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四十億元包裝冰市場 小七、全家各找祕密武器 決戰今夏!台灣水果冰棒尬日本冰

2015-04-20  TWM
 
 

 

國內冰品市場正式突破四十億元大關,今年夏天,便利商店各出奇招,以口味豐富多元的日本進口冰品吸引愛嘗鮮的消費者;老牌國產冰廠杜老爺、義美都推出水果冰棒應戰,要以本土風味一拚高下!

撰文‧鄧 寧

台灣旱象未解,分區限水雖苦了眾人,但看在冰品業者眼裡,卻是吃冰的大好商機。根據7-ELEVEn的POS銷售資料統計,每當氣溫升高攝氏三度,就能多賣出三百萬支冰;也因此,四月份連續多日高溫炎熱,也催促7-ELEVEn與全家便利商店的冰品大戰提前開打,爭食這一年逾四十億元的包裝冰市場。

具有主導性的兩大通路不約而同祭出日本進口冰品搶市,而全家便利商店更請出義美代工,推出自有品牌冰棒,企圖蠶食鯨吞國產品牌的地位,國產冰品市占率第一的杜老爺也不甘示弱,以台灣水果冰棒應戰,一場土洋對決眼看著將炒熱今年夏天。

拚口感》

日本冰層次多,吸引消費者依據尼爾森的市場資料,二○一四年台灣冰品(針對包裝冰、盒冰)市場達到四十二億元,其中便利商店就占了所有通路的五二%;而7-ELEVEn與全家又各占便利商店中的五○%與三五%,換算下來,光是賣冰棒、雪糕、甜筒,小七一年進帳十一億元、全家七.六億元,堪稱最會賣冰品的兩大通路;若再加上未列入統計的餐飲業用冰淇淋與霜淇淋,冰品市場應有機會進逼百億元,真是「冰」家必爭之地。

今年冰品大戰也由這兩家通路點燃戰火,且不管小七還是全家,都將帶動成長的引擎重心放在「進口冰品」上。目前進口冰與國產冰的銷售比例,7-ELEVEn已達到五比五,全家則是三比七,並預計今年就能增加至四比六。

統一超商商品部部長黃玉真指出,日本冰品種類相較國內十分多元,台灣多以製程簡單的冰棒、雪糕為主,但日本廠商會費盡心思,在雪糕外裹上餅皮,或是在冰棒內灌入剉冰,製成雪派、剉冰棒等口感豐富的冰品,「日本有太多商品可供選擇,以往我們也曾從歐美進口,但最後銷售成績都不比日本,所以近兩年都集中火力從日本進口。」全家便利商店商品部部長黃君毅則點明,消費者吃冰不再只是追求清涼感,還要多一份享受,「冰已經朝向精緻化的『冰點』發展,但國內冰品開發相對弱,廠商不投資更新機器設備,通路端只好不斷換進口冰以滿足消費者。」全家去年冰品業績較前年成長逾一成,高級進口冰品即為成長引擎之一。

拚划算》

日圓貶 通路較以往省成本另一方面,一三年三月全家率先推出霜淇淋,7-ELEVEn隨後跟進,開啟了全台的霜淇淋旋風,其實也意外帶動進口包裝冰的銷售成長,黃君毅說:「一開始我們也很擔心,霜淇淋賣得好會不會衝擊包裝冰?但消費者反而更能接受品質好、單價高的商品。」彷彿是要證明這個說法,一四年兩大通路銷售之冠的冰品為「森永牛奶糖雪派」,一個要價五十五元,較價格區間在十五至三十元的國產冰品貴上不少,但消費者依舊買單;今年以來日圓持續貶值,匯率也讓通路更有優勢進口日本冰品。

雖然台灣消費者看似以喜愛乳冰(如雪糕、甜筒、冰淇淋)者居多,但7-ELEVEn今年大膽地以「水冰」挑戰市場,引進日本長賣三十五年、累積銷量突破四.七億支的「嘎哩嘎哩君剉冰棒」,作為今夏主打商品。

「嘎哩嘎哩君剉冰棒」是日本知名品牌赤城乳業的代表作,在水冰類商品的市占率高達四○%,深受日本小學生喜愛,之所以取名「嘎哩嘎哩君」,是因赤城乳業社長突發奇想,將吃剉冰的聲音加上「君」字,就成了調皮的小男孩。

但這小男孩從未出過國,黃玉真透露,一○年時統一超商就已與赤城乳業接觸,當時對方以「沒有產能」與「沒做過國外市場」婉拒提議,經過近五年的持續提案,才終於獲得首肯,「今年四月新品上市才兩周,7-ELEVEn銷售第一名是黑雷神巧克力雪糕,第二名就是嘎哩嘎哩君,天熱時一天都能賣出上萬支,所以台灣消費者不是不愛水冰,只是一直沒出現亮眼的新產品。」

拚創意》

把台灣本土水果包進冰裡

國產冰品老將杜老爺也看到水冰解暑的趨勢,繼長銷型的情人果冰棒後,開發出新品「關廟鳳梨冰棒」,其冰品製造廠皇家可口公司副總裁周明芬說:「每家冰品廠都有難以企及的門檻,森永的雪派派皮是獨門技術、赤城的剉冰冰棒很有口感;台灣有天然的熱帶水果,杜老爺把水果做成脆冰包在雪酪裡,別人也學不來。」事實上,皇家可口公司挾南僑集團之力,坐擁全台最大冰品工廠,杜老爺也憑著曠世奇派與甜筒兩系列冰界常勝軍,在前十名榜單中占據三個位置,市占率高居第一,力壓其他品牌,實力不弱於進口冰品。

至於通路對於「國產冰品不夠創新」的批評,周明芬不以為然:「二十幾年前台灣還在吃枝仔冰,杜老爺就投入乳冰研發,才會有曠世奇派誕生。」她強調,要在小小一支、六十公克的雪糕裡埋入果醬、雙層冰淇淋、脆餅粒的四層次口感,技術門檻不輸日本,「今年二月我們打出曠世奇派草莓口味的電視廣告,結果帶動整體曠世奇派銷售量較去年倍數成長,歷久不衰的產品更有價值。」

拚人氣》

全家拉攏「婉君」最愛廠商杜老爺推陳出新,而致力於發展自有品牌「FamilyMart collection」的全家也延續去年雪酪冰棒的戰力,找來「婉君」力捧的義美擔任代工廠,試圖擴大冰品市場業績。

「去年義美的黑雷霆雪糕兩個月就賣出一百萬支,今夏我們也希望由義美代工的莓果、芒果、芭樂口味的雪酪冰棒能賣出三百萬支。」黃君毅為雪酪冰棒定下高目標。不僅如此,這款冰品也將反攻日本,目前包括沖繩與上海的全家都已指定要導入銷售這款雪酪冰棒,「全家×義美」的作品,夏天就能向海外進擊。

不僅如此,去年延燒至今的「黑雷神vs.黑雷霆」巧克力雪糕,今年也將繼續對決,且戰場更形擴大。統一超商商品部經理陳文杰表示,去年因巧克力原料商有樂製菓供貨不足,所以只賣了四月、八月兩波,卻已創了五十八萬支的銷售量,看好市場的力道,「今年首批就備了八十四萬支黑雷神,光是清明連假期間,每天都是一萬二到一萬五千支在賣,銷售超乎預期,我們馬上得向日本追單。」不讓日本來的黑雷神專美於前,義美去年八月推出黑雷霆巧克力雪糕在全家獨賣,迄今已經賣出一七○萬支,今年乘勝追擊,繼續推出白雷霆巧克力雪糕、香蕉巧克力雪糕等品牌產品,維持年年有新品的活力;加上冰品代工業務,堪稱是冰品市場的一大贏家。

統一集團雖有靈活的通路在冰品市場衝鋒,但製造端反應慢半拍。黃玉真透露,統一內部已傳來開發高級新品的消息,不會再像以往走「大色貨」(暢銷貨)路線,積極向國外學習。

拚貼心》

盒裝冰可考慮混合口味

這波進口冰品成長飛快,也讓不少國內廠商開始思考,是否該添購新設備;身為市場靈敏度高的通路業者,黃玉真提醒國產的「盒裝冰」,其實可向日本學習。譬如,一般的台灣盒冰僅是將單支冰棒裝盒,概念近似量販包,但日本盒冰會貼心考量家庭的食用需求,常有混合口味,並做成小支裝,「在便利商店購買的顧客,通常是天氣熱,當下想吃一大支冰,但家裡有空調,體感溫差不大,淺嘗即止,小包裝也方便分享。」在體貼顧客需求的角度上,日本人永遠一步到位,台灣的冰品大廠,若多從消費者立場思考,只要銷售觀念一改,也許就能創造新利基。

兩大超商搶賺 冰品財,出奇招!

全家

水果雪酪冰棒

果汁含量50%以上,義美代工。

黑╱白雷霆雪糕

義美品牌,只有在全家才買得到。

小七

嘎哩嘎哩君剉冰棒

日本銷售第一,吃得到剉冰口感。

黑雷神巧克力雪糕

打入整支黑雷神巧克力,分量感十足。

去年冰品大戰,本土義美緊追老外森永—— 2014全通路冰品銷售排行榜

排名 全通路 單價

1 森永牛奶糖雪派 55元2 義美紅豆牛奶冰棒 22元3 統一瑞穗鮮乳蛋捲冰淇淋 32元4 小美紅豆粉粿冰棒 20元5 杜老爺曠世奇派巧克力30元6 統一冰戀巧克力香草雙旋冰淇淋 40元7 杜老爺雙倍巧克力甜筒 30元8 明治牛奶巧酥雪糕 30元9 小美冰淇淋(香草) 15元10杜老爺巧克力甜筒 30元註:上述單價為2014年價錢;統一冰戀巧克力香草雙旋冰淇淋已下架

資料來源:尼爾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86

讓阿里巴巴搶著合作的神祕印刷廠 水果標籤、手機殼、觸控板都能印 正美年營收近百億

2015-11-30  TWM

一家四十六年的老牌印刷廠,竟然可以讓蘋果、聯合利華都離不開它,並且讓阿里巴巴投資的唯視麗公司說兩者的合作案是「高攀了。」一年出產一二○億張標籤、年營收近一百億元的正美集團,到底為什麼能在印刷夕陽產業中開拓新局?

有一家公司,隱身在南港遠東智慧科學園區一棟不起眼的建築中,外面沒有華麗招牌與公司logo;這家公司至今沒有加入所屬的產業公會,記者去電經濟部工業局詢問,相關人員也說:「不清楚」。

但是,包括蘋果、聯合利華、寶僑、嬌生等世界知名品牌,都跟它息息相關,而且一旦開始合作,全都跑不掉。

這間能讓全球大品牌都找上門來的公司叫正美,主要業務,是令人感覺有些冷門的標籤印刷;儘管行事低調,「但說正美是整個大中華地區標籤印刷最大廠商,並不為過。」國內印刷大廠科樂董事長林其明這麼描述這間同業公司。

什麼都能印!

從瓶罐標籤到手機殼 都行別小看這家「印標籤」的公司,它一年生產的標籤量高達一二○億張,也就是每秒出產三百八十張標籤,「走進一家屈臣氏,有高達七成產品的標籤可能是我們印出來的。」正美員工驕傲地說。

從你家的洗髮精、洗衣精等瓶瓶罐罐的標籤貼紙,到筆記型電腦上的觸控板,它都能印。在這個被視作再傳統不過的產業中,正美一年的營業額,高達百億元。

十一月初,正美更成為阿里巴巴投資的以色列公司唯視麗(Visualead)合作夥伴,聯手將彩色、圖像化的視覺碼(視覺二維碼)推向大中華市場,搶攻物 聯網商機。唯視麗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臺美光誇讚,「正美的價格非常硬,但他們的標籤,只要一摸就知道非常好,這就是我們想找的合作夥伴。」在合作計畫中,唯 視麗提供軟體技術與平台給正美,正美透過唯視麗的技術,設計出視覺碼並印出來,在這樁合作案當中,臺美光甚至說:「是我們高攀了(正美)。」這一樁著眼於 透過普及視覺碼、改變消費者生活的合作案,讓正美這間被稱為印刷界大鯨魚的企業終於浮出水面,正美集團執行長蔡國輝也首度站在鎂光燈前,「坦白講,我們真 的覺得要這樣做嗎(媒體曝光)?很掙扎。」蔡國輝說。

蔡國輝口中的掙扎不是沒道理,創立四十六年來,正美從未正式接受過媒體訪問,曝光的資訊寥寥無幾。但是,在這神祕面紗的背後,卻有著如傳奇般的發展歷程。

印量冠全台!

台灣水果要出口 不能沒它創立時只有三個人、規模近似於家庭代工的正美,曾為龜毛的蘋果電腦印製過最初期的彩色蘋果logo,如今,已擴張為全球五千名員工、兩岸有九個廠 房的印刷集團,打造這個傳奇的精神底蘊,套用蔡國輝的說法,不是「轉型」,而是「一路為客戶加值」的企圖心。

一九六九年,原本在膠帶大廠四維擔任主管的正美董事長蔡意誠決定創業,「我們最早是從水果標籤做起的。」蔡國輝說起正美的發跡史,那是一九七○年代的事 了;當時,蔡意誠在一次「全台青果商」年度大會的門口「堵人」發名片,一舉接到不少外銷柳丁的標籤訂單,開始奠定事業基礎,甚至當時台灣出口水果中有七成 的標籤是由正美印製的。

從水果標籤、玩具標籤,一路走到八○年代,正值台灣電子業發跡,「我們跟台達電、宏碁等淵源都很深。」蔡國輝笑說,當台灣電子產業從遊戲機台走向電腦,正美就一直是電子公司的合作夥伴。

九○年代,正美為了配合日用品大客戶聯合利華、寶僑與電子業往中國設廠發展,也跟著客戶腳步在中國扎根。

但為客戶服務的布局不只是在地域上,更多的是在技術層次;「我們很多產品都是在無塵室或潔淨室生產的,和大家對印刷業的既有印象很不一樣。」蔡國輝說。

大客戶從柳丁變「蘋果」,外人或許以為過程中必然是經過幾度關鍵變身,但對正美來說卻非如此,「我們不喜歡用轉型這個詞,我們認為這是『演進』。」正美執 行長室經理廖俊鴻說。他強調,正美就是「不斷想盡辦法做出客戶需要的產品」,而在滿足客戶的過程中,無形之中層層堆高競爭門檻。

而這個滿足客戶、茁壯能力的過程,要從那張彩色的蘋果logo標籤說起。講起這張意義深遠的蘋果標籤,董事長夫人蔡李玉霞也曾表示:「那款七彩標籤,必須 一道道套色……,為了實驗標籤受溫度影響可能產生的變化,還要把標籤放到烤箱、冰箱測試。」一張彩色蘋果標籤,不只挑戰正美的技術,更挑戰公司對「滿足客 戶」的堅持底線。

蔡國輝也分享了去年一個「打樣兩百次」的接案。「今天打七個版本,明天不滿意又打十二個版本;後天說,三個版本或許可行,但另外十六個版本你再重做做看。」蔡國輝笑說,公司產品那麼多,每一年總會遇到一些困難的案子,「但這個真的想忘都忘不了。」

年花百萬維護認證

用管理拉大與對手差距

此外,正美也曾為早期手機生產螢幕視窗透明保護殼,「這其實已經屬於機械加工的範疇了。」蔡國輝表示,當年正美也是從一知半解開始,接著慢慢學,在正美工 作近三十年的管理中心資深副總郭容齡說:「當時,因為這個困難的製程,我大概半年都沒睡好。」既然已經超越傳統印刷的領域,為什麼正美還要接單?「因為客 戶說,如果正美能幫我們一次完成,最理想。」郭容齡指出。

讓正美從傳統印刷廠走向高科技領域的另一關鍵,是在九○年代的一場「革命」。「一九九二年,正美內部資訊系統上線,那個過程是很痛苦的。」郭容齡描述,當 時台灣的印刷廠普遍沒有系統化概念,正美為了讓電腦系統上線,還得教導員工、老師傅如何打鍵盤,「很多人受不了,就離職了。」完成系統建置,正美接連導入 各項管理認證,每年要花百萬元維護認證。蔡國輝說,「要供應給電子業,如果你沒通過這些安規,它還不敢用。所以,我倒不認為印刷技術差異有那麼大,但是你 對管理的認知和導入的決心,可能那才是真正最大的差異。」正美透過管理拉出與競爭對手差距,在業界頗負盛名,印刷工業技術研究中心特助洪秀文就指出,「高 科技業對印製品質要求嚴格,抽驗不合格會面臨嚴格的扣款,若品質不穩定,是『hold不住』高科技客戶的,反觀正美是以高科技業標準審視公司的。」從柳丁 標籤印到手機機殼,從筆電觸控板印到最新的視覺碼,四十六年來,正美成就了傳統產業裡最不可思議的華麗變形。然而某種程度來說,這樣的變形並非刻意,套回 蔡國輝的那句話:「我們盡可能地滿足客戶需求。」低調卻驚人的成就,大抵來自於此。

正美

成立:1969年

創辦人:蔡意誠

執行長:蔡國輝

資本額:4.9億元

主要業務:標籤印刷

主要客戶:蘋果、華碩、

鴻海、宏碁、

聯合利華、

寶僑

不斷精進技術 老牌印刷廠的致勝關鍵

——正美重要里程碑

● 1969年 董事長蔡意誠創立正美,當時員工3人● 1970年 奠定基礎,大量承接外銷柳丁標籤業務● 1979年 開始切入外銷玩具標籤市場● 1981年 投入電子業標籤市場● 1986年 投入民生日用品標籤市場● 1988年 接獲第一張聯合利華標籤訂單,成為宏碁衛星工廠● 1992年 全面導入電腦化管理系統● 1995年 到中國設廠● 2010年 標籤印刷出貨量突破100億張● 2015年 攜手唯視麗,布局視覺碼技術

撰文 / 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01

【麻煩大了】水果店怪談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132

現在看來,一歲一枯榮的不只是原上之草,還有一大批頂著互聯網或金融名義創業的黑馬企業,比如以深圳為總部的水果營行。

從2014年末以所謂“水果行業阿里巴巴”的自詡搶步出閘,到2015年6月才正式成立公司,至12月中旬主要負責人遭有關部門控制,水果營行分布廣東、廣西、安徽多地三百余家門店關門大吉,生命周期正好一年。

委屈了這個頗能讓人聯想的好名字。北京方面已嚴令各地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本月末完成全國性的風險摸底排查。而那張長長的重點關註名單中,e租寶、e聯貸、銀杏財富、魯金所、首山財行……林林總總卻沒水果營行的名分。

如果說此前引發社會群體事件的河北申達和昆明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可能因為涉及資金均在四五百億級且波及面太大而未能上榜,那麽水果營行沒被直接點名,或許因為它並不屬於當下最受爭議的P2P領域,其10億元人民幣涉案金額的段位也貌似低了點。

水果營行誕生之際著實借了不少東風。線上線下有之,合夥人眾籌有之,生鮮水果O2O有之,與已然爆出問題的1302家P2P那些摸不著投資標的物的特質相比,不斷湧現的果品門店確實是最佳的廣告和信用背書,而那位號稱深圳龍華第一富翁的實際控制人謝國輝,也總比名不見經傳的互聯網金融小輩靠譜些吧。

謝的發家史很有些戲劇性。據媒體報道,1978年他成為最後一批逃港者,時年24歲。他殺過豬、填裝過洗發水,1984年卻神奇地借助古董生意發家。1992年小平南巡後由加拿大回深投資地產,繼而成為深圳首批榮譽市民。1997年香港回歸後謝氏加大投資力度,在內地共興辦36家企業,且橫跨地產、礦業、影視、擔保等多個領域,而其控制的香港聯和國際集團亦號稱擁有逾百億港元凈資產。

若說疑點,有二。其一,謝國輝予人的名片雙面三折已戴頭銜不計其數,這本不像一位百億身家老板的從容做派。其二,謝最喜歡帶人參觀深圳總部內部的古董陳設,據說件件價格不菲卻難以一一辨別真偽。

至於論到水果營行,還有兩件事頗為吊詭。據稱篤信風水的謝國輝在公司內延請了四位風水師,且按後者要求不沾“有水的生意”,哪怕是酒樓酒店買賣。這一信條顯然在水果營行上破了例。同時,水果營行的註冊資本高達10億——這無疑又是一個不合情理之處,盡管這個手筆在公司“開戰即決戰”式的迅速擴張時,令一幹投資合夥人消除了部分擔心。

都說如今騙子沒有傻子多,但見多“跑路”新聞的投資者也並非完全喪失理智。應當承認,水果營行的商業模型確實具備一定的迷惑性,它乍看更像是傳統的預付卡與春風剛起的合夥人眾籌模式的複合體。一次性充值兩千元返點或八百或一千或兩千,折扣優惠力度令人咋舌,但經歷過O2O市場依靠瘋狂補貼搶占市場的風暴之後,對消費者來說,這並非不可理解。何況水果營行運作之初即高調表示將沖擊上市。註意2014年末這個發軔節點,不得不欽佩謀事者拿捏人心的時機選擇。而不斷崛起的本地生鮮食品電商以及在深圳經營12年煞是成功的百果園,也替水果營行積兩者優勢於一身的自我表白增添了信用砝碼。起步即估值5億?姑且信它。

當然,對於那些可能要掏百萬元加盟的合夥人,上述這些說辭還遠遠不夠。但人家說了,直營店自繳款後45天起,投資者獲得月銷售額10%為回報,直至取得本金的200%回報止,同時還可獲得相當於投資額10%的原始股權作為收益。經有心人計算,這意味著三年回本,六年內取得封頂收益,年複合回報率16.5%。在實體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到哪里找這麽好的回報?再說,從事的又是內需經濟時代之於中產階級已是剛性消費的果品行業,姑且投它。

一個有趣的守望群體出現了:千元充值者眼見巨資加盟者的湧現自然就此放寬心,而後者瞅見門店充值者陸續有來也就愈發堅信安全有加。直至水果營行的供應商發現貨款不斷被拖欠,直至水果營行的員工們發現月薪總是欠發,最終隨著資金鏈條全面崩裂、負責人被控制、實際控制人不見蹤影,所有人面面相覷,原來這還是一場戲一個局。

12月中旬,有自媒體揭出謝氏家族年前通過深圳紅嶺創投集資2億、年化利率17.5%,參與福建一文化地產項目曾出現重大兌付風險時,那個龐然的聯和國際集團,那位風雅的謝家老板的形象才轟然倒塌,相關資金的實質去向亦更加撲朔迷離起來。

尚難斷定水果營行醞釀之初是否便心存了資金騰挪的念想,但若僅從時間回報來看,一年時間8766個小時,10億人民幣融資額,相當於每小時入賬11.4萬元,行動夠犀利。

據悉,各地工商局、消協目前均已介入對水果營行的“爛尾”處理,但也不斷有利益受損者詰問,面對這家四不像機構,究竟應該哪個部門采取監管與預警措施。

你貪他利息,他要你本錢。這樣的事從來不會消停,貪婪與恐懼總是此起彼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47

從路邊攤做起 芒果恰恰要做水果類股王! 成功跨界》張智閔辭外商業務 堅持「只賣芒果」

2016-01-04  TWM

十年前,出身農家的張智閔,辭去外商業務代表工作,五年前開始與太太兩人從路邊擺攤,一路做到芒果冰國際連鎖店。他從產地收購,把芒果變成一碗一碗價值倍增的品牌冰品,並發下豪語,要在全球展店三百家,做股市的水果類股王。

未來,芒果恰恰要做水果類股王!」芒果恰恰創辦人張智閔一身亮橘裝扮現身,志氣遠大地宣示。即使芒果恰恰目前尚在創櫃板輔導階段,離上市櫃還有一大段距離 要走,他已經把眼光眺望到所期待的未來。敢誇口想當股王,張智閔憑的是國際知名的台灣國寶級水果 || 芒果!他掌握芒果來源,創造「芒果恰恰」品牌、延伸多元產品,積極打進國際市場。

短短五年,張智閔從三支遮陽傘、六張桌子的路邊芒果冰攤小販,搖身一變,成為營業額達四千萬元的國際連鎖芒果冰店老闆。

捨高薪

攜手合作社 讓芒果上架頂級超市「芒果恰恰」在全球擁有十四個據點,二○一五年六月,他以商標授權,把「芒果恰恰」的芒果軟糖賣進日本7-ELEVE ,短短一個月內大賣三百萬包。接著一六年,芒果冰淇淋與慕斯捲也成功打進天母SOGO的city'super ,海外的越南胡志明市、美國洛杉磯都將展店。

「﹝知名歌曲作詞家﹞方文山常來我這裡吃、威剛陳董﹝陳立白﹞可是我們店的粉絲耶!」張智閔表示,「陳董回美國前都會來我的店,還交代我要留幾張股票給他!」有外部企業看好,難怪張智閔如此信心滿滿。

除了連鎖冰店,芒果恰恰還發展周邊商品,總計一年要消耗四十萬顆芒果,再加上截切加工成本,每年為屏東縣枋山加農蔬果生產合作社帶來近一千萬元營收。

與其說張智閔為合作社帶來巨額收益,不如倒過來說,合作社開啟了張智閔的「芒果夢」。

十年前他辭掉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資深醫藥代表的工作,回到南投竹山為父親種的冬筍引進有機認證,○八年,將竹山冬筍成功推銷到頂級超市如 city'super 、JASONS,以及Breeze Super。接著他幫在屏東枋山加農合作社擔任經理的舅舅楊泰明,把枋山出產的頂級芒果(A級品)引進上述超市。

但是,張智閔仍有遺憾。他發現,一顆芒果如果有超過三顆斑點,就被打為B級品,即使美味不減,價格只剩A級品的三分之一;如果產季一過,還未去化完畢,價格更是一落千丈。但在冰店裡,芒果冰卻是高價冰品,靈敏的他,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差異化

只用海鹽調味 衝高十倍營收二○一○年,他和太太兩人在台北光復南路與仁愛路交叉口,開始擺攤賣起芒果冰。張智閔深諳行銷祕訣,一開始就與台灣一千四百多家的冰果室拉出 市場區隔。別人加煉乳、糖漿,他的芒果冰就強調「只用海鹽調味」。張智閔分析,一百公克芒果有四十大卡熱量,但是一百克煉乳加上糖漿超過一二○○大卡。再 說,煉乳掩蓋芒果原味,「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他的芒果冰純粹又低卡,擺攤第一個月,營收只有六萬元,第二個月就成長了十倍,變六十萬元。很快 地,他就能就近尋店,「芒果恰恰」專屬店面就誕生了。

「誰說冬季不能賣芒果?我就是要一年四季賣芒果,而且還只賣芒果!」張智閔鎖定芒果的台灣特色,堅持「只有芒果」,講究「獨特性」。

為了確保全年供貨,他開始向枋山加農合作社以每公斤四十元保價收購芒果,間接幫助近六十位果農。

同時,張智閔又與舅舅楊泰明合資,投入近六百萬元,在枋山加農合作社建造中央廚房,並獲得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認證,將收購的新鮮芒果切條、急速冷凍製成「冷凍芒果條」,確保一年四季都不缺存貨,也奠定日後國際連鎖店的供貨基礎。

看高價

不削價競爭 芒果出國身價鑲金芒果恰恰如今在十二個國家擁有商標註冊權,「我從一開始,看的就是全球市場!」張智閔指出,台灣的愛文芒果在日本東京小田急百貨,一顆要 價三千日圓(折合新台幣約八百多元)、在韓國首爾樂天超市,一顆要價兩萬韓元(折合新台幣約八百多元),就像水果界的「保時捷」,何須在國內削價競爭?頂 著台灣愛文芒果的國際名聲,「我們一盤芒果冰在東京要賣二八五○日圓(折合新台幣近八百元)!」隨著海外加盟者陸續找上門來,他以收取區域授權金、加盟招 牌金的模式開始展店,最關鍵的一項條件是「芒果果條、冰磚等原料要向我們買」。枋山加農合作社的愛文芒果,也因此搭上「芒果恰恰國際線」,飛向海外。

為了確保加盟店使用自家原料,加盟主必須繳交三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百萬元)押金,如有違約即沒收。張智閔透露,未來還將建置雲端銷售時點情報管理系統,確保加盟店不會自行採購廉價原料。

「台灣的連鎖店,多半只想賺加盟錢,我們要賺品牌錢,還要賺食材費!」張智閔不講「就地取材」那一套,而是要談「Made in Taiwan」(台灣製造)而且,「我就是有辦法把韓國人叫來,先交錢再給貨!」張智閔一臉臭屁地說,彷彿芒果恰恰已經實現了「抗韓戰役」。

他的確有驕傲的本錢,因為在過去短短三年,芒果恰恰已在韓國展店六家,一六年第七家也將在釜山開出。

櫃買中心新創發展部經理林家生認為,「芒果恰恰能打進國際,與台灣水果本來就有特色有關。」他並透露,芒果恰恰在一六年,還將在越南胡志明開店!

「我要做芒果界的瑪莎拉蒂!」張智閔要擦亮自家品牌,對代工廠商的品管也嚴格掌控。替芒果恰恰冰淇淋代工的皇品業務經理陳耀琦說,張智閔堅持天然品質、不加香精,單是冰淇淋用的台灣芒果乾,一公斤就要價四百元,是印度進口品價格的四倍左右。

「我的冰品比一般市售高出約兩成。」張智閔講究食材,售價也不走平民路線。

其實,張智閔對代工廠商充滿感激,芒果恰恰商品從冰品、茶包,到香皂,商品多達五十種,多虧代工廠商支持。他以每年賣出兩、三千塊的芒果香皂為例,製造商茶寶每次接單最少要五萬塊,董事長張怡新不但為他以五千顆為單位出貨,還出一半的開發模具費用。

拚結盟

運用好食材 結合資源打團體戰「前面沒有人帶我,我一路投石問路,致力與業界代工廠結盟。」五年下來,張智閔不僅帶著愛文芒果海外出征,也結合國內加工廠商聯軍打團體戰。

目前,輸出日、韓的雪花冰,由高雄翔美食品代工。

積極建立國際品牌的同時,張智閔也需要建立芒果條等存貨,「但是很多存貨會讓銀行對他的現金流有疑慮,因此,他需要創投等資金的挹注。」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雷立芬表示。

未來三至五年,張智閔計畫在全球開出五十家芒果恰恰,為了籌措資金,正在辦理一億元的現增,每股溢價預計落在六十到八十元之間,這也是他邁向資本市場的第一步。

發出「有一天,我要成為水果股股王!」這句豪語,張智閔口氣之大,難免引人側目;但他的野心不僅看向芒果,當發現台灣香蕉的國際行情是菲律賓、泰國香蕉的兩倍,他又豪氣干雲地說:「如果芒果的商業模式成功,我的下一步,就是要將香蕉帶上國際!」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7

3個屌絲做O2O水果電商,是怎麽一步步做垮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analysis/2016/0121/153895.shtml

導讀 : 項目運營了半年多,陸陸續續三人投入了10萬左右,始終沒見好的苗頭。

筆者創業陣地在濟南,2013年計劃上線生鮮電商項目,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了單一品類的生鮮電商項目:中高端水果。

2014年7月份濟南鮮果送正式上線運營,團隊只有三個人,在果品批發市場附近設立了倉庫,當然了貨源也來自果品市場。在濟南水果電商行業中我們算是最早的一波,也是最先倒下來的一波。

15年底在這麽小的地方竟然有十幾家做水果的微商電商了,大部分都是在刷朋友圈賣貨,感覺未來微信官方或許會對朋友圈賣貨這種擾亂朋友圈生態的一撥人封殺,作為微信使用者自己都感覺反感,所以我們起點就沒有選擇朋友圈運營。筆者技術出身,依托自有技術搭建了PC端和微信公眾平臺。團隊中搞技術只有我一人,初期基本每天熬夜到2-3點做平臺開發,微信端開發、連彩頁制作都是親力親為自己做的,技術、美工、設計、SEO等等全我一個人包攬了,夜以繼日的奮戰,想想全是淚。

平臺開始上線。後續倉庫調整,打印機、產品包裝、保鮮櫃、配送車輛等等準備一切所需,前期準備大概10多天, 一切就緒。開幹! 配送車為2輛摩托車,一輛東方商務超級大面包。三人一起去市場采購了,現在想想也是醉了,采了大概一萬塊錢的貨。拉到倉庫,超級貴的統統放放到保鮮櫃。完事,三個人終於舒一口氣。下一步三人再去做最重要的事了,就是推廣。

預備一些貨放在車里,準備隨時有訂單隨時配送。選擇比較高端點的社區開始掃樓,前期采用的最低級的營銷方式“發傳單”,直接把傳單塞到門把手上。幾個小時後,果然來訂單了……這種喜悅感無法用言語表達。撤一個人去送貨,剩2個人繼續,一天下來掃了幾個大型社區。苦逼創業屌絲我們沒有去雇兼職人員,錢緊啊。主要是不放心,感覺還是自己團隊親力親為的好,一起感受或者享受這個創業過程。

第一次,第一天,到晚上一共接到3筆訂單(我個人感覺這不錯了,都是支付訂單,感激的是陌生的信任感)。晚上三人開會研究數據,看了下網站訪客和微信平臺,忙了一大天。然並卵,數據很難看,三個人開始自我安慰,研究第二天的推廣方案。選擇地推,之前預備的酷酷的小包裝袋子排上用場了,晚上加班裝了幾百包試吃的產品,袋子也直接放車里,想著發完車里繼續裝。產品是泰國龍眼和子彈頭冬棗,每包再奢侈地放一顆大號車厘子(心在滴血啊),一小袋,自我感覺還不錯,特甜的產品。

第二天還是三人同去,選擇人多的商圈廣場、電影院門口。我沒有硬性要求微信掃碼送,而是直接跟濟南鮮果送的宣傳單頁一起發。結束第二天的任務,回去分析研究看了下訪客和微信平臺,效果有了大大的提升。第二天的訂單有7單。這小小的7單快要把我們另外一個合夥人搞配送任務的搞崩潰。因為我們選擇的是全城配送,拋去偏遠區域。後續我們制定了工作計劃2人配送,一人宣傳,輪流的。第二天,第三天,第十天......經過2個多月的努力我們訂單每天大概在30單左右。對於三個人的小團隊來說,已經不少了,客單價平均下來大概在80元左右。PC端的搜索引擎過來的流量也淅瀝瀝的有一些訪客了,而且都是高質量的流量。百度、360搜索過來的客戶,有一些是企業客戶和外地客戶給濟南本地的人訂購水果的,常常遇到水果送去,收貨人一頭霧水搞不清誰送的。       

項目運營了半年多,陸陸續續三人投入了10萬左右,始終沒見好的苗頭。

始終沒有招聘人員,一直都是三個CEO包幹。配貨送貨把我們折騰地不輕,(我們剛做的時候本地還沒用第三方配送公司,15年底算了算大約也有10多家大大小小的專業O2O類的配送公司了。)除了前期推廣,後期推廣這塊算基本停下來了。

中間暴露出種種問題:三個人很多時候意見分歧,因為沒有一個真正的領導者,三個都是CEO,沒有正規化運營,最終走向失敗的困境。

2015年中旬項目暫停,三個人分道揚鑣,一個去工作了,一個做優質農產品B2B的項目去了,而我在籌備一個中高端食材+食譜的項目。二三線城市創業環境太差了,找到誌同道合的合夥人太難了。 但我依然看好二三線城市本地化生鮮電商是有機會的。  

作者微信號:SEOCE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947

納尼!水果營行居然等來了接盤俠?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31/154120.shtml

導讀 : 近日,近百余名投資人找到了水果營行的接盤俠。

水果營行成立於2014年10月,在一年的時間里,從最初的廣西南寧的10家店瘋狂擴張到20個城市300家店,曾榮獲CCTV證券資訊頻道“2014年度最具投資價值的企業”,成立一周年時,水果營行還舉辦了聲勢浩大的一周年榮耀盛典,名噪一時。

盛典結束不到兩個月,這個瘋狂的水果帝國由於資金鏈斷裂瞬間倒塌,隨之而來的是“幕後老板”謝國輝跑路、CEO易德被捕,近百名投資人的錢全都打了水漂。為了拯救水果營行的危機,投資人自發尋找接盤俠,解救水果營行和投資人自己。

投資人自救,求救接盤俠挑山扁擔

水果營行在創立初期,就陸續融資1億元左右,這對於一個創業公司本是一個不小的數目,卻被1年300家直營店3個億的資金投入拖垮,在投資人、門店員工以及門店會員的聲討中轟然倒塌,其公司CEO被捕,“幕後老板”謝國輝被警方啟動追逃程序,留下的是水果營行的“爛攤子”。

近日,近百余名投資人找到了水果營行的接盤俠——深圳市挑山扁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挑山扁擔成立於2013年,是從事農產品基地直供、農場聯盟直供、家庭營養管理的原生態農產品與食品經營的企業,對於水果行業的熟悉,是投資人選擇他們的原因。

接下水果營行後,挑山扁擔公司做了一些列操作來重啟水果營行:

l 開始結清之前拖欠的員工工資,盡管實際領到的工資僅為之前的一半,並伴有“此後本公司與你不再有任何關系”的霸王條款;

l 會員卡內的余額由原來的作為現金直接消費變成抵扣積分,每次消費用部分積分抵扣現金;

l 投資人與挑山扁擔公司達成協議,由挑山扁擔公司出資建立公司,投資人變為“只分紅不管理”的股東,同時投資人選出了五名代表監督新公司的運營。

除了補發員工工資、恢複會員卡、讓投資人參與公司運營外,挑山扁擔清算了水果營行的業務、重新裝修門店,新版的水果營行門店最快將於春節後開張。

從某些角度上來講,挑山扁擔公司完全可以好好做自己的企業品牌,不去碰水果營行這個燙手山芋,但是作為同樣做生鮮起家的公司,挑山扁擔完全清楚大家的不容易,也是認同投資人對生鮮走進社區的定位,才接下水果營行。

對於新水果營行,挑山扁擔做了這些規劃:

l 重新簽署條約開張經營,擺脫舊日陰影;

l 保證豐富的產品供應鏈及基地資源,使店面重煥生機;

l 除了生鮮外,將食品半成品、熟食等多種品類一起推到社區中;

l 在社區服務中實現精準營銷,提升社區店鋪的競爭力。

水果營行的重啟固然艱難,但這對於受害者來說已經算是最好的結果,當然這並不是結局,而是一個更好的開始。

期待以小搏大,讓投資人喪失理智

水果營行自成立以來就號稱是一家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從線下到線上“逆向發展”的O2O電商企業,不以賣水果為目標,而是打造消費者心中的“水果健康營養行家”。

然而,1億元的融資和會員的高額充值遠遠無法滿足3億元的擴張需求和供應鏈上的大量投入。水果營行的運營模式從一開始就註定了這個虧損的結局,所謂的“水果健康營養行家”也成了一個笑話。

1,眾籌斂財,“借雞生蛋”

水果營行的幕後主使謝國輝利用個人威望,推廣水果營行的低風險高收益,再采用合夥人眾籌的融資方式融資。投資人無需參與經營,只參與分紅,自完款第45天起,將獲得每月銷售額10%的回報,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倍為止。如此坐享其成的投資,讓大量投資人趨之若鶩。

2,會員充值高額返還,享受“特殊待遇”

眾籌得到的資金遠遠不足以支撐店鋪的擴張速度,加上產業鏈上遊的失控和下遊物流的大量投入,讓謝國輝啟動了會員充值計劃。水果營行以充值返還、買果打折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消費者辦理高額會員預付卡,吸納消費者現金,如充值1000元送300元、充值5000元送3000元。

拿到了資金也黏住了客戶,這本應該是個好模式,但問題也出在這里,20%的水果行業毛利率已經是不錯的水平,而水果營行這種優惠模式本身就是在虧本運行。

3,“微電影、演唱會”,只能用來穩定人心

水果營行為了打造品牌,取得用戶的信任,曾投資拍攝了9集微電影《水果總動員》,甚至在一周年慶典上還請來了汪峰等眾星助陣,如此大手筆的營銷費用,只穩定了不到一個月的人心。沒有把錢用在刀刃上,對於水果營行來說就是飲鴆止渴。

這一樁樁一件件,讓水果營行的運營進入了拆東墻補西墻的惡性循環,最終走向了無法挽回的深淵。到水果營行倒閉關門為止,水果營行共拖欠1500余名員工工資960余萬元,虧欠百萬名會員數億元存款,近百名投資人的投入金額血本無歸。

水果營行這種離經叛道的商業模式,利用資本市場炒熱的電商概念、浮誇的擴張速度、高額的返點和誇張的回報率吸引著投資人和顧客,讓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智,以一場龐氏騙局蒙騙了所有人。

“罪魁禍首”謝國輝

這個曾經的生鮮帝國是投資人謝國輝和易德創造出來的,也毀自他們之手。

易德的真實身份是廣西桂林市全州縣的普通村民,名叫伍慧。他在創辦水果營行之前,從未做過電商,更沒有做過水果。在做商業模式和投資類培訓課程的時候遇到了投資人謝國輝,兩個人一起創辦了水果營行。

謝國輝曾經做過泥瓦工,還曾偷渡到香港,白手起家創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獨自創辦了聯合國際集團,身價上千萬,與水果營行類似,成立後,聯合國際集團就走上了瘋狂擴張之路,最多時候,其旗下有30多家子公司。

在創辦水果營行的時候,謝國輝的同鄉楊愛華曾經提醒過他“你的盤口太多了,水果營行這麽瘋狂的規劃,很有可能把你拖垮。”謝國輝一定想不到,他忽視的這句提醒竟然一語成讖,最終釀成大禍。

其實,所謂的聯合國際集團只有表面的光鮮,謝國輝一直從其所在的香港同鄉會的成員里以個人名義借錢,據統計,謝國輝共向同鄉會會員借款7億多,且作為抵押借款的支票均無法兌現。

水果營行的東窗事發,連帶引發了謝國輝整個商業帝國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資金斷裂,讓這個香港聯合國際集團浮出水面,事實上,無論是在全國工商查詢系統還是香港政府公司查冊處,這個集團幾乎沒有任何備案記錄。

顯而易見,無論是水果營行還是香港聯合國際集團,都只是謝國輝斂財的手段,而易德,只是謝國輝在水果營行中的一枚棋子。謝國輝從一開始的投機取巧就註定了他的商業帝國崩塌的結局。

腳踏實地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對於水果行業來說,最需要投入的不僅是店鋪,供應鏈體系、上遊采購是最消耗資金的地方,而促銷不應該僅僅用來獲取資金和用戶,之後的依靠企業的核心能力獲得其他收入或降低優惠力度實現盈來迅速轉型才是關鍵。

全國最大的水果連鎖超市百果園剛拿到4億元的A輪融資,最大頭仍然要花在這些地方上。做好了供應鏈體系、上遊采購把控和迅速轉型,才能考慮店鋪的擴張。

百果園用了將近20年的時間,全國才開了1300家店,而水果營行忽視了企業發展的主次,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發展到了百果園6年的規模,顯然是不正常的。

這兩點,水果營行都沒有做到,失敗是必然的。水果營行的案例提醒著更多的創業企業,任何商業模式都應該建立在一個正向的可盈利的基礎之上,切不可心存僥幸。

【天使客股權眾籌】長期關註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機會,每日發布獨家好文,為您挖掘最具價值的投資資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73

他把冷凍鮮榴槤做到亞洲唯一,對岸喊加碼 水果賣中國變難?他訂單滿到明年

2016-02-29 TCW

台灣才準備政黨輪替,市場就傳出來自中國的水果訂單喊停,卻有人靠著獨家技術,光賣冷凍鮮榴槤就帶進上億元營收。

農曆年前夕,全中國規模最大的水果企業、擁有逾千家水果連鎖通路的百果園門市,出現一個特別現象:夏季水果之王,竟躋身冬天最熱賣水果行列。銷售有多熱?十四天內,一盒售價人民幣七十九元的「凍鮮榴槤」(編按:換算一斤約新台幣五百元),第一批約兩萬盒,全銷售一空。

讓新鮮榴槤突破季節限制,變身一盒盒凍鮮榴槤賺錢的幕後推手是個台灣人,他是掌握台灣水果外銷市占近四成的盈全國際開發董事長陳盈貴。今年試賣第一年,陳盈貴負責從產地泰國供應百果園近三十萬盒凍鮮榴槤,這筆訂單預期替他帶進約新台幣上億元營收。

當台灣再次政黨輪替、今年五月重回綠色執政後,市場陸續傳出來自中國的水果訂單恐喊停;但這宗兩岸水果大王首次的合作案,卻不受政治影響,而且有象徵意義,除泰國榴槤,還加碼契作三十貨櫃的台灣鳳梨。

「我們一六年的(台灣水果訂單)都已經全部下完了,三月份前,又會下一七年訂單,不受哪一個黨派執政影響!」百果園董事長余惠勇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透露,台灣第一櫃巨峰葡萄出口到中國,買家就是百果園,其後陸續採購鳳梨、鳳梨釋迦、木瓜、蓮霧、茂谷柑、番石榴、楊桃、香蕉等台灣水果,目前以占比逾半的高甜度鳳梨最有競爭力,除榴槤外,也正計畫採購台灣製造的水果乾。

陸商看上他的保鮮強項

百果園不只是中國最大連鎖水果企業,也是進口台灣水果金額最高的企業,目前台灣水果約占其採購比重三%,產值約人民幣一億二千萬元(約合新台幣六億元),隨著加大採購,「比率肯定會提高!」他強調。

兩岸水果王在這個時間點選擇深入合作,彼此究竟打什 算盤?

要吃到商機大餅,難度不低,余惠勇不諱言,「榴槤是所有水果裡最難做的,品質非常不穩定。」榴槤若未充分成熟,買回去會變成無法食用的啞巴果;成熟果則難判斷果肉甜度、品質,消費者要果殼裂開才敢買,一裂開生菌數超標,又有食安問題:其次,榴槤全年供貨期高低峰不穩定,造成數量、品質和價格波動;再來,鮮榴槤七0%外殼等於垃圾,只有三0%果肉,運輸成本偏高。

如果只是把榴槤冷凍,而不管解凍後的果肉纖維變化,技術含量確實不高,但他追求的是解凍後仍保有細胞生命力,口感和剛採、現剝的一模一樣,加上還得抑制生菌數,這樣的技術門檻,給了陳盈貴敲開和中國龍頭合作的機會。前端,他用媲美製藥業包裝生產線的品管抑制生菌數;後端,再用溫度控制品質等特殊冷凍技術,雙管齊下。他這套保鮮技術等農產品創新加值模式,對台灣的啟示在於,如此既能解決鮮果甜度不均勻問題,又突破供貨不穩,甚至盛產期生產過剩,果賤傷農等宿命。舉例來說,鳳梨釋迦也是有潛力的台灣水果,但一旦過熟變軟,最佳賞味期就只剩一、兩天,若能突破保鮮技術,便能增加在貨架上壽命,提高競爭力。

商機所在,陳盈貴又透過成本共享,確保利益極大化。打開雙方合約,原料、加工、運輸等成本雙方五五均分,通路銷售成本則由對方負擔,扣除總成本的淨利同樣五五均分,甚至有默契萬一銷售不如預期,降價促銷低於成本價時,由對方吸收,不讓產地虧損,「只有我能控制凍鮮榴槤的生菌數,有know-how就不怕泰國、馬來西亞競爭。」

他看上陸商的強勢通路

他這樣的合作模式,在兩岸水果界是獨創。和中國做生意,首先產品品質要有能和其他國家出口水果競爭,甚至創新加值的能耐,「自己沒兩把刷子,人家當然跳過你。」其次慎選合作夥伴,對方最好擁有強勢通路,甚至能做到彼此成本、利潤共享的「混血團隊」深入合作模式更佳:再來,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重壓中國市場。

這是因為中國市場商機看似無限,卻也可能處處藏危機,必須替自己多上一道保險。舉例來說,五年前,菲律賓因南沙群島議題,導致菲律賓出口中國的香蕉、鳳梨遭海關以檢疫未過等原因退貨、銷毀;台灣茂谷柑今年一月底同樣突遭中國禁止出口,約中斷二十天才恢復,難保接下來來自中國的訂單不會隨政策方向改變。

「政治訂單會受到影響,我賣生意人、有合作模式,(商業訂單)只有增加,不會減少。」陳盈貴坦言,做生意最重要是通路,百果園不只有上千家固定零售點,還有實力用約定價格買斷供應商水果貨源,可免去中國市場多數只能寄賣、拚市場價格而沒有明天的風險。

這位水果商人懂得利益極大化同時,又能避掉風險的趨吉避凶生意心法,值得搶進中國市場的生意人參考。

撰文者萬年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88

不按牌理出牌 樂敦製藥業績長紅23年 主打化妝品 竟種水果、養豬、挺進非洲

2016-06-06  TWM

以眼藥和肌膚保養品著稱的樂敦製藥,雖是百年企業,仍不斷創新與挑戰,營收連續二十三年成長,更將觸角伸向全世界,它有何獨到的經營術?

晨間的陽光灑落在綠地

上,一群身著白衣的人,正在這裡努力擺動著身體做體操。這裡是位於日本大阪市生野區的樂敦(Rohto)製藥總公司,它所出品的一般用眼藥,在全球市占率第一。這家公司在沖繩種植南方水果,還養豬,主力產品卻是化妝品,真是一家奇特的製藥公司。

「不做尋常事」與「不斷

挑戰新事物」是樂敦一脈相承的DNA,該公司的歷史,正是一部挑戰新領域的歷史。

「大型藥廠那麼多,為了求生存,我們什麼都嘗試上會長兼執行長山田邦雄強調。

在二0一六年三月底止的會計年度中,樂敦創下一六七0億日圓(約五0一億元新台幣)的營收,已是連續二十三年成長。「我們並未把重點放在達成數字目標上,只是拚命去做,就變成這樣了,並非先鎮定目標再衝高業績。」

藥房起家

靠胃腸藥、眼藥打下江山

樂敦成立於一八九九年,當時,山田會長的曾祖父山田安民創辦了樂敦的前身、信天堂山田安民藥房。一開始是賣胃腸藥,接著賣眼藥;在那之後,就長年仰賴長銷的大眾藥品維持成長。

只是,大眾藥品的市場有萎縮的傾向,市占率也因為白熱化的競爭而慢慢下滑。「我們的品牌知名度算過得去,商品也還算暢銷,但那時我們很擔心,照這樣下去,會走向規模縮小、只一直賣舊東西的困境。」山田表示。

因此,樂敦於一九七五年向美國曼秀雷敦取得授權,推出治療皮膚乾燥的藥品及唇膏,進軍皮膚護理品領域;八八年,樂敦收購曼秀雷敦。

開發化妝品

跳脫常識熱賣占營收七成

山田會長在九九年擔任社

長時,又決定進軍化妝品業界。「在皮膚護理品方面,我們有治療乾燥肌膚的商品,還有入浴劑及香港腳藥等,也出了防曬乳。都做到這樣了,只差一步就是化妝品。」山田回憶道。

那時,在化妝品領域有資生堂等知名廠商盤踞;雖然現在許多製藥公司也賣化妝品,但在當時幾無前例。

樂敦這個化妝品門外漢,決定用心從製藥廠商的角度切入化妝品。「我們的眼藥很注重舒適慼,因此活用了那樣的經驗,鑽研化妝品抹起來的舒適感。另一個來自製藥的想法是,我們盡量放不同成分進去,力求讓化妝品用起來真的有感。像是功能性化妝品『歐白極C』精華液加了許多維他命C,護膚化妝品『肌研』則放了許多透明質酸。基本上,一定會把某種成分放得滿滿的就是了。」山田會長笑道。

但相對地,與所追求的成效無關的部分,就盡可能省略。最近熱

賣的自然妝用化妝品

「SUGAO」,在開發時就是跳脫常識,只追求舒芙蕾奶霜般的輕透戚.商品企畫部經理墨田康男指出,「為講究輕透,我們決定『把遮瑕力給忘掉』。」在諸如此類的巧思下,樂敦的化妝品在藥妝店市場成為急遽成長的先驅,包括化妝品在內的護膚產品,已占合併營收約七成。

雖然屢有佳作,樂敦並未放慢進軍新領域的腳步。今年二月,樂敦撤下0四年時公布的企業標語「要當一家保證帶來喜悅與驚奇的公司」,改為新標語「Never Say Never」,意指「永遠不講不可能」,以鼓勵大家要有勇於挑戰的精神。

進軍食品業

以健康角度開餐廳、賣冰

樂敦進軍的新領域之一,是包括農業在內的食品。第一個動作是一三年四月,在大阪開幕的藥膳法國餐廳「旬穀旬菜」,在知名法國菜主廚三國清三的主導下,該店總是大排長龍。

樂敦也在一三年開展農業

事業,在沖繩石垣島種植台灣香檬等南方水果,以生產果汁;並養育豬、牛,加工為火腿、香腸等產品。

樂敦的產品,還包括

針對成長期小朋友推出的

「Senobic」飲料,以及營養補給品。負責食品的副社長裘尼加.雷卡.拉傑(Lekh Raj Juneja)表示,「我們正在研究種子的來源,希望從製藥公司的角度,釐清食品背後的科學資訊,生產讓人們吃了健康的東西。」樂敦預計,在今年會推出從台灣香檬的皮中萃取出、據信有抗老化功能的「川陳皮素」的營養補給品。

樂敦另一進軍的新領域,是運用細胞或組織治療疾病的再生醫學,希望在二0二0年之前,發售運用幹細胞的醫療用藥品,預計鎖定肝臟功能低落的肝硬化,以及肺部纖維化等病症。

研究開發本部長國崎伸一

說,「樂敦過去在研究眼睛和皮膚時,早已打下幹細胞研究的基礎;再加上政府推波助瀾力推再生醫學,我們沒理由不搶搭頭班車。」今年春天,樂敦在京都的研究部門,導入活用機器人的細胞自動培養裝置,加快了研究的速度。

第三個發展重點是非洲。

樂敦的國外業績約占營收四成,商品在百國以上銷售。藉由曼秀雷敦的銷售網,樂敦二十五年前,就自己在開發以亞洲為主的市場了。「現在只剩下不丹、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汶萊還沒開拓吧。」山田說。

樂敦尚未進軍的區域是

非洲。山田說,「十到二十年內,非洲必會成為全球最熱門市場。那裡已經有寶僑和妮維亞的商品,現在去其實晚了。」

插旗非洲

看好女性頭皮護理市場

在第一線負責開發非洲市

場的是阿子島文子。一三年她二十九歲時,在肯亞設立當地法人,擔任該機構代表已進入第四年。她說,「非洲有很多女性擔心頭皮或掉髮,我們打算在這裡推頭皮護理品牌。未來也希望在這裡設工廠。」在國外市場,面對比自己大十倍以上的歐美企業,樂敦照樣與之競爭。「一般想法大概會覺得不可能贏,但我們一直緊咬不放,最後還是做出一些成果來。」只是,山田認為,「樂敦在中國與越南一直有不錯的發展,但亞洲的成長已告一段落,今後只能搶食固定的那張大餅。」山田說,「雖然樂敦過去乘著日本國內的藥妝店開店潮而大有斬獲,但藥妝店據信已趨飽和。其他業者看到我們的成功,也紛紛推出模仿商品,到店面去看,難以分出廠商是誰的商品,已經愈來愈多。一些過去還不錯的領域,今後將成為待解課題,大意不得。」

雖然民眾身體變得健康之

後,就不再需要買藥,但食物依然是絕對必要的。「食品看起來雖為成熟產業,但我認為,樂敦可以從不同於食品廠商的角度切入,也必定有我們能貢獻一己所長的地方。」山田強調。

有些投資人對於一直搞新

東西的樂敦,也感到些許困惑。瑞信證券分析師森將司說,「大餅畫得不錯,但在食品與再生醫學方面難以看出前景,集中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會

不會比較好呢?」

不過,樂敦依然不會停下挑戰的腳步。因為它深信,這才是與超大藥廠相抗衡的最佳策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33

送水果入中國市場 南非牽手中國出入境檢疫協會

10月31日,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秘書長王軍兵與水果南非 (Fruit South Africa) 主席Willem Bestbier在南非共和國駐華使館共同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承諾建立更為緊密的互利關系,促進南非與中國之間的水果貿易。

這一備忘錄涵蓋的產品十分廣泛,包括蘋果、梨、鮮食葡萄、柑橘以及其他亞熱帶水果。

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從南非進口水果量接近11萬噸,占中國進口水果量的2.5%;中國向南非出口水果627噸,僅占中國出口水果量的千分之二。

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在簽約現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中國從南非進口的水果主要有柑橘類、葡萄和蘋果。雙方的合作潛力巨大,促進兩國水果貿易發展任重道遠。雙方在行業合作上有強烈的合作願望,釋放出各種積極的信號。

在今日簽署的備忘錄中,雙方同意在檢驗檢疫、監管、市場的準入開發和促進,以及其他同蔬果產品相關的問題上進行信息交流。交流主要通過共同舉辦研討會、代表團互訪、國際貿易展覽以及市場研究合作等形式,加深雙方合作。

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將為中南兩國園藝貿易開發創造有利條件,並在雙方機構之間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

南非因其多樣的氣候條件而成為培植和生產蔬果的天堂。南非的水果出口可以追溯到1841年,主要出口柑橘、落葉果樹和亞熱帶水果。在2015/16年度,南非躋身世界第二大柑橘出口國,其中歐盟和英國的消費量最大,而中國進口的柑橘數量占南非向亞洲出口總額的39%。

在生鮮產品方面,南非名列世界十大出口國之一,且生鮮行業已經成為南非國民經濟的重要貢獻力量。

據了解,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和水果南非均為非盈利組織。雙方的利益相關方均為果農、果農組織、出口企業以及檢驗檢疫、市場準入、市場提升、市場開發及相關領域的水果行業參與方。雙方均負責聯絡各自國家的相關進出口企業,並促進果農、行業組織和政府機構之間的溝通聯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623

四川蒲江的水果為什麽這麽甜,據說看蚯蚓就知道

“2015年年末那場霜凍,地面溫度只有零下5攝氏度,沒施用調理劑的果樹3天才緩過來,用了調理劑的果樹兩個小時葉子就綠了。”在四川蒲江縣種了幾十年醜柑的蒲江縣長秋山果品協會會長倪文忠,對一種土壤調理劑嘖嘖稱奇。

倪文忠口中神奇的土壤調理劑,原料竟來自一般人眼中毫無價值的餐廚廢棄物和動物排泄物。

調理劑的供應商——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嘉博文”)和蒲江縣合作的“城鄉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和耕地質量提升”項目,更是在3月16日斬獲了第四屆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城市獎。

倪文忠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由於果品質量提高外形好看,采購商給出的收購價就上去了,每畝地的純收入比從前提高了近3000元。

如今,作為生態農業的關鍵一環,蒲江縣越來越多的農民從關註樹上的果子長得如何,轉而關註土壤里有多少蚯蚓。

給土壤蓋上“厚棉被”

土壤離我們很遠,因為我們不直接吃它、喝它;但土壤又離我們很近,因為我們呼吸的空氣、食用的糧食瓜果、身邊的江河湖海都直接受土壤的影響。土壤與空氣、水同處在自然循環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均耕地資源少、質量差、利用強度更高、對耕地的依賴性更強。中國土地缺少休耕傳統,土壤地力透支嚴重,導致農民發愁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市民擔心餐桌上的農藥和土壤汙染。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鄖文聚曾撰文表示,在一些地方耕地自然修複需要50~60年;如果采取一些科技手段,在8~10年可以修複;如果采取成套的技術和工程化手段,2年就可以實現修複。

嘉博文執行總裁於家伊曾經就讀農業相關專業。科班出身的她表示,為土壤蓋上有機質豐富的厚實松軟的“棉被”,土壤質量就能得到較快的恢複和保護。

“厚棉被”就是於家伊所在的團隊利用餐廚廢物、動物糞便和稭稈等廢棄物,生產用於土壤修複、地力提升的高有機質含量的土壤調理劑,這項“利用餐廚廢棄物制備生物腐植酸技術與工藝”曾獲得2013年度中國專利金獎。

與此同時,在四川蒲江縣長秋山的“不知火”柑橘(醜柑)果園,一項事關蒲江縣農業未來的實驗從2013年起悄然開始。

四川蒲江縣是國家級有機農業示範縣,位於神奇的北緯30度線上。蒲江醜柑、蒲江獼猴桃、蒲江茶葉並稱為蒲江三大支柱產業。嘉博文在這里通過搭建“5+1”耕地質量提升綜合服務平臺,為農民提供優質農產品全產業鏈一站式服務。

“5+1”中的“5”指的是養土肥田、生物防控、高效農機、有機質循環養地利用、土壤環境大數據平臺等“五大工程”,“1”是指包括電商平臺、冷鏈物流、綠色信貸、農業保險、有機認證、檢測檢驗等在內的“一個後端保障綜合體系”。

經過四年的實踐,蒲江縣土壤有機質平均提升0.22個百分點;土壤酸化趨勢得到遏制,酸化土壤pH值上升0.13~1.96個單位;土壤容重降低1%,土壤的透氣、透水性和保水、保肥性增強;超過九成用戶化肥用藥使用量減少10%-30%以上;全縣生化防治防控覆蓋率達到了35%。

土壤有機質的提升,直接使果品的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柑橘和獼猴桃不僅更甜,維生素C含量也提高了;農藥殘留檢驗合格率達到100%。

蒲江縣副縣長趙武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施用有機肥後,效果是實實在在的:蒲江醜柑果子更大更漂亮,並且甜度增加,果肉更化渣。土壤疏松了,蚯蚓多了,多年未見的松軟油潤的泥土又再次出現了。

蒲江的另一張名片——蒲江獼猴桃在蒲江縣土壤進行有機化改良後,其公共品牌價值由10.55億元飆升至102億元。

從餐桌到田間地頭,嘉博文搭建了一個“有機廢物—生物腐植酸—土壤修複—生態有機農業”的產業鏈。

生態農業發展黃金期已到來

蒲江縣所在的成都平原,是名聞遐邇的“天府之國”,在都江堰工程修造之後得名;在工業化和城市化推進過程中,這里依然“沃野千里”,受益於科技進步。

蒲江模式的核心就是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先行先試的案例引發了廣泛關註,並推廣到全國多個地區。幾年來,嘉博文的土壤修複技術相繼應用在昌平草莓、昌平蘋果、安丘彩椒、海澱櫻桃和青州小黃瓜等優質農產品。

以北京昌平區蘋果園為例,昌平核心區3萬畝蘋果園土壤有機質由平均1%提升到3%,土壤有機質年均提升0.2個點,年消納有機廢棄物17萬噸以上,年均土壤固碳4.78萬噸二氧化碳,相當於節約標煤1.81萬噸,其土壤固碳效果遠高於全球農業土壤的有機碳儲量平均每年“千分之四”的倡議。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曾在多個場合表示,農業的三大任務,簡單總結就是:為全國人搞飯、為農村人搞錢、為城里人搞綠。

而“蒲江模式”實現了三大目標的統一。近年來,很多地區政府的農業部門和農業組織慕名到蒲江縣調研。

韓長賦對蒲江模式也非常認可,並安排專家組評估蒲江模式。評估報告顯示,該模式在全國率先整縣推進耕地保護與土壤質量提升,構建優質農產品一條龍服務體系,創新財政金融支農方式,創造了耕地質量保護、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三贏”的“蒲江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果,為縣域農業經濟供給側結構改革探索出了新模式。

本屆“保爾森可持續發展獎”代理評委之一、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副會長李新民對第一財經表示,“蒲江模式”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較好案例,且一舉多得。

“首先,消除了作為汙染源的餐廚垃圾。我們實地考察發現消納過程是清潔生產的環保過程,沒有顯著的環境影響和擾民因素;其次,廚余垃圾集中處理進行熟化,制作出土壤改良劑,提高地力,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另外在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逐漸擴大對周邊農民的影響帶動,農民從不認識到認識到逐步歡迎,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不斷擴大,培訓指導都做得很好。”李新民說。

轉變觀念需要過程。“推廣複制是漫長的認識過程。養地成本比化肥高,但農產品品質會相應提高,這個認識過程需要時間,需要政策對應。餐廚垃圾處理與生態農業正在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於家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國家有關部門接連出臺了促進農業發展和餐廚垃圾處理的相關政策文件。

各地推廣垃圾分類也有助於變廢為寶,圖為寧波一社區設置分類垃圾箱。

去年底,國家發改委與住建部聯合發布了《“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規劃中的投資估算顯示,“十三五”期間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總投資約2518.4億元。

今年1月下旬,國家發改委印發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將“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無害化利用”的相關裝備和技術研發列入“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分項之一。業內認為,這是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十三五”期間的重要發展機遇。

“十二五”末期,我國餐廚垃圾處理量達到295.65萬噸/年,處理能力為1.31萬噸/天,與“十二五”規劃提出的3萬噸/天的處理能力有較大差距,餐廚廢棄物處理的市場潛力巨大。

值得關註的是,去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農業生態治理。實施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和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其中,就提及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大力推廣生物有機肥等舉措。

諸多利好政策的出臺,讓貧瘠的土壤從單薄的“紙”變成充滿微生物的“海綿”不再只是空談。

“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城市獎”由保爾森基金會於2013年設立,每年頒發一次,嘉獎在中國境內開展的有助於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實踐項目,旨在推廣已在中國境內示範或推廣的、在環境和經濟領域具備雙重效益的解決方案。

在16日於北京舉辦的頒獎典禮上,保爾森基金會主席、美國財政部前部長亨利·保爾森(Henry M. Paulson, Jr.)向代表該項目出席的成都市副市長劉烈東頒發獎杯。

“這是在技術之外,對我們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給予肯定。”於家伊在頒獎現場激動地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