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發局空議論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123/18143027 金融發展局成立,據宣佈嘅職能範圍,堂而皇之,有五大項,看似是代表香港銀行、證券經紀、基金管理、私募基金、商品期貨嘅各主要市場參與者嘅高層之組織,委員來頭甚猛,主席查史美倫更係經驗豐富嘅證券行政鐵娘子,現在係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董事,行政會議成員,直情係精英中之精英,由佢領軍,深慶得人,誰曰不宜。
不過呢,巧婦難為無米炊,呢個來勢洶洶嘅金發局竟然會係一間無人無錢無權嘅法人有限公司,初期向政府借人運作,長遠要自給自足,查太雖然有料啫,但叫佢點樣開口向金融界募捐呀?外資機構一定唔會捐(跨國公司好難向股東交代,亦怕此例一開,其他國家地區伸手問要捐款),本地公司冇錢捐,匯豐渣打俾人打心口,捐得幾多呀,到頭來,可能係全部中資金融機構為支持梁振英而捐款,你話政治上幾難睇呢。
香港過往四十二年(由1970年計起),銀行金融業不斷膨脹,成為本港經濟支柱之一,晉身為世界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齊名,中間有冇一個金融發展局出謀獻策?有無財政司郭伯偉、夏鼎基、翟克誠、麥高樂、曾蔭權嘅精心策劃,並由港督推動?答案係冇,一切全靠香港制度靈活,政府唔阻頭阻勢,配以極低稅率及廢除利息稅配合之故。金融從業員係世界上最識搵錢搵快錢嘅人士,有錢搵,有生意做,唔駛政府指指點點,亦唔駛成班日日互相競爭搶生意嘅人士坐埋一齊做腦震盪。
今年年初,左丁山問過賓架L:「有冇向政府及特首候選人表達金融發展意見?」賓架L當時講過,佢地業者有向當局反映三大要點:(一)搞好空氣,不要污染;(二)搞好國際學校,等外來人士(expats)子女可以讀書;(三)增加大單位豪宅供應、甲級寫字樓供應、平抑租金,其他就唔係咁緊要咯。但係呢三件事至今政府冇法子做得到,全部輸畀新加坡幾條街,試問金融發展局可唔可以做得到,滿足國際金融業要求,繼續在港營業,唔好搬去新加坡呢?其實若非香港有中國生意可做,新加坡一早贏曬啦,金發局空有一批猛人,大可空議論一番。若由金發局建議清潔空氣、增加豪宅與甲級商廈及擴大國際學校,咁黃錦星、張炳良、吳克儉做啲乜?
「金發局」人財兩空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304/18183305 政府預算案有一新意,就係設立獎學金基金,每年選二十人到海外知名學府讀書,學成必須回港做教師。做教師?冇錯,在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等名校畢業後,返嚟做教師,否則回水,要償還獎學金。香港尖子學生高考文憑試狀元等等皆好攻讀環球商業、醫科、法律,全與教師無關,究竟有冇人得到呢個獎學金後到牛劍讀書學教書有關科目(如修讀英語教育和幼兒教育課程),難講到極。而且返嚟之後,係唔係保證有「教師職位」?到官校教,津校教還是直資學校?亦係未知數。讀完牛劍,返嚟還要一紙教育文憑噃,否則難以在中學晉升,唔係咁容易食呢行飯㗎。
根據政府御用消息專欄透露,曾司長理財意念與特首唔多夾,要林鄭「義助」,調和分歧。呢個專欄在預算案宣佈前,又講過梁先生力推金融發展局,但曾司長不熱心合作,結果「金發局」本想向金管局、證監會要錢要人,全吃檸檬,不得要領,梁曾關係之熱度,可想而知。
左丁山睇完御用消息專欄,好奇心起,周圍搵人求證,起初冇人敢講,直到左丁山向佢地講:「喂,報紙寫咗出嚟咯噃。」先至有人士肯間接承認,「金發局」係問過金管局要錢要人,金管局一口拒絕,再向證監會打主意,證監會急急開會商討,詳細研究法律條文,就以「於法無據」為理由,拒絕向「金發局」輸送款項。
至於「要人」,「金發局」要推動組織、起步,在在需人,問金管局與證監會要求借調總監級(Director)人馬過檔,但呢類人物係高級管理人,在原位還有繼續晉升希望與前景,一旦走咗去所謂「金發局」,兩三年後返回原來機構,做乜好?容乜易升級機會已經「蘇州過後冇艇搭」,而且自己個位已經俾昔日下屬做咗,自己攞唔返?呢啲事情在1990年代初移民潮發生時,見過唔知幾多次啦,大把人坐完移民監返嚟,要做昔日下屬嘅下屬呀!高管人才全部眉精眼企,邊度肯自願舉手做志願軍借調去「金發局」噃!結果是金發局現時無人無錢,無權無勢,唯有靠財庫局頂硬上,在後面撐住啦!
The Business of Art: 活化廳續租與藝發局 楊天帥
1 :
GS(14)@2013-08-05 23:38:53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805/18364465
「藝發局這種逐年續約、兩年公開招標一次的安排,說明藝發局只循僵化的官僚行政方法行事,既未能理解社區藝術發展所需的長遠性,也沒有為香港社區藝術導入更多的空間及資源,以及讓有心作社區發展的藝術團體們各自多元化地發揮所長,反需長期面對緊絀資源及人為競爭。」
這是活化廳總司令劉建華的話。社區藝術團體活化廳自2009年開始落戶油麻地上海街視覺藝術空間,四年來與油麻地街坊生活緊扣。他們辦的展覽,不展示主流的高雅藝術,卻大搞「街坊鄭生唱碟收藏展」。這種做法,獲不少文化界人士認同為社區藝術最佳例子之一。
要解決公平原則問題
也因此,當他們今年向藝發局申請續約失敗,就引起了一陣不小的爭議。
上海街的基地改由戲劇與社區藝術工作者莫昭如營運。現任社區文化發展中心總幹事莫昭如,是本土文化界老前輩了,其名聲絕不亞於活化廳。請想像:如果藝發局把場地改租給Gucci、LV、信和藝術,那事件引發的風波,豈止於此。但現實是,下任人選不是他們,而是莫昭如。於是文化圈的矛頭,只好對局不對人,從競爭者指向引發「人為競爭」的藝發局政策了。
政策被批的關鍵問題,正如劉建華所言,在於場地租約每年更新。這批評其實不是新事,藝發局每年公佈資助結果,總被批評資助時間太短,藝團未能發展便要無得留低,要一筆「out」銷。而藝發局本身亦非不明此道,官方的邀請計劃書便有列明,為使藝團能作延續性發展,表現良好的話會延續資助一年。只是當局同時亦強調最多只延續資助一次。活化廳已經營四年,在這項政策底下,已是一件奇事了。
為何藝發局要每一、兩年招標一次?那自然是因為政府一貫的「公平原則」。不僅是藝發局,所有部門亦然,遇上招標工作,即使明知某公司或機構經驗豐富、盡心盡力、表現超群,為表「公平」仍不可多次採用合作,以避免遭受「黑箱作業」或「官商勾結」的批評。
換句話說,要藝發局更改政策,便要先解決「公平原則」的問題。要打破「公平原則」的掣肘,持份者便要對政策該如何更改,達至誰也不能反對的共識。
問題在於,現時沒有這種共識。一個社區藝團,怎樣才算做得好?該給它多久時間做好?
活化廳的工作,讚譽者眾,但質疑者亦不是有。這項計劃的評審(鄧凝姿、馮漢紀、王禾璧、徐子雄及林玉蓮)便直言,期望「活化廳豐富計劃內容及增加活動模式的多樣化,以更提升公眾的藝術水平。」這等於在問:「街坊鄭生唱碟收藏展」很有趣,但那是藝術嗎?那展覽能提升公眾藝術水平嗎?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它問到了重心。這重心問題不在於老套的「藝術是甚麼」,而在於「我們想藝術是甚麼」。我們想不想藝術就是「街坊鄭生唱碟收藏展」?有人想,有人不想,但更多人對這個問題,則是連想都沒想。想不夠、討論不夠,便無法解拆藝發局的政策問題。
不如在或讚或彈之前,我們先談這個,好嗎?
楊天帥
金發局倡鬆綁同股同權限制
1 :
GS(14)@2014-06-19 19:37:36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9/news/eb_ebe1.htm
【明報專訊】金融發展局昨日發表60頁的《定位香港為國際首選的首次公開招股中心》研究報告,建議本港改善新股上市程序及效率,在適當保障投資者前提下,容許不同股權結構企業來港上市;並建議檢討現行上市流程、回撥機制及基礎投資者規管等,同時亦希望可再評估公開存檔,即俗稱「安全港」的範圍,在保障透明度跟海外發行人機密間取得平衡。
金發局政策研究小組成員陳翊庭指出,報告並非針對阿里巴巴的同股不同權架構問題,只是認為上市條例應該增加彈性,接納不同法律架構的公司來港上市。此外,金發局亦建議檢討現時新股回撥機制,現時要求新股發售時最少一成須在港公開招股,九成配售,但公開招股超購時,最多可回撥至五成。而基礎投資者認購比例也可檢討。
港交所(0388)表示,歡迎金發局報告,也留意到相關建議。立法會議員張華峰則回應,贊成檢討新股上市安排,包括縮短首次上市的招股日程,但擔心檢討新股回撥及基礎投資者比例會剝削或減少散戶投資機會,亦不贊成將主板市場再分類,令散戶無法投資部分新股。
自製「優」字藥房涉誤導 未列優質商戶 旅發局跟進
1 :
GS(14)@2014-10-13 12:47:54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13/news/ec_gma1.htm
【明報專訊】旅發局設立「優質旅遊服務」標誌助旅客識別明碼實價的優質商戶,惟旅遊區出現非優質商戶的「優」字藥房。本報上周到尖沙嘴、旺角及銅鑼灣共90多間藥房及藥行觀察,結果發現15間不屬優質商戶,卻標示了各式各樣的「優」字標誌,尖沙嘴有兩間藥房的「優」字樣式,與旅發局優質標誌十分相似,其中一間店員更聲稱已向政府申請。旅發局回應稱已派員巡查,正尋求法律意見了解是否涉及盜用標誌。消委會及藥房商會認為,非優質商戶標示類似優質標誌,涉誤導消費者。
旅發局去年12月共接獲兩宗藥房盜用優質標誌的投訴,涉事商戶已移除標貼。
本報記者上周觀察尖沙嘴、旺角及銅鑼灣區共90多間藥房及藥行,發現當中15間不屬優質商戶,卻在店內外展示「優」字標誌(見圖)。在尖沙嘴區,「東海免稅」在店內展示出「優」字標誌,其字體及樣式與旅發局標誌十分相似,即以圓框圈優字,惟沒有旅發局字樣及帆船標誌;記者以顧客身分向一女職員查詢,對方稱標誌代表「正貨」、「優質」意思,與政府申請後可以貼,「申請不到便不能貼」,強調店內賣的是正貨。
店員稱向政府申請後貼上
區內另一間「免稅藥行」,店內亦有張貼與正牌優質標誌十分相似的「優」字標誌,惟已脫色。
除了類近標誌,不少藥房的招牌以圓框圈「優」字,本報向同區的「同仁藥坊」職員查詢,對方稱是「有政府註冊」的意思。
旅發局﹕若涉盜用會採法律行動
記者其後表明身分查詢,「東海免稅」及「免稅藥行」職員均以老闆不在為由拒回應,而「同仁藥坊」另一職員鍾先生稱,相信是普遍藥房的既有設計,不清楚是否涉及註冊商標問題。
旅發局表示,已即時派員巡查,並會尋求法律意見了解這些商戶的標示是否構成涉嫌盜用「優質旅遊服務」計劃標誌,若證屬實,會發警告信要求商戶即時移除標貼,並會對違者採法律行動。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認為,若該藥房不在旅發局認證的優質服務商戶,卻使用與正牌優質標誌相似的「優」字標誌,明顯是誤導消費者,情值得關注。她建議旅客選擇藥房時,可問清楚是否持牌或有認證,以及盡量光顧有信譽的大型連鎖店。
「藥」、「正」字也受監管
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稱,「優」字是旅發局「優質旅遊服務」計劃「專有名詞」,一般藥房也會避用,使用的藥行「讓人感覺呢間(服務)好一點」,此做法誤導消費者,「就如講明政府註冊,但其實間間也是政府註冊」。他說除了優字,「藥」、「正」字也受監管,屬知識產權署的「正版正貨」標誌,屬應該避用的字眼。至於不少旺區藥房也標明「免稅」,劉愛國說香港本來便是免稅,此做法乃「捉字蚤」,但並無違規,影響不大。
明報記者 梁杏怡
金發局倪以理談輸入內地專才 「做得金融中心預每個人都會嚟」
1 :
GS(14)@2015-02-03 00:30:54
【專訪】特首梁振英早前發表施政報告提到要放寬內地人才來港,被評為是進一步染紅本港的人口換血政策。本地金融業一向是內地專才熱門投身的行業,金發局人力資源小組召集人倪以理不諱言:「近年香港政治環境令這件事(輸入內地專才)敏感少少」,但指「做得金融中心,就預咗每個人都會嚟」。記者:吳永強
金發局上月發表的《發展香港金融服務業人力資源》報告中,提到本地不同的金融行業,未來均有意吸納內地專才。金發局人力資源小組召集人倪以理直言,現時內地人在港從事金融行業的人數仍少於本地人,但隨着中港兩地的金融交流越趨頻繁,日後來港的內地專才無可避免會繼續增加。
倡從業員自我增值
對於本地人之後會否逐步被內地人才邊緣化,倪以理認為香港金融從業員不應因噎廢食,「整個餅無咗中國市場,我們直情無增長點……國內機遇令香港市場增值,關鍵係多咗人競爭,一定會同我哋爭呢塊餅」。倪以理承認,內地人在香港打工有一定優勢,「搵有錢嘅大陸客人,可能會較好傾……國企想來港上市,搵投資銀行家背景差唔多,甚至是同鄉」。他認為在自由市場中,人才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事,香港金融從業員更應自我增值,「up my game(更努力),提升自己能力去搶(工作)。美國人又係理所當然可以去華爾街嗎?唔係很多歐洲人都會湧去倫敦工作嗎?」對於是否有必要進一步放寬輸入人才,倪以理坦言,「未聽過有金融機構表示在香港引入金融業中高層人才過份嚴苛」。至於基層金融人才,他則指未有輸入的需要,「其他地方的人入行,無特別較香港人有優勢」。
業界裁員屬正常現象
報告提到未來三至五年,本港的金融業將出現人手短缺。但最近卻屢屢傳出大型金融機構裁員的消息。倪以理認為,有關的裁員行動只是「過渡競爭下,有業界行家離場,係正常自由市場現象」。不過,同一時間,亦有很多不同的金融機構進駐本港,「金融業都唔樂觀,我真係唔知道乜嘢樂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202/19025884
金發局倡港做記賬中心
1 :
GS(14)@2015-09-18 02:10:23【本報訊】金融發展局發表報告,建議強化香港作為金融機構交易記賬中心的角色,檢討資本要求與國際看齊加強競爭力。金發局成員馬雪文坦言,該報告只供討論,想真正改變必須得金管局、證監會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參與。所謂記賬地,指企業訂立銀行業務、交易合約、與客戶開立交易記賬戶口,並承擔金融產品支付的地方。記賬地與業務交易地未必直接有關,例如香港因地利,成企業業務聯繫中心(relationship centre),卻非記賬中心(booking centre)。馬雪文表示,企業選擇記賬地,最看重監管資本要求。報告指出證監會持牌機構需預備相當於交易額1.2倍的監管資本,相比英美及新加坡只設最低(Minimal)要求,本港記賬企業合規成本極高。加上現時香港金融機構需應付金管局及證監會兩套不盡相同的監管要求,金發局建議將兩套監管要求看齊,同時與國際水平接軌,在不威脅金融安全前提下,提升資本要求效益。證監會今夏以保障投資者之名,秒殺「同股不同權」,金發局能否以寬鬆取態說服監管日嚴的證監會或甚至是金管局?馬氏稱會持續溝通。馬氏指未來記賬業務增加而累積的風險不能忽視,倘記賬企業負債規模大於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將變得「大到不能救」,籲政策配合。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917/19298191
金發局李君豪﹕持倉限額應彈性處理
1 :
GS(14)@2016-03-02 14:27:19【明報專訊】早前金發局就建議檢討本港衍生產品的持倉限額發表報告,金發局政策研究小組成員、東泰集團主席李君豪昨日向傳媒表示,本港現今的市場環境已與以前大大不同,香港更是設有持倉限額的市場中,唯一不設對?豁免機制的地方;為迎接A股即將到來的龐大機遇,本港應就此進行檢討,建議持倉限額應彈性處理。
迎A股龐大機遇 應檢討
李君豪表示,現時的市場,無論在監管環境、外匯儲備、貨幣基礎等,已與十多年前引入時,有大大的不同;而且世界許多市場亦不設此限,即使在設有持倉限額的市場中,只有香港不設對沖豁免限制;加上相信A股極有可能於今年內,獲納入全球基準指數,屆時全球基金在A股的資產配置,將由初期的5%,增加至最終的14%,涉及的資金非常龐大,而其產生的對沖需求亦同樣巨大,若香港不盡快檢討現時已過時的持倉限額,該筆資金或會流走至其他地方。
不過,他亦預計,由於相關條例涉及刑事罪行,且條例的修訂需經由立法會通過,料需時最快1年;故此亦身兼港交所(0388)獨董的他,亦希望港交所可盡快向市場作出諮詢。
對於報告中的第2個建議,即為不同衍生產品的市場及特性,釐定不同的持倉限額。李君豪認為,最理想的做法,是建立一套基於相關現貨產品的市值、成交量等,而計算出對應持倉限額範圍的科學化機制,並由港交所負責,以增加彈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2/news/eb_ebc1.htm
金發局倡調整監管 方便眾籌
1 :
GS(14)@2016-03-19 21:34:17【明報專訊】股權眾籌活動在香港蓄勢待發,但監管仍是市場最關心的問題。金發局今日發表報告,建議政府可通過發牌來監管股權眾籌平台、豁免相關平台去遵守有關公開發售股份的招股章程制度,又或為投資者訂立風險承擔限制等。金發局主席史美倫表示,該局建議調整現有的規管架構,以促進股權眾籌活動在香港的發展。
建議考慮豁免發招股章程
金融科技督導小組上月發表研究報告,但只是鼓勵眾籌平台就目前監管制度研究有何發展空間,如建議只向專業投資者作要約。金發局昨日訂立較鮮明的報告建議,考慮如何為本地眾籌活動在法例上開路,且強調香港宜盡快令眾籌活動變得正規。
金發局認為,香港就監管股權眾籌活動訂立完備法規這條路無可無不可,但從中可選擇一些方案,包括將眾籌平台從招股章程法規中獲取豁免,可由眾籌活動發起人向投資者披露若干資料,相關資料相等於上市公司全年股東大會所需資料一樣,只須修訂《公司(清盤及雜項條文)條例》第38B條即可。但金發局亦顧慮到,相關法例修訂雖然可確保法律穩定,但往往最耗費時間。
所以該局建議第二方案,即為股權眾籌活動發牌,以一種全新的受監管活動來設立牌照制度,並列明發起人須向投資者提供甚麼特別資料,同時要設立一些限制,以便在高風險的企業與低程度的披露內容之間取得平衡。第三則是訂立風險承擔限制,例如平台須從投資者一方收取聲明,表明投資者投資不會多於某個金額,又或者不會多於自己全年入息某個比例。
報告總結中又以新加坡與內地作參照,提及新加坡只視眾籌活動為傳統集資活動,內地則尚未設立鮮明的規則。觀乎香港現存的監管框架,以及針對平台、眾籌發起人、投資者的門檻較低,金發局認為香港具備健全體制,有助在眾籌這種重要的企業融資新領域中得到優勢。
眾籌網Umadx﹕是適當方向
本地眾籌網Umadx認為,金發局的報告建議就眾籌平台及相關投資者設定監管框架,是訂立一個適當方向,以推動香港眾籌活動發展及令香港貼近其他亞洲地區眾籌法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9/news/ec_ecb1.htm
金發局:港須加緊發展債市 迎內地商機
1 :
GS(14)@2016-05-08 01:20:06【明報專訊】為了使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內地去年8月11日大幅調低中間價,產生了市場對人民幣的貶值預期,亦令本港的人民幣資金池持續收縮。金發局內地機遇小組召集人秦曉認為人行是為了推動人民幣資本帳開放,做法並無不妥;同時建議本港須加緊發展債券市場,以迎接人民幣加入SDR後的債市發展機會。
稱811匯改無不妥
秦曉昨日向記者表示,「811匯改」是人行為了配合SDR在匯率市場化的要求,是推進人民幣資本帳開放的進程,並無不妥。他又稱,即使人行當時被外界質疑,仍然繼續進行相關工作,顯示出其決心,有望人行可保持,以加快開放的進程。
近期本港的人民幣資金池持續收縮,人民幣亦持續下跌,在岸人民幣(CNY)及離岸人民幣(CNH)昨晚分別跌至6.506及6.517的水平。秦曉認為由於市場出現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加上經濟環境不佳,資金池有所縮小,亦是非常正常。金發局內地機遇小組成員汪濤亦稱,人民幣匯價短期波動,只是資本帳開放進程的一部分,背後所帶來的機遇十分龐大。
加強與離岸市場合作 「做大個餅」
汪濤建議,人民幣於10月份加入SDR後,人民幣儲備資產在全球的需求將會增加,而從流動性上看,本港是人民幣債券發行地的不二之選;正值市?不佳,本港更應加快債券市場的發展,例如發行更多人民幣產品,同時加強與其他離岸市場的合作,共同「做大個餅」。
不過,汪濤亦強調,香港不能只依賴人民幣開放的商機,因本港亦有其他的獨特優勢,例如融資、資產管理、法律仲裁等,同樣不可忽視。
金發局上周五(4月29日)發表一份關於發揮香港在人民幣資本帳開放進程中的優勢的報告,並提出了11項建議,當中包括爭取發行3個月的短期票據,為SDR計價提供培育離岸市場短期基準利率;加快拓展本港債券市場的深度及廣度,及推動中港兩地的債市「互聯互通」等(見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06/news/ea_eab1.htm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