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兩岸三地:台股染紅潮 Uncle Ray

2009-05-05  AppleDaily





 

八、 九十年代是台灣經濟的黃金時期,不少高科技及半導體公司在台設廠,得到美國電腦公司的OEM定單。自中國大陸開放後,這些公司紛紛把生產基地搬到國內,情 況就像香港的廠商一樣。十多年來,台灣單向地向國內輸血,本土投資一蹶不振,加上民進黨過去8年的台獨政策,台灣經濟每況愈下。馬英九上台後,共產黨當然 恨不得在經濟上把台灣拉攏過來,使台灣經濟倚賴中國,台獨自然就不成氣候。自陳雲林訪台後,小馬哥的政策似乎跟香港一樣,在政治上使不少台灣人看在眼裏不 高興,與陳雲林見面,竟然主動收起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旗,反而台獨為綱的民進黨人,還在總統府外揮舞中華民國國旗,真是情何以堪。五一長假期後,台灣將開 放中國合格機構投資人(即台灣的QFII)進入金融市場,中國資金可持有不超過10%的台灣上市公司股票,超過10%才須審批。此外,中國大陸資金可購買 台灣的政府債券,到台灣投資製造業、服務業等,總之就是全方位開放。上星期最鬧哄哄的,相信是中移動(941)準備購入台灣第三大電訊公司,遠傳電信 12%的股權,台灣股市大漲,連帶台灣在港上市的公司如富邦(636)、富士康(2038)等,都升個不亦樂乎。台灣似乎會步90年代香港上市公司染紅即 升的神話。

民主資金兩難全

太陽底下無新事,台灣人會與香港人一樣,面對同一個dilemma,一方面對大陸資金趨之若鶩,另 方面對國內體制及價值觀抗拒,一個民主自由,一人一票的台灣,與一個高度極權,但又手持大量資金的政權,兩者交鋒會是怎樣的結果?香港的經驗是一敗塗地, 台灣呢?Uncle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52

紅潮風暴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ftix.html
iMoney原文(簡體版), 25-07-2013。

近日市場最觸目的新聞應該是華潤電力(00836)被指控於2001年用120億人民幣,高價向山西金業煤焦化集團有限公司收購十項資產的醜聞(其中三個礦的採礦證已過期,交易完成逾兩年半仍沒有煤出)。一般這類負面新聞通常只會發生在小型股上,貴為藍籌級的央企集團今次竟然成為貪污事件主角,可說是出乎基金界意料。

筆者十多年前是專責追蹤硏究紅籌公司的投行分析師,華潤集團一直給予投資界的印象,是管理較專業化,雖有中資背景但亦具備香港本地藍籌股的透明度,加上與中央的緊密關係,其最大賣點是可以經常以低價收購合併國內優質資產,然後壯大上市公司,所以系內股票一直是基金寵兒。龍頭華潤創業(00291)早於1997年便已被選為恆指成份股。紅籌公司中,華潤系內公司的重組,收購合併,分拆上市及私有化等的動作最頻繁,集團於香港獨立上市的公司也最多,包括華潤創業,華潤置地(01109),華潤電力,華潤水泥(01313)及華潤燃氣(01193)。前三者且已成為恆指成份股。

高管套錢方法
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特色,是很多大股東都急於利用各種財技,在資本巿場套取短線利潤,在股市上將股票炒高賺錢,永遠比做實業賺血汗錢來得快及容易。低落的公司管治及備受懷疑的帳目,導致海外沽空機構以往多番狙擊,紅籌股某個程度上也有急於賺快錢的毛病。紅籌老總,一般由國內相關政府部門委派來香港擔任高管,大部份都有任期限制,通常是5到10年,最終會退休或被調返國內。他們的工資雖然比國企老總為高,但肯定低於香港藍籌公司管理。而能被委任成為香港上市公司高管,當然有強大政治背景或支持。

有權力及政治關係自然會令人容易腐敗,高管或大股東要透過資本市場賺快錢不外乎數招技倆:1)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紅籌股不斷透過注資收購消息將股價炒上,然後高位配股,再利用部分公司集資資金再購入股票,循環不息地將股價推上,知情人士便有機可乘,利用內幕消息低位買入股票。被收購的項目往往回報偏低,加上上市公司管理層根本不懂項目的業務,所以若干年後又需要將資產重組或撇帳。最終吃虧的當然是小股東。2)又或者透過高價買入將估值作大的資產,背後從中取利。3)或誇大資本開資及工程費用,將利益輸送往關連承建和供應商,然後收受好處。

反貪腐政治鬥爭
作為投資者,不要天真地以為上市公司的公開交易一定是公平及公正。很多外表專業,有良好公關及投資者關係聲譽的公司管理層,暗地裡做很多損害小股東利益,以權謀私的事情。這次醜聞凸顯了投資中國的另類風險--- 政治風險。

新任中央政府提出要打擊貪污腐敗,結果連有後台背景的大集團人物都不能倖免被祭旗。跟熟悉國情的內地朋友談及此事,均認為定中央高層要連帶整頓政治對手,真正要針對的是支持大集團高管背後的政治官僚。假若將來有更多中資上市公司涉及反貪腐調查及醜聞,請大家不要奇怪。受困於經濟放緩,中資股的估值(如平均市盈率)於過去數年已經江河日下,政治風險看來有機會促使紅籌,國企,面臨另一波估值貶值潮。香港中資股的市盈率愈來愈低,可能只是追隨內地A股的走勢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927

歐洲企業的分紅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5346

在決定是擴大投資還是將現金返還股東時,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CEO開始選擇後者。

彭博新聞社分析師預測,歐洲斯托克600指數的公司今年將支付每股11.54歐元的股息,為2002年以來最高值。與此同時,營業現金流將達到2011年來的最高水平——每股37.45歐元。自2009年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承諾將維持歐元地位以來,歐洲股票已經上漲超過一倍。

歐洲企業的現金儲備已經達到2萬億歐元,為2003年以來最高水平。儘管從去年起,歐元區經濟開始復甦,但RMG財富管理公司的Stewart Richardson表示,CEO們仍然對歐元區的經濟前景持懷疑態度,並正在等待貨幣政策效果的進一步明晰。

Richardson說:

公司持有現金,但並不願意投資大支出的項目。公司不知道未來的增長將來自哪裡,因此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於公司管理、囤積現金以及推升股價。

據彭博收集的數據,自2008年以來,斯托克600指數中的公司持有現金的數量翻了一番,而投資支出則從2008年的每股20.17歐元降至18.37歐元。上月美國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全球57%的基金經理表示,企業應該加大投資,而不是增加股息或者回購股票。

歐洲股市在2013年飆升17%,市場對經濟復甦充滿信心,而投資支出的回暖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根據彭博社的調查,歐元區經濟今年將增長1.1%,這將是歐元區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年度正增長。而斯托克600指數的公司收益將在2014年攀升9%,至每股22.92歐元,為2007年最高。

據標普,2013年,歐洲公司佔到全球資本支出的1/4,遠低於2003年的1/3。標普預計歐洲投資支出將復甦緩慢,並警告稱,低迷的投資支出將損害經濟增長,並對就業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015

英大嬸籌學費 意外做出暴紅潮包

2014-12-15  TCW

 

日前,《衛報》(Guardian)評選英國帶給世界的十大創新產品,最年輕得主是創立才六年的劍橋包,出自年約半百的創辦人丁恩(Julie Deane)。她從時尚門外漢搖身變成設計紅人,崛起過程堪稱激勵人心的傳奇。

這款潮包暴紅多快?據估計,今年營收一千五百萬英鎊(約合新台幣七億四千萬元),創造這項業績的證據是:產品銷往一百二十個國家,每天平均不到一分鐘就賣出一個。對比二○○八年僅籌出六百英鎊創業、一週只接一張訂單,丁恩覺得「生命的機緣很奇妙」。

兒女迷哈利波特催生靈感

丁恩的人生轉捩點是長女的就學決定:當年,長女在小學遭霸凌,已經當了八年家庭主婦的丁恩與丈夫討論後,決定改送她就讀私立學校。可是,學費一年超過一萬二千英鎊,對單薪雙子的家庭來說,負擔不小。

丁恩為籌錢,拉著母親發想家庭手工模式的微本創業。他們想出十個點子,最後是兒女的心願促成他們進入手工製包領域:姊弟倆是超級《哈利波特》迷,時不時就會央求母親購買和書中主角一樣的書包。

儘管丁恩念的是植物學、當的是顧問,設計書包還不算難,因此她們沒花多久就畫出外型方正、外觀是一對搭扣、兩個口袋,外加一條背帶的產品。不過,問題出在生產,接到詢問電話的製造商都紛紛走避,因為「過時三十多年了,現在一年才做十幾個,幾乎也都賣不掉。」

母女倆商量後決定打死不退,死纏著一家老工廠接單生產。至此,她們開始專心對付行銷難題。她先推姊弟倆當麻豆,自己充當攝影師;回家後用現學現賣的生疏技巧製作網頁,然後再四處請時尚部落客試背,請他們回饋意見;最後更厚著臉皮邀請他們背書。

二○一一年的紐約時裝週,部落客攜著劍橋包高調出場,《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讚譽是當週「街頭時尚代表」,丁恩一炮而紅,那一輪收到的訂單就有一萬六千張。隨後而來的好運擋都擋不住,除了連拿數個大、小獎項,連知名業者Vivienne Westwood等都爭相合作。

如今的丁恩掌管一家億元企業,仍窩在約莫三坪大的辦公室,還一人包辦業務、客服和公關等角色。她經常對外分享「小錢也能創業」的經驗,而且一再強調:「創業之初,盡量降低成本,而且盡可能維持長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93

陸行之:台灣必須學會「打群架」 全球半導體瘋購併、紅潮狂襲 台廠如何突圍

2015-11-02  TWM

看紅色供應鏈對台威脅,知名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的觀點獨特,認為中國目前的策略雖然不對,但正往對的方向修正;然而,對比於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購併浪潮,他仍然建議,台灣業界必須加速整合。

過去二、三十年,台灣半導體業沒敵人,但未來十年,打群架時代已經來臨!」前外資圈明星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這麼說。

即使已於今年九月離開原工作崗位,但身為台灣最知名的外資圈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並未減少對全球相關產業的即時動態掌握。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他細數近 來每一樁半導體購併案,以超過二十年的觀察經驗,抽絲剝繭提出背後動機、意涵與影響,而他看「紅色供應鏈」的對台威脅,也有不同於主流悲觀論調的看法,以 下是專訪紀要:《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二○一五年堪稱是半導體產業的購併年,背後的原因及未來影響是什麼?

陸行之答(以下簡稱答):全世界都在購併,昨天(十月二十二日)才發生科林購併科磊,之前WD(威騰)也才剛收購SanDisk(新帝),這是全球正在流行的趨勢。根據我的觀察,這一波購併風潮的盛行來自於三個原因。

首先,目前全球最成功的公司是蘋果,成功模式是針對軟體、生態系統、硬體、半導體進行全面性整合,為了要滿足蘋果或類似蘋果這樣的客戶,公司規模小是不夠的,客戶要的是一整套的解決方案,所以規模一定要大,因此,可以看到全世界都在進行整合。

下一成長來源:智慧汽車

此外,半導體產業成長趨緩,也是購併風盛的原因。目前看來,繼PC之後,智慧型手機產業高成長也不再,我預估未來五年每年成長率不會超過五%。至於下一個 成長來源,我不認為會是物聯網、穿戴式裝置或虛擬實境,而是智慧汽車、智慧機器人與智慧醫療的大躍進,但這也是三至四年後的題材,由於未來三至四年成長率 低,半導體廠商只好透過購併來帶動成長。

以後什麼東西都跟智慧有關,而每輛智慧汽車的半導體內含金額,預估將超過一千美元,遠高於智慧型手機的五十美元與一般穿戴式裝置的五美元以下,我預估,十年後車用半導體占整體晶圓代工產業營收比重,將從目前的不到五%大幅成長至三○%。

另一方面,同質性高的公司進行購併也可降低研發成本,如日月光與矽品進行合併,將可減少研發費用的重複浪費,且可降低殺價搶單的機率。現在,不管是中國還是全球都在購併,台灣卻還在殺價競爭,現在不讓別人買,最後就是競爭對手買了別人,再回頭跟你競爭。

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問題在於太過分散化,所有產業其實都有購併的空間,但現在看來,只有聯發科正在認真購併不同領域的公司

我建議政府一方面應該提供租稅誘因,若兩家公司合併,可以提供三或五年稅率優惠;另一方面,是引導小公司朝向新興領域應用發展,也同樣給予稅率優惠。又或者,政府可與台、清、交等大學以及台積電與日月光等大廠合作,布建半導體設計創業平台。

台灣是民主社會,確實較難主動去促使企業購併,因此,不妨採取我所說的,讓大公司自己去談購併,小公司鼓勵轉型,然後給予稅率優惠。

問:你怎麼看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一事?

答:不管是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還是矽品找鴻海合作,都是對的作法;問題是,鴻海出價太低,變成必須稀釋高達二○%以上的矽品股權,對股東權益來說是非常不好的,投資人最後倒向日月光,主要是基於這項理由考量。

購併方向 由水平轉垂直

矽品一向是公司治理良好的企業,過去只要賺錢就一定配發高達八○%至九五%不等的現金股利,所以手上不會留太多現金部位。

原本做的事是對的,卻因不認為台灣真的會出現敵意購併,反而成為這一次打不過日月光的原因。

但整體來說,這對台灣購併發展是正面的。過去,面板與DRAM產業都有談到購併,但就是缺乏像日月光這樣的龍頭公司帶動,我研判,未來購併方向還可能會由水平轉為垂直,也就是說,日月光(未來)若去購併晶圓代工也不要感到意外。

只要科技公司大股東持股水位不高,有可能出現和矽品一樣的股權爭奪戰,對於董監持股不高與無心經營的公司,這是當頭棒喝,此例一開,台灣科技業都會跟著動起來。

問:中國紅色供應鏈政策會成功嗎?對台灣科技業的影響會如何?

答:中國發展高科技業,在製造業已失去優勢的情況下,半導體是最後一線希望。

但是走到目前,我認為他們的策略方向是錯誤的,怎麼說?據最新消息,中國大基金(編按:即中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規模要由一二○○億人民幣上修 至一三八七億人民幣,換算美元就是二二○億美元,數字聽起來很嚇人,但若將之細分,六○%是給晶圓代工與IC封裝測試,再除以五年,平均每年是二十六億美 元。

假設晶圓代工與IC封裝測試分別為二十億與六億美元,相較於台積電一年投入八十億至一百億美元,聯電、格羅方德、三星一年分別投下二十億、五十億、五十億 至六十億美元,這個大基金還算大嗎?格羅方德每年投入五十億美元還打不過台積電,中國大基金的二十億美元能起什麼作用?更何況先進技術差距有四年,所以對 晶圓代工衝擊最小。

至於IC封裝測試產業,中國確實有其優勢,日月光與矽品若能結合,多少能夠擋一下,台灣優勢大概還有一年半到兩年。

不過,中國雖然營收到位,技術與獲利仍不夠,也就是說,營收市占率可達一五%至二○%,但獲利不到五%,而日月光與矽品擁有超過八○%以上的獲利,因此,對台廠影響相對有限。

紅色供應鏈衝擊IC設計

我覺得受中國紅色供應鏈影響最大的是IC設計廠商,中國最多的就是高階設計工程師,而且工作環境、薪水福利佳,最有能力發展這一塊。

但問題來了,中國大基金加上紫光的資金當中,投在晶圓代工、封裝測試、IC設計的比例各占三分之一,大概各投五十億美元,且分散在展訊與銳迪科等公司,但綜觀近期全球IC設計業所發生的購併案,規模都是一五○億美元起跳,規模不是中國能比的。

因此,中國政府在策略上,一則必須擴大投入金額;二則必須將資源進行更有效調配,也就是由競爭力相對較弱的晶圓代工挪到IC設計;三則小廠自己併一併,甚 至購併外國廠商,才能夠擴大IP(專利)基礎,策略上才能成功。整體來看,我認為中國目前的策略錯誤,但未來會慢慢調整到正確的方向。

事實上,清華紫光以三十八億美元收購硬碟廠WD,就是很厲害的一招。紫光買下系統廠商WD後,再用WD購併了紫光原本吃不下來的SanDisk等廠商,因 為系統廠商仍可決定未來晶片要用誰的。由此來看,未來中國半導體產業策略可能會有改變,晶圓代工打不過台積電、與日月光抗衡也很辛苦,可能會將資源轉到系 統與IC設計這一塊,因為這才是供應鏈中最大價值所在,以及台灣廠商與政府最該因應此一競爭之處。

撰文 / 顏喻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37

紅潮

紅潮襲港,中資三個月內五百億高價勇奪五幅地,已經由高舉自由市場,價高者得的正常商業行為,變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社會議題。

君不見,一向善解人意一眾華資地產商,對國家資金搶地潮取態已出現調爭上的根本轉變:
新地形容癲標、呂志和叔暗笑有坐艇機會。

中環人透露,紅潮強勢介入本港磚頭市場後,業界出現近年前所未見的熱鬧扛挖角潮:
每朝九至五,總會有神秘來電,現有薪酬加三成溢價誠謨過檔。

而據聞,中資新晉發展商,急需從業員只局限於幾大範疇;
一,識本港地政相關規條、
二,了解規劃及區分發展大綱、
反而負責做估值一眾測量師,最不受重視,事關,紅潮特質從來不問價。

有機構計算,本港傳統七大發展商,成功投地比例,已由一二年的四成多、降至三年前的兩成九,而到去年進一步減至百分之二十二,換句說話,每十幅政府推出土地,最高可以有7.8幅由中資包辦。

張一鳴曾經以「野蠻人陸續有來」為題,相信大媽資金抵港只屬初階。

的確,按內地部份一套想法,假設十年後深圳樓市每平方米值八十萬人民幣的話,香港理由更高。

而以中資出價之力量,由「豪價」堆砌出豪宅地段的功力,查實,香港任何一區都可以變為豪宅。

張一鳴八十萬平米例子,表現出內地資金浪漫的一面。
而惠譽就從資產與負債角度,帶出大媽錢來港實際需要的一面。

惠譽提及兩點,首先,近期在港異常高調的內地資金或企業,絕大部份屬二線,甚至更低、
其次是,呢批勇字派,大部份屬於高負債,尤其是外幣債務比重較多。

惠譽相信,基於美元負債為主,內房企業在港買地,變相是收購美元資產,最直接效用在於即時令到高負債內房的資產及負債表相對匹配及對稱,結果搶地、搶人為生存,一發不可收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661

金融雲端:中國式紅潮風暴 丘亦生

1 : GS(14)@2013-06-25 01:28:3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24/18310055

                金像電影《紅潮風暴》有這麼一段情節,真赫曼飾演的艦長在潛艇廚房失火之際,竟然下令進行導彈發射演習,導致被火災搞得暈頭轉向的艦上人員手腳大亂,丹素華盛頓飾演的副艦長意圖說服艦長救人要緊收回成命,但都為艦長所拒,演習最後完成,但還是有一名軍人在火災中傷重不治。類近的情節,最近發生在中國銀行體系這艘超級航母。

信貸危機 如火警演習

                最近人民銀行在同業拆息市場相當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不注入資金,甚至傳出光大銀行、中國銀行因周轉不靈而違約,也不為所動,上周四更出現自製的信貸緊縮,上海銀行隔夜拆息(Shibor)一度抽升至13厘,日中更曾見30厘,7日期利息也升穿11厘,日中高見25厘,均創歷史新高,資金緊縮的情況比金融海嘯時更惡劣。
不知就裏的話,還以為中國已出現信貸危機,金融系統出了亂子。查實這可以看成是人行的一場演習,要內地銀行預演資金緊張時,如何調配資金控制風險。不過,這場演習,卻出現在銀行本身已經要周圍撲火之際,令情況益發顯得危急萬分。
今次內地銀行的資金荒,有季節性因素,如處於交稅季節;有監管新要求,如遏制假貿易的措施;有外資撤退因素,聯儲局主席伯南克明確了收水路線圖;再加上6月下旬有逾1.5萬億元人民幣與定存相關的理財產品到期,都令銀行忙於撲水。

人行袖手 不再奉旨幫

                  在出現多個火頭之際,人行本應扮演救火隊的角色,射水滅火,卻偏偏選擇於這時進行壓力測試,考考銀行的防火救火意識,自己袖手旁觀,難怪銀行陣腳大亂、裙拉褲甩。
人行當然有其深意,實情是有銀行太過奉旨,認為人行總會像消防隊般隨傳隨到,於是出現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令這些銀行的防火意識薄弱,把大量從拆息市場拆借的短期資金,投資於難以快速變現的長期貸款甚至惡名昭彰的理財產品,他們押注於人行永遠體貼入微,不會任由短息大升。誰不知人行今次便正正利用這機會表明不再老奉,自己的孩子要自己抱番,順便考考銀行能否情急智生。

一旦失控 隨時燒死人

                演習的真諦就是要假戲真做,於是一場信貸緊縮幾可亂真,有亞洲金融風暴時金管局挾息至300厘的壯觀。當然,人行的消防道具如公開市場操作、定向逆回購等並無故障,一有甚麼三長兩短,自有多個小隊湧至,防止火勢蔓延。
儘管如此,始終挾息不是鬧着玩的,銀行叫苦之餘,是會殃及池魚的。市場現時估計,資金將緊絀至7月中,到時息口高企的情況,會否由拆息市場,擴散至其他借貸市場,令企業借貸成本飆升?香港的拆息已經抽緊,便是受內地撲水潮的影響。A股月初至今跌逾一成,港股亦步亦趨,內銀股及高債中資股首當其衝。如果之後再傳出這間或那間銀行出現違約,又或多隻理財產品爆煲、地方政府轄下的融資平台出現問題,就算即刻開動及時雨,損傷都可能無法避免。
火勢失控,是會死人的。

                  丘亦生
2 : GS(14)@2013-06-25 01:28:57

http://baike.baidu.com/view/587733.htm
紅潮風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55

零售股「紅潮風暴」 3個月10盈警 堡獅龍料中期純利插九成

1 : GS(14)@2016-01-15 18:09:2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15/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又一本港零售股發盈警,本地服裝品牌堡獅龍(bossini,0592)預期,截至2015年12月底止6個月,純利將較去年同期減少九成。集團表示,溢利下降主要源於訪港旅客數目下降,加上冬季氣候異常偏暖及市場競爭激烈,令集團收益及毛利大幅減少。事實上,去年開始本港零售市道急速滑落,翻查資料,過去3個月已有多達10隻零售股發盈警,零售股價表現短期內亦難有起色。

明報記者 邱曉欣

bossini預期,集團中期純利將較去年同期減少約80%至90%,集團表示,港元持續強勢,令旅客於港澳地區消費減少,加上訪港旅客數目下降,集團經營的多個核心市場,當地消費意欲持續低迷,影響集團整體收益。根據旅發局數據顯示,內地訪港旅客數目自去年6月起出現跌幅,且跌幅有擴大迹象,截至去年11月,內地訪港旅客數目約為351萬人次,按年跌15.5%,是自6月以來首錄得雙位數字跌幅。而港人受惠港元強勢,在剛過去的聖誕及除夕假日期間,成為港人外遊的高峰期,對本地零售業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集團又表示,冬季氣候異常偏暖以及市場競爭激烈,亦是令毛利大幅減少原因之一。本港今年延遲入冬,而且零售市道冷清,多個服務零售商趁去年聖誕節前夕,紛紛提早減價促銷。

旅客減異常天氣夾擊

bossini去年12月,曾於分店舉行抽獎活動,顧客無需購物亦能參與,而且人人有獎,不設最低購消費金額,均可享有若干折扣,最高優惠為全單半價。有公司員工曾對本報記者表示,過去店舖折扣比「員工價」更優惠,優惠推出後,部分產品較平日暢銷,惟冬天天氣和暖,禦寒用品銷情始於不及去年。

事實上,本港零售股近期相繼潰敗,翻查資料,過去3個月已有多達10隻零售股發盈警(見表),昨日公布第3季績,同店銷售再跌逾兩成的六福管理層對本港整體零售市道仍然悲觀,可見本港零售股價表現短期內亦難有起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271

紅潮海蝨肆虐三文魚減產貴6成

1 : GS(14)@2016-05-21 13:13:36

■紅潮侵襲智利奇洛埃島,令無數貝類海產被沖上岸。美聯社


港人最愛魚生三文魚受紅潮和寄生蟲影響,全球產量減少,價格正面臨暴漲。智利的三文魚魚產一向豐富,但當地海域自2月起被有毒紅潮攻陷,估計有12.3萬噸三文魚因此而死,令當地三文魚批發價急升60%。商品數據分析機構Mintec指,去年的厄爾尼諾現象令海洋溫度異常高,令海藻得以蓬勃生長,肆虐智利的三文魚聚居水域,魚產亦因此下跌16%。智利政府指海藻數目正遞減,三文魚的死亡情況亦於3月中終止,當局正對抗下一波紅潮,有海洋生物學家指清理工作或需時數月。至於另一三文魚出口國挪威,去年亦受「三文魚剋星」海蝨威脅。Mintec指三文魚長成平均需時兩年,因此去年海蝨成災亦會影響今年魚穫,當地1月三文魚產量據報下跌17%,加上極端天氣和部份地區海蝨禍患未除等因素,預計當地今年的三文魚產量為1,200萬噸,比去年下跌5%,本月價格更比去年同期高63%。Mintec警告,全球三文魚供應量大減,恐令售價進一步上漲。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18/196166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