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場放大鏡:喪炒供股權認真離奇-香港華人(655) 力寶(226) 歐陽風
>
2008-06-17 AppleDaily | 自 從大摩指數成份股更換,搞到收市價被瘋狂亂嘜之後,港交所(388)話會作出改善,惟至今似乎仲係得個講字,唔少股份最後一刻個價,同4時正收市前個價相 差頗遠。現時淡市之下,股價嘜高嘜低影響或有限,惟若在旺市,收市價便會好影響之後一日嘅行情。舉例如之前一日股價被嘜高,散戶又想買貨,明知股價被有心 人嘜高十幾檔,追定唔追貨好?
近日睇升跌幅榜,會發現兩隻供股權(Rights)經常上榜,上月宣佈供股集資嘅香港華人(655)及母公司力寶(226),其供股權(編號分別2938 及2937)同時上咗升/跌幅榜,前者跌28%,後者則勁升59%,係咪炒到冇嘢好炒,無聊到走去炒供股權?
成交多過正股
噚 日力寶股價勁升8%,的確係事實,但係全日成交額僅109萬大元,相比之下,2937成交卻有237萬銀,仲多過正股成倍。香港華人正股成交好少少,有 380多萬元,但係隻Rights成交都有300多萬元,可見其成交並唔尋常。此供股權上周五由0.055元一度炒高至0.20元,勁升2.6倍,當天收 報0.125元,仍升1.2倍,而且成交唔細,達4600多萬份。
香港華人上月宣佈以每20股供7股比例集資約4.7億元,供股價為1元,華人昨收市價 1.05元,供股價折讓唔多,兼之供股後貨源供應增加,照計個Rights冇乜吸引力,至於持有香港華人約五成股權的力寶,亦以4供1比例供股,供股價為 3.80元,昨力寶股價4.15元,以現價買Rights去供股並無半點着數,真係唔明啲人炒乜。
股權披露上網 大戶無所遁形 股壇X檔案
greatsoup: 學莊家數飛時來已經來臨了,股權分佈的透明度提高不少,港交所抵讚。
今次查到大零一系和老莊一系玩法一樣,凌駕在這兩系之上的,是他們所持有的證券公司,持有公司超過50%股權,表面股權分散,實質股權集中,在理論上收購他們根本非常困難。你可以查到Mongolia Energy的股權也是集中在他們系的證券公司,實在非常好玩。
2008-04-28 HKET 散戶炒作股票,不時聽到一些例如「貨源歸邊」或「大戶滲貨」等用詞,但實情大戶持倉有幾多,散戶往往都不甚了了,皆因一直以來,只有上市公司自己,才能取得來自中央結算及交收系統(CCASS),俗稱「花紙」的股權分布報告。 不過,港交所(00388)今日開始,旗下發放上市公司資料的「披露易」網站,將會新增CCASS的網上股權披露,公眾毋須花費分毫,只要輸入日期及上 市公司的股份編號,即可查看過去一年任何指定日期每名CCASS參與者,即包括經紀、託管銀行及投資者託管股票,於任何上市公司的持股總數。港交所今推 影響細價股最大 有人估計這項服務,對市值較細,發行股數相對較少的細價股影響最大。向來細價股若想找莊家炒作股份時,往往都要向莊家提供「花紙」,好讓莊家點算街貨的分布,哪些是大股東的友好,哪些真正無關連的街外人,這個程序俗稱「數花」。 簡單而言,「花紙」上股東數目愈多,貨源就愈分散,相反股東數目少,兼且由三兩間經紀持有,就叫做「貨源歸邊」。但隨着「花紙」可供網上查閱,以往只屬公司及大戶可享的專利將會被公開。公眾可藉資料 了解街貨多寡 公眾可以如何利用這項資料呢?以僑福建設(00207)為例,曾於去年10月,股價兩日內炒高2.8倍。公司當時發表通告,表示已發行股數5.35億股 中,約有5.29億股或98.8%由股東名義直接持有,除非股東把股票轉為CCASS登記名下,否則不能隨時在交易所買賣。換言之,僑福當時僅有 648.34萬股或1.2%股份在CCASS登記,可以隨時在市場買賣,街貨少導致股價容易波動。 但這些資料現已可隨時在網上看到,毋須等公司發布。現根據CCASS持股紀錄,於4月26日,僑福由CCASS參與者持有的股票,已由去年的600餘萬股,增至1.12億股,但當中有1億股,是由大華繼顯持有。 作為中央存管處,CCASS為經紀、託管銀行及投資者託管股票。以數量計,超過七成股票現時都是由CCASS託管作結算及交收之用。一般而言,CCASS平均每日處理接近100%在港交所買賣股份的結算及交收。 公眾人士雖然可以按《公司條例》走到過戶處,查閱任何一間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冊,但問題是往往只能發現,除控權股東以外,持股最大的股東,叫做香港中央結 算(代理人)有限公司,即CCASS的持股。因為股東名冊並不包括CCASS持股的詳細資料,故公眾人士要取得這些資料,直至現時才有途徑。有關網址:http://www.hkexnews.hk
股權爭奪戰引發美聯內訌
| | 美 聯集團自從十月中被神秘人士梁向榮狙擊,並超越主席黃建業進身成為美聯大股東後,美聯內部即風起雲湧。繼舊將張錦成強勢回歸後,即有傳一向在前線領軍打仗 的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陳坤興被削權。近日本刊及美聯內部,更不約而同收到一封匿名信,矛頭直指陳坤興以家人名義買入鋪位,再高價租予美聯謀利。一場股權爭奪戰,漸漸演變成內部權力鬥爭,美聯正面臨一場內憂外患的危機。
美聯主席黃建業(右四)找來舊臣張錦成(右三)回巢,集團行政總裁陳坤興(右一)即被削權。本週二記者找黃建業回應人事變動一事,他說:「金融海嘯令經濟環境差咗,公司都需要人才整理方向及定位,張錦成做顧問可以提升港置競爭力。」(《蘋果日報》圖片)
十月至今,經過六次增持之後,梁向榮現共持有逾一成四美聯股權,而主席黃建業則只得約一成三,只能屈居做阿二。據悉,雖然近半年美聯已裁減三、四百名員工,但基金股東近月仍向黃建業不斷施壓,指美聯派息低、開源節流等優化措施進行得太慢,令他近月心情十分煩躁。
令 他頭痛的事又再添一樁。皆因本刊及美聯內部,同時收到一封匿名告密信,內容主要指控美聯行政總裁陳坤興,涉嫌以家人名義買入地鋪,再以高於市值的租金租予 美聯。涉及的物業,是美聯位於北角宏安道的地鋪,業主陳坤福及陳坤耀,正是陳坤興的兩名哥哥。二人在今年一月,透過美聯以九百八十萬元買入該個三百六十三 呎的地鋪,並旋即於三月以月租六萬元租予美聯,即是呎租一百六十五元。雖然這個鋪呈三角形大單邊,位置較好,但跟美聯一鋪之隔,去年尾起租的西餐廳地鋪, 四百八十呎的面積月租卻只需兩萬五,呎租僅五十二元。
記者到長沙灣魚類批發市場,找到在該處以永生貿易為寶號,開設鹹水魚及急凍海鮮批發生 意的陳坤福。他聲稱是陳坤興的四哥,聽到記者來意,他即大呻:「佢(陳坤興)負責住宅,我買賣工商鋪,我唔覺得有乜牽連囉!你睇我成盤生意,唔通我會買唔 起間鋪?我唔會因父之名,假借個名出去,用人哋嘅錢來買鋪!」
問到租金為何比附近地鋪高出兩倍,他理直氣壯地說:「租金嘅嘢,唔同時間有唔同睇法,市旺時就覺得值,而家出現公司裁員潮,如果個鋪而家先租出去,可能四萬都租唔到添!當時有間西餐廳想租,我叫五萬蚊,佢俾唔到,人哋(美聯)出六萬,唔通我唔租咩?」
對於被捲入事件當中,他晦氣道:「美聯內部有咩權力鬥爭,唔好牽連到我啦,如果再係咁,我以後買賣物業一定唔會搵美聯,費事煩呀!」
關連交易惹非議
而 事件主角陳坤興,他持有的一個半山些利街八百三十五呎地鋪,亦由美聯以九萬八千元租用,呎租一百一十七元,與附近利嘉閣的地鋪呎租相若。對於這些關連交 易,他緊張地在電話中向記者解畫:「我都聽聞過有封咁嘅信,不過我一早已經向公司申報咗利益。公司搵鋪係經當區嘅兩名主管推薦,再由兩名營業董事同兩名執 行董事簽名先可以通過,當中黃小姐(黃建業女兒黃靜怡)都有份批核,遞交嘅文件有晒估價部、測量師對附近店鋪租金嘅評估o架,都唔知邊個咁大整蠱。」
就匿名信一事,記者向美聯主席黃建業查詢,他先猶豫數秒,然後便說對事件不予置評,但又承認公司有部門正在了解事件,他又說:「我哋咁大間上市公司,做嘢一定有晒程序,又有審計部門,呢啲有申報就無問題啦!點會唔申報?我都會申報啦!」
美聯內憂外患
舊將回朝操刀瘦身
其 實早於匿名信之前,美聯內部已經出現爭櫈仔情況。上月中,美聯舊將張錦成回巢出任集團顧問,當時市傳張錦成由梁向榮委派入主美聯。對此,張錦成澄清說: 「我唔識梁向榮,喺我離開美聯嘅三年時間,同黃主席都有保持聯絡。今年第二季開始,我自己搞嘅盈富地產代理已經執咗好多分行,老闆見我得閒咪叫我返來做顧 問囉。」他又強調九八至○三年地產低潮時,美聯都可以安然渡過,是因為當時的優化計劃有成效,「今次老闆想我、葉潔儀(集團執行董事)同黃錦康(集團高級 執行董事)原班人馬再做多一次優化計劃,配合市況瘦身減肥。」
然而自從張錦成回歸,美聯住宅部主帥陳坤興的兵權隨即被削,原本由他管轄的港置變成由張錦成「睇檔」。「顧問可以好廣泛,銷售同管理層都可以接觸到。之前住宅、工商鋪、港置等統統由陳坤興負責,而家公司想將部分業務撥歸過來俾我。」張錦成說。
曾 效力美聯十八年的張錦成,○五年辭任執行董事兼副主席一職,翌年便與新界區董事黎偉強等人自立門戶,開設盈富地產。有傳當日他離開美聯時並不愉快。「以前 美聯一直由張錦成做代言人,出席公開場合接受記者訪問,高調到人人以為佢係美聯老闆。」業內人士說。有指一次張錦成與黃建業去酒樓食飯,有餐廳侍應問張錦 成:「張老闆,今日又同邊個手下來食飯呀?」因而惹來黃建業不滿。
大玩平衡術
「張錦成當年出走,帶走美聯新界區幾百名員工過 檔盈富,人數佔咗美聯新界區一半人手,真係唔明點解會搵一名叛將返嚟。」一名美聯員工說。坊間傳言,因為一山不能藏二虎,陳坤興和張錦成一向不咬弦。「早 年新地栢麗灣開售,見到發展商派貨時,做副主席揸庄嘅肥仔張攞到件貨,出俾九龍同新界區嘅同事,都唔出俾港島區嘅陳坤興。」一名地產代理回憶說。在對手行 家眼中,陳張二人性格截然不同:「張錦成斯文啲,做事較有紋路和講道理,陳坤興做嘢癲啲,較愛高壓式管治,例如有啲樓盤輸咗俾對手,佢會半夜兩、三點叫班 伙記出來鬧。」
「自從梁向榮做咗大股東,黃建業猜疑咗好多,甚至懷疑係一班前線員工發動兵變,聯手搵梁向榮做代表爭奪股權。」消息人士指。 據悉現時黃建業欲以文官克制武將,四月時便拉攏多次進出美聯,曾任美聯副董事總經理及經絡按揭主席的黃錦康回巢做顧問,到九月再升他為高級執行董事,年薪 過千萬。精於市場推廣及宣傳的黃錦康,曾協助聯交所前理事蔡陳葆心,成立由多間經紀行合作的網上交易平台「證券互聯通」;在經絡按揭工作時,又成功開拓轉 介按揭業務,因而深得黃建業器重,三年前曾與張錦成、簡松年律師等人,合組美聯「大顧問團」。
增聘近身壓兩頭馬
被美聯員工稱 為「中央主席辦公室主任」的他,入主後即增強宣傳部及公關部勢力,今年中更投放過千萬元為美聯炮製一輯獨角白馬廣告,寓意美聯一直強調內部監管,注重誠信 及專業操守。他還以太傅身份傍住太子女黃靜怡出席發布會。有美聯員工說,黃錦康一向主張以市場推廣來帶領前線銷售人員,認為只要建立好美聯這個品牌,就由 誰來領兵都無所謂,因此與陳坤興不咬弦。
至於以兩元八毫六仙的平均價買入美聯股份的梁向榮,至今仍在蝕錢,股價仍未返回家鄉。他透過秘書回 覆記者,指買入美聯股份主要是投資用途,亦已跟美聯拓展部聯絡人溝通過。「梁生以投資角度,睇住時勢,見抵就買,買賣股票好平常啫。」她又表示梁向榮私底 下並不認識張錦成,但就不評論會否參與管理美聯業務。
由梁向榮入股美聯,到如今演變成內部的爭權風波,在內憂外患夾攻之下,且看主席黃建業如何招架。
|
向私募股权基金学习2007.02.02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bqkn.html 随着投 资生涯的延长,由分析指数到分析行业再到分析公司,由分析业绩到分析竞争优势再到分析发展战略,由波段操作到长期持有再到PRE—IPO。最近跟同学一 聊,发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关注私募产业基金的动向了。同学说,现在越来越认识到“外包”的重要性,做投资第一年,事必躬亲,自己看研究报告,累死个 人;第二年,只看各行业最好的研究员的观点;第三年,做行业配置,找出鱼群最多的水域、最肥沃的土地,认真地撒网打捞、精耕细作,只投行业内最好的公司; 第四年,认识到真正能超越市场抓住本质进行长期投资的,是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找到最好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向他们取经。 红杉基金是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里做的很棒很有影响力的机构,有着几十年辉煌的历史,挖掘了思科、雅 虎、谷歌、甲骨文等伟大的公司。他们中国团队的两位领导者也是业内翘楚:张帆曾是百度、空中网和分众传媒的投资者,沈南鹏是携程、如家的联合创始人。他们 相信“现在是创建帝国的时代”,奉行“贪婪,但是专注于长期的贪婪”。红衫基金认为,最重要的是市场,而不是创造需求的公司,“下注于赛道,而非赛手”; (在新技术行业)没有什么是革命性的,全是进化,顺应技术进化下的连锁反应;寻找中国GDP增长下,个人消费提升所带来的新需求;只要能创造性地对一个传 统行业提供增值、改进,且其模式可以被广泛复制到一个比较大规模的市场,就可创造巨大价值;寻找概念上并不“性感”,但在具体领域内有所创新的破冰者,而 不是破坏者;不顺应舆论营造的流行趋势,相信“思维模式迁转”下的小公司的机会。红杉中国团队投资的两个代表性项目,一个是被视为“金融服务业的携程模式 ”的保险中介机构众合保险,一个是“传统行业改良型”的蔬菜种植企业利农集团。 鼎晖投资是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优秀代表,投资了蒙牛、雨润、永乐、李宁、双汇等好项目,他们所关注的行业,集中在机械、消费品、商业、传媒。 天才经济学家萨默斯建议中国“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理谷仓的顶棚”。他的观点,对于我们思考 股市的宏观背景有帮助。他认为,如果中国经济保持7%的增长率,将在单个生命周期里使生活水平发生7次翻倍、增长100多倍,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历 史事件;中国现在相当于50年代的日本、60年代的韩国,当时“经济奇迹”已在日韩开始多年,之后仍持续了几十年,因此中国的高增长很可能会继续下去;中 国低收益的外汇储备已超过短期债务的5倍,远超保障功能之需,而通过稳定汇率支持企业出口参与全球竞争的效果则越来越强;80年代末升值过程中的日本以行 政手段控制流动性,推迟金融改革,导致股市房地产大涨,资产泡沫破裂使经济调控形势大大复杂,因此失落了十年,对中国来说,可汲取的经验是:向内需驱动的 增长模式转变和金融体系改革,一定要在经济旺盛期进行。
上实10亿元悉数出售联华超市股权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1-22/110050710.html 363: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21/LTN20090121419_C.pdf980: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21/LTN20090121411_C.pdf 总价10.55亿元出售给百联集团,目的是企业内部资源调整,退出非核心业务 【《财经网》综合报道】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363,下称上海实业)1月21日发布公告称,决定以10.55亿元人民币,出售持有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980,下称联华超市)股权的上实商务,上海实业也因此全面退出连锁超市经营业务。 有关股权转让协议显示,上海实业是通过旗下公司上实医药(上海交易所代码:600607)及上海华瑞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华瑞),以总价10.55亿 元,向上海商业国企百联集团有限公司出售上海实业联合集团商务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实商务)全部股权,从而出售由上实商务持有联华超市约21.17% 股权。 据悉,上实商务注册资本为2.92亿元,是由上海实业的子公司上实医药和上海华瑞联合设立,主要从事实业投资、资产经营管理、投资咨询及国内贸易业务。截至2008年10月底,该公司经审核资产净值约为6.1亿元。 根据协议,上实医药及上海华瑞各自向百联集团转让上实商务约72.62%及27.38%股权。目前,百联集团通过下属公司拥有联华超市34.03%的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百联集团所持联华超市股权将上升至55.2%,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这次股权转让,可令上海实业集中资源,加强发展核心业务项目,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组合。”上海实业公告称。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实医药将获得税前投资收益约5.48亿元,上海实业将通过上实医药享有上述收益。 去年9月,上海实业在香港宣布,将退出价值数十亿元的非核心业务。2008年,上海实业已完成出售上海信投20%股权,获利3.32亿元。按照近期美林 报告的预计,上海实业剥离非核心资产的速度将加快,如果市场条件允许,还可能转让所持的光明乳业(上海交易所代码:600597)和中芯国际(香港交易所 代码:00981)两家上市公司的股权。 2008年是上海市8000多亿国资全面调整的一年,要求企业做大做强核心主业,并逐步退出非核心业 务。当年中期,上海市国资委公布了24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主业范围,其中上实集团的主业显示为实业投资与经营(国际经贸、医药、房地产)和资产经营管理 (基础设施、消费品、金融股权)。■(《财经》记者 陈中小路)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