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dwul.html
昨天,我的2011年傷心股雨潤食品出了盈利警告,內容如下:
| ||||||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峰迴路轉,先是十一月十四日三位「準東家」會見紙媒高層,之後公告十一月二十七日的簽約訊息,確定有蔡衍明的資金。看來在「錢」與「人格」中,黎智英已經做出選擇。 撰文‧賴琬莉、張之榮 台灣壹傳媒交易案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劇情不輸他們自己爆料的八卦新聞。 十月十五日,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攜手新加坡私募基金,開價一七五億元,買下台灣《蘋果日報》、《壹週刊》及壹電視,並簽訂交易備忘錄(MOU),買賣雙方並定於十一月十七日與壹傳媒主席黎智英簽約。 但就在簽約的前三天,十一月十四日的一場會面,證實市場傳聞已久的「辜仲諒團隊有蔡衍明資金在內」。黎智英曾說出:「這說法是侮蔑我的人格,我在交易時問得很清楚,買主中沒有蔡衍明。」現在底牌掀開,大家都等著看他如何下台階。 十一月十七日未簽成合約,十九日,香港壹傳媒公告,「辜仲諒可能邀請其他共同投資者(包括但不限於台塑集團、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經理蔡紹中及其各別之關係人)參與。」並定於十一月二十七日簽約。 這紙公告說明了黎智英生意人的本色,在面子與裡子中間,他選擇了後者。而這樁交易走到這樣的地步,看來已經大勢底定,蘋果與米果的戰爭,勝利最終是站在口袋深的一方。 辜、王:負面新聞應查證 蔡衍明的精明不輸黎智英,一名投資銀行高層分析,如果《蘋果日報》、《壹週刊》稅後賺九%,向銀行借來的資金利息是二%,就有七%獲利,這樣的生意為什麼不做? 為了盡棄前嫌,蔡衍明和《蘋果日報》經營團隊會面時說:「人家說紙媒是夕陽產業,我卻認為是旭日東升,你們很厲害,未來還可以交流一下怎麼打媒體戰!」當有人問起交易的過程,蔡衍明還賣關子說:「歹勢啦,我準備留給自己的《壹週刊》做獨家報導。」完全一副準老闆的口吻。 在十一月十四日,三位「準東家」會見壹傳媒紙媒高層的場合,蔡衍明有話直說的大炮風格,也迥異於王文淵、辜仲諒的發言。 據了解,當天壹傳媒紙媒高層一進入會議室,王文淵表示,他們三人討論過,三個原則:尊重專業、維持現狀、不裁員。《蘋果日報》現在怎麼運作就怎麼運作,不會改變。 王文淵還說:「台塑集團的歷史都不裁員,大家不用擔心裁員的事情,要大家安心。」但最後他補充說:「這三項保證,壹電視除外。」根據了解,蔡衍明並未投資壹電視。 後來與會的壹傳媒代表,相繼與辜、王、蔡三位大老闆提出,包括關說壓力、八卦,及負面新聞報導原則等問題。 王文淵、辜仲諒一直強調,未來三人都不是唯一的老闆,可以推給其他兩個老闆,最後乾脆就說《壹週刊》社長裴偉負責,他們不管。言下之意,兩人會維持新聞中立原則,不涉及關說,倒是蔡衍明直截了當說:「我經營中時三年多,怎麼可能沒有關說。」比較有趣的是,三人對於處理到他們自家新聞的態度,王文淵、辜仲諒都說尊重現有操作方式,但要求「負面新聞查證之後再報導」;王文淵說:「現在我們關係緊密,應該很容易查證,若是真的,就算火燒厝也照寫。」辜仲諒還說,只要有求證,就連他的八卦也可以寫,說不定他還會給更多內部八卦。 但是,辜仲諒後來再三追問,「如果我是你們的老闆,金管會要求我入主壹傳媒不能超過二成持股,根本沒法律根據,你們要怎麼處理?」《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回答:「我不會站在你的立場,這涉及很多層面,《蘋果》盡量以兩造並陳的方式報導。」給了辜仲諒軟釘子碰。 蔡衍明:幫另兩個股東說話相對於王文淵、辜仲諒的客套,蔡衍明擺明有話直說,他開口:「報導還是要稍微尊重股東的面子與立場。」接著,他就數落《蘋果日報》刊登他挖鼻孔的照片,「根本就是醜化我,對我不公平。」當場裴偉不解地問:「之前《壹週刊》登,你還打電話給我說很可愛,後來我們還放大一張送你。」蔡衍明回說:「第一次登可以,接二連三登就是醜化。」裴偉趕緊解釋:「那不是同一張。」蔡衍明只好訕訕地說:「那時在相戰(台語,指《蘋果》與《中時》對中嘉案的筆戰)。」蔡衍明還開玩笑地對辜仲諒、王文淵說:「是你們兩位要想清楚,像辜仲諒還這麼年輕,身體還這麼勇健(笑),等一下被別人拍到有什麼八卦緋聞,也不要怪編輯台手下不留情。」對於這次的會面相關報導,蔡衍明私下和朋友抱怨:「我其實是幫他們兩個股東說話,最後好像是我一個人要干涉編輯台的新聞。」三位台灣壹傳媒「新東家」與經營團隊的第一次接觸,可能對勞資雙方都是震撼教育,而會談後的晚宴,王瑞瑜也露臉打招呼。據了解,裴偉還表達:「若要大家相信三位老闆不干涉新聞處理,未來要對三人更嚴格。」壹傳媒的腥羶色報導,帶給台灣社會衝擊,但其尊重專業、獨立的態度,又是台灣民主社會的表徵。換了老闆後的「壹傳媒」,是否堅持新聞自由,才是社會大眾關心的。 壹傳媒收購案關鍵會議 日期:11月14日 時間:下午5點30分 地點:台塑會議室 與會人員: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總管理處協理傅陳卿中信集團: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中信金控行政長高人傑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中時媒體集團總經理蔡紹中(蔡衍明長子)《壹週刊》:社長裴偉、總編輯邱銘輝、顧問陳志峻、謝忠良《蘋果日報》:總編輯馬維敏、五位副總編輯 |
昨日市場有傳聞稱,中國中鋼集團公司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國務院出面協調,此事涉及到工商銀行和交通銀行。
今日據騰訊財經報道,中鋼集團表示,公司確有個別資金回籠未按期到賬。在宏觀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鋼鐵行業低迷,公司資金面緊張。但目前公司經營仍平穩正常。
上述報道提到,一位銀行高層和一位投資機構高層消息稱,傳聞屬實,但中鋼集團不會破產。目前已經出臺解決方案,逾期貸款債務可能予以免除,並由中央向中鋼集團註資200億元。
而財新稱,中鋼集團明確回應銀行貸款本息數百億元全面逾期的傳聞“不屬實”,但承認存在應回籠資金未按時到賬的情況。
新浪則提到,中鋼已經離職高管內部信顯示,中鋼集團被海鑫、鑫達等民營企業套牢資金接近20億,被集團領導要求“保密”。另悉,目前中鋼集團總裁賈寶軍也“因病”去職,中鋼集團面臨再次換帥。
早前廣發鋼鐵對此評論,
中鋼集團曾經是全球500強,但是近兩年均未上榜。主要是其在2008年以前粗放式的增長、混亂的管理埋下的惡果,也曾導致前董事長黃天文非正常離職。此次積重難返,二度逼近破產,並不是一件超預期的事情,部分國有鋼貿企業存在人為倒買倒賣、制造收入的可能性,而這些收入利潤率較低,必然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上述評論還提到,2013年中鋼集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00億元,較2010年的1845.66億元大幅縮減;2012年其資產總額為1091.44億元,較2010年的1258.35億元明顯縮水。據悉,自2009年以來,中鋼的資產負債率超過90%。
中鋼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主要從事冶金礦產資源開發與加工;冶金原料、產品貿易與物流;相關工程技術服務與設備制造。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新股三和建築:不受關註,但確有價值 作者:格隆 I、新股有風險,但也提供超額收益 在格隆看來,投資的超額收益主要來自信息不對稱的預期差。這種預期差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別人都沒有預期到,你預期到了,你可以早買。 二,大家都預期到了,但你研究得比別人深,你可以重買。 在你對價值判斷正確的前提下,早買和重買都會帶來超額收益,這在新股上體現的尤為明顯,這也是格隆幾乎每家新股都不放過,都會去研究的原因:相比上市很久的公司,新股存在太多信息不對稱,只要你足夠勤奮和專業,你就能踢掉其中的風險因素而挖出蘊藏的價值。 相比阿里巴巴上市時的全球矚目,萬人空巷,很多中小公司的上市幾乎是無人關註,悄無聲息——但這也給市場留下了足夠信息不對稱的挖掘機會。香港錯失了阿里巴巴這個新股讓很多市場人士扼腕,但如果不從市值規模上做比較,而是只是從上市首日漲幅等數據比較,近期不少香港上市的新股表現絲毫不遜色阿里巴巴。本期格隆再解剖一只很少被市場關註,但格隆自己覺得確有價值的新股:三和建築。 II、地基行業概況 三和建築是一家專註於地基工程的承建商,從事地基行業經驗超過20年。在2012年以前,三和建築的項目全部來自香港本地。2012年開始公司取得澳門一家酒店大樓的地基項目,從此打開澳門市場。 下圖中顯示了由香港政府統計處發布的2006年至2013年香港總承建商承接的地基工程總額。從圖中可以看出,2009年金融危機之後香港的地基工程總額加速增長,由2009年的523億港元增長至2013年的1118億港元,年複合增長率20.9%。其中公營建築工程增長尤為迅速,從2009年的187億港元增長至2013年的623億港元,年複合增長率35.1%,公營工程的占比也由2009年的35.8%上升至2013年的55.7%。 ![]() 下表中列出了香港五大地基承建公司在2013年的收入及市場份額。可以看到三和建築並不在香港前五大地基承建公司之列。以三和建築2013-2014財年的收入來估算其市場份額,三和建築約占香港地基工程2.65%的市場份額。 ![]() III、三和建築財務及投資亮點 三和建築營收由2012財年(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的0.98億港幣增長至2014財年的4.93億港元,年化複合增長率為201%,凈利潤從2012財年的0.24億港元增加至2014財年的1.27億港元,年化複合增長率為207%。公司2014財年毛利率為33.6%,凈利潤水平為25.8%,均為建築公司中較高水平。 三和建築毛利率水平較高主要有如下兩個原因: (1)三和建築所經營的地基服務屬於建築行業中技術含量較高同時也是毛利率相對較高的業務。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剛上市不久的新股創業集團(2221)。創業集團的營收主要來自三塊業務:地基工程,毛利率水平為27.8%;土木工程,毛利率水平為3.8%;一般屋宇工程,毛利率水平為19%。由於創業集團的業務包含毛利率較低的土木工程和一般屋宇工程,因此創業集團的綜合毛利率只有18%。 (2)三和建築的機械設備都是公司自有,而很多公司的機械設備都是租用,因此三和建築在地基工程的毛利率也會高於同行。 ![]() 雖然是一家傳統行業的公司,三和建築的盈利能力甚至高於很多信息行業的公司。2014財年公司總資產收益率(ROA)為20.3%,凈資產收益率(ROE)為51.8%。公司財務狀況穩健,2014財年財務成本覆蓋率(運營利潤率比財務成本)為14.27倍。 格隆要提醒的是,上文的行業分析中,可以看到地基行業的市場比較分散,因此不能簡單用行業的增長來預測公司的營收增長。公司的營收增長還要看公司的在手訂單情況。三和建築在招股書中披露了2015財年的在手訂單情況,如下表所示。由於下表中的第一個項目“澳門綜合發展項目”的完工時間尚未確定,出於保守考慮我們不將其計算到三和建築2015財年的收入當中。僅剩余四個項目的合約綜合也達到了8.86億港幣。據此計算2015財年三和建築的營收增長也比2014財年的4.93億港幣有80%的增長。 ![]() IV、簡單總結 三和建築從事的地基工程為建築行業中毛利率較高的子行業。 公司目前財務狀況健康,利潤率水平和凈資產收益率水平都處於行業上遊。 2015年在手訂單可以保證公司下一財年的營收增長。 公司發行後總股本為4億,招股價1-1.5港幣對應公司2014財年靜態PE3.1-4.7倍。如果公司按照2014財年靜態PE4倍以下定價(1.27港幣),則格隆的意見是,相對市場上其他建築行業公司估值具有明確的吸引力。 ![]() |
俄羅斯Sputnik新聞社報道稱,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愛潑斯坦經研究發現,谷歌操控負面搜索關鍵詞的行為真實可尋。
愛潑斯坦稱自己和下屬開始深入調查獨立媒體SourceFed所做的具體聲明。經證實,谷歌經常顯示希拉里的正面搜索關鍵詞建議,而必應和雅虎則會混合顯示正負面的搜索關鍵詞建議。
團隊也發現,谷歌總是顯示有利於希拉里克林頓的正面搜索關鍵詞建議,即使谷歌自身的Google Trends搜索數據庫顯示,人們實際上在搜索負面關鍵詞建議。愛潑斯坦表示,這條規則也有例外之處,那就是谷歌確實也顯示對希拉里的負面搜索關鍵詞建議,有時候甚至會顯示對特朗普的某種正面搜索關鍵詞建議。
為了弄清楚谷歌為何可能屏蔽對某些人的負面搜索關鍵詞建議,愛潑斯坦啟動了一項在線試驗,共有來自美國44個州的300個人參加,目的是了解他們對待負面搜索關鍵詞建議的態度是否與對待正面和中立搜索關鍵詞建議的態度有區別。
研究發現了三件讓人驚訝的事情:首先,用戶點擊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的頻次要比預料中的頻次高一倍。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不僅吸引人的註意力,還提高點擊量;其次,未下定決心的搖擺選民尤其依賴於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他們是那些能夠決定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的人。在求證性問題中,他們點擊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的頻次要比點擊中立關鍵詞搜索建議的頻次高14倍;再次,民主黨人更多被共和黨候選人的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所吸引,相反,共和黨選民則更多地被民主黨候選人的負面關鍵詞搜索建議所吸引。
愛潑斯坦粗略計算,在即將到來的大選中,谷歌公司以這種方式可以改變80萬到320萬張選票。
5月24日晚上,一份疑似“南長安街壹號”房產項目部分搖號購房者信息登記表開始在網上傳播。這份疑似登記表顯示多套樓房被多名副廳級及以下級別政府工作人員內定。
網絡中出現登記表的截圖名單中,共涉及40多名公職人員,包括2名區領導、4名區級主管部門的局長或副局長,其余大部分也都是行政主管部門的副主任、處長、科長等幹部。
記者29日從西安市長安區紀委了解到,的確有公職人員向開發商打了招呼,介紹關系戶購房,但是具體涉及了多少人,他們通過什麽形式完成了交易,打招呼的過程中又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行為,這一切還有待進一步調查。
最近一段時間,西安樓市火爆,一房難求。為此,今年3月30日,西安市出臺商品住房銷售公開搖號制度。在西安之前,上海、成都、南京、長沙、武漢、杭州均已將搖號作為調控手段。自此,搖號與限購、限貸、限價、限售一道成為樓市調控新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