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後IFRS時代 資產負債表比EPS重要 潤泰獲利暴衝背後的兩堂投資課

2013-11-25  TWM
 
 

 

撰文‧周岐原

潤泰全、潤泰新該怎麼認列獲利?EPS(每股稅後純益)到底是多少?成為當前股市最熱門的話題。

十一月十四日,潤泰全、潤泰新在盤後公告,依三十一號公報以市價認列轉投資高鑫零售獲利,損益表上的獲利隨之暴增,前三季EPS分別高達五十四.一九元、二十八.八三元。驚人的獲利數字讓市場訝異不已,因為潤泰全的表現,甚至超越前三季EPS繳出四十六元的股王大立光!

毫無意外,訊息發布隔日,兩檔個股就吸引大批買盤進駐、股價均告漲停,令它們的市值在短短一個交易日內,增加約九十五億元。

然而,潤泰全、潤泰新的營業現狀和獲利,實質上並未改變,因此休息一個周末後,投資人情緒恢復冷靜,十一月十八日的股價,又雙雙回檔超過三%,引發市場對IFRS(國際會計準則)實施後,應如何認列獲利的關注。

EPS超越大立光

只是帳面數字

「這個案子,真的讓外界摸不著頭緒,」一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高層私下說。他指出,本案的性質是認列轉投資獲利,和其他公司在IFRS實施後,以市價不動產認列價值不同,可說沒有前例可循。

出現這個罕見的「利多」,原因與答案都藏在高鑫零售的股權架構裡。由持股分布來看,法國歐尚集團(Auchan Group)與潤泰集團共同持有吉鑫控股,持股比率分別為五一%及四九%,吉鑫控股則持有高鑫約五二%股權;因此可以說,法國歐尚集團是高鑫「最終的控制股東」,對於這個上市主體,具有實質控制力。

而歐尚集團自二○一四年起,財報將適用IFRS制度,因此在一三年八月十四日,歐尚與潤泰集團重訂股東協議,視為不具控制力的潤泰集團,於是依照規定認列高鑫的轉投資獲利,才出現這次的EPS大幅躍升。

但重大訊息內容中,潤泰集團此次認列獲利,並未處分高鑫股權,這也令證交所高度關注,究竟潤泰與歐尚的新協議,有無影響潤泰對高鑫的控制力?「我想,主管機關最關注的是,若只有『換約』,能不能認列這麼大的利益?」會計師說。

其實,兩家公司獲利暴衝只能算是帳面數字,並沒有帶來實際現金流,如果要依據此EPS預期公司能配發高額股利,絕對不切實際。不僅如此,見到數字就搶進的投資人,未來還得面對風險。

此次潤泰全、潤泰新分別認列三九○、二五八億元獲利,不過未來,高鑫股價若呈現永久性下跌,兩家公司可能也需要提列減損。影響所及,不但當期損益表可能出現重大投資損失,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的淨值部分,也有可能出現巨幅減少。

事實上,國際間已採用的新版本,就是為了修正台灣現行舊版本所造成的上述風險,其差別,在於新版本不再認同「失去控制權就必須一次認列價差損益」的概念,簡單的說,無論控制權是否有變動,只要屬於長期投資,都仍維持每年固定認列投資損益的作法。

新遊戲規則

要留意資產負債表變化

其實早在三年前,第七二六期《今周刊》就率先發出提醒,IFRS這項影響投資決策巨大的「新遊戲規則」,已悄悄在台股發酵。當時震撼散戶的企業,是上市公司藍天。

當年十一月藍天公告,依IFRS評估後,投資性不動產公允價值將提高每股淨值,從十三元大增至六十五元,增幅接近四倍。消息發布後,股價果然在兩天內大漲六%。

這個案例,後來讓金管會出面喊話,表示公司揭露IFRS相關影響時,必須將有利、不利的資訊共同揭露,避免「報喜不報憂」。觀察這個三年前的經驗,可見小股東除了觀察損益表呈現的獲利高低,還得留意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品質,以及附註內揭露的資訊,才能確認公司財務狀況。

令人玩味的是,潤泰集團公告訊息隔天,在香港掛牌的高鑫零售,股價並未受到前三季稅後純益增長近三成的利多消息支持,反而以大跌六.五六%作收;而且,當日高鑫成交股數多達三千五百萬股、創二個多月來最大量,與台股市場中潤泰全、潤泰新爆量漲停、受到追捧的境況,恰恰相反。

市場人士解讀,這個現象可能來自投資人擔心,潤泰集團認列轉投資獲利的動作,無形中宣告,高鑫的主導權將劃歸歐尚;而在董事長黃明端帶頭衝刺下,中國大潤發每年開出兩位數新據點的好成績,日後或許無法重現。

無論如何,此案已經讓市場充分感受到,財報適用於不同會計準則時的「震撼教育」,未來投資人應多關注企業資產負債表,才不會被數字迷惑。

高鑫零售股權結構

公眾 17.90%

歐尚 9.89%

51.00% 吉鑫控股 51.94% 高鑫零售 95.00%歐尚中國大賣場潤泰 49.00% 95.26%大潤發中國大賣場

16.60%

個人股東 3.67%

註:數字代表持股比率 資料來源:高鑫零售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22

身價一年暴衝1,800億,繼好萊塢後投資台影業 一年暴富他34歲登上《富比世》!

2015-09-21  TCW

文·黃亞琪

林奇,靠中國網遊致富,現在看上台灣電影人的創意,未來將走好萊塢模武,與台灣電影公司影一製作十部合拍片。

台灣電影業,近來出現了一位中國新金主。

九月九日,台灣興櫃電影製作公司影一宣布,與中國網路遊戲股王游族網絡所屬的影業公司合作,雙方未來將共同投資製作十部兩岸合拍片。

影一總經理李烈指出,去年底雙方上海結識,見識到游族員工中國八O後年輕人的拚勁,電影需要年輕活力火苗去燃起。兩者一拍即合,未來先從合拍片開始。

這位首度來台結盟台灣電影人,就大手筆喊出十部片的,不是成立二十年餘的華誼兄弟,也非擁有中國電影通路、以地產起家的萬達集團王健林,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一年前暴富的游族網絡董事長、三十四歲的小伙子奇。

接受專訪的他,坦言去年借殼一家老雨傘店,加上遊戲業績加持,一年問身價暴衝五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億元》,在去年搖身變成(富比世) (Forbes)中文網年輕中國創業富豪之一。就算今年中國股市大跌,以目前股價估算,身價也有二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百億元》。

敢拚! 工程師出身,遊戲圈創業

他來台投資電影,還只是他布局的第三站,他今年來已經與美國前兩大藝人經紀公司CAA合作一個一億美元基金,準備與好萊塢公司合作拍片,同樣模武也沿用在 與影一的合作上。從好萊塢投資到台灣,林奇說,台灣創意不斷,從《聶隱娘》就可以看出。」令人好奇的是,一個做網路遊戲的,為什麼要大動作進軍電影產業?

出身溫州的他,大學畢業後,不甘於僅當一個為人作嫁的軟體工程師,加上愛玩遊戲,二00九年與友人搭著當時中國遊戲市場崛起順風車,創辦了上海游族(游族網絡集團前身),也賺了不少現金。

隨著遊戲演進,在中國遊戲產業也進入殺戮戰場。據資策會產業分析師李易鴻觀察,光去年,中國遊戲市場有三00%成長,今年至少也有一00%:但也是一個紅海,開發團隊就有一萬五千家以上,淘汰率高達九成。

李易鴻觀察,當開發門檻越來越低時,比得不是跨越障礙,而是如何顧及到顧客使用感受。儘管其代表作《女神聯盟》找台灣知名女星林志玲代言,題材迴異於武俠小說、《西遊記》等老梗;技術也流暢,受到歡迎,也為游族帶進穩定的現金流。

但當紅海殺得血流成河,若不尋求另條成長曲線,可能就會遭遇到「窮得只剩下錢」的困境!

敢搏!

暴富後,另闢蹊徑拍電影暴富後,林奇危機感更重。

他眼前只有兩條路,一是從原本的頁面網路遊戲延伸到手機遊戲發展,二是另闢蹊徑,想辦法將上市籌募來的資金,用在另一個更大的事業可能上。

他的選擇,就是大膽將更多資本投入另個「賭局」:電影,這是他走出十三億人口的大陸,進軍世界舞台的機會。

借力使力!

找巨星吉勃遜執導處女作八0後的林奇,作風與大他一輪的中國企業家不同,敢投資、敢給而且積極國際化。今年年中,他就聘請索尼前執行長出井伸之擔任顧問,還大方為出井舉辦記者會,就怕全中國人不知道他在國際化。

他將製作六到八部電影,目前首部由梅爾·吉勃遜執導的戰爭電影《鋼鋸嶺》(Hacksaw Ridge)已經開拍,影一也正在評估規畫共同投資。

借力使力,背後無異是更大商機考量。「跟經紀公司合作,直接控制藝人端,變數才不會大;從中國市場來看,成功電影『創意小火車』衍生效益已經提升王五。%(過去平均定一五%),且投資(入股)僅是獲利,只有真正加入戰局裡才能學到商業模式。」他解釋。

一旦掌握創意話語權,後續衍生周邊效應週期自然縮短,就能將製作成本快速回收,這也是好萊塢一貫玩法,更是他為什麼在一個「賭局」後,快速又參與另一個戰場的原因。

與游族網絡曾有數面之緣的雷亞遊戲創辦人游名揚,對於這群中國八0後給予的觀察是:務實,這務實的背後所展現出來的則是執行力。

務實的林奇,最經典的例子是一款測試研發十五個月的《少年三國志》,這是一般遊戲五倍以上,但上線前兩、三個月,內部質疑聲不斷,認為命名為三國志題材太老,歷經百天腦力激盪才定調出「少年」兩字,讓角色與市場區隔。

敢衝!

犧牲假,20天拚五億業績

他大膽在今年中國春節,當敵人放十天春假時推出該款遊戲。整組人馬逾六十人,這十天就睡公司,結果假期前後二十天,創造人民幣一億元(約合新台幣五億元)收入,比一般回收週期快一倍,進帳的都是現金。

現在他看到的,是目前單月票房已經首度超越美國的中國電影市場,二0一七年可望達人民幣一百億元,變成世界第一的商機。

網路遊戲界普遍肯定他的成績,但進軍影業市場,能否成功無人知曉,他一不小心,可能就落得「不務正業」的下場。

但中國狼的狠勁讓他站足中國市場,而快速布局、投入大資本的頻頻動作,也讓人見識到中國創二代「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的格局。

林奇

出生:1981年

學歷:長江商學院EMBA

經歷:浙江電信軟體工程師現職:中國游族網絡創辦人成績單:2014年《富比世》中文網中國年輕富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45

活用鯰魚學 他讓統一中控獲利暴衝 專注品牌不打血戰 侯榮隆繳出成長九成佳績

2015-09-28  TWM

「海之言」、「小茗同學」、「冠軍榜」,這幾個台灣消費者陌生的飲料和泡麵品牌,卻是帶動統一中國控股獲利倍增的高毛利武器,其背後的操盤手,正是羅智先的中國市場第一戰將──侯榮隆。

今年上半年,統一中控繳出一張漂亮成績單,相對去年血流滿地、營收獲利俱慘的狀況,今年卻一百八十度大翻轉,獲利達六.八七億人民幣,較去年成長高達九三.二%,遠超過市場預期,且讓持股七成的統一企業獲利創歷史新高,幕後操盤手正是統一中控總經理侯榮隆。

關鍵在於新品「海之言」、「小茗同學」搶市成功,「海之言」上市一年半,賣逾四億瓶,中國平均每三人就有一人喝過。

「如果市場晴空萬里,統一坐在老二位置,永遠沒有贏的一天;但今天市場面臨風雨,挑戰者若能端出對消費者有價值的產品,機會就遠大於風險。」九月十八日下 午,侯榮隆趕赴陝西西安與台灣媒體晤談一個半小時,又急匆匆地趕赴甘肅蘭州,下屬形容他是個「行動力特別強的主管」;不僅如此,侯榮隆的思緒也十分清晰且 口才便給,無論任何尖銳提問,他總能沉著應答。

紀律、執行力 常掛在嘴邊儘管集團董事長羅智先在八月法說會上說出「下半年中國景氣將緊張到破表」,侯榮隆卻以「若沒有洗牌,贏的人永遠會贏,輸的人永遠會輸。」巧妙地四兩撥千斤,將大環境劣勢轉為挑戰者的優勢。

今年五十一歲的侯榮隆,是統一中控歷來最年輕的總經理,自二○一一年九月接任來,他坐在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要位置已屆四年,相較前幾任總經理皆 由台灣派任而來,侯榮隆自九三年進入統一集團後,經歷皆集中於中國市場,歷任廣州統一經理、珠海麒麟統一啤酒副總經理、北京統一飲品總經理及統一中國人資 總監和行銷企畫室總經理,與往常慣例不同,侯榮隆可說是羅智先直接在中國擢升的第一人。

統一中控發言人楊壽正說,侯榮隆常將「紀律」與「執行力」掛在嘴邊,「能坐上這位置,嚴格是基礎條件!」而侯榮隆自己更相信人定勝天的法則,雖然中國經濟 增速放緩,但中國消費者口袋裡的錢,卻也比二十年前多了二十倍,緊抓住中國經濟「由量到質」的轉變,侯榮隆說:「命是老天爺決定的,但運可由我們來改變! 這三年(一五至一七年)很關鍵,我們要放手去打,太保守只會讓機會稍縱即逝。」雖然外表溫文儒雅,但侯榮隆占領市場的雄心卻十分激進,在他上任的頭三年 裡,以「血戰」來形容統一和康師傅間的競爭也不為過,從行銷、廣告到包裝,處處針鋒相對;自從去年兩邊都取消方便麵搭贈火腿腸後,形勢有了轉變,統一顯然 決定「做自己」,注重利潤與品牌價值更勝於營業額。

侯榮隆坦言:「我已經很久沒有關注它(指康師傅)了,真的!哪一天媒體不再拿兩家公司做對比,就可以說統一中控轉型成功了吧!」產品力掛帥 五委員會合作有一門人資管理學「鯰魚效應」是這樣說的:據說活沙丁魚價格是冷凍沙丁魚的好幾倍,漁夫為了確保沙丁魚不在返航途中死亡,便放入一條鯰魚,沙 丁魚群深怕被外來者吃掉而產生危機意識,便會奮力逃竄而存活;做過人資主管的侯榮隆深諳這門學問,要讓中國三萬三千名員工努力衝刺,他必須不斷放入鯰魚。

首先,侯榮隆在總經理室下組織了創新、食安、人資、投資、戰略五個委員會,用意在加強團隊合作,楊壽正解釋:「以前每個部門單打獨鬥,自己關起門來搞,但 現在每個月都透過委員會做跨部門溝通。 」「通路為王的時代逐漸過去了,現在是產品力掛帥。」喊出新口號的同時,侯榮隆在去年第四季新增一個研究所,樹立「雙研發團隊PK制」,兩團隊各有辦公 室,提出的新品拿到創新委員會評選,並於年底計算績效指標。

「統一中控嚴格執行末位淘汰制,因為中國這個市場,不能安逸以對。」在侯榮隆的無框眼鏡後,射出了嚴厲的光。

為了快速推進變革,統一中控一改中央集權,在內部進行「授權簡政」(下放權力、簡化層級),讓第一線聽到炮火的人有權作決定,外部則是廣納消費者聲音,邀請大學生參與開發決策,並稱其為「泛九○後消費者評審團」。

侯榮隆認為,近一年來先後推出的飲料新品「海之言」、「小茗同學」能獲得巨大回響,除了命名策略不同於以往,更大的原因是「接地氣」,「過去製造商都很自 我,不願意蹲下來傾聽消費者聲音,去年第四季起強制讓消費者參與開發,新品的成功率變得更高。」行銷接地氣 有分享才成功以茶飲料「小茗同學」為例,從開發到上市過程,累計有兩百多名九○後的學生參與,行銷資源更大幅傾向數位媒體,光是冠名贊助綜藝節目《我去上 學了》就花費一億人民幣,還建立新的內部指標,侯榮隆說:「所有二.○新產品,如果不能吸引消費者拍照,放到微信分享,就不是成功的活動。」侯榮隆明確地 表示,二○二○年前,要讓統一中控躍身成為中國快速消費品最有價值的公司。明年羅智先將滿六十歲,已聲明不再兼任統一企業總經理,若統一中控的願景成真, 統一集團的接班梯隊裡,侯榮隆自將更受矚目。

侯榮隆操盤管理術

團隊聯合作戰

組織創新、食安、人資、投資、戰略5個委員會,將中央集權改為跨部門團隊溝通。

充分授權快速反應部隊

簡化組織層級,讓聽到炮火的第一線人員能即時反應。

危機生存學

善用「鯰魚效應」,讓團隊既競爭又合作。

更貼近消費者

每個新品開發過程,至少邀請兩百名以上大學生參與決策,傾聽消費者聲音。

Profile侯榮隆

出生:1964年

現職:統一中控總經理(2011年9月上任)

學歷:中國清華大學碩士

Profile統一中控

董事長:羅智先

兩大產品:飲料、方便麵

2015上半年營 收:120.05億人民幣

毛利率:37.8%

獲利:6.87億人民幣

撰文 / 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96

議員打分數 柯P年終考績只得68分 民意看新政》 有魄力易暴衝、五大案陷僵局

2015-12-28  TWM

十二月二十五日,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滿周年,市議員給柯P的平均分數只有六十八分。受訪議員給分從十分至九十九分都有,差距極大,柯P「嗡嗡嗡」一整年的表現,評價顯然很兩極化。

一年前,挾著超高人氣出任台北市長的台大名醫柯文哲,如今獲得怎樣的評價?六十八分,是台北市議員給柯文哲施政表現打出的平均分數。六十三位市議員中,有 七成接受《今周刊》調查訪問,對於過去一年的「柯P新政」,有議員大讚給九十九分,但也有議員只給極低的十分,評價兩極。

負評一:口快、說多做少

至於對柯文哲的綜合評價,加入市議員私下與柯文哲接觸的經驗,以及府會關係,柯文哲同樣只得到六十八分,議員給分同樣從二十分到九十九分都有。

為何評價如此極端?從市議會國民黨、民進黨各據超過四成席次的版圖來看即可理解;受訪的十八位國民黨議員,對市政平均給分約五十三分、綜合表現約五十四分;十九位受訪的民進黨議員對市政和綜合表現平均都約七十九分。

對照今年四月,柯文哲就任市長一百天時,本刊同樣請市議員打分數,當時平均七十二分,過去八個月來,議員對柯文哲的評價退步一些,這樣的落差,是否展現出蜜月期過後,柯文哲種種表現都被提高檢視規格?

進一步詢問議員給分原因,多位議員提到,柯文哲說得很多,但實際做到的有限。「印象中,只有拆除忠孝西路公車道及停車收費兩項政策完成,其他都還是空話。」國民黨議員吳世正說。

無黨籍議員李慶元也認為,柯文哲對很多事情了解不足,卻常常突發奇想,未經仔細規畫的政策,精準度和穩定性都不夠,貿然發言易引起民眾恐慌。民進黨議員高嘉瑜與何志偉認為,柯文哲常在溝通不足的情況下,先宣布、再變動,難免予人朝令夕改的印象。

負評二:用人護短待檢討

用人護短,是另一項為市議員詬病的問題。除了因波多野結衣悠遊卡鬧得滿城風雨的悠遊卡公司前董事長戴季全,尚有多位經海選或輔選有功入閣的局處首長,遭點名不適任。

「i-Voting〈電子投票〉遴選出來的首長對政治生態不順手,行政能力差。」一位不願具名的市議員如此評論。資深議員觀察,少數局處首長好大喜功, 「說得快,但做不出好成績,像市府顧問、文化局、觀傳局、交通局等首長,都須檢討。」也有議員說:「副市長林欽榮還是未上軌道。」包括遠雄大巨蛋、美河 市、雙子星、松菸文創、三創園區在內的「五大案」,是柯文哲上任後責成廉政委員會追查的重點,他也曾展現面對財團毫不畏懼的霸氣,卻隨著十月底赴市議會做 完五大案專案報告,悄悄落幕。

包括民進黨的阮昭雄、吳思瑤、王威中在內,多位議員均指出,「大巨蛋」處理進度,是柯P最迫切的課題。

負評三:五大案無疾而終

國民黨議員陳孋輝批評,「五大弊案無疾而終,只是操弄民意,凸顯柯文哲找到問題卻無能力處理。」國民黨議員王鴻薇更指出,媒體炒作五大弊案整肅,已使廠商遠離台北市,造成重大工程流標、建設嚴重停滯。

好評一:敢堅持 不怕挨罵不過,柯文哲的堅持與改變還是讓不少議員稱許。取消YouBike借車前三十分鐘免費優惠,以及八米巷弄路邊停車格收費,是最受議員稱道的兩項政策,國民黨議員陳炳甫等人都提到,落實使用者付費,值得肯定。

「柯P勇於改變,挑戰市民不喜歡的事情,堅持做對的事。

」高嘉瑜如此評論;台聯議員陳建銘同樣認為,柯文哲總能堅持自己的作法,不為外界左右。

素人從政,議員觀察柯文哲常能展現出「跳脫傳統思惟」的解決方式。

公開透明的「預算視覺化」,讓民眾先了解預算編列方式,進而能討論、參與,則是國民黨議員汪志冰認為頗具創意的政策。

好評二:跳脫傳統思惟

然而創新的解題方式並非全無害處,民進黨議員陳慈慧認為,柯P團隊想快速解決社子島問題,推i-Voting來決定施政方向,「太急了!還有很多細節沒解 決。」國民黨議員李新也認為,柯P常忽略專業,手法也有可議之處,像是巷道路權歸屬複雜,要求里長i-Voting決定停車格收費與否,推卸責任。

許多議員提到,「便當會」中與柯文哲的對談,可以感受到柯P認真、滿腔熱血,對市政嫺熟度漸入佳境。

「這是新職場,柯文哲學習能力夠,明年大概就能及格。」國民黨議員歐陽龍說。無黨籍議員林瑞圖認為,以政治素人來說,第一年的表現如此,值得肯定。

一路就讀第一志願的頂尖急診名醫柯文哲,看到市議員僅給略高過及格門檻的評價,會開出什麼樣的解方?後續值得觀察。

撰文 / 陳柏樺、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