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七日,被老台塑人暱稱「總座」的王永在辭世。提到台塑集團,外界第一個想到的是有「經營之神」之稱的哥哥王永慶;弟弟王永在聲音不多、不居功的美德,成了「老二哲學」的最佳奉行者,在台灣經營管理界留下珍貴的典範。 實際上,哥哥的夢想,若沒有弟弟的落實執行,無法成真,王永在是經營之神背後的實踐家,從台塑麥寮六輕一案就可以看到王永在一生堅持的精神。 六輕投資案,從一九七六年開始就提出,屢遭否決,經過了十五年的拉鋸戰,直到一九九一年才通過。就在六輕開始要興建時,王永慶因提出「海滄計畫」,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避居美國兩年,投資金額高達六千五百餘億元的六輕興建案,由王永在一肩扛起。 台塑集團內的大事,向來由王永慶拍板定案,當王永在向哥哥請示土地時,回應卻是「我人在美國,你在現場,你解決就好,」台塑集團資深主管轉述當時王永慶的回答。當時六輕建廠的預定地還沉在海底,只要算錯一步,整個計畫就可能完蛋了。 當主管,不給答案遇到問題只問「怎麼辦」先丟結果,讓員工想辦法 「你解決就好」,這一句話,王永在二話不說扛下重任,賓士座車光是從台北跑到麥寮,就開了三十萬公里,足足可繞全台灣二百六十三圈。他曾自嘲自己是「青瞑(台語瞎眼之意)牛」,哥哥要他做什麼,他就像瞎了眼的牛一樣,拚命去做。 早上四點多,他從台北出發,七點左右到麥寮,跟主管們開會共進早餐後,立即巡視工地,有問題立即開會、馬上解決。「吳先生,利息加上財務費用一天要六千萬元咧,」當時被調到六輕、參與建設的副總經理吳欣哲說,王永在最常跟他講的就是這句話,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如果六輕沒蓋起來,台塑也完了,抱著幫哥哥完成使命的決心,王永在必須跟時間、技術賽跑。「總座的決策速度很快,跟他做事很有成就感,」吳欣哲說。辛苦多年後的代價是,他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還得到六輕總工程師的美譽。 六輕的建設千頭萬緒,光是種樹,就是很大的學問。 六輕的地點位在「風頭水尾」的麥寮,風沙很大,西邊又是台灣海峽,早上開車停在廠區,下午開車回家時,外殼都會蒙上薄薄的一層具腐蝕性的鹽砂,以後工廠蓋起來後,將加速工廠折舊。當務之急就是要趕快把樹木種起來防風,問題是,六輕的地都是海砂填起來的,要怎麼種樹?「吳先生、吳先生,樹是種活的,不是要種死的,這樣怎麼種(台語)?」吳欣哲回憶起當年王永在跟他說的話。「他就講這一句話提點你,你就要去思考,」吳欣哲說。 說得容易,要做到很難。早期的六輕跟沙漠一樣,沒有水,為避免地層下陷,還不能抽地下水。除了水的問題要解決,把樹養大的肥料來源也要解決。砂質土地,若使用化學肥料,土壤會鹽化、鈣化,整個會廢掉。 集思廣益後,吳欣哲決定利用廠區內規畫的五條大排水溝做為儲水槽,日後工廠營運,產生出來的廢水,總計可以儲存六十五萬噸的水,來解決澆花問題,符合台塑點點滴滴節省的精神,樹木又可以有充裕的水源。肥料方面,建廠期間,高峰期約有五萬、六萬人同時在廠區內工作、吃飯,剩下的飯菜可回收,只要建一個小型的廚餘回收場,可以當作有機肥料的來源。 水、肥料的問題解決了,吳欣哲跟王永在做專案報告時,總座一聽就連說「好、好,對、對、對、對、對(一連說五個對),這樣做就對了,」吳欣哲說。早年,王氏兄弟從事木材生意,對樹種、樹木栽種瞭若指掌,在六輕,樹木要如何栽植,心中早有定見。王永在為了讓員工自己找答案,先丟出結果讓員工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成了留在身上的學問。 如今,六輕園區內栽種了一百四十三萬棵樹,還成了鄰近工業區取經的對象。王永在讓員工用結果找方法的方式,也是大多數員工最佩服他的地方,還成了傳承的項目。 當副手,隨時補位哥哥扮黑臉,自己扮白臉「一個做事,一個在做人」 王永慶與王永在之於台塑集團,猶如一輛腳踏車的前後輪,沒有前輪的往前衝,路程就不會走遠;沒有後輪順暢的緊跟,就無法騎順。 王永慶有著做事敢衝,又不服輸的個性。民國六○年代,大家都說台灣沒有養肉牛(牛肉)的條件,王永慶聽到後很不以為然,心想「哪有做不到的,我就做給你看,」還把台塑集團擅長的「垂直整合」、「一貫化作業」模式拿來運用。不僅開了牧場,還在現在台北長庚醫院角落,開了牛排館,利用自產自銷方式,降低成本,賺取最大利潤。當時,店開得熱熱鬧鬧,王永慶還找來前台泥董事長辜振甫試吃,順便幫自家的牛排館做行銷。 塑膠做得在行,拿來養牛不一定會得到同樣的結果。外行人養牛,加上又買錯牛種,自然不會有好結果。投資了四、五年,養牛事業慘賠五千多萬元,這個金額,當年足以買下信義區好幾排的房子。哥哥投資失利,弟弟看在眼裡,但又不想讓哥哥沒面子。所以,很貼心的跟哥哥說,這個地方養牛太可惜了,讓我來開高爾夫球場。給哥哥找台階下,保住顏面。原本可能成為外界貽笑的話題,因為王永在的圓融,瞬間變成哥哥疼弟弟,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 王永慶與王永在在台塑集團的角色,如同棒球場上的投手與捕手,兩人間必須要有絕佳的默契,才有完美演出。之於王永慶,王永在是最佳的捕手,永遠知道投手丟出來的球要怎麼接,才能順利接球入袋。 「一個是在做事,一個是在做人,」在台塑集團服務五十五年,現任台塑董事長李志村如此詮釋兄弟兩人的互補性。在台塑集團中,王永在是最佳的潤滑劑,有了他,任何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王永慶在世時,午餐會報對台塑集團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場嚴酷的考試。報告的人,三句話一定要講到重點,如果沒有切入重點,王永慶就會直截了當的說,「你講那些沒有用啦,換我問你,」台塑公共事務處資深副總經理、當年擔任王永慶幕僚的傅陳卿說。 曾有某位高層主管在會議中被王永慶修理,氣到要辭職,王永在就去扮白臉跟對方說,「你就知道,董事長就是這樣,」緩和對方的情緒。幸好,王永慶是對事不對人,通常經過王永在的好意相勸,都能夠把尷尬完全化解。「這兩個兄弟的作風真的很不一樣。」傅陳卿說。 雖然對員工報告要求很高,但對投資失利,一句話也不會說。「當年我們做PDP(電漿電視),後來被LED電視取代,損失了八十億元,總座一句話也沒有說。」李志村說。「你想,這樣的情況在其他公司會怎麼樣?他沒講話,連罵都沒罵,我們反而更難過啊。」李志村眼中泛著淚光說。王永在容許員工在工作上努力拚,即使出現了虧損,連一句苛責的話也不會說。 「我都是聽哥哥的。」王永在生前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只要提到「戰功」,就會自動的把榮耀歸給哥哥。「他們兄弟是絕配、是互補,在台灣很少可以看到兄弟五、六十年,還相處得這麼好。」李志村說。王永慶是做公司的方針、決策、計畫,王永在則是負責執行;一方一圓,一衝一收,兩兄弟配合得天衣無縫。 當執行者,嚴守紀律每天打高球,五十年不變養成決策迅速、果決習慣 他們步調一致,來自於嚴格的紀律。王永慶在世時,風雨無阻的晨跑、做毛巾操,數十年如一日。王永在則每天打高爾夫球,早上四點鐘起床打高爾夫球,五十年來,即使下雨、颳颱風一樣準時到球場報到。天氣好時,下場打球,天候不佳時,到球場吃早餐,打練習球。即使前一晚上應酬到很晚回家,第二天,還是準時四點鐘到球場報到。 在高爾夫球場上,打十八洞需要四個小時,王永在硬是縮短在兩個小時內結束,梳洗過後還可以趕上上班時間。為了要趕時間,上場後,測風、推桿都不用,站定後就立即揮桿,快速揮桿,也養成他決策迅速、果決的習慣。堅持的態度,讓他可以忠實的扮演好執行者的角色。 美國蘋果(Apple)電腦成功時,外界看到的是賈伯斯,忽略了在旁輔佐,理性、冷靜的庫克。在台塑集團中,王永慶如同賈伯斯,王永在如同庫克,集團才能夠往前推進。 「王永在在集團中是個沒聲音的人,但他把老二的角色做得很好。」曾經與王氏兄弟有過往來的中華民國經濟合作協會理事長王鍾渝說。王永在總會把最耀眼的成績留給哥哥展現,連哥哥放棄領取集團中公司董事酬勞與車馬費時,他會象徵性只領取微薄的車馬費,把「戰功」留給哥哥。 再見,永遠的副手,因為你的默默付出,讓台灣的塑化業在世界版圖上,占有一席之地。 【延伸閱讀】5句經典語錄,看王永在經營智慧 老二哲學》 「我是青瞑牛,哥哥要我做什麼,我就拚了命去做!」小智慧》組織需要有攻的角色,也要有人穩住陣腳,成功扮演輔佐的角色 拚命精神》 「世界的風景都一樣,不是工廠就是旅館。」 「既然發心要蓋廠,點點滴滴的困難就要想辦法克服。」小智慧》成功在於發心要做好一件事,一路執行到底 管理原則》 「只要是認真做事,做錯了也沒關係。」 「如果做事情要很成功才敢做,就會保守。」小智慧》先不計成敗,才能鼓勵勇於任事的人 整理:吳美慧 |
重達兩公噸、要價上千萬元的黃檜木靈棺,近十萬朵白色、粉紅蝴蝶蘭花牆,及容納七千人的告別式會場……,這是十二月十四日,台塑創辦人王永在追思會現場的畫面。 新聞幕後,有一個女子竟打敗龍巖、萬安等台灣殯葬業巨頭,爭取到籌辦王永在告別式,連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告別式也由她的團隊負責,可說接下今年最有指標的兩場名人喪禮。 她,小臉蛋尖下巴、大眼睛,身高有一百七十公分,一頭過肩長髮旁披著條LV圍巾,迎面走來很有氣勢。「殯葬業花了我畢生的青春,十七年了,」說這話的,正是台灣殯葬業的六年級殯葬女王、台灣仁本總經理林宥馨。 過去包括台灣首富蔡萬霖、進口車教父唐誠、藝人倪敏然、陶大偉等執行名人創意喪禮或追思音樂會,所累積的人脈、口碑和企畫力,才讓包括王文淵、蔡明忠等大企業家族接班人願意埋單。 遇挑戰!鄰居都怕她導入認證,扭轉殯葬業形象 「名人往生當天就必須爭取到這個案件,不然明天就一定是別人的。」林宥馨透露,這次在七十二小時內和台塑高層及家屬確定場地布置、座位安排等流程細節,四十八小時內完成所有場地布置,包括所需的一萬兩千株蘭花也是幾乎把全台的量一次掃光。 台灣仁本去年營收約新台幣三億元,反觀龍巖的營收規模至少是其十倍,她能擊敗老大哥出線靠的不是美貌,而是顛覆台灣殯葬業的創新做法,「我們本來就是長庚、國泰醫院(太平間唯一)協力廠商,光第一關就已經打敗很多同業!」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楊國柱觀察,傳統對殯葬業觀念是大發土地財,規模較大的龍巖、國寶等業者以販賣靈骨塔、生前契約為主,台灣仁本和萬安則切入醫院太平間通路,第一線處理往生者禮儀服務,用西式服務業的概念,打破過去殯葬業給人的負面形象,雙方營運模式不同。 「花藝背景讓我進入殯葬業,也讓我跳脫殯葬業,」年輕的她,沒包袱,所以最早能打破殯葬業的負面形象,走出一條不同於其他業者的路。 林宥馨家族從事花藝設計,紅白帖生意都接,對喪禮不陌生,她十六年前嫁給先生陳原,從五人公司開始殯葬生意。 但初期很挑戰,她坦言,「一開始真的滿傷心,」傳統殯葬業給人的負面形象根深蒂固,如剛搬進住商混合大樓,鄰居馬上糾團上門質疑辦公室有沒有放冰箱冰死人;去喜宴遞名片,人家要求她別把名片拿出來……,「不要把殯葬業想得這麼不堪,要自重而後人重,我們就是要提升自己、扭轉這樣形象。」 「龍巖太大了,以紙張換鈔票,靠預收生前契約、塔位權狀……,」沒資源的夫妻倆只有從「現貨市場」下手。最早,她負責內勤管理,先生負責跑業務,因殯葬業價格不透明,流程也未建立標準作業流程等遭人詬病,不服輸的她決定率先同業導入品管系統(ISO)。 求改變!細節下功夫改造太平間,打開醫院通路 沒想到,初期主攻「意外件」(指承包意外致死者喪事)的夫妻倆,卻因業者之間爭生意搶蓋白布,糾紛不斷,決定放棄,之前的ISO認證反而讓她成功爭取到當時少有人注意到的醫院通路。 「那時候太平間非常可怕,拍恐怖片必到的地方,陰陰暗暗,」林宥馨回憶,一次到日本參加殯葬展的機會,日本醫院明亮乾淨的往生室讓她大開眼界,「原來殯葬業可以這麼不殯葬業!」 過去從業人員只想把心思花在業務上,無人想改變,認為本來就能接到生意,沒必要多花錢投資硬體,但當一九九九年她標下萬芳醫院太平間殯葬事宜,便斥資幾乎一整年獲利的五百萬元投資硬體空間,把醫院太平間打造成有如飯店大廳般明亮溫馨的往生室。 林宥馨解釋,創新來自「我自己看不過去,」不願意把一生奉獻在低層次行業,「要讓人家尊重,就要積極改變。」 為了改變,她從細節開始下功夫。舉例來說,過去遺體接運、載客車輛髒亂甚至有異味,她則嚴格要求乾淨,同樣一改外界對殯葬業低門檻印象。儘管每項軟、硬體投資讓每一案件少賺兩成,她也願意讓利。 沒想到,因價格和同業類似,服務卻更好一炮而紅,讓她以後進者之姿搶下先行優勢,至今已和全台三十家大小醫院合作,「有醫院通路才有戰場,才有數量。」 以醫院通路太平間禮儀服務為基礎,她再把眼光瞄準籌辦名人客製化喪禮的口碑效益。 搶曝光!布局演藝圈無償贊助,成藝人後事首選 為了求曝光,初期甚至願意賠錢打口碑。 藝人白冰冰透露,五年前資深藝人文英過世,台灣仁本團隊便主動上門表明願意協助處理身後事,但因子女已買其他家業者生前契約婉謝,直到快出殯時,有些地方不符家屬要求,回頭找仁本,「二話不說,幫我們處理沒人要做的事,」白冰冰表示,包括其後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辦的追思音樂會,仁本也無償贊助舞台布置等花費,所以演藝圈往生者第一順位都會找仁本。 「不賺錢沒關係,口碑就是最好的行銷,」林宥馨坦言,「不進步就會被淘汰,我們一定要一直走在前面,」她靠顛覆業界的創新,讓自己走出了一條區隔同業的精品禮儀服務之路,也成了讓企業大老埋單的殯葬女王。 |
據華商網消息,12月9日下午,西安市召開全市領導幹部大會,宣布《中共中央關於王永康等同誌職務任免的通知》、《中共陜西省委關於王永康、魏民洲同誌職務任免的通知》,批準王永康任陜西省委委員、常委、西安市委書記,免去魏民洲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職務。
資料顯示,王永康在浙江任職多年,2006年3月起任余姚市委書記,2013年3月起任麗水市委書記,2016年1月,出任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長。
王永康簡歷
王永康,男,1963年11月出生,漢族,湖北省武漢市人,198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5年8月參加工作,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1981年9月,武漢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金屬材料專業本科學習;
1985年8月,上海理工大學機械系教師、助教;
1988年9月,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院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1991年1月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1年1月,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二研究所寧波分所課題組組長、副所長(1993年任副所長,副處級);
1996年3月,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二研究所寧波分所所長(正處級);
1996年9月,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二研究所寧波分所所長,兼市科協副主席;
1998年1月,中國兵器工業第五二研究所副所長(副廳級),兼寧波分所所長,市科委副主任(主持工作)、黨組副書記,兼市科協副主席;
1999年8月,寧波市科委主任、黨組書記,兼市科協副主席(1993年5月-2001年5月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專業學習,2001年7月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1年10月,寧波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市科委(科技局)主任(局長)、黨組書記;
2004年7月,寧波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書記;
2004年8月,余姚市委副書記,市政府代市長、市長(副廳級);
2006年3月,余姚市委書記(副廳級);
2009年6月,寧波市委常委,掛職擔任重慶市南川區委書記(正廳局級);
2011年3月,任麗水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2011年11月,任麗水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麗水生態產業集聚區(麗水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黨工委書記;
2012年4月21日,在麗水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再次當選為麗水市市長;
2013年3月,任麗水市委書記;
2016年1月,浙江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長;
2016年12月,中共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
2月8日消息,據微軟中國官方微博透露,微軟公司今天宣布, 任命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院長王永東博士為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
王永東博士領導微軟人工智能與研究事業部以及Office產品事業部在亞洲的團隊,負責微軟在亞太地區的互聯網產品與服務的研發,方向主要涵蓋微軟必應(Bing)搜索引擎、在線廣告技術、語音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小娜、小冰、Office 365、人工智能以及移動互聯網等領域。他帶領的團隊分布在北京、蘇州、東京、臺北和西雅圖貝爾維尤。
王永東博士於2009年加入微軟的必應團隊,並於同年8月返回中國創建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創建並打造了世界一流的研發團隊,在基礎架構、編程語言、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用戶體驗、設計以及在線服務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同時他主持並推動了人工智能微軟小冰的研究和開發工作。
王永東博士同時兼任微軟亞太研發集團首席技術官,負責為微軟亞太研發集團設立技術研發策略、願景及整體方向。
在加入微軟之前,王永東博士曾在雅虎公司工作並擔任工程副總裁,負責國際市場的搜索引擎的研發工作,以及與雅虎日本、阿里巴巴的搜索合作。1996到2003年間,王永東博士在Inktomi公司從事搜索引擎的研發工作,他也是Inktomi公司創建初期的第一批工程師。1991年到1996年,他在美國賽貝斯(Sybase)公司工作,參與並負責分布式數據庫產品(Sybase Replication Server)的研發。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對寧夏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永忠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經查,王永忠違反政治紀律,對抗組織審查;違反廉潔紀律,收受禮金;違反生活紀律,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系;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王永忠身為黨員領導幹部,嚴重違反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且在黨的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情節嚴重,性質惡劣。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自治區紀委常委會議研究,並報自治區黨委批準,決定給予其開除黨籍處分;取消其退休待遇;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對自治區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原主任委員、機關黨組成員周舒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經查,周舒違反廉潔紀律,收受禮金;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財物或幹股,涉嫌受賄犯罪。
周舒身為黨員領導幹部,嚴重違反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情節嚴重,性質惡劣。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自治區紀委常委會議研究,並報自治區黨委批準,決定給予其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對寧夏醫科大學原副校長、黨委常委,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原院長楊銀學嚴重違紀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
經查,楊銀學違反政治紀律,對抗組織審查,搞迷信活動;違反組織紀律,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在組織進行函詢時,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違反廉潔紀律,收受禮金;違反生活紀律,與他人發生不正當性關系;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財物,涉嫌受賄犯罪。
楊銀學身為黨員領導幹部,嚴重違反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且在黨的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情節嚴重,性質惡劣。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有關規定,經自治區紀委常委會議研究,並報自治區黨委批準,決定給予其開除黨籍處分;經自治區監察廳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決定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寧夏回族自治區紀委)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