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 NM
近日審計署踢爆食物安全中心檢測食品態度粗疏,只檢查超市食品,小商店貨品從不過問,now立即找食物安全專家鄺易行,揭露食安中心的混賬史,無綫又買幾個饅頭要她品評。
「食安中心每月只抽驗一種營養,還要驗埋無厘頭嘅嘢。」五十歲的鄺易行說:「今個月驗蛋白質,就所有食物都驗蛋白質,糖水你驗蛋白質把鬼咩?真係混賬!市民以為政府俾得你食應該無問題,其實他們不理你死活。」
別看她外表師奶,嗜好行街市,其實擁有香港大學生化系博士銜頭,痛恨政府沒好好教育市民,○七年成立「良食關注組」,在網上宣揚健康飲食,逢星期日在《明報》全版行文,教讀者如何在街市搜羅健康食材。
《西遊記》妖精爭吃唐僧肉,至於他的同宗,唐英年的肉嘛,少吃為上。「豬的飼料加入促生素,促生素是抗生素一種,多食豬肉會增加身體對抗生素的抗藥性。」
○七年鄺易行成立良食關注組,並設立網站goodfoodwatch.com,教人低碳生活,注重健康飲食。她指出香港食品不是最壞,最壞是美國肉類,包括記者至愛的炸雞。
「對環保最不負責任的國家是美國,到現在仍未簽《京都議定書》(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美國雞養四十日就夠肥拎去賣,因為美國用好低廉的 factory farming去produce雞隻,根本無respect佢係一隻雞。一個農場八十萬隻雞,每隻雞只有A4 size活動空間,根本轉唔到身,而且燒了牠們的嘴,不想牠們叮傷自己,又不讓牠們睡覺,開大音樂和射燈,雞長時間焦慮就食得多,咁咪快肥囉!但所有動物 一緊張就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及毒素,這會損害肉質和營養。
「大陸行緊factory farming的方向,再加上黑心食物,大陸製食品你諗多幾次先好食。」
香港人食魚量是亞洲第三高,又嫌雪藏魚不新鮮,對活魚趨之若鶩,總是逼爆西貢、鯉魚門,以為好識食,卻不知活魚五癆七傷。「只有中國人才覺得游水 魚巴閉。你諗下捉咗條魚返來放在魚缸等人買,養得耐會病,落藥養住佢,那些藥物更遺害。而且在街市人來人往,你望住條魚,條魚一定緊張,一緊張又會釋放荷 爾蒙,所以食冰鮮魚反而安全。」
即使外國有機食品,由於空運抵港,排碳量比本地有機的多十倍,她亦少吃。她認為只 有本地的有機食品,才是最可靠又環保。元朗街市專賣有機魚的「良品漁夫」,灣仔道新記肉食公司賣的「健味豬」,旺角街市的「永明雞」,都是她的推介。她強 調絕非賣廣告,跟本地有機食品沒有任何利益關係。 嬰兒吃奶,更不能掉以輕心。「好多奶粉寫自己有omega 3,又話增強腦部發育,幫助便便……唔通唔食個腦就唔識發育?外國鼓勵食母乳,所以不准奶粉有這些宣傳語句, 但香港政府無監管。 「母親生產後一星期的母乳叫初乳,對嬰兒免疫力和腸胃系統一生受用,沒有奶粉比得上,但私家醫院未生已問你揀邊隻奶粉,真係好過分。BB食奶粉好易腸胃敏 感,私家醫院會叫你幫襯它買防敏感奶粉,我姨甥就是這種情況。為什麼私家醫院這樣做?賺錢囉!」
快樂環保
鄺易行講環保,身體力行,謝絕護髮素,她用醋溝水沖頭。碗碟則用劍麻掃、茶籽粉清洗。肥皂、洗頭水甚至洗面 液她都自家製。 上街不用紙巾,將小毛巾剪成四塊,每日拿幾塊上街,抹汗抹鼻涕都是它,洗乾淨又再用。用來抹屁股、當衞生巾吖笨!「又未去到這個層次,但理論上可行,不過 衞生起見,要用另一批巾。」 二十年前已自備環保袋購物,家裡一個洗潔精膠瓶閒閒地有十年年資。「多一個樽就是多一個樽,在堆填區十年它仍會存在。我會買good quality的東西,希望耐用一點。」心癮起想買東西時,她會給自己十個理由不買。「丈夫也愛環保。我哋著爛一對鞋才買另一對。如果鍾意就買,便不得 了。」 對上一次買裙,是廿三年前結婚,諗落都幾驚心動魄。「我每類型衣服只得一件,例如外套、襯衣、褲,著爛才買。」 她為了這個訪問,特意買新衫,記者真是罪孽深重,萬死莫贖。「我要上鏡整齊。 我想別人知道,正常生活都可以環保。有些環保人污污嚇親人(講緊邊個,大家心中有數啦!)你太radical就無人敢跟着做。」 她的環保理念就如其名,環保同道可能覺得小兒科,但勝在易行。「其實我想告訴大家,只要願意為生活帶來少少不方便,已經可以幫到地球,不用好像周兆祥(終 於開名)般才叫做環保。」 每天早上將香茅、青蘋果、檸檬汁、香蕉、紅葱頭等十多種蔬果磨成汁,一杯給自己,一杯給丈夫帶上班,果渣塗在面上護膚。絕少出外吃飯,就是吃也少肉多菜, 背囊內長期放着一個玻璃盒,食剩打包。 麵包、饅頭、朱古力親手做,還在city'super買了一部乾果機,將生果切片烘乾當零食,她說營養價值可完全保留,再三鼓勵有小朋友的攝影師購買。 個個學似你,歐債危機應該提早幾十年發生。「一定會。」這叫阻住地球轉?她反問:「個地球轉咁快做咩?點解要佢轉咁快?」
一世唔生
在她眼中,人類是破壞地球的罪魁禍首。「人一出生就排碳(吸氧氣,呼二氧化碳),就算你咩都唔做已經排 碳。」 她認為地球太多人,她為減排,多年前已決定不生孩子。 老來從乜?「我沒想這問題。就算要小朋友都只會領養。生育目的是留gene(基因),我又不覺得自己的gene有幾好。」 你唔生,夫家有微言嗎?「我老公排第八,大把人生仔,無壓力。我唔反對別人生仔,但唔會叫人生三個囉,曾生(曾蔭權)叫人生三個,你養呀?一孩政策其實有 需要,你諗吓地球哪能負荷?現在歐洲流行一個名稱叫GINK(Green Inclinations, No Kids),香港落後三十年。」 既然人類咁毒,不如自殺以謝天下?「生命要尊重,係咪?」 挪威○九年的排碳報告指出,香港人均排碳量高踞全球第二,僅次於盧森堡。「香港排碳量有一半來自飛行,每年每人坐飛機的排碳量平均是十三點四噸,來回一次 洛杉磯便排二點六噸碳,如果你一年去五次,你就坐响度咩都唔好做(因為已排了十三噸碳,是每人一年排碳總和)。政府說香港排六點幾噸(每年每人),因為沒 將飛行排碳計算在內。」 她最遠只飛東南亞。「我唔係叫人唔好飛,只係唔好飛咁多。你慳一個半個膠袋,但諗都唔諗就飛,實在太微觀。你去一次洛杉磯就相等於用六百個膠袋,坐頭等 (佔位更多)碳排放量更是多三倍。」
輕鬆低碳
記者問鄺易行,受何人影響變成環保人?「我都想有人影響我。每個人都有個階段是什麼都想要,只是有些人會反 思,會檢討,知道人類再咁生活唔掂。」 家庭背景她不願多說,只知道她在德雅中學讀書,成績差得很。她認為填鴨式教育不適合自己,要求到英國求學。在彼邦,學懂不要人云亦云,不要怕權威,要活出 真我。 任何事都愛查根究底,所以她在大學選修生化系。八四年英國華威大學生化系畢業後,入香港大學繼續攻讀生化碩士和MBA,在港大游泳池跟日後的丈夫一見鍾 情。「我游去邊他跟到邊。(當時穿着火熱辣辣三點式泳衣?)唔係。緣分注定,其實之前我在學校做gym時已見過他,望一眼就知呢個男人係我嘅。」拍拖半 年,碩士未畢業便結婚,丈夫現在做行政工作。 九○年碩士畢業,九八年拿了免疫分子學博士,工餘又考獲寶石鑑證和經紀牌。「我鍾意求學問。相士也說我日坐文昌。」 畢業後當過私人機構的科研人員。「我以前最大的夢想是在lab日做夜做過一生,過着好單純的生活,但原來不是這樣。」
也做過產品經理,負責科研產品的市場推廣,亦替私人公司做關於動物飼料添加劑的研究。現在正職是財務顧問,跟別人合資在灣仔開投資公司,亦是寶光實業(經營時間廊、眼鏡88等)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名不經傳的生化博士,本無鴻圖大志,直至○七年才走出象牙塔,觸發點是她的朋友服食排毒產品後腸道不蠕動。「消費者應該知道自己吃什麼, 既然我有這方面的知識,便應該說出來。不過我人微言輕,政府不會聽我講,唯有透過網站教育市民保護自己,不敢說回饋社會咁嚴重。 」
她是公民黨黨員,近幾年也有跟黨合作,搞健康知識講座。「人生只是一個過程,end up個個都一樣;我只希望自己無害人,有能力就影響人。」
婚後她一直住在黃大仙天馬苑,似與她的財力不相配。「我不想排碳,所以不搬家,夠住就是了。結婚時只俾八十蚊註冊,連相都無影。八十蚊結婚可以一生一世,好大型的婚禮反而離幾次婚,金錢跟快樂是沒關係的。
「人其實不需要咁多,快樂不是用物質堆砌。」
記者自問凡人,快樂起碼有五十個百分比由物質堆砌,剛搬了新居,還決定辭職去三、四個旅行……統統與鄺易行對着幹。這一刻,實在說不出話來。 ####
| ||||||
順豐談了三年才終於談下一列空車,凸顯了中國鐵路總公司面臨的尷尬局面:高鐵為貨運騰出的運能越來越多,但基層沒有動力轉化為實際收入◎ 本刊記者 路炳陽 特約記者 王晨 文中國最大的民營快遞公司順豐速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順 豐)有意包下武廣高鐵每天發車前開出的一列空車,談判從2010年開始,起初廣州鐵路(集團)公司(下稱廣鐵)缺乏興趣,直至去年鐵路改革開始醞釀之後因鐵道部施壓,廣鐵態度才變得積極一些。真正拉貨上量,則是在今年鐵路貨運組織改革啓動之後。廣鐵內部人士坦承,因涉及跨局財務結算,且牽涉利益方過多,內部缺乏有效的協調途徑和激勵機制,廣鐵內部對這個訂單並不看重,認為麻煩大過收益。 這個例子凸顯了中國鐵路總公司面臨的尷尬局面:隨著越來越多的高鐵線路開通,高鐵為鐵路貨運騰出的運能空間越來越多,但各鐵路局沒有動力將這 些運能轉化為實際收入。 自今年3月以來,中國鐵路的貨運量持續下降。中國鐵路總公司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至5月鐵路貨運總發送量、周轉量分別同比下降3.1%,降幅較1月至4月的2.2%進一步擴大。 與之相反,公路貨運量卻在逆勢增長。中國的鐵路貨運系統過去習慣于運送 “黑貨”——即煤炭、焦炭、鋼鐵和礦石等大宗商品,這占了整個鐵路貨運量的98%;家電、服裝等俗稱 “白貨”的商品僅占2%。在熟悉中國鐵路貨運結構的業內人士看來,鐵路貨運量的下降和公路貨運量的上升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嚴峻,因為大宗商品的需求主要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二是中國壟斷的鐵路系統在與相對開放的公路運輸的競爭中,正在節節敗退。 除了客運,中國鐵路與公路、民航競爭的主戰場就是貨運中的 “白貨”市場。與大宗商品運輸不同,運送家電、服裝等“白貨” ,需要面對大量的中小客戶,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靈活地安排運輸計劃,而這恰恰是壟斷多年的鐵路體系最不擅長的打法。 發改委一位官員近日對財新記者直言: “貨運價格這兩年一直在調高,但鐵路發送量一直在下降(2012年下降0.7%) ,貨運周轉量一直在下降(2012 年下降0.9%) ,這完全是鐵路系統的內因所致。 ”伴隨中國經濟進入盤整期, “黑貨”運輸需求的停滯甚至下降已成定局,對鐵路而言,未來的收入增長空間只能來自“白貨”市場。6月15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啓動貨運組織改革,將原來控制在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鐵集裝箱)三家子公司手中的車輛、集裝箱等資產移交到路局,準備以路局為主體,通過改革在鐵路貨運上打開局面。 設想很美妙,但來自路局的各種反饋信息顯示,這場改革對於整個鐵路系統無異于一場再生運動,推出的改革措施還沒有真正觸及鐵路內部運行機制,不徹底改變內部激勵制度,將經營權、調度權下放,讓路局成為真正獨立的競爭實體,鐵路貨運的增長將只是幻想。 疲軟的“黑貨” 2012年,中國鐵路貨運量13年來首現負 增長。進入2013年以來,鐵路貨運有效需求仍不足,各鐵路局請車、裝車總量持續下降,在最近的兩個月,降幅還在擴大。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路、水路等運輸量持續上漲。交通運輸部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至5月公路貨運量和周轉量同比分別增長11.3% 和13.1%;水路貨運量也增長了6.6%,但周轉量下降了0.3%。公路、水路等其他運輸方式正在蠶食鐵路貨源。 中國鐵路貨運長期依賴煤炭。在今年1月至6月總共19.41億噸的鐵路貨運總發送量中,有58.58% 來自煤炭。在以運煤為主的貨運主導思路下,鐵路系統面對貨運量持續下降時,首先想的還是以煤運拉動,但結果不理想。 太原鐵路局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大秦線是煤炭重載鐵路,只有653公里的長度卻擔負著全國五分之一的運煤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運鐵路,長期一車難求; 但自2012年下半年起也一反常態,運量穩中有降。太原鐵路局曾多次召開大秦線貨源組織會議,要衝刺鐵路運量。但2013年1月至2月,大秦線完成運量7376萬噸,同比僅增長1%,侯月線完成2890萬噸,同比下降0.4%。 在上述發改委官員看來,中國鐵路貨運過於依賴煤炭,煤炭運量一下降,運量就下降,這源於鐵路系統的計劃經濟思維,自身經營意識不夠,內部市場觀念不強,無論客運和貨運都如此。 這位官員對財新記者表示,宏觀經濟增速的放緩和煤炭供求關係的轉變,是煤炭運量下降的根本原因,原鐵道部不可能以一己之力扭轉形勢。中國經濟處於轉型之中,鋼鐵業整體疲軟,需求下降,逆轉了煤炭的供求關係。此外,近十年推行的煤電一體化令一些發電企業不再千里迢迢地運煤,而在煤炭採集地或集散地建廠,發電後直接上網,因此部分減少了對煤炭運輸的需求。 前述太原鐵路局人士認為,原鐵道部過去常年迴避 “白貨”運輸問題,同期公路、水路、航空運輸得到長足發展,形成了市場化運輸體系,導致鐵路貨運的市場空間逐步被蠶食。 鐵路部門並非不知道 “白貨”貨源對貨運量有巨大提升空間。 中鐵集裝箱內部人士曾對財新記者透露,該公司曾做過一份中國與發達國家鐵路集裝箱化運輸對比調查,結果顯示,發達國家的鐵路集裝箱運輸占鐵路貨物運輸比重高達30%-50%,比如,美國部分鐵路公司已接近50%,英國為30%,法國為40%,日本為33%,而中國僅為2% 略強,大量的適箱業務流向了公路。 在2013年鐵路改革中剛剛成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已意識到這一點,將提升貨運量的籌碼壓在“白貨”上,啓動了主要針對 “白貨” 運輸的貨運組織改革。 然而,改革的效果仍有待于各種改革措施的進一步落實。 順豐一車難求 對於提升 “白貨”運輸運量,鐵路部門多年來選擇迴避,有其苦衷。中國鐵路在政企合一的壟斷體系下運行多年,冗員嚴重、效率低下,要改變與市場脫節 的問題絕非一日之功。 現在鐵路改革剛剛邁出政企分開的第一步。剛成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機關內設10個部5個局; 下轄18個鐵路局(公司) ,2家上市企業,3個直屬專業運輸公司,以及研究、投資、出版、勘察、金融5家公司;還擁有中國鐵路文工團、中國火車頭體育工作隊等23家事業編制單位。與 “大而全”的組織結構相對應的,是服務質量差,客貨營銷管理薄弱,沒有直接面向市場、滿足顧客需求的客貨經營組織系統,也沒有高素質、高層次的營銷管理人才從事客貨營銷策劃和組織工作。 此外,中國鐵路總公司仍然沿用了實行多年的收支兩條線政策,鐵路局即使虧損也不影響其正常開支,基層缺乏減員增效的動力,無法與以小、快、靈著稱的公路、水路等運輸方式正面競爭。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2013年1月至5月國家鐵路貨運周轉量同比下降3.1%的同時,非控股合資鐵路和地方鐵路卻分別逆勢增長12.6%和10.3%。 此前,武廣高鐵開通後,為確保安全,每天正式發車前會空跑一趟列車。 順豐有意包下這趟車,從2010年開始談,談了許久,因廣鐵不積極,未果。 直到去年年中鐵路改革開始醞釀之後,鐵道部施壓,談判才取得進展,但真正拉貨上量也是在此次貨運組織改革啓動之後。 此次貨運組織改革後,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原六項貨運業務中增加了一項高鐵快遞,即利用高鐵列車和載客動車組列車提供城際間 “當日達”或“次晨達”等小件包裹快運服務。廣鐵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介紹,自2012年3月10日始,廣鐵集團向多家物流企業提供高鐵快遞業務,2013年5月9日又開通了深圳北站至長沙南站的高鐵快遞業務。目前,廣州、深圳兩地至長沙每天的高鐵快件業務量在15噸左右。 高鐵快遞正在起步,但距離市場的希望還很遙遠。上述廣鐵集團人士對財 新記者透露,順豐包下的這趟列車是從廣州至武漢的武廣高鐵全段,此線路涉及跨局運輸,需要廣鐵集團、武漢鐵路局和順豐三家談判,再將方案報送總公司。由於涉及跨局財務清算,利益方較多,很難談下去。在此次貨運組織改革中,廣鐵集團高鐵快遞業務只開通了其負責的武廣高鐵深圳、廣州至長沙段,不涉及跨局業務清算,執行起來比較簡 單,但地域的局限性使高鐵快遞的業務量打了很大折扣。 現在,順豐的單子雖然在鐵路改革的大背景下得以談成,但廣鐵具體執行部門人士坦承這只是個案,廣鐵內部對這個訂單,甚至對“白貨”並不看重,因為 “白貨”運輸麻煩多,收益小,且收支兩條線的管理使得基層路局很難直接看到收益。以順豐這單為例,由載客動車組列車提供快遞業務,一趟車裝不了多少貨,賺錢有限。且空車涉及利益方太多,車務、機務、車站等參與各方都要協調,由誰去協調,利益誰享,責任誰擔很難分清。業務發起人、協調人不僅很難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一旦出現安全問題還要承擔責任。運貨過 程中要派專人盯車。在只有責任,沒有利益的情況下沒人願意組織協調。 廣鐵集團是中國首個試點“公司化”的鐵路局,政企分開試點已20年,高鐵快遞業務的推廣都如此艱難,其他仍未改製的鐵路局可想而知。 前述廣鐵集團人士直言,此次貨運組織改革提出多項措施,以期提高運輸組織效率,但唯獨沒有改變收支兩條線,設立內部激勵機制,這將是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實施中遇到的最大難題。鐵路員工對於擴大貨源沒有積極性。有車站基層職工對財新記者表示, “雖然貨運組織改革了,但幹多幹少目前還是一個樣,收入沒有和業績掛鈎,多幹出了事還要扣錢。幹活越多,出事的幾率越大,少幹一份,就少擔一份風險。 ”因此,在基層甚至出現小貨主主動上門還被擠兌走的現象。 那些既得利益者們 實際上,在此次貨運改革中,對於具體的協調機構有明確安排,即在中國鐵路總公司下屬系統建立“前店後廠” 模式。 上海鐵路局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前店”是各路局成立的貨運營銷 中心,主要負責貨運市場策劃、產品開發銷售、受理客戶需求和內部生產協調;“後廠”指車站,負責裝車和掛運。但在實施中, “前店”仍有流於形式之嫌,諸如 “點裝”費、無發票收費等痼疾仍大量存在。 上述業內人士介紹說,上海鐵路局下屬的貨運營銷中心由原路局貨運部門和多經公司、裝卸公司等合併組成。貨運營銷中心有來自多經公司、裝卸公司的正科級幹部20多人,副科級幹部50多人,此外還有一部分以工代幹的人員;來自路局貨運部門的正科級幹部僅有三四人,副科級幹部不到20人。這麼多幹部,崗位有限,用誰不用誰,貨運營銷 中心如何安排是難題。而且,無論怎麼安排,來自原多經企業的幹部都比來自路局的多,而路局的幹部一向看不上多經公司的幹部,將來難免扯皮。 在北方一家鐵路局任職的一位人士也對財新記者表示,雖然當前各路局都成立了貨運營銷中心,加之鐵路貨運量下降,鐵路內部通過倒賣車皮尋租的空間有所減少,但並未絕跡。據他所知,一些站段的貨運營銷中心流於形式。中國鐵路總公司就貨運組織改革對外承諾“隨到隨辦”而不是 “隨到隨發” ,對某些時效性較強的貨物,先發後發對貨主來說至關重要。這時,貨主只有暗中向關鍵人物送錢搞 “點裝” ,才能迅速請到車皮裝運貨物,保證準時、准點、全額、安全地發送到達。 這位消息人士還透露,貨運組織改革前,貨主到車站發貨,的確收費項目繁多,包括有發票的收費和沒有發票的收費。無發票項目收費進入一些部門的小金庫。改革後, “一口價”將多種收費併入一起開票,但無票收費仍存在,貨運部門仍用種種借口收取相關費用。 他還透露,貨主和貨運部門就類似無票收費甚至達成了默契:如貨主在 “一口價”明示收費項目中不索要發票,收費可以適當減少,這些收入最後進入了某些關鍵部門或個人的口袋。他說,目前鐵路仍有許多運力,裝在少數掌握了權力的既得利益人的口袋里。這些既得利益人是貨運組織改革最難破解的堅冰。 不徹底打破其利益,改革很難持久。 前述廣鐵內部人士坦言,不做路局層面的公司化改革,在現有組織結構下想推貨運業務沒戲。 鄭州鐵路局一位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稱,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鐵路貨運也遭遇過大幅下滑。時任鐵道部部長傅志寰借此在全路推動了以貨運營銷為 主題的貨運改革。但好景不長,2000年之後,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階段,鐵路貨運形勢逆轉,此後連續多年高速增長,貨運改革不了了之。這次改革的中斷,創造了一個極壞的先例,沒有兌現的承諾,讓衆多貨主對鐵路改革失去信心。 他認為,貨運改革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以往改革的失敗教訓和現實都表明,鐵路要改的不是形式, “鐵老大”觀念不改,改革難成。 “貨運組織改革對於鐵路系統來講,不啻于一場再生運動。 ” |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4-9-14 10:22 編輯 【幹貨】快消品研究如何打破“知易行難”魔咒 作者:龍雋 董廣陽 王晗 快消品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高、消耗快的產品,如日化產品、食品飲料等,看似平淡無奇、耳熟能詳,但實質上是個“知易行難”的大品類,如何做好快消品的研究也是很多投資者很頭疼的問題,格隆匯會員龍雋推薦了這篇報告,我們將其分享給大家,供參考。 一、“知易行難”的快消品 快消品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高、消耗快的產品,如日化產品、食品飲料等,看似平淡無奇、耳熟能詳,但實質上是個“知易行難”的大品類,知易不難理解,行難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運作難:快消品一大特點就是門檻低、易模仿,故而同質化嚴重,要脫穎而出不容易,尤其是在已有強大品牌的領域,則更是難上加難,成本驚人。
2、研究難:表面現象好理解,但本質和要點不好把握,尤其是牽涉到消費者的選擇,總感覺似是而非,一時無從下手。
但是行雖難,並不意味著無章法可循,本文將嘗試以問答的形式理清快消品運作與研究中的章法,還投資者一雙“慧眼”。
二、如何運作快消品——做好三個關鍵方面 1、塑品牌——建立差異化的品牌資產 問題1:首先我們需要思考為什麽會有品牌,而且提及快消品則言必稱品牌?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我們在上文已有提及,說白了,就是同質化嚴重,需要通過品牌來塑造出人為的差異化,以獲取超額利潤。 問題2:到底什麽是品牌? 所謂品牌,更準確地說,是其背後代表的品牌資產,即消費者看到任何有關該品牌的元素包括廣告、包裝、文字、顏色等,於第一時間在心智中條件反射產生的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品牌的直接作用就是以廠家期望的形式,牢牢占據目標消費群心智,從而使自己的產品獲得優先選擇乃至品牌溢價。 問題3:如何系統化地塑造品牌? 下圖為:寶潔的經典品牌塑造框架。並結合個人實務經驗,來全面生動地闡釋品牌的系統塑造方法。
1、 環境全景分析 對宏微觀環境進行全面分析,這是塑造品牌的基礎性工作,具體分析領域包括消費者及社會環境、渠道及購物者、競爭對手及公司自身的生意目標等,其中了解消費者是重中之重。由於本部分涉及的內容很廣,分析方法也多種多樣,因篇幅所限,在此不多展開。
2、 明確目標消費群(WHO) 消費者的需求是非常多樣性的,不要指望一個品牌能滿足所有消費者的需求,因為要牢牢占據消費者心智,一個品牌就必須要有鮮明獨特的品牌資產,這就意味目標消費群要“專且精”而非“大而全”。 通常我們把一個品牌的全體目標消費群定義為“戰略目標人群”,但是這個劃分依然很大,要讓生意落地並穩步增長,我們還必須進一步劃分出最具短期生意增長潛力的“短期目標人群”,即飯要一口口吃,每個階段只做透一個子人群。
一個合理的目標消費群應該有以下三個特點:(1)人群足夠大,其潛在市場容量至少超出生意目標的兩倍以上;(2)是基於需求劃分的,這樣我們才能提煉出相應的賣點並進行針對性的產品設計;(3)是否對該人群有足夠深入的洞察力,並能通過可落地的操作,始終獲得目標人群對產品的優先選擇。
3、 定義品牌資產(WHAT) 品牌資產的定義分為三大部分: (1)一句話品牌資產描述:即對品牌資產的高度概括性總結,也是品牌最終想在消費者心智中留下的總體印記或稱品牌內涵,這是品牌塑造的總綱。 (2)品牌個性:品牌所具有擬人化的性格,且要對目標消費群有強大的吸引力。 (3)品牌資產的構建基礎:包含品牌差異化賣點、品類共同訴求點兩部分,其中前者是尤其重要的,這是塑造獨特品牌資產最為核心的一步,比如除菌是舒膚佳差異化訴求,而其具有的清潔功能則只能算做品類共同訴求點,是該品類必備功能。
此外,品牌資產還包括品牌字體,顏色等品牌資產執行元素,見圖8。 4、 精準的整合傳播(HOW) 品牌傳播的目的就是要讓品牌資產在消費者心智中不斷升華,其關鍵有二: (1)必須制定一個符合品牌資產定義的統一傳播主題; (2)必須在消費者最能接受品牌信息的時間和地點以最合適的方式進行持續傳播。
傳播媒介中有一點值得特別重視,也是我愈發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包裝其實是一個很好的自媒體,簡單說就是“好的包裝會說話”,美觀僅僅是其極小部分功能,更重要的是必須要讓消費者在貨架前容易看到,並有興趣拿起來,同時通過凸顯的差異化功能訴求及包裝側面背面的詳細說明甚至軟文故事,直接促進消費者當下購買。 當然除了上面四步驟大框架以外,我們認為還有三個品牌塑造落地的細節也非常值得重視,即“2W1H”——When(合適的時間)、Where(合適的市場)、How much(合適的定價),為方便記憶,我把三者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具體詳述如下:
(1)When(合適的時間——天時):包括某個新品牌首次推出或已有品牌新單品推出的時間。天時正如播種要趕上時間一樣非常重要,好的時機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時點:1、足夠大的目標消費群存在可靠的未被滿足的需求時(這需要足夠的消費者研究與洞察力);2、已有同類產品上市,市場反響不錯,消費者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且先驅者尚未做大之時。很多大公司就經常選擇後者,他們可以觀察市場上的潛力新品,然後集中資源快速做大,風險相對來說也較低,尤其如果先驅者實力較弱,甚至會被後來的強者喧賓奪主。 (2)Where(合適的市場——地利):此處合適的市場是統稱,具體包括合適的區域和合適的渠道兩個方面。合適的市場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1、短期目標消費群在哪些區域富集、他們在什麽渠道購物?2、廠商在哪些區域及渠道擁有足夠的資源?(如足夠的銷售隊伍、有運作能力的經銷商、現有的品牌認知基礎等)3、哪些區域和渠道性價比最高?(營銷預算總是有限的,應優先選擇市場容量大、人均廣告及地面營銷成本低的地區和渠道) (3)How much(合適的定價——人和):讓 消費者想買並買得到只是品牌塑造的前期工作,在購買環節還有最後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價格,只有目標消費群覺得合適的價格才有意義,為便於記憶,在此我將合適的定價簡稱為人和。定價具體又包括兩個層面:戰略上(高中低檔)和戰術上(具體的建議零售價、臨時促銷價的制定)。前者好理解,主要根據目標消費群消費 能力及競品定價等情況綜合考慮,而戰術上的具體價格制定同樣也不容小覷,比如一塊肥皂到底是賣2.98元還是3.05元,可能在消費者心中就完全不同,這牽涉到複雜但卻很有趣的消費心理學,建議大家可參閱經典定價書籍《無價》。
問題4:什麽樣的快速消費品最具有運作價值? 這是快消品投資中常見且重要的問題,我認為最具價值的主要有兩大類產品: 第一類是無法快速辨識產品質量差異及原材料成本的產品,如此一來消費者無法形成清晰的價格錨定,在此基礎上,就可以通過獨特的差異化訴求,大幅提升品牌溢價。 其次是能融合情感因素的產品。顯然情感的價值是無法量化的,因此也存在巨大的溢價空間。 2、強渠道——目標消費群買得到,而且想馬上買
問題5:什麽是好的渠道? 渠道恰如輸水管道,保證水流通暢是其關鍵。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好的渠道有三大基本要素:1、物流的通達性(水管無堵塞);2、價格的穩定性(水壓要穩定);3、陳列的生動性(龍頭易擰開)。其中尤為重要的是一件商品在店內的陳列表現,我們稱之為第一真理時刻,因為這是消費者直面真實商品的第一時刻,正如男女之間的一見鐘情,可能在數秒之間,便決定了商品的生死,有數據表明,76%的快消品是通過店內的沖動購買達成的,所以尤為重要,這也是第一真理時刻名稱的由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陳列生動並非只是美觀,更重要的是激發消費者即刻購買欲望。 問題6:快消品渠道模式的分類及特點? 快消品的渠道模式可大致分為四類,見下圖所示,每種各有優劣,適合不同的企業發展特點和品類特性。 大經銷商制:一 般適合於企業成長初期、實力較弱且又想快速擴大銷售規模時使用,弊端是當經銷商收入到達一定規模,對廠家議價能力提高後會形成惰性,不願繼續深耕市場,使得廠家的生意增長限於瓶頸。如廠家要削藩扁平渠道,將會阻力重重,若鐵腕推進或將面臨生意大幅下滑的劇痛,很多廠家最終被迫只能安於現狀。當然若廠家品牌 足夠強大,產品盈利豐厚,經銷商將依然會對廠家惟命是從,如著名辣醬品牌老幹媽。
助銷模式: 首創於寶潔,主要是與經銷商建立長期共贏的戰略合作關系,廠家通過派駐經銷商人員直接掌控經銷商的銷售隊伍及進銷存,共同擬定生意增長計劃、全面指導經銷商的終端建設,廠家通過借力經銷商資源,實現對終端的可控和管理。但是這需要廠家有強大的運營系統和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做支持。
深度分銷模式: 廠商通過細分市場,招募大量銷售人員直接開發、掌控終端,經銷商淪為區域配送商和資金提供方,以獲取配送差價為主要盈利模式。由於經銷商普遍較小,且廠家對終端有掌控權,廠家處於強勢地位,各種營銷政策將可以快速地貫徹執行。但由於營銷體系扁平,自有營銷人員及經銷商眾多,需要建立起強大的內部管理系統, 否則將難免失控成為一盤散沙。
直銷模式: 這個主要是直營連鎖店以及垂直電商。廠家對終端可以完全掌控,消除所有渠道差價,提升自己的毛利率並全程控制自己的產品質量,對於即食熟食及冷鏈配送商品來說,可最大限度保證食品安全,缺點是:直營連鎖資本開支較大,擴張速度慢,而垂直電商流量導入成本較高,且面臨其他平臺電商的競爭,更適合差異化較為明 顯的小眾產品。
3、控新品——高成功率的新品開發體系
問題7:為什麽把控新品如此重要? 因為通常來說,一個好的新品可以打一時天下,但很難久坐天下,在成熟的品類中尤其如此。這是因為快消品的研發門檻低,好賣的單品很容易被模仿,尤其在大家品牌力旗鼓相當的情況下,單一產品更是難以一統天下。
所以應對之道,就是不斷推陳出新。但是眾所周知,快消品的營銷費用率動輒20-30%,新品短期可能更高,如果新品失敗率過高對企業價值來說將是極大的毀滅。所以企業內部必須建立一整套完成的新品上市控制流程對新品進行嚴格把控。 這方面,很多外企都有非常完善的體系,比如寶潔的SIMPL流程,一個完整的SIMPL流程走下來要18個月,雖穩健但反應速度較慢。在此我們為大家介紹一個相對本土化的新品開發流程(見圖18),建議國內企業可以按照類似的理念自行進行量身定制新品管控系統,以兼顧成功率和反應速度。同時,也強烈建議投資者在調研時對新品上市流程做重點關註。 問題8:廠家如何量化評估新品的銷售潛力? 新品上市一年內的銷量預測可以用以下公式測算: 新品首年銷量 =戶數×肯定會買率×認知率×鋪貨率×平均購買次數×每次購買量
這個公式中除了戶數是固定數字外,其他數據均需通過消費者定量調查或以往新品歷史數據估算而來,如肯定會買率是通過新品上市前的消費者調查直接得來的,而認知率則是通過新品廣告預計投放量與歷史數據對比估算得出的。 要進行較為準確的新品銷量估計,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消費者研究體系,並積累詳實的歷史數據。對於微小企業來說,成本相對較高,我們建議10億元收入規模的企業應建立起初具雛形的規範化消費者調查體系,每年投入百萬級別的經費進行消費者研究,並著手建立單品歷史數據庫和消費者數據庫,而對於50億元以上銷售規模的企業來說,應有精細化的消費者研究體系和完整詳實的單品及消費者數據庫,力求對新品上市進行較為精確的量化管控,以盡可能提升新品上市成功率。
問題9:投資者如何簡便估算已上市新品的銷售額? 上文我們雖然給出了一個新品銷售潛力的計算公式,但很顯然,對於投資者來說,其中變量太多,且數據可得性很差,有沒有簡便地估算已上市新品銷售額的辦法呢?答案是肯定的,接下來,我將給大家介紹一個我們在實際研究過程中摸索出來的可操作的新老品對比估算法,計算公式如下: 新品首年銷售額=(新品鋪貨率/老品鋪貨率)×(新品貨架陳列面積/老品貨架陳列面積)×(新品店內銷售周轉率/老品店內銷售周轉率)×(新品單價/老品單價)×老品同期銷售額 這個公式看起來有點長,但其原理很簡單,就是通過對比新品和成熟老品的鋪貨率、店內貨架陳列面積、動銷情況以及零售價格,再借助已有的成熟老品銷售數據估算新品收入。上述公式中括號里的比值可以看成新老品之間的比例系數,公式可簡化如下:
新品首年銷售額= 新品鋪貨系數×新品陳列系數×新品周轉系數×新品價格系數×老品同期銷售額
看起來上面的系數變量很多,貌似獲取起來很困難,其實不然,這些數據均可以通過終端調研獲取,尤其以商超渠道為主的新品更為適用於上述公式,調研方法如下: (1)首先了解新品上市區域與現有老品銷售區域的分布。 (2)在新品上市的重點區域選擇均勻分布的代表性大門店,建議數量至少不低於10家,最好30家左右(數量越多當然更精確,但調研起來工作量也大)。 (3)挨個門店進行走訪,看看每個終端里老品和新品的貨架陳列面積,由於單個陳列貨架一般是標準寬度,因此可以直接數架面個數作為貨架面積數據。周轉率則主要看生產日期與當前日期之間的間隔天數,兩者是反比關系。 (4)了解新老品之間的出廠價關系,若沒有就直接記錄店內所標的零售價。 (5)老品銷售數據一般可以向上市公司了解或依據前一年情況估算。 (6)上面數據得到後,即可代入公式計算,下面我們可簡單舉一個例子: 假設A為某公司新品,B為該公司某成熟老品。調研一共走訪了30家店面,其中A有售的店10家,B有售的店有20家;A的店均陳列面積為1個貨架,B為2個;A的出廠日期至調研日間隔時長平均為30天,B為15天;A的零售價15元,B為10元;B上年銷售額10億元,預計今年基本不變。則A的首年銷售額估算如下: A首年銷售額=(10/20)×(1/2)×(15/30)×(15/10)×10=1.875億元
此外需要註意的是,新品的鋪貨和消費者初步認知有一個基本的過程,建議至少新品上市3個月後再進行上述調研估算,當然如果想要計算更精確,也可以在新品上市首年進行多次終端調研,逐季甚至逐月測算加總。
三、如何研究快消品——把握三個真理時刻 在討論如何研究快消品之前,我想先提出一個前提,那就是“消費者是老板”,這也是在寶潔被奉為絕對真理的一句話。消費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為什麽是老板而非上帝,我的理解是:上帝是用來祈求的,而老板是真正給我們發工資的,消費者不正是用口袋里的鈔票為我們的產品投票,並最終形成了我們的工資麽? 既然消費者如此重要,那麽要研究消費品,就必須從消費者的視角去調查、分析,尤其要認真評估對消費者產生關鍵影響的三大真理時刻,這樣才能客觀評價標的公司的快消品運作能力,並更深層次地把握快消品的本質。 1、看廣告(看完想不想買?—第0真理時刻)
問題10:廣告的作用是什麽? 我認為廣告的主要作用就是傳播品牌資產、提升品牌和產品的認知度、必要時消除消費者的消費隱憂,以達到吸引消費者進店嘗試購買的目的。而對於營銷人員來說,推出一條好的廣告大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快感,因此也被稱為第0真理時刻。
問題11:什麽是好廣告? 多數人提到廣告首先想到的是創意,但創意好真的就是好廣告麽?非也。 廣告的根本作用是傳播品牌資產,最終影響消費者的心智,我喜歡把廣告比作糖衣炮彈,創意更像是糖衣炮彈的糖衣,主要是從感官上吸引消費者,而更重要的則是傳播的內容,這才是炮彈的彈藥,是真正起到品牌塑造作用的,因 此創意與傳播內容是表與里的關系,兩者的重要性應該是三七開,所以衡量廣告好壞,尤其關鍵的是要看傳播內容是否符合品牌資產的定義、是否精確地表達了差異化訴求點,單純靠創意的廣告正如空殼的糖衣炮彈,消費者雖然愛看,但舔過就化了,不會在心智中留下絲毫印記,這就是燒錢廣告的一大典型。 問題12:什麽是廣告投放大忌? 廣告低效甚至無效投放堪稱司空見慣,我總結了一下,大致有三大主要表現形式: (1)不經測試:拍攝一條廣告可能花費100萬,但播出的費用可能至少是上千萬。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在播的廣告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在做燒錢的無用功; (2)空想主義:在沒有足夠鋪貨率時投廣告是極大的浪費,因為看了也只能空想,根本買不到,比如某些區域品牌外地根本見不到貨,也去央視大打廣告。 (3)撒胡椒面:不達到一定消費者到達率(Reach)和到達頻次(Frequency) 的廣告投放是浪費,正如水不煮沸永遠也成不了開水,因為不能足夠深刻地影響到足夠多的目標消費群,對銷量的影響將非常有限。那些資金實力不夠的企業,更應該要有聚焦思維,可以考慮聚焦重點區域的重點人群,做多媒體組合、優化投放效率,只有把拳頭握起來,攻擊才會更有力,不要試圖一口吃個胖子。
2、勤跑腿(進店還有購買沖動麽?—第1真理時刻) 勤跑腿主要是指多去重點市場的渠道和終端實地調研,個人認為主要看5個方面: (1)鋪貨率及缺貨情況:有多少比例的店有貨?這是買不買得到的基礎。此外,看看有沒有經常缺貨的情況,這反應了渠道的基本管控效率。 (2)店內的4個份額:即在同品類中的貨架份額、規格(SKU)份額、堆頭份額、郵報促銷品份額,這是讓目標消費群能快速註意到商品的基礎。此外包裝色彩是否能在貨架上形成一個獨立的色塊,迅速跳入消費者視野,也是需要評估的重要一環。 (3)購買沖動性:對於快消品的購物決定,70%以上消費者是在店內作出的,因此除了確保讓消費者看到商品外,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有足夠的理由讓消費者當下就決定購買,這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店內貨架、堆頭、包裝等處的廣告語對產品獨特訴求和購買急迫性的宣傳。(如除菌用品渲染細菌的危害、以及限時大力度促銷等) (4)動銷速度:主要看生產日期,這是考察當下所有營銷活動的效果。此外不同品類的周轉速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在看生產日期時應在同一品類中進行橫向比較。 (5)價格穩定性:價格不能經常變動,尤其同一層級的經(分)銷商價格要保持穩定,否則極易產生跨區域竄貨,這是快消品一大忌,極度混亂的價格也是崩盤的前兆。
勤跑腿是獲取一手資料最直接的辦法,尤其是對於新品表現的評估尤其重要。我們曾在2012年2月 對豫皖蘇三省的白酒批發渠道及商超終端做了個大面積的走訪調研,其中順便針對洽洽食品的新品嘎吱脆薯片特意走訪了其大本營合肥市場的商超終端,發現店內陳列很差、鋪貨率也一般、動銷緩慢,大本營尚且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回來後我們發布了調研報告《豫皖蘇行思錄之二——洽洽食品:快樂的瓜子vs.猶豫的薯片》,明確表示了對嘎吱脆的不看好,果然其後洽洽的薯片業務12年及13年上半年收入分別同比大幅下滑30%和28%。
3、多試用(用過還想再買麽?—第2真理時刻) 產品的使用體驗是品牌打造落地的最後一環,沒有足夠的重複購買率,銷量是無法保證的,更不用說打造紮實的品牌資產了,因此套用毛主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試用就沒有發言權”。 但需要強調的是,上述三個步驟,尤其是“看廣告”、“多試用”以及店內購買沖動評估的環節,最好是要有目標消費群來參與,或者至少研究者要對目標消費群有足夠深刻的了解,否則“想當然”的研究很可能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也與我們“消費者是老板”的大前提相違背。 以上我們介紹的三步驟研究方法主要是針對快消品傳統的線下運作模式,在電商風起雲湧的當下,不少品牌也開始觸網,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傳播和銷售,雖然較之傳統銷售方式,電商總體比例尚小,但發展卻異常迅猛,因此如何評估電商的營銷能力,也成為投資者極為關心的內容。在此,我們建議可借鑒寶潔的4C電商運作框架來進行評估,詳見下圖,具體細節較為龐雜因篇幅所限不再展開。 四、快消品運作與研究總結 “塑品牌”、“強渠道”和“控新品”是快消品運作的三大核心競爭力,因此快消品的研究必須牢牢圍繞這三個方面的能力來考察。而眾所周知,快消品運作的所有一切就是為了最好地滿足目標消費群的需求尤其是從未被滿足的需求,為此,在研究過程中,投資者必須始終以“消費者是老板”作為研究前提,堅持以目標消費群的視 角來逐一審視標的公司的三大運作能力,對應的研究方法就是“看廣告”、“勤跑腿”、“多試用”,我想這樣的研究結果將會更接近快消品真實的基本面。 五、重點覆蓋的非酒類快消品上市公司運作能力綜合評價 為了便於讓投資者對食品飲料板塊主要快消品上市公司運作能力有一個系統的了解,我們在此將從“塑品牌”、“強渠道”和“控新品”三個快消品運作的關鍵方面對我們重點覆蓋的非酒類上市公司進行一個運作能力的綜合評價。而之所以去掉酒類,主要是因為在當下的中國,因為某些歷史國情的原因,酒類尤其是白酒並未充分 體現其快消品屬性,因此可比性不強故暫不納入本次評價範圍。 評價方法:本次評價采用星級打分制,星的數量越多代表運作能力越強,5顆星代表所有待評價上市公司中的最高水平。評價方法依據上文中提到快消品研究三步驟框架,評價內容為最近1-3年內表現出來的實際運作能力,其間固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主觀因素,但這並不妨礙評價結果的整體可讀性。 兩點重要提示:其一,所有公司的運營情況都是動態的,因此評價只代表當下的情況,切莫刻舟求劍;其二,快消品運作能力僅是反應公司基本面好壞的一個重要方面,不能單憑此做投資決策,還應綜合考慮改善預期及估值高低等多方面因素。
(來源:招商證券) |
頂層設計終敲定,細則出臺遙盼望。
7月18日,《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落地,作為互聯網金融典型業態的P2P被給予確定的信息中介的定位,這給多數曾打擦邊球從事信用中介的平臺而言帶來極大挑戰。
但是,從“信用中介”走向“信息中介”並非一條順暢的通路,在行業氛圍如此、投資者教育尚未到位的情況下,這也成為未來細則出臺的重點關註對象,這也幾乎決定了整個行業的“生死存亡”,以及“生存方式”。
與此同時,一直以來對這個細分領域“虎視眈眈”的傳統金融機構大踏步向前邁步,大量的金融大鱷將在未來開展更多動作,他們既包括了實體經濟產業,也有傳統金融機構。
信息中介定位或成細則落地最大難題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互聯網金融終於擺脫了“遊離”狀態,《指導意見》在更大程度上認可了P2P網貸行業的存在形式,並將其監管方正式劃至銀監會。
但是,不可否認,《指導意見》更多從高屋建瓴層面對於行業的“紅線”、“底線”等進行了界定,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這更像為行業圍起了圍欄,但是遊戲如何進行尚不得而知。
“監管細則已經準備好了,之前遲遲沒有推出就是在於頂層設計遲遲沒有出臺。”曾經多次參與監管層摸底調查座談的某平臺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在未來眾多有待落地的細則中,如何通過細則落實信息中介將成為最大難點。
《指導意見》第八條指出,個體網絡借貸機構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
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新宇表示,平臺中介屬性的提法由來已久,“增信”一詞的概念界定可大可小,其解釋將直接影響到實踐中形形色色的“增信措施”。從嚴格角度而言,實踐中的“風險準備金模式”、“回購條款的設定”、“平臺關聯方擔保”、“平臺墊付逾期款項”,以及隱性的“平臺剛兌”等,都將不同程度地違反“不得提供增信服務”的要求。
“從目前行業發展現狀來看,平臺不擔保、不墊付的不太可能。”P2P網貸行業資深研究人士表示,不墊付也將為未來整個司法體系和監管方提出巨大挑戰和要求。
如何通過細則落地“信息中介”界定,網貸之家CEO石鵬峰表示,即便定位信息中介,未來平臺對於借款人的信用審核也不可或缺。
“未來互聯網金融第一版細則的推出,應該更多在於標準的制定。”石鵬峰舉例道,平臺信息披露應該到什麽程度,是否要公開壞賬率,對於壞賬率等切實可行的行業標準和規範。
首先,建立行業標準得到了更多業內人士的認可。此前,“四條紅線”的監管標準已經在行業普及,但是,從業務實施的角度來看,“紅線”較為寬泛,存在諸多模糊地帶。以“非法集資”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為例,就已經有多種解讀。
此外,此前針對監管細則討論較多的“杠桿水準”、“擔保模式”以及“註冊資本金門檻”等問題,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表示,未來定位信息中介,“杠桿”問題或會逐步成為“歷史話題”,但是對於註冊資本金,應該提出實繳要求。“如果不要求實繳,平臺很容易架空。”徐紅偉稱,從目前討論的結果來看,偏金融的平臺多認為門檻應設定為3000萬元,草根平臺則給出1000萬元的建議。“我認為5000萬元也不為過,”徐紅偉表示,註冊資本金的設定或將擋住一些平臺,此外應該從制度層面出臺禁止註冊資本金出逃的相關規定。
一大批金融大鱷即將來襲 創新或受抑制
在以創新為主要定位點的互聯網金融領域,界定了大框架之後,行業的業務創新以及發展空間並不能止步。
“對於整個行業的肯定讓更多人興奮,也消除了更多行業內心舉棋不定的念頭。”一位P2P平臺負責人表示,這種不確定的念頭更多來自傳統金融機構,以及有能力打入供應鏈金融和相關行業的大型實體產業。
一波大鱷即將來襲成為業內人士對行業未來走向的一個判斷。5月8日,寶鋼股份公告稱,其子公司歐冶雲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歐冶雲商”)旗下互聯網平臺歐冶金融正式上線,歐冶金融是歐冶雲商旗下基於產業鏈的金融服務板塊,為生產廠家、大宗商品交易平臺、貿易企業、終端用戶等提供在線支付、融資服務、票據服務、投資理財等互聯網金融產品。
“未來中石油或許也會有動作,上線一個新的平臺。”徐紅偉表示,如果說過去是一個草根創業的時代,未來或將迎來巨頭的時代。
除了類似於寶鋼、中石油等實體產業,更大的大鱷則是擁有從事金融業務天然優勢的傳統金融機構。從過去一年發展來看,大量的傳統金融機構提出互聯網轉型方向及決心,但是一些機構“雷聲大雨點小”,而如今《指導意見》吃了定心丸,傳統金融機構的步伐預期將越來越大、越來越快。
金融大鱷進入這個市場後,那些草根的平臺如果想要在行業中立足,需要另辟蹊徑。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未來大平臺的進入,將帶來行業成本進一步推高。
《指導意見》對於P2P網貸概念定義為“個體網絡借貸”,即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對此,劉新宇表示有兩個關鍵詞應該被重點關註,第一個是“個體”,另外一個是“直接借貸”。
“個體一詞並非法律術語,從字面而言,其應當與‘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加以區分。”劉新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細則中,如何界定“個體”一詞的概念邊界尤為重要,這直接關系到實踐中大量存在的P2C、P2B、P2G等衍生模式能否繼續存續。
而《指導意見中》並未對“直接借貸”做進一步解釋,但縱觀P2P網貸平臺可以發現,大量存在的“債權轉讓”、“應收賬款轉讓”乃至“收益權轉讓”, 劉新宇認為,這些業務能否繼續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監管層未來對於“直接借貸”概念的進一步解讀。
3樓提及
申請轉主版,我0.68走左
3樓提及
申請轉主版,我0.68走左
5樓提及我0.45捱到0.68,但我見東洋成日掛沽3樓提及
申請轉主版,我0.68走左
我捱到 0.66 唔走, 有成果了.
6樓提及5樓提及我0.45捱到0.68,但我見東洋成日掛沽3樓提及
申請轉主版,我0.68走左
我捱到 0.66 唔走, 有成果了.
7樓提及食左未呀?c兄6樓提及5樓提及我0.45捱到0.68,但我見東洋成日掛沽3樓提及
申請轉主版,我0.68走左
我捱到 0.66 唔走, 有成果了.
仲唔夠? 下一段上到 0.8 已經好好了. 你賺左最安全果段.
8樓提及7樓提及食左未呀?c兄6樓提及5樓提及我0.45捱到0.68,但我見東洋成日掛沽3樓提及
申請轉主版,我0.68走左
我捱到 0.66 唔走, 有成果了.
仲唔夠? 下一段上到 0.8 已經好好了. 你賺左最安全果段.
11樓提及
出左news嗎?
15樓提及
其他收入及收益一項大增(明年應該沒)..應收款項3年及以上的金額又増加(我想問一問湯兄其實這些要不要需要撥備? 因為我看不到有為這些而作撥備)
25樓提及
瀝青好似不是好好賺?是嗎
30樓提及
溢價配股 有冇師兄知有咩原因?
greatsoup38在33樓提及
我真是投降
馬謖在39樓提及greatsoup38在33樓提及
我真是投降
del
馬謖在40樓提及馬謖在39樓提及greatsoup38在33樓提及
我真是投降
del
服未?
在此...「贈你一隻曾廣標 財富伴你海分秒」
曾生仲勁過林少陽添呀!我話既
以性價比嚟講
林少陽1年收4千幾
12年尾、13年頭貼既姐妹號碼603、604都廢廢地啦
曾生平均一日只係收1蚊
但就貼到姐妹號碼680、681
點比?
kkfun在52樓提及
第一次收紅股, 派發日期係咪同派息日期一樣 12月31日? 謝謝!
greatsoup38在53樓提及kkfun在52樓提及
第一次收紅股, 派發日期係咪同派息日期一樣 12月31日? 謝謝!
應該不是的
kkfun在54樓提及greatsoup38在53樓提及kkfun在52樓提及
第一次收紅股, 派發日期係咪同派息日期一樣 12月31日? 謝謝!
應該不是的
咁邊到睇到個派發日期
greatsoup38在55樓提及kkfun在54樓提及greatsoup38在53樓提及kkfun在52樓提及
第一次收紅股, 派發日期係咪同派息日期一樣 12月31日? 謝謝!
應該不是的
咁邊到睇到個派發日期
greatsoup38在63樓提及
我都覺得驚驚地
greatsoup38在66樓提及
那些AR 他咁肯定能收回?
beer在70樓提及
加上之前的通告,而且在差不多時候離開。。。。。
kkfun在83樓提及
確認收左2億人民幣, 其實佢賣AR換咁多CASH 黎做咩, 重組業務?
kkfun在81樓提及
不升反跌 係咪又借消息出貨, 換個老闆 其實佢係咪老千黎
greatsoup在94樓提及
投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