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顯的供股-順昌集團(65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08/LTN20080408425_C.pdf
公司盤子細小,只得約一億三千八百萬股,市值不過兩億,極之明顯的殼股。
今次供股的細則如下:
於本公佈日期,莫天全先生(非執行董事兼主要股東)全資擁有之公司Upsky
.....包銷股份將由Upsky按照及根據包銷協議所載條款及條件全數包銷。
發行統計數據
供股基準: 按記錄日期所持每兩股現有股份獲配三股供股股份之基準
現已發行股份數目: 於本公佈日期 138,930,400股股份
供股股份數目: 208,395,600股供股股份
包銷商: Upsky Enterprises Limited
認購價
認購價為每股供股股份0.50港元
Upsky之承諾
於本公佈日期,莫天全先生(非執行董事兼主要股東)全資擁有之公司Upsky,擁有
70,718,249 股股份之權益,佔本公司已發行股本約 50.51 %。根據包銷協議,Upsky已向本公司承諾,其將接納或促使他人接納 105,267,373 股供股股份,即其身為供股項下70,718,249 股股份持有人而將於接納日期下午四時正之前獲暫定配發的供股配額。
包銷協議
日期: 二零零八年四月七日
包銷商: Upsky Enterprises Limited
供股股份數目: 208,395, 000股供股股份
包銷股份數目: 103,228,227 股包銷股份
包銷佣金: 包銷股份認購價之 2.00%
若無人供股,大股東會持有80%的股份。
greatsoup:
一股一塊多的股票,還要出二供三供股,出一塊五來供股,小股東要出咁多錢,應該好少人會供,大股東全數包銷,完成後持有80%的股權,大股東意圖明顯,小股東注意注意,供股後的情況不難預料。greatsoup
供股完成,大股東持股增至59%,卻跌破供股價,仍要耐心等候。
中國星(0326)自1996年起的供合拆情況(1)
中國星(326)當初稱為星光娛樂,由香港著名發明家、前星光傳呼(383,後易名星光電訊、現名中國網絡資本)黃金富創辦,並在1992年上市,後來因為星光傳呼在中國投資失敗,黃金富陷入財困,最終由向華勝購入股權,並易名中國星,經營娛樂及電影業務,但其後因為電影業不振,公司多次轉營,例如科網、電影光碟分銷、地產、澳門賭業、中藥等,併入股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大同集團(544,前大同混凝土)、海岸集團(764,後易名丰采多媒體、中國星投資、現永恆策略)、銀河影像(8130、後易名采藝多媒體、杏林醫療、現智城控股)、寶利福(8172,前衛科創業,後易名中國星電影、嘉匯投資、中國傳媒影視)等,但全部以失敗無終。在多次投資失利下,故以供股或配股集資方式以籌得所需資金供發展用途,情勢惡化則多以供股、合股籌得資金,使情況變得更差。
2012年因資本投資告一段落,故提出
回購股權,終於把股權集中起來,又派息,終於使股價反彈,但因為又需要資金投資,又進行供股之旅,看來未來情況仍會持續,股價仍有向下機會。由1996年7月8日建議改名為中國星,當日股價是未分合前的39.5仙,其後公司有以下各端供股集資紀錄,合共供股10次(其中1次失敗)、5次合股、1次送紅股。
1. 1996年10月,1供8,每股10仙。
2. 1997年9月,2供1,每股30仙,後取消。
3. 1998年5月,10合1。
4. 1998年11月,2供1,每股22仙(即合股前2.2仙)。
5. 1999年3月,1供1,每股26仙(即合股前2.6仙)。
6. 2002年3月,2供1,每股5仙(即合股前0,5仙)。
7. 2002年8月,50合1,後1供2,每股62.5仙(即最初合股前0.125仙)。
8. 2007年8月,2供1,每股20仙(即最初合股前0.04仙)。
9. 2008年3月,10合1。
10. 2008年12月,1供8,每股1.25仙(即最初合股前0.0025仙)。
11. 2009年2月,20合1。
12. 2010年8月,2供1,每股10仙(即最初合股前0.001仙)。
13. 2011年2月,10合1。
14. 2011年4月,1供3,每股25仙(即最初合股前0.00025仙)。
15. 2012年6月,1送2紅股。
16. 2013年10月,5供2,每股12.5仙(即最初合股前0.000375仙)。
1. 如果以不供股的情況,約333,333.3股,就等於現時的1股,或者是當時1股,變成0.000003股,如下圖:

2. 如果供股的情況,約24.192股,就等於現時的1股,或者是當時1股,變成0.0413343股,如下圖:

至於對股東的回報,我們稍後再談。
中國星(0326)自1996年起的供合拆情況(2)
因為時間所限,之前寫到
股本分合情況已結束,今日再寫對股東的回報。
1. 如果以不供股情況下,不計手續費,在易名日1996年7月8日以34.5仙購入333,333.33股,即115,000元,現在只剩下1股,即13仙,並取得11.8仙的股息,合共24.8仙,損失率接近是全部,每年折損率52.718%。

2. 如果以供股情況下,不計手續費,在易名日1996年7月8日投入的33.87股,每股34.5仙,即11.685元,後來經多次供股又投入49.09元,最後剩下1股,13仙,取得股息6.2仙,合計19.2仙,跌幅達60.843元或99.684%,年複合減少28.136%,如下圖:

這隻股的教訓就是,如果以為拍電影一定賺錢、搞賭一定賺錢,電影有多少票房都沒有用,最重要就是老闆是否有利股東的心,否則就是空談。
永恆策略(0764)上市以來的供合拆情況(1)
永恆策略最初稱為海岸集團,主為從事電影VCD之生產,股東包括當年的中建電訊(138,前連域集團、中翹電訊)及中國星集團(326,前星光娛樂),在2000年2月初承著科網熱潮上市集資,雖然有良好的概念,但卻一反常態股價沒大波動,不久甚至下跌,當年網上名人
fai 當年說他自己正收集該公司之股權,把股價炒高。
在2001年6月,主要股東把股權出售予中國星集團,其後股權陸陸續續向中國星集中,就開始它的瘋狂變化之旅。2001年,收購中國影視銷售網絡之外,中國星也把其電影版權注入,把公司轉型成為電影版權發行公司,並在次年易名采藝多媒體,但後來電影業也不振,於是開始進軍其他業務。
2005年間,進軍疊碼仔業務,2006年又進入北京地產業務,2007年又開始進入澳門地產業務,購入2塊地皮發展,2008年加強賭業發展,其後策略又改變,把土地售予相關公司寶利福(8172,前衛科創業,後易名中國星電影、嘉匯投資、中國傳媒影視),後又成為中國星集團和寶利福的輸血機,在以上的變化下,公司所需資金不少,開始發動抽水機集資。
2010年又購入亨達國際(111,現信達國際)前母公司亨達集團之5%股權,進軍金融業,後又出售,同年又進軍有機農業失敗,不久又欲購入尖沙咀酒店又失敗,但不久成功購得嘉域集團(0186,前隆輝集團)前總部嘉域大廈,並易名樂基官塘工廈,後又出售,之後又購得于文鳳哥哥持有的港建財務,並開始向文化地標投資(674,前金島、友力投資)購回當時稱為嘉匯投資的寶利福,又拯救財困的中國金豐(8176,前富麗花譜),關係非常複雜,但持續需要資金下,當然就是不停集資。
在這13年的過程下,公司的自上市以下股本變化,有1次送股,1次供股,4次合股,5次供股,列之如下:
2001年10月,1送1紅股。
2005年1月,1拆10。
2007年5月,10合1。
2007年11月,2供1,每股30仙(即經股本調整後60仙)。
2008年5月,10合1。
2009年2月,2供1,每股10仙(即經股本調整後2仙)。
2009年4月,10合1。
2010年8月,1供3,每股40仙(即經股本調整後0.8仙)。
2011年7月,1供5,每股4仙(即經股本調整後0.08仙)。
2012年5月,40合1。
2013年3月,2供1,每股1.2元(即經股本調整後0.06仙)。
至於對股本之影響及股東權益方面,下一篇再談。
永恆策略(0764)上市以來的供合拆情況(2)
上一篇談及了公司過往的股本變化歷程,這一篇談及的是經過多次合股供股的股東股數變化情況。
1. 如果自上市計起,以不供股情況來看,本來的2,000股變成1股,或1股變成0.0005股:

2. 如果自拆股後計起,以不供股情況來看,本來的40,000股變成1股,或1股變成0.000025股:

3. 如果自上市計起,以供股情況來看,本來的24.69股變成1股,或1股變成0.0405股:

4. 如果自自拆股後計起,以供股情況來看,本來的24.69股變成1股,或1股變成0.002025股:

下一篇再談及對股東權益的影響。
看似驚險,實則性感:港股的供股遊戲與牛市機會(附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352
藍鼎國際的供股布局 渾水
|
|
藍鼎國際(582)在今年四月三十日出了「不尋常股價及成交量波動」通告,原因很明顯,股價單日升了87%,收報$0.197,成交亦大升至16億。藍鼎現在市值約35億,成交16億佔了市值一半,可謂誇張。 觀乎藍鼎的業務、最近的企業動作,渾水就對它產生了興趣。藍鼎在四月終公布供股集資,首先將股份十合一,緊隨就是一供十,總共會發行186億股,由主席仰智慧及金利豐包銷,股份合併後的供股價是$0.35,共集資64億,主要用途是發展濟州度假村項目及償還債務。這是典型的大比例大折讓供股。供股可以有很多目的。若誠如報告所提,是為了發展項目,籌集資金至少有兩個好處。第一,真的是集了資為發展項目;第二,透過供股,市值會膨脹從而可以更方便注入優質資產,將股票大搞做強,吸引基金投資者。另一個分析方向是,幕後人會不會藉由大比例大折讓供股,從而平價獲得大量股票。關於這次供股的底蘊,渾水嘗試找一些蛛絲馬跡讓大家參考一下。藍鼎在去年六月八日已經由中國永安投資及曾楷峰承接了12億股,合共6億元。按照公司一四年的年報,現金及銀行結餘16億港元,較一三年已經上升了5.22倍,公司流動負債雖然減少了1.77億,但非流動負債卻增加至8.36億,比一三年增加了99倍。公司的財務不算健康,的確是有集資需要。不過集資60億,到底有幾多市場資金會落疊?另一方面,按通告所提,如果無小股東跟供,大股東和包銷商履行包銷責任,大股東和行動一致人士的股權會急增至75%,而金利豐也會增加至18.87%。這裡有兩點補充,控股股東在一月二十一日曾經批舊股,公司持股量由43%降至32%。如果今次供股大股東是「要股不要錢」,這一着會令大股東的股權一下子急增。我比較關心的是金利豐的角色,最worst scenario,金仔都要自己掏一大筆錢出來,到底以金仔這麼豐富的商界網絡,是不是一早已經搭通內地富商幫手認購?綜合以上的資料,渾水有感今次的供股是「有錢收錢,無錢買平貨」的兩頭蛇格局,本質上是圍骰通殺,所以是一個很難博弈的遊戲。基於本身藍鼎的市值,你不能預期這隻股票在供股後有倍數升幅,若要堅持參與這次博弈最好要有一定的資本實力,小資金免問,只有大資金才有相對應的值博率和回報。因為對手不簡單,渾水必須再提醒這是一個很難估的博弈。由於藍鼎可以單日被踢上八成,正路來說很難排除藍鼎在除淨日後,流通市值減少的情況上踢到超高,到時就要自己執生,在高位套現收回部分成本,再考慮跟供慢慢博弈對招。 渾水摸魚 一個是錯生紙醉金迷時代的偽文青,一個是混沌中的迷途小股童。兩個本來專門投資細股、拆解財技布局的炒家,最近踩過界在各財經傳媒撰文和辦報。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
撲朔迷離的供股
牌面看,滬港通像內地水喉射港股,儼如「港股直通車」,並先讓內地機構投資者及最少有50萬人仔的個人投資者方可,但若是企業及有財力的私人投資者,相信早已登陸港股,證券界朋友過去一直幫內地客開戶,後者回內地後以網上或電話指令落盤,根本不用等「港股通」。
影響更深遠的,相信是外來資金協助「救活」內地股市,畢竟買賣A股非內地投資者不可,即使可外資入市,規模亦有限,今趟可藉「滬股通」擴大水源。但有兩點要留意,第一,並非香港人熟悉的股份都在上交所掛牌,如股神巴菲特愛股比亞迪(1211)和浙江世寶(1057)均於深圳交易所上市,這次未能受惠,小心炒錯。
第二,即使是AH股,始終要看基本因素,否則虛火後只能變牆紙,像重慶鋼鐵(1053)於2011年蝕完,2012年轉賺,去年又再虧損,更蝕近25億人仔,恐怕今年要努力,否則連蝕兩年,按上交所上市規定分分鐘要除牌。當然,好友或以炒復甦和母公司重組資產救仔等,但該股上周五急彈8%後,會否有力再上,真要望清楚。
至於港交所(388)看似有新水來臨,股價即彈11.5%,至146元,成交驟增至68.6億元,卻未見股價不明升因及成交額大增的通告,或許大家都知,不用做這個例行公事了。從擴大交易範圍而言,個餅看似有所擴大,但若果轉炒A股的多,炒港股的少,兩者抵銷後,港交所的交易費收入會否受影響?
談到搵水,近日有上市公司選擇供股集資,好像公平地讓所有股東參與,可惜看完僅能苦笑。
在市場忙於了解「滬港通」之際,堪稱「迷你和黃」的綜合企業復星國際(656)公布供股籌最多51億元,所獲資金作再融資等,變相還債用。
不過,供股比例認真撲朔迷離,與過去兩供一,甚至極端至一供二不同,竟然是每持500股(即一手股份)供39股!股份數目相當「寧丁」,如何界定這個比例,恐怕只有天知。
此外,每股供股價9.76元更與交易公布前收市價一樣,與傳統折讓供股大不同。只得一手股票的投資者付鈔380.64元供股,拿著39股當然難買賣,如果要將供股股份集齊為一手的話,最少要持有13手,方可供夠507股。
該集團更表明,處理申請額外供股股份時,不會特別優先考慮將不足一手的零碎股權補足為一手完整買賣單位之股權,意味供股後分分鐘拿著碎股,要用折讓價賣出。
母公司卻話幫手包銷,如各股東不參與供股,其持股量將由79.03%進一步增至80.54%。或許大股東有財力應付,但這種集資方式肯定令股東莫奈何。
(4月14日刊於《am730》)
金融雲端:耐人尋味的供股 丘亦生
1 :
GS(14)@2013-08-31 20:14:47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830/18401770
近期因為招行(3968)的巨型供股,多留意了供股活動,在昨日公佈的國際資源(1051)供股通告,竟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安排,公司要求股東在全年業績公佈前四天作出供股決定,為何這樣趕忙?難道讓小股東先瞭解業績才作決定,不是更理想嗎?
供股對於小股東來說,一直被視為較為公道的集資方式,因為起碼讓小股東有優先參與的權利,不會像配售般白白坐視股權被攤薄,而且即使不參與,也可以把供股權出售套現。
今次國際資源的供股,驟眼看也是正正常常的一樁集資活動,公司宣佈以5供2供股,集資約12億元,用作營運資金。供股價0.16元,較供股前的收市價,大幅折讓50%。持有公司16.46%的單一大股東中科礦業(985),已表明會按比例供股。
國際資源股東 放榜前要落注
不知公司是否想令供股顯得較吸引,從事採礦及銷售金銀產品的國際資源,昨日連帶公佈盈喜,指2009年收購的印尼金銀礦投產近一年以來,首次錄得年度淨溢利,連帶令公司截至6月底止年度業績都轉虧為盈。
主業守得雲開,公司連蝕幾年後首次有錢賺,便即時向股東伸手,守了幾年的股東可能感到不是味兒,管理層至少可以借業績公佈的時間,向股東解釋最新的業績表現、公司的前景、集資的用途及可以帶來的回報,讓小股東根據這些資料,來做供股決定。
管理層顯然並不打算這樣做,按照通告披露的時間表,國際資源將於9月11日寄發供股文件,街外股東要在9月26日或之前決定是否接納供股,而就在四天之後,公司將會公佈全年業績。
為何不可以在公佈業績後才截止供股?雖然盈喜已發,但具體賺多賺少仍然是一個問號,也是股價敏感資料。若小股東得悉更多重要資訊,在決定是否供股上可能心中有數得多。何況大股東的代表是董事局成員,有可能掌握更多業績的具體內容,在業績前落實供股,亦會予外界大小股東存在不對稱訊息的印象。
柯大俠任副主席 曾惹來熱炒
四年前國際資源以45億元收購印尼金礦,並引入人稱「柯大俠」的柯清輝出任公司副主席,一度惹來市場憧憬,消息把股價單日推升39%,被傳媒戲稱為「泡沫股」。不過幾年下來,隨著資源熱潮冷卻,金價大幅回落,其金礦又直到去年才投產,股價一直未見突破,市場對公司的關注亦大不如前。
是次業績轉勢,本來是讓市場重新rerate公司的契機,但管理層對供股時機的處理及手法,卻難免令小股東有不知葫蘆裡賣甚麼藥的感覺。究竟公司是想他們供股,還是想他們出讓供股權,讓其他人低價供股?
大俠似乎有需要出句聲。
丘亦生
2 :
GS(14)@2013-08-31 20:15:15班友唔識趙渡就亂吠,他一直都是咁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