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政部官方網站12月16日消息,財政部日前發佈了《2014年關稅實施方案》。《方案》規定,供嬰幼兒食用的零售包裝配方奶粉暫定稅率為5%,比最惠國稅率15%下調了67%
據《方案》,自2014年1月1日起,我國將對767項進口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年度進口暫定稅率,平均優惠幅度達60%。
此次被調整關稅的項目中,與大眾消費相關的部分嬰幼兒奶粉、護膚品等商品較受關注。據《方案》,部分嬰幼兒奶粉、護膚品等進口商品暫定稅率與2013年相比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其中,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氨基酸配方、無乳糖配方特殊嬰幼兒奶粉2014年暫定稅率為5%,比最惠國稅率的20%下調了75%。
相比2013年的調整方案,2014年的方案新增了供嬰幼兒食用的零售包裝配方奶粉的暫定稅率為5%,比最惠國稅率的15%下調了67%。此外方案顯示,2014年對燃料油等767項進口商品實施暫定稅率,而2013年進口商品實施暫定稅率的項目為784項。
此前,據國新辦舉行的2013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情況新聞發佈會,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表示,近年來隨著國內消費的不斷增長,我國進口奶粉的規模在持續擴大。今年上半年,我國進口奶粉44.5萬噸,增加了24.8%。
而據《新京報》報導,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此前表示,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曾多次調降特殊配方嬰幼兒奶粉稅率,這是由於國內消費者對進口奶粉需求旺盛。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口奶粉已從此前的奢侈品轉變成為中等收入階層的必需品,因此關稅理應調降。
不過目前,進口奶粉在我國的「高價」已是人所共睹。據此前《南方週末》報導,2013年7月1日,發改委對合生元、多美滋、美贊臣、惠氏、雅培等多家奶粉企業進行價格反壟斷調查。稍後,惠氏、多美滋、美素、美贊臣、明一、合生元和貝因美等外資奶粉廠商紛紛宣佈將對產品降價。
不過,反壟斷大棒帶來的短期的降價效果能否持久仍有待觀察。而此次降低進口關稅稅率是否將對洋奶粉終端價格造成影響?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其實,從2013年1月1日起,我國已經調整了780多種進口商品稅率,特殊配方進口嬰幼兒奶粉關稅從20%降至5%。但根據此前多家媒體的報導,關稅下調並未撼動進口奶粉的高價,甚至有個別品牌進口奶粉還在醞釀漲價。
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關稅稅率下調並不會對終端奶粉價格造成影響。「目前我們市場的嬰幼兒奶粉有多種渠道,稅率有所不同,既有最惠國稅率,也有零關稅,比如我們與新西蘭簽訂協議,零關稅的奶粉12萬噸左右。」
「但是,我觀察了七八年,每次關稅稅率的下調,我國市場上嬰幼兒奶粉的市場終端價格並沒有下調。」王丁棉分析說,首先在整個產品的價格中,關稅所佔比例不多,對成本構成很少,所有每罐900克裝的洋品牌奶粉,成本都是85元左右,關稅影響不了整個價格。奶粉價格增加的環節主要在流通環節,從總經銷到分銷商再到代理商,層層都加價。「這種銷售方式不打破,價格難以改變。另外,很多品牌的奶粉最終價格設計都是以利潤來定價,降價沒有慣例,價格不提就是好事了。」
在王丁棉看來,進口奶粉價格降低的辦法只有採取直銷模式,砍斷流通渠道的利潤,比如採用網店或者平台營銷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