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牛文文:我發現了創業者們染上了“怪癖”,探險【撒哈拉創業啟示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120/159899.shtml

牛文文:我發現了創業者們染上了“怪癖”,探險【撒哈拉創業啟示錄】
牛文文 牛文文

牛文文:我發現了創業者們染上了“怪癖”,探險【撒哈拉創業啟示錄】

人最重要的是知道“你是誰”,探險的種種極限心理體驗,是大多數創始人繼續用“創業者”這個身份存活的內在源動力。

我研究創業者群體,發現大多數人在創業之後都會染上“怪癖”,這個“怪癖”就是探險,直面自然挑戰極限。

有太多這樣的故事:維京集團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是世界著名探險家之一,他是第一個乘熱氣球飛躍大西洋的人類。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里森擁有專業帆船隊,經常乘風破浪進行為期幾周的大洋航行。

中國知名的創業家如史玉柱、張朝陽、王石、黃怒波等都是極限探險的愛好者,他們或征服珠峰,或遠征極地。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和我描述他奇特的解壓方式,是自駕吉普車穿越沙漠無人區。他會花十幾天遠離現代社會,去沙漠探險。

歡聚時代(YY)創始人李學淩則喜歡遠洋海釣,他花幾周時間駕駛著小船到離岸幾百公里外的公海海域,當他面對一望無垠的海洋和偶爾經過的遠洋巨輪,他說他能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內心的平靜。

為什麽創業者群體如此熱愛極限探險?這看起來有點違背常識——創始人應該是最忙碌的群體之一,他們時間有限,而且身體素質也並不強於普通人。

讓這群時間有限,身體素質普通的人甘願花數周,甚至數月時間去參與一次對身體與意誌極限考驗的探險,是因為“探險”這件事對於創業者群體有著特殊的吸引力。

在探險過程極端的自然環境中,一個創始人才能檢視最真實的自己。探險是創業者的通向自己“耶路撒冷朝聖之路”。

在探險過程中,他們能觸碰到自己的“邊界”,知道自己的內心承受力、身體機能、意誌力到底有多強大;如何獨自面對孤獨;如何在極端環境下高效組織團隊解決突發性難題......

探險與創業何其相似!都是在極端狀況下考驗人類的極限。一個創始人想要帶領公司取得成功,必須知道自己的極限,檢視自己的人性,最終突破自己。

探險就是創業者對自己的終極審視——你以為自己是在探索自然的不可知,實際上是在探索你自身的不可知;你以為你去征服自然,其實是征服你自己。

探險中種種體驗也最容易喚醒創始人當初創業的雄心。人最重要的是知道“你是誰”,探險的種種極限心理體驗,是大多數創始人繼續用“創業者”這個身份存活的內在源動力。

創業黑馬在2011年創辦的創業商學院“黑馬營”,最常組織集體活動就是“徒步”。我們會花一天的時間橫穿戈壁或者大草地。

在8~12個小時的徒步過程中,黑馬營的同學會經歷徒步初期的興奮、中期無限機械重複的焦慮與煩躁、在荒野中的孤獨感、以及崩潰之後堅持前行——就像他們的創業過程一樣。

有一次徒步過程中,拉卡拉創始人孫陶然與易到用車創始人周航探討出了一個絕妙的創業點子,創業者這樣的“化學反應”很容易在探險途中產生,因為探險途中創業者最容易找到自己,對自身的審視與對業務的反思也是最深刻的。

我曾與我們“黑馬營”9期的優秀學員、INK(銀客)集團創始人林恩民在年初的黑馬運動會的活動中深度探討創始人的自我成長,這位1988年出身的年輕創業者身上展現出了超越常人的成熟、遠見與洞察力。

上周的一次黑馬營聚會,當我得知這位年輕的創業者計劃在本月18日啟程,用20天時間駕車橫穿地球上最不適於生存的浩瀚沙漠——撒哈拉時,我感慨萬千。

我意識到,林恩民與他的企業已經到達了新的階段,他即將去數千公里外的撒哈拉尋找自己新的邊界。

說起恩民 ,互聯網金融產業之外的朋友可能還不甚了解,他的公司INK(銀客)集團是互金領域的一匹大黑馬。

INK(銀客)集團作為中國最成功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之一,年輕的林恩民用四年時間帶領公司穿越了互金行業的“無人區”,越過了無數的互金行業政策、風控雷區。

林恩民用超常的耐力、遠見,在互聯網金融這個艱險的“無人區”,建立起了估值40億的互聯網金融行業龍頭企業。

林恩民

INK(銀客)集團總裁:林恩民

林恩民是互金領域的探索者,他經歷了互金行業的泡沫與寒冬。我們都知道互金企業非常特殊,在互金產業里前行,就是一場考驗極限的死亡遊戲。

我相信創業過程中恩民一定經歷過很多難熬的艱險時刻,其險惡程度絕不亞於駕車穿越寸草不生的撒哈拉無人區,或獨自航行於變化莫測的海洋。

現在,在INK(銀客)集團業務逐步壯大的新時期,他需要一段時間去無垠的沙漠尋找自己、反思自己、探索自己、突破自己,為之後INK(銀客)集團的旅程儲備能量。

我好奇這樣創業者的思考,以及他探索自己邊界之後的自我審視,這將是一個創業者通向自己“耶路撒冷朝聖之路”的思考結晶,這將是創始人群體重要的一筆精神財富!因此,邀請林恩民能把探險途中的思考與見聞分享出來。

創業黑馬將邀請林恩民11月18日-12月7日遠行撒哈拉期間,在i黑馬網、創業家微信上開設專欄【撒哈拉創業啟示錄】來分享他的撒哈拉之行。

讓更多的黑馬企業領導人一同見證,也傳播這種創業企業領導人所必須的探險精神。創業黑馬與創業者群體,期待著林恩民去撒哈拉“無人區”給我們帶回豐盛的精神珍饈。

沙漠 創業 銀客集團 林恩民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30

貸評山下:中國染上日本通縮病? 黃元山

1 : GS(14)@2013-08-06 23:47:3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806/18365886

                上月內地銀行鬧起「錢荒」,好景不常,最近國際金融協會(IIF)發表第二季報告,結果顯示亞洲信貸環境指數降至45.7點,跌破50點合格水平,第二季信貸收縮程度更為09年以來紀錄最嚴重。展望下半年,中國信貸收縮會持續嗎?又有投資銀行表示,現時中國經濟狀況猶如80年代末日本的翻版。

信貸問題待解決

                  回答第一個問題,筆者認為,以現時內地經濟規模,中國信貸放緩極有可能影響下半年整個新興市場的信貸收縮,即使中國目前採取針對式「放水」,即是聚焦中小企貸款,改革思路正確,但結果仍需拭目以待。
用筆者之前講法,要解決中國信貸分配不均的問題,俗稱「信貸堰塞湖」,就要全方位推行「信貸市場化」,包括利率市場化、企業債統一改革、深化地方債的發行等。
由此可見,中國仍須經歷較長時間的「陣痛」,就算不經歷信貸收縮期,信貸的總體增長,相信會有明顯的回落。
留意今次中國信貸增長放緩,預期會對香港的銀行有一定影響;上次中國信貸增長放緩是2010年,是四萬億元救市後的一個收緊,當時香港銀行不單沒有收緊,相反卻增大了對中國企業的信貸。
不同的是當時中國的GDP增長仍處高位,風險相對較低,但今時今日中國GDP明顯放緩,而且香港銀行的風險胃納下降,再加上融資成本有機會上漲,香港銀行相對會保守一點,有機會影響它們未來的盈利。

樓市正醞釀泡沫

                至於中國是否患上「日本通縮病」?最近這種言論在海外投資界有市場。相關資料顯示,中國信貸總量佔GDP(國內生產總值)比率從2000年的105%,增長至2012年的187%;日本信貸總量佔GDP比率,從1980年的127%增長至1990年的176%,兩者同樣出現類似強勁信貸增長和資產價格膨脹。此外,在2006至2012年,中國的真實房價(CPI通脹調整後的)平均年增長8.9%;日本在1986至1990年,真實房價平均年增長為6.6%。數據可見,中日兩國的信貸增長均令房地產價格的急升,繼而醞釀房地產市場泡沫。
另一個論證就是,中國的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持續下跌,反映出內地鋼鐵、煤炭、玻璃、鋁、光伏、水泥這類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當然有危機(樓市泡沫、信貸增長過快、產能過剩只是其中幾樣),但說這就等於「日本病」卻言之尚早。日本通縮的根源在於經濟泡沫爆破,其關鍵是匯率升值過快,利率被迫壓到過低,導致資產泡沫,但整體經濟轉型卻跟不上。歷史很少會一模一樣的重演,前車可鑑,作為一個投資者,關注中國會否重蹈當年日本的「迷失舊路」,重點在於中國經濟結構改革的成敗,例如行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城鎮化,同時透過金融政策去解決產能過剩及地方債務等問題。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二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