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S&ED經濟成果清單滯後8小時公布 原則性提及BIT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605.html
中國在對外公布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戰略對話成果清單8小時後,再次公布了經濟對話部分的完整成果清單。
美國財政部前一天(當地時間6月7日)在網站上也陸續公布了的提供給美國國內的摘要和經濟成果清單完整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陸續對照了成果摘要和完整版之後, 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完整版本中,他最關註的部分是加上了中美雙邊投資協定(BIT)的原則性進展。
此外,與摘要版一致的部分是,其中提及了美國實質性支持且承認了人民幣國際化,但全文未提中方關切的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第一財經日報》此前曾報道,從雙方談判結束到正式文本公布有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差,是國際談判中的普遍狀況。多位曾深度參與中美S&ED過程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說,在最後的階段,成果清單由雙方工作人員各自整理、翻譯,經雙方修改同意並確認後,才能對外公布。而經濟對話成果清單也因為涉及的細節更多,比戰略對話成果清單,所需時間更多。
“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發生分歧,包括文字的表述等,雙方會通過外交渠道和工作層面來逐步磨合。”其中一位人士說,“比如視頻會議、電子郵件、傳真、電話溝通。”
原則性提及BIT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S&ED閉幕式上指出,與預期一樣,雖然雙方沒有也不會消除全部分歧,但達成了60多項經濟方面的成果。
對照中美分別公布的經濟對話成果清單,在第二部分——“促進開放的貿易與投資”中,出現了此前兩方都公開表態、十分關切的BIT談判方面的原則性表述。
相關表述是:“就正在推進中的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中美雙方承諾將於6月中旬交換負面清單改進出價,以反映雙方的共同目標,即致力於實現非歧視、透明、開放、自由的投資體制。中美雙方將加快推進雙邊投資協定談判,以期達成一個能有效促進並確保市場準入和運營的互利共贏的高水平協定。”
屠新泉對本報記者說,他在美國財政部6月7日公布的摘要中,完全沒有看到關於BIT的表述,當時非常吃驚——因為BIT談判是此次中美S&ED經濟對話部分,雙方最重要的訴求。現在從剛剛公布的完整成果清單來看,雖然加上了,也只是一個原則性表述。
“今年是中美BIT談判的最後時間窗口,因為一旦過了奧巴馬任期,不論下一屆是誰做美國總統,都得拖1~2年才有可能重啟談判。”他說。
“也許因為現在雙方還沒有表現出細化、明確的訴求,又因為對美國國內來說,太原則性也導致沒有參考意義,所以並未在此前的摘要中提及。”他說。
商務部前副部長魏建國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次S&ED就此問題達成一致還是有相當大難度的,但年底前,雙方從大局出發,各自努力,還是有希望達成一致。
“我分析,雙方的分歧還是在負面清單方面,美方嫌我方太長。”
清華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則對本報分析稱,從表態來看,雙方都表達了達成一致的意願。如果一切順利,雙方將在今年秋季達成一致,給奧巴馬留下2~3個月的時間,去做國會工作,以求最終批準。
“出於各種考慮,在奧巴馬的日程之中,是把TPP(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的重要性放在中美BIT之前的,”周世儉說,“但也不排除最終考慮到大局,BIT的進展超過TPP。”
周世儉給本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美國對TPP中其他成員的出口總額,僅有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的一半,“如果放棄這個大市場,孰輕孰重,他需要再掂量一下。”
中美訴求各有得失
從成果清單全文來看,中美雙方的訴求,各有得失。
周世儉此前對本報記者分析說,經濟對話中,美方本次主要關切有三點:人民幣匯率、產能過剩、BIT談判;而中方主要關切點是美國民用技術對華轉讓、市場經濟地位,以及BIT談判。
中方在人民幣匯率和去產能方面並沒有作原則性讓步。
比如匯率方面,中美雙方共同重申在2016年上海和華盛頓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期間達成的關於匯率的承諾,包括將避免競爭性貶值和不以競爭性目的來盯住匯率。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所確定的改革相一致,中方將繼續推動匯率市場化改革,允許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中方強調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而美國財政部此前公布的摘要和目前完整成果清單,都有較大篇幅表述人民幣國際化部分。
完整成果清單表述為:中美雙方歡迎按照適用法律進一步發展在美人民幣交易與清算能力,在深化中國金融市場的同時,改善美國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渠道。雙方強調保持中國和外國金融機構公平參與人民幣交易和提供清算服務的重要性。中方承諾在美指定人民幣清算行,作為人民幣代理行清算之外的一個機制。美方歡迎中方初步給予美方2500億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並期待2016年底前美國機構獲得牌照。中國將根據市場發展和需求提高美國的RQFII額度。美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至少每年對在美人民幣交易和清算機制聯合評估一次。
“這表現了,繼去年人民幣加入IMF的特別提款權之後,美國政府對人民幣地位和價值的認可和接受。對中國政府來說,也是希望看到的結果。” 屠新泉說。
但中國一直關切的民用技術進口壁壘問題,也只是原則性表述為:“美方重申,繼續促進和便利商用高技術產品對華民用最終用戶和民用最終用途出口。雙方重申,繼續通過中美高技術與戰略貿易工作組深入並詳細討論共同關心的出口管制問題。”,並沒有深入展開。
此外,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則完全沒有提及。
前述多次深度參與S&ED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可以理解,在這個問題上,美方的非經濟因素考慮較多,立場也較為強硬。
他對本報記者說,中國政府此次在市場經濟地位的表態上,已經從此前多年,在雙邊自貿區談判中堅持的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轉變成重點關註貿易救濟項下的“替代國”這個技術問題。這也是一種策略,因為目前美歐國會、議會等方面壓力非常大,所以將重點改為要求美歐履行義務。由美國商務部自己決定改變對華貿易救濟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價格做法。
根據中國商務部提供的資料,6月6日,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出席第八輪S&ED吹風會,介紹“開放的貿易與投資”專題會議時的表述為:中方對美國在對華貿易救濟調查中使用“替代國”價格做法表示關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日落條款與“市場經濟地位”問題無關。中方要求美方按期取消反傾銷“替代國”做法。15條關乎是否履行承諾的問題。中美作為世界貿易的“領頭羊”,應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嚴肅性、權威性。
歐洲方面的最新進展是,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以中國市場未滿足歐盟有關確定市場經濟地位的五個標準為由,不支持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而在美國國會中,民主黨更不占優勢,因此反彈的壓力也非常大。
「無提及」與「看不到」──「中原」「城市」指數的爭論(2010/12/31) 脫苦海
1 :
GS(14)@2010-12-31 22:07:26http://hk.myblog.yahoo.com/tokuhon_blog/article?mid=18243
打從額外印花稅出台後,人們就對招數是否有效出現南轅北轍的論調,政客固然先擔心用力過猛然後話無料到,業內人仕由發起遊行到指著數據說調整已完,更有以學術為包裝的論調,認為出招後樓市指數不肯下跌,是業界做假數欺騙市民,更傳出政府官員過問樓市指數的編製。筆者一向認為樓市是炒樓唔炒市,所以無論乜乜指數、物物數據都好,只是聊備一格,以及作為一個紀錄,來分析過去樓市的表現。即如筆者金融海嘯前計算中原指數在52.97有支持,或現在說樓市要調整15%到接近74點都好,都只是一個大約的估計。有網友計算中原指數的移動平均線,筆者也是由是觀之,抱著的心態是,有總比無好,而不會奉之為圭臬。筆者也屢次指出中原指數的不足之處,比如有些大屋苑如愉景灣(8,070伙) 、珀麗灣(5,225伙)、日出康城(5,168伙)、錦繡花園(5,018伙)、將軍澳中心(4,542伙)沒有成為成份屋苑。曾淵滄教授曾解釋要建立調整呎價模式才能成為成份屋苑,或許這是沒有任何獨立屋入圍的原因。但說中原指數沒有公開那50條邨,指責者就未免功課做得不足,而被中原
黃愛樓反唇相譏。打開地圖全港當然不只500條邨,有興趣去數的,可以到這兩個網址:
http://www.rvd.gov.hk/en/doc/urban_201010.pdf
http://www.rvd.gov.hk/en/doc/nt_201010.pdf 筆者計算過中原成份屋苑的單位數目佔全港總數25.7%(見附表),但更重要的是中原指數是市值加權指數,先計算出86個成份屋苑的調整呎價,然後以調整呎價乘以各屋苑的面積,得出屋苑的總市值,來計算某個月(中原城市指數)或某個星期(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的變化。所以我們不能說中原指數的覆蓋率是25.7%,有心去計的人要找出全港私人住宅的總市值,去除中原指數成份屋苑的總市值,而這個數字是時刻都在變化,不知那間銀行那個經濟師有此興趣?

另一個問題是資料來源及時差的問題,如要跟足正式物業成交紀錄時差很長,例如差餉物業估值署的租金及售價指數,現在最新臨時數字是十月,正式數字是七月,那麼要知道額外印花稅的威力,臨時數字要兩個月後,正式數字更要五個月後,要夠權威的數字的話,請兩至五個月後開腔。中原指數之被市場重視,是因為時差是各種指數中最短的,也要大約有三至四個星期,2010年11月19日發生的事,理論上在12月10日或以後才看到結果,中原領先指數在12月17日開始下跌,實在正常不過,筆者不明從事經濟學術研究的機構及人仕,為甚麼會忽略如此明顯的時差現象。再者,從地產代理的利益看,市好市淡都想做生意,買賣雙方差價太大而做不了生意才是最煩惱的事,有沒有誘因去造假數?筆者無意維護中原指數,但是所謂捉賊要拿贓,疑點利益歸於被告,指責有諸多局限性的指數,「無提及」與「看不到」似未足以成理。既然叫得做「中原」「城市」指數,淨係睇城市,當然就睇漏中原喇!
如有提及請勿介意 左丁山
1 :
GS(14)@2012-05-25 00:10:23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524/16362893
此日晨早接到某君來電,詐晒型,請左丁山以後唔好提佢,左丁山話:「喂,冇寫你個名喎,又冇爆你任何私人機密、公司機密,講吓過癮事情啫!」某君云:「總之你個欄太多人睇,我嘅身份俾幾位行家猜中,打電話嚟取笑,請你高抬貴手。」
唉,都唔記得幾時提過佢乜事咯,算了吧,因佢之事,想起幾年前見到財經 M,當時佢仲係做緊高官,未辭職,佢對左丁山講:「每朝吃早餐睇你個欄,我視為猜謎遊戲,睇你所寫嘅賓架 A,賓架 D,賓架 W係唔係我識得個幾位賓架,有時一猜就中,幾好玩!」財經 M以此為樂,相信不少其他老友亦然,其中又有一啲唔想俾人寫,要刻意保持低調嘅朋友,以後要留意多啲,謹此向各位老友致意,如在本欄提過你地而又俾你地老細、同事、朋友猜中,令你們產生若干尷尬嘅,左丁山在此道歉,鎖你鎖你!
此日賓架 W與地產 M約吃午飯,因大家事忙,夾日子難搞,三方秘書一個月前夾咗好耐先至搵到呢日中午,想唔到賓架 C亦大駕光臨,平時好難搵到賓架 C嘅噃?
賓架 W話:「今朝早上在馬會水池游水,碰到賓架 C,佢話相請不如偶遇,今日中午冇約,不如一齊吃午飯,我話如果你唔介意,參加埋我地三位飯局囉,佢一口應承咗!」如此更好,否則再約齊地產 M、賓架 C呢啲大忙人,可能又要等多一個月。咁嘅偶然聚會,想不到擦出火花,竟然為某些事情做腦震盪談出一個可能可行方案,大家滿意而去,四個臭皮匠,幾乎等於一個諸葛亮。
事後與賓架 W行路返灣仔,原來佢地俾業主加租35%,業主係老友都冇情講,因為市場趨勢無人可以阻擋,唔怪得大人物馮國經對香港電台自由風講,今天影響香港競爭力之最大因素就係商廈與零售店舖嘅租金!租金豈止嚇怕部份外資,亦產生一連串嘅「擠出效果」( crowding out effect),即大名牌/珠寶鐘錶店擠出本地名牌,本地名牌退守二線街道,擠出本地名氣商戶(如飯店、麵包店,雲吞麵店索性賣舖停業),一波復一波,將本地連鎖店掃入領匯翻新商場,跟住擠出若干守舊經營嘅商店。不少人乘機罵領匯之時,忘記了罵政府,點解規劃土地時,完全忽略商場店舖之新供應量?土地供應短缺,乃商業租金大升之最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