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通膨、郊區通縮 中產階級跌落隱性社會底層 中國觀光客爆買 救不了日本經濟
2015-07-20 TWM
|
|
日本民眾擔憂「實質薪資沒漲,物價卻漲」,加速降級型的消費,即使中國觀光客「爆買」日本貨,但刺激經濟的效果僅限於大都市,且消費金額出現減少跡象,日本消費似乎只是海市蜃樓,並未真正復甦。 譯者•江裕真 日本某流通業者的幹部用「海市蜃樓」來形容目前日本的消費動向。雖然關於個人消費的各項指標開始呈現復甦趨勢,相關業界的第一線人員,臉上卻看不到喜悅的樣子,「消費真的復甦了嗎?」有些從業人員覺得很無感。為何消費會出現這種有如海市蜃樓般、捉摸不定的現象呢? 上班族撙節 銀髮成主力根據總務省六月下旬發表的五月家庭調查,兩人以上家庭的消費支出,比前一年同期成長四.八%。這是暌違一年兩個月以來,較前年同月成長。 然而,去年五月的消費支出,由於消費稅調高的影響而大幅下滑;會有四.八%的成長,其實是因前年同期數字太低。扣除物價上漲後的實質薪資,也依然低迷,可支配所得改善有限。另外,日圓貶值導致食品價格創有史以來最高,也是影響消費動向的因素。
日本實際消費動向難解,也和消費結構劇變有關。UBS證券資深分析師青木大樹關注的是,占家庭消費近五成的六十歲以上族群,「上班族薪資約七成會用於消
費,但老人家的年金卻是百分之百用於消費。銀髮族對消費的影響力變高。」仍在工作的人反倒因為擔心物價上漲,多半傾向於抑制消費。
另一結構性因素是「都會與非都會」。摩根士丹利MUFG證券的分析師篠崎真紀說,「住在都會區的,多半是消費的主力、三十六至四十五歲的第二次嬰兒潮居
民。再加上中國觀光客會在都會購買昂貴商品,因此會發生通膨現象。相對地,非都會區在產業空洞化影響下,總需求無法提振,所以會繼續通縮下去。」折扣商店
唐吉訶德的動向也是一個觀察重點。善於調度倒店貨或流通在外庫存的該企業,最近擴大這方面商品的調度額。「這恐怕和以非都會區為主的企業破產或流通在外庫
存變多有關。現在愈來愈像小泉純一郎執政時,迷你泡沫結束後二○○六年左右的狀況。」另外在外食產業,個人消費趨勢出現明顯轉變。自一四年一月起,家庭餐
廳產業的銷售額,一直都呈現比前一年同期成長的趨勢。尤其搶眼的是去年秋天股票重新上市的雲雀集團,其主力牌「Gusto」由於點餐數增加、高單價菜色的
銷售成長,一四年度的既有店面營收比前年度成長一.七%,今年一至五月的累計也創下四.八%的成長。 雲雀集團社長谷真表示,「由於消費意願提升,牛排等高單價商品的需求變高了。」設在郊區的家庭餐廳現在成為銀髮族休憩的場所,經常座無虛席。 消費線分析師關注的是,價位相對較高的樂雅樂,既有店面的營收較前年度衰退。「過去會到百貨公司的餐廳或到樂雅樂消費的顧客,現在移往較便宜的Gusto;原本去Gusto的顧客,則跑到更便宜的薩利亞。」薩利亞的既有店面業績也是呈漲勢。 降級消費 超商威脅速食業外食顧客正在降級消費,移往商品單價較便宜的店家。民眾對於「實質薪資沒漲,物價卻漲」的擔憂,加速降級型的消費。再補充一點,也可能從中產階級跌落到「隱性社會底層」的家庭,變得比過去還多。
顧客掉得最嚴重的,當屬速食店與居酒屋。日本麥當勞除了去年七月的過期雞肉問題,今年一月又爆出食品混雜異物,嚴重打擊業績,一口氣加快顧客遠離的速度。
但顧客也沒流到其他速食店,牛丼大廠松屋食品社長綠川源治說,「全國有五萬家便利商店,牛丼店卻不到五千家。便利商店的商品品質很高,威脅到速食業者。」
兩者都有很多「單人顧客」,雙方上演搶人大戰。 以和民為代表的綜合型居酒屋也是人氣低迷,「由於勞動人口減少,大家覺得要喝酒就去專業的居酒屋喝。」和民社長清水邦晃說。
家電量販店的問題也很大,過去家電因類別與使用頻率的不同,會有五到十年的換購期,這原本是很大的商機,卻因三次特殊需求被打亂。一是○九年五月至一一年
三月實施的「環保點數制度」,購買高節能的空調或冰箱,就有點數可交換商品券;二是自類比播映轉為數位播映的換機潮;三是消費稅漲至八%前的搶購潮。 但山田電機等以非都會區為主的業者更慘。都會區的淀橋相機或必酷相機都還有外國觀光客的爆買潮可維持營收,非都會區店面就沒那麼幸運。想解讀日本消費趨勢,必須密切注意這些結構性問題的發展。 觀察消費動向的4 個關鍵詞 1.海市蜃樓 似乎近在眼前,卻沒有實際效益。 2.都會通膨、郊區通縮 通膨感只有在都會地區比較強,非都會區則苦於人口減少,消費力衰退。 3.降級消費 在家庭餐廳尤其如此,消費從單價較高的樂雅樂轉向較低的Gusto。 4.隱性社會底層增加 郊區一些家庭由中產跌至「隱性社會底層」的水準。 |
中國遊客“爆買”一詞斬獲日本年度流行語大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19621.html
中國遊客“爆買”一詞斬獲日本年度流行語大獎
中國新聞網 2015-12-01 19:55:00
被日本坊間用以形容中國遊客在日購物出手豪爽現象的“爆買”一詞,在1日晚間揭曉的本年度日本“新語—流行語大獎”評選中,不出所料地斬獲大獎。
被日本坊間用以形容中國遊客在日購物出手豪爽現象的“爆買”一詞,在1日晚間揭曉的本年度日本“新語—流行語大獎”評選中,不出所料地斬獲大獎。
“爆買”一詞在日本開始火起來,發端於今年年初的春節期間。中國遊客蓄勢而至的消費能量,加上日本商家的刻意籌劃,營造了一波令人瞠目的集中消費現象,引發此間媒體熱炒“爆買”之說。而這種“爆買”仍一路持續,乃至每逢中國節假日,都被日本商家視為樂事。如今這種“爆買”甚至開始出現“平日化”的趨勢。
在此次獲推入選的50個本年度走紅日本的流行熱詞中,“爆買”得以最終脫穎而出,與形容兩名日本職棒選手年度驚人佳績的“三個三”同獲年度大獎。
主辦方在推介詞中稱,持續增加的外國來日遊客中,中國遊客的“爆買”遠超其他客流群體,在藥妝店、家電量販店、超市和百貨店,人均購物超過17萬日元。而今年也正是讓世人見識中國人消費能量的年頭。
日本最大免稅連鎖店“樂購仕”的羅怡文社長當天獲邀登臺領受此獎。他在此後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認為,這體現了中國旅遊者、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之強。其所形成的“爆買”現象,對日本的經濟、社會產生了很大影響。“爆買”一詞獲獎,意味著中國消費者有能力影響日本的社會和經濟,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當然另一方面,也說明日本產品的質優、價廉、物美。希望不但中國的消費者在日購買,中國的企業也能學習日本努力制造優秀產品的精神,讓今後這種“爆買”不但發生在日本,也同樣發生在中國國內。
編輯:顧蓓蓓
遊客爆買就業率上升,誰說日本經濟“失去了20年”?
集島國之小與經濟之強於一身,就是謎一般的日本經濟。
盡管日本經濟陷入長期停滯,有人甚至說若沒有中國遊客“爆買”,日本更得走下坡路;但與日本強大的制造業實力相比,中國多數企業還是學步的稚子。
今年一季度,日本經濟表現超預期反彈:在全球不景氣的背景下,不僅走出了負增長的泥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環比增速為0.5%。
日本內閣府6月8日公布了上述數據,然而剛高興兩天,6月13日,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之一的惠譽(Fitch)宣布將其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為“負面”,理由是擔憂日本修複公共財政狀況的能力。理論上,這意味著其可能會在未來1~2年內將日本降級。
日本曾是高端制造業與經濟發達的代名詞,現在也擁有“常人看不見”的制造實力。今後日本經濟走向何方?中國憑借經濟總量將日本甩在身後就高枕無憂了嗎?
值得註意的是,日本經濟的特殊之處——國內生產總值(GDP)遠低於國民生產總值(GNP),即日本大量的財富是由在海外的日本企業創造的。這一傳說中“隱形的日本”好似水下的冰山,不可小覷。
“失去的20年”?只是回歸正常
日本曾經創造了經濟奇跡:從二戰後的廢墟中迅速崛起,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將這個頭銜保持了40余年之久。
盡管在2011年,中國趕超日本成為了全球第二,時至今日,經濟規模已幾乎超過日本1倍,但為亞洲創下史無前例增長先例的還是日本這個國土面積不到38萬平方公里(小於中國雲南省)的島國。
1950年~1973年間,日本GNP平均年增長率超過10%,對科技的投資也維持高增長率。日本發展了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其所生產的大部分產品銷往海外,獲得的外匯則用於購買工業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技術、管理經驗、原材料、能源等。
除此之外,日本國內也存在著許多有利於經濟複蘇的因素:比如普通日本人的嚴謹敬業、政府和各行業的緊密協作、極致的工匠精神等。
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國際觀察》執行主編武心波看來,日本之所以能在戰後迅速崛起,主要是得益於地緣政治因素。作為“西方世界的VIP”,日本左右逢源,獲得了美國各個方面的援助,無論是工業根基還是資源,無論是資本還是技術。在這種外部條件下,日本想不強大都難。
然而,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經濟經歷了所謂“失去的20年”,GDP增長長期陷於停滯,日本企業的競爭力也出現下降的趨勢,僅在汽車制造等傳統領域內具備全球最頂尖的競爭力。全世界的經濟學家似乎都在關註,日本長達20多年的停滯還會延續多少年,所謂“安倍經濟學”是否能夠扭轉日本經濟頹勢?
事實上,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的經濟表現並沒有太糟糕,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爆發後,日本GDP增速在2012和2013年甚至超過了德國。

武心波表示,“冷戰結束後,這個國家的生存環境遭到了挑戰。日本原來好比是生長在暖房里的花朵,現在放到室外了,要和正常國家一樣在自然環境中生存,這時候它就不行了。為什麽?因為它在冷戰時期形成的體量太大,這種體量是被冷戰的需求吹出來的,是泡沫。所以,與其說日本是經歷了‘衰退的20年’,不如說是‘回歸正常的20年’。日本不是在衰退,而是在‘消腫’,在回歸到正常的狀態。”
制造業:實力隱於細節
日本曾是高端家電的代名詞。作為一名80後,記者仍清晰地記得,小時候,普通家庭都以擁有日本制造的彩電、冰箱、洗衣機為榮。等到上了學,同學間又開始流行起Walkman,那時候能擁有一臺索尼隨身聽,就跟今天手拿剛上市的最新iPhone一樣炫酷。
武心波印證了記者的感性認知:“(上世紀)80、90年代的時候,日本強大到什麽程度?全世界所有國家都不用生產白色家電,靠日本就夠了。”一提起“日本制造”,人們的聯想都是“可靠”和“高級”。
時間快進到21世紀。如今,任何一家公司只要有足夠的資金,都可以通過購買機器、技術和原料進軍制造業,因此,索尼、松下、夏普這些曾經的金字招牌,被外國同行蠶食了家電產品乃至消費電子產品的很多市場份額。然而,有那麽一群規模較小、知名度也不那麽高的日本企業,卻繼續在尖端的小眾市場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武心波表示:“日本現在基本上已經放棄了白色家電,退守到細節。中國呢,比方說空調,品牌打的是長虹、海爾,但里面重要的零配件還是日本生產的。蘋果手機也是。甚至連美國上天的衛星里面,很多重要零部件也都是日本的。”
有一樣產品最能體現日本的技術實力,這東西在日常生活中很難直接看到,它就是電容器。有的電容器只有一粒鹽那麽大,每個電容器的制造成本從1 美分(6 分人民幣)到20美分(1.24 元人民幣)不等,但是一部手機可能需要100 個電容器,一臺個人電腦則需要1000 個。日本村田公司(Murata)在這個領域占據了40% 的全球市場。再加上日本東京電氣化學工業公司(TDK)和日本太陽誘電公司(Taiyo Yuden),日本企業在該領域占據了全球市場高達80% 的份額。
再比如,全球計算機硬盤驅動器所使用的馬達,約有75%來自於一家叫做日本電產(Nidec)的企業;用來調節汽車反光鏡角度的微型馬達,大概90%由萬寶至馬達(Mabuchi Motor)生產;用於制造LCD面板的蝕刻機,80%由TEL(Tokyo Electron Ltd., 東京威力科創)生產;將矽片變成計算機芯片的過程中所使用的矽片容器,60%是由Covalent材料公司生產的。
還有,日東電子有限公司(Nitto Denko)在液晶顯示器生產領域擁有20多種領先產品, Covalent掌控了70% 的電動機碳刷市場,三菱化工(Mitsubishi Chemical)幾乎壟斷了紅磷光材料(用來制造LED 燈泡)市場,信越公司在半導體矽片市場上居於領先地位,京瓷公司(Kyocera)則一直是集成電路部件領域的領軍者。
“這些無處不在的日本制造可能不是最吸引人的,可是制造半導體芯片或者液晶顯示屏卻少不了它們。”摩立特咨詢公司的分析師阿爾伯特·莫爾(Alberto Moel)說。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統計,日本企業占據了至少30個技術領域內超過70%的全球市場,每個領域的市場規模都在10 億美元以上。
也無怪乎在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於今年3月底發布的《2016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指數》報告上,將日本的全球制造業競爭力排在第四位,僅次於中國、美國和德國。據德勤預測,到2020年,日本的制造業競爭力仍能躋身全球前五。日本在人才、創新政策和基礎設施方面極具競爭力優勢。
在“失去的20年”之後,日本積極尋求各種重振其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的方法。日本經濟的各個領域都普遍認為,創新將會是提高生產率、維持強勁經濟增速和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勞動力危機
制造業實力依然很強的日本卻面臨著沒有“巧婦”來做炊的風險。
眼下日本的最大難題當數勞動力人口萎縮、人口日益老齡化。日本是全球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目前日本社會的少子化甚至無子化現象非常突出。老齡化被很多學者用來界定為日本經濟前景黯淡的一個理由。日本年輕人存在著不願意工作的現象,進一步加劇了勞動力市場的短缺。
截至2014年10月1日,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了330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為26%。到2060年,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還將進一步上升至40%左右。
目前日本的勞動力人口少於8000萬人,且預計將進一步減少;老齡化給日本勞動力市場和經濟所帶來的挑戰是空前的。日本的職位空缺在2015年11月接近20年來的最高水平。
日本政府顯然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安倍經濟學”計劃中提出了兩大具體方案:一是“女性經濟學”,呼籲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提高女性在企業中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增加日本勞動力數量。二是在2015年成立“機器人革命行動委員會”,旨在通過提高機器人的使用率,來緩解勞動力市場的緊張狀況。這個由政府主導的五年計劃得到了200所企業和高校的支持,到2020年,使機器人的年銷售額從此前的6000億日元(約合39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4萬億日元(約合1560億元人民幣)。

日本2015年7月開出全球首家機器人酒店。
日本企業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向來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顯示,以發那科(Fanuc)、安川電機(Yaskawa Electric)和川崎重工業公司(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等全球頂尖工業機器人供應商領銜的日本企業在2012年的銷售額高達3400億日元,占據全球50%的市場份額,同時在精密減速齒輪和力敏感等關鍵機器人部件市場所占的市場份額高達90%。
美銀美林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機器人和人工智能市場的規模將達到1530億美元,為制造業和醫療保健行業總共節省14萬億~33萬億美元成本;到2025年,機器人將執行制造業中45%的工作,而目前的比例為10%左右。
對於始終拒絕用移民來填補國內勞動力市場空缺的日本來說,大力扶持和發展機器人產業作為老齡化社會的解決方案不啻為一個明智的選擇,況且其機器人產業原本就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如果日本能夠成功完成產業自動化轉型,其經濟實力或能更上一層樓。
海外資產驚人
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5月份曾表示,截至2015年底,日本對外資產余額約為948.73萬億日元,較2014年增加了0.7%,已是連續第七年保持增長並創下歷史新高。這主要得益於日企收購海外企業等直接投資以及機構投資者的證券投資增加。
一個特殊現象是,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遠低於國民生產總值(GNP)。有一種意見認為,日本在國內失去了20年,但卻在海外造就了一個“隱形的日本”。
武心波並不贊同:“日本龐大的海外資產並不能說明什麽問題。這是日本在全球產業結構中的地位所決定的。日本國內已經完成經濟轉型,開始向全球布局。海外資產高說明日本經濟的全球化程度很高,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對此無需做過度解讀。”
“德國也是生產制造能力很強的國家,德國的產品全世界都在消費。這決定了德國的生產體系不可能安排在國內,而是要在全球範圍。中國也是一樣。終歸會有一天,中國的海外資產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
關於日本和它“失去的20年”,或許這樣說更準確些:日本是因為失去了冷戰時期的超級優越的發展環境,經濟發展速度也回歸到一個中等強國的正常水平。盡管社會和經濟結構的積極改革面臨阻力,短期內效果也不是太明顯,但這個國家有對技術創新的重視、高端制造業的暗中發力,海外資產的高效擴張,所有這些都表明:現在的日本經濟並非一無是處,相反可能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積聚了相當的實力。
謎底由此揭開,GDP只是經濟實力的一個方面。技術話語權和產業鏈掌控力也是國家經濟實力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仍然占據諸多產業金字塔尖端的日本,從其全球資源戰略到以科技和創新推動的高端制造業,無疑是一個值得其他國家尊敬和學習的經濟體。
赴日“爆買”熱潮消退? 中國遊客現在可能更喜歡泡溫泉
“爆買”一詞曾在2015年獲得日本流行語獎,但隨著中國經濟減速和匯率市場變動,“爆買”熱潮今年出現停滯。
7月20日,日本政府觀光局(JNTO)發布估算數據,今年上半年訪日外國遊客數比去年同期增長28.2%。第二季度訪日遊客的消費額估計為 9533億日元 (約合人民幣6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2%,但人均消費額減少9.9%,為15.9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萬元)。而第一季度訪日遊客人均消費同 比已開始下滑,人均消費額約為16.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2萬元)。
其中,第二季度訪日中國遊客的人均消費額為21.99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37萬元),同比大幅減少22.9%。雖然中國遊客人均消費有所下降,但仍是赴日遊客人均消費額的近1.4倍。第一季度訪日中國遊客人均消費額同比減少11%。
談及原因,日元急速升值、消費者購物傾向轉變等對大規模旅遊熱潮起到了抑制作用。受負利率政策的影響,今年以來,日元基本保持升值態勢,日元對美元升值幅度已逾11%,人民幣對日元匯率累計下跌14%。
早在去年底,就有日媒開始擔憂,日元對人民幣升值趨勢或將終止中國遊客赴日“爆買”趨勢。日本也已開始擔憂訪日外國遊客的入境消費前景。
此外,“隨著成本下降,價格也能隨之下降。人們已經不需要專門去日本旅行,大包小包的背商品回來”,在中國進口和銷售日本食品以及雜貨的越洋通商董事長黃剛這樣說。
並且,中國在稅改的同時,廢除了海外居民向國內寄送商品時免征稅額50元以下關稅的措施。
以前的個人海外代購是征稅的盲點,這次改制是為了追求征稅的平等。個人海外代購者混在訪日旅客中在日本百貨店及藥妝店中進貨,偽裝成個人將商品郵寄回國內銷售,謀取暴利。這造成了對正常進口商的不公平,並且逃避了繳納關稅。正是因為如此,中國進行稅改來取締個人海外代購。
虧損的代購難以為繼。隨著代購“撤出”日本,訪日遊客的“入境消費”急劇減少。隨著匯率變化,訪日遊客由購買電飯鍋等高價商品轉為購買糕點雜貨等。人們的旅行目的由購物變為泡溫泉等,消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四大百貨公司日前公布了6月份銷售額初值,四家均連續4個月同比下滑。具體來看,三越伊勢丹控股的銷售額比去年同期減少 4.4%,崇光 西武的銷售額同比減少3.4%,運營大丸和松阪屋的J.FRONT零售公司的銷售額同比下降6.9%,高島屋的銷售額同比減少2.5%。
此前的4月日本全國百貨店免稅商品的銷售額較上年同期減少9.3%,近3年零3個月來首次同比下滑。5月日本全國百貨店的銷售額達4629億日元,比去年同期減少5.1%,呈連續下降趨勢。
就連日本近幾年一直推崇的免稅商品的銷售也不盡如人意。為此,部分商家已開始下調今年的財年目標。
相比家電等商品,單價較低的化妝品銷售情況良好。資生堂將2016財年(截至2016年12月)訪日遊客需求產生的增收效果從此前的270億日元上調至340億日元。
但是相比其他遊客,中國遊客的消費力仍不可小覷。赴日遊客數量上升的影響超過了人均消費下降帶來的影響,今年6月日本入境旅遊總營收同比增長 7.2%。其 中,中國遊客中國赴日遊客的人均購物支出為12.3597萬日元(約合7757.64元人民幣),是赴日遊客均值的兩倍多。
因此,日本當局對日本旅遊信心不減。日本國家旅遊局(JNTO)表示:“國際政治不穩定局勢以及日元長期強勢的風險都令人擔憂,但我們預計,定期郵輪的到訪以及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齋月旅遊旺季,都將提振赴日旅遊。”
(綜合來源:澎湃新聞網、中國新聞網)
晨悅生活 | 日本岡本為何會被中國遊客爆買?
2016年年初,中國遊客日本爆買的新聞搶占了不少新聞的版面,而有意思的是,除了藥妝、馬桶、電飯煲等,日本的岡本避孕套其時成了不少中國遊客購物單上必買的物品之一。
之所以引來中國客購買,是因為日本岡本於2015年4月推出0.01mm水性聚氨酯避孕套。這在當年一舉成為中國遊客在日本搶購的十大產品之一。 而岡本這家公司因為銷售火爆,在2015年前十個月里的股價大漲了156%。

那麽,岡本的新型超薄避孕套與舊式傳統的避孕套有什麽區別?前者之所以熱銷,其優勢又在在哪兒?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安徽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王武生教授專業從事水性聚氨酯研究近30年,是國內水性聚氨酯研究與開發的開拓者之一。他指出,目前市場現有的避孕套幾乎全部為天然乳膠制品。1883年荷蘭物理學家阿萊特·雅各布博士發明天然乳膠避孕套,經歷了100多年,但避孕套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隨著時代的發展,天然乳膠避孕套的缺陷逐步被發現和暴露,特別是新型病毒的出現,如艾滋病病毒,對避孕套提出了更高要求,天然乳膠避孕套的使用和安全性都達不到現代人對避孕套的基本要求。
而與傳統天然乳膠避孕套相比,被搶購的超薄岡本是以水性聚氨酯為原料的避孕套,產品厚度是天然乳膠類產品的三分之一,親膚感強、導熱快,能瞬間提升舒適度;其次,傳統的天然乳膠中含有蛋白質,部分消費者存在蛋白質過敏現象;第三,在天然乳膠避孕套的生產中會產生亞硝胺。亞硝胺作為一類強致癌物,嚴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而水性聚氨酯超薄避孕套能有效規避過敏和致癌問題;第四,從水性聚氨酯本身的分子結構來看,其0孔徑、高致密度的特點能有效預防HIV(艾滋病毒)、HPV(人體乳頭瘤病毒)、HBV(乙肝病毒)等多種病毒對身體的傷害,具有良好防病毒效果,從技術上克服了天然乳膠避孕套自身的材質缺陷,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基礎上大大提升避孕套的安全性。

相關研究數據表明,中國市場的避孕套年消費量高達20億只,位居全球第四,消費市場前景廣闊。不過,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被國外品牌諸如杜蕾斯、岡本占據。面對需求如此龐大的市場,國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卻差強人意。不過,好消息是,王武生的團隊經過數十年的專研終於在今年成功研發出水性聚氨酯超薄避孕套,厚度僅為0.01毫米和0.02毫米,雖然目前還未進入市場銷售,但目前已經進入投產階段,在不遠的將來人們也許可以買到國產自主研發的薄避孕套。
歡迎親們在留言區暢所欲言,有更多問題也可以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以下為第一財經App上記者與網友的精彩互動摘錄
問:請問小編,為啥有些人會對傳統的避孕套過敏?
答:傳統的避孕套以天然乳膠為主要材料,還有含有橡膠烴以及5%左右的非橡膠物質,其中1%~2%為蛋白質。這些蛋白質的20%分布在乳膠粒子表面。作為重要的乳膠穩定保護膠,65%溶於乳清中,其余部分分布在乳膠粒子內。這些蛋白質在避孕套和乳膠手套生產工藝過程中難以被除去,這類所謂的溶解性蛋白是造成過敏的主要原因。 此外,乳膠避孕套生產過程中添加了硫化劑、抗氧化劑、促進劑等,這些添加劑是避孕套生產的關鍵工藝原料,無法避免,而這些添加劑也會引起過敏反應。
問:過期的避孕套可以使用嗎?
答:使用前應查看生產日期和有效期,過期的避孕套已經變質,容易破裂,不宜使用。此外,避孕套必須保存在陰涼、幹燥和不接觸酸、堿、油的環境中。如接觸上述條件後變得發粘、發脆,即使在保質期內也不應再使用。
問:那避孕套有保質期嗎?
答:避孕套不像食品一樣講究新鮮,在出廠後存放一年左右的避孕套,更適合使用。因為剛出廠的避孕套,其彈性和質感比較差,反而在存放半年到一年後,乳膠會與潤滑劑發生一定程度的物理或化學反應,質感、彈性均達到最佳狀態。而出廠三年以上則要考慮是否使用了,因為出廠三年以上的避孕套不但容易發脆,而且內部添加的潤滑劑被乳膠吸收得差不多了,使用效果以及避孕效果會大打折扣。
問:是除了黃種人,白人、黑人也會過敏嗎?
答:黃種人乳膠過敏率較低,為2%左右;白種人乳膠過敏率相對較高,為5%左右;黑種人有些部落由於遺傳原因,乳膠過敏率達到100%;非洲有些部落由於無法使用乳膠避孕套是艾滋病肆掠的原因之一。
問:水性聚氨酯科技未來還可以用到哪些領域上面?
答:對於避孕套的過敏,我們中國只有2%,但是醫生在手術的過程中,過敏將達到17%,尤其是一些時間比較長的大手術中,手心經常出汗,使得過敏源被泡下來。許多醫生在手術結束後手上都會潰爛,這是全世界都面臨的一個問題。據了解,王武生教授及他的研發團隊下一步計劃研發水性聚氨酯手術手套。
問:目前在避孕套領域,岡本的水性聚氨酯超薄避孕套有競爭對手嗎?
答:目前市場只有岡本在做,有一些日本品牌並沒有做成功。不過國內已經有水性聚氨酯超薄避孕套研發成功,並進入投產階段。不遠的將來,人們也許可以買到國產自主研發的薄避孕套。價格也會更加親民。
"爆買"潮退燒 日媒:日本化妝品巨頭向海外謀發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9-17/1039143.html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道 日媒稱,日本大牌化妝品企業正加緊向海外發展。到日本旅遊的外國遊客“爆買”需求減弱,國內市場的前景變得不明朗。各企業都在摸索自己的一套辦法,以求獲得穩定收益。
參考消息網9月17日報道 日媒稱,日本大牌化妝品企業正加緊向海外發展。到日本旅遊的外國遊客“爆買”需求減弱,國內市場的前景變得不明朗。各企業都在摸索自己的一套辦法,以求獲得穩定收益。
據日本《讀賣新聞》9月13日報道,資生堂在7月完成了對美國高級化妝品公司Gurwitch Products的收購。這是繼收購Bare Escentuals公司之後,資生堂時隔6年進行的海外並購。6月底,資生堂還與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納(Dolce&Gabbana)簽約,獲得其香水和美容產品的全球獨家代理權。
嘉娜寶公司9月15日將發售新品牌“KANEBO”,以亞洲地區為主要目標拓展市場。高絲公司也從8月開始在夏威夷的免稅店專櫃銷售其主打產品“雪肌精”。
報道稱,日本化妝品大企業大力向海外尋求發展的原因是,國內市場開始縮小。這些企業曾經依靠華麗廣告和在百貨商場的面對面銷售來樹立品牌形象,不斷擴寬市場。然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在藥妝店按口碑購買廉價化妝品的人群擴大。
近年來,由於赴日旅遊外國遊客的需求增長,日本國內化妝品市場一度興旺。2015年化妝品發貨金額達1.5萬億日元,幾乎恢複到了雷曼危機前的水平。
不過,業內很多人認為,“爆買”只是短暫的熱潮。2016年第二季度到日本旅遊的外國遊客人均消費比上年同期減少10%,為15.993萬日元,原因是日元升值和中國經濟減速。目前“爆買”的效應正在減弱。
熟悉化妝品業界的分析師指出,日本企業需要采取進攻戰略,把在“爆買”中賺取的資金用來投資於並購等等。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經網首頁
越限越買!杭州限購前夜遭遇”爆買“:政策相對溫和
“畢竟西湖九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金秋的杭州樓市悄然爆發,風光無限。
平時,杭州房管局的網簽系統每天20:30左右就結束了,但在9月18日,晚上八九點後,還不斷有當晚簽訂的購房合同上傳,一直延續到午夜零時。因為第二天,也就是9月19日,杭州的住房限購政策就要開始實施。
限購政策明確,在市區限購範圍內暫停向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杭州戶籍居民家庭出售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

最新的限購政策在9月18日近17時發布。在政策未發布前,杭州透明售房網上顯示的市區新房簽約套數不足700套,而到了當晚12時,這一數據已經上升到了3089套,其中僅限購區域的住宅就簽了2859套。再看9月18日,這一天杭州新房二手房總成交量達5105套,創杭州有史以來單日成交量新高。
趕“末班車”的購房者
“我們基本上在18日上午就聽到風聲了,於是馬上對手上有明確購房意向的客戶進行了梳理。手上代理了20多個樓盤,18日那天打電話核實戶籍的客戶大概有上千組,最主要是戶籍的認定,看客戶是否在限購範圍內。”浙江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荊海燕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當晚簽約的客戶,有一部分是外地購買者且在杭州不止一套房的,屬於新政限購範圍內。她透露,18日晚有從外地趕來簽約的;也有一部分是之前還比較猶豫的客戶,因為現在杭州的房價整體上已經比較高了,他們還需要考慮一下,但因為出了這個新政,當天有些人馬上就拍板簽約了。
“其實,稍微大牌點的開發商,稍早前都多少已聽到消息,事先都已安排過簽約,所以昨天沒有出現各大售樓處火爆的簽約場面。而昨天5105套創紀錄的網簽量,大部分是比較晚知道消息的開發商的客戶,房源基本集中在比較周邊的郊區,趕末班車緊急簽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該業內人士還說,從新政發布到19日零時,這段時間內的沖量還是非常明顯的。“有些客戶之前跟售樓部都有聯系,當晚通過傳真方式把合同文件處理掉,把款打過來,把發票開掉,這樣就等於把合同辦了,趕在19日零時前上傳到網簽系統。而其他相關的調檔和審核購房資格等事項,則挪到19日或19日以後來做。”
荊海燕對記者表示,其代理的樓盤中,萬科等開發商的樓盤賣得比較好,因為布點都在熱點板塊,比如錢江世紀城和未來科技城,都是現在投資者比較追捧的區塊,另外還有城東新城等樓盤也不錯。
限購前夜有開發商漲價嗎?“突然漲價不可能,因為之前都簽過認購協議,價格基本都明確過的。”荊海燕回答本報記者。
“靠近市中心的房子基本上之前都漲過了,或者說現在庫存也不那麽多了,開發商也不那麽著急。因為一旦限購,市中心的投資標的會更高,更無須擔心銷售問題。”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稱,漲價空間是有的,但是時間不夠,從公布新政到截止時間就那麽幾個小時,如果開發商漲價了,客戶萬一一猶豫就意味著丟失了一個客戶,犯不著。
這一波的上漲行情
杭州房地產業內人士余海洋對記者表示,杭州樓市這波上漲行情可以回溯到2014年8月份,那時候執行多年的限購放開,限貸放松,再加上部分城市出臺了相關利好政策,杭州樓市趕上了基本面的放松,銷量開始上漲。量上去了,價格的上漲則是從2015年3月份開始——經過了前面幾個月存量的去化,再加上貸款的優惠政策等,市場逐步火了起來。
“今年春節是一個分水嶺。春節之後客戶來訪量逐漸增加,市場需求回暖,特別是G20杭州峰會這一利好因素,讓更多人關註杭州、更多人來到杭州。造訪量一旦增多,成交量就更大。”前文提及的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迎接G20的這幾年,杭州也做了一些整治,面貌煥然一新;而房價對比北京、上海,確實呈現一定的價值窪地,當然就吸引了很多外地投資者。像北京、上海、廣州、蘇州等地的投資者來到杭州,有比較中意的當時就買了。今年1~8月份,杭州的外地購房者占比達28%多。
余海洋告訴記者,G20對整個杭州影響都很大。其中,對杭州整個城市配套建設的提速作用十分明顯,比如機場高速、地鐵4號線都在G20前開通了。

在溫州從事珠寶生意的陳小姐今年5月份購入上城區的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當時價格為3.4萬元/平方米,現在已經漲到4.6萬元/平方米。陳小姐告訴記者,當時入手是基於幾方面的考慮:一是看好貨幣政策寬松、利率低;二是看好G20和2020年將在杭州舉辦的亞運會等利好因素。看現在這個漲勢,陳小姐有點後悔了,當時由於資金還沒到位只買了一套。不過,陳小姐沒有獨占好處,她的舅舅、阿姨等親戚都買了。
據杭州的透明售房研究院統計,2016年上半年,杭州全市新建商品房共成交11.3萬套,較2015年上半年增加了76.5%;上半年成交總面積1172.6萬平方米,總金額1830.2億元,均為半年度成交量的歷史最高值。截至8月底,杭州市今年新建商品房成交突破15萬套,已經創下歷史新高。
透明售房網數據顯示,2016年8月杭州全市新建商品房共成交1.99萬套,較2015年8月增加了66%,列歷史同期第一位。
這期間,杭州各大售樓處也上演了一幕幕火爆的情景,比如天都城·天瀾蘇荷苑,這一樓盤偏居在余杭,數年前是少人問津的地段,現在竟被排隊搶購。繼5月首開之後,半年累計售出1300余套房源。
新政之後的樓市
新政之後的杭州樓市會如何走?
上述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限購政策會有一定的作用。此前,杭州有一個樓盤封盤,被房管局處理了,再加上這段時間5天內連續出兩個政策,這對市場來說還是有一定的警醒作用的。後續的情況還要看市場對這個政策的消化程度。
不過,該業內人士認為,這個限購新政沒有結合相關的金融政策,也沒有跟社保掛鉤,外地人買第一套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他們還可以通過家人或親戚朋友的身份證去買二套、三套。“政府出臺這項政策無非就是不想把杭州變成一個投資性城市,但是實際政府又很需要在未來五到六年內通過樓市為它大量推進的基礎設施建設輸血,所以也不太允許市場壞掉。”
“不希望市場冷掉,但太熱又不好,所以會在一個合理的熱度內繼續往上走。在這個階段,不會有那麽多瘋狂的漲價或房東跳價,會讓市場稍微冷靜一段,至於後市怎麽樣,要看後面的成交量如何。”上述業內人士補充道。

荊海燕也認為,這個政策相對溫和,還是有很多空間的。“現在沒有什麽房子了,預售證一領出來,一開盤就賣光了。前段時間很多開發商都撐著賣,不想賣得這麽快,因為價格一直在漲。特別是剩余房源不多的樓盤,預售證都不著急領,所以基本上手里沒什麽房源。這樣的情況在杭州的開發商中所占比重還是比較大的。”
克而瑞華東機構總經理劉晨光表示,國家金融政策基本面並未收緊,土地端融資能力強,買房金融杠桿支持強,故目前各個城市“溫柔”地出政策,對於價格殺傷力有限,近年來杭州庫存量急劇縮減,去化周期已跌至6個月,供求失衡,供求關系要到11月份才能趨穩,因此,短時間內出現大家期待的價格下降、成交量暴跌可能性小。
陳小姐也比較樂觀,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在人民幣估值預期往下,炒股行情不好,杭州是好地方,新政也比較寬松,接下來她還會入手,身邊的幾個好朋友也在準備加入了。
爆買族註意了!脫歐已令倫敦成奢侈品天堂
對於一般遊客來說,倫敦可能是世界上最昂貴的城市。但路易威登(LV)等奢侈品愛好者請註意:現在的倫敦會是你們的天堂。
根據德勤的一份調查,現在倫敦的設計師品牌和其他一些奢侈品按美元計算的話,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便宜。

匯率驅動
該調查稱,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後,英鎊匯率大跌,刺激了遊客的消費欲望。自今年6月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以來,英鎊匯率已下跌17%,上周甚至創下近30年來的新低。英鎊匯率的下跌推升了進口酒類、電子產品,甚至是汽車的價格。但大部分奢侈品制造商因利潤較高並未提價。這令英國忽然成為世界上奢侈品“最不昂貴”的地方。
根據10月7日的數據,一個LV經典款Speedy 30手袋在倫敦的售價是645英鎊(約合802美元)。在巴黎和紐約,同款手袋的價格分別為760歐元(約合850美元)和970美元。第一財經記者查詢路易威登中國官網發現,該款手袋在中國的售價為7450元人民幣(約合1115美元),比英國高出300多美元。
又如,一件意大利奢侈品牌布魯奈羅•庫奇內利(Brunello Cucinelli)的男式“V領”羊絨衫,在倫敦650英鎊(約合843美元)即可購入,在法國則需花上942美元,美國995美元,在中國,這件羊絨衫則要花費1287美元。
“現在肯定更便宜了。”來自柏林的生意人哈曼(Dirk Hamann)和妻子在倫敦邦德大街的華倫天奴商店豪氣地購買了兩件夾克和一件毛衣。
德勤時尚和奢侈品行業負責人蒲伯(Nick Pope)稱,英國脫歐公投後的一段時間,該國奢侈品市場的表現證明了遊客的“需求拉動”,遊客為英國奢侈品市場所作的“貢獻”超過總量的一半。
“英國奢侈品價格趨勢主要由英鎊的下跌所驅動,這令英國市場上的相同的奢侈品比其他主要奢侈品市場價格都更便宜。”他說,“人們通常不願意為相同的產品付更多的錢。”
根據官方數據,今年7月,海外居民訪英人次達到380萬次,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在此期間,這些遊客共花費了約25億英鎊。
中國人對價格敏感
相對較低的奢侈品價格令英國大量吸引高端遊客的錢袋,而外國遊客在歐洲其他奢侈品購物旅遊目的地的開支則出現了下跌。瑞銀一份報告引述退稅服務機構Global Blue的數據顯示,8月外國遊客在英國尋求退稅的金額同比猛增了36%,而在法國,由於擔心恐怖襲擊等原因,同期下降了20%。意大利同期則下降了逾11%。
前述報告稱,就全世界範圍而言,倫敦有64%的奢侈品價格都比其他地方便宜。例如,巴黎世家的軟綢條紋連衣裙在英國買要比在美國便宜400美元。
有美國媒體報道稱,對價格尤其敏感的是這些年對歐洲青睞有加的中國遊客,尤其是中國代購。據購物中心集團Westfield英國和歐洲的市場負責人賴安(Myf Ryan)說,中國遊客在該集團旗下兩家倫敦購物中心的消費已經增加,這兩家購物中心里有雅格獅丹(Aquascutum)、阿斯皮納爾(Aspinal)以及博柏利(Burberry)等英國奢侈品牌。
“我們發現中國遊客大量購買設計師品牌。”賴安說,這些遊客平均每人買10件左右,是去年的兩倍。
“新常態”
倫敦希斯羅機場商業負責人科恩(Jonathan Coen)說,機場的奢侈品銷售上漲是很明顯的。他說:“自脫歐公投以來,希斯羅奢侈品品牌的銷售已經出現了大幅增長。”英國統計機構稱,7月該國珠寶和手表類的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6%。
倫敦邦德大街附近的一家精品酒店Arch London的預定量也大幅增長。該酒店財務總監稱:“本季度海外遊客大增。”
全球各地的遊客顯然也意識到了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後給他們帶來的實際好處,根據英國旅遊機構VisitBritain的數據,今年10月~12月從美國到英國旅遊的預定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來自印度的預定增長了11%,中國遊客的預定則大幅增長24%。
不過,蒲伯稱,這樣的低價並不一定會持續很長時間,有幾個品牌已經開始漲價。
“奢侈品牌通常會對大規模調價持謹慎態度。”他說,“但如果這樣水平的匯率超過6個月~12個月,成為一種‘新常態’,令其利潤承壓,我預計會有更多品牌進行調價。”
訪日外國遊客數首破2000萬人次 ,中國遊客“爆買”現象降溫
日本觀光廳31日發布估算數據,截至10月30日,2016年訪問日本的外國遊客數突破2000萬人次。全年訪日外國遊客超過2000萬尚屬首次,用約10個月時間超越了去年創下的全年1974萬人次的最高紀錄。但前九個月同比增幅為24%,與去年的47%相比增速有所放緩。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政府在觀光戰略中提出了到2020年全年4000萬人次的目標,將加速完善住宿設施,改善接待環境。
日本國土交通相石井啟一發表評論稱,“為實現目標,今後也將繼續強有力地推進提升地方觀光資源魅力和完善基礎設施等政策。”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記者會上指出:“簽證發放條件放寬,消費稅免稅制度適用範圍的擴大等大膽的政策接連出臺取得了成效。”

今年2月在東京都臺東區的淺草寺雷門前合影留念的外國遊客。(圖:共同社)
2016年雖然存在熊本地震導致韓國遊客一度減少等負面因素,但廉價航空公司(LCC)等增開日本與亞洲各國之間的航線以及遊輪停靠數量增加對遊客人數上升做出了很大貢獻。3月賞櫻季單月外國遊客數首次超過200萬人次,7月甚至創單月歷史新高達到229.7萬。
報道稱,得益於訪日宣傳和放寬簽證發放條件,來自東南亞等地的遊客增長頗為顯著。
但中國遊客大量購買高價商品的“爆買”現象有所降溫。7~9月訪日遊客總消費額遭遇了4年零9個月以來的首次同比下滑。今後如何延長遊客逗留時間等吸引消費的舉措也將成為重點問題。
據悉,2013年,訪日外國遊客數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今年前9個月遊客數累計已達1797.8萬人次。
中國遊客爆買開支大減四成!但更糟的事還等著法國
11月的巴黎街頭略顯清冷,驟雨把梧桐樹葉打落了一地。華燈初上,香榭麗舍大街已經亮起了聖誕花燈,街上的聖誕集市也開門迎客。
為了迎接1300萬的客流量,今年的聖誕集市安保空前嚴密,新增了近千個圍欄以及近百個阻止汽車通行的立柱。聖誕集市的組織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安保措施和裝備都需要由他們來承擔,這增加了15萬歐元的支出。
而商店為了招攬顧客,更是不惜血本。巴黎春天國際業務部門總監申根(Laurent Schente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一年來,很多奢侈品的價格都下調了,巴黎春天還推出支付寶等新手段來吸引中國遊客;在老佛爺百貨里,記者發現一些奢侈品也比原先大幅降價20%至35%。
但結果可能未必如他們所願。據法新社統計,今年前10個月,全球赴法旅遊人數同比減少8.5%,其中亞洲遊客人數減少最多:中國赴法旅遊人數同比減少23%,日本赴法旅遊人數同比減少39%。
與淒清寂寥的巴黎同步,法國人對自身處境更是十分失望。
民調機構YouGov與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聯合做出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多達21%的法國人認為,法國比大多數其他國家更糟糕——這個數字在發達國家中十分少見,幾乎趕上發展中國家的水平;還有4%的法國人更不客氣,認為法國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國家,這幾乎是這次涵蓋了19個國家(或地區)的民調中的最高比率了。
最重要的調查結論是,與歐洲其他地區人群相比,法國人最反對國際貿易和全球化,且僅有很少的人認為,移民對於他們的國家有益。

這已然不是那個能擔得起“歐洲中堅”的法國了。
巴塔克蘭傷痛未愈
從民族廣場出發,沿著伏爾泰大街向西行走不到3公里,外墻粉刷一新的巴塔克蘭音樂廳在陽光下顯得分外絢麗奪目。當地時間12日晚,這里迎來了一年來的首場演出,英國搖滾巨星Sting用音樂揭開這棟建築新的序幕,並以此悼念一年前在這里因恐怖襲擊喪生的人們。
自去年11月13日恐怖襲擊發生以來,巴塔克蘭音樂廳就一直在裝修。盡管外墻以全新的面貌展示給公眾,但劇院老板弗呂托(Jules Frutos)表示,他不會改變音樂廳的布局,將延續溫暖友好的氛圍以及它所擁有的流行精神。

巴塔克蘭音樂廳外景。攝影/錢童心
根據法國制作人、發行商和劇院所有人所組成的工會組織Prodiss的統計數據,由於保險預算高企和上座率低的雙重影響,法國的文化產業正在受到嚴重的沖擊。
過去一年,巴黎的現場演出收入減少幅度在1.9億歐元至2.2億歐元。在恐襲發生後的三個月內,全巴黎有三分之一的劇目被迫取消或推遲,音樂劇票務收入減少了20%;一年之後,整個行業的反彈不到2%。私人劇院上座率在驟降35%之後,從今年1月到8月,僅反彈1%。劇院的低迷也讓資本猶豫,這令本來就籌資困難的藝術劇更難拿到資金。
Prodiss總書記馬利卡·聖吉諾(Malika Seguineau)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年輕藝術家創作的小規模和小場次的演出受到的沖擊最大,沒有人能確定公眾是否會再重新回來。”
為此,法國文化部緊急撥款1440萬歐元來支持小制作藝術演出的發展。
消失的亞洲遊客
距離巴塔克蘭音樂廳西北方向不到5公里,就是著名的巴黎旅遊景點紅磨坊(Moulin Rouge)。截至今年9月底,紅磨坊和瘋馬(Crazy Horse)的表演上座率下降了20%至25%,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遊客減少。紅磨坊近一半的收入來自於全球各地以及法國其它省的遊客。
在蒙馬特高地附近的小餐館,也沒有了原本熙熙攘攘的人流,只有服務員焦急等待的眼神。
近期在巴黎舉辦的一個名為Worldwide Hospitality Awards的活動上,組織者帕納約蒂斯(George Panayotis)表示,2016年法國所出現的旅遊業蕭條是史上空前的。據他預計,過去一年,巴黎酒店住宿和餐飲行業的損失達6億歐元。巴黎的酒店入住率跌至72.6%,高端酒店的均價跌至160歐元/晚,每間房的收益減少了16%。

今年一季度,法國退稅總額同比仍然下滑了20%,中國遊客減少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全球退稅系統Premier Tax Free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遊客今年一季度的開支減少了40%,俄羅斯遊客開支減少25%,美國遊客開支減少10%。
而在英國和西班牙,同期的退稅額度分別增加了20%和13%,這部分受益於英鎊的貶值。
法國旅遊局總監鄧佳琳(Catherine Oden)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歐洲整體的安全局勢堪憂,以及中國經濟放緩導致了中國赴歐洲遊客數量明顯減少。”
截至今年9月,法國航空-荷蘭皇家航空集團(下稱“法荷航”)赴歐洲其他國家航班的預訂量減少了6%,赴法國的預訂量減少19%。
法荷航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讓-馬克·雅納亞克(Jean-Marc Janaillac)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我們期待隨著恐怖事件影響的平息,明年中國赴法遊客數量能開始逐漸回暖。”
然而事實上,航空公司為恐怖襲擊要買的單還遠遠沒有到頭,法國依然籠罩在“緊急狀態”的陰影下。
在繁忙的戴高樂機場,記者剛走下法航的飛機,就被堵在了出關的通道中。向四周打聽,才得知在恐襲後機場加強了管控,分時段實施限流。焦急等待的人們有些手中拿著轉機機票和火車票,然而沒有放行指令,誰都不能過。機場警察表示,一切誤機產生的費用,都由法航來承擔。
遊客的減少也影響了法國旅遊行業的就業。“很多工作都消失了。”巴黎旅行社Paris Trip總監巴雷(Arnaud Barre)告訴記者,“我們的業務從今年1月份開始就縮水了20%到25%。”
法國正在失去吸引力
很多法國人認為,他們的國家正在失去吸引力。恐襲只是一方面,還有很多制度性問題導致的社會陰暗,讓法國的形象蒙上汙點——比如無休止的罷工和對中國旅遊大巴的搶劫,以及酒店內施暴等等……由旅遊業反映出的法國社會危機正在加深。
一位在巴黎居住多年的華人醫生肯尼亦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上一次的巴黎大區級別改選中,他知道周圍很多法國中年人投給了國民陣線候選人,這些人在薩科齊時代還是“溫和一些”的中右翼。
國民陣線是什麽來頭?
在2015年的一場法國國內大區選舉中,一張來自極右翼黨派——國民陣線的海報令人難忘:圖上兩張女性面孔,一個留著長發,臉頰上畫著法國三色旗;另外一個則身穿蒙面的布卡罩袍(Burka) ,圖上寫著“選擇你的鄰居:為國民陣線投票”。

肯尼的家住在傳統的富人郊區,長久以來是巴黎最安全和富裕的區域之一。然而在近10年中,由於法國失業率居高不下,以及外來無業遊民所帶來的治安問題,社區幸福指數急速下降。肯尼解釋道,近5年中“左翼政府過於寬容,右翼群龍無主,讓不少中右翼選民賭氣把選票投給國民陣線”。
如同法國著名智庫蒙坦尼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 學者穆伊斯(Moisi)所說,法國正在陷入防禦型民族主義思潮:“我”需要抵抗來自其他人的威脅。
“法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相比,競爭力正在衰退。”斯特拉斯堡大學文化和比較政治系主任洛朗·普法阿德(Laurent Pfaadt)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恐怖襲擊後的法國社會已經變得很脆弱了,而現在的一些政治上的聲音將令社會更加分化。”
在中右翼方面,原本可以阻擊國民陣線領導人勒龐(Marine Le Pen)的是法國前總統薩科齊。不過民眾已經不買賬了,薩科齊在剛剛結束的右翼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初選第一輪投票中出局。
民調機構YouGov不無憂慮地提出,權威民粹主義(Authoritarian Populism)正在歐洲泛全球化浪潮的選民中崛起。
這種回歸令人擔憂,對歐盟更是災難性的:在法國,民調專家們再也無法像往常那樣忽略勒龐,而按照法國政治結構的推算,無論左派右派何人參選,勒龐定能殺入法國2017年大選第二輪。
權威民粹主義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其核心概念是資本主義作為一種經濟體系,並不只為財富或中產階級服務,也為普通民眾效力,並通過爭取平民的贊同而重建霸權。
YouGov指出,如果這些持有權威民粹主義觀點的選民在第一輪就全部偏向勒龐,而中右翼法國共和黨無法得到足以進入第二輪的選票,勒龐將輕易贏得法國總統的寶座。
“雖然勒龐不太可能贏得大選,但是卻依舊存在可能性,這是因為人們已經對政策喪失了興趣,只關註在個人性格上了。” 法國哲學家列維(Bernard-Henri Lévy)表示,人民對於政策興趣索然,對於候選者撒不撒謊也不怎麽關心。
在右派的首輪競選投票中,法國前總理菲永意外勝出,或許是菲永在電視辯論中的一句話觸動了每個法國人的心。他說:“法國人是驕傲的,我們不喜歡別人告訴自己該怎麽做。”天性驕傲的法國人,卻有這麽多人認為本國現狀“糟糕”,可見法國病得不輕。
年輕人是法國的希望嗎?
對“勒龐是否會在2017年成為法國總統”這一疑問,《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隨機對在法政府和商界工作的人士進行了采訪,而令人感到異常的是,即便是在此前堅決認為“法國人民不會接受極右翼政黨上臺”的人士,現在也變得猶豫。而且,勒龐所講的“廢除歐元,回歸法郎”對不少老派法國人而言,並不是沒有吸引力。
民調數據揭示了法國人對全球化的失望程度有多深。在調查中的11個問題中,法國人在6個問題中都對全球化表現出了最不滿的情緒。
YouGov總結道,“這種危險體現得最明顯的地方就是法國。”法國同英國一樣,具有37%左右的自由左派,然而與英國不同的是,在民調中剩余63%的法國選民全是持有權威民粹主義觀點的選民。

人們獻花悼念去年11月13日恐怖襲擊中的遇難者。攝影/錢童心
自二戰以來,歐洲的精英認定各國的身份認同最終會如同海納百川一般匯入歐陸的洪流,然而實際上,法國、匈牙利、波蘭和奧地利以及德國的極右翼黨派卻正在以權威民粹主義者的面孔,在歐陸上全面反撲,與國際秩序相比,這些極右翼正在利用一股懷舊之情為昔日招魂。
對全球化的認知,已經在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形成了分野。
在YouGov的此次調查中,仍然對於全球化充滿熱情的是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平均有超過70%的該區域人民認為,全球化是個好東西;其中最高的當數越南(91%)。
盡管民調中只有37%的法國人認為全球化是個好東西,不過在18~24歲的這一人群,支持全球化的比例高達77%:比起年長者,年輕人對於全球化有著更積極的看法。
不過正如YouGov所提出的問題那樣,這些年輕人會隨著年齡增長仍然維持這樣的看法嗎?
如若不然,歐盟的前景將更加暗淡。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