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7月12日藍籌股的大幅上漲之後,A股市場的人氣明顯開始回升,7月13日,盡管股指的漲幅因為藍籌股的調整走勢不如12日,但以創業板為代表的各種題材股再度走勢活躍,VR/AR、網絡遊戲等概念板塊領漲兩市,市場成交量也維持在了7000億元以上的量級,再結合上證指數回補了3058~3066點缺口的走勢,“吃飯行情”仍在繼續。
7月13日,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股指早盤的快速沖高即回補了3058點~3066點的前期缺口,盡管隨後市場迎來一波獲利回吐拋壓,但題材股的集體活躍使得股指全天基本維持在周二收盤點位上方震蕩運行。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60.69點,上漲11.31點,漲幅0.37%,成交2794億元;深成指報收10853.56點,上漲95.71點,漲幅0.89%,成交4498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85.37點,上漲38.02點,漲幅1.69%,成交1297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7292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小幅減少。
對於這樣的走勢,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盡管周二走強的釀酒食品、煤炭、航空、家用電器等板塊都出現了一定的回調,但市場人氣的回升使得題材股整體較為活躍,“藍籌搭臺、題材唱戲”的走勢有望再度上演,重點還是要關註那些具有業績支撐的成長股,尤其是有高送轉能力的,目前的市場不具備全面上漲的基本面,應該還是會以結構性行情的方式演繹。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認為,今年宏觀調控是“區間調控、定性調控、相機調控”,因此經濟不好時政策松、股市漲,經濟好時政策緊、股市跌。1月底至4月中旬市場漲源於經濟差時政策松,4月中旬至5月底市場跌源於經濟好後政策收,現在又到經濟數據不好、政策松的階段了。
從6個月至12個月的中期而言,維持震蕩市格局判斷。短期2個月,維持樂觀判斷,震蕩市里面短期市場的波動,取決於經濟和政策的動態變化,目前再次步入政策走向偏松的情況,且改革仍在推進中。從市場形態看,利空階段性出盡,多方力量已經占上風,均線系統成多頭排列。融資余額不斷增加,滬股通也持續有大幅流入。此外,成交量和換手率逐步加大,風險偏好已經在回升中。短期行情已經走在多頭市場的路上,目前應順勢而上、保持樂觀。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等則認為,9月初G20峰會是觀察驗證全球將走向合作共贏,還是仍需要更多耐心的第一個時間窗口。2016年下半年全球風險資產波動率將明顯放大,權益資產維持中性配置。2016上半年全球資產配置的主旋律是“避險”和“填坑”,“避險”和“填坑”的共同作用使得風險資產和避險資產都會有階段性的進攻機會,黃金+股票的組合將成為可能。從“五星模型”來看,政治周期可能上升為主要矛盾,英國脫歐的政治風險發酵可能才剛剛開始。信用周期高杠桿的特征仍未明顯緩解,杠桿轉移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強。商業周期全球維持“弱複蘇”狀態,基本面亮點不多,但也很難形成明顯拖累,貨幣政策周期角度看以美聯儲加息為代表的全球流動性收緊仍不是可選項,存量流動性寬松的格局仍將維持。
王勝預計2016下半年,全球風險資產的高波動仍將持續,同時各類風險資產的輪動也會加快。高估值高波動並不利於權益類資產的超配,從全球資產配置角度,維持權益類資產的中性配置,耐心等待更好的配置機會。其中,如果受制於歐債擔憂美聯儲不加息,但是美國經濟超預期複蘇,會有階段性表現機會,黃金維持戰略性看好。
隨著藍籌股板塊的集體休整,A股市場也暫時放慢了反彈的步伐。7月14日滬深兩市股指漲跌互現,成交量也有所減少,不過次新股、量子通信、VR等板塊的活躍仍然有效維持了市場人氣,使得全天股指呈現窄幅震蕩運行態勢,在股指上漲趨勢沒有有效跌破之前,投資者仍可保持相對樂觀。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由於有色金屬、煤炭、鋼鐵等權重板塊繼續出現調整走勢,使得滬深兩市股指全天基本在周三收盤點位下方運行,直至尾盤時題材股的放量回升才帶動深成指翻紅。但上證指數最後仍報收3054.02點,下跌6.67點,跌幅0.22%,成交2089億元;深成指報收10854.14點,上漲0.58點,漲幅0.01%,成交3790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93.08點,上漲7.71點,漲幅0.34%,成交1125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879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大幅減少。
對於這樣的走勢,一位資深市場人士認為,周二藍籌股大漲帶動股指回升,但其隨後兩個交易日的回調也使得股指上行乏力。盡管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題材股在維持市場人氣,但在新舊熱點交替的時候,如果市場風格轉換不順,股指的反彈也會隨之一波三折,估計股指還需要盤整幾個交易日才能再度發力,這期間或許是投資者換股的好時機。
同時也有市場人士提醒,下周馬上就會公布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數據,市場在該數據出臺之前保持謹慎走勢也是合理的。現在市場的邏輯是經濟數據差則政策有望加碼,股市能漲。一旦數據回升明顯,則政策力度下降股指反而會跌,所以在數據出臺之前保持相對謹慎還是合理的,對大機構而言,倉位一旦加的太快,要想減下來可就不容易了。
華融證券策略分析師付學軍認為,在存量博弈的金融市場,投資者需降低預期、耐心等待、均衡配置各類資產。除非觀察到較為明顯的流動性增量變化的信號,否則任一類資產均很難形成大的趨勢性機會。對A股而言,一方面,深港通、養老金入市帶來的增量資金極其有限,市場不可預期過高。另一方面,一行三會等監管層意在“去杠桿”以防範金融風險,金融整肅(限制資管產品杠桿、嚴查基金子公司、嚴查資金池等)愈演愈烈;疊加下半年大股東減持、定增解禁壓力加大,市場“抽水效應”明顯。在量能難以放大的情況下,A股市場大概率將延續震蕩格局,結構性機會大於系統性機會,建議控制倉位、多看少動。
伴隨隔夜美股的下跌,A股市場周三也隨之開啟了調整模式,不過市場整體走勢仍維持強勢,成交量也僅小幅減少,投資者對於股指後續反彈走勢預期仍較強,9月12日留下的缺口被完全回補成為市場普遍預期。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受到隔夜美股下跌影響,滬深兩市股指周三均出現小幅低開,寶鋼股份(600019.SH)、武鋼股份(600005.SH)的調整以及中國聯通(600050.SH)的沖高回落,使得上證指數整體走勢要弱於深市,次新股、股權轉讓+債轉股等概念走勢相對較強,這也使得市場人氣得以維持。
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058.50點,下跌6.75點,跌幅0.22%,成交1600億元;深成指報收10788.59點,上漲6.28點,漲幅0.06%,成交2654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209.69點,下跌1.17點,跌幅0.05%,成交687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4254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有所減少。
就目前股指運行的態勢而言,指數在本周開始回補9月12日留下的巨大缺口,在上證指數尚有12個點沒有回補的情況下,深市各主要指數均已完成回補缺口的任務。如果沒有意外,上證指數完全回補該缺口應該沒有疑問,後續就是3100點整數位的爭奪了。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從十一長假期間各地樓市調控政策的密集出臺,再到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政策面對股市可謂是利好頻發。在樓市受到調控的背景下,國內資金需要一個新的宣泄口,股市無疑是最好的標的,但這一轉換是否能夠順利成行,還需要繼續觀察。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認為,自2014年開始,內地樓市與股市呈現了一定的“蹺蹺板”效應,即樓市低迷、價格回調之時(2014 年年中),股市開始逐漸見底回升,而股市火爆見頂之時(2015年5~6月份),樓市開始逐漸恢複、價格上漲。考慮到當前A股局部估值仍偏高估、地產調控之後需要調整增長預期、美聯儲加息風險上升及股份解禁減持等綜合影響,未來3~6個月仍可能是A股的風險釋放期,樓市調控帶來的資金輪動對股市的積極效應可能需要到更晚的時候才可能體現得更明顯。操作上建議繼續以穩健和價值為主,醫藥、大消費及高股息策略仍是持倉重點,同時也關註資金配置需求下優質成長龍頭的逢低吸納機會。
國泰君安證券策略分析師張華恩也認為,A股短期仍將延續窄幅震蕩格局,資金溢出效應將很難顯現,市場更多以結構性機會為主。配置上,持續推薦的財政發力+基建補短板雙輪驅動的PPP+主題和地下管廊主題。同時,優質資產重估和盈利確定回升仍可布局,高速公路、精細化工、養殖飼料。主題方面繼續關註電改。
隨著有色、建材、煤炭等權重板塊紛紛出現調整走勢,A股市場也暫時放慢了春季攻勢,滬深兩市股指周三雙雙出現小幅調整,創業板指數則調整幅度較大,顯示目前市場資金關註的焦點仍在“一帶一路”、國資改革等焦點領域,而中小創成長股暫時仍未成為資金主攻的目標。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股指早盤尚能在人氣的支撐之下繼續反彈,即便盤中有所回調午後仍創出了反彈新高。但隨著午後市場拋盤的增多,股指終於未能避免跳水走勢,創業板跌勢尤其迅猛。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212.72點,下跌5.21點,跌幅0.16%,成交2580億元;深成指報收10177.25點,下跌87.67點,跌幅0.85%,成交2618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1892.36點,下跌17.04點,跌幅0.89%,成交700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198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有所增加。
對於這樣的走勢,市場人士認為周二股指其實就出現了一定的調整跡象,盡管滬指收了陽線,但全天翻紅的時間不足10分鐘,再加上周三建材、有色、煤炭等幾大權重板塊集體出現回調,對股指走勢構成了拖累,“一帶一路”概念出現明顯的休整走勢。盡管此後以上海國資為代表的國資改革概念板塊有所表現,但未能頂住市場的獲利拋盤,股指出現了一定的調整,但應該還是在正常的範圍之內,相信休整之後“一帶一路”概念股還會有所表現的。
中原證券分析師唐月認為,節後大盤中期紅包行情基本得以確立,但短線市場不排除將迎來階段性調整行情。一方面,經過上周的強勢上漲後,滬市成交量已接近2500億元,而近期高點3301點成交量為3481億元左右,連續放量的空間較為有限;此外,在節後央行變向加息和去杠桿的情況下,市場增量資金仍較為有限,市場整體向上的空間相對有限,因此,市場仍需要以時間換空間。本周行業配置方面,采取中性策略,建議關註年報績優白馬股和超跌的高送轉板塊、恢複股指期貨的參股期貨板塊以及國企改革和一帶一路等投資機會。
而中信建投證券策略分析師李而實認為,從春節前後的資本市場表現來看,外匯市場在政策利率悄然上行中順利完成了“3萬億”關口的過渡,而實體經濟似乎並沒有受到“金融去杠桿”的影響,社融規模和信貸增長動力依然充足,周期品價格也未見頹勢,在該情境下春節攻勢似乎又找到了啟動的時點。但其認為目前的經濟引擎依然停留在生產端,而且在本質上並沒有擺脫對價格紅利的依賴,在周期運行的慣性格局下可能會再次催生一個針對周期品行業看短做短的窗口期,但這並不意味著風格轉向和風險偏好能夠全面修複。
從年初的資本管制到實質性加息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市場壓力由人民幣貶值轉移至資產價格端,這加速了緊縮效應向泡沫資產的傳遞,同時也蘊含了政策掣肘在未來進一步加重的風險。市場對於“金融去杠桿”的預期較為充分,但卻忽視了資金成本上行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影響。無論從融資結構變化還是企業層面來看,信貸超預期和宏觀流動性偏緊的市場環境背後是非周期品行業融資結構矛盾的進一步加劇。因此就中期趨勢而言,去年11月底至12月初形成的頂部依然具備季度級別的頂部特征,制約市場反彈強度的內在因素是短周期運行到達頂部“左側”,對於股市而言業績支撐下的邏輯不是增強而是逐漸向高點的邁進。
綜上,中信建投證券認為,在“兩會”臨近的背景下市場會迎來一個風險偏好修複的窗口期,但市場主線將繼續圍繞資源品、抗通脹以及政策主線展開,風格的切換和風險偏好的全面修複依然困難,這也制約了A股整體上的反彈空間和可持續性。在當前的做多窗口期內,在配置上建議關註三條主線:一是在景氣改善行業優選個股,包括交通運輸、石油化工、建築材料、鋼鐵、有色金屬、商業貿易等;二是繼續配置防禦類品種,包括銀行、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等;三是港股市場中具有土地等隱蔽資產標的、優質股權個股以及大陸國企改革紅利概念股。此外在大類資產配置方面更強調黃金的“右側”趨勢配置意義,在投資策略上建議逢低布局、逐步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