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最會說故事團隊解密

2012-9-26  TCW



你知道,一個好故事,有多大吸引力?

今年二月底加州長灘(Long Beach)。清晨八點四十五分,長灘表演藝術中心(Long Beach Performing Arts Center)大門前萬頭攢動,當工作人員打開大門,所有人蜂擁而上。他們,買的是一張約合新台幣二十二萬元的門票,卻還是為了好位置而擠破頭。

這是,一年一度TED會議的會場,全世界最會說故事的平台。

從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維京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Google創辦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rey Bezos),都曾經站在TED舞台說故事。

每個十八分鐘的故事,透露出未來趨勢,也改變了世界。

高爾受邀TED針對氣候變遷發表演講,演講後,七月份高爾的著作《不願面對的真相》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冠軍;義務律師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在TED說的以「正義」為題的故事後,收到了群眾一百一十二萬美元的支票,支持他的基金會從事正義推廣活動。

台灣科技業大老施振榮與林百里都看TED。去年一場對台灣一百六十七所大學校長的演講,林百里也是秀出TED講者羅賓森(Sir Ken Robinson)所說的「學校扼殺創意」和「推動學習革命」等多場演講,去傳達他對未來教育的想法。

這是個從贏者圈開始的私人聚會。一九八四年的矽谷,「資訊建築」(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的先驅沃曼(Richard Wurman)發想結合科技、娛樂和藝術的TED聚會,他邀請最頂尖的人來說他們的創意故事,上述的名人不僅是講者,也是台下的聽眾,這讓這些菁英們可以 互相串聯好點子。於是,TED的影響力一直發酵…每年一場四天三夜的論壇,總數約一千五百張的門票,不僅昂貴,還要申請核可,才能搶得到。

直到二○○二年,英國創投家安德森(Chris Anderson)從沃曼手中買下TED,二○○六年把內容上網後,全世界都可聽到這些菁英們訴說的好故事。這些故事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十八分鐘如何講好ㄧ個故事?

TED影片上網以來,已經被點閱超過一兆次。有趣的是,大家都想知道,為什麼從六歲小孩到工程師,只要一上了TED舞台所說的故事,就能特別動人?《商業 周刊》獨家專訪負責協助講者表達的內容總監史多彩(Kelly Stoetzel)。她說,要說出一個好故事,首先要設定最多說十八分鐘的原因是,「足以讓講者把內容講清楚,但又不會讓聽眾開始分心。」

TED看到說故事的力量,不僅是娛樂人群。在右腦思考的感性時代來臨時,一個好故事的威力,要遠比嚴肅的簡報,或是規矩更能打動人。

看過一千五百場TED演講、協助過九百名講者,史多彩分享了TED演講的五個神秘配方:

在舞台上做自己》

「一個TED講者要抓住聽眾,最關鍵的要素就是要在舞台上做自己。」史多彩說。「這包括兩部分,一是用自己原汁原味的風格表達,二是熱情的與眾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工作和心得。」

分享自己的故事與工作。乍聽會感覺這可能太平凡,應該是說自己聽過最偉大的故事才對。但亞馬遜書店公共演說類排行榜冠軍《如何來一場TED演講》作者唐納 文(Jeremey Donovan)就分析,若講者是用「我所知道最特別的故事」會因為以作者為中心,與聽眾產生距離;但若用自我探索的邏輯去反思:「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 教訓」、「生命中最快樂的經驗」,才會真正將聽眾納入分享的一部分。

「講者不需要直接訴求聽眾做什麼行動,聽眾自己會想『我該做什麼』。」史多彩說。

影片點擊次數突破一千一百萬次、人氣排行榜第二名的「我腦內的兩個世界」(Stroke of insight)便是經典例子。腦神經科學家泰勒(Jill Bolte Taylor)在舞台上分享自己在三十七歲時左腦中風,從清醒到昏迷的過程,當描述起自己活在右腦世界的感受時,她輕閉雙眼,舉起雙臂,身體不由自主的擺 動,眼淚滑落臉龐,全場觀眾也進入她的世界,了解到多用右腦思考、感知世界,人生會更快樂。

當作人生最後十八分鐘》

倒立先生黃明正去年受邀擔任TED x Taipei的講者,倒立環台的理念激勵聽眾,甚至讓出版社為他出書。這是他第一次公開演講,TED告訴他,要克服緊張,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問自己,如果這是人生最後的十八分鐘,我想說什麼?

請記住這中間的差別,你不是要講一個從出生講到現在的精華故事,而是,想要透過人生最後十八分鐘,去講清楚一個意義重大的人生經驗。

黃明正在演講前,準備了十二、三個版本,直到彩排前才收斂成一個。他想告訴別人「開明父母的重要」,他說,自己因有開明父母的支持,他才能堅持五個月倒立環台拍照的夢想,最終他反問現場聽眾:「你將是開明的父母嗎?」

卡內基台灣地區總經理黑立言說,「最重要的就是了解自己,這是一個自我探索的過程。」

用上台動機取代緊張》

TED也有一套幫助演講者克服緊張感的秘方。只要一緊張時,就對自己說,你今天演講是為了什麼。如黃明正緊張時,會告訴自己,演講不是為了宣揚自己的成 就,「我是在告訴大家,開明父母的重要,」讓動機去取代緊張。「就越容易提醒自己跳脫出(緊張),自然能講出心裡的話。」

中信金、趨勢科技講師、簡報專家王永福以TED做為企業教材已經兩、三年,他說,這是一種注意力轉移的技巧。如果講者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各種令人恐懼的外在 條件,就會越害怕,但若把注意力放在更強烈的動機層次,重複釐清演講的目的超越分享,而是要說服、激勵、要造成改變,建立強烈動機,就有助於讓你分享故事 時,更有自信。

畫面比口說更夠力》

「TED就是一場秀,你要對世界宣告什麼?」TED x Taipei策展人許毓仁說,「講者要跳脫過去準備演講的舒適圈,TED不只是講話,而是你要用生命去傳達自己想改變世界的熱情和企圖心。」

也因為如此,將證據轉化成視覺效果就成為製造舞台驚喜的重要手法。

諸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為了讓大家重視瘧疾造成的兒童死亡率,當場秀出瘧蚊;英國名廚奧利佛(Jamie Oliver)呼籲注意兒童的糖分攝取,當場推倒一車糖,分量相當於一個小孩喝五年份巧克力牛奶所吸收的糖,引起現場驚呼。

道理很簡單。王永福解釋,透過畫面,聽眾聽得到也看得到,眼見為憑,不用花腦筋想像,說服力、感染力自然更強。

說理占一○%就好》

說故事都有目的,有人拿來激勵人,有人拿來提出警告。但是,請把你要「說理」的部分,控制在一○%以下。

「演講的主題都很嚴肅,但為了訴諸情感,九成時間都拿來說故事,事實陳述和主張留到最後結論。」史多彩說。她引用義大利劇作家皮蘭德婁(Luigi Pirandello)的話:「事實就像一個麻布袋,沒裝東西就站不起來。要讓它站起來,首先必須放進一開始讓它形成的所有理由和感情。」

《紐約客》專欄作家、《異數》(Outliers)作者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的TED演講「選擇、快樂與義大利麵醬」便是好例子。他想告訴人們接受多元的重要,但卻用五分之三的時間說一個胖子發現義大利醬的故 事,五分之一的時間告訴大家,他認為故事主角做了哪些反常的事情,最後兩句話才有結論:「容納人類多樣化,才是令我們快樂的可靠方法。」

分享完五個配方,史多彩特別強調,雖然這些都是一個好演講的關鍵,但絕非唯一的方法,更無須遵守單一方程式。

因為每次說故事的過程,都應是一個創意的表現,你可以參考第六十四頁,內有名人最欣賞的TED影片,然後,可以試著說自己的故事,這不僅能讓身邊的人更快樂,還是未來重要的競爭力。別小看自己,也別小看一個好故事的威力!

【延伸閱讀】

TED將影片上網後累計瀏覽次數達1兆次,相當於全球人口平均每人看了149次TED在全世界說了1,325個故事TED被翻譯的語言數量高達89種比 《哈利波特》還多15種美國TED年會4天3夜的入場門票1張要價新台幣22萬元TED說4天3夜故事就能創造5億元產值全球共有8,040位自願者幫 TED翻譯故事TED年紀最大的演講者是113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50

若能暢所欲言 伯南克的國會證詞會說些什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080

在過去的幾週裡,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言論引發了市場不小的波動,在本週三北京時間22:00,伯南克將再次在國會發表證詞。

華爾街日報經濟主編、《我們相信美聯儲》一書作者David Wessel指出,儘管已經有零星的跡象顯示經濟正在改善,但全球經濟形勢似乎並不那麼樂觀:中國經濟增速在放緩、15%的歐洲青年(15-24歲)處於失業狀態。此外,經濟學家們也預計美國經濟在第二季度的年率增長率將不會超過1%。

通常來說,伯南克的國會證詞將代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全部19名委員,但目前FOMC內部存在著較大的分歧,因此,若伯南克想要令其餘18名委員滿意,他就必須讓他所傳達出的信息模糊一些。

但是,若伯南克能夠言所欲言,那麼他將會說些什麼呢?Wessel認為以下這些可能就是他的心裡話:

1.對於美聯儲內部的批評者們,美國經濟表現比其他發達國家都要好。我們已經取得了長足的(但還不夠)進展,我們的銀行業也變得更加強健。日本央行最終也聽取了我的建議,英國和歐洲的央行也跟隨美聯儲的步伐承諾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將利率保持在低位。

2.國會議員們未能阻止財政緊縮的發生,此舉正在使經濟受到傷害。而議員們拒絕就長期的財政赤字問題達成一致,這也使得未來的經濟受到衝擊。而美聯儲正在試圖抵消由此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我們能做的也就這麼些了。

3.市場對我的言論的反映讓我感到困惑,這一點我承認,但我想要傳達的信息是這樣的:若經濟好轉,我們將會縮減資產購買的規模。但拜託,請看清這個「若」字。

我們目前每個月的購債規模是850億美元,但我們不會一直這樣做的。我們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縮減資產購買規模,但這幾乎不會構成信貸緊縮問題,我們每個月購買多少國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持有多少國債以及我們在短期內不會出售資產組合中的任何一部分。且短期利率在2015年之前將繼續保持在零水平附近。

4.我的言論使得長期利率急劇走高,我也不想讓這種情形出現,但它確實出現了。若利率走高讓交易員和投資者們變得謹慎了,那這樣就更好。因為,人們對QE導致市場魯莽交易和金融不穩定的擔憂多多少少是存在的。這樣以來,我將有理由來勸說其他官員同意購債活動持續更久。

5.在很多人(包括美聯儲內部和外部)面前,我真的左右不是人。普林斯頓大學的保羅·克魯格曼認為我結束寬鬆政策的步伐太快,而斯坦福大學的約翰·泰勒又認為我行動的太慢。實際上,批評美聯儲主席容易,而要做出決策和管理FOMC則不是那麼容易。

下一次美聯儲主席的半年度國會證詞將是在明年2月份,到時候誰愛干誰幹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21

LV賺錢新方法:找個會說中文的銷售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1045.html

LV賺錢新方法:找個會說中文的銷售員

一財網 劉曉穎 2015-03-03 18:18:00

從近期陸續發布的全年財報來看,雖然各大奢侈品在大中華地區的業績是下滑了,但是這並不代表中國人的口袋里沒錢!

美國購物語言有障礙怎麽辦?不要擔心,只要口袋里有錢,未來你再也不用擔心你的英語夠不夠用了。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宣布將在今年3月30日開辦其奢侈品零售項目“LVMH Fundamentals in Luxury Retail”。據悉,這一項目旨在培養在美失業華人及華人新移民,學成之後主要將他們推向LVMH旗下奢侈品門店擔任銷售相關職位。這家行業巨頭宣稱,這些學員可以利用其普通話優勢服務旅遊消費的中國遊客。

雖然全球經濟放緩,但仍然阻擋不了大牌們的“雄心壯誌”。此前,Chanel在美國達拉斯發布Chanel Métiers d'Art Pre-Fall 2014系列時,集團美國總裁John Galantic就表示,Chanel將押註美國市場當前及長期的增長潛力。歐洲和美國是Chanel的支柱市場,尤其是成衣產品,他期待2014年的增長有望回到過去的“高數據增長”。

翻看過去兩年的財報,奢侈品的業績大多有所下滑,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被認為是已經過了奢侈品最好的黃金年代。不少品牌開始將重心重新放在它們美國的市場。

深入探討原因,其實不難發現,大牌們之所以會預測奢侈品美國市場將重新超越中國市場,是由於旅遊銷售增長迅速。

最新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及出境旅遊人數的增加,中國遊客2014年的海外消費達到了創紀錄的1648億美元,相比之前一年有28%的增長。

事實上,中國人的購買力確實不容小覷。

胡潤研究院與亞洲國際豪華旅遊博覽(ILTM Asia)在2014年6月合作發布的《中國奢華旅遊白皮書》顯示,2013年中國內地遊客消費已經連續四年蟬聯全球第一,與第二名俄羅斯的差距拉大到10個百分點。該份白皮書指出中國遊客購物主要選擇專賣店或品牌零售商進行購買,百貨商店也是重要購物地點。購物首選是時裝和服飾,其次是珠寶和手表。

人民幣的升值間接提高了我國遊客在海外的購買能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2014年上半年,在美國未退出量化寬松政策(QE)的時間里,人民幣對美元是相對升值的;到了下半年,歐元出現貶值,所以我國出境遊客在歐洲的消費能力也隨之進一步增強。”此外,國際品牌在國內外巨大價差也是吸引我國遊客在出國旅遊的同時大量購物的原因之一。當然,境外消費額和遊客量密不可分,我國的出境遊人數近年來一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連年增速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有調查報告顯示,有一半出境遊客到美國旅遊的主要目的是購物,紐約、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是中國人最喜歡的購物城市。洛杉磯旅遊局局長恩斯特說:“中國遊客不喜歡躺在海灘上曬太陽,他們喜歡的是買東西。”

據悉,這並不是LVMH首次推出這樣的培訓項目。早在2013年,該集團就開啟了這個項目,目的是“為滿足美國奢侈品零售商對更好地服務日益增長的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促進美籍華人就業”。該集團表示,即使是不會說英語的美籍華人,包括新移民和來自弱勢階層的人,只要擁有高中文憑、處於待業狀態或對現有工作和薪酬不滿意的都可以從現在開始通過華人策劃協會申請。

LVMH集團人力資源和協作執行副總裁Chantal Gaemperle 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我們的目的是幫助求職者在奢侈品零售行業抓住工作的機遇。這個項目能夠讓畢業的學員獲得在我們這個要求極高的行業工作中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和信心,也能滿足行業對能服務中文顧客的業者的需求。”

編輯:陳姍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78

柯P廣告詞「這一票,聽孩子的話」 就是盧建彰想的 最會說故事的廣告鬼才 教你感動人

2015-08-03  TCW

所有人都愛聽故事,卻只有極少數人有辦法說得精采。最會說故事的廣告鬼才告訴你:就算沒有華麗的文采、滔滔不絕的口才,只要用心感受,你也能說出改變世界的動人故事。

撰文•鄭閔聲

如果從今天算起,你的生命還有六十年,那你的『人生帳戶』裡只剩下兩萬一千九百天,連二十二K都不到,而且是每天早上醒來就減少一點喔。更何況,我們很可 能都剩不到六十年了。」留著一頭棕色長髮的盧建彰將胸口靠在咖啡桌上,一邊屈起右手手指作勢計算著,瞪得大大的圓眼卻帶著笑意,「如果你的人生就只有這二 十二K,你會不會想過得有意義一點,讓世界因為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一點?」他說,「分享最好最棒的故事,就是我的方式。」去年十一月,參選台北市市長的柯 文哲推出了唯一一則電視競選廣告:「這一票,聽孩子的話」。這支全長一百三十五秒的黑白影片,投票前兩周先在YouTube上架,不到二十四小時就吸引八 萬人次點閱,在電視頻道上放送後更是大受好評。選後不少學者與政論家皆認為,柯文哲能以懸殊差距勝選的關鍵,就在於「為孩子投票」的感性訴求,成功打動中 間選民。

靈感 來自於觀察

祕訣:永遠對生活保持興趣這支情感真摯的短片,正是由盧建彰一手策畫拍攝;但被問起那些觸動選民的靈感從何而來,原本一開口就像是要連講一天一夜的他卻只 是含蓄地說:「其實我什麼都沒做,我只是把人們的心聲說出來;影片的素材就是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事,我頂多就像是在玻璃背後塗上水銀,映射出人們真實的面 貌。」雖然說得輕描淡寫,但眼前這位廣告業出身、外型有些狂野不羈的導演,作品曾拿下國內外無數獎項,二十九歲就當上外商公司創意總監,每年掌握五到六億 元的廣告預算,事業如日中天。但不按牌理出牌的盧建彰,在三十五歲那年辭去眾人稱羨的工作,先到台藝大進修電影,接著成立製作公司,為的只是想用更無拘無 束的方式,說自己想說的故事。

這位創意鬼才本身,就是個精采的故事;他說故事的本領究竟是與生俱來,或者後天養成,更加令人好奇。

「小學我周末放假時,父親常得上班,這時候他就會把我載到書店耗一整天,下班後再把我接回家。傍晚見到爸爸,我就會把一天看的書總價全部加起來,向他炫耀 我『賺』了多少錢。」盧建彰笑著回憶,自己對「故事」的興趣,是打從兒時的廣泛閱讀開始;高中時代他又發現,每當自己講起故事,就能吸引同學,甚至異性的 目光,從此決定將說故事作為人生志向。

「其實故事每天都在身邊發生,只是你有沒有用心觀察、傾聽。」盧建彰說,「至於怎麼在適當的時機分享故事,就是你對世界有沒有與眾不同的看法與關懷。」盧建彰認為,要說出好故事的首要條件,是永遠對生活中的人與事保持興趣。

溫度 來自於同理心

祕訣:真誠的心說真實的事「他對人有很多關懷與真性情,也很願意在有人需要幫助時,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年八月高雄發生氣爆意外時,藝人張鈞甯受盧建彰邀 請,用極短時間錄下朗誦詩文的短片,撫慰受災者,在張鈞甯眼中,表面上詼諧逗趣的盧建彰,其實有顆極度纖細敏感的心。

早在紀錄片《看見台灣》前,就曾與盧建彰合作空拍廣告的導演齊柏林也認為,盧建彰的敘事手法淺顯易懂,不會讓人感到壓力,總能精準地使觀眾留下印象,「我 想或許他是先對故事有了感動,才能呈現讓人感動的作品。」「聰明與各種算計都不足以打動人心,只有真誠地說出真實的故事,才能讓人感受到力量與溫度。」盧 建彰解釋,自己不習慣過度美化的呈現方式,因為完美本身,很可能就是虛偽的開始。

操刀柯文哲的競選廣告,也是秉持著這樣的信念。當選前一個月,柯文哲辦公室找他溝通如何製作這支影片時,負責人只簡單地說:「柯P的特色是誠實,希望能讓四十五歲以上的選民支持他。」盧建彰天馬行空地設想各種可能後,決定歸零思考,將自己的生命經歷投射在廣告片中。

他想起自己尚未出生的女兒,未來極可能無法在台北市找到一份足以餬口的工作,更遑論在此置產、養育下一代,身為父親的他又能做些什麼?「這一票,聽孩子的 話」,這幾個字,此時突然出現在盧建彰的腦海中,於是他提筆寫下短詩,找來同樣為人父的素人朋友擔任旁白,搭配台北市民日常生活的畫面,一則可能改變一個 世代的故事,就此誕生。

「我看到影片當下的直覺是,他在說自己的人生,不是為了交代工作。」選戰期間擔任柯文哲網路文宣部主任的李厚慶說。

「重點其實從來不在說故事的技巧,而是你能不能試著同理聽故事的人。我愛我的女兒,所以我能體會同樣深愛子女的父母的想法,說出他們的心聲。」盧建彰解釋。

力量 來自於動機

祕訣:讓周遭、世界變得更好「有力量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透過故事讓一切更美好的想法。賈柏斯之所以偉大,也只是因為他最先想到要用橡皮筋把電腦和手機綁 在一起,結果世界就從此改變了。」盧建彰笑說,「我這個故事如果讓你更積極正面,你就會想辦法讓身邊的人變得更好,那這個故事就很有力量了,不是嗎?」

盧建彰

出生:1976年

現職:導演

學歷:中山大學企管系

經歷:奧美廣告文案、智威湯遜創意總監主要獎項:時報廣告金像獎影片類交通項 金獎(Mazda 5狗狗篇、Mercedes-Benz S-Cclass許願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52

堅決不投只會說故事的創業者

對於創業者,獲得風險投資不僅能夠解決資金問題,讓企業發展壯大,還是對創業項目的一種肯定。而對於投資人,投出成功項目不但帶來豐厚回報,同時,也能為自己的履歷加分不少。

然而從接觸項目,到最後落地投資,再到項目運營,不是每一個創業者都能吸引到投資人並能攜手走到最後。

在互聯網的下半場、硬件技術的上半場,投資人更在意什麽?早期投資中,什麽樣的創業者能夠吸引投資人的眼光?

看多投少

資本寒冬的說法橫掃一二級市場已經很久了,不少創投表示要儲備過冬的“家底”。

但從2016年數據來看,創投環境顯現不出太大寒意。清科私募通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前11個月中外創投機構共新募集606只可投資於中國內地的基金,其中,披露募集金額的511只基金新增可投資於中國內地的資本量就逼近3444億元人民幣,單只基金平均募集規模高達6.74億元人民幣。

募資充足帶動了投資熱情,前11個月共發生3391起投資案例,投資數量已接近2015年全年水平,其中披露金額的3115起投資交易共計涉及1221.52億元人民幣,平均投資規模達3921萬元人民幣。

然而,與數據所顯示的熱度不同的是,不少創業者對記者表示,接觸的投資人對於創業項目的投資變得更加謹慎。

在去年大量互聯網項目倒下之後,看多投少成為投資人的常態,而對於涉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創業,則要求投資人具有更專業的素養。

誰受歡迎?

投資的概率變成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什麽樣的創業者能夠吸引投資人的眼光?

由於A輪之前的創業項目大部分都不具備清晰的商業模式,對於早期進入的投資人而言,創業者自身素質以及團隊情況是促成決定的最大因素。

“最後投資人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面前的這個人是一個市值10億美元公司的領軍人嗎?”雲九資本創始人邱諄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對創業者的判定主要從綜合素質出發。邱諄給出了幾個判定條件:技術等專業知識、商業思維、眼界格局、親和力、團隊管理能力、資本(運作)能力、創業者本身的影響力。

“要有能力判斷這些,對投資人的經驗是巨大考驗,尤其是在偏早期甚至天使階段,基本沒有太多數據。”這時,在A輪之前的投資判斷中,投資人很大程度上憑借的是多年在創投圈子浸淫的經驗,包含了極大的主觀成分。

對創業者來說,在商業模式還未清晰明朗的階段,避開會引起投資人反感的雷區尤為重要。

通常,兩類創業者是投資人普遍雷區。

一類是滿嘴跑火車,故事比公司精彩的創業者。“那些動不動就要成為下一個馬雲、下一個阿里巴巴的,我們不會投。”邱諄告訴記者。而另一類則是停留在概念階段缺少嘗試的創業者。

除此之外,身體狀況以及與家人、團隊之間的關系,也是投資人考量的重點。

德迅投資創始人曾李青曾經說過不投創始人不和睦、容易分裂的公司。而判定團隊的關系依靠早期接觸,這種接觸一般包括了團隊以及創業者家庭。

“看多了之後會形成一種直覺,一般更偏向陽光積極、身體健康的創業者,在投資之前對他身邊的人都要了解,家庭幸福是加分項。”達晨創投董事總經理高洪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對於團隊而言,成員之間緊密的關系更有利於創業,投資人看來,最佳的關系組合排序是:發小>同學>同事(做過同個項目)>同事(以前沒做過項目)>朋友間介紹認識。“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只要是全職在公司,股份在10%左右,都會接觸聊聊天。”邱諄說道。

而在A輪之後,投資人對於創業團隊的判定除了人之外還包括公司所提供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行,這時創業者僅僅依靠故事和人品已經很難打動投資人。

高洪慶告訴記者,判定創業項目的商業模式主要依賴四點:1.有沒有為客戶、消費者創造價值;2.是否提高行業效率;3.是否具有核心壁壘;4.有沒有讓客戶上癮或者優化時間。

後期加強溝通

投資確立之後,投資人和創業者的關系才正式開始。不少創業者在接觸投資人的過程中受制於投資人的意見,最後引入的資金反而變成了枷鎖。

投資是雙向選擇過程,創業者應該對投資人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一般投資人分為產品型、財務型、數據型等,這些類型由投資人經歷背景所決定,如果投資人風格與創業者本身風格不符,那麽在最初階段,創業者應該學會拒絕。

一旦投資確立,創業者應該積極與投資人溝通。

無論對投資人還是創業者來說,皆大歡喜的結局是企業被並購或者上市,失敗的企業對於兩者而言都是打擊。

“從創業者的角度,你不能默認:他除了給我錢,別的就都別想管/知道。你應該想:他除了錢還能幫到我什麽?我們聊什麽真的能讓公司變好?當然有的時候投資人的建議是錯的,你要會甄別。不信任投資人是你的錯,過度盲從投資人也是你的錯。”知乎聯合創始人張亮在知乎中說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0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