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士康全国广撒网印度工厂被曝停产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7/1207501.shtml


 每经记者 严翠 发自深圳
昨日(7月26日),媒体突然曝出富士康印度工厂因毒气泄漏遭到停产。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富士康集团位于印度清奈附近的手机零件厂近日疑因杀虫剂残留,造成235多名员工吸入中毒赴医治疗。据悉,目前大部分员工已经出院,只有少数人仍不适留院继续观察、治疗。
对此,印度当地官员公开表示,目前富士康厂区没有任何气体罐,并称公司员工从26日起向公司在斯克里伯鲁布德的工厂转移。不过,鉴于已经造成一定的人员伤害,泰米尔纳德邦当地政府已经要求工厂暂时停工检查,确定安全无虞后再恢复生产。
据了解,富士康上述工厂本来已经停工九个月,后因订单增多而复工,谁知复工23天后又陷入停工状态。截至记者发稿,富士康方面仍未就印度工厂员工中毒事件给予正面回应。
近日,富士康集团亦对备受关注的内迁事宜给出了肯定答复。
据悉,鸿海集团主席郭台铭在近日召开董事会时确认,公司将增加五项投资案,其中一项便是投资五亿元的 “西进计划”。按照富士康的规划,深圳厂区将加速西移,只留下技术层次较高的苹果组装线。
同时,网络上还广泛流传着富士康详细的内迁方案——郑州主攻手机业务,PCB厂则转移至河北秦皇岛,山西晋城则主攻光电业务,山东烟台以游戏为主,笔记本电脑则在重庆落户。
此前有媒体报道,武汉和天津也将成为富士康的主要“阵地”,其中天津主要做手机电池和手机外壳,而武汉则是电脑事业部。另据有关人士透露,河北廊坊政府早在2006年就与富士康达成了投资协议,投资额为37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富士康北方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出,富士康在到处撒网的同时,已经分散了其深圳总部的定位,将来会重点培养哪些城市还是个疑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25

搶陸客刷卡 銀行撒網夜店、民宿

2011-7-18  TCW




六月二十八日,首批超過兩百位自由行陸客正式登台。他們的口袋中,少不了一張輕薄但貴重的物品-中國銀聯卡。

這張信用卡,不只帶來台灣服務業商機,金融業也受惠。只是過去受限團進團出,這張卡的價值,還沒有充分發揮。

過去,等於沒賺!設銀聯刷卡機就花上億

陸客最常用的中國銀聯卡從二○○九年八月在台灣啟用之後,到今年六月底為止,陸客在台灣刷卡,近兩年刷了新台幣二百三十四億元,換算一年刷卡超過一百億元。

陸客多會刷呢?目前台灣可接受中國銀聯卡的商家超過四萬家,其中三萬家由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簡稱聯卡中心)負責收單,市占率約七五%,第二名是中信銀, 市占率約一成,合庫、台新銀、台灣環匯亞太等近十家收單機構瓜分一五%的市場。根據市占第一的聯卡中心統計,陸客平均簽單金額約一萬元,較該中心經手的台 客簽單金額高出三至四倍;至於合庫的陸客簽單金額高達一萬五千元,更是該行台客簽單金額十倍!

不過,一張一萬元的簽單,台灣金融業分多少?扣除商品金額、給付銀聯的佣金後,台灣金融業者業者最多分到六十元,占千分之六。

過去約兩年陸客刷的二百三十四億元,推估台灣業者最多拿到一億四千萬元手續費,並由十幾家收單機構瓜分。此外,全台四萬個商家將刷卡機改成銀聯系統,每台 成本約三千元,總成本約一億二千萬元,這筆帳也算在收單行頭上。兩者相抵,在陸客刷卡手續費這個項目上,台灣金融業過去兩年等於沒有賺。

只是蠅頭小利,何必大費周章?業者有自己的算盤。

一位不願具名的信用卡事業處主管指出,台灣信用卡收單市場非常飽和,銀聯收取的佣金比率一.二%,低於威士卡(VISA)、萬事達卡 (MasterCard)等國際發卡組織收取的佣金一.五五%,與銀聯合作,銀行能賺到的手續費比跟其他發卡組織合作多近一.五倍,相較起來算是毛利高的 業務,加上陸客自由行人數可望越來越多,看好其消費實力,業者不敢放鬆。

不過,金融業評估自由行陸客刷卡實力,分成兩派看法。

台新銀行信用卡事業處副總經理黃秀華認為,自由行後陸客全台走透透,消費地點將更廣泛,消費類型更多元,具有台灣味的小吃店或夜市,還有淡水老街、九份、 台南古城等台灣知名古街,將是陸客嘗鮮的新熱點。因為預期自由行陸客會以嘗鮮和觀光體驗為主,台灣環匯亞太大中華區業務副總裁傅學元也估計,自由行陸客的 消費單價會低於以購物為主的團體客。

今年,市場翻倍!至少將有兩百億元規模

聯卡中心和中信銀卻認為,自由行旅客消費未必會比團客少。聯卡中心執行副總經理朱漢華便指出,自由行陸客訂飯店機票,加上食衣住行,消費一定會比團體客多,來台自由行的旅客,一定是有能力而且願意花錢的客層。

不論是哪一派看法,業者的共識是,每位自由行陸客在台灣的「總消費金額」一定會比單一團客更高。

目前,中國開放來台自由行的地區,是上海、北京、廈門這三個高度都市化,也是高所得的地區,像上海的人均GDP早已突破一萬美元,是中國其他地區的二.五倍。高所得陸客刷卡,理論上會比一般陸客刷得多。

自由行不只將讓陸客質與量同步提升,停留時間更是引爆陸客商機的另一個關鍵。觀光局統計,過去全體大陸旅客在台灣平均停留不到八天,而自由行的旅客最多可以停留十五天,時間多出近一倍,消費金額也將跟著膨脹。

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保守預估,今年陸客在台交易量可望倍增。以陸客年刷百億元的金額推估,今年陸客在台灣刷卡金額,至少有兩百億元的規模,將比以往增加一倍!

過去,陸客可說是「凡走過必留下金幣」,但因團進團出,刷卡商店較集中。根據聯卡中心、中信銀、合庫、台新銀、台灣環匯亞太五大銀聯卡收單機構資料,免稅 商店消費金額高居榜首,知名百貨購物中心台北一○一、新光三越、統一阪急、貴婦百貨寶麗廣塲(BELLAVITA),以及 陸客最愛去的故宮、名產和工藝品店、高級珠寶鐘表行,也都是大陸觀光團閃靈刷手出沒的地點。

未來,再砸億元!讓能刷卡店家再增一倍

未來,自由行陸客全台趴趴走,雖然精品刷卡未必會少,但刷卡店家形態將更分散。因此,台灣信用卡收單業者紛紛在高鐵、計程車、醫美診所、特色民宿、知名餐 廳,甚至夜店,擴大撒網布下刷卡機。保守估計,未來兩年內,還要再砸下近億元,讓可以接受銀聯卡的店家翻倍,由現階段四萬家增為八萬家。以台灣可刷卡商店 約三十二萬家計算,過去每八家店才有一家可以刷銀聯卡,未來每四家就有一家!

雖然陸客每筆刷卡,台灣收單行只賺千分之六,但積少成多。面對年增一倍的市場,金融業正摩拳擦掌,跑遍台灣東南西北,爭取簽單商店,希望把蠅頭小利變成滾滾大利。

【延伸閱讀】陸客消費至少是台客2倍! —各收單機構陸客、台客刷卡金額比較表

收單機構:合庫陸客簽單平均金額(新台幣元):約15,000 台客簽單平均金額(新台幣元):約1,000多 陸客消費是台客幾倍?約10倍

收單機構:台新銀陸客簽單平均金額(新台幣元):約12,000 台客簽單平均金額(新台幣元):約2,500 陸客消費是台客幾倍?約4.8倍

收單機構:中信銀陸客簽單平均金額(新台幣元):約10,000-11,000 台客簽單平均金額(新台幣元):約2,000多 陸客消費是台客幾倍?約4倍

收單機構:聯卡中心陸客簽單平均金額(新台幣元):約10,000 台客簽單平均金額(新台幣元):約2,500-3,000 陸客消費是台客幾倍?約3-4倍

收單機構:台灣環匯亞太陸客簽單平均金額(新台幣元):約8,000 台客簽單平均金額(新台幣元):約4,000 陸客消費是台客幾倍?約2倍

註:台客會去量販店、加油站等地小額刷卡,因而拉低平均值資料來源:各金融機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2

魏家最沉默老么 撒網幫味全出頭

2011-10-24  TCW




十三年前,台灣第二大食品公司味 全易主,股價從一九九八年最高七十六.五元,一路狂跌,二○○○至○二年甚至跌破票面價格,讓入主的頂新集團,一度陷入經營危機。

當時主導味全投資案的頂新集團四董魏應行,在十年前卸下味全董座職務後,幾乎從此消失在台灣媒體版面上。

「外面都說我故意低調,不出來露面,其實我實在是忙到沒時間,」魏應行在上海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如此表示。說完,自己先大笑了起來。

魏應行開心的笑,是因為他在過去十年來,終於在大陸逐漸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成績單。魏應行負責的頂新集團餐飲流通事業群,已經被視為是集團發展的下一艘「航 空母艦」,其中包括速食連鎖店德克士、全家便利商店、康師傅私房牛肉麵店,預計今年營收可達人民幣一百億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七十億元),占集團預估總營收 人民幣七百八十億元的一二‧八%。

過去魏家四兄弟以「功能和專長」分工,集團規模大了以後,合作方式轉為「分業」。

「每人負責一種業態,要從頭看到尾,而且做新事業要全力衝刺,更沒空。」過去他平均每個月有十五張登機證,每兩天出沒不同城市。不過,忙碌雖是他少露面的 原因之一,但這些年來他也有了改變。

過去瞻前不顧後闖中國燒光錢靠兄長善後

十三年前接手味全時,魏應行意氣風發、戰鬥力旺盛,當年每天中午休息和下班之前,他都會播一首〈甲青春拚輸贏〉歌曲,來激勵自己和員工;對照現在的他,則 多了些沉穩、內斂,接起電話時還會先說聲「阿彌陀佛」。

他說,當年「管年紀比自己大的公司,很多幹部也都比我年長,當時做事是三分把握,七分膽識。」現在正好相反,至少要有七分把握,才敢出手。

過去魏應行「三分把握,七分膽識」的老么性格,正是頂新集團開創新事業的推手。

他的國小、國中同學,現為台大教授的詹長權就說,魏應行常常「帶頭」做事,像是國中時,他就帶一群同學們跨出彰化永靖鄉,到隔壁的員林鎮去補習,這是當時 大人都想不到的。而他日後在創業路上也是一樣,不斷開創新局。

一九八八年,不到三十歲的魏應行隻身赴中國發展,創業之初做過油品、蛋捲等都不成功,帶去的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幾乎全燒光,最後終於靠速食麵攻下一城, 「那時我想,再不成功就回台灣,結果反而是把哥哥們都找來幫忙。」

一位頂新集團主管觀察,大董魏應州的名言是「獲利就是企業最好的公關。」這個思考反映了他講求成本控管的製造性格。因此,魏應行每次看到新的機會,雖然最 後無法落實,仍有三個哥哥幫忙接手,才把頂新集團的事業體越擴越大。

和三位哥哥不同,從小幾乎沒跟在父親身邊做過生意的他,雖然很有商業頭腦和眼光,在經營上卻往往無法持續,加上身上擔子沒那麼重,造就愛交朋友的性格,卻 也成為頂新集團開拓新事業的引擎。

現在謀定後動看準通路帶旺產品才投資

八年前,日本伊藤忠商事欲進入中國市場開便利商店,透過台灣全家董事長潘進丁找上魏應行。

魏應行說,當時康師傅方便麵和飲料都做得不錯,原本他就在思考,產業可以如何再延伸,「雖然我們沒有在中國市場開便利商店經驗,但看看台灣和日本,尤其 『可尊敬的對手』統一,在台灣發展的不錯(編按:指統一投資統一超商),可見從快速消費品延伸到通路,這個趨勢是沒問題的,」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四年中 國全家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

現在,康師傅速食麵的利潤成長遭遇瓶頸的同時,餐飲事業和便利商店將成為集團下一個成長動能。「國民年平均所得五千美元,是便利商店可以進入市場的時候; 到了八千美元,就會開始快速發展。(編按:中國去年平均所得七千五百四十四美元)」魏應行表示,全家便利商店二○○三年開始發展,目前在上海、蘇州、廣州 共有六百七十八家門市,今年進軍成都及杭州,年底前預估總店數可達八百家,成為外資便利商店第一大。

而未來,將以「一年兩個新城市,三年一個新區域」的速度擴張,預計二○一五年可達四千五百店,這個數字,已逼近統一超在台灣的四千七百家。

在台灣,味全的產品幾乎進不了統一超商,等於在便利商店這個通路裡,失去了一半的機會。然而,味全進軍中國,全家卻成了最好的行銷通路,魏應行替味全拓展 了比台灣大上好幾十、幾百倍的市場。例如,光是味全在中國生產的麵包,只靠著全家這個通路,一天可賣出將近五萬個。

就像統一在台灣有統一超商一樣,有了通路事業,將可為食品本業大大加分。統一在台灣原就擁有食品半壁江山,再靠著統一超如末梢神經般,包圍消費者食衣住 行,掌握通路大權。台灣全家便利店就是晚了統一超十年進入市場,即使苦苦追趕,還是只能坐到老二的位置。

「過去充滿熱情和理想,現在倒過來,要比較務實。」這是魏應行沉潛十年來的心得。

從理想到務實,魏應行在大陸十年,終於在三位哥哥面前交出一張成績單,更以全家便利店在中國撒下通路的天羅地網,要讓在台灣受挫的味全,在中國扳回一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1

鴻海高幹集體150億 郭台銘撒網一年抓人

2014-01-23  TNM
 
 

 

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下達企業肅貪奏效!由他下令在集團內部組成的專案小組,經主動蒐證,並配合檢調偵辦,終於有了成果,檢調21日發動搜索,傳喚負責鴻海生產線設備採購的前資深副總廖萬成等人,並查出廖透過白手套,光是2個帳戶就收受5千萬元回扣,但這只是廖萬成等人不當得利的冰山一角,檢調初步估計,以鴻海每年高達千億元的採購案,如果固定收取3%回扣,5年下來廖萬成等人就收了150億元,簡直是貪得無厭。

二十一日上午,鴻海集團前技術委員會(SMT)工程部經理、負責iPhone生產線的游吉安,拖著行李準備從桃園國際機場出境,通關時,驗關電腦跳出檢調將其列為境管留置人員的警示,即遭海關人員扣留,並通知台北地檢署檢察官高一書。

這位正要出境的游吉安,涉嫌在鴻海集團任職期間,收受供應商回扣,一年前本刊獨家披露此事後,檢調早就鎖定游等人調查,由於他的突然出境,使檢調偵辦鴻海集團高層集體貪污的腳步,不得加速啟動。

出境被逮 傳喚十三人

台北地檢署檢察官接獲機場海關人員通報後,立即指揮調查局新北市調查處及刑事局,兵分十九路發動大規模搜索約談,共傳喚七名被告及六名證人,其中包括友創公司等二家供應商。

至於全案最關鍵的人物、鴻海集團前副總兼SMT副主委廖萬成、經理鄧志賢、副理陳志釧,以及準備出境的游吉安、剛回國的白手套郝緒光等人,也都一併遭到約談,但主嫌廖萬成並未到案。

檢調追查,廖萬成因擔任SMT副主委,手握鴻海集團每年上千億元機器設備採購案批核的生殺大權,只要他同意,鴻海要採購的設備隨時可從A供應商換成B供應商,所以廠商們個個都想盡辦法要拉攏廖,希望他能高抬貴手給他們訂單。

檢調並查出,廖萬成通常會透過白手套郝緒光,從供應商拿到回扣,金額高達五千萬元,如果加上其他重要幹部拿到的好處,總計不當得利即超過一億元,嚴重損及鴻海集團及股東的權益。

台二帳戶 查獲一億元

但目前查到一億元的回扣,僅是冰山一角。檢調初步估計,鴻海每年生產設備採購案達千億元以上,如果依照蒐證,固定三%的回扣,以廖萬成為首的貪污集團,在鴻海五年至少就A了一百五十億元以上,相當可觀。

檢調還查出,廖萬成收受的回扣大部分都匯往香港,目前第一波鎖定白手套在台灣設立的二個OBU境外帳戶清查,就查出一億元的回扣金額,可見貪污程度相當嚴重。

但這些鴻海高層集體涉貪的行徑,集團總裁郭台銘一直被蒙在鼓裡,直到前年鴻海集團行政總經理李金明收到一封檢舉信,指SMT高層長期向供應商收受回扣,並附上詳細的帳冊資料,內容相當具體,李金明隨即向郭台銘報告,郭便指示成立專案小組主動蒐證,由李金明及法務長方光宇負責大陸方面的清查工作,台灣的部分則由財務長黃秋蓮及SMT主委戴正吳、法務總處洪孟宏及幕僚負責清查。

知情人士指出,郭台銘在專案小組成立後,向負責調查的幹部信心喊話說:「要秉持關公忠義的精神,把這些企業裡的害群之馬清乾淨,一個一個捉出來,給投資大眾交代!」之後,郭台銘並在第一時間就向大陸公安部門報案。

公安輕放 回台找檢調

沒想到,大陸公安一開始大動作收押SMT總幹事兼經理鄧志賢後,鴻海其餘涉案幹部聽到消息,立刻紛紛走避,坐飛機逃回台灣,接著並一個一個請辭鴻海職務。

郭台銘原本期待公安會肅清鴻海內部的貪污行為,但去年公安竟把收押四個多月的鄧志賢放了,最後還作出不起訴處分,全案好像船過水無痕一樣從沒發生過,讓郭台銘相當懊惱。

問題是,鄧志賢只是SMT的第三號人物,上面還有副主委廖萬成,如果連第三號人物都沒事,企業肅貪如何往上辦?何況,向鴻海檢舉的內容,直指廖萬成長期收受賄賂,廠商不滿SMT拿錢不辦事,並質疑鄧志賢是受到老長官廖萬成指使,在廖二○一一年退休後,仍受他之命收受供應商回扣,可見廖萬成的影響力。

鴻海內部人士指稱,鄧志賢被公安帶走的那一天,正好是鄧與廖萬成約好收賄的日子。廖萬成剛結束上海旅遊,準備飛往深圳和鄧志賢會面,但當鄧被公安帶走的消息傳開後,廖萬成立即改訂機票從上海出境,直飛台灣,廖那次輕易過關,讓鴻海內部成員都感到扼腕。

郭台銘也非常不能接受,主動發動第二波肅清行動,向台北地檢署遞狀控告廖萬成等幹部涉嫌背信,並要求鴻海內部組成專案小組全力配合檢調偵辦,提供線索及證據。

經過一年撒網,終於逮到廖萬成等犯罪集團的把柄,查出白手套專門用來收受回扣的二個帳戶,才能順利搜索逮人。

傳有二奶 錢匯情婦處

檢調清查,鴻海內部以廖萬成為首的貪污集團,主導讓代理日商SONY機器設備的友創公司等供應商取得訂單,但因這些設備的採購價格,遠比市場行情高出日幣十億元之多,供應商為了回饋廖萬成等人,把溢價的錢匯到白手套郝緒光在台灣匯豐銀行及兆豐銀行分別開立的境外帳戶。廖等人以為匯到境外帳戶就可以躲避查緝,但人算不如天算,還是被檢調查了出來。

據檢調追查,郝緒光開設的這二個帳戶,分別有三家供應商匯入賄款,總數約十億元左右,其中一筆就高達四百萬美元,折合新台幣上億元,郝在收到錢後,又曾匯了新台幣近五千萬元到廖萬成的相關帳戶,其他涉案幹部也分得數千萬元。檢調清查出資金流向,極為振奮,認為背信掏空事證相當明確,於是展開第一波偵查收網行動。

知情人士透露,廖萬成、鄧志賢、陳志釧及游吉安等四名前鴻海高級幹部,正好都是負責採購生產線設備的團隊,從上到下,層層勾結,互相包庇掩護,個個貪得無厭,每個人家裡都有好幾棟豪宅,身價也都達上億元,廖萬成更是數十億元以上。

也因為貪得太多,有錢沒處花,廖萬成還被傳在大陸包養小三。鴻海集團內部聊天室都稱呼他是「色狼」。

檢調也接獲情資,指當初大陸公安清查廖萬成及鄧志賢等人的帳戶資金時,發現常有固定鉅款匯入不知名的女子帳戶,追問之下才知道都是廖萬成的情婦。檢調目前已透過兩岸司法互助管道,請求大陸方面提供相關帳戶資料。

郭董心寒 砍幹部配股

對於長期栽培的核心幹部爆發集體貪污,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顯得非常痛心,他曾私下告訴員工:「我是多麼信賴廖萬成,有一年單單股票就讓他抽中三千萬元,結果他竟然貪得無厭,不以此為滿足,在企業裡繼續貪,這種人就一定要掃除!」

也因為此一事件,郭台銘去年大砍幹部配股,每個人都打八折,希望鴻海員工可以記取教訓,不要再有貪污的行為發生,才能對得起投資人。

本刊調查,鴻海集團一年的營收將近新台幣四兆元,比政府一年的總預算還多出好幾倍,生產線一年的機器設備採購金額超過一千億元,負責採購的單位,就是素有鴻海「天下第一會」之稱的技術委員會SMT,而SMT的靈魂人物就是廖萬成。

雖然在廖萬成之上還有主委戴正吳(目前已離職),但所有採購幾乎都是由廖萬成批了算。

鴻海的生產線是由原料、貼片機、迴焊、X光機所組成,電子原料進來後到貼片機上,快速組裝零件,再送到迴焊機,焊接所有零件在手機上,最後送到X光機檢測,一切都無誤後,手機、平板電腦或顯示器就大功告成,上述這些零件或機台採購,都須經廖萬成之手。

據估計,鴻海集團目前有上萬台貼片機、數千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都要上億元成本,SMT就是負責採購這些設備、耗材及備料,等於是由廖萬成負責看管鴻海集團每年營收四兆的金雞母,卻爆發貪污劣跡。

郭台銘非常篤信關聖帝君,員工私下透露,在去年迎接關聖帝君來台的過程中,郭董曾對著關公神像發願,希望能秉持關公的正義之氣,把鴻海內部貪污的惡習根除,並要做到除惡務盡。

郭台銘的這個願望,目前已達到一定效果,接下來就看檢調持續追查,把廖萬成為首的集團貪污得來的鉅額以及洗錢管道一一肅清,給鴻海的投資大眾一個交代。

新聞辭典 SMT技術委員會

SMT全稱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亦即表面組裝(或譯為貼裝、黏著)技術。過去是把電子元件以插入式焊接於印刷電路板上,SMT則是直接將元件黏貼在電路板上,如此可使電子產品體積及重量降低一半以上。

鴻海集團旗下有眾多事業群與子公司,因此設立23個技術委員會來統整各部門新技術,並視情況需要隨時進行跨單位的員工調動。SMT技術委員會掌管SMT機台的備料、上架、操作、維護等,與各主要部門息息相關,因此被稱為鴻海的「天下第一大會」。

回應 鴻海:靜待司法調查

鴻海集團回應,總裁郭台銘第一時間即指示從嚴辦理,主動報案並提供資料給檢警,一切靜待司法調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55

風暴又起:證監會“廣撒網”嚴查IPO與並購重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224.html

近期證監會針對IPO及並購重組頻頻出手打擊違法違規。前期查處6家審計評估機構、處罰欣泰電氣及其中介機構、終止審查17家首發企業等令市場震動的舉措,僅是本輪證監會稽查風暴的第一波。

目前,證監會已專門部署IPO專項執法行動,全面鋪開搜集違法線索。與此同時,針對並購重組承諾存在問題上市公司的專項檢查也已經啟動。

IPO大核查又啟

無論是中介機構業務被停,還是券商被立案調查,看似不關聯的個案背後,是證監會針對IPO欺詐發行及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的專項執法行動。從第一批核查案件來看,財務大核查不僅針對已上市公司,對擬上市的首發企業也會全面檢查。

與以往不同,此次專項執法的一大特點就是全面覆蓋。據鄧舸介紹,此次執法行動將統一部署、協調聯動、持續推進,全面覆蓋IPO各個環節,全面覆蓋發行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中介機構等各類主體,全面覆蓋不披露、不及時披露、虛假披露等各種違法行為。

“證監會將組織行政許可、日常監管、交易監控、信訪舉報等多個部門和環節,多渠道、寬口徑、大範圍、全覆蓋的查找線索、發現問題、移交案件,絕不放過任何一條違法線索,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企業,絕不放過任何一家失職機構,”鄧舸稱,證監會力圖通過以下四項舉措發現一批問題線索。

一是分類核查篩選。結合IPO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制度,針對信息披露風險較大的項目集中展開線索篩查;根據抽查工作情況,對內控不力、風險較大的審計評估、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進行專項核查。

二是常規問核審查移送。通過日常審核環節強化問核,從嚴審查,從嚴把關,對發現的問題,發現一起,移交一起。

三是熱點跟蹤發現線索。密切關註市場輿情、新聞媒體、網絡傳媒對問題企業的報道和揭露,追蹤挖掘各種財務造假線索。

四是技術數據挖掘。廣泛收集各類市場信息情報,通過稽查執法大數據系統和專門的財務分析工具,對歷史財務報表、媒體揭披問題、市場關聯信息進行數據挖掘、量化擬合,不放過任何疑點。

欺詐發行、信披違法是重點

一直以來,在IPO環節包裝上市、披露不實乃至欺詐發行時有發生、屢禁不絕。據鄧舸介紹,IPO違法主要集中在六大類問題。

一是發行人報送或披露的信息存在虛假記載,包括虛構業務,虛增資產、收入和利潤,變造甚至偽造產權證書和重要經營證照等。二是發行人報送或披露的信息內容不準確、依據不充分或者選擇性、誇大性披露,存在誤導性陳述。

三是發行人報送或披露的信息存在重大遺漏,包括未披露關聯關系及關聯交易,未披露股權結構的重大變化,未披露獨立性方面的重大問題,未披露重大債務、違約或對外擔保等。四是發行人未按規定報送或披露信息,包括未及時披露生產經營的重大變化,未及時披露重大訴訟或仲裁進展等。

五是保薦機構及保薦代表人沒有盡到保薦工作職責,審慎核查不足,專業把關不夠,出具的保薦書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六是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等證券服務機構未勤勉盡責,制作、出具的文件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或者違反業務規則執業。

證監會這一舉措無疑會對當前高築的IPO“堰塞湖”起到一定“泄洪”的效果。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23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858家,其中,已過會111家,未過會747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722家,中止審查企業25家。

今年6月17日,證監會曾公布1~5月IPO“撤單”情況,主動撤回申請及證監會終止審查的首發企業總共17家。17家終止審查企業中,多數是由於存在影響發行條件的具體事項而主動申請撤回。

具體而言,一是部分股東、董事受讓股份的資金來源不清,股權權屬不清晰;二是收入、利潤與同行業上市公司變化趨勢不一致且披露理由不充分;三是報告期業績大幅下滑,少數企業甚至出現虧損;四是大額資金周轉、資金往來行為未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信息披露不完整;五是申請文件出現多處業務數據差異和差錯,信息披露不一致等。

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非常複雜,但是其中有一類問題,是因為企業、保薦機構急於先上報、先排隊,隱瞞企業存在的影響發行條件的問題,在條件尚不成熟時就上報材料,使得在審核過程中問題逐漸暴露。

針對“帶病申報”的問題,證監會態度明確,即“堅決把不符合發行條件的企業擋在IPO大門之外”。

嚴查並購重組

除IPO外,證監會近期對並購重組的業績承諾完成情況也展開了專項檢查。

上海證券交易所周五表示,有公司通過“輸血”標的資產或者盈余管理等方式增厚標的資產業績,變相減少或者規避業績補償承諾;還有公司擬直接召開股東大會,減免相關方原有的補償義務。

上證所相應地將承諾變更程序的合規性、變更承諾的合理性以及前後信息披露的一致性,作為監管問詢的重點,要求相關方作出充分解釋。

“目前,我會正對部分已實施並購重組,但承諾完成比例低、媒體質疑較大的上市公司開展專項檢查。檢查發現違法違規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鄧舸周五提醒,財務顧問、審計、法律、評估等各類中介機構都要遵循行業公認的執業標準,切實履行職責、勤勉盡責,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08

抓住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波浪潮:風投正在廣撒網撈大魚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5/159426.shtml

抓住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波浪潮:風投正在廣撒網撈大魚
華爾街日報 華爾街日報

抓住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波浪潮:風投正在廣撒網撈大魚

“為了找到‘明日之星’,很多人開始投資許多自己並不了解的東西。”

導語: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絡版今天撰文稱,由於智能手機引發的移動互聯網浪潮已經接近尾聲,而新一輪科技趨勢的來源尚不明了,所以風險投資家紛紛開始分散投資,希望能夠抓住“明日之星”。

以下為文章全文:

風險投資家總是在尋找未來的重大趨勢。最近,他們又開始爭相物色“明日之星”了。

現在距離智能手機掀起的創業淘金熱已經過去近10年,但矽谷投資者們仍未確定真正能像智能手機一樣催生大批創業公司、帶來巨額回報的新產品。

風險投資家正在各個趨勢並不明朗的科技領域下註,包括無人駕駛汽車、無人機、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甚至食品領域。

由於尋找“明日之星”的意願十分迫切,加之投資者手中持有大量現金,極易引發魯莽的投資。截至9月,風險投資公司今年以來已經累計融資340億美元——追評200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Draper Fisher Jurvetson公司的風險投資家史蒂芬·尤爾韋松(Steve Jurvetson)表示,他的公司支持了農業、機器人、人工智能和航空航天等領域的企業。“在所有領域撒錢會損失巨額資金。”他說,“但最大的機會都在這些領域里面。”

自從1960年代以來,這一幕已經在矽谷多次上演。風險投資公司Accel Partners聯合創始人、老牌風險投資家阿瑟·帕特森(Arthur Patterson)表示,這種高潮與低谷交提的投資周期往往包括8年的增長和6年的回撤——有的人將這種周期稱作“帕特森周期”。

個人電腦和智能手機出貨量年度變化比較

速度更快、價格更低的電腦芯片推動了科技創新周期的更叠,而利潤也從大型機轉向PC和智能手機,以及這些設備孕育的軟件產品。每到周期交替的時候,投資者的前景都是不確定的,而風險投資家的工作就是尋找技術變革趨勢,捕捉“明日之星”。

矽谷在1970年代進入蕭條,但1980年代的PC革命拯救了它,並催生了英特爾、蘋果和微軟等公司。到了1990年代,隨著PC增速放緩,風險投資家開始轉向風險更小、科技含量更低的領域,其中也包括零售業。

隨後,萬維網重新進入風險投資家的視野。1995至2000年間,風險投資總額近2000億美元,超過1000家公司上市,其中就包括亞馬遜和雅虎。

經過了.com泡沫的破滅,風險投資家基本都已撤離互聯網公司。有的在清潔能源和納米科技上展開了糟糕的投資,錯過了Facebook引領的社交網絡趨勢。還有的在蘋果iPhone 2007年引領的移動互聯網浪潮中姍姍來遲。

如今,資本正在大舉湧向風投行業,但這些基金的投資速度卻無法消化如此龐大的資金。根據道瓊斯風險資源的數據,創業公司今年前9個月獲得的投資同比下滑30%,至410億美元。

一些估值最高的創業公司都是智能手機時代的產物,包括專車服務Uber和聊天服務Snap。互聯網還孕育了Salesforce.com和Workday等一批雲計算巨頭的崛起。

用戶體驗谷歌頭戴式虛擬現實設備

如今,新推出的智能手機應用很少能吸引數億用戶——除了曇花一現的手機遊戲。而最優秀的雲計算企業也已經走向成熟。

癌癥測試軟件創業公司Color Genomics創始人埃拉德·吉爾(Elad Gil)表示,由於感受到了投資周期尾聲特有的寧靜,風險投資家感到坐立不安。

“為了找到‘明日之星’,很多人開始投資許多自己並不了解的東西。”他說。風險投資家手里握有大筆現金,他們認為有必要把錢花出去。

風投進入創業公司資金額度歷年變化

尤爾韋松表示,避免糟糕投資的方法之一,就是避開風險投資集中的項目。他的公司和其他風險投資企業在投資早期的清潔技術公司時都曾犯下這樣的錯誤。

Uber的爆炸式增長促使風險投資家爭相湧入應需服務領域,幾乎所有的應需服務應用都可以獲得融資。投資者以軟件公司的標準為這些企業估值,但他們的利潤率卻受到了勞動力和營銷成本的限制。很多企業都以失敗告終,還有一些仍然舉步維艱。

當Facebook收購Oculus VR後,虛擬現實紅遍全球。很多人認為,這將成為下一代計算平臺。但虛擬現實設備的銷量仍然遠低於高達數十億臺的智能手機。老牌遊戲開發商目前也只是在試水這一市場。

投資者還面臨另外一個棘手問題:大公司並沒有坐以待斃,相反,他們也利用手中的海量資金挽留新興技術領域的專家,避免其跳槽小公司。

美國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普通合夥人克里斯·迪克森(Chris Dixon)引述了無人駕駛汽車的例子。蘋果、谷歌和Uber最近幾年招募了數百名機器人和汽車領域的專家,相當於切斷了創業公司的人才來源。“他們提供的待遇極其豐厚。”他說。

但迪克森和其他投資者仍然很樂觀。

“仍有火箭在生產,希望它們能夠升空。”風險投資公司Foundation Capital普通合夥人史蒂夫·瓦薩羅(Steve Vassallo)說。他表示,當今頗具潛力的技術都需要花費一段時間才能逐漸成型。“不只是買臺服務器,然後開發一款應用那麽簡單。”(書聿)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99

【馮仁昭四圍超】漁翁撒網考國際學校陳豪請假 帶仔面試

1 : GS(14)@2017-02-02 02:34:10

■抱住細女嘅陳豪同抱住張嘉兒B女嘅陳茵媺,都好着緊子女嘅教育。資料圖片





陳豪同陳茵媺三年抱三,大仔陳梓燁(Aiden)轉眼已經3歲,又係入學嘅時候,早前陳豪用咗500萬買入名校哈羅香港國際學校資本證券兼畀Aiden讀學前班,都係為咗幫囝囝拎到張國際學校嘅入場券,之後再用世襲制,等細佬妹可以跟隊入呢間學校,真真正正為咗三兄妹嘅將來鋪路。



■陳茵媺嘅大仔最近為入學做準備,頻頻面試。

培養興趣

最新消息係陳豪原來仲搵緊學校,國際學校或本地學校都會考慮。噚日有報道指陳豪同陳茵媺又帶Aiden去加拿大國際學校面試,雖然?家陳豪忙拍劇,都專登同劇組請假幾個鐘,同學校老師見面,臨走嗰陣仲喺門口傾多10分鐘,真係好有心!陳豪講明唔做怪獸家長,想仔女可以喺輕鬆環境下學習,所以佢首選都係國際學校。兩公婆亦採取貼地嘅教學方式,好似Aiden對藝術方面有興趣,兩公婆就專注啟發呢方面嘅發展,一家五口經常出動周圍去,等小朋友過一啲正常生活,唔好因為爹哋媽咪係藝人,就以為自己與別不同。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201/199138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959

【飲食籽】南生圍做偽漁人 撒網捕魚險變落湯雞

1 : GS(14)@2017-04-17 07:21:00

前身為廢棄band房的漁屋,在此可一嘗當「偽漁人」撒網滋味。漁屋是農場的新設施,平日會泊在岸邊,主要用於出塘收魚,又或開辦工作坊教授撒網。



【飲食籽:邊走邊吃】當漁人不易。由敬輝農場老闆文渭權(文生)帶路,我穿過農場外圍門外的枱凳,經過塘虱池,依靠沿路的羊咩聲導航,我終見泊於塘邊的浮屋。這是一間前身為廢棄band房的漁屋,在此可一嘗當「偽漁人」撒網滋味。



漁屋是農場的新設施,平日會泊在岸邊。文生指有時若要出塘收魚,又或開辦工作坊教授撒網,就會借連接岸邊與船身的繩子,拉出魚塘中央。於塘中央,他為我示範撒網。見他先拿起連接小型魚網的手圈,套在手腕,再揪起魚網,令其不再打結。之後,他左右手各揪魚網一角,一個轉身,噗通一聲,魚網散落水中,乾脆利落。可惜,到我上場時,轉身時剎那間的離心力,卻令我差點連人帶網跌落塘。「偽漁人」做不成,險變落湯雞。



記者學習撒網捉魚,雞手鴨腳差點跌落魚塘。

漁屋外放着K常用工具,如防水衣、不同種類的魚網。

蝦蟹進入「蛇籠」破網後,就不懂走出來。


回收膠桶 band房廢料建漁屋

塘裏的魚兒不稀罕百呎劏房,無端白事為何要在此「大興土木」起漁屋?文生為我解畫,「平日在魚塘作業,我們會用木船,專用來拋網捕魚,惟上年下了場大雨,加上船身殘舊,最後沉了。」小木船退役,雖然失去捉魚的設備,卻誘發他想出更多的可能。他憶起,早前很多朋友及客人提過,要求他們多介紹魚塘及魚兒養殖的資訊,「我就想到一個方法,就是在魚塘上起一個浮台。既可取代小木船做養魚的工作,又可做講解室。」浮台由35個藍色桶、鐵架等材料鑲嵌而成,藍色桶原為化工原料桶,專裝洗潔精、香油原料,文生回收後,以清水沖洗乾淨。至於浮台上的漁屋,「前身為一班年輕人的band房,他們散band後,餘下的材料落在我手,我不想棄置這些材料,用得着就無謂拿去堆填區。」昔日band房變成漁屋,沒有鼓聲、結他聲,只聽到塘邊水柱的沙沙聲。步入漁屋,抬頭看是昔日漁村歷史簡介,當中更簡單介紹數款以往漁民常養的魚種。「通常香港魚塘都養烏頭、鯇魚、鯉魚、大頭……羅非魚都有。」員工黃少東(K)向我介紹道。自小於南生圍的魚塘長大的K,熟悉香港魚種。而我自小在石屎森林長大,印象中最多魚的地方是街市,至於魚種,一竅不通。「通常養魚都兼顧養鴨,他們會於塘上養鴨,皆因只養魚的話,香港好困難搵到食,還有養雞,多一個收入來源。」事實是養魚不能養活人,故二十歲後他就離開魚塘,出外謀生。直到年多前,他到敬輝農場打工,現時負責農場的維修、建屋和廚房等事務。

鱔籠,外觀似望遠鏡(左圖)。鱔籠內藏木刺,鱔鑽入去,就不會再鑽出來。

敬輝農場員工黃少東(K),自小於南生圍的魚塘長大。


介紹漁村歷史 認識漁民工具

屋外掛了兩個魚網,一灰一白。K手執白網一角說:「這是拋網,多用於捉烏頭。」原來烏頭弱質纖纖,很易破相,用灰網去捉的話,魚鱗會遭粗網刮走。「那賣相就不美觀了。」至於灰網,則是用於「刮魚」用,開網後,「將魚刮(拖)去塘的一邊,再起網,全部人一起捉;惟現在已很少見,只有大生圍那邊仍在用。」他說灰網網中物,多為較粗生魚,「多是羅非、鯇魚、鯉魚,那幾種魚沒那麼容易死。」其間,K示範了數次拋網,不幸成為網中魚的多是羅非魚,連老闆的兒子文駿業(阿業)都忍不住笑說:「我們於浮台上的動作如此大,醒目的烏頭一早走佬了,只有羅非魚仍會落網!」捉了魚,就會先放魚網內養着。漁屋牆身掛着圖文並茂的漁村簡史,剛才活生生的羅非魚,立即化身無味的相片,躋身於香港常見家魚榜上。「這個是裝鱔用的。」K指着鱔籠道,為何一邊口較窄?「鱔由這裏鑽入去,之後就不會再鑽出來。」起初我不明所以,直到將鱔籠當作望遠鏡,一看,才發現當中原來內藏木刺,「因為會被刺拮到,故鱔不會鑽出來,並只會一直向前鑽,這樣就可捉到牠了。」至於捉魚蝦蟹,亦有特別的工具,就是眼前呈長方形、側邊有些洞的網為「蛇籠」,「蝦蟹進去後,就不懂走出來了。」



漁人撒網講座開課人數﹕8人人數上限:15人魚塘講座:每位$25撒網捉魚收費:每位$35(15分鐘)



敬輝農場元朗南生圍路1號A舖



記者:湯珮然攝影:劉永發編輯:謝慧珊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7/199902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