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格力銀隆200億關聯交易 有待股東大會闖關

在重組方案被股東大會否決,並且最終終止以後,格力電器(000651.SZ)和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珠海銀隆”)的合作,卻以巨額關聯交易的方式延續下去,這次雙方合作的200億元交易,到底能不能通過股東大會審議,依然要打上一個大問號。

2月20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在董事長董明珠回避投票的條件下,公司將與珠海銀隆簽署《合作協議》,以一個年度為一個周期,相互購買對方的產品和服務,涉及總金額不超過200億元。該議案將於3月8日在北京召開的股東大會審議。

深交所關註200億元交易

上述公告稱,簽訂合作協議的目的是助力格力電器切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儲能以及電池制造裝備領域,打造格力電器新的產業增長範圍、領域和層面。此次合作,雙方將依據實際業務需要,分別簽訂相應的具體合同,格力電器及其子公司將向珠海銀隆提供電動車空調、模具、電機電控、線纜、電子元器件以及鑄造等產品和業務。

格力電器在公告中稱,本次關聯交易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公司股東利益的情況,交易順利完成後,預計會給公司的營業收入帶來大幅的增長。除本次簽訂《合作協議》外,今年年初至披露日,格力電器與珠海銀隆累計已發生的各類關聯交易總金額約19.5億元人民幣。另外,議案也已經獲得格力電器獨立董事的事前認可,獨立董事認為:本次與珠海銀隆開展合作事宜符合公司經營管理需要和整體利益,遵循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存在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的獨立性。

這一關聯交易公告披露不到一日,2月21日深交所就對格力電器發出了關註函。深交所要求格力就合作相關內容進行風險分析,並補充披露本年度與珠海銀隆預計發生日常關聯交易具體情況、上年度關聯交易實際發生情況、2017年各類關聯交易預計款金額的合理性以及珠海銀隆的履約能力等內容。

海通證券分析師陳子儀表示,格力與珠海銀隆合作,有助於發揮兩者協同效應,有利於公司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預計格力未來也將在汽車空調領域和珠海銀隆展開合作,格力已研發汽車空調數年,技術和產品都已經很成熟,目前在汽車空調領域與珠海銀隆合作是較為合適的切入口。

華南某券商投行業務高管則向第一財經記者稱,關聯交易超過一定數額之後,都要董事會和股東大會通過;而這次格力也是按照要求規定實行,董明珠在董事會當中回避表決,也是恰當的做法;不過當前關聯交易信息披露的確不夠充分,在股東大會召開之前,格力要提供更詳細信息,並且讓中介機構發表詳細意見,最終交由股東判斷並作出投票。

《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的10.2.4條款稱,上市公司與關聯人發生的交易(上市公司獲贈現金資產和提供擔保除外)金額在三千萬元以上,且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絕對值 5%以上的關聯交易,除應當及時披露外,還應當規定聘請具有從事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的中介機構,對交易標的進行評估或者審計,若交易標的為股權以外的其他資產,公司應當聘請具有從事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資格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基準日距協議簽署日不得超過一年;並將該交易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上述投行人士認為,按照上述規定,200億元的交易額度相對於格力電器三季報凈資產508.64億元,占比已經逼近40%,的確需要中介機構作出評估。而威諾律師事務所律師楊兆全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於相關決議,有利害關系的董事需要回避表決,而到了股東大會的層面,珠海銀隆以及相關利益方都需要回避表決。

股東大會如何闖關?

3月8日14:30,格力電器將召開2017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上述關聯交易的議案,地點是在北京。然而,2016年10月28日召開的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當中,格力電器並購珠海銀隆的議案被否,當時的召開地點則是在廣東珠海格力電器公司會議室。

關於這次關聯交易議案的審議,股東大會為何不在珠海總部召開,而是在北京召開?格力電器公告當中,並未對此作出詳細說明,而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相關問題不便回複,一切以公告為準。

格力電器的公告中還披露了董明珠個人持股珠海銀隆的最新信息。格力電器稱,董明珠為珠海銀隆的股東,持股比例為10%。而去年12月15日,萬達集團等4家企業以及董明珠個人同時與珠海銀隆簽署增資協議,共同增資30億元,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另外,格力電器三季報顯示,董明珠持有格力電器4429.85萬股,占總股本的0.74%,按照格力電器最新28.32元收盤價計算,董明珠持股格力電器市值超過12.5億元。

由於競爭對手中,美的、海爾等頻頻出手海外並購項目,不少市場人士認為格力電器的外延式並購依然會持續推進。一位熟悉格力電器的買方分析人士認為,格力電器這次選擇在北京召開股東大會,有可能是需要尋求更多北京機構投資者的支持;在前董事長朱江洪時期,格力就考慮進軍冷鏈領域,但在朱江洪退出後,相關戰略就再無下文,反倒是進軍了手機領域,但目前難言成功。此前通過並購來進軍新能源汽車受挫,格力電器的確需要考慮下一步的發展方向,這200億元的關聯交易到底如何進行合作,也需要格力電器作出進一步說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468

中央部門首次公開10個重點項目預算 專家認為有待細化完善

2017年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支出預算260億元,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擬支出約3.7億元,環保部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管理項目預計未來三年支出1.9億元······

4月7日,105個中央部門公布了今年部門預算,其中包括上述科技部、教育部等10個部門各首次公布一個重點項目,內容包含項目概述、立項依據、實施主體、實施方案、實施周期、年度預算安排、項目支出績效目標。

“政府開始細化公開具體項目預算是一個進步,從無到有。這表明政府在財政預算信息公開上又邁出一步。”政府預算專家、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鄧淑蓮認為,首次公布中央部門重點項目支出加大了部門預算的透明度,但同時還有細化、完善地方。比如部分重點項目中單個項目支出沒有公布詳細的投入指標,公眾仍無法得知這筆錢怎麽花掉。

首次公布10個重點項目支出

中央部門支出分為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此前我國公布的部門預算中詳細公布了基本支出情況,但並未公布項目支出。

為進一步細化預算公開內容,增強部門預算透明度,加大人大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力度,2017年財政部選擇10個部門,每個部門一個重點項目,共計10個重點項目列入《中央部門預算草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通過後,上述部門將這些重點項目隨部門預算一並對社會公開。

2017年公開的10個重點項目是: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科學技術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環境保護部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管理項目、交通運輸部中央水域救助專項業務費項目、水利部水文測報項目、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共衛生專項任務經費項目、文化部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項目、國家統計局普查及大型調查項目、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與管理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公開的重點項目中包含項目概述、立項依據、實施主體、實施方案、實施周期、年度預算安排、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等。

比如,根據教育部2017年部門預算,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包含4個子項目,分別是包括“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的人才計劃專項經費,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學位論文抽檢工作和優博論文資助工作。

以“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和“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項目為例,其經費主要用於長江學者聘期獎金和教學名師一次性特殊支持經費的支出,目的是引進和培養一批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的學科帶頭人或學術領軍人。

其中,“長江學者獎勵計劃”每年遴選支持高校聘任150名左右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聘請5年),聘期獎金每人每年20萬元;50名左右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聘期3年),聘期獎金每人每月3萬元;200名左右青年長江學者(聘期3年),聘期獎金每人每年10萬元。

“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項目,每年遴選100名教學名師,每人50萬元一次性核撥測算。

2017年人才計劃專項經費支出預算額為35170萬元,主要用於“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獎金、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特殊支持;用於重大人才工程實施,包括長江計劃、千人計劃、青年拔尖計劃、教學名師項目等高層次人才計劃評審培訓費用及長江學者評審系統維護開發費用。

重點項目支出公布有待完善

鄧淑蓮告訴第一財經,一般來說預算中的確定項目支出的依據一定是法律,而非各種行政條例、規則、通知、意見。

“因為花錢要由立法機關說了算,而非政府。目前一些政府設立的一些項目並沒有法律依據,這意味著政府替公眾決策,公權力不在法律框架下運行。所以,中國要制止形形色色、琳瑯滿目的項目,立項首先必須有法律依據,而不是領導意誌、行政規定等。”鄧淑蓮稱。

從目前公布的10個重點項目支出立項情況來看,多數項目支出均有法律依據,但也有少數項目依據部門條例、規劃綱要、通知。

鄧淑蓮表示,目前從部門重點項目支出來看,普遍是多個子項目打包在一起公開,但由於各個子項目立項依據不同,預算規模且都不小,評價指標也不同,可以完全單個詳細公開,進一步加大透明度。

比如,科技部2017年部門預算公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總預算為260.1億元,包括民口42個重點專項預算190.6億元,外交等方面重點專項66億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專項3.5億元。這筆資金主要支持現代農業、節能環保、產業轉型升級等8個方面重點研究。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10個重點項目也同步公開了項目支出績效目標,包括:項目年度績效目標,量化的績效指標,如產出的數量、質量、時效、成本指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等效益指標,以及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以促進社會監督。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劉國永認為,這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預算編制不僅僅精細,還要知道預算的績效在哪兒,有了科學的績效目標,就可以審核預算是否科學,預算是否合理,還可以為今後監督預算執行提供支持。這代表了今後預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對於其它重大項目也是警示和示範。

鄧淑蓮表示,目前重點項目支出只是按照評價指標公開項目內容,而沒有將評價指標與預算聯系在一起,即只公開了績效評價的結果指標,而沒有公開詳細的投入指標,這讓立法者和公眾無法得知錢是怎麽花掉的,從而無法控制政府的項目預算規模,也無法控制項目的種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593

中央重點項目預算首曬績效目標 專家稱重大進步但有待完善

近日105個中央部門“曬”2017年部門預算,將花錢計劃公布於眾,接受監督。

為了進一步增強預算透明度,科技部、教育部等10個部門各公布了一個重點項目預算,並首次披露這些項目支出的績效目標和指標。

“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是近些年財政部打造中央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的核心,借此來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2016年財政部實現了中央部門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全覆蓋,啟動績效目標執行監控試點,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工作。

研究政府預算績效管理的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劉國永告訴第一財經,此次10個部門預算首次公開重點項目的支出績效目標和指標,也是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一大進步,加大了社會公眾對部門預算項目的監督力度。

今年公開的10個重點項目分別是: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科學技術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環境保護部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管理項目、交通運輸部中央水域救助專項業務費項目、水利部水文測報項目、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共衛生專項任務經費項目、文化部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項目、國家統計局普查及大型調查項目、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與管理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這10個項目支出的績效目標包括項目年度績效目標,量化的績效指標,如產出的數量、質量、時效、成本指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等效益指標,以及服務對象滿意度指標,以促進社會監督。

劉國永表示,就10個重點項目公開的績效目標和指標看,這是國內首次公開,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體現了預算績效管理作為財政管理創新的核心開始落到實處,在預算環節編制目標並公布績效目標,不僅是回應民意,更重要是政府主動承擔公共責任的體現,公開績效目標就是公開社會責任,是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的表現;另一方面,績效目標的公開,也是預算公開的重要方面,有了績效目標,就可以看清楚預算,是預算管理科學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預算執行和決算管理都具有導向作用。但績效目標如何真正成為預算編制和審核,的依據,並有效指導績效跟蹤和評價,績效目標和指標的質量還是關鍵,就今年公布的目標看很多地方仍值得改善。

一般來說,項目績效目標應該成為預算審核的依據,簡單說就是項目可以產生預期效果才能撥錢。但劉國永發現,此次部分重點項目產出目標與預算關系不清晰,無法看到預算的構成、成本與產出的關系,即項目產出數量、質量跟預算的關系不緊密,績效目標還不能成為審核預算的依據。

比如,教育部首次公布的高層次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一大核心是“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的人才計劃專項經費,2017年這筆經費支出預算額為35170萬元。

以人才計劃專項經費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為例,其產出指標主要有數量指標、質量指標、可持續影響指標等。數量指標主要明確支持人數,如2017年支持聘期內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27人左右,支持聘期內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90人左右等等。質量指標是入選學者有重大標誌性成果具有創新性、代表性、引領性。入選者國際影響力指標值是“中長期”。

科技部首次公布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今年總預算為260.1億元,該項目的數量指標為新立項目數量超過800個,社會效益指標包括在幹細胞、納米研究、量子調控等若幹基礎研究領域的創新能力“逐步提升”,面向高性能計劃、智能機器人、軌道交通、深海裝備等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攻關”等。

“ 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支持的各項領域的專家建設每個到底需要多少預算?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只籠統的明確一個產出數量,沒有明確分類和支持的標準。在審核預算時,績效目標還不能成為審核預算的依據。”劉國永稱。

另外,他發現目前重點項目績效目標比較籠統,這讓花錢是否真正有效存疑。

“如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計劃的效果指標應該圍繞人才建設後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作用來設計,而目前公布的績效目標編制比較籠統,沒有看到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真實價值;科技部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也都沒有具體貢獻指標,無法讓人看出這些錢花下去到底要達到什麽效果,這樣的效果花這麽多錢到底值不值得。”劉國永稱。

他表示,項目的績效目標應該是績效的核心,根據能達到多少效果來決定產出的設計,再確定預算。如果效果目標不清晰、不準確,產出目標顯然意義不大。

值得註意的是,不少重點項目績效指標值多用“左右”“穩步提高”“逐步提升”、“有效”、“顯著”等詞匯。

劉國永告訴第一財經,績效指標的目標值應該是準確的,而不能用“左右”等模糊性詞匯,績效目標就是預算依據,目標的含糊圍著預算也可以含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786

午市盤點丨A股早盤風格反轉 反彈能否成行有待確認

周三早盤滬深兩市股指一度急速探底,滬指最低跌至3022點,創業板指跌至1730點,都已接近前期低位。不過,隨後市場有所反彈,兩市股指跌幅顯著收窄,創業板指甚至小幅翻紅。截至午間收盤,滬指小幅收綠,深成指及創業板指數均已翻紅,兩市成交量較前一日放大。

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50.94點,下跌11.01點,跌幅0.36%,成交額893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767.19點,上漲3.41點,漲幅0.03%,成交額1,127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761.32點,上漲3.09點,漲幅0.18%,成交額327億元。資金方面,中國央行公開市場將進行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因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有1400億逆回購到期,故今日凈回籠資金達500億元。

盤面上,券商板塊早盤率先反彈,並引領A股探底回升,此外OLED概念、次新股、石油石化、環境保護、雄安新區等前期熱點概念板塊也紛紛複蘇,板塊整體漲幅居前。另一方面,昨日強勢護盤的保險、銀行以及白酒板塊等則紛紛出現回調。

熱點板塊:

券商板塊早盤快速崛起,近期表現疲弱的第一創業漲幅居前。截至午間收盤,第一創業漲逾6%,西部證券、錦龍股份、長江證券漲逾2%,國元證券、中原證券、寶碩股份、中國銀河、華安證券以及山西證券均漲逾1%。

OLED概念周三早盤再度複蘇,板塊個股逾半數翻紅。截至午間收盤,彩虹股份、凱盛科技以及濮陽惠成封於漲停,佛塑科技漲逾8%,強力新材漲逾6%,萬潤股份、太極實業均漲逾3%。

雄安新區概念同樣再度活躍,建新股份、中材節能、石化機械以及森特股份均於盤中封上漲停,博天環境、建投能源分別漲逾6%,天保基建、漢鐘精機、科林電氣漲逾4%。

跌幅榜上,銀行、白酒板塊跌幅居前,中字頭股票也大多翻綠。

消息面:

1、交通運輸部近日制定實施《深入推進水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方案(2017—2020年)》,搶抓交通運輸發展黃金時期,加快水運行業提質增效升級,更好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2、國務院辦公室印發《關於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幹意見》,意見提出加大新一代信息網絡、智能綠色制造等產業關鍵技術推廣應用,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成長性科技企業上市,引導企業有效利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

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今年前4月的物流運行數據。今年1-4月物流需求保持穩定增長,物流業延續了較快的發展態勢。今年1-4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76萬億元,同比增長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

機構觀點:

愛建證券認為,雖然主力近期刻意通過權重股維護50和滬深300指數,但其余股指已再次失守所有均線,空方力量有增無減,表明前期技術性反彈已告一段落,市場再度進入了兩次探底階段,預期短期股指延續寬幅震蕩,箱體底邊位置將面臨再次考驗,控制倉位觀望為主。

源達投顧認為,今日兩市探底回升,中小創表現較強,市場風格再度發生轉換,但股指在回升至3050點後進一步上行較為猶豫,並且市場沒有延續性的熱點,所以今日的反彈仍需要量能的配合和後期走勢的確定。不過,經過今日的一跌,短期調整或結束。操作上,關註前期一些超跌的個股逢低關註,切記不要盲目追高。

網信證券認為,接下來市場小幅度震蕩修複下跌乖離將是大概率事件,中小創今日表現對市場人氣及情緒起關鍵作用。操作建議:老股被邊緣化的趨勢短期難以靠存量資金逆轉,建議關註次超跌及業績估值相對合理的次新品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65

中國自貿區開放向何處去?制度創新仍有待完善

經過三年多的試點試驗,前兩批自貿試驗區陸續進入深化階段,中國自貿區也已擴散到11地。今年4月,中央宣布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實行自由貿易港政策。

多地自由貿易區是下一步開放的方向,也開始了進一步探索。5月23日,國務院公布的《關於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複制推廣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11個自貿試驗區全力推進制度創新實踐後形成的自貿區第四批改革試點經驗,包括服務業開放領域等27項改革事項,將在全國範圍內複制推廣。

24日,國務院又公布了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改革方案,提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率先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一位在該領域的資深觀察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未來重點在推進服務貿易、投資與貿易便利化三個領域的進一步開放。雖然涉及範圍有限且主要是在技術操作層面的改革與簡政放權,但如果這些開放措施真正落到實處,也是值得點贊的。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學院院長屠新泉對第一財經記者評論說,當務之急應該是查找各自貿區存在的共性問題,然後加強頂層設計,突破各自貿區在改革開放中面臨的制度性和體制性瓶頸。

服務業開放是重點

從本次公布的自貿區內容來看,市場較為關註的部分在服務業。

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24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商務部作為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將會同有關部門和3省市人民政府,抓緊制定任務分工臺賬,做好組織實施。

在此次自貿區經驗複制推廣的相關《通知》中,服務業開放領域包括了國際船舶運輸領域擴大開放、國際船舶管理領域擴大開放等5項;投資管理領域包括了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一般納稅人登記網上辦理等6項;貿易便利化領域包括了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並新模式等9項;事中事後監管措施包括了企業送達信息共享機制、邊檢服務掌上直通車等7項。

任鴻斌稱,這些試點經驗具有各自貿試驗區很強的創新意義和當地特色。

此外,任鴻斌說,遼寧等7個新設自貿試驗區雖然設立時間只有一年,但這次複制推廣的30條改革經驗當中,這7個新設自貿試驗區就占了17條,達到一半以上。比如,遼寧自貿試驗區圍繞建設東北亞國家航運中心開展創新試點,複制推廣了“保稅混礦監管創新”模式;浙江自貿試驗區圍繞以油品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積極探索,複制推廣了“保稅燃料油企業信用監管新模式”等5項保稅燃料油供應方面的政策措施;陜西自貿試驗區圍繞提高中歐班列的輻射能力,大膽探索,複制推廣了“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並”等新模式,顯著提升了中歐班列的通關效率。

在24日的發布會上,廣東省副省長歐陽衛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補充說,廣東自貿區將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進一步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實現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準入相關行業、領域和業務,持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制度創新仍有待完善

新的時期,自貿區改革將向何處去?

根據新華社經濟分析《2017 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年度報告》(下稱《報告》),幾年來,前兩批自貿試驗區的試點工作取得多方面重大進展,一批重要成果複制推廣到全國,總體上實現了建設初衷。但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自貿區的制度創新遭遇越來越多“難啃的硬骨頭”,尤其在法律權限、政策協同、事中事後監管、地方聯動等方面面臨的問題比較突出。

《報告》稱,問題主要集中在法律和事權約束大、支持政策碎片化、事中事後監管難度大、與地方經濟的聯動不足等。

南開大學副校長佟家棟表示,自貿試驗區涉及的許多制度創新都屬中央事權,地方可自行探索的比較少。如果沒有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很多事情難以落地。

例如,自貿試驗區的試點工作深入後,很多創新事項都會觸及中央或法律層面,由於受到事權不足和現行法律法規的約束,自貿區的一些制度創新面臨障礙。《報告》在調研中發現,盡管自貿區的制度創新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多數停留在部門內部的流程優化,跨部門深層次改革措施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各級法律法規束縛較多,跨部門協調難度較大。

《報告》還稱,自貿試驗區在落實某一部委的支持政策時,經常發現缺乏其他部委的相關政策配套,即便是同一部委歷年下達的政策有時也缺乏連貫性,從而導致不少政策公布後久久無法落地,或者落地後反而造成企業辦事更加不便,企業獲得感不強。

此外,降低準入門檻、提高企業便利度是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重要方向,但門檻低了、企業方便了,政府部門事中事後監管的壓力也就大了。綜合執法是自貿試驗區探索政府職能轉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重要舉措,但隨著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的不斷深化,綜合執法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974

盛松成:比特幣是烏托邦,數字法幣發行有待商榷

眼下,比特幣作為虛擬貨幣中影響最深廣的類別,已經當之無愧成了與區塊鏈並列火爆的詞匯之一。私人數字貨幣崛起與區塊鏈熱蔓延全球的同時,一些主權國家的各國央行發行“數字法幣”,也箭在弦上。

去年秋,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宣布推出石油幣,這是一種由該國石油儲備支持的加密貨幣。今年年初,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在《第一財經日報》發表署名文章《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幾點考慮》,文中提到了央行數字貨幣的一些重要設計理念,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

6 月2 日,中國人民銀行參事、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在“中國金融創新論壇”上表示,央行研究甚至試圖發行數字法定貨幣是被“逼出來的”,既然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那麽,有沒有必要發行所謂的數字法幣需要考慮。

比特幣是烏托邦

盛松成認為,虛擬貨幣與電子貨幣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比特幣本身就是想實現貨幣非國家化,我認為這是一個烏托邦。”盛松成說。

他解釋稱,目前實際上電子貨幣已經十分普遍,比如說,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等,由於在客戶的體驗上,電子貨幣和數字貨幣很接近,所以很多人往往會誤解,認為電子貨幣就是數字貨幣。

然而電子貨幣本質上和數字貨幣是完全不同的。電子貨幣實際上是國家信用貨幣的實現形式,不管是紙幣還是電子貨幣本質上是完全一樣的。電子貨幣並不是一次革命性的變化,它作為貨幣的本質是不變的,和紙幣一樣,也是國家信用支撐的流通手段和價值儲藏手段。

盛松成認為,首先,從技術上看,比特幣由於其有限性,難以分拆,價值的波動也阻礙比特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其次,本質上講,貨幣政策是目前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主要的經濟政策之一,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離得開貨幣調節,貨幣應用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國家壟斷貨幣發行權,由此國家才能夠調節匯率、物價、就業以及經濟增長等。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這一觀點此前已經多被專家和學者點出。“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央行主導的數字貨幣一定不是這樣的貨幣,它只能是法定貨幣的數字化。”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在另一場論壇上指出。

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布的區塊鏈行業動態月報,5 月份,比特幣價格呈下行走勢,市值由月初的1573 億美元跌至月末的1274 億美元,跌幅19%。

“比特幣的價格如果不斷地出現暴漲暴跌的情形,倒是可以促使人們認真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具有如此價格波動性的東西究竟能不能作為貨幣。”此前中國銀監會特邀顧問、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指出。

“在可預見的將來,國家都不會放棄貨幣政策,而只會加強貨幣政策,所以即使發行數字貨幣,也只能由央行來發行。”盛松成說。

需考慮發行數字法幣的必要性

對於目前各國推出數字法幣是否真的“迫在眉睫”,盛松成提出了不同觀點。

他認為,既然目前大家都已經認識到虛擬貨幣本質上不是貨幣,更取代不了貨幣,而且現在主要國家都已經從貨幣性上根本否定了虛擬貨幣。所以中央銀行有沒有必要發行所謂的數字法幣需要考慮。

具體而言,盛松成指出,首先,現有的支付系統已經很安全、便捷且可以支持較大規模交易。而區塊鏈技術如果運用到貨幣上,可能並不能促進貨幣流通的順利,甚至會使得速度反而減慢。

對於數字貨幣可追溯性在反洗錢、反偷稅漏稅、反貪汙腐敗方面的特殊功用,盛松成認為,數字法幣雖然可以跟蹤資金走向,但是實際上現在的電子貨幣已經能夠完全實現這一點,並不需要通過所謂的數字法幣來跟蹤。

其次,目前發行和流通數字法幣的框架尚未確定,包括如何發行數字法幣,數字法幣的幣制如何確定,以數字法幣為基礎的貨幣政策和宏觀調控如何實施,利率匯率如何決定,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就業、物價、經濟增長等,這些問題不是單單從技術層面上所能夠解決的。

最後他認為,如果要在全社會推廣數字法幣,先要實現無現金社會,這是非常複雜也非常難以跨越和實現的。“發行數字法幣的隱性和顯性成本相當大,有些問題不單是金融的範疇,而涉及整個社會的範疇。盛松成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279

工行調增全年信貸增長計劃,息差見頂有待觀察

“防控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並不矛盾,二者相對統一,如果作為金融的根基實體經濟好了,金融風險防範就有了更好基礎。”工商銀行行長谷澍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稱。

今年是防控金融風險的攻堅年,但監管層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也在近期大幅提高,銀保監會近期三度要求打通貨幣傳導機制,從“無還本續貸”到“信9條”,要求大行發揮“頭雁”作用,適當提高企業中長期貸款比例。

大行如何平衡防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8月30日,工行發布2018年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新投放信貸總量1.68萬億元,其中新增6268億元,收回移位再貸1.05萬億元,此外,非信貸融資與地方債投資新增3515億元。

谷澍指出,對於堅守主業、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工行將多措並舉,幫助企業渡過難關,而不是抽貸、斷貸。對於下半年的信貸投放節奏,谷澍透露,今年已經適度調增了全年人民幣信貸增長計劃,重點滿足重點項目、普惠金融、居民消費等需求。

息差見頂有待觀察

今年上半年,多家大行反映出息差持續好轉的態勢,但是隨著貨幣市場的進一步適度寬松,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息差能否繼續“堅挺”頗受市場關註。

五大行中,除交行息差較去年同比小幅下降0.08個百分點外,其他四家銀行都表現出息差上升的態勢,其中建行息差改善幅度最大,較去年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工行、農行緊隨其後,分別上升了0.14個與0.11個百分點。

對於資產規模已經破20萬億的大行而言,息差的一點變動對於銀行盈利能力都有巨大影響。隨著資金日漸充裕,貨幣市場的利率水平下降,息差改善幅度放緩已經反映在銀行中報中。

例如,工行中期業績顯示,該行息差如果逐季看,半年末凈息差為2.3%,與一季度持平,這是不是意味著工行的息差已經見頂?對此,谷澍表示,是否見頂還有待觀察。

谷澍稱,從貨幣市場最近的情況來看,資金確實比較充裕,利率水平在下降。“主要從兩方面影響工行息差,第一是貸款,第二是工行的債券投資。目前對短期貸款和期限比較短的債券,利率水平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對中長期貸款和期限比較長的債,影響並不明顯。”谷澍稱。

他認為,長期貸款目前仍然是圍繞著基準利率的上浮或下浮來定價,而長期的債券,特別是地方債、地方專項債,定價主要由供求關系來決定,並沒有受到最近資金寬裕、利率市場往下走等情況的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凈息差,債券市場、貸款市場的利率變化情況還有待觀察。

五大行不良率小幅下降

隨著銀行年報收官,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不良率同比均有小幅下降。其中,農行不良率下降最多,同比下降0.19個百分點;其他四家大行不良率降幅則在0.01~0.02個百分點之間。五大行撥備覆蓋率也呈現提升態勢,其中農行大幅提升40.03個百分點,工行緊隨其後,提升19.14個百分點。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二季度銀保監會公布的銀行業資產質量數據顯示,銀行業不良率二季度進一步攀升,較上季末上升0.12個百分點。

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認為,現在輿論對於國內深層次、結構性矛盾的顯性化有些反應過度。

此外,在銀行業監管強化的背景下,存量風險從隱形狀態向顯性轉變。此前,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監管要求銀行將90天逾期貸款全部計入不良後,部分中小銀行出現不良率大幅飆升的情況。而存量風險從隱形狀態向顯性轉變並不意味增量風險上升。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81

【備戰特首】唐英年:請辭有待中央政府批復,即日起休假

1 : GS(14)@2011-09-28 22:43:40

http://www.etnet.com.hk/www/tc/n ... newsid=ETN210928543

  《經濟通通訊社28日專訊》今早正式向行政長官請辭的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於中區政府總
部宣讀聲明,指今早已向行政長官提出請辭,即日起休假,現有待中央政府批復。(ml)
2 : Sunny^_^(11601)@2011-09-28 22:53:02

鬼唔望佢選唔中,入唔反政府
3 : GS(14)@2011-09-29 10:59:25

咪做行政會議囉,一定有位
4 : 龍生(798)@2011-09-30 16:36:41

如果失手, 真係樣衰到極點...應該要移民遮醜, 哈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0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