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互联网+”浪潮下宏观思考: 一场社会化转型运动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902

什么是定价权?

估值体系的影响力在于资本的定价权,资本的定价权影响着国家与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

在过去的大部分时候全球资本市场只接受一种逻辑,那就是企业必须沿着最初上市的定位发展,而每一个个体的发展路径都与经济体的某一个行业相关,而资本市场则根据先进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给各个领域中的企业进行估值,然后进行投资,其估值体系的根源来自于美国华尔街。

估值体系的影响力在于资本的定价权,海外资本通过输出资本(连带着输出价值观)——根据资源禀赋来给予发展资源。而向全球输出资本的同时,美国华尔街掌握了石油和各种无形资产(包括品牌、知识产权及各行业标准)的定价权,全世界的其他国家都只能在有形、无形产品的生产链条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资本所有者提供劳动服务,换取所需发展的资本。

中国应该如何摆脱身上的制造业估值?

中国产业发展遇到瓶颈,有能力制造出无与伦比的科技产品,却没有产生出一家苹果和特斯拉;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消费群体,却没能孕育出一家蜚声全球的一流品牌

在 这种背景条件下,中国企业在制造业的各个环节都维持了高额的资本支出,使得我们国家积累了巨大的产能(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真正地从一个农业国家转变 为工业化程度高度发展的世界制造业龙头。但到了今天,我们完全有能力制造出无与伦比的科技产品,却没有产生出一家苹果和特斯拉;我们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 场之一,却没能孕育出一家蜚声全球的一流品牌。当然,很多人会引用日本及韩国以工业立国最后成为世界产业链重要一环的例子来诠释这一中国难题,认为中国应 该循序渐进;还有更多的人会以“缺乏创造力”来解释产业发展所遇到瓶颈,认为中国应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经济应该顺其发展。这些道理可能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背后的思想都是“被动等待变化”,缺乏主动意识,这并不符合当前的发展需要。

中国有可能通过引导投资,成为行业创新的领导者

战 后的日本和资源匮乏的韩国处于美国为中心的安全体系以内,没有出现完整的工业体系,缺乏规模巨大的消费市场,没有充足的资源,甚至连货币的主导权都没有, 其格局与中国没有可比性。中国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充足的社会资本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完全有机会诞生出具有创造力的产品和服务。在最优的情况下,我们甚至 有可能在某些重要的行业领域摆脱笼罩在我们身上的制造业定位,成为创新行业的领导者。

参考案例:中国互联网从PC时代的“抄袭山寨”到移动端时代,终于诞生出领先全球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

以一个最典型的案例来说明问题,中国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10年,从PC时代的“抄袭山寨”到移动端时代,我们终于诞生出领先全球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这批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包括拥有DAU过亿的微信、全球GMV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以及像奇虎、京东、携程等许许多多领先欧美同业的垂直应用。但请不要忘记,2004年的PC互联网和2014年 的移动互联网热潮都是在欧美估值体系下经历极其痛苦的磨练后酝酿而出的。因为金融市场制度和社会认知的关系,国内资本并没有参与到这两场热潮当中,这些现 在已然成为巨头的互联网公司在当时不得不长期在面对欧美对冲基金疯狂做空的环境下生存发展。如果不是因为国家在信息服务及知识产权上的保护政策,BAT也许根本不会是GoogleFBAmazon的对手(到了今天我们每个人手中使用的也许就是FBGoogleSearch了)。现在中国已然觉醒,不仅仅这些领先的互联网企业率先地投入巨量资金改造一个又一个的传统行业,一些具备行业延伸基础的上市公司也开始了自身的互联网改造。更难能可贵的是,部分利用互联网思维的企业通过资本和实业的结合,在短时间内实现高速成长,例如小米。

“互联网+”,一场社会化转型运动

传统的产能型投资已经过时,社会资源将更多地投入应用创新领域

围绕着外部需求定义制造内容无法实现产业升级;

如 上所言,中国的经济体定位于制造,在过去数十年我们的投入规模巨大,但思路都特别单一。从点到面,围绕世界需求定义制造内容,从东部到西部,寻找成本降低 的可能性。这类型的投资迅速地将全球的制造能力向中国聚拢,但当投资回报率下跌(出口颓势显现的时候),过剩的资本就会产生副作用,比如说房地产泡沫。我 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资源型投资已经过时,没有发展方向的重复性投资无法保证经济发展;

很多经济学家的观点是继续韬光养晦,积蓄力量,但很遗憾这是在中国。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具有强大的发展动力,但同时也体现出了脆弱的社会稳定性。缺乏稳定的GDP增长直接影响的就是社会中低层的收入和就业。一旦GDP增长下降,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就会深刻地激化社会矛盾,所以必须走另一条路。要寻找方向,我们不妨参考一下互联网企业创新之路——2013年 年初的微信也不过是众多移动通信应用的其中一员,但依托移动网民的巨大增长,结合自身的移动通信基因迅速地搭建起流量平台,随后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高估值, 并向各个领域投资,包括电商、点评网站、华南城、影视文化产业等等。随后的阿里巴巴更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投资多家国内海外企业,掀起了行业改造浪潮。这并不 是说只有流量拥有者才可以进行跨行业投资,关键词在于他们改造行业的思想和所拥有的资本。

“互联网+”最早由互联网巨头腾讯主席马化腾提出,互联网行业巨头(BAT)都已经投入了行业改造的浪潮

我 们在讨论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时候,一般遵循一个思路:企业基因论。一个企业只能通过投资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获得成功。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的围绕着低端工业 体系进行了投资,并吸收了全球的产能成功地升级为世界工厂,这就是典型的资源型投资。然而,我们已经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再进行这类重复性的投资。随着社会 发展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正逐渐诞生出有史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中产阶级。这批中产阶级的消费力正逐步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中国的企业要学会适应一 个以内需消费为主的经济体。如何适应?首先就得寻找属于自己的消费者,那哪里有最庞大的消费者集群呢?必然是拥有海量用户的互联网。而互联网企业在过去3年通过移动互联网红利获取了大量的资本和流量,从内涵式发展的角度而言也急需落地。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从2014年年底至今这一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浪潮侵袭全国。无独有偶,这一概念并非由国家发起的,它最先是由互联网龙头企业腾讯提出的。

所谓“互联网+”,真的就是加个概念和故事这么简单?

如果说2014年是移动互联网从快速增长到走下神坛的一年,那2015年就是“互联网+”从泥潭里走向舞台中央的开始。许多离用户距离比较近的企业已经通过投资或者合作渗透,开始真正地去理解和挖掘属于自己用户;而更多的企业只是被动地根据资本倾向来实现自身市值的短期增长。但是,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互联网+”的含义是什么?

互联网代表的是:1)用户2)主动创新3)产品思维4)人力资本价值提升

1)互联网代表的是各种用户群体:通过接触互联网,企业可以真正的接触用户,理解用户的需求。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接触了互联网等于明白了用户,更没有任何数据支持,掌握了用户就能形成货币化模式。归根结底,用户数量不仅仅是投资决策中所提及的ARPU值或者估值基数,而是能够产生持续消费可能性的人群,他们的需求可以无限细化但心智领域空间狭窄。换句话来说——如果一个企业都不知道自己的用户在哪,等于没有发展目标,没有目标的一切战略规划都同等于苟延残喘;

2)互联网代表的是主动思维:从 高度竞争的市场中走来,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往往具备强大无比的颠覆性,并体现出无与伦比的执行力。这种特质来自于企业有动力从各个竞争维度挖掘自身优势找准 定位,同时敢于变革及追求变化(自己主动地寻找突破口,而非消极服从外部需求),也就是说——路径依赖,永远无法成功;

3)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产品思维:很 多人理解成为营销手段,很多人偏好平台模式,更多的人理解为不计成本地销售已有的产品和服务;经济学家许小年批判极致单品及免费思维,认为“互联网思维” 违背经济规律,过度释放消费者剩余,其实这都是角度失焦。真正的对用户价值的尊重,不是通过营销及烧钱来获取用户,而是通过了解特定群体的真实需求(高频 且持续的需求),为他们定制产品和服务;腾讯的货币化模式有很多,但只有微信做得好,其他服务才能连接起来;京东做得棒,但一旦物流和品质无法控制,用户 就会流失。所以一切的商业化模式及平台化的构想,最终落地的都是产品。至于这个产品是采用什么模式是与其性质高度相关,但是只有一个恒定的原则——用别人 的定位锚定自己,永远只能被淘汰;

4)互联网代表的是人力资本价值的重新发现:在 过去的制造业时代,就业人口等同于经济体中的成本优势,已经进入人口增速放缓的中国被认为将逐步走向消费疲弱、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衰退阶段。但互联网让整个 经济体重新认识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高素质的人才因为激励制度和创新氛围而聚集于互联网行业,使得行业内的公司实力更为强大且充满了创造力。简单而言,互 联网改造的是一种观念,资本、资源不再是社会发展动力的主要来源,更为合理的激励制度代表着更加公平的社会分配体系。

宏观而言,“互联网+”所倡导的是制造业向上游升级,服务行业激发内需,是一场社会化的投资运动

从宏观层面上来讲,“互联网+” 并非是加上互联网或者讲个故事这么肤浅,而是通过一个社会效应来引导中国企业的转型。这个转型包括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增量经济向存量经济发展模式的转 型两个层面。既然涉及转型,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一些旧有产能必须被淘汰,已有的财务资源将被抽离投入到新的领域中,风险和机会成本将会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 停滞,因此“互联网+”是一个由国家主动发起的社 会投资项目,制造业要向产品开发转型,服务业要突破空间地域激发更多需求,涉及到国计民生领域需要落实产业重组及市场化改革。这些变化仅仅依靠政策的引导 根本不足够(依赖银行就更不可能,因为银行自身也是被转型对象之一),金融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及血液中枢,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场社会化运动的引导者(当 然了,既然是社会化运动,就必须要有市场气氛)。因此,“互联网+”只是名义而已,通过金融市场的引导促进经济转型,才是核心。(来源:第一上海证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872

洗腦時間:如何做好社會化營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1/151106.shtml

圖片1

在今天,幾乎每個品牌都想做社會化營銷。

在此之前,我需要先給大家洗洗腦。

就從對市場營銷的認知開始吧……

圖片1.5

這個世界上,還是普通人居多,從業久了就會成為高手,成為大神的卻寥寥無幾。

大神不是你想當,想當就能當的,但是在了解了大神的世界觀後,你已經開始走在了可能成為大神的路上……

圖片2

節點一:如何運營好產品?

在新媒體時代,產品運營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粉絲運營,而粉絲運營的核心就是讓他們留下來。

很多公司都希望通過大量管理的方式將粉絲留在自己的身邊。

“粉絲是我的”這種想法和戀愛中“你是我的”一樣愚蠢,最後不但費錢費時間費感情,粉絲在找到“新歡”後還是會無情的離你而去。

戀愛中最好的心態是:我愛你,但你是自由的。

是的,每一位粉絲都是自由的,正如你曾經愛過的每一位姑娘。

既然她來了,你就用心的去愛,心態上不求回報,也能夠接受她隨時離開。

看到這里,有些同學應該已經開始不耐煩了……施襄,你說了那麽多,那麽到底該怎麽讓她留在我的身邊呢?

首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控制欲別太強;給她一個舞臺,讓她參與你的人生。

什麽?!還是沒有理解什麽意思嗎?看起來你多少有點直男癌。

那我就直說了:少管閑事,讓她自己玩。

分享一個最簡單的、每個人都能用的、效果相當好的運營方式:

在每次做完活動以後,將參與的粉絲根據分類拉進微信群。然後仔細觀察,你不可能要求每個粉絲都活躍,也不可能一個都不活躍。正如生活中,身邊的人那麽多,不可能每個人都愛你,但總有那麽些是愛你的。

把那些愛你的人(感覺積極的粉絲)給找出來,給她活動經費和幫助,讓她來給其它粉絲組織策劃活動, 效果會比你自己做好得多。不信你自己回去試試。

給那些你覺得還比較不錯的粉絲一個類似“XX地區會長”“XX校園大使”的頭銜,讓她們擁有你的屬性,參與你的舞臺,演出自己的人生。

你要告訴自己:那些素不相識的人,會留下來,都是愛你的。

也正因為如此,她們可以給你別人給不了的建議,她們可以為你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請務必好好珍惜。讓她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讓她們擁有主角光環,讓她們覺得自己是被珍視的……而你要做的,就是認真傾聽。再說的直白一些,就是她們給你的消息一定要盡快回複,好好回複,讓她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

讓她們成為航海者,擁有自己的領土。

西班牙王室曾經與哥倫布簽訂條約“你是你所發現的所有領土的總督”,想要成就“日不落帝國”就不可能將粉絲群全部“直營”,讓“XX地區會長”“XX校園大使”自由發展,自建“連鎖”群,然後給她們提供適當的幫助,讓她們自己去經營自己的領土。

現行的明星粉絲群,已經給出了最好的學習模板,你聽過哪個活躍的粉絲群是明星自己建立的?

自願與熱愛,比百萬年薪的職業經理人還要靠譜的多。

粉絲是天然具有參與感的,你過多的幹涉可能會反殺她們的參與感。你要時刻提醒自己只是個服務者,她們才是主角。

圖片3

節點二:如何做好內容?

我一邊碼字,一邊糾結,是不是該改成“如何做好創意?”

對的,好內容的核心就是好創意,好創意的核心就是好的切入點,好切入點的核心就是多想多問。

這是最質樸的答案,也是最靠譜的答案。

再強的大腦,也總有堵塞的一天。

當你為此痛苦萬分的時候,就好好問同事,問朋友,問粉絲,問那些比你牛逼的人……總有人會給你靈光一現的答案。

在以前,我為了想創意,加過上百個個各行各業的微信群,還會冒充女同事和群里的各位大叔勾搭。即便如此,想找比自己牛逼的人,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勾搭到的人水平不夠,就是牛逼的人不想和你聊,著實勞心勞力,浪費感情。現在,有個叫做“在行”的軟件很不錯,能夠找到各種各樣你所需要的行家,花錢和人聊天,然後獲得一些想法,再用獲得的想法去切入你想做的事情,這樣的創意成本就很低。

有了想法,還需要去實現。

簡單舉例:一篇軟文,圖文結合。

很多創業公司都是沒有專門的文案和美工的。

請個好的寫手和美工都不太便宜,采用眾包的方式最為合理。

眾包的核心和好處在於: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用合理的費用,買到相應的回報,付出的金錢不會產生浪費。

美工就找找萬能的淘寶吧,這篇文章的配圖就是我花了50塊錢在淘寶找人做的。

寫手找淘寶一般不靠譜,高質量內容淘寶級寫手是搞不定的,多加一些作者群、記者群,十分靠譜。

不要讓自己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這樣你會很累,而且還不一定能做得有多好。

最後,再送大家一句小結:淘寶在行微信群,省錢省時又省心。

圖片4

節點三:如何利用好渠道?

利用好渠道的前提是如何找到渠道,最簡單又省事的方法,請參考節點二的最後一句。

傳播渠道有很多,從經驗上看,目前最靠譜的宣傳,大概分別為:新媒體(微博、微信、視頻節目),傳統媒體(電視、雜誌、報紙),以及發傳單。

對的,你沒有看錯,就是發傳單。

目前創業公司的領域越來越垂直,想要通過社交媒體或者傳統公關的手段去影響自己垂直領域的這部分人非常的難,哪怕是大神想要做到也不是那麽容易,更何況絕大多數創業公司的市場負責人連高手也不一定能算得上。

傳單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對於許多垂直領域的創業項目,這是到達目標用戶群體率最高的。因為你能清楚的看到自己投放的人,到底是怎麽樣的,也可以很容易控制自己的成本。這點相當重要,現在很多所謂的線上精準營銷,其實都值得懷疑。

傳單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

發傳單至少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發給誰?傳單本身如何設計?如何發? 

首先,我們要想象一下,針對的人可能會出現在哪些地方?假如你是做社區蔬果電商的,單價又不貴,就是針對在社區居住的普通居民,那麽可能是個小區就可以發。假如你是賣雲服務器的,針對的可能只有創業者,而且可能只有初期創業者才會是購買者,那麽你可能就要在全北京各大初創孵化器走一圈了。

傳單本身根據不同的投放用戶,會有無數種設計方式。假如你是賣黑天鵝藝術蛋糕,那麽可能就是偏黑色風格的折疊邀請函,制作成本也會高不少;假如你是上門按摩的功夫熊,那麽很可能就是印上二維碼優惠券清新風格的A5紙……

傳單如何發,由誰來發,也是一個很大的學問。假如臨時工發,擴張速度快,質量卻不見得能得到保證,是否需要有人檢查?假如團隊一起上街發,擴張速度慢,但是可以親身感受目標用戶的反饋,還能增加凝聚力。又或者雇coser角色扮演成蜘蛛俠、綠巨人、哈利波特、花仙子(如果創始人顏值夠高也可以自己上),然後拍照片,發新聞,上版面,做事件營銷。

創業公司,尤其是垂直020類型,對用戶要求高,又預算不夠。那麽努力發傳單,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手段。就像《火影忍者》中沒有半點忍術天賦的洛克李,憑著自己的努力,拼命修煉體術,一樣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忍者。

圖片5

傳統媒體的背書效果很好,但是其單價成本並不便宜,而影響力又很有限,所以我一般不建議只做傳統媒體。

至於說傳統媒體已死,這個觀點我是不贊同的。

傳統媒體才是主流,如果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網絡紅人們如果不能從網絡轉移到主流媒體,不過如流星劃過,很快就會被人遺忘,更不要提大紅大紫。

在這個信息爆炸,優質內容奇缺的時代,內容本身就是渠道。不信的話,你可以看看自己手機里下了幾個視頻播放軟件,問問自己是看優酷土豆搜狐愛奇藝,還是看優酷上的《鴻觀》,土豆上的《火影忍者》,搜狐上的《屌絲男士》,愛奇藝上的《曉松奇談》?好好感受一下。

目前好的內容,多數都在傳統媒體手上,互聯網也不過是報紙雜誌的擴散者。

扯遠了,但是傳統媒體的影響力確實有限,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我一般會建議那些做了傳統媒體的品牌,再利用新媒體擴散一次,將自己的信用背書擴散出去。

微博我已經不看好,雖然那時曾經輝煌的戰場,視頻又需要花一個超長的篇幅來講。

所以,原諒我就說下目前最主流的微信營銷吧。

再次強調,不管在哪個渠道營銷,內容一定要好。無論是一片超長幹貨軟文,還是做一個H5的小遊戲,內容不好效果肯定會大打折扣。

假設內容都一樣,節約成本就是增加效果。

公眾賬號水太深,不少公眾賬號為了讓客戶二次購買,都會選擇做假數據。並不是粉絲越多越好,閱讀數也同樣可以作假。所以,買到更便宜的自媒體,挑選到對的賬號就是勝利。

目前,采購渠道大概可以分為:公關公司,代理,接單平臺,微指數,直接找自媒體人本身。

公關公司值得推薦的如藍色光標、奧美、靈思;代理值得推薦的如Wemedia,熊貓自媒體聯盟;微信接單平臺值得推薦的如微博易、活力兔……

微指數雖然也有10000多個自媒體直接交易,但是他本質上還是以大數據對投放效果的預估為主,盈利也是主要靠會員服務和大客戶數據定制。所以,嚴格意義上說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的接單平臺。

成本和挑選賬號的失誤率將決定渠道是否更加成功,成本越低越成功,失誤率越低,越成功。

於是,作圖如下:

圖片6

從陰影面積來看,購買渠道的選擇,按照優先排序,分別為:微指數>自媒體人>代理>普通平臺>公關公司

產品本身好,然後創意好的內容,再通過優質且低價的渠道進行傳播,這就是做社會化營銷的基本法則。

還是要提醒大家一句:一定要做好營銷後的用戶運營,不要被一時的熱鬧蒙蔽,留下來的粉絲,才是真正能給你帶來價值的粉絲。

那麽,現在我們是不是該來講講“節點四:如何讓粉絲留下來?”

好的,請把這句翻譯成另一個說法“節點一:如何運營好產品?”

社會化營銷的奧義在於:用好產品留住粉絲,用好內容吸引粉絲,用好渠道得到更多粉絲……

如此下圖,周而複始,生生不息。

圖片7

最後,忘記說明:

這次節點一主要講的是如何運營好一個產品。以上內容,我們要以這個產品已經至少是個“沒有明顯缺陷的產品”為前提,營銷再好,產品渣也是沒有前途的。

因為,好產品本身就是營銷。

 

本文作者施襄,微指數聯合創始人,連續性創業者,知名科技自媒體。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施襄,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微信聯系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988

樂視超級汽車的合理想象:特斯拉+智能化、互聯網化與社會化?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4164.html

樂視超級汽車的合理想象:特斯拉+智能化、互聯網化與社會化?

第一財經日報 秦夕雅 2015-09-11 06:00:00

世界經濟論壇提名了全球132家高速增長企業加入“全球成長型公司”(GlobalGrowthCompanies)社區,其中包括樂視(300104.SZ)、愛奇藝等10家中國企業,並在9月10日舉行了頒獎典禮。

世界經濟論壇提名了全球132家高速增長企業加入“全球成長型公司”(GlobalGrowthCompanies)社區,其中包括樂視(300104.SZ)、愛奇藝等10家中國企業,並在9月10日舉行了頒獎典禮。

全球成長型公司被視為市場的開拓者、創新者與塑造者。世界經濟論壇全球企業事務總監施力偉(OlivierSchwab)介紹:“創新的商業模式、高速的增長活力、優秀的管理團隊和企業社會責任是考評全球成長型公司的主要衡量標準。”

9月10日,在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新領軍者年會的現場,樂視控股戰略管理副總裁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下稱“阿木”)就樂視超級汽車人事變動、產業布局等熱點話題,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

如何想象樂視超級汽車?

第一財經日報:9月10日,賈躍亭發布消息稱,上汽集團原副總裁、上海浦東新區前副區長丁磊正式加盟樂視,而在此前,樂視超級汽車已經吸引了特斯拉、蘋果、寶馬的一票兒頂尖設計師和來自英菲尼迪、廣汽和一汽大眾的多位高管加盟。可否介紹一下樂視超級汽車的最新進展?

阿木:目前樂視超級汽車,還處於整體研發、團隊擴充和大的資本運作的前期。

過去100多年歷史中,歐美日韓所主導的汽車行業建立了高度分工的產業格局,但時至今日,汽車行業面臨著三個正在加速變得嚴峻的問題:城市汙染、城市交通網絡體系的壓力、汽車原本的產業分工格局與用戶消費汽車的訴求不再匹配。由此看,汽車行業面臨新的變革和趨勢:電動化、智能化和互聯網化、社會化。

汽車的社會化和分享經濟的理念在未來將越來越變成汽車經濟的主流。擁有汽車將逐漸變得不再重要,而重點將是如何提升汽車的使用效率。這可以說是百年一遇的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也是中國和中國的汽車產業第一次和發達國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其中,社會化和互聯網化部分,中國不遜色於任何國家;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各國都在進行研發和創新,從這一點說,很有可能使得全球的汽車產業進入“中國”時代。

在這一宏觀環境下,樂視超級汽車希望能夠滿足未來新的汽車購買主力的訴求和願望,這是樂視超級汽車想承擔的使命,這個理念正在越來越多地吸引傳統汽車行業高管的加盟。

今年上半年,汽車行業的銷量也出現瓶頸,汽車行業從業者的焦慮也隨之而升。長遠看,這也給汽車廠商重新審視和思考的機會,在汽車行業增量有限的情況下,對創新的需求陡然提升。

日報:汽車未來會不會變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現在,如何想象這輛樂視超級汽車?

阿木:有兩個方向可以想象超級汽車:第一從智能終端角度看,目前全球電動車範圍內,特斯拉的呼聲最高,特斯拉主要解決了電動化問題,但是智能化、互聯網化和進一步社會化部分一直是它想去做的事情,但是這些內容需要企業基因和能力的積累。所以可以想象一下,把這部分內容疊加上去將是怎樣的呈現?第二,回看超級電視和超級手機在紅海中是如何做創新的,可以推演超級汽車的“路數”。

至於汽車未來會不會變為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入口,答案是肯定的。但目前還不是,由誰來主導這個產業,將決定這個產業如何被理解。就樂視超級汽車的理念而言,就是生來連入網絡、智能操控、服務於生活場景,絕非僅是一個交通工具。

日報:9月8日,奇酷科技的兩大股東360和酷派的分歧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註,可否介紹一下這一情況?

阿木:樂視確實是入股了酷派,但就這個分歧而言,與樂視並沒有直接關聯。

伴隨手機產業的飽和度不斷增加,必然經歷升級的過程。因此,近兩年以來,樂視和酷派之間一直在進行接觸和洽談,並非近幾個月的突然決定。

樂視的生態能力、垂直整合的思想、互聯網服務導向的產品理念等等,對於傳統手機廠商而言,是一個新的煥發活力的機會。

對於樂視而言,用互聯網的方式快速推進手機產品的升級叠代。但是客觀講,對新產業,特別是終端產業而言,進入市場和發展需要能力的打造,比如供應鏈能力、線下渠道的覆蓋能力、智能終端售後服務的能力等,還有基礎技術的創新,都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因此,樂視也有很多能力訴求,希望能快速補充能力。

新銳公司的生存創新需要政策空間和包容

日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致辭中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作為互聯網企業家的代表,你如何理解這一觀點?

阿木:在剛剛開幕式散會之後,我也跟李克強總理聊了一分鐘,聊了兩個最大的感想。中國在區域、產業、創新等領域可供挖掘的潛力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創業創新一方面的確需要調動學生、科研人員和科研機構的積極性,但是另一方面,創新有規則邊界。這里包含了政策和政府管理邊界、技術和研發創新的邊界。而破除這兩個邊界的深淺程序決定了創新創業的大小。

以樂視為例,在樂視超級電視的創新和發展歷程中,確實與中國廣電管理的政策出現了很多對話。在我看來,這些對話正是一個企業正在推動創新邊界延展的過程。企業並不缺少積極性和靈感,缺的是足夠寬廣的土壤和創新的空間。

未來,除了希望繼續調動民間雙創的積極性外,也希望調動政策制定者、國有企業、壟斷力量的創新激情和動力。

企業和政府的對話是兩種思維的碰撞:企業是用戶價值為先和企業的持續發展;政策的制定有更宏大的目的,既有文化價值觀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有創造並保護更加健康的產業生態的目的。這兩種思維對話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用戶想得到更好的體驗、產品和服務被企業創造出來;而政府的政策能夠與時俱進,順應新的潮流,給予新銳企業更大政策上的包容和空間。

比如,2014年下半年開始,到2014年年底,我們根據政策要求向廣電的相關部門提交了整改方案,等待審閱和批準。現在很殷切地希望廣電部門能夠盡快回複整改意見,根據這一方案和政策框架範圍內更快推進下一步的創新。但在這個過程中,並不影響樂視超級電視的銷售,2015年上半年超級電視銷量突破了100萬臺。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02

用最有效的人性,讓社會化媒體營銷持續爆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09/153691.shtml

導讀 : 營銷中需要運用人性的資訊,先吸引顧客,在讓顧客產生欲望,再接著就是進一步讓顧客下決定購買,最後就是購買以後的分享,讓他身邊的朋友也來購買產品。

平時大家能看到很多關於營銷中需要運用人性的資訊,也有很多書籍資料介紹營銷中需要運用到的人性知識。人性在營銷中是非常重要的,這點毋庸置疑,但是如何運用好,這點就非常值得思考了。

很多資料中介紹的人性,種類非常的多,少的也有10種左右,多的有幾十種。這樣對於我們去運用就比較的困難。筆者對於成交的研究有較長的時間,對於人性在營銷中的運用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其實在實際的營銷推廣當中,經常需要運用的人性並不多,幾乎所有的銷售案例中,常出現的也就只有4種人性,當然要想做的更好,不僅僅只有這4種,但是這4種都弄明白以後,其他的人性,就是不清楚,也能夠做的很好。

這4種人性分別是好奇、貪婪、恐懼、虛榮。為什麽是這四種?為什麽要這麽排序?相信一些高手肯定是能看出來緣由的,但是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不清楚的,文中每個人性點的介紹,我都有很詳細的說明背後的原理是什麽,以便於大家能夠更好的運用,下面就具體說說。

先是好奇,引起顧客的註意

很多人都清楚好奇在營銷中的重要性,但是好奇要運用在哪些地方?相信還是有很多人不太清楚。其實好奇運用最多的地方是在與顧客初次接觸的地方。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網絡上,電視里,手機里各種消息,人們想要轉換註意力實在是太容易了。這個時代的好處就是,大家能夠很容易獲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壞處就是因為吸引人的東西太多,大家很難養成良好的意誌力,沒辦法對某一件事去很好的堅持,形成不了一定的深度。我本人也是當下環境的一位受害者。

上一段說了這個時代里,大家的註意力很容易被別的事物給引走,為什麽會被引走呢?就是因為人性中的好奇。對於我們營銷人來說,我們需要顧客來看我們的東西,對我們的產品有深度的了解之後,做出購買決定。我們能看到網絡上很多吸引眼球的東西,比如很多的各種奇怪的標題黨,各種姿態的露肉黨,這些都能夠很好的吸引我們的註意力。但是我們畢竟是賣東西的,沒辦法想搞八卦新聞、神秘事件這樣,弄個很奇葩的東西,來吸引顧客。我們需要從自己產品的特點出發,針對顧客的需求,再結合人們天生對於新奇、誇張等等事物的好奇心理,來制作出一個吸引顧客的宣傳標題、圖片或者視頻。

現在因為網絡流量價格的降低,很多廣告多以圖片為主,比如淘寶的寶貝主圖,直通車圖,鉆展推廣圖等等。如是淘寶首頁的鉆展圖片,“冬靴大放價”、“超值福袋”、“99元/2件”,然後搭配上幾款拍攝精美的鞋子,對於想要買鞋的人群來說,還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接著貪婪,提升顧客的欲望

通過前面的好奇,我們成功的抓住了顧客的註意力,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讓顧客對我們的產品產生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讓顧客覺得,產品確實好,是能配得上自己的,是他所見過的所有產品中,最適合自己的一款,也是自己最值得購買的一款。這個地方,我們要從哪幾個角度去讓顧客喜歡產品呢?

正常的流程,都是要塑造價值了,也就是常說的,對產品的“包裝”,這個“包裝”就是讓產品看上去很誘人,一般很多的產品,都有自己的特點,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把產品的特點展現給顧客。從產品的主要效果、產品的各個功能、產品的成分、原材料的供應產地、企業的性質、媒體的報道、用戶的見證。主要就是這些,一般電商網站產品描述都是這樣的,很多微商在朋友圈發動態的,上面提到的幾點也都把他們發的內容,包含進去了。

只是現在很多產品都同質化了,隨著生產成本的降低,很多人都想獲得利潤,於是紛紛加入了生產行業,導致現在很多產品都供過於求,聽說過一個段子,說的是國內一年生產的衣服,放在倉庫里的,夠全國人民穿三年的。為什麽地攤上的衣服那麽便宜,而很多質量看上去還不錯,據說是很多品牌商家,把牌子剪掉,論斤賣出去的(你沒看錯,是論斤,不是按件賣的)。

對於有一定差異化的產品及新進入市場的產品,價值塑造會比較的能夠吸引顧客。但是對於同質化一些的產品。就只有通過其他一些方面來去讓顧客產生心動的感覺了。往往比較流行的就是做活動,低價促銷。很多賣家對於低價比較的抵觸,說要高價賣才好,我只能說你對如何定價,還沒有摸到核心點,定價是要針對市場中的消費者來的,所謂的高低價,都是相對的,同一檔顧客,比如120-80元為一檔,這個檔位市場需求量比較大,那我們定價就可以相對的低一些,比如80-90之間,這樣就更容易獲取顧客。30-50元一檔的,及220-280元一檔的,這些顧客群體的不同的,對於不同的顧客群體,高低價對於他們來說是不一樣的。以後千萬不要簡單的說高低價之分,要看顧客群體的,脫離了顧客群體,再去談高低價,沒多大意義。

對於偏同質化的產品,往往做活動,搞促銷就更容易獲得顧客。現在的活動價,甚至都有虧本銷售的,但是,誰又會做虧本生意呢?商家的低價促銷,很明顯會獲得市場中更多的顧客,有了顧客,就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獲取利潤。每個企業的商業模式不同,但總歸,最後都會是賺錢的。尤其是現在競爭激烈,滴滴和快的打車在競爭的時候,都補貼打車券給顧客,大眾點評及糯米網在獲取顧客的時候,都送實物及現金的。這里是要說的是,獲取顧客的重要性,有了顧客,就有很多的可以想象的空間。

當然,對於小企業來說,我們不用像那些有錢的企業一樣,但是我們可以做好自己的規劃,在能夠最大程度獲取顧客的同時,整體項目最終是盈利的。

目前對於我們賣貨的商家來說,有一些比較不錯的活動,不僅能夠很好的轉化顧客,更能夠通過活動本身的特性,為產品做宣傳,轉化更多的顧客,在這個社會化媒體營銷的時代,這種活動對於商家來說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微巴人人店里的幾個活動工具,我在之前一直對於微店系統比較的抵觸,因為他本身並不能為商家帶去消費者,只是提供一個成交的場所,但是看過人人店的一個活動案例之後,發現借助軟件的功能,能夠更好的實現產品的宣傳。

這個案例是關於贛南臍橙的,筆者因為對於水果電商了解的比較少,也一直好奇,為什麽贛南臍橙比較火,但也一直都沒去深入研究,最近有一個種植商家聯系我,跟我簡單的說了下,原來這個贛南臍橙是上過中央電視臺的,而且一般只有江西那邊的比較的新鮮,其他地方比較少,而且其他地方的大多數都是打過蠟的。這個店也是做贛南臍橙的,他運用了幾個工具,就引爆了朋友圈市場。

1、好友拼團,這個功能顧名思義,就是這個產品價位分為好幾個檔次,檔次的劃分是以購買人數的不同來區分的,不同檔次的價位不同,有1人團(原價),5人團(28.8元),10人團(19.8元)等等。顧客看到了以後,想要購買這個臍橙,可以選擇原價購買,也可以選擇低價購買,低價購買的條件就是找幾個朋友一起組團購買。這個方式,把原本可以成交1個顧客,一下子變成成交5個、10個、50個顧客。一下子把成交級別擴大了很多倍。雖然相比之下感覺利潤少了點,但是,出貨量極大的增加,企業總體的利潤沒有減少。這個活動開團僅3小時,銷售額7196元,訂單量781單,發展分銷商142人。效果也還是比較不錯的。 

2、好友砍價,這個有點像是微信的集贊活動,就是分享到朋友圈里,找其他的朋友幫忙點擊砍價按鈕,砍價的人越多,產品的價格就越便宜。購買者想要低價購買,就要去找其他人來幫忙砍價,其他人看到了以後,覺得能夠低價購買,也會想著繼續找別人來砍價。這就達到了一種病毒營銷的效果。在朋友之間不斷的傳播,而且都是用戶自發的,不用第三方去監管。這個砍價活動他們的效果是砍價活動開展1天,已有355人參與砍價。 

通過上面的兩個活動,企業不用花一分錢做廣告,短短兩天時間,就有了十幾萬的成交額,這個傳播效果還是非常好的。當然了有些人會覺得可能價格太低了,吸引的都是比較低端的用戶,企業的利潤沒有多少。這點大家就放心了,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商業模式,前端的讓利,獲取了大量的用戶以後,企業就可以針對這些用戶專門設計出來一些適合他們的產品,以此來長久的獲利。總之,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所以,對於別人的東西,還是不要妄加評論,多以欣賞的態度去研究探討為好。

還有恐懼,害怕失去

前面介紹了,如何讓顧客心動,一個是通過產品塑造價值,另外一個就是通過做活動,這兩點就能夠很好的讓顧客對我們的產品產生要購買的沖動,但是有沖動之後,很多時候並不足以讓顧客決定購買,他們覺得很好,很想要,但是,就是不夠賣。我相信很多營銷從業人員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其實還差一樣東西,就是讓顧客感到恐慌,再不買就再也買不到了。

筆者做銷售這麽多年,接待了太多的顧客,通過跟他們的接觸,了解到,再介紹完產品價值及活動以後,很多顧客都表示出很高的興趣度,但是,他們沒立馬行動,啥原因呢?很簡單,他們怕。怕什麽呢?他們自己也不知道。總之就是怕,你要是問的他的話,他也能跟你說出來怕的原因,但是,你能明顯的感覺到,其實他說的那個原因,根本就已經給他解決過了嘛。就我自己的分析是,很多顧客在聽完介紹之後,有很高的興趣的時候,感性上是非常想買了,但是理性上告訴他,等等,再等等。這個理性的拒絕的原因,筆者分析的是有兩種,一種是自己以前做過很多錯誤的決定,導致後來自己要承受糟糕的情況,因此以後不能再那麽輕易做決定了,另一種原因是資金並不是那麽的寬裕,不能夠隨便做決定,需要多方對比才行

如何突破顧客理性上的拒絕呢?就是剛才提到的,再不買,就再也買不到了。我這個產品或者活動,是限時限量的,錯過了這次,下次就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人們都有過錯失機會而抱憾的經歷,所以,再遇到這種要錯失機會的事情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選擇讓自己不再遺憾。通過這點,就能夠更好的促進銷售。當然現在這個方式很多的商家都在使用。雖然被大家都用爛了,但是這個功效依舊非常好,人性的弱點,總是難以避免的。

以京東首頁的廣告為例子:2000+品牌海購,2元限時秒殺。想要買鞋服的,看到以後,是不是立馬想看看,了解下這個到底是個什麽情況,以免自己錯過了這麽大的優惠。

最後虛榮,去分享

前面已經購買了,這一步也是很多人不是那麽重視的,但是現在移動社交平臺的便捷性,讓分享是一件非常輕松的事情。前面談到第二個人性貪婪的時候,我們提到了人人店做的活動,那個活動能夠讓顧客去分享,但是與這里的分享是不一樣的。前面的那個分享是提升顧客欲望所產生的,這里的分享是顧客購買以後形成的口碑式的分享。

首先我們要知道顧客為什麽要分享,其實人性當中都有攀比的心理,希望自己比別人好,自己的經歷比別人好,自己所有的東西都要比身邊的朋友好。也正基於顧客的這種心理,我們就要引導顧客分享。筆者以前做淘寶的時候,那個時候顧客收到貨以後,我會跟他們說,幫忙分享到QQ空間里,並且好評,可以獲得返現。於是有一部分人這麽去做了。其實我當時自己這種以金錢誘導顧客分享,其實並不怎麽好。因為顧客是收了錢才去分享的,並不是顧客本身想要去分享,所以,他在分享的時候,會覺得是對朋友的一種打擾,而且很多時候,可能收到返現以後,立馬就把分享的廣告給刪掉。

我們應該引導顧客本身願意去分享,通過設置一些具有社交屬性的東西的,讓顧客產生分享的欲望,進而才行行動。人們既然想要自己的經歷比身邊朋友的經歷更豐富多彩,新奇多樣,以此才能產生出自己的優越性,那我們就可以提供這種東西給他。小紅書為什麽會引爆朋友圈呢?他們用一周多的時間內,在上海派了10個“鮮肉快遞員”,選中了一些購買了產品的真實用戶去遞送產品。這個活動最後達到了什麽樣的效果呢?在6月6日當天小紅書的銷售額相當於5月一整月的銷售額。 

此外,顧客收到包裹以後,看到上面的一句話很獨特,覺得很新奇,就會想著分享到朋友圈里,這樣就相當於免費為品牌打廣告,讓顧客身邊的人也都知道品牌的存在,吸引他們去平臺註冊,最終成為平臺的顧客。

現在知道為什麽是要這麽一二三四的排序了吧,正好是成交的整個流程,先吸引顧客,在讓顧客產生欲望,再接著就是進一步讓顧客下決定購買,最後就是購買以後的分享,讓他身邊的朋友受到他的影響,也來購買我們的產品。當然了,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人性,如懶惰、隨大眾等等,這些是在上面主要的流程通順以後,再逐步的增加上去,會有更好的效果。通過上面的分析,對於如何把人性更有效的運用在人性中,大家應該有所知曉了。最後,就讓每一點都在實踐中帶來效果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952

微播易徐揚:社會化營銷進入第四個紀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6/154907.shtml

導讀 : 社交網絡營銷在短短5年內已經升級了4-5次,從微博、微信公眾號到朋友圈,到現在的視頻時代。而創業者需要“關註目標用戶在哪個平臺上凝聚的時間長,之後在他們經過的地方去施展你的活動和拓展你的商業模式。”

i黑馬訊 3月26日消息,由創業黑馬舉辦的第三屆黑馬運動會今日在京舉行,微播易創始人、黑馬會副會長兼常務秘書長徐揚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

徐揚在演講中表示,社交網絡營銷在短短5年內已經升級了4-5次,從微博、微信公眾號到朋友圈,到現在的視頻時代。而創業者需要“關註目標用戶在哪個平臺上凝聚的時間長,之後在他們經過的地方去施展你的活動和拓展你的商業模式。”同時,徐揚還提到了視頻時代營銷的方式。

談及創業,徐揚向創業者建議:“在關註自己行業領域的時候,做到足夠細分,細分到可以看到行業內1-2年的小型更新換代和叠代。”。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謝謝大家!

只是運氣比較好,創業最早期的時候跟黑馬結緣。那時我是黑馬營三期的副班長,基本上沒怎麽逃課,踏踏實實在學。老牛那時候還沒有“重度垂直”的理論,但他讓我印象最深得一句話就是:“在一個細分領域里面一定要做到第一”,這句話影響了我很多年,我現在每天都在想自己是不是能在這個細分領域里做到第一。

回歸我自己。創業指導這類的,還是屬於個人愛好,我最喜歡幹的事還是研究和琢磨社交網絡。

社交網絡也是創業工具,而且是很重要的創業工具

現在我們已經整個被手機綁架了。

你可能以為你的手機大部分時間是用來工作的。不,99%的時間你都用在了社交網絡上:翻翻朋友圈,看看訂閱號的文章,然後和別人聊天。夾雜在中間,很多生意都被娛樂化了,生意就在一個微信群和與微信好友聊天中無意達到了。

所以,社交網絡已經在改變你的生活方式了。2010-2015年,創業需要考慮移動互聯網,否則沒人願意投資。但從2015年開始,如果你的項目沒有考慮到社交網絡,那就有一定的問題了。

我們之前還沒有真正研究過社交網絡到底是什麽樣的態勢,以及變化節奏怎麽樣。下面我們來講一下。

2010-2013年是微博最火的時候。在大部分人眼里,微博只有只有發和看兩個功能,而我們把各個微博帳戶分成了17個等級。單就紅人這塊,我們分為網紅、名人、明星,明星則分成4-5條線。那時我們服務的陌陌、小米手機、美麗說等企業就火起來了,他們的特征其實也很簡單:做了一個很牛逼的產品,利用當時的社交紅利(當時微博營銷特別便宜),快速把自己的企業做大。

2013年後進入了微信時代,很多企業開始做公眾號,但具體怎麽做成了一個問題。但最早做公眾號的人,現在最少都是千萬富翁級別了。微信公眾號對中國企業的公關、口碑、品牌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很多企業沒有趕上微博紅利期,但趕上微信紅利期後也變得非常牛了。

2014年微信發展到黃金時期,當年成了微商年。那時微商做到了1000多億的規模,大部分都是賣面膜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真正思考過,通過朋友圈去賣貨其實是個非常領先的商業模式。以前我們在各種電商平臺買東西都要走6-8步,而微商就1步:姐你喜歡嗎?拿回家能用的話給我轉個帳就可以了。其實你的目標用戶也就5000-8000個,能想辦法把他們固化在你的朋友圈里面,你就可以做一輩子生意了。

而很多企業總是在糾結了,微博我沒跟進,微信我也沒跟著玩,那朋友圈還要不要玩呢?但等你糾結的時候,紅利期已經過去了。

現在給你個機會,把你的關系、你的客戶托管到你的朋友圈里,你為什麽不試一試呢?很多很多企業,用朋友圈就可以把你的客戶伺候的非常好、非常舒服,而且還能產生很強的黏性。但還是有很多創業者只是把朋友圈當成一個娛樂工具,從來沒把它看作一個能夠輔助創業的重要工具。

視頻時代來臨

現在我們又進入了第四個社交網絡年代,這個年代叫作視頻年代。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我們看到一個小姑娘在映客上做直播,對著屏幕和大家說話。到了12點的時候,她說我困了要睡覺,那時候有11萬人在線,觀眾說你睡吧,我們看著你睡!後來那小姑娘把燈光調暗,一歪,就躺沙發上睡著了。早上7點醒過來,居然還有11萬人在線。這11萬人整整一晚上在做什麽呢?發彈幕,11萬人聊了整整一晚上。

這代表什麽呢?這代表了及其頂尖的註意力資源啊。這同時意味著,你的目標用戶的註意力已經不在你常駐的地方了,他們都已經遷移到新的載體上了。

視頻發展到現在是個什麽狀態呢?以前我們做一次電影植入,需要提前半年去設計制作。而現在,七大視頻網站上的PGC大型制作節目已經是三天一集的頻度了,這比一個大片的植入速度要快多了。

還有UGC。社交網絡以前就只有微博、微信,現在直接出現了美拍、秒拍,還有快手這些短視頻平臺,出現了無數的小姑娘在上面拍自己,有的拍得非常好,甚至變成了一個IP(Papi醬)。

你們覺得這些東西不值錢嗎?可人家“二更”剛剛拿了5000萬人民幣的投資,而它們還只是一個公眾賬號,估值就比我們高了。你們覺得,這是不是機會,是不是市場,是不是註意力?

再往下就是直播了。YY做的最早,李學淩做了十幾年了,突然直播行業來了個爆發,出現了印客、鬥魚,還有花椒,讓無數小姑娘一夜致富。在上面賺得最多的一個小姑娘,聽說一天晚上就因為打賞掙了200多萬。

我們還細分研究了下美拍和秒拍上的人群區別。美拍上“文藝青年”比較多,天天錄一段自己然後發上去。秒拍是依托於微博起來的,很多小網紅在秒拍上玩兒。快手更好玩,有許多普通的群眾演員,所以他們的尺度會稍微往下一點點,黏合時間更長。YY則有很多專業直播,直播房間漂亮,然後麥克風也都是專業的。

現在這些做內容的都火了。papi醬拿的1200萬的融資,二更融了5000萬,一條融資百萬美元,另外一個只拍攝動漫軍事題材的公眾號,至少拿了1000萬。而這些還都只是在天使輪和A輪啊。

如何做視頻時代的營銷?

現在無數的人在湧入這個行業,開始在這個細分領域做。

我們昨天做了個事情:昨天唯品會的一個發布會請了周傑倫到現場。我們則找了20個網紅到現場坐在第一排,每人舉起手機做現場直播。其中有個小網紅在美拍上,做了個30秒的短視頻,得到了37萬個贊。你們可以想象下,這是什麽樣的影響和註意力。這樣做一下宣傳,這個品牌在年輕人心中想不火都難了。

從現在的變現模式來看,原本PGC的廣告制作都比較重,現在都比較簡單,只需要三天就能完成。我們甚至想過一個事,如果有一天一個杯子需要推廣,我們可以在三天之後,讓所有大型視頻網站上的PGC內容在第35秒都對這個杯子進行一次展出,那這個杯子就會變成一個很牛逼的事情。

UGC的明星和大咖的性價比很高,可以做貼片和各種創意廣告。怎麽做?

現在主流玩法有幾個。

一個是1+N,你找一個網紅在網上做一個事情,一分鐘馬上就結束。一個網紅在網上發一個聲音,然後用朋友圈和其它資源快速的擴散,這對一些APP和直接面向C端的產品來說很容易引爆。

第二個是N+1,一個大V圍繞一個案例進行傳播。我們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案例,徐福記的一種糖,找了70多個美拍達人,同時跳一個舞,這段舞蹈引起了整個美拍和秒拍上面所有紅人模仿這個舞去跳。播放量現在已經到了3000萬。

還有就是N+N多點觸控的模式,意思就是你可以為一個事情做多個觸發點,用多個紅人和多個社會化媒體資源去擴散,這樣可以把你的企業品牌做起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這麽多,在此希望大家:

第一:在關註自己行業領域的時候,做到足夠細分,細分到可以看到行業內1-2年的小型更新換代和叠代。

第二:關註你的目標用戶在哪個平臺上凝聚的時間長,之後在他們經過的地方去施展你的活動和拓展你的商業模式。

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96

微信不能用H5吸粉了,社會化運營人還能怎麽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21/155346.shtml

導讀 : 用戶更精準了,運營人員更辛苦了。

近日,微信發布了《微信外鏈規範》的規定,關於H5的部分是這樣規定的:H5 遊戲、測試類內容以遊戲、測試等方式吸引用戶參與互動的,具體形式包括但不限於比手速、好友問答、性格測試,測試簽、網頁小遊戲等,若內容中包含以上情況,一經發現,立即停止鏈接內容在朋友圈繼續傳播、停止對相關域名或 IP 地址進行的訪問;對於情節惡劣的情況,永久封禁帳號、域名、IP 地址。

1

且不說微信出臺這一政策是為了增加移動廣告收入還是為了優化用戶體驗,但此番受影響最大的人群必定是社會化運營者,以及想要通過自媒體實現平臺曝光和留存用戶的創業公司。畢竟在很多公司看來社會化運營和自媒體運營是一個相對快速且低成本積累用戶的途徑。

具體不知從何時起,微信作為最大的H5出口開始采取一系列的封殺和限制活動,有時還六親不認,連自己的H5也封!也許是所謂穩定行業的責任感在作祟,也許是面對上億pv的恐懼,一時慌了的陣法。但幾乎所有的H5從業者、運營方都清楚這個潛規則,當廣告點擊達到一定量,如果被微信監控到帶有分享頁面,將被毫不留情的封掉!

封面

現在這種大棒子一刀切的限制現在又落到對html5部分功能封鎖上,此舉不由得再次引發相關者們吐槽,用來拼誰家創意牛的功能被限制得嚴嚴實實,形式上能玩的只有設計和頁面,展示效果大縮水之余,用戶的體驗性和互動感也必然跟著急劇下降。

以前吸粉利器H5小遊戲、測試、問答等低成本方式不能玩了,微信還能怎麽玩呢?對此曾在蘋果、小米公司擔任新媒體運營的業內人士潘總向雲圓星E-Volutione創業公司市場運營研究院表示:微信封殺H5後,以往的拉粉手段被逐一閹割,目前可以開展的是內容運營、活動運營、紅包運營、功能運營,想要做好上述工作則需要投入比以往多幾倍的人力和預算。

u=119682957,2978732393&fm=21&gp=0

而小E了解到,自從微信新規發布後,許多創業型公司立馬機智地轉向研究微信廣告主,希望以正常的廣告形式與渠道投放來獲取粉絲。據說,大眾類型的公眾號通過投放微信廣告獲得一個用戶的成本為1元錢;另一方面,據騰訊2015年Q4財報顯示,以微信廣告位代表的效果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57%至人民幣29.16億元,超過了28.17億元品牌廣告收入。由此可見,本次微信封殺H5勢必會讓微信廣告業務進一步增長,對社會化營銷人的影響則會更多體現在微信內部投放能力和日常運營能力上。

除了廣告投入,創業公司還有一招吸粉秘籍,就是通過早前行內慣用的異業聯盟,即各個公眾號間繞過廣告平臺進行相互推廣來交換各自的粉絲,這種形式即實現低成本,又確保了真實粉絲的獲取,目前仍被部分平臺推崇與運用。

長期以來,H5 行業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各種朋友圈小遊戲、測試題、邀請函,些內容往往本身的趣味可玩性並不高,也不止一位專家發過“H5就是刮大風,刮過去就什麽都沒了”的預言。而隨著微信的打壓力度日益加重,曾在友圈創下無數神話的H5未來是走向優質化還是進入沒落,恐怕目前難以想象和判斷,不過倒是可用一句話來概述這個行業的現狀:用戶更精準了,運營人員更辛苦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093

騰訊張誌東內部演講:大力強化微信“社會化”思維

在騰訊,有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馬化騰,另外一個是張誌東。作為騰訊第二號人物張誌東,騰訊產品的架構者,除了馬化騰之外最有話語權的人物,卻極少暴露在聚光燈下。

10月31日消息,騰訊微信事業群近日召開了年度管理團隊領導力大會,微信創始人張小龍邀請張誌東做了演講。張誌東表示,微信的活躍用戶過了8億,這是很重大的里程碑。微信過了6億用戶,感覺就已進入了一個對社會影響的深水區。這和1億的時代已存在巨大的差異。希望年輕的同事們,除了產品思維之外,還要大力強化 “社會化” 思維。將社會各人群和階層的複雜性,作為主要的研究課題。對這種變化還要更加敏感。

以下為演講全文:

感謝小龍的邀請,今天過來參加WXG(註:微信事業群)的會議,談一下我對公司的產品對社會影響上的一些思考。

我兩年前離任公司管理層, 不再參與公司的業務,除了學院(註:騰訊學院,騰訊公司內部分享平臺)的事務之外,我主要有兩個關註點,其一是公司的公益產品,其二就是公司產品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微信是關註最多的產品, 因為它對社會深層次的影響最大。

向 WXG 的同事們致敬

8月份看到了公司發布的2季度財報,公布了微信的活躍用戶過了8億。這是很重大的里程碑,我這里想向WXG的同事們表示敬意。

向微信團隊的產品精神致敬。

微信團隊把握住了移動時代的開啟,在5年多的時間里,團隊一直在堅持克制和優雅;在商業化上,團隊也在堅持優雅自然之道,在大型組織里,在商業化過程中同時堅持理想,尤其不易,大家做的很棒,為小夥伴們的5年如一日的堅持而自豪。

向微信團隊的技術精神致敬。

在優雅的產品背後,必然有著無數技術團隊的智慧和汗水。比如每年的除夕夜,全國人民一起歡度春節,高峰時間,用戶一分鐘就可以在微信里收發10億條消息,拆開2000萬個紅包,用戶給技術團隊開年第一天就送份見面禮----先來一次海量技術考試。因為技術團隊的無數努力,微信才可以給8億的用戶提供值得信賴的服務。

社會化的巨大挑戰

致敬之後,我想談談挑戰。這個挑戰,還不是產品、技術、或者商業化的挑戰,而是社會化的挑戰。微信過了6億用戶,我感覺就已進入了一個對社會影響的深水區。這和1億的時代已存在巨大的差異。

1.挑戰一:“老鳥時代” VS “菜鳥時代”

1億用戶的時候,那些是在互聯網上久經考驗的人群,網絡用語可以稱之為“老鳥”, 他們從PC時代就開始使用互聯網,他們的特點是眼明手快,經歷過網絡上形形色色的洗禮,具有很強的信息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對於“老鳥”來說,優秀的互聯網產品,就能很好的滿足他們的需要,讓他們的生活如魚得水。

但微信發展到6億用戶之後,用戶群開始接近中國總人口的社會的複雜度了,三四線城市、中老年用戶、縣城用戶、農村用戶,移動網絡對於他們是驟然打開的新世界,他們基本上是互聯網上的“小白兔”或“菜鳥”, 缺乏PC時代的互聯網的洗禮,自我保護能力也比較弱。

在PC互聯網時代,“老鳥”們已經習慣了網絡的虛擬性,QQ卡通頭像,nickname等等,虛擬和現實之間,有著天然區分感的鍛煉過程。而微信從誕生第一天起,就是一個基於手機通信錄的“真實世界”,“菜鳥用戶” 和“小白兔用戶”嚴重缺乏對互聯網的辨別和自我保護意識。

相信微信團隊的同事們,已經對這樣的變化,有了很多實戰的經驗。我這里提一個希望,希望年輕的同事們,除了產品思維之外,還要大力強化“社會化”思維。將社會各人群和階層的複雜性,作為主要的研究課題。 對這種變化還要更加敏感。

這里舉幾個社會化的思考視角。

◾思考1:對“人際過載” 的思考

在PC時代,有一個理論說 sns社交的人際寬度是150人。也就是說,人們的精力可以處理150人左右的人際關系,會讓人感覺愉快而不至於過載。微信在4年前,朋友圈做出了一個很精妙的產品設計,讓朋友圈很巧妙的融合在手機IM之中,拓寬了150 這個數字限制,朋友圈也獲得了高速的成長。

然而,隨著用戶基數擴大,人際關系的複雜度也在急劇擴大。原有的巧妙設計,也已面臨很大“人際過載”的社會問題。

很多人際關系廣泛的商務人士,已經遇到 “過載”的尷尬。見過一些過千人朋友的重度用戶,幾乎每隔幾分鐘,朋友圈就有新Push下來;也見過一些朋友,因為朋友圈的人數過多過雜,變得小心謹慎,不敢說真話甚至不敢發朋友圈。

微信雖然已有一些自定義的分組及權限管理的措施,但還是不夠優雅,並未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人際過載會帶來很大的壓迫力,需要微信團隊,更多從社會角度層面的思考和創新。

◾思考2: 對“內容過載” 的思考

公眾號是微信一個重大的創新,給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內容獲取和服務獲取的體驗,也給內容供應者和服務供應者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生態。微信認證、原創標識、閱讀打賞,等重要的配套創新,體現了團隊對內容生態的思考和探索步伐。

我在訂閱十來個訂閱號的時候,每日一條推送的體驗是很愉快的。但是,當我有大幾十個,上百個訂閱號的時候,我就陷入了 “內容過載”。

過載讓人產生不愉快的感受,紅點密集讓人產生焦慮和失控感。 貪多是人性的弱點,雖然微信早就有右劃退訂的功能, 但依然不足以體驗平衡,用戶還是很容易被人性的弱點帶入坑里。 微信這里還需要更多友善的創新, 幫助用戶擺脫這種不愉快處境。

◾思考3: 小白兔的免疫思考

因為微信的公眾平臺, 內容的傳播速度和傳播的形態, 有了很巨大的改變。 優質誠信的公眾號,獲得了很不錯的發展,這對內容業界是很好的基礎設施。

公眾平臺的火爆, 也有許多的公眾號運營者, 本身並無足夠內涵,只是利用人性的弱點來運營。 如何幫助小白用戶在過程中提升鑒別能力,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舉個例子,我有文化水平不低的長輩,但他們依然還是網絡“小白兔”。在親人的微信群里,長輩們經常轉發一些明顯誇張的養生文章。他們還會說,“這是微信上說的。”

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這些“小白兔”在辨識一個公眾號的信用上,遇到困難。公眾號名字可能叫做“ XX健康之寶”或者“ YY養生之道”。

在用戶1億的時候,問題不尖銳,老鳥具有很強的辨識能力;但到了8億用戶的時候,即使有了企業認證,有了舉報和處罰,但依然遠遠的不夠。這個公眾號背後,信用有多少,信用能否可視化? 能否讓“小白兔”在他的文章里一眼就能識別?

在洶湧的數字化社會的大潮中, 如何能幫助“菜鳥”和“小白兔”們,不會被劣幣誤導,如何讓他們正向的增強數字化時代的常識,提升免疫能力,如何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 這是特別需要我們關註的問題。我們的公眾號增長的很快,在增長速度的背後,我的解讀是:這里的責任重大。

◾思考4,故障和社會恐慌

作為社會基礎設施,最近兩年來,微信的幾次技術故障,造成了用戶“恐慌”,好幾次都還是PR團隊在微博、微信公眾號上發公告的傳統形態。我們還沒有做到,在產品UI上對用戶進行1分鐘的安撫。

打個比方,我們去銀行櫃員機取錢, 遇到銀行系統故障,若櫃員機能提示, 已知系統故障,正在修複, 稍後將恢複服務。用戶會很淡定。若櫃員機上,啥也不說,就顯示登錄錯誤,那將會讓用戶造成恐慌,會害怕存款被盜。

微信作為一個早上起床第一個點擊的國民應用,有幾個場景如,登錄故障、群故障、朋友圈故障、支付故障,用戶容易受到驚嚇。會比銀行卡失效更恐慌,更容易 “懷疑人生”。會焦慮而恐慌,不斷關機重啟,甚至刪掉App重裝。

雖然我們有很優秀的技術團隊,也已經實現了系統的各層面的多級健壯性,但故障總是難免的,需要我們把故障的透明告知,作為特別重要的產品體驗來設計和演練。目前還不夠自動化,還有不少環節依賴運營來反應。很多時候,技術團隊和運營團隊,估計故障人數是1%,總想看看能否很快修複,而耽誤及時告知。這種思維,也反映了我們對社會化視角的敏感度還不夠到位。

2.挑戰二:人性的弱點 VS 數字化時代

數字化時代會放大很多倍人性的弱點。(這里推薦兩個有趣的小視頻,大家可以在youtube 上搜素一下Guiding hands 以及 social media guard)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卻各自低頭看手機,這已是移動時代很常見的情況。

刷存在感, 也許可以算是一種人性的弱點, 尤其在數字化的時代。 而我們的產品,可以如何更溫暖一些? 比如提示一下 “您今天手指已經劃了1000下,建議放下手機去關心下家人”?

人性有很多與生俱來的弱點,社會也存在很多既有的矛盾和問題, 這些不是我們的產品帶來的; 但人性的弱點, 會在數字化時代信息過載時, 產生急劇共振, 從而放大對社會的影響。我們必須要仔細地去觀察社會,不斷的反思和自我批判。我們需要用智慧和創新, 去幫助社會降低這些陣痛和代價。

3.挑戰三:社會化視角的遲鈍Bug

外界媒體人對微信比較有好感,批評會較為客氣,這容易讓團隊產生錯覺,容易讓我們自我感覺過於良好,而事實上,我們還有不少蠻遲鈍的Bug。

例如, Mac 微信2.0版本發布距離1.0版本隔了整整一年。足足一年的時間,一些很容易修改、但給人很不便的東東,團隊是視而不見。比如在27寸屏幕上,字體小而勞神累眼;比如,每次網絡斷一下,重現掃碼登錄後,空空如也的沒有了上下文。這些東東本是幾天功夫,就可以解決的疾苦,團隊卻忙得顧不上,為了憋大招,白白讓用戶眼巴巴的等待一年。

例如,微信消息的導入導出能力, 還不如20年前小龍做的Foxmail Client。 對16G以下的手機用戶,經常遇到存儲緊張,微信遲遲沒有提供一個PC工具,讓用戶很方便從手機 dump 出某個時段的老數據。 微信的大群很熱鬧,每天產生大量的看過就可以丟棄的東東, 大群共用一個循環存儲空間, 和其他消息隔離空間, 16G的用戶出現存儲滿的郁悶也許就可以減少。 但估計我們的產品團隊, 人人都是64G/128G的手機, 感受的不夠強烈。

這樣的特性,產品團隊告訴我,“他們早有計劃,只是沒有放在高優先級,在版本排期容易被其他更急的功能所延誤,上面這些特性需要若幹時間會完成 ”,公眾號平臺也有不少同類的遲鈍例子。

一方面,我們年輕的團隊都很敬業,每天很忙碌,忙的不可開交。另一方面,好些幾天功夫就可以緩解的民間疾苦,我們卻又是顯得很不夠敏感。

我個人的感覺, 團隊這里存在一些對 “社會化”的重要性缺乏敏感的Bug。我們年輕的總監們,更喜歡長時間的憋大招,渴望打造出令業界驚嘆的特性,而對於這些短周期、技術含量不高的民間的痛點,總監們會被各種任務、各種原因而延誤很久很久。

小龍早上的關於敏捷精神的分享非常好,我很贊同。在團隊成長變大,分工變細了之後,同事們容易沈浸在自己忙碌的工作中,即使看到其他部門的產品毛病,也容易因為跨部門跨團隊,而表達的太溫柔,太一團和氣,這會讓我們失去敏捷的力量。

微信團隊從5年前十來人的小分隊,迅速發展為過千人的大型團隊,如何保持小團隊的敏感,保持敏捷,需要在座對骨幹同事有更多跳出來的精神。

期待:產品精神+社會化視角+批判精神

微信團隊,在我看來,一直是一個充滿銳氣,很善於獨立思考的團隊。在用戶達到8億的時候, 期待微信團隊的年輕同事們,提升對社會性的敏感度, 希望微信內部,也有更強的內部批判精神。

電影《蜘蛛俠》 里有句臺詞提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借這個臺詞比喻一下,微信將會發展為數字社會的基礎設施, 做一個很好的產品,做一個很酷的產品, 這個理念對於微信團隊來說,已經不足夠。

8億用戶之後,其社會複雜度已是無前人經驗可借鑒的深水區, 除了上面說的場景之外,還必然會有更多更深遠的數字化社會難題接連浮現,微信團隊面對社會化的挑戰,會比5年前從零開始創業的挑戰更大,責任也更大。

期待微信團隊除了產品精神之外,融入更多的社會景深視角,放下團隊已經取得的成就感,心態歸零,在創建產品天地和業界生態的同時,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智慧和更多的創造力,去緩解社會數字化大潮中的陣痛,成為真正靠譜和溫暖的基礎設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3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