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樓繼偉:個稅改革方案已提交 考慮房貸利息養老費抵個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5775

3月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邀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部長助理徐宏才就“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新華社記者 李鑫/圖)

擴增的赤字如何使用?財稅改革緣何進度緩慢?個稅改革有無時間表?地方債務風險幾何?……7日上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就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熱點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政府“加杠桿”支持全社會“降杠桿”

今年財政赤字率為3%,比去年實際赤字率提高0.6個百分點。樓繼偉說,擴大赤字,就是政府“加杠桿”,從而支持全社會通過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等“降杠桿”。“只要全社會的杠桿能夠逐步降下來,政府的杠桿也逐步可以釋放。”

樓繼偉說,擴增的赤字要保重點支出,要優化支出結構,按照可持續、保基本原則安排好民生支出,嚴控甚至壓減“三公”經費增長。相應提高均衡性轉移支付支出,給地方更多自主可支配的財力。按照脫貧目標增加扶貧支出、老少邊窮地區的轉移支付。

此外,中央基建支出安排5000億元,集中用於屬於中央事權的、跨域的、公益性比較強的重大基建支出項目。對於1000億元去產能專項獎補資金,將在今明兩年各安排500億元,主要根據各地完成去產能任務情況給予支持,與去產能規模掛鉤,並考慮需安置職工人數和當地財政困難程度等實行梯度性獎補。

全面實施營改增是今年硬任務

此前預期力爭2015年全面推開的營改增推至今年,樓繼偉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5月1日全面實施營改增”的時間表,軍令狀已經下了,這是今年的硬任務。

樓繼偉說,營改增改革情況複雜,去年財政收入情況不太好,而剩下的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一攬子納入改革則是最大的難點,因為改革任務量大,涉及企業多,其中生活服務業占大頭,四個行業占了大致960萬戶,對應營業稅1.9萬億,占原營業稅總收入約80%。

樓繼偉說,最後幾個行業一起推,為了打通抵扣鏈條,實現完整的消費型增值稅。尤其此次把不動產納入增值稅的抵扣鏈條,非常有利於企業去投資。“我們要鼓勵投資,特別是鼓勵高質量的投資,企業自主進行的投資可以抵稅。”樓繼偉說,不動產抵扣還要有個消化過程,最終做到行業不增負。對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來說都會減少,但地方減的多,會以過渡性辦法解決。

個稅法草案今年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針對社會關註的“個稅起征點是否還會上調”問題,樓繼偉說,在工薪所得項下持續提高減除標準不是個稅改革方向。目前個稅改革方案已提交國務院,今年將把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法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樓繼偉說,推進個稅改革很複雜,首先稅政比較複雜,執行也很複雜,需要健全個人收入和財產的信息系統,需要相應地修改相關法律。對於社會關註的扣除標準問題,他透露總的方向是把11個分項綜合起來再分類扣除,而不是簡單按統一標準做工薪項下的扣除,需要研究的內容很多,包括個人職業發展、再教育費用的扣除;滿足基本生活的首套住宅按揭貸款利息的扣除;撫養孩子費用的扣除以及如何扣除贍養老人費用等。下一步將根據條件分步實施,先做一些比較簡單部分,再隨著信息系統、征管條件和大家習慣的建立逐漸完善改革。

政府借債不能用於“吃飯”

對於外界關註的政府債務空間問題,樓繼偉說,目前我國政府債務約占GDP比重40%,在可比國家中是較低。未來還有一定的發債空間,關鍵要把債務空間利用好,重點支持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增強經濟活力。

“不能把赤字空間都用在基本支出上、一般公共支出上,那就會出現大的問題。”樓繼偉說,對此要保持“黃金原則”,把債務用於資產而不是用於“吃飯”。

“‘吃飯’靠借錢不行,‘吃飯’要靠發工資,借錢可以買房子,用今後的工資收入來還它,按揭是可以的,我們保持了這條防風險的底線。”

對於如何防範政府債務風險,樓繼偉說,中央政府債務問題不大,還有繼續發債的余地。關鍵要防止地方政府在《預算法》規定之外出現新的債務口子,各級財政將加大力度規範管理。

今年地方到期債務5萬億 將繼續“置換”

對於輿論關註的地方債務風險問題,樓繼偉說,關鍵在於規範債務管理。去年全國人大核準了地方債務余額16萬億,其中15.4萬億是2014年底以前的地方債務存量。存量債務中只有1萬多億是經過全國人大批準過的債券,剩下都是非規範的債務。

樓繼偉說,去年經過批準下達各地3.2萬億到期存量債務的置換債券,今年統計的地方到期債務還有5萬億左右,繼續允許地方發行債券置換到期的債務。“恐怕明年還要做一些,基本上就把到期的債務置換了。”他說,以後年度還有到期的,只要在債務余額之下,地方可以借新還舊不是大問題。

他指出,當前大的問題,一是要控制好那些或有債務,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候需要地方政府代償的比例可能擴大,包括地方融資平臺上承擔的政府或有債務;二是要防止利用各種方式變相發債,規範PPP項目,防止地方變相借債。“如果把債務的風險控制住,不會給經濟造成大的傷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778

樓繼偉解讀營改增:稅負只減不增 中央地方咋分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26/1000767.html

距離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不足一周時間,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是本屆政府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減稅,其影響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__________.thumb_head

距離5月1日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不足一周時間,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是本屆政府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減稅,其影響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營改增當前為企業減負 長遠將利國利民

根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從5月1日起,營改增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營改增全面推開邁出我國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一步。”對於我國選擇在現階段全面推開營改增,樓繼偉表示,全面實施營改增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具有一舉多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顯著作用,既可以為當前經濟運行提供有力支撐,還能為未來發展增添持續動能。

同時,他指出,全面實施營改增是完善稅制的內在要求。1994年稅制改革,我國建立了增值稅和營業稅並存的稅制體系,對貨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征收增值稅,對其他勞務、不動產和無形資產征收營業稅。盡管這種制度安排在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增值稅和營業稅並存,重複征稅問題日益突出,亟須通過改革實現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行業全覆蓋。

“自2009年增值稅轉型改革將企業購進機器設備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之後,需要進一步將不動產納入抵扣範圍,建立比較完整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樓繼偉說。

據統計,2012年至2015年前期試點累計減稅6412億元。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今年減稅的金額將超過5000億元,是本屆政府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減稅。

樓繼偉說,在當前許多行業、企業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全面推開營改增有利於給企業增加活力,給經濟增加動力。同時,這次全面推開營改增的政策取向,突出了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可以有力促進產業分工優化,拉長產業鏈,帶動制造業升級。

“頂層設計+政策執行”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既是改革的目標之一,也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樓繼偉說,財稅部門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執行保障這一目標的實現。

他介紹,財政部、稅務總局在設計試點方案時就堅持改革和穩增長兩兼顧、兩促進的原則,調整了改革的力度和節奏,按照營業稅稅負平移的方法測算確定了各試點行業的適用稅率。

同時,對4個行業原稅收優惠政策原則上予以延續,如對養老、醫療、教育、金融機構同業往來、彩票發行等繼續實施免稅,延續個人轉讓住房的征免稅政策等;對老合同和老項目實行政策平轉,如允許建築工程老合同、房地產老項目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等;對特定行業制定了過渡性優惠措施,如,允許新開工的甲供材建築工程選擇簡易計稅、允許房地產開發企業扣除土地購置成本、對金融機構尚未收到的逾期貸款利息在實際收到時征稅、對原適用3%稅率的文化體育服務允許選擇簡易計稅等。

“通過上述安排,總體可實現所有行業全面減稅、絕大部分企業稅負有不同程度降低。”樓繼偉說。

政策執行方面,財政部、稅務總局布置各級財稅部門要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政策,確保政策落地。通過全面培訓,使財稅幹部和企業財務人員吃準吃透政策要求,避免因對政策理解不到位、操作不準確造成企業稅負增加,讓企業充分享受改革紅利。並加強對試點運行情況的跟蹤分析,對於試點反映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予以妥善解決。

“需要說明的是,制造業、商業等原增值稅行業,以及前期已經納入試點範圍的交通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部分現代服務業等,因四大行業納入增值稅征收範圍可抵扣進項稅額增加,稅負會普遍下降。”樓繼偉說。

增值稅中央與地方分成將“保持現有財力格局總體穩定”

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問題提上日程。

樓繼偉說,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增值稅中央與地方分享比例要做合理適度調整。總的考慮是在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的情況下,制定增值稅中央與地方分享的過渡辦法,引導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優勢產業,增強地方財政“造血”能力。

鑒於稅制改革未完全到位,他表示,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還有一個過程,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對中央與地方增值稅收入劃分需要有一個過渡方案,推動理順中央和地方分配關系。目前,過渡方案研究制定過程中。

樓繼偉強調,營改增中央和地方都是減稅的,增值稅收入劃分調整後中央將多負擔減收。同時,按照“存量不動,增量調整”的原則,中央上劃收入通過稅收返還方式給地方,確保中央與地方既得利益不變。

而對於在全國全面推開後營改增為何還叫試點,樓繼偉表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是增值稅改革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目前仍叫試點,就是因為改革仍在路上,任務沒有完成。

“現行增值稅制度還存在稅率檔次多、抵扣項目不完整、大量臨時過渡措施等問題,與規範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還沒有全面完成十八屆三中全會規定的相關任務。”他說。

樓繼偉表示,根據全國人大稅收法定的要求,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啟動增值稅立法,並在這一過程中,繼續完善增值稅制度,最終,通過立法鞏固改革成果,確立比較規範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

  • 新華社
  • 陳星
  • 韓潔、申鋮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38

樓繼偉:中國投資曾帶動全球經濟,去產能不是強制關門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219.html

中美要如何正確看待產能過剩以及去產能問題?

在6月6日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期間的吹風會上,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正視產能過剩問題,然而國際社會不應還將中國想象成是中央計劃經濟,目前中國正通過多種市場化方式出清過剩產能。與此同時,1000億支持去產能基金主要是獎勵性的,主要投入由地方政府支持。

樓繼偉還指出,中國鋼鐵、煤炭產能,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積累較多,彼時在特別是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帶動了煤、鋼的增長。那時全世界都在為中國經濟叫好,“現在說中國產能過剩,當時怎麽不說呢?”

中國正視產能過剩問題

在S&ED開幕式上,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在發言中表示,美國支持中國在削減產能過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盧表示,產能過剩對全球市場造成了扭曲和破壞效應,而大量削減那些正在經受過剩之苦領域的產能(包括鋼鐵和鋁),對於國際市場的運行和穩定性來說都十分重要。

樓繼偉在吹風會上指出,中國正視產能過剩問題,去年自動減少了9000萬噸的鋼鐵過剩產能,今後會繼續這樣做。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方產能過剩積累的來由。

樓繼偉就此表示,在2009年-2011年中,中國經濟增長貢獻了全球GDP增長的50%以上。

彼時中國大量增加投資,尤其是增加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帶動了煤、鋼的增長。樓繼偉表示:“那時全世界都在為中國經濟叫好,因為中國投資帶動了全球經濟。”

樓繼偉還提及,當時的美國《時代》雜誌封面,放了兩個中國農民工,說全世界應該感謝中國。“現在說中國產能過剩,當時怎麽不說呢?”

至於國際社會提出中國應該增加量化指標,如鋼鐵去掉4億噸產量等問題,樓繼偉表示,中國現在不是中央計劃經濟,鋼鐵行業中,民營企業占產能的52%以上,無法通過量化指標強制企業去產能,“政府強制關閉,他們能接受嗎?”

“我們是采取加強環境、安全、能耗、質量等方面指標的監控和執行力度,通過市場出清的辦法來去產能。”樓繼偉表示。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噸;用3至5年的時間,再退出煤炭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然而在S&ED召開之前,以盧為代表的美國財政部官員在各種場合表示此次將同中方主要商討過剩產能問題,關切程度超過了以往對匯率議題的關註。

盧在6月5日清華大學的一場活動中以勸誡的口吻指出,即便僅從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方面來看,過剩產能意味著該國資源存在錯配,最終將破壞一個國家的經濟效率。

對於盧在過剩產能方面的表態,樓繼偉表示,沒有感到不適,“他(盧)面臨國內壓力,產業界等對他有壓力,我對他也很理解”。

1000億基金只是一部分

“壯士斷腕”,化解產能過剩的過程,必然涉及職工下崗、轉崗、安置。

化解產能過剩,會造成多少人下崗?樓繼偉坦陳,目前確實很難估計。譬如鋼鐵業,民營企業用人少,國企用人多,而國有企業的問題是歷史形成的,(國企)還有公共職能沒有剝離等等。

既然對下崗人數尚未有精確測算,那1000億支持去產能基金又是根據什麽預算得出的?樓繼偉表示,這1000億其實是獎勵補助型基金,主要的投入還是要靠地方政府支持,“(這筆資金)只是對地方政府獎勵性質,不是精確到多少人”。

樓繼偉並指出,這1000億元基金用於這兩年去產能;去產能可能持續兩三年時間,如有必要,資金可能還會增加。

據悉,近日經國務院審定後,財政部印發了《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支持化解過剩產能,該《辦法》明確中央財政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對地方和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工作給予獎補,鼓勵地方政府、企業和銀行及其他債權人綜合運用兼並重組、債務重組和破產清算等方式,實現市場出清。

“專項獎補資金規模為1000億元,實行梯級獎補。”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其中,基礎獎補資金占資金總規模的80%,結合退出產能任務量、需安置職工人數、困難程度等按因素法分配;梯級獎補資金占資金總規模的20%,與各省份、中央企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完成情況掛鉤,對超額完成目標任務量的省份、中央企業,按基礎獎補資金的一定系數實行梯級獎補。據了解,專項獎補資金由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統籌用於符合要求的職工分流安置工作。

在安排補助資金的同時,還將實施鋼鐵煤炭行業有關稅收優惠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001

樓繼偉:美經濟複蘇疲弱 對美聯儲加息不用過度擔憂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995.html

6月6日-7日,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在北京舉行。

6月6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S&ED期間的吹風會上表示,對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下稱“美聯儲”)加息問題不用過於擔憂。

6月6日下午,樓繼偉部長出席第八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框架下經濟對話開幕式。

上周五,美國發布非農就業報告,非農就業人口新增3.8萬,預期是增加16萬。由於數據疲軟,市場預期美聯儲上調短期利率計劃將延後,目前觀測美聯儲不太可能在6月14-15日的會議上加息。此前,美聯儲官員曾考慮在本月或下個月加息。

樓繼偉表示,目前美國經濟複蘇還是脆弱。此次中美雙方很專業地討論了5月非農就業數據。 “大家都很疑惑。是不是應該加息,我們也沒有結論。能不能加息,誰也看不出來。”樓繼偉表示,美聯儲加息是一件大事,不僅對中國影響,對全球金融體系,且對新型經濟體都有很大影響。

不過樓繼偉同時提出,對此不用過度擔憂,美聯儲加息是高懸頭頂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大家都在擔心何時掉下來,但實際影響已經消化在市場里。

昨日,在由《第一財經日報》副總編輯楊燕青主持、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舉行的一場對話中,美國財長雅各布·盧詳細解釋了他對於非農數據不佳的看法。 在回答這一非農數據是否令人感到失望時,盧表示,的確,數據情況不是很理想。

“但是我們必須從長期來看這種就業數據。在過去兩年中,我們看到美國經濟主要指標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雖然並不是每一個指標都非常好,但趨勢是我們關心的事情。”盧表示。 “我即使在過去六個星期中,也要看美國的消費狀況,汽車消費和房地產消費等待。”

盧強調,“要關註美國的數據,但對一個月的報告不要過度反應。”

此外,在財政政策問題上,樓繼偉表示,中國必須堅持相對寬松的財政政策以支持供給側改革與經濟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003

中央巡視組進駐財政部 樓繼偉:發現問題決不姑息

7月3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稱,中央第十輪巡視已進駐16家地區和單位。其中,根據中央統一部署,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將專項巡視財政部黨組工作,為期兩個月。

上述消息稱,中央第十三巡視組專項巡視財政部黨組工作動員會召開。會前,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同誌向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樓繼偉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巡視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會上,中央第十三巡視組組長朱保成就即將開展的專項巡視工作作了講話,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辦公室主任黎曉宏就配合做好巡視工作提出要求,樓繼偉主持會議並作表態發言。

樓繼偉要求,對巡視組指出的問題,要誠懇接受、認真對待,絕不能推卸責任,絕不能諱疾忌醫;對巡視組提出的整改意見,要立行立改、快改真改,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對巡視組發現的違規違紀問題,要仔細核查、嚴肅處理,決不包庇縱容、姑息遷就。

據悉,中央巡視組將在財政部工作2個月。巡視期間(7月2日~9月2日)分別設專門值班電話:68311877,專門郵政信箱:北京市郵政829號信箱。巡視組每天電話受理時間為:早8:00—晚8:00。根據巡視工作條例規定,中央巡視組主要受理反映財政部黨組領導班子及其成員、下一級黨組織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重要崗位領導幹部問題的來信來電來訪,重點是關於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方面的舉報和反映。其他不屬於巡視受理範圍的信訪問題,將按規定由財政部和有關部門認真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21

前5月財政一路高走 樓繼偉為何提示後期形勢不容樂觀?

財政收入形勢大好,為何樓繼偉近期卻提示,後期全國財政收入形勢不容樂觀?

今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再次地超過了經濟增速,前五個月地方財政收入增速告別前兩年個位數,飆升至近15%,不過下半年全國財政收入走勢並沒有上半年這麽樂觀。

近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作《國務院關於2015年中央決算的報告》時稱,從目前情況看,後期全國財政收入形勢不容樂觀,實現全年預算目標需要付出較大努力。

無論是與經濟增速相比,還是與今年年初預期目標相比,今年以來財政收入形勢好於預期。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880億元,同比增長8.3%。而一季度經濟增速同比增長6.7%,這是近幾年來財政收入增速首次跑過經濟增速。而8.3%的同比增速也遠高於今年預算報告確定的同比增長3%的目標。

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形下,樓繼偉去年就已經判斷財政收入進入了由高增長轉為中低速增長的新常態,而今年以來地方財政收入高增長主要受營業稅匯算清繳一次性因素影響,及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火爆帶來房地產相關稅收大幅增長,隨著樓市去庫存,下半年房地產市場走勢各方意見不一。

圖為樓繼偉在福建調研

而隨著5月1日營業稅改增值稅全面推開,社保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標準降低,兩者合計6000億元減稅降費效應將在下半年逐步顯現,這將直接減少給地方財政收入。

其實,今年前5個月,中央財政收入同比增長僅為0.6%,財政部解釋稱,中央收入增幅偏低,主要是受進口環節稅收、車輛購置稅、證券交易印花稅等減收較多,以及部分地區匯算清繳上年企業所得稅後延體現當期減收等影響。

而前5個月地方財政收入同比增速卻高達14.9%,財政部解釋稱,地方收入增幅較高,主要是各地營業稅清繳增收,以及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回暖帶動相關稅收快速增長。

今年4月和5月,全國營業稅同比增長均超過70%。這和今年5月1日實施全面營業稅改增值稅後,地方稅務機關開始對以前年度租賃和商務服務、建築業、房地業的企業未繳納的營業稅進行匯算清繳密切相關。

比如,根據江西省財政廳數據,江西省全省營業稅收入延續3月(66.2%)、4月(92.1%)的高速增長態勢,5月當月完成65.5億元,增長92.7%。

1-5月江西省營業稅累計完成303.4億元,增長48.5%,同比增收99.1億元,對財政總收入增收貢獻率達到54%,較上年同期提高38.6個百分點。

不過,5月份是營業稅納稅申報的最後一個月,這意味著下半年地方財政收入將回歸低增長常態。

江西省財政廳分析稱,營改增後,營業稅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之前的一次性征收因素戛然而止,減稅效應逐步顯現,財政收入增長將面臨接續動力不足的困境,預計後期將顯現回落態勢。同時“營改增”改革帶來的抵扣減收效應將立刻顯現,加上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實施的系列“減稅降費”,後期財政收入將面臨“增收因素減弱、減收因素加大”的巨大壓力。

受樓市回暖,部分一二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新“地王”相繼出現,地方房地產相關稅收增長較快。

不過,繼上海等一線城市出臺樓市調控新政後,二線城市合肥也近期會出臺差別化信貸政策,如首付門檻提高,地王一個月內付清地款等。

另外,上半年傳統的行業稅收增長仍不樂觀。

遼寧省財政廳數據顯示,1~5月當地采礦業稅收占比比上年同期回落2.6個百分點,下降49.4%;石化業稅收占比比上年同期回落0.2個百分點,下降3.5%;鋼鐵業稅收占比比上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下降8.7%。

江西財政廳稱,盡管前五個月江西省財政運行總體平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關註。收入方面,保持平穩增收的壓力較大。經濟層面看,4月份部分經濟指標顯現“掉頭走低”跡象,如全國PMI指數環比回落0.1個百分點,江西省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增速環比分別回落0.6和1.3個百分點,在5月份直接體現鋼鐵、有色等傳統產業稅收下滑,對後期財政增收將產生較大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831

樓繼偉下半年擔子不輕 一大波財政政策即將發力

2016經濟半年報用實實在在的成績單再一次回應了“中國經濟悲觀論”,6.7%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符合預期和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且高於全年經濟目標的下限。

不過,在世界經濟複蘇不及預期的背景下,要打好“下半場”,依然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16日表示,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貨幣政策有陷入流動性陷阱的跡象,“所以結論是,我們應該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配合,才能積極地拉動經濟,維持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

“當前應該進一步發揮積極財政政策,加大財政支出,政府部門可以加杠桿適當擴大負債,從而換取企業去杠桿。”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貨幣政策發揮空間有限,財政政策發揮空間更大。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也表示,上半年已經出臺的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將在下半年發力,助力穩增長。其中包括,總規模6000億元的減稅降費效應將逐步顯現;5萬億置換債券將給地方減輕利息,騰出資金:10萬億投資需求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也在加速落地。

財政政策下半年主打落實

財政收入是觀察經濟形勢的一個重要指標。財政部上周五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7.1%,反映出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另一方面,隨著營改增等稅制改革的推進,政策性減收效益顯現,影響6月份財政收入繼續回落。

此外,上半年財政收支缺口加大。根據財政部數據,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8.9萬億元,同比增長15.1%,超過收入增速8個百分點。按照年初預算報告,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約18萬億元,這意味著下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將超9萬億元。

徐洪才建議,在洪水災害下,中央可以加大水利建設支出,加大投資建設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等公共基礎設施。事實上,上半年全國財政在基礎設施領域投資方面保持著高速增長,比如城鄉社區支出9900億元,增長34.5%。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財政政策在上半年已相當積極,多年以來首次出現上半年財政赤字。鑒於民間投資下滑,預計財政政策在下半年還會保持擴張勢頭。

事實上,積極的財政政策上半年多已出臺,能否更好地助力下半年經濟增長,就要看落實情況了。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5月1日國務院推出減稅降費等舉措,下半年總計6000億元的減稅降費效應將會逐漸顯現,積極財政政策發力,“明年這一減稅費效果將更明顯。”

今年5月1日,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全面推開,國務院估算此舉將給企業減稅5000億元,這是本屆政府最大的減稅舉措。同日,國務院再次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此舉將減輕企業費用負擔1000億元。

另外,在國新辦有關中國債務的吹風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表示,今年地方政府可能會進行5萬億元的債務置換。按照財政部此前數據,1萬億元的置換債券將給地方政府節約近500億元的利息支出。那麽,5萬億元的置換債券將可以給地方節省利息支出約2500億元。這給地方騰出資金用於生產建設,也保持了存量債務規模,給政府加杠桿提供空間。

徐洪才表示,下半年政府加大投資將主要采用PPP模式,但目前社會資本參與的熱情還不高,這主要與PPP項目回報率低和社會資本擔心政府不履約有關。

財政部PPP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PPP項目總投資需求突破10萬億元,其中真正落地項目的投資額達到1萬億元。PPP項目6月底落地率為23.8%,比1月末提高了近4個百分點,PPP落地加速。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6月底作《關於2015年中央決算的報告》時,提出下一步將發揮好積極財政政策作用,其中包括規範推廣運用PPP模式,著力推進PPP立法,用好1800億元引導基金,促進更多項目落地。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

下半年會否降息降準

財政政策的積極推行也需要貨幣政策的配合,才能更有效地維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7月13日,央行對13家金融機構開展了2590億元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央行相關人士稱,此舉在於引導加大對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

多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分析人士表示,本輪MLF操作是對到期規模的續作。亦有觀點認為,公開市場操作不能完全替代全面降準,鑒於目前我國存款準備金率相對較高,非銀機構資金面相對緊缺,所以不排除今年下半年有降準的可能。

“我們要由MLF來定向調控,但這種時候(經濟下行壓力大)貨幣政策應該有個比較寬松的環境。同時不能簡單地只用定向的,定向的是少數的、局部的,還要從整體上來保持寬松的環境。”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總經理宗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降低融資成本對於經濟還是有好處的。”

“上一次降準是2月份,實際上在3月份以後,更多的銀行在保持流動性穩定方面主要用了回購加上MLF,短期的和中長期的相搭配,隨著6月份外匯占款進一步收縮,應該還是對基礎貨幣的投放產生壓力。”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央行確實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流動性的需求。

對於是否應該進一步降準,溫彬認為要取決於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以及外匯占款是不是會進一步收縮。“如果人民幣對於美元的彈性進一步擴大,繼續呈貶值走勢的話,會使外匯占款進一步收縮。這樣雖然可以通過MLF在中、短期內緩解流動性壓力,但是從長期來看還是需要通過降準來應對。”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預計,政府將在下半年繼續保持擴張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貨幣政策,並在增長放緩時會有輕微的寬松傾向。“我們預計今年剩余時間內會有一次降息(25個基點),最可能出現在10月份,還會有兩次降準,並補充以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中期借貸便利、抵押補充貸款等擴張性的流動性操作。”朱海斌說。

經濟含金量不斷提高

多位專家學者對於下半年的經濟走勢作了預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半年經濟增長可以歸納為“增長趨穩”,經濟結構變化也出現向好的態勢,“兩點結合起來可以看出,上半年的經濟增長正按照預期目標發展。”

他預測,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總體還是企穩的態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繼續發力,五大任務(“三去一降一補”)會取得更多成效。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經濟含金量不斷提高,這是一個基本態勢。

事實上,上半年經濟增長6.7%的背後的亮點並不少。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二季度增長11.8%十分吸睛,這一數據比一季度加快了1.8個百分點。

徐洪才表示,戰略新興產業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是投資的增長。雖然第二產業投資增速回落,但是第三產業的投資增速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這也是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內在需求,符合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的趨勢。“新技術的使用、創新動能的釋放會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他說。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和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半年經濟數據確實可以用一個“穩”字來概括。但穩的背後也有兩個問題需要關註:第三產業增速在放緩,要關註從第二產業的下滑向第三產業轉移的風險;消費增速也在放緩,今年相對於去年有所放緩,下行壓力加大。不過,全年6.5%~7%的GDP增速目標會實現。

丁爽則給出了更為精確的預測數值:全年經濟增長6.8%,“由於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貶值,凈出口可能持續改善,所以對下半年的增長不必悲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99

直擊“最高級別醫改報告發布會”:金墉、樓繼偉說了啥?

7月22日下午,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聯合研究報告發布會”,為中國建立優質和可負擔的醫療衛生服務勾畫藍圖。世行行長金墉、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出席並講話。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財政部未來將加大與世界銀行合作,加快推進世界銀行貸款參與福建、安徽等三地的醫改。同時其表示,將繼續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的改革創新,協調醫療、醫保、醫藥“三醫改革”,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衛生服務行業。

衛計委主任李斌表示,目前中國醫改取得階段性成果,惠及千萬家庭,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建立,覆蓋人群超過13億,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公立醫院改革持續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80%人民在15分鐘能夠到達醫療機構。

世行行長金墉表示,盡管中國醫改成果驚人,但仍面臨眾多挑戰,人口結構變化、醫療成本較高,如何在合理成本下提供更好的醫療衛生服務等都需繼續探索。

被問及中國有哪些醫改經驗可借鑒時,金墉表示,近日去福建、安徽等地考察,發現當地醫療支付系統改革、三級協作醫療體系改革是前所未有、令人振奮的。同時,其特別提到,中國醫改中,藥品去中間化,極大程度降低了藥品價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438

樓繼偉:數字經濟應征稅但存在既得利益阻礙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3日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稅收高級別研討會上表示,基於稅收公平原則,應該對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進行征稅,但存在著既得利益阻礙、征稅技術困難等問題。

在“稅收政策如何促進創新活動和經濟包容性增長”研討會環節,樓繼偉表示,對於數字經濟、電子商務、共享服務等需要收稅,現在很多這類活動沒有征稅。在數字金融領域,其中很多是影子銀行,還包括覆蓋面很廣的共享服務、共享經濟。

樓繼偉舉例說,中國今年對跨境電商開始征稅。中國之前對跨境電商稅收很低,貨物從國外過來比中國國內的增值稅還低,這打擊了國內相關的研發和制造活動,“這很不公平”。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零售額增長28%,實體店零售額只增長8%。

樓繼偉表示,大家一直以為鼓勵創新就是要給予稅收優惠,但稅收征管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公平,這樣才能減少對資源配置的扭曲。

不過,樓繼偉進一步指出,數字經濟征稅很難。一是他們越來越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有既得利益的阻礙,二是對其征稅技術上很困難。

樓繼偉強調,要對數字經濟征稅首先要實現監管,例如防止一些共享經濟會通過互聯網逃避知識產權監管。

“現在大家希望賦予稅務部門很多職責,但稅收不能代替監管,監管需要先行跟上,征稅才能成為可能。”樓繼偉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10

樓繼偉呼籲G20加強合作打擊國際逃避稅

7月23日至24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四川成都舉行。

23日上午,G20稅收高級別研討會召開。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IMF主席拉加德、德國財長等多個國家財長出席會議。

樓繼偉在開幕致辭中表示,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對全球經濟的有效性正在減弱,G20應凝聚共識,支持關鍵領域結構性改革,改善稅收政策,打擊避稅行為,促進全球經濟複蘇。

樓繼偉指出,全球經濟處於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從周期性政策向結構性政策轉型的關鍵時刻。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還在持續,全球貿易增速停滯不前,金融市場波動加大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低迷等問題仍困擾全球。

“在此背景下,各經濟體和國際組織在運用宏觀經濟政策應對危機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政策效應遞減,負面影響顯現,其深層次原因是中長期結構性失衡,全要素生產率減緩,收入分配不均和創新驅動不足。”樓繼偉說。

樓繼偉強調,實現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的根本途徑是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強創新能力和促進社會公平。而稅收是全球治理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球經濟規則協調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全球經濟複蘇的重要手段。

今年已召開的兩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都將國際稅收合作作為重要議題。當前,G20國家在稅收領域的國際協調與合作仍有很大空間。

樓繼偉提出,G20各國應思考在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上開展國際稅收合作,拓展全球性、區域性、多邊和雙邊的稅收合作。一是消除稅收政策制定和實施中的稅收歧視,減少稅收不確定性。二是減少國際間雙重征稅,防止互不征稅,有效遏制逃避稅,為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增長掃清障礙,共同構建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稅收合作架構。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同國家稅制的差異導致跨國經營的企業有機會利用各地不同的國際稅收規則的漏洞,人為地將利潤轉移到低稅負國家和地區,以達到降低全球稅負的目的。

據經合組織(OECD)不完全統計,全球每年因跨國企業國際避稅導致的企業所得稅流失約為1000億—2400億美元,大約占到全球企業所得稅總額的4%—10%,嚴重損害了各國稅收利益。

樓繼偉強調,要繼續推動BEPS計劃和稅收情報交換的落實工作,吸引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加入包容性框架,遵從稅收情報交換標準,推動國內稅制改革,有效打擊國際逃避稅。以解決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問題為開端,在充分考慮各國國情和發展階段差異的基礎上,尋求“最大公約數”,推動進一步完善國際稅收制度體系。

2013年聖彼得堡峰會就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達成共識。經過OECD和各國近兩年的努力,BEPS行動計劃發布最終成果,並建立實施BEPS成果的包容性框架,邁出了國際稅收改革的重要一步。BEPS行動計劃也是首次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平等的平臺上共同討論並制定國際稅收新規則。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已有96個國家(地區)承諾在2017年或2018年底前實施自動情報交換,簽署多邊稅收行政互助公約的國家範圍進一步擴大,各項稅收透明度審議和監督工作積極推進。

樓繼偉在講話中還提到,信息征集能力弱以及利益調整阻礙是個人所得稅和房地產稅方案目前仍未正式推出的主要原因。營改增對產業創新和提高專業性帶來了積極影響,但包容性也有待加強。

“只要是真正的稅收再分配,就會受到真正的阻礙,但我們義無反顧地要做。”樓繼偉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