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add】紅人主場:周汶錡 燦爛孕記

1 : GS(14)@2017-01-26 18:22:27

Shiatzy Chen繡外套、吊帶裙



42歲的周汶錡(Kathy)可說是幸福女人人辦,名模之路無風無浪,遇上高富帥法籍老公,38歲結婚、40歲誕下混血兒子Jacques。去年如願懷上第二胎,輕輕鬆鬆、靚住陀B下月又生,「我對懷孕感覺係幾OK,生仔過程好快,湊仔仲緊要,好多嘢要學。」人生最燦爛的一章還在繼續。採訪:林妙萍造型:顏英儀攝影:郭賢興髮型:Debby Kwan of HAIR化妝:Meegan Seak周汶錡連續三年新年前夕到《蘋果》影相做訪問,變成紅人主場一個傳統。2015年她肚大如籮,2016年升格索媽,今次陀住七個多月身孕。



Gucci針織外套米白色絲質連身裙Jimmy Choo高踭鞋

Fendi絲質連身裙Tory Burch耳環


陀BB算舒服

「係喎,咁快又一年!?家重咗15磅左右,同上一胎差不多,round one,round two都一樣,哈哈。」Kathy去年11月在Instagram宣佈成功懷上第二胎,貼了可愛兒子Jacques摸她肚皮的照片:「跟大家一起分享我們的喜悅,Jacques快要做哥哥了!」
Kathy續說,「同生大仔一樣,過程算係舒服嘅,冇特別嘔、唔想食嘢、心情起起伏伏咁,我對懷孕感覺係幾輕鬆嘅。」擇好日子入院開刀,老公陪入產房,至於剪臍帶重任?「繼續留畀專業人士啦,佢陪住我就得。」



■周汶錡在網上宣佈成功陀上第二胎。

最怕大仔呷醋

仔女沒所謂,「仔的話,可以同哥哥一齊長大;女的話,一仔一女當然好。」反而法國老爺最想要孫女,皆因家中四個孫,全是小男生,「?家係四條King,哈哈!」陀B沒難度,湊仔更多學問,新一課是教導小哥哥迎接弟妹,怕不怕大仔呷醋?「驚!好驚!其實佢都會妒忌,好似我哋抱第二個BB,佢會呷醋囉,會叫:媽咪媽咪,好似好慘咁。問咗好多家長,朋友畀咗少少貼士,叫我準備啲禮物,話係將來BB送畀佢,佢會覺得BB都咁錫佢,感情上係好啲。」事先引導好重要,「其實佢唔係好明,我話你就嚟做哥哥,佢平時叫哥哥,哥哥係大人喎?咁我會同佢講,媽咪有baby喺肚,佢就好奇怪,我咪係baby?就會走去摸吓你個肚,始終佢太細,得一歲幾,未必知道。」


安胎留港過年

今胎肚皮較大,加上怕陀第二胎易早產,Kathy婚後首次一家三口留港過新年。「往年都飛法國,執個行李,買張機票就走得,?家要準備好多嘢,糕點啦、全盒啦、麻雀啦、幫佢買少少新衫咁,好忙!」
Jacques去年收了不少利是,Kathy會做教育基金還是為他儲定首期?「冇呀,我幫佢捐晒出去,佢啲新年利是、生日利是,都捐晒畀助學啲學生,等佢幫助啲有需要嘅小朋友。」



■網紅BB Jacques的聖誕甫士,吸了9千多個likes。

■Jacques去年7月慶祝一歲生日。


網紅Baby勁PR

周汶錡18個月大混血囝囝Jacques變了網紅嬰兒,一個Ig post,隨便也吸8千、近萬likes,一條學講法文、學打鼓短片,6、7萬瀏覽,絕對有本事收錢做網紅,Kathy說:「唔會啦,覺得好玩,想同大家分享。?家佢係幾得意,好多嘢講,好天真,口齒都幾伶俐,法文、英文、廣東話,乜都講。我個囝囝似PR咁乜人都黐,好搞笑。」



更多精采時尚內容,盡在http://add.appledaily.com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26/199086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310

【專題籽】觀塘工業區變燦爛的舞台 後巷過千米外牆壁畫

1 : GS(14)@2017-10-09 03:20:41

區內雜貨店店主人像。(德國藝術家Addison Karl作品)



【文化籽:港情講趣】周末時,我們都是文青。我們會到PMQ觀看藝術家作品展,會到JCCAC參加藝術市集。香港人,似乎都漸漸變得很懂藝術。但若果把作品展搬到入後巷,沒有冷氣,只有冷氣機滴水時,有誰還願意賞臉?一條後巷,神秘而冷清。除了污水和垃圾桶,還能有些甚麼?



社會企業「全城街馬」的「the BackStreet街後」計劃,以「敢於夢想」為主題,邀請14位藝術家及中小學生,圍繞整個觀塘工業區一條接一條的後巷,創作出一張過千米壁畫畫布。「一個本身沒有人理會的地方,就是它的好玩之處。」外牆噴畫藝術家4Get說。原來後巷,也可以是一個燦爛舞台,令一條後巷,變得不再只用來過路,這些種種,就是街頭藝術的生命。「路過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影響着我。」本地藝術家Bo Law說。夢想,就是發夢時候想想,常與不切實際掛鈎。我們常控訴香港不讓年輕人發夢,對於藝術家來說,的確。因為夢,不是用來隨便發的。本地藝術家Cecilia Ho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世界,很老實,買桶油都要錢。」我們常說,玩藝術的,就要與現實妥協。這是真理,也是事實。為藝術令到自己完全沒有收入,是生存不了的。「我只能說,在我堅持藝術創作的同時,我亦努力去發掘其他可以令自己繼續生存的方法。」因為,你不能盲目地要求社會讓你發夢,而你就真的只懂睡覺。


以夢想為題 藝術本應連繫着人

藝術,無分高低,沒有看懂與看不懂,當下作品讓你感覺到甚麼,就是甚麼。Bo Law畫中的主角是一個全身身穿橙色衣服的人,有點像漫畫龍珠中的悟空,又有點像失去自由的囚犯。像活潑的,也像寂寞的。他說:「我不太介意他們是否看懂我的畫,他們自行想像,想到甚麼,就是甚麼。」因為藝術,是共享的,是屬於你,屬於我,也是屬於他的,這就是真正的無價。有深度的才是藝術?能夠連繫着人的,才是藝術。我們都說,香港政府在抹煞藝術發展空間。2014年,法國街頭裝置藝術家Space Invader在金鐘的作品被路政署以「維修及保養」為由遭移走。政府抹煞香港街頭藝術發展空間,毋庸置疑。幾年過去。香港街頭藝術的創作空間,是否依舊少得可憐?「不只香港,就算在日本,一樣不可以隨街畫的。始終在一個公共空間,大家是應該互相尊重,不是想做甚麼就做甚麼。」Bo Law說。4Get,是一個外牆噴畫藝術家,對於他來說,大廈、後巷、天台、橋底,通通都是他的畫紙。合法與違法,只在於你有否做多一步。他說:「你要去問,問別人的鐵閘可否給你畫,外牆可否給你畫。大部份人都會趕你走,但你願意繼續問,總會有的。」我們都無法改變,這是一個石屎森林,但就從這個森林中,發掘存在中的可能性。空間,是有的。但會欣賞的人,又有多少?觀塘工業區的後巷一條接一條,午飯時候,下班時候,熙來攘往。人們呢?都總是低頭急行。拍攝時的打燈腳架,反而比牆上的壁畫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我不介意的,不可能強迫所有人都留意牆上面有甚麼。」Bo Law說。我們會到PMQ元創方觀看各大街頭藝術家的作品展,會拍照,會分享,會打卡,會跟身邊的人說:「我噚日去咗PMQ睇Invader個作品展,好好睇啊!」那就是說,當作品身處在展覽廳時,我們就突然懂得欣賞了,我們香港人,是懂藝術的。但後巷牆上的壁畫呢?希望一百個人當中,總有一人會停低欣賞吧。


空間有了 你會駐足欣賞嗎?

Space Invader的馬賽克作品2014年遭移走時,香港人都懂得控訴政府抹煞街頭藝術發展空間。但在作品被移走的報道出現前,Space Invader早在2010年已經開始留下作品,至2014年,先後留下達73幅作品。我們撫心自問,有為其中一幅停下過腳步嗎?還看我們本地的藝術團隊,在2014年開始為中上環街道旁的鐵欄杆「織冷衫」,以Yarn Bombing針織毛冷創作街頭藝術的La Belle Epoque。幾年過去,好像又回歸沉寂?其實沉寂與否,只在於我們看與不看。
La Belle Epoque曾經在一次專訪中提及到,一個可能是香港街頭藝術的根本問題,就是香港人「心仍是冷」。街頭藝術是無價的,所說的無價,深是價值,淺是金錢。的確,不需要付出一分一毫已經可以觀賞這些藝術作品,但正因如此,香港人根本沒有空浪費一秒駐足停留?今個2017,我們又有觀塘的過千米畫布了,你又會否抬起頭望一望?還是要等這張畫布搬到入PMQ,才會懂得欣賞?



呼喚各人盡力,集結微小力量。(本地藝術團隊& dear作品)

小孩象徵新地標的發展如箭在弦。(馬來西亞藝術家Renny Cheng作品)

用色彩,填滿灰白後巷。


向上爬吧,你又近了一步。

午飯時候觀塘工業區的後巷,熙來攘往。有多少人抬頭望過牆上的壁畫?

花花世界,充滿色彩,藝術就是要跟人分享。


本地藝術家Cecilia Ho說:「我的夢想很簡單,我希望身邊的人都快樂。」

後巷垃圾桶的另一邊,是Cecilia Ho的創作舞台。

本地藝術家Bo Law的想法古靈精怪。


外牆噴畫藝術家4Get(中)感嘆:「空間有了,觀眾有了;但後浪,難求。」旁為兩名參與計劃的大專學生。

有人會介意弄髒衣物,同樣會有人樂此不疲,用心地畫呀畫。

採訪:文雅兒攝影:黃健峰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1/201681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62

【詠物誌】那些燦爛顯得世間太蒼白

1 : GS(14)@2017-11-05 17:43:57

世界首部油畫電影《情謎梵高》先由真人演一次,再找了125位畫家根據設計好的風格、梵高筆觸重新繪出每秒12張油畫,讓他的星空、麥田動起來,本身整件事就是偉大藝術。

【文化籽:詠物誌】閨蜜得悉我先睹為快全球首部油畫電影《情謎梵高》(Loving Vincent),在面書留言說:「記得1994年第一次去梵高博物館看到他畫作,我哭到變羅兹威爾外星人。繽紛顏色裏看到了他的寂寞。」的確,梵高的畫作都像用自己眼淚開過光,獨特的筆觸流淌着他強烈的情感。飽受精神病之苦創作的《星空》反映自身的不安迷幻;《在阿爾的臥室》洋溢的是一種避世的稍安;還有他最後遺作《麥禾上的鴉群》那種令人窒息的壓抑,鬼魅間彷彿在預告他的死亡訊息。每次看到梵高的自畫像,都能感受到他深入骨髓的憂傷和孤獨。一個大部份時間活於沮喪的男人,用最原始的方法宣洩情感,最後走上絕路。記得多年前在英國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看到梵高的《Van Gogh's Chair》,我也震撼到掉下兩行淚,他的色彩根本在控訴世間的蒼白。


世人形容梵高是瘋子,因他曾割下左耳及飲彈自盡,但梵高也將自己生命的全部奉獻給藝術,一呼一吸全為畫畫,亦正是這種「瘋狂」,成就了流芳百世的不朽作品。「你這麼想了解他的死,但你有多了解他的人生?」竟然有人想到以梵高本尊的筆觸「畫」一齣電影向他致敬。不只畫咁簡單,也不只是用轉描(Rotoscoping)技術。首先找真人演一次,再由全球挑選出來的125位畫家參考拍攝片段,依梵高的筆法於67cm x49cm的油畫布上獨立作畫,每秒12張手繪油畫,每格畫面再以Canon6D數碼相機及6k解像度來攝製,最後完整呈現梵高94幅作品,以66,960幅油畫串連出這95分鐘的《情謎梵高》,以瘋狂回應瘋狂,以梵高之死談他的生。導演Dorota Kobiela一直想將電影及繪畫融合製作油畫電影。「在構思《情謎梵高》時我30歲,跟梵高一樣深受抑鬱症折磨。我讀過他的書信,發現他在低潮仍沒有放棄藝術,讓我決心要拍這部電影。」由構思到完成花了足足八年,單是將油畫轉為動畫便花了兩年,最後網上眾籌成功,整件事本身就是一次行為藝術。向梵高致敬,筆觸自然要有梵高味。將二創梵高畫製作成動畫,某些作品必須調整其面積或方向以符合電影畫面的尺寸,或是因應鏡頭方向而調節透視感,再加上劇情所需切換晝夜光線或季節背景,這些對畫師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首先他們需非常熟悉梵高,再加想像力才能將梵高作品合理展現。當我看到熟悉的《Marguerite Gachet at the Piano》裏面的女主角在銀幕上彈琴時懂得回頭郁動,既視感令我震撼到O了嘴。溫提大家,入場之前不要喝太多或經常眨眼,因為大銀幕上每一秒都是獨立一張畫。大家也千萬不要遲到入場,否則便會錯過了開場最震撼的長鏡頭,以729幅畫入戲,把梵高三張經典畫作《星夜》、《黃色小屋》和《夜間咖啡館》串連在一起,帶觀眾沐浴美麗絕倫的畫海中。如果這些手稿也可以開一個展覽,那是最完美的結局。


撰文:鄭天儀(劇照由驕陽電影提供)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04/202035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8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