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最暴利和最苦逼的工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248

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很顯然地表明,人們認為企業高管和金融從業人員的收入遠超過他們應獲得的收入。那麼其它領域如何呢?看看美國人對各職業的薪酬評價吧。

Business Insider進行了一項薪酬調查,共約400位受訪者,BI給出了約50個職業的平均工資,讓受訪者進行評價。評價分為五檔:工資過高、工資有點高、工資合理、工資有點低、工資過低。

下表為美國人眼中前十大最暴利的工作,由上至下分別為:金融經理、企業高管、金融分析師和諮詢師、房地產經紀人、律師、牙醫、運動員和演藝人員經紀人、運動員、外科醫生、藥劑師。表中最右邊一列為各職業所對應的平均年薪。

美国,工作,薪水

下表為美國人眼中前十大最苦逼的工作,由上至下分別為:農民、保育員、廚師、服務員、大廈清潔工、消防員、快餐店和櫃檯工作人員、工廠工人、高中老師、理髮店理髮師。表中最右邊一列為各職業所對應的平均年薪。

美国,工作,薪水

民意調查對美國各職業的收入影響有限,但卻值得思考。政治家們可以通過實行最低工資或者對富人征更高的稅來促進平等;企業可能考慮提高員工工資來建立更好的形象和強大的員工隊伍,或者政府給企業補貼,支持他們這麼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600

“宋小菜”張琦:最苦逼的生鮮B2B,怎麽變得更輕松?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1/158270.shtml

“宋小菜”張琦:最苦逼的生鮮B2B,怎麽變得更輕松?
張琦 張琦

“宋小菜”張琦:最苦逼的生鮮B2B,怎麽變得更輕松?

宋小菜定位的非常明確,就是做B2B和交易服務,是一個以訂單為核心做交易的平臺。

i黑馬訊  8月20日消息,今日下午,由i黑馬網主辦、搜狐科技戰略支持的“等待沸騰——2016生鮮電商沙龍”在京舉辦。宋小菜聯合創始人張琦做了《生鮮B2B怎麽更輕松》的主題分享。

在農業領域,很多企業從中小餐飲切入,“宋小菜”並沒有選擇這個方向,在張琦看來,餐飲用戶特征更像大C,個性化需求明顯,單用戶下單品種多而量少,供應鏈會變得很寬且很淺,農產品的粗加工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高,配送散點,做起來並不輕松。

張琦表示,“宋小菜”現階段只做蔬菜+批發+交易,深度垂直。想要服務的是農產品中小零售商,通過訂單以反向供應鏈、以銷促產來鏈接產銷兩端。

以下為經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講生鮮B2B怎麽更輕松?其實這個話題有點大,我們也一直在探索。行業有句話是說做電商最苦逼的是做生鮮,做生鮮里最苦逼的是做B2B,做B2B里最苦逼的是做蔬菜,所以我們選的是最苦逼里的戰鬥機。

宋小菜定位的非常明確,就是做B2B和交易服務,是一個以訂單為核心做交易的平臺

為何不從餐飲切入

大家都知道農業領域有3萬億的流通市場,那如何切入這個市場?現在有很多知名企業都從中小餐飲切入。我們也在想,為什麽不從這個地方切入?其實跟剛才講到輕松有關系,這里肯定有很多做餐飲的朋友,大家會覺得做餐飲不是很輕松。

但回過頭來看,餐飲會有這樣一些特點,首先餐飲分大型、中型、中小型或者小散。大型的餐飲,或者像一些連鎖的集團,從采購、財務,到部門經理要有很長的決策機制,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你會發現到最後其實不是在做一個生意,而是在做一個關系。當然當你繞開這個決策機制,進去之後,會遇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賬期

所以想做大型的餐飲企業,確實很難切。想轉頭去做中小型餐飲,也會發現一個問題,這里面有兩個角色:角色一是老板娘,角色二是廚師長。

有時候大鬼好搞,小鬼難纏,廚師長有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當然小散的部分,會更好做一些。但其實我想說,切進去很難。

如果中小餐飲能切,形態是這樣的,你去一個小餐館吃飯,他會給你一張A4紙的菜單,高級一點的還會有圖片,這個菜單里會包含差不多四五十道菜,各地的口味會匯聚到這個小店里,滿足用戶基本的菜譜需求。

你會發現每一道菜所對應的食材、蔬菜可能會有2-3個,那麽四五十道菜,可能會對應四五十個品類的蔬菜。但每個菜品的進貨量都很小,可能只有10斤20斤,甚至5斤8斤。

當然這還是第一步,對於餐館來講,他們所要滿足的條件是能一站式購齊,除了蔬菜之外,還需要糧油米面,還需要幹調等很多的東西,sku會多到幾百上千。

在做整個供應鏈的時候,就會變得不輕松。因為你發現,蔬果和蛋禽,可能是兩條采購鏈。蔬果和糧油米面又是另外一條采購鏈。

所以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在做上遊供應鏈的過程中,供應鏈會變得很寬且很淺,這部分很難撬動。

還有其它方面。以前我們經常看到,在餐館門口貼出叫招配菜工,但現在越來越少。因為現在很多中小餐館,老板跟廚師是一個人,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現有的菜館,采購的時候,菜品需要已經做過一到粗的加工,可以直接清洗使用。

所以我們在國外看到,雖然有很多機器化生產,但會發現粗加工這個事情還是得靠人。像日本、歐美人工這麽貴的國家,在做這些粗加工時候,是一些四五十歲的老媽媽在做。所以加工這部分,肯定會轉嫁到食材的提供商。

我們看這個場景,就會想到,如果我要滿足中小餐飲客戶對菜品粗加工的需求,我要有一個一萬方大的中心倉,可能有一半人在做分包分揀,把整包貨拆開,打成一個個包到用戶那里。100單、1000單可以,如果是10萬單、100萬單,成本不會因此降低,反倒是同比增加。

這樣其實非常重,我們也會覺得可能不輕松。其實,在中小餐館的配送過程中,所呈現的特性更像是一個大C,而不是一個B。因為在配送的過程中,也是散點式的,所以我們考慮了很久,要不要切餐飲?

我們發現餐飲不是太輕松。當然也有做得非常出色的同行在做,我們回過頭來想說,餐飲這件事情其實是B2B2C,這里的C我們認為是一個大C。那B2B小B是誰?是生鮮蔬菜的中小零售商

中小零售商的痛點

中小零售商包括哪些呢?比方說農貿市場菜老板、生鮮店,有一些小超市。我們發現農貿市場的客戶群體包括生鮮店的客戶群在改變,一半是零售用戶,一半是餐館或是單位,甚至更多。

所以現有的農貿市場菜老板他們有自己的價值和特點,他們本身對蔬菜非常了解,而且有粗加工的能力,能夠將生意把零售和飯店單位做到五五分,甚至四六分。

再一個,他們相對於餐飲客戶來講,會比較固定,因為他們每天都要進貨,而且每次進貨量跟餐飲不一樣。像中小型商每次進貨不是按10斤、20斤來算的,是按10件、20件,10包、20包一整箱來進,所以體量會比較大,比較垂直。配送也比較固定。

我們覺得切這部分人的市場空間會比較大。當我們走下去看這些人的時候,會發現他們也活的不輕松。他們主要有幾個痛點:

第一個:他們基本上去城市一級批發市場進菜。都是半夜去或者淩晨去,在那里呆差不多3-4個小時,天亮了才回來,回來之後再做分包分揀擺臺等,他們的時間是日夜顛倒的。

杭州《都市快報》報道過這麽一個事情,有一個糧油批發農貿市場,里面有一個營業戶叫小張。他在批發市場撿到一個錢包還給失主了,報紙采訪他。他們一家四口人,基本上老爸負責進菜,女兒讀書,白天賣菜靠老媽。他說了一句很辛酸的話,他說我女兒這麽大了,我基本沒怎麽見到過她。爸爸晚上進菜,白天回來,女兒上學了,等女兒回來,爸爸又去進菜了。

第二個:他們進貨不光是時間的成本,還有很多其它的成本,比如來回的路費,在市場里進貨需要交一些稅費,還有上下貨小工的費用等等。對他們來說,進菜的費用也會很高。

第三個:他到批發市場里,面對大戶,他就變成小散,所以價格本身也沒有大的優勢

第四個:在傳統的市場里,他進的貨,是沒有售後服務的。他進過後就結束了,交易就閉環了。

所以看到他們有這麽多痛點,我們希望服務他們,幫他們解決進貨的問題,讓他們進貨變的更加省時間、力氣,更加省心、省錢,讓他們的生活會好一點。

我們發現,如果這一部分人的勞動力被釋放出來,潛能是非常大的。他以前晚上進貨,白天睡覺,現在白天不用睡覺,我們想到切這一部分。

我們服務於1300萬生鮮蔬菜中小零售商,還有9000萬的農產品生產者,這些生產者可能是150萬的生產基地,可能是600萬的農民經紀人,也可能是8000萬的種植者、生產者。他們最大的痛點就是種出來的貨賣不出去,或者不對路

這就有一個問題,怎麽把貨種得對,把貨賣出去,這也是他們的痛點。所以我們在想,通過訂單來指導上遊的生產,讓他們的生產變得更加高效、對路。如果訂單確定,那麽種什麽樣的品種?該種多少?什麽樣的品質符合用戶的需求?都可以在這里反應出來。

我們希望幫助生產者賣貨賣得更快,賣得更多、更好。因為這條鏈很長,有很多的生產者在當中賺不了錢。剛才我們在聊天過程中,大家都在誤解農民經紀人,他們其實很專業,他們有很豐富農產品的生產和流通的經驗,你會發現他們在整個流通過程中,自己要貼資金、物流,有各種各樣的損耗,他們也是看行情吃飯,行情好賺一點,行情不好可能血本無歸。

所以這部分我們希望通過訂單,能夠讓他們賣得好,能夠賣上好價錢,甚至能夠賣出品牌。如果這些能夠確定,那他們才能有動力擴大再生產。所以我們想說,怎麽樣更輕松,其實我們不光自己輕松,我們目的是讓這些人也能夠更輕松,讓整個流通的行業更輕松。

“宋小菜做什麽”

回過頭來說宋小菜是做什麽的?我們不去講我們是B2B、O2O,我們就是一個蔬菜批發交易的平臺。當然我們可能做得不一樣,首先我們不做供應鏈,而是做反向供應鏈。反向供應鏈,一定是從用戶需求出發,用戶需要什麽,我們反饋到什麽。舉個例子,土豆,我們一旦做進去,這個學問就很深,土豆會有很多的品種,品質、做法都不一樣。

品類下有不同的品級,你會發現這些需求一定是很精細化地反饋到上遊,通過上遊完成。我們現在覆蓋差不多5個城市,日交易額數百萬。所以我們去做的一件事情是說,我們幫他們解決進貨的問題,不做標準化,只做商品化

我們不做標準化只做商品化,光有標準化是不夠的,還需要商品化。商品化是說把農產品看成商品,因為大家都覺得,農產品是貨,其實因為它太非標了,大家會覺得他是貨。我們認為,商品天然要滿足幾個要求:

第一個:定裝

第二個:價格

第三個:服務

第四個:品牌

所以我們現在在做一個事情是說,我們在做全國第一個農產品的商品庫,這個商品庫一定是分品類、品級,分不同價格給到具有不同需求的用戶,商品還包含了售前、售中、售後服務,還會形成品牌。

我們這些商品化的需求會直接反應到上遊,而且上遊會鏈路到我們用戶手上,不需要拆包分揀,所以我們能夠把損耗率控制在1%以內,這個比行業水平低很多。

我們不建城市大倉只建社區小倉。因為我們不需要做分揀,不需要一個很大的倉做分包再打包,只需要做流通和流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300多個社區的點,特別在華東,從一線到四線城市,初步成網。這些點今後足以覆蓋3Km周圍的商家和店家。

我們不做全自營只做開放眾包式的運營。我們發現在這個行業里,現在農業互聯網滲透率在3%-5%,還有很多線下存在。因為農業專業化太高了,我們對行業里每一個從業者都保持敬畏,他們都是專家。

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把誰顛覆掉或者把誰幹掉。我們想一定是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把這一部分人聯合起來激發出來,發揮他們的能力,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我們之前也踩過坑,我們之前的物流是自營的,會發現這幾十號或者接近百號人,是很難管理的部分。

當然我們如果通過開放式分包的方式跟合作夥伴做,我們的成本會降低,而且效率會很高。

我們的運營成本可以控制得很好,相比一些生鮮同行,運營成本可以做到三分之一,杭州和上海分公司的現金流可以為正。

我們經常調侃說,我們不是賣菜的,我們是死賣菜的,我們這群死賣菜的,在未來就算是拼死,也要把宋小菜做成中國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農產品交易平臺,中國最具價值的農業數據服務平臺,我們發現在整個交易過程中,可以積累很多商品的數據、人的數據、貨的數據,包括上遊的人,也包括下遊的人,以及下遊可能在為下遊服務的人。中國最開放的農業共創共贏合作平臺,發揮產業鏈上每一個專業從業者的價值。

成事在人,我們的團隊在生鮮行業算得上是夢幻,核心管理層來自阿里各個業務板塊的創始者,還有來自生產領域的專家。

為什麽說這個主題——輕松。我們說在做這件事情,不光是我們輕松,我們希望讓中小零售商更輕松,上遊的生產者,讓這個鏈路里的B和C都變得更加輕松,,工作方式輕松了,生活也輕松了。其實我們想讓我們整個中國農業變得更加輕松。

當然,我們最終希望讓我們的農業不光變的更輕松,而且會變得更加健康,這個也是關系到民生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夢想,謝謝。

宋小菜 生鮮電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462

工作半年不吃不喝 只夠買10平方呎深圳人捱貴樓全國最苦

1 : GS(14)@2016-09-02 05:49:29

■深圳因樓價高,被評為「最苦情城市」。



香港樓價持續回升,內地樓價亦一直上漲,有研究機構近日就內地60個城市的平均樓價與平均月薪作比較,發表「最苦情排行榜」,當中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堪稱「中國最苦情城市」,因為當地的打工仔單靠他們的平均月薪,不吃不喝不消費6個多月,才能買到一平方米(約10.76呎),有網民諷刺:「中國根本整個國家都是苦的!」



該排行榜由總部設於北京的研究機構「標準排名」發佈,它以內地60個城市7月份每平方米的平均樓價與當地平均月薪作比較。研究指出深圳的平均月薪為7,467元人民幣(下同,約8,671港元),但樓價每平方米就高達50,842元(約59,042港元),即樓價與薪水的比例為6.81,意味着當地的打工仔需要工作及不消費6個多月,才足以購買一平方米的面積。而以呎價4,725元(約5,487港元)計算,深圳人每個月只能買約1.5呎的面積,「榮獲」苦情排行榜第一名。而在「苦情排行榜」被「擠到」第二的就是首都北京,它的平均樓價為每平方米47,619元(約55,299港元),而平均月薪則為7,720元(約8,965港元),兩者比例為6.17,同樣要半年多的薪金才能買到一平方米的面積,而排行榜亦只有深圳及北京樓價與薪金比例「過6」,即全年不吃不喝不消費也買不到一個單位的兩平方米。隨後排名依次則是上海、廈門及南京。


港人買10呎需7個月糧

「標準排名」指,北京及深圳的生活壓力在排行榜的數字已表露無遺,而上海雖然比廈門排名前一名,理論上比較「苦情」,但是上海的月薪比廈門多2,000元(約2,326港元),生活在廈門的壓力較大,而深圳、北京及上海都是一線城市,廈門竟能打入「四強」亦令人吃驚。但就算內地樓價再高,仍難以追得及本港,因為根據同一機構先前的數字,香港的平均樓價為每平方米約11.5萬港元,對比起本港入息中位數1.55萬港元,比例為7.4。以差餉物業估價署前日公佈的數字計算,40平方米以下的九龍單位售價為每平方米約10.9萬港元,與本港入息中位數的比例亦「過7」,即香港人7個多月的薪金才買到一平方米的面積。新浪微博


【內地城市 7月樓價資料】

1.深圳每平方米平均樓價︰59,042平均呎價︰5,487平均月薪︰8,671平方米樓價/收入比例︰6.812.北京每平方米平均樓價︰55,299平均呎價︰5,139平均月薪︰8,965平方米樓價/收入比例︰6.173.上海每平方米平均樓價︰50,001平均呎價︰4,647平均月薪︰8,821平方米樓價/收入比例︰5.674.廈門每平方米平均樓價︰37,785平均呎價︰3,512平均月薪︰6,912平方米樓價/收入比例︰5.47 5.南京每平方米平均樓價︰25,194平均呎價︰2,341平均月薪︰6,573平方米樓價/收入比例︰3.83註︰以上價格單位為港元 資料來源:標準排名研究公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02/197573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152

連續八年 港人供樓全球最苦逾19年不吃不喝 創新高

1 : GS(14)@2018-01-28 18:47:39

【本報訊】香港供樓繼續苦絕全球!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公佈一年一度國際供樓負擔能力報告,香港供樓負擔比例高達19.4倍,相當於19.4年不吃不喝才「供甩」層樓,排名全球第一位,更連續第八年成為全球置業最困難地區,數字創下該調查有紀錄以來的新高。記者:陳家恩 陳家雄


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以當地的住宅價格與家庭入息中位數比較,計算需要多少年時間全家總收入才買得起層樓。調查包括9個國家共293個城市,例如中國、美國、澳洲、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新西蘭、愛爾蘭等。截至去年第三季,本港住宅樓價中位數為619.2萬元,再除以家庭年收入中位數31.9萬元計算,得出樓價負擔比率為19.4倍。報告自2010年起加入香港數據,由11.4倍,一直穩步上揚至2015年的19倍,於2016年微跌至18.1倍,再至2017年創新高19.4倍;同時遠遠拋離第2位澳洲悉尼的12.9倍及第3位加拿大溫哥華的12.6倍,而新加坡及東京橫濱僅為4.8倍,反映本港樓價有幾癲。


學者:外資湧入 樓價難跌

根據Demographia定義,倍數高於5.1視為樓價嚴重超出負擔水平。調查發現有28個城市的樓價「嚴重地難以負擔」,其中澳洲5個、新西蘭1個、中國1個、加拿大2個、美國13個及英國6個。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兼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港人買不起樓不代表樓價一定跌,因外資來投。最大問題是樓價拉高租金,令無樓人士捱貴租。再者,本港超過一半人持有物業,樓價高不一定冧,因為業主不想樓價跌。目前發展商、二手業主都不減價,本港沒有經濟危機,幾乎全民就業,種種因素令樓價難跌。對於報告樓價負擔比率計算方法,莊教授認為,假設香港人人都買樓,可以家庭入息中位數計算,但本港很多住公屋,所以不應用全港家庭入息中位數計算,若撇除公屋住戶,本港供樓負擔比率將大幅減少。他認為,保守估計目前需要置業的非公屋住戶家庭月入約6至7萬元,年收入約70至80萬元,以一層600萬元住宅計算,相當於不吃不喝8至10年。不過就算8至10年亦算高,一般而言,不吃不喝5年是一個比較健康的水平。

須黑天鵝出現才轉勢

資深地產分析員張一鳴指出,數據或有不準確,但好明顯見到情況越趨嚴重,目前樓市極之不健康,但仍然上升,因資金氾濫。樓市升勢已形成,很難突然掉頭,「個個都咁樂觀,樓價一定升,唱淡實被人鬧到飛起。樓價高企短時間會持續,要等黑天鵝出現,趨勢才會轉變,但市場覺得唔會出現,先至會咁瘋癲,大家都覺得,唓!根本唔會有嘢影響到,個個政府都頂住個市,經濟先可以復蘇,頂住個市,希望刺激消費。」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3/202830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5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