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d4888a0100og04.html
与约翰聂夫关于价值投资的对话 周二就看完了这本书,沉淀了几天,陆陆续续写点自己的感想。
中文版的序言是张志雄写的,其中对聂夫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并将其尊称为价值投资的典范。的确,如果单纯从投资成绩来讲,内夫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长跑冠军。 31年执掌温莎基金,增长55倍,年复合收益率达到13。7 %,同期,S&P的同期收益率为10.6%。而且,更难得的是,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的同时,温莎基金的波动幅度却并不是很大,翻阅31年的投资记 录,其中赢利年限为25年,亏损年限共6年,最大亏损幅度为25%(1973年),最大赢利幅度为54%(1975年)。20世纪投资名人堂中,内夫绝对 是能占据一席之地的。
写到这里,似乎我又要沿着熟悉的老套路进行下去了。介绍内夫的七大投资原则,经典操作,然后在比照我们现在的市场探讨下他的策略是否适用于我们当下的市场。
且慢,我要换种方式。来点新鲜花样。假设我们大师就在我们面前,而我们可以亲自向他请教,那么好,抛弃那些高深的原则,让我们跟大师用对话的方式来聊聊投资吧。
小小散:大师,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总结你的投资思路?
大厮:我用3个概念总结吧,地下廉价商场+逆向投资+衡量式参与
小小散:大师,你了能不能用更通俗滴语言来解释一下捏?
大厮:好吧,也可以这么说,你要买便宜的股(低市盈率),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时候买(逆向),同时你不能教条化,周期股你可以买,成长股你可以买,公用事业,科技股,价值型股你也可以买。。。。。。
小小散:等等大师,你好象跟另外一些搞价值投资的人说得不一样啊,他们说了,不要投资周期股,说那不叫价值投资;另外说科技股也不能买,因为说巴爷也从来不碰科技股的。
大厮:(笑而不语)
小小散:大师还是一点点来吧,你先说说,怎么叫便宜的股,是不是买那种跌破净资产的股,还是低价股?
大厮:所谓低,是指低于市场平均市赢率40%-60%的股,而且这个公司还要有7-20%的增长,同时要有稳定的分红。绝对分红+增长率,这是你能得到的绝对回报率。符合上述3个条件的股,我认为就满足了我的便宜的条件。
小小散:(自言自语)选这种股票估计要把脑袋想破才办得到啊。。。
大厮:你说啥呢?
小小散:没说啥。对了大师,为什么不选预期20%以上增长的股票呢,俺们这市场里,大家追捧的都是预计未来2-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50%的股票,据说买这种股,是不需要考虑市赢率的。
大厮:有个名词叫做均值回归,你听说过吧,高成长股的增长速度终将回归正常,而一旦他的业绩低于市场的预期,那么等待着的就是暴跌啊。
小小散:就是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喽,大师你选了低预期成长的股,市场不会有太高的期望,所以也就避免了这种风险啊。
大厮:是的
小小散:低市盈率+稳定增长,这个我明白了。不过高分红,大师,这个在俺们中国是不太适用啊
大厮:这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去挤,总还是会有的。
小小散:大师,说说第2个概念,逆向投资吧。
大厮:这个通俗易懂,就是反大多数人想法而行之。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天赋。比如我小时侯,我妈就说我,见到个路标也要辩论一翻。
小小散:(掩口葫芦而笑)大师,你了太幽默了。我理解逆向投资了,揍是大多数人干嘛,我就不干嘛。
大厮:你又错了,错得离谱。
小小散:(瀑布汗)
大厮:大多数人在很多时候还是正确的。
小小散:大师,你越说我越糊涂了。
大厮:(笑而不语)
小小散:大师,什么叫衡量式参与,这词太高深了。
大厮:我把投资品种分为4类:高知名度成长股,低知名度成长股,低增长股,周期股。这四类股票如果价格足够便宜,那么我们都可能会买入。
小小散:高知名度成长股、低知名度成长股、周期股比较容易理解。低增长股是怎么回事?
大厮:低增长股一般年均增长低于8%,但是它的分红率比其他几个种类要高的多,同时比较稳定。
小小散:恩,大师,我觉得很多公用事业股一定符合这个标准吧。大师,我感觉你投资的股票种类很多,和那些很正统的价值投资者说得好象不太一样。在他们心目中,似乎可以投资的品种只是那种消费品行业,同时具有所谓“专利权”的公司啊。
大厮:虽然温莎基金最喜欢的是未被充分认识的成长性公司,多亏人性喜怒的波荡,在我投资的31年中,温莎买遍了几乎全美所有行业的所有等级的股票,他们或早或晚都进入了一种我们可以接受的低市盈率状态。
小小散:大师,我能否直截了当,问您一点关于具体操作的问题?
大厮:没问题。
小小散:我自从进入股市后,95%以上的时间总是满仓,炒了N年后,才听到一句话叫做要学会空仓。我非常困惑的就是总踩不好这个点,到底什么时候该满仓,什么时候该空仓。那么,大师,你在管理基金的时候,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大厮:是这样,温莎基金持有的现金比例上限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在20%左右,1986年,我们当时的现金比例为22%,那基本是最高的现金比例了。
小小散:(惊讶)也就是说,大师,你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接近满仓啊。。。。。
大厮:是,持股比例任何时候都不低于80%,甚至是更高。
小小散:(自言自语)看来大师跟我也差不多啊。。。
小小散:另外大师,你买了股票以后,持股期间一般是多长呢?
大厮:我的平均持股期限是3年,不过最短也有一个月就卖掉的。
小小散:3年啊,我持有超过3周的都不多。看来这是我跟您主要的差距所在了。
大厮:还有一点,我想提醒你。关于衡量式参与的问题。你还记得我把投资品种分为4类,高知名度成长股,低知名度成长股,缓慢成长股,周期股。那么在我的组合中,这4种股票的比例你大概不清楚吧。
小小散:大师请指点。
大厮:基本上,缓慢成长股的高-低比例在60%-20%之间,周期股在50%-25%之间,低知名度成长股在10%-35%之间,而高知名度成长股从不超过9%。
小小散:大师,我觉得从这个比例看,你选股很保守啊,也许这就是他们把你称作价值型投资者的原因吧。不过你的周期股持股比例也很高啊。
大厮:是的,只要市盈率足够低,周期股是可以买的。在我管理的31年间,我进行过很多次石油股的买卖,其中有只股票我操作过6次呢。
小小散:大师,我看出来了,其实您绝对也是波段高手啊。。。
小小散:大师,我很想了解您的投资理念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从您投资生涯一开始就相信价值投资理念呢。
大厮:是的。也许我很幸运吧。我的大学老师罗宾斯就是格雷厄姆和多德的坚定支持者,在课堂上,他讲的也正是这2位大师的理论。毕业后,我进入克利夫兰城市 银行,一开始就负责了7个行业的行业分析工作,包括汽车,华工,高科技。。。。那些基本资料的积累,大量的基础性表格都是我亲手做的。
小小散:(若有所思)大师,我想你真是很幸运,从一开始就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不象我,前10年基本是被技术分析洗脑,最近2-3年才意识到此路不通。
大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此刻的你已经不再是原来的你了。只要你坚持在正确的道路上,成功绝不会来得太晚。。。
小小散:大师,还有个问题请教,巴非特说,价值投资者要做好你手中的股票下跌50%的心理准备。您认可他的说法吗?难道价值投资根本就没有止损吗?如果你看好一只符合你的标准的股票,你买入了,现在它下跌了50%,你会止损卖出,不动,还是继续买入?
大厮:你的问题太多了,让我一个一个来回答吧。在我31年的投资生涯中,曾经有过一次,我买入了一只股票,然后它的价格真的下跌了50%,而我当时的选择 是割肉止损了,而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它的基本面发展没有达到我原先的预期,这是我卖出的唯一原因。不过也有个例子,我的做法是恰恰相反。
小小散:大师,我知道了,我读过你的书,你说的一定是那次经典的花旗之战吧。
大厮:(微笑)是的。87年的时候,当时由于拉美国家债务危机,很多美国银行都被拖下水,但我分析花旗已经提取了足额的坏帐准备,同时它的消费者业务,也 就是信用卡业务仍然在高速发展,因此我认为市场可能低估了它的价值。所以我开始逐步买入,建仓的成本大约是33,然后我没有想到花旗复苏的过程是如此漫 长,从87年到91年间,它的价格始终受压,我在14美圆的时候进行了补仓,91年底的时候花旗的股价最低跌到了8美圆。
小小散:晕啊,最多下跌75%啊,大师,没有多少人有这么坚强的神经能够坚持下来。
大厮:是的,不过从那以后,市场终于向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了,92年的时候我们终于获利了结。
小小散:(若有所思)大师啊,你的这2次投资,一次亏了50%割肉出局,一次最多赔了原始建仓价格的75%,但是我发现似乎并没有影响你总体的投资成绩啊。
大厮:你说这是为什么?
小小散:我觉得还是因为你是组合投资,这两个单笔投资虽然亏损较多,但是如果从基金总资产值来看,恐怕也就影响1-2个百分点吧。
大厮:(点头)
小小散:大师,我仔细读了你的书,然后跟另外一位华尔街的大师林奇做了比较,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林奇买的股,很多都是5倍,10倍,可是从书中,我 看你的操作,绝大部分股票的获利幅度在30%-150%之间,你基本选择这个时候就出局了结,然后选择下一个目标,这也是你的操作准则之一吗?
大厮:是的,我总是在市场热情高涨的时候卖出,而且我也不会要求自己赚到倒数第2,第3个美圆,我的思路是持股到了其价格稍微高出其合理估值就卖出。我绝对不会从鱼头吃到鱼尾。
小小散:大师,聊了这么多以后,我对你的投资策略基本了解了。下面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觉得中国股市里面你的这中操作策略也能够适用吗?
大师:(皱眉)说实话,对于大陆的股市从未参与过,我一点也不了解这个市场。它是一个年轻的市场,在某些人眼里,它跟美国市场的差别可能象大猩猩和果蝇之间那么大。给我点时间,让我研究一下,也许下次我会给你点建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l4.html
加多一條,確定性也很重要。
編者按:
《約翰·聶夫的成功投資》最初是三年前閱讀的,當時的印象主要集中在低市盈率 這個指標上。還有聶夫逆向投資5倍市盈率的花旗銀行。還有聶夫認為週期股上漲100%,必須拋售。當時將信將疑,也對聶夫,買入股票唯一的目的是要拋售的 說法不以為然。然而三年過去了。聶夫所說的基本上都驗證了。
現在的情況是5倍市盈率的銀行遍地皆是。很多週期性略強的股票,也在2008年末到2009年中的翻倍行情後,再腰斬,做了一趟過山車。聶夫都說准了。
最近重讀此書。發現了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情況。
聶夫進行低市盈率投資,是有一個投資組合的,這個組合包括四大類:高知名度成長股, 低知名度成長股,慢速成長股,週期成長股。高知名度成長股,約佔組合的9%,低知名度成長股,佔組合的的25%,慢速成長股和週期成長股各佔組合的三分之 一。以前閱讀的時候,忽略了這個組合的結構,現在看這個組合的結構是很穩固的。有意思的是聶夫用成長,來形容其組合的主要特徵,而實際上按現在的理解他的 組合的主要特徵是偏重價值的。也許在大師心中,這本來就沒有什麼矛盾。但因為這樣形容他的組合,在特雷恩《投資大師》那本書裡,聶夫的光彩就沒有那麼照人 了。
基於低市盈率投資法,高知名度成長股的比例肯定是低的。聶夫認為只有很少的高知名度 成長股,能符合他的選股標準。即:成長率加股息明顯大於當前市盈率。聶夫當時千挑萬選的是IBM。現如今很多人可能會把,茅台歸入這一行列。聶夫認為。高 成長是難以長期實現的,所以聶夫認為在這一組別裡符合他低市盈率標準的股票很少。
低知名度成長股,往往是一些被市場忽視的,高成長的公司。這些公司的規模,知名度, 都小。現如今這些公司可能集中於所謂,隱形冠軍的企業,香港上市的大量不成熟的消費股,或者二線藍籌。聶夫說這樣的公司,5家裡就有2家,基本面是要出問 題的。霸王、李寧、應該就是這一組別的。格雷厄姆也形容那些低知名度的公司,估值適當就很可能是這些公司的價格上限了。
慢速成長股,聶夫把,銀行,保險,劃入了這一組別。聶夫認為,隨著某些經濟手段的運用,很多原來週期性很強的股票,週期性是在減弱的,典型的是汽車股。我認為聶夫這一組別比較寬泛。除了明顯的週期性很強的股票之外,這一組別包羅萬象。
週期成長股。包括典型的週期股。聶夫投資鋁業和銅礦相關的企業。聶夫認為投資週期股 的訣竅,必須從低估值中獲得超常規的補償。聶夫認為週期股的投資者越來越敬業,業績沒到頂部,可能股價已經先行到頂了。股價與業績是不同步的。現如今銀行 股的情況,倒是非常像典型的週期股了。這也代表,市場越來越把銀行當週期股看。但本質上我認為銀行不屬於這個組別。
如果有能力構建這樣的低市盈率組合。投資的風險將會很小。確定性很高。雖然花旗在聶 夫的投資中算是經典。其實也不過佔聶夫投資組合的5%左右。不能確定市場在某一階段,偏愛某一組別的持股,但是總體上的低市盈率和組別之間上漲的切換,對 基金淨值的穩固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實這一方法,我理解是格雷厄姆防守型投資方法的具體實踐和延伸。這和格雷厄姆要求保守型投資者,在價格不高的情況 下,買入一攬子藍籌股的方法的內涵是相同的。
一般投資者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更接近於,格雷厄姆所提出的保守型投資方法上。如果 想超越,也更適宜在聶夫所謂的慢速成長股領域,尋找大機會。巴菲特介入可口可樂,吉列等公司之時,以現在的認識看,恰恰是這些公司處於慢速成長的階段。而 且沃爾瑪,這樣高速成長的公司,巴菲特反而是找不到好的介入時點。有投資者在云南白藥成長放緩之際,放棄了持股。而如果其市盈率降低到合理位置,恰恰應該 是買入時機。只是後續的演化,無法預測。云南白藥繼續高成長,在慢速成長股階段並未停留很久。
銀行業的預期放緩是一個很好的投資點,銀行已經不作為高知名度成長股看待,而更多的 作為週期股或者慢速成長股看待。作為週期股看待,主要是由於西方金融危機,而中國的銀行股與西方週期必然不盡相同。銀行股可能還會在很長的時期內,無法體 現其週期性。更大的可能性是轉為慢速成長。而其市盈率水平,明顯大大低於其成長水平和股息水平之和。符合聶夫的投資標準。
但是也應該看到,單一以銀行股和保險股構成的投資組合,缺乏聶夫組合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因為在這一組別,只構成聶夫組合的三分之一。無法探知市場的情緒什麼時候,轉向這裡。這也是很多重倉持有銀行股的投資者,長期失意的原因。
2,高股息率
3,低市盈率
4,公司基本面
5,聶夫的投資思想淵源
6,案例分析
7,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