 三尚傳媒最著急

85集的史詩巨作《白鹿原》開播一天就停播,一度引發熱議,網絡漂浮著各種猜測,被網絡媒體轉載較多的一種說法是“白鹿原下架真相是因為尺度過大”。這些猜測對正在謀求複播的《白鹿原》來說極為不利,該劇的出品方之一三尚傳媒率先發布澄清公告,稱“網絡媒體轉載的內容不屬實。”

其實,《白鹿原》的出品方有6家,三尚傳媒投資比例為10%,並不是大投資方,但也許三尚傳媒是最著急的。據三尚傳媒披露的信息,《白鹿原》簽訂合同時的總投資額是1.6億元,三尚傳媒投資了1600萬元,該劇於2015年5月開拍。三尚傳媒在2016年年報中提到,2016年又追加投資了700萬元。三尚傳媒在《白鹿原》這部劇上的總投資為2300萬元。

▲目前劇版《白鹿原》在豆瓣電影的評分為9.2分

《白鹿原》項目的主控方是西安曲江光中影視制作股份有限公司,此外投資方還有新麗傳媒、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佳和暉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知金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西安的兩家公司背靠國資,實力雄厚;新麗傳媒近來是大劇產出者,並非倚重一部劇的收支,它出品的《如懿傳》就賣出了1500萬一集;知金資產投資多元化;上海佳和暉映的股東之一也有一家深圳的資管公司。

相比上述其他投資方,三尚傳媒對《白鹿原》的投資回報更為依賴。而依靠一部主要的劇支撐業績,也是新三板影視公司較為普遍的。三尚傳媒2016年度扭轉凈資產收益率為負,報告期內多項利潤構成項目相比上年同期大幅變化,主要原因就是依靠一部電視劇《封神》取得的部分發行收入。該劇計劃於2017年在湖南衛視播出,2016年該劇確認的收入就占了公司總營收的77.12%。

▲圖據三尚傳媒2016年年報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另一家新三板公司青雨傳媒(832698)。青雨傳媒因為胡歌主演的電視劇《獵場》首播版權問題與湖南衛視、樂視網打官司,營收和凈利潤創下近四年來最低,經營現金流量凈額也變為-3003.28萬元。青雨傳媒對此的解釋是,因為《獵場》《如果可以這樣愛》兩部劇銷售合同的收款涉訴未結案。

影視回款周期較長,新三板公司產能有限,因此一部投資的主要劇目出問題,那麽將對公司的經營產生極大影響。而三尚傳媒2016年披露的賬齡超過一年的重要預付款項中,《白鹿原》是投資額最高的項目,占比58.7%。

此外,聯絡互動(002280)在今年初以3億元收購了三尚傳媒42.86%的股權,成為三尚傳媒的控股股東。三尚傳媒估值7億元,並做出了業績承諾,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經審計後的凈利潤分別不低於5000萬元、6000萬元、7000萬元,或三年累計凈利潤不低於1.8億元。三尚傳媒2016年度歸屬於掛牌股東凈利潤為346.4萬元,2017年承諾的凈利潤是2016年的14倍,《白鹿原》的收入將在2017年確認,三尚傳媒著急《白鹿原》播出事宜,也是情理之中。

賣版權實現上億元利潤 《白鹿原》能否回歸“經典”?

《白鹿原》今晚(5月10日)複播,將在江蘇衛視和安徽衛視兩大電視平臺播出,樂視網作為視頻網站獨播。三尚傳媒披露的投資合同信息,《白鹿原》總投資為1.6億元,但《華商報》報道稱,《白鹿原》出品人趙安表示,該劇後期制作了近一年,燒錢超支,最終投資額達2.3億元。

這部劇在2015年就與衛視簽訂了首播發行合同,分別賣給江蘇衛視和安徽衛視,合計2.4億元。如此算來,《白鹿原》賣給衛視一家平臺的價格是141萬元/集。目前整個行業,網絡版權售價已經高於衛視,所以賣給樂視視頻的價格很可能超過1.2億元。那麽,這意味著,只要能夠播出並回款,光是賣版權《白鹿原》已經能實現上億元的利潤。


▲圖據三尚傳媒招股說明書

《白鹿原》此番複播,也將給收視競爭帶來懸念。目前,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中,收視率前兩名是古裝IP大劇《擇天記》和醫療行業的現實題材劇《外科風雲》,但是這兩部劇的收視率在1左右,談不上是“爆款”。明天,都市題材熱劇《歡樂頌2》將上線,預期會吸引眼球。

《白鹿原》是一部與眾不同的大IP,改編自陳忠實震驚文壇的茅盾文學獎同名小說,描寫了陜西關中地區白、鹿兩個家族的歷史生活畫卷。原著承載了一代人的閱讀記憶,影視作品如何展示波瀾壯闊的時間跨度,還原原著的“精氣神”,將成為該劇能否成功的關鍵。

▲電影版的《白鹿原》在豆瓣電影上的評分為6.2分

2012年,王全安將電影《白鹿原》搬上大銀幕時,稱之為“20年來最難拍的電影”。電視劇《白鹿原》,從立項籌拍到完片,長達16年,94位主演,400位幕後工作人員,4萬群演,而全體主創用了近一個月時間前往農村集體“體驗生活”。

這樣的一部劇,能否掀起收視風暴?總之,男主角白嘉軒的飾演者張嘉譯對這部劇的品質是滿懷期待的,他說:“我希望大家以後提起我的時候,想到的是白嘉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004

金鏈加灰拎去當老千賺7萬落袋

1 : GS(14)@2015-03-26 19:30:54





詐騙集團的造假技術以假亂真,盯住典當行業,以摻了灰的假黃金,冒充真黃金去典當,短時間內騙得7萬多元(人民幣.下同)。前日上午,浙江臨海市人民法院公開審理此案,被告人李某以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加上之前已被判刑的5名被告,這個詐騙集團可算被瓦解。於去年8月底,一名男子到周某的店舖典當金手鏈。周某憑着經驗,判斷手鏈成色好,應是純金手鏈,遂以16,000多元將手鏈典當,並約定10天贖回期。周某事後回想近日當舖收了不少類似金手鏈,令他有不祥預感。周某拿着手鏈,用力一捏,金手鏈居然軟下去,隨後再扯,手鏈的圓環更被扯開,裏面倒出很多灰色粉末。原來,這條重量77克的金手鏈,外表雖是真金,但內裏是參雜鎢粉的假金。原來製假金行騙的一名47歲姓李男子。他曾2次因詐騙罪入獄,他靠這「以假亂真」的黃金手鏈制作「工藝」,賣給犯罪集團行騙。至案發前,詐騙集團成功利用假金行騙8次,騙得現金7萬多元。中國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6/190907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956

【動畫】劏鴨得3粒「鴨寶」670萬落袋咁好?

1 : GS(14)@2016-12-01 00:01:19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內地不時有人聲稱宰殺禽畜時,發現奇怪異物,有時直言是罕見的雞寶、豬寶....等。遼寧大寧的鄭先生日前表示,早前劏鴨時從腹中取出三個異物,其中一個如雞蛋般大小,呈黃色,外觀與蛋黃相似,約重250克,有人說是鴨寶。他稱,日前街市買回一隻鴨,該鴨頭很大,重近5公斤。有老鄉稱異物可能是寶,可能很值錢。鄭先生對比網上圖片後,認為手中異物就是「鴨寶」。但有當地動物保護協會職員表示,要鑑定是不是鴨寶及其藥用價值,必須知道異物從禽畜身上哪個部位取出,再切片做化驗,透過遺傳學或細胞學角度研究分析才能得出結論。去年3月18日,曾有鴨寶於一家上海拍賣機構被拍賣出55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617萬港元)的天價。如果鄭先生手中異物真是鴨寶,那賣價可能超過597萬(約670萬港元)。不過拍賣前,物主先要付出近1000元化驗費,如進行拍賣,更要付出高達萬元的手續費。東北新聞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30/1985046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6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