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貪污無孔不入 Uncle Ray
2008-09-22 AppleDaily
最近腎石奶粉事件,使國內父母人心惶惶,經常在國內公幹的朋友,應該都很清楚。國內除了奶粉,其他食物一樣有危機。毒菜、荷爾蒙雞、孔雀石綠海鮮等,基本上,日常在國內生活,根本避無可避。更丟人現眼的是,這些毒貨,流到國外,被傳媒揭發,顏面何存。無論在京奧拿到多少面獎牌、有多少太空人升空,這些「面子工程」全都給有問題食物的負面新聞所蓋過。腎石奶粉的問題,離不開地方官員上下其手,貪污腐化。
救災資金建辦公大樓
九月初,國家審計署公佈07年審計報告。根據報告,13個省區挪用約2.6億元(人民幣.下同)救災資金用於日常的行政費用,甚至建設辦公大樓。130多個城市發現,約20億元的「住房公積金」被挪用作不正常用途,其中包括炒賣房地產及投資股票,此外,有22億元不正常貸款。總之,中國政府各部門挪用及管理不當的資金,達460億元。在眾多部門中,以教育部、商業部、統計部及稅務部為當中佼佼者。這些數字,當然不包括各國內國有金融機構的違規貸款,及其他半官方組織透過不正常途徑取得的資金。當然很多人都認為,這些都是冰山一角。據審計部指出,07年共有14位中央官員被拘留,及約200名官員受到懲罰。
世界最清廉政黨?
這真有點匪夷所思,筆者不明白的是,審計部的報告是否暗示400多億元被非法挪用的資金,都是這200多個官員所為?如果8000萬共產黨官員只有200多個是貪污分子,中國共產黨相信是世界最清廉政黨,比民進黨及國民黨好很多。Uncle
[email protected]
【觀點】無孔不入的“互聯網思維”是個啥?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4/58626.html
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你可以不知道“定位”或者“引爆點”;你可以沒讀過《世界是平的》或者《影響力》;你可以不了解“4P”或者“4C”理論這都沒有關系。貌似你只要學會一招就能吃遍天,這招叫做“互聯網思維”。 先看看互聯網思維目前影響(似乎可以影響)的行業都有哪些:餐飲、內衣、電視、保險、電視臺等眾多傳統行業,也包括寺廟、青樓這種特殊集團,甚至還能影響到春晚這個持續數十年的連續劇。 從影響範圍來看,互聯網思維幾乎無孔不入。從影響行業來看,互聯網思維幾乎無所不能。更難能可貴的是,互聯網思維這個概念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制造。與以往C TO A的模式大相徑庭。不過,互聯網思維究竟是什麽? 互聯網思維的N種定義 根據百度百科顯示:互聯網思維一詞最早的提及者應該是李彥宏,出自2011年的演講《中國互聯網創業的三個新機會》。但是對於這個詞的概念闡述則略顯模糊。值得一提的是,從360、有道和goole中搜索不到這個詞的官方解釋或者出處。 新聞聯播說:“實業難做,要看怎麽做,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交互,知識分享的互聯網思維正在改變著中國的制造業。”似乎對於互聯網思維的定義是"信息交互,知識分享"。 而互聯網的大佬們對於互聯網思維這個概念的描述也各執一詞。在此不一一敘述,總結起來就是只要具備互聯網思維, 你就會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 按照這個方向,下一步就是專家出書來闡述一下互聯網思維了。 德尼.狄德羅 在查閱與互聯網思維相關的文章和資料的過程中, 德尼.狄德羅這個名字突然進入我的腦海。熟悉法國啟蒙運動的人應該知道,他是百科全書派的代表人物,而百科全書派則主張一切制度和觀念要在理性的審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 姑且不論他們的主張是對是錯,但是如果把他們的主張換成“一切產品和行業要在XX的互聯網思維下受到批判和衡量”,是不是與如今的情況有些相似? 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個引用,某企業老大說:今天互聯網思維就是主流的思維,今天還沒有互聯網思維的,你就完蛋了!然而,在2010年的時候, “廣告人思維”貌似是他們的概念。 用四年時間,從“廣告人思維”變身“互聯網思維”,究竟是顛覆性轉變還是因為二者之間的共性從而華麗轉身呢?我認為後者的可能性更高。畢竟徹底顛覆企業的思維模式,風險太大。 李逵還是李鬼 難道互聯網思維真就是那個促使人類進步,經濟騰飛的大招?究竟是真概念還是假邏輯? 我更偏向於互聯網思維是“舊瓶裝新酒”,是在一群與互聯網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人,在事業取得階段性成功的背景下,找出其中與互聯網相關的因素,最後總結成為“互聯網思維”。畢竟這些年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實在太引人關註,也太值得人關註了。 自從90年中國出現電腦到2000年IT弄潮,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確湧現出大批優秀公司和青年偶像。同時締造出太多奇跡。或許這也是互聯網思維被熱捧的原因。 假設一下,如果這些年,媒體關註和報道最多,正面形象樹立最典型的行業是汽車業,或者是房地產行業等等其他行業,那麽現在互聯網思維這個概念會不會變成汽車思維或者房地產思維呢? 話說互聯網思維這麽厲害,你家人究竟知不知道呢? 文章作者微信公共賬號:豬三藏說,歡迎互動交流。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豬三藏說 | 編輯: | 責編:韋
科技無孔不入!時尚圈掀起算法新革命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027/152532.shtml
導讀 : 愛美是人類的天性,而科技正在用它理性的方式,改變我們感性的體驗。
i黑馬 特約作者 陳一佳 10月27日洛杉磯報道
在科技無孔不入的時代,時尚圈也在科技的入侵下改變著生態。《天橋驕子(Project Runway)》的當家超模主播Heidi Klum曾說過“在時尚圈里,一天你是圈內的,再過一天可能就落伍了”。科技已經將這個淘汰周期從一天縮短到一個小時,甚至幾分鐘。算法不再只是高頻交易、電商優化銷售才使用的科技手段,時尚圈也開始用它武裝自己。
玩股票,有道瓊斯工業指數、滬深指數等數據。說娛樂,也有電影票房、收視率等量化工具。而變化莫測的時尚界現在也有了自己的數據平臺——Lipstick Index。這個由著名時尚平臺Glamour推出的Lipstick Index,就是由算法(algorithm)支持的數據平臺。通過隨時搜索超過300萬的時尚博客、臉書、推特、Instagram等活躍的社交媒體平臺,即時統計並推算出25種最流行的發型、化妝技巧、明星妝容及護膚咨詢建議等。
目前已經推出18個月的Lipstick Index,截至今年7月的訪問人次已經達到510萬,也引起了業界的關註。要知道,這個指數服務的可不是消費者,而是品牌廣告商們,讓他們隨時知道如何進行時尚營銷,並獲取新品的靈感。
紐約、倫敦、巴黎、米蘭,每年四大時尚秀場如戰場般競爭激烈,每年每場都有新鮮面孔出現和消失。到底誰能成為下一個超模,行業未來可能也要讓科技來做主。
由印第安納州立大學研究並推出的時尚模特算法,可以計算出模特走紅與自身外形條件、經紀公司,以及社交媒體影響之間的關系。他們發現,模特要想走紅,除了自身條件符合當下審美趨勢外,被更加著名的模特經紀公司代理,同時在社交媒體平臺,尤其是Instagram具有越高影響力的個人,成功的機會要大很多。
研究人員將432個模特通過算法分析,僅以數字編號,混入其中的名模均脫穎而出,準確率甚至高過人工。為了近一步測試該算法的準確性,他們在今年的時裝周來臨前,下載了各個經紀公司的模特信息和數據。通過算法推出的8個模特中,有6人都獲得了在天橋上走秀的機會。
女人總是抱怨“沒衣服穿”,而多倫多大學發起的一項研究可能將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要通過算法,學習並預測一個時尚得體的人,應該如何穿著,進而為民眾提出建議。
研究團隊收集了14萬名隨機用戶日常穿著的網絡照片,並放在網站上,只針對穿著是否適合本人、是否時尚,由大眾來點評投票。通過瀏覽量、點評、投票等數據,加入過去6年的世界著裝趨勢數據,分析驗算後,對每個人的穿著提出建議。
“雲想衣裳,花想容。”愛美是人類的天性,而科技正在用它更為理性的方式,改變我們感性的體驗。
作者簡介
陳一佳,80後著名雙語主持人和財經評論員、路透社北美地區唯一華人女主播,紐約三橙傳媒創始人兼 CEO,《創業美國》制片人和主持人。

中國吸煙率5年未降 煙草廣告仍無孔不入
2006年1月,《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在中國生效起。但中國的吸煙率卻停步在2010年,至今沒有再降。
“從中國疾控中心監測信息可以看到,2015年男性吸煙率跟2010年相比沒有變化,人口結構不同,吸煙人數還在增加。這五年我們自認為開展了大量工作,但是痛心的是對吸煙者的危害、支持率、知曉率沒有提高。”1月9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控煙辦副主任姜垣在《2016中國控煙觀察——民間視角》報告發布會上表示。
法律面臨倒退
中國有3.5億煙民,每年因煙草疾病死亡者超過100多萬,二手煙導致的死亡人數達10萬。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死於吸煙相關疾病人數將超過300萬。如果中國的男性維持目前的吸煙率,那目前中國20歲以下的青少年男性中,有三分之一將會死於煙草相關疾病。
“如果說霧霾是經濟的發展導致的,煙霾卻是個人的行為習慣或者嗜好而導致的,對煙霾的控制我們可以有作為,要比控制霧霾容易的多。”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克安在會上表示。
原本要出臺的《公共場所控制吸煙條例》,在征求意見後將面臨倒退。2014年的送審稿明確規定“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而2016年的征求意見稿卻允許室內公共場所設置吸煙區,並出人意料地提出了“室內工作場所的共用區域不允許高吸煙區”這樣一個新概念。
“對於全面立法禁煙來說,一旦在某些公共場所,合法吸煙成為可能,那麽禁煙執法工作就會無的放矢,控煙令便會淪為一紙空文。正所謂,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出臺有漏洞的全國無煙立法完全不符合中國作為《公約》的締結方所應履行的國際法律責任,也無法保護中國人民免受二手煙傷害,對個人和經濟都會是巨大的損失。”中華預防醫學會傷害預防與控制分委會副主委吳宜群表示。
而事實上,北京、深圳、上海都出臺了公共場所全面禁煙的條例,在落實上也顯示出公共場所全面禁煙的可行性。
北京衛生監督所的王本進副所長表示,在北京的條例執行一年半之後,原來在公共場所大搖大擺理直氣壯的吸煙行為,現在只能是偷偷摸摸的行為了,絕對改變了人的意識。從北京控煙條例實施總體效果看,2015年6月1日場所合格率為77%左右,控煙18個月以後達到總體合格率91%。“如果說拿2016年11月份的數來看,這個平均數已經上升到95%左右”。
煙草包裝的改革遙遙無期
《2016中國控煙觀察——民間視角》報告指出,警示圖形印上煙草包裝的改革還遙遙無期。
中國已經進行了四次煙盒上的警示修改。2008年開始,中國第一次修改了煙盒的警示,在側面標識“吸煙有害健康”。2008年11月份,警示語改為六號字,煙盒正面是中文,背面是英文。“我們測試了一下,在成人里只有8.9%的人知道英文這句話是什麽含義。”姜垣表示。
之後的第三次改版,將“吸煙有害健康”的字體從6號字變成5號字,第四次改版是在六種品牌煙上加上了“請勿在禁煙場所吸煙”。
系列研究證明圖形方式的健康警示比文字方式更有效。加拿大從2002年開始應用圖形方式的健康警語,到現在已經更新至第二輪。在同樣控煙的國家,沒有用圖形方式警示的澳大利亞、英國、美國的知曉率遠低於加拿大。
姜垣認為,文字的健康警語的確不如將危害專門列出來,比如吸煙導致肺癌,吸煙導致心臟病,更不如圖形方式。“我們盼望著這樣的健康警示能早日出現在中國的煙包上。”
無孔不入的煙草廣告
新修訂的《廣告法》明確禁止發布煙草廣告,但煙草業另辟蹊徑的營銷卻沒有消失。高速公路ETC收費卡上的“紅塔山”煙草廣告、印在打火機上的“蘭州”煙草廣告、印上充電寶的“黃山”煙草廣告等,煙草廣告幾乎無孔不鉆。
“2016年6月,中國控煙協會發布對11座城市的煙草廣告調查結果顯示,46.8%的煙草銷售點有煙草廣告。煙草專賣部門還以‘優化卷煙消費環境‘為名,引導零售商 門店附近開辟吸煙區,在室內公共場所設立吸煙室,在室外公共場所設立吸煙點,以及發布所謂吸煙點引導地圖。”吳宜群表示。
2016年12月27日,北京市義派律師事務所和新探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在京聯合發布了《新廣告法實施一周年禁止煙草廣告執法觀察報告》。《報告》根據18個“無煙城市”的政府信息公開梳理發現:在沒有相關法律解釋和部門規章的情況下,已實施的禁止煙草廣告執法工作,執法實施率偏低。
《報告》征集到的11個銷售終端煙草廣告投訴案例中,所有被投訴場所室內張貼、擺放的煙草廣告,執法中都被拆除。其中,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東城分局、杭州市蕭山區市場監管局、南昌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局、武漢市洪山區工商行政管理和質監局在執法文書中,均明確將在銷售終端發布煙草廣告行為認定為“在公共場所發布煙草廣告”的違法行為。
據北京義派律師事務所王振宇主任介紹,上述11個案例是在16位控煙誌願者反複投訴且要追究行政部門不作為時才被處理。事實上,很多投訴已經銷聲匿跡了
同時王振宇在調查時發現,《報告》中的18個城市,只有3個城市說接到了關於違法煙草廣告的投訴。顯然公眾對於違法煙草廣告監管的參與度是不夠的。同時,只有變被動監管為主動監管,才能真正有效 禁止煙草廣告。
【回帶廿年】小中華膠曾志豪:敵我矛盾無孔不入
1 :
GS(14)@2017-05-13 01:34:17兩個人最怕今日港式標籤潮,一貼,你就被分類,就是非我族類唔啱傾!
霎一聲就回歸廿年,電台節目主持人曾志豪,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陳嘉銘,相隔五年再辦棟篤笑,回帶這廿年香港荒誕事。常loop住子華神過去的棟篤笑預言,還有90年代廖偉雄胡大為《笑星救地球》中的《97前後》。好笑,但預言/戲言一個個成真,已經笑唔出,曾志豪:「為何要回帶呢?因為我們覺得現在笑不出。你會擔心,因為現在最適合形容的是沒有最嘟,只有更嘟。樓價沒有最貴,只有更貴;政府沒有最差,只有更差,所以你都好難有好傷心的心情,你明天還要哭的嘛。可能回到以前,會否你們勾起好些的回憶。」
棟篤笑裏還有舞蹈環節,陳嘉銘話:「要跳到郭富城咁型。」咁喎……
《回帶廿年棟篤笑》
廿年前……想像自由的歌不能唱
回想,廿年前,他倆一個是中學生,一個剛入大學,對回歸感覺不很濃。陳嘉銘念大學,那夜跟同學去舊立法局聽音樂會,討論將來會否沒得唱自由的歌,講輕鬆的笑話。曾志豪1995年在天安門「回歸倒數鐘」下還會擺V字手勢笑着影相,他知道大人們好驚,怕走不掉,他自己就:「回歸就回歸,都沒辦法。」或者影響更深的,是考新聞系面試時個個都告誡他:「記住問教授,九七後會否沒有言論自由。這樣大家會覺得你是個有憂患意識的學生,入讀的機會就大些了。」真正有感受的,是2000年鍾庭耀事件,當時香港大學校長鄭耀宗及副校長黃紹倫,為董建華傳話,要停止他對香港政府及行政長官的民望進行民意調查,陳嘉銘:「身邊好多前輩會講,『喂以前港英年代秘書不會咁做嘢的。』他就像現實地告訴你,細路,整個世界不同了,以前大家都勾心鬥角玩得叻好多,現在玩得很難看。既然大學都能干預,其他事又怎會收手呢?」現在,大家有眼見。
廿年後……唔啱channel即割席
睇住個世界變,對住沒有最嘟,只有更嘟,佢哋渴望玩回帶。但更讓人無奈的問題,卻來自民間分割力量。2015年陳嘉銘有《警犬自白》,竟有藍絲朋友同李偲嫣,走去中大校長室遞信說要辭了這老師,「當時同事給我看班叔叔拉大隊,好浩瀚的相片,我心諗唔係呀嘛!我使唔使走佬?我都唔係乜名人,又唔係笑警察,係用警犬角度看雨傘運動的警察箒?其實過去數年好多這種例子,令我覺得那力量不知哪來,純是民間,還是哪裏。但這感覺是越來越強了。」早有「大中華膠」稱號的曾志豪:「最明顯係最近的捐血啦!」紅十字會出文勸人捐血,「明明係勸人同和應,竟有人在紅十字會的帖文上出嬲嬲,話紅十字會咒佢。話唔會捐血畀私家醫院的大陸人。」佢朝早喺電台節目講完,勸人退一步看大局,不要諗埋一邊去捐血,熄咪就收到聽眾inbox說以後不聽他節目,割席咁話。「喂!使唔使矛盾位去到咁無孔不入呀!大佬連捐血都要本土優先,是很無奈。」一唔啱channel就即刻有條無形界線分清我是本土,你們不是。無時無刻都以立場說事。「所以好麻煩呀,我覺得現在社會一嚿嚿。」他們的演出中,其中一個點是說我們現在想事情好直線,直線得來有衝突,香港人對內地人,本土對外來者,「其實我哋有個共同敵人吖,咪係個政權!普通人其實不應該揹這罪名的嘛。這些很直線的仇恨,其實都是可以終結的。」回帶廿年棟篤笑日期:5月13日、14日地點:新光戲院記者:陳慧敏攝影:周芝瑩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
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0/20016098
【圖解新聞】萬能微信乜都得中共監控無孔不入
1 :
GS(14)@2017-05-28 10:38:02中國有防火長城控制互聯網,港人常用的facebook、Instagram及Google等外國App全都被拒牆外,但有危就有機,封閉環境反而造就中國手機程式發展,騰訊旗下的微信手機App自2011年推出後,不但成為內地最流行的社交媒體平台,其後更集百App之大成,變成Super App,配備衣食住行、通訊、醫院掛號及申請來港簽證等功能。微信一開始靠通訊功能入屋,如Whatsapp及Line,用家可以即時發送短訊、講電話及視像對話;同時又具備社交媒體功能,用家能影相、拍片、打卡、發帖及轉載新聞等。其後推出「微信錢包」功能,變身流動支付平台,用戶登記銀行卡或信用卡後,就可以用手機購物,不論大型連鎖店、舖頭仔、甚至出國旅行都適用,還可以過數、交水電煤雜費及捐款,想在內地使用Call車App或共享單車服務,亦需用通過微信App付錢。現時中國人日常生活已經離不開微信App,調查顯示每三名智能電話用戶,其中兩名都是微信用家;而截至今年3月,微信在全球每月有9.3億名活躍用戶。不過法例規定,中國政府可以獲取所有用戶資訊,萬能微信詳細記錄用家行蹤、言論、資金流向、病曆等資料,用戶生活點點滴滴盡在政府眼下,就像台灣民進黨前黨工李明哲,因在微信討論兩岸關係及台灣民主經驗觸怒中共,被指「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活動」,今年3月中被國安部門拘留至今,昨晚被當局證實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逮捕。《蘋果》記者鄭悅童王心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28/20036578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