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捕鼠」風暴,以從未有過的廣度和深度,席捲資產管理的整個鏈條。監管層通過任用新人、採用大數據新技術等手段,試圖衝破重重利益糾葛,讓資本市場變得乾淨一些。
一場席捲基金、私募、險資和券商等老鼠倉利益鏈的稽查風暴,讓長期在股市吞噬投資者財富的各種老鼠倉們人人自危。
公募基金無疑身處事件風暴眼。中國證監會發言人在2014年5月16日披露,華夏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個別基金與一些老鼠倉嫌疑賬戶存在關聯。此前一週,證監會還通報了光大保德信原基金經理錢鈞,嘉實、上投摩根原基金經理歐寶林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案件,其涉案交易金額均超過億元。
被以各種方式進行調查的基金公司則更多。
私募基金也未能倖免。原華夏金牌基金經理、現轉做私募基金的王亞偉,傳出被證監會「約談」。另一有名的私募大佬澤熙投資掌門人徐翔,也因為在東方鋯業重組停牌前精準買入該股票而受到證監會調查。
保險公司旗下資產管理公司也捲入「捕鼠」風暴中。平安資產管理公司前投資經理張治民也出現在證監會通報中,張治民老鼠倉涉嫌交易4.87億元,獲利1500餘萬元。北京市公安局也於近日通報了中國人壽旗下養老保險子公司投資部門總經理曾宏利用非公開信息交易案件,犯罪嫌疑人曾宏利用職務便利,通過操作私設賬戶累計交易達2.97億元,目前已被檢方批准逮捕。
券商自營部門和資管部門也是「鼠患」頻發的災區。不僅如此,連券商的研究部門和分析師也陷入稽查風暴。目前,已經有數家券商的分析師,正在接受證監會調查。這是因為,一些券商分析師容易接觸上市公司內幕信息,成為灰色鏈條上游環節的中轉站。
甚至連下游環節的託管銀行工作人員,也可能成為跟莊的老鼠,調查同樣也沒有放過這個環節的可疑人。
老鼠倉在全鏈條下氾濫成災,凸顯中國資本市場內幕交易的廣度、深度和複雜性。而證監會推動的這場史無前例的捕鼠風暴,也顯示其懲治老鼠倉毒瘤的決心和力度。惟有此,才能挽回日漸逃離A股的投資者的信心。
新生稽查隊伍在基金和券商中的利益糾纏少,辦案更為堅決,「不易受既得利益人士的干擾」。
「這場針對老鼠倉的稽查風暴,是肖鋼出任證監會主席以來『加大稽查執法力度』的體現。」一位接近證監會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據介紹,肖鋼自2013年上任後多次強調,稽查執法工作是證監會的一項核心工作,並宣稱要新增600名稽查執法人員。他甚至在《求是》親自撰文,明確了「從審核審批向監管執法轉型」的監管思路。
肖鋼對內幕交易零容忍的明確表態,眾多基金及資管人士當時並不以為然。按照他們以往的經驗,每當監管層提到嚴查內幕交易,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事實上,也確實有相當一部分內幕交易的案件都無法追究下去,這也是老鼠倉屢禁不絕的重要原因——肖鋼也頗為無奈地在文章中承認:「近年來證監會每年立案調查110件左右,能夠順利做出行政處罰的平均不超過60件。平均每年移送涉刑案件30多件,最終不了了之的超過一半。」
監管系統中存在諸多利益派系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在2013年底的三亞財經論壇上,曾擔任證監會副主席的高西慶公開表示:「我在證監會待了三年半,據說是得罪了六組不同的利益,然後又被攆出來到社保基金理事會做副理事長。」
然而,這一次還是不一樣。雖然人員編制還有諸多限制,但在肖鋼強力推進下,證監會通過內部調劑和外部招聘,稽查執法隊伍已經從原來的150人擴充至300人。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雖然距離新增600名目標還有很大差距,但新人辦案熱情很高,最近不少老鼠倉大案就是由這些新人推動的。」
前述知情人士介紹,這支新生隊伍在基金和券商中的利益糾纏少,辦案更為堅決,「不易受既得利益人士的干擾」。
該人士透露,這些既得利益人士有不少甚至是監管系統原官員。在過去十年中,超過五十名證監會前工作人員離職後到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任董事、總經理、監事等高管職務,他們甚至曾在監管部門的各敏感崗位任職,比如發行部、會計部、上市部、基金部、機構部等。證監會以前對內幕交易等違規事件執法之難,不少阻力就是來自這些前監管系統工作人員,「都是熟人和老同事,面上過不去,辦案時很難查下去」。
甚至,這些擔任券商和基金高管的前監管工作人員中,也存在老鼠倉現象。比如,證監會前官員、銀河證券前總裁肖時慶2006年在國元證券股票的老鼠倉賬戶獲利約1億元,該獲利紀錄保持至今無人突破。
「肖鋼有過人之處,自上任伊始就敏銳察覺了證監系統前官員遍佈基金高管和券商高管的弊端,強力擴充證監稽查隊伍,大膽起用新人,這些稽查新生力量『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懼來自原有既得利益人士的恫嚇和阻力,這也是當前一大批老鼠倉大案得到查辦的重要原因。」一位深圳證券資深人士評價說。
但該人士也不無擔憂,因為目前不少潛伏的老鼠倉賬戶已放風要出貨砸盤,股市兩千點大關岌岌可危,「這也是資本時代各方勢力的慘烈博弈,稽查風暴還面臨諸多考驗」。
「老鼠倉協同作案的主要方式,是玩『聯合搶帽子』的遊戲。」
「現在查得很嚴。如果公司買某隻股票之前兩天,打過電話的人恰好買了同一隻股票,就會被調查。」一位北京某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說。現在,這些保險資管的投資經理在股市交易期間手機都要上交。
據證監會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捲入老鼠倉調查的保險公司有兩家,基金公司則超過十家。
不僅基金經理和險資投資經理惶恐不安,券商分析師也人心惶惶。上海一家券商分析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最近來廣州和易方達基金的大學校友吃飯,其間大家胡吹亂扯的都是各自的趣聞和軼事,都不敢談股票不談報告不談工作,生怕捲入老鼠倉被告發。」
深圳一位券商分析師也大吐苦水,他與另外一家券商資管部的投資經理電話聊天時開玩笑說了一句「這股票我覺得還不錯,你要不也來點啊」。就因這句話被電話錄音,該分析師被本地證監局請去協助調查,「現在嚇得我都不敢亂說話了」。
「以前從沒這麼嚴過。」一位任職多年的基金經理也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原本加入了很多微信群,但最近「都退了出來,怕萬一群裡有人討論股票,沾惹上說不清楚」。
「老鼠倉調查面之廣,與這幾年基金等機構之間的協同操縱股價有關。」前述接近證監會的人士稱。老鼠倉涉案人員呈現鏈條化擴散,不僅出現基金經理本人和親朋好友參與,甚至還擴展到上游的券商研究人員、後台的交易人員,甚至下游的託管銀行工作人員;而涉案機構也從基金擴張到私募、險資和券商。
「老鼠倉協同作案的主要方式,是玩『聯合搶帽子』的遊戲。」該人士說。
根據證監會最近通報,2014年1月,證監會對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原投資管理人員張治民涉嫌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股票啟動初步調查,3月正式立案稽查。經調查初步查明,張治民案涉及交易金額達4.87億元,獲利1500餘萬元。
證監會在通報中並無透露張治民涉案的更多詳情。南方週末記者多方調查發現,張治民的老鼠倉賬戶,先於或同期於其管理的保險資產賬戶買入相同股票超過十餘隻,但主要的持倉股票是海欣股份。
據知情人士透露,海欣股份在2011年期間出現「聯合搶帽子」事件,其主要策劃人之一正是張治民。2011年期間,由於重慶啤酒炮製的乙肝疫苗神話方興未艾,股價在此前兩年從三十多元炒作到八十多元,導致一些炒作主力開始在海欣股份上製造一個治療直腸癌的抗癌藥炒作題材。
張治民此時是平安資產管理公司負責投資的負責人。海欣股份是一家經營長毛絨產品的紡織企業,正在向醫藥產業拓展。海欣股份2010年十大流通股股東等公開數據顯示:平安資管在2010年第四季度逐步買入1200萬股,成本均價在6元左右。在2011年1月4日-6日三個交易日,海欣股份發生多筆買賣雙方均為平安資管的大宗交易,合計成交總股數達3050萬股,合計成交金額約2.153億元,成交價格也隨之由6.67元/股升至8.13元/股。
搶帽子遊戲正是在此時拉開帷幕。
所謂「搶帽子」,指股市投資機構或人士,在發佈對上市公司的利好消息之前買入股票,等待利好消息公佈後,迅速獲利的行為。
平安資管開始買入的當日,2011年1月4日,平安證券研究所發佈了一份關於海欣股份的研究報告。
在這份極具煽動力的《直腸癌治療性疫苗價值凸顯,股價至少低估50%》研究報告中,平安證券分析師凌軍給予海欣股份「推薦」評級:「……公司當前合理市值分別為123、166和195億元。而目前公司市值僅約80億元,對應謹慎假設情景,股價仍然低估50%。」
該研究報告發佈後,海欣股份在三個月內股價多次漲停,從7元上漲至最高15.75元,翻了一倍。張治民負責的平安資管賬戶在2011年3月31日前退出海欣股份十大流通股股東,但平安人壽賬戶卻進入海欣十大股東。這讓當時的市場人士懷疑,張治民不僅在玩搶帽子遊戲,還在玩機構「對倒」股票的操縱遊戲。
截止到2011年6月30日,海欣股份2011年中報披露,「平安系」賬戶從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全部撤離。
至今,海欣股份的抗癌藥沒有得到國家正式臨床批文,2013年醫藥業務盈利僅兩百多萬元,所謂的195億元估值不過是投機炒作的一個神話故事。負責投資的張治民及其下屬、平安資管另一位投資經理夏侯文浩,以及負責研究的凌軍,正是這場搶帽子遊戲的三大主角。
夏侯文浩老鼠倉成交金額累計達1.46億餘元,獲利919萬餘元,獲刑兩年;凌軍則離開平安證券研究所。目前,張治民案件也被證監會移交公安機關處理,其老鼠倉涉案金額4.87億元,獲利1500餘萬元。
平安方面則聲稱,不管是老鼠倉,還是研報事件,均是平安資管前員工張治民、夏侯文浩和平安研究所原分析師凌軍的個人行為,平安旗下機構不存在違規行為。不過,2013年夏侯文浩曾在庭審現場表示,「兩年間幫公司(平安資管)賺了10億元,希望能從輕發落。」
「海欣事件是典型的險資策劃、分析師研報煽風點火、私募游資助攻、基金分倉、老鼠倉大賺的聯合搶帽子遊戲。」一位投資人士評價說。
「只有舉報和大數據分析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精準的案件線索發現機制。」
針對正在全行業氾濫的老鼠倉,證監會目前已逐步發展一套有效打擊老鼠倉的「大數據監管」模式。
這套大數據系統主要有:證監會針對基金公司非公平交易的監測系統,滬深交易所的兩個大數據系統。三套系統相結合,可以監控市場異動、利益輸送行為、內幕交易賬戶等違規交易行為。
據一位接近證監會人士介紹,證監會針對基金公司非公平交易的監測系統,主要根據當年上交所監察部趙瑜綱的研究報告——2000年,《財經》雜誌以《基金黑幕》為題刊發了這份報告的主要內容,震動整個資本市場。而這份報告正是趙瑜綱在分析大量基金交易的數據後,得到基金存在對倒交易、操縱股價的行為。
不過,這套系統對基金經理個人隱秘的老鼠倉賬戶還未發揮出更大的用處。老鼠倉的查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還主要靠舉報,比如南方基金李旭利轉投私募得罪了老東家牽出舊事,而招商基金公司楊奕是由於情人反目。
但隨著2009年以來所積累的海量交易數據,以及內幕交易算法的不斷升級,交易所的大數據系統漸漸能排查出與基金賬戶高重合度的可疑賬戶,形成疑似老鼠倉賬戶交易數據分析和發掘機制。
「不能神話大數據監管,事實上,只有舉報和大數據分析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精準的案件線索發現機制。」上述知情人士稱。比如前中郵冠軍基金經理厲建超案,先是厲建超遭同行舉報,但舉報者也並不知具體老鼠倉賬戶,但交易所將可疑賬戶的交易記錄與厲建超管理的中郵新興產業股票基金一一作對比,便找出高度關聯的涉案老鼠倉賬戶。
在2013年「兩會」上,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曾公開介紹,深交所有一個幾十人的監控室,通過兩百多個指標進行分析,一旦檢測到股價出現異動,便會派人實時核查該上市公司是否有特殊的信息公佈,以及異動背後有哪些人或機構在參與。
深交所人士還介紹,針對新興的操縱市場的手法,他們專門成立了一個項目小組跟蹤和研究,包括近年來興起的漲停板手法、新股操縱手法等等。
| ||||||
億萬富翁波羅申科獲選為烏克蘭新任總統,他藉佔據國有財產、洗錢起家,打造巧克力王國及龐大事業,現在首要任務卻是掃蕩貪腐及壟斷,看似矛盾,烏克蘭人卻還是相信他。 撰文‧乾隆來 三千多萬名烏克蘭選民,在五月二十五日選出了親歐盟的億萬富豪波羅申科(Petro Porochenko)為新任總統,將在六月七日正式就職。 這場全世界矚目的總統選舉,在烏克蘭東部叛軍動亂、無法投票的情況下,全國投票率仍然高達六成,波羅申科的得票率高達五四.七%,遠遠超過前任總理季莫申科的一二.八%,波羅申科獲得烏克蘭人民過半數的授權,又得到美國、歐盟領袖的支持,連俄羅斯總統普丁都口頭表達接受選舉結果。 波羅申科的任務很明確,他要帶領烏克蘭「成為一個歐洲國家」。他必須完成與歐盟簽訂經濟合作協議,在不與普丁翻臉的前提下,脫離莫斯科的政治與經濟陰影;他必須盡速平息烏克蘭東邊親俄省分的動亂;他還得在未來幾個月內,舉行全國國會大選,依據《憲法》選出新任總理與部長,讓殘破的烏克蘭政府重新恢復運作。 趁蘇聯解體 佔據國有財產波羅申科是一個奇特的歷史產物,或者說,他是特權的產物,是俄羅斯、烏克蘭式「寡頭壟斷」(Oligarphy)的代表人。他從二十五歲開始,靠著把國家資源放進私人口袋的「俄國式國營企業私有化」,建立了一個橫跨巧克力工廠、汽車組裝廠、電視台以及造船廠的龐大企業帝國,晉身為烏克蘭首富階層,個人身價高達四百億元台幣。 波羅申科的羅申(Roshen)巧克力甜點集團,是排名「全球一百大甜品事業」第十二名的世界級巧克力廠,在烏克蘭與俄羅斯極為暢銷,品牌產品與歐洲金莎巧克力、美國SNICKERS(士力架)正面競爭,根據公司資料顯示,羅申生產逾兩百種巧克力點心,每年耗用四十一萬噸的巧克力,年營業額超過三百億元台幣。 雖然西方的媒體都以「巧克力大王」、「成功的創業家」來描述波羅申科商而優則從政的成功故事,但波羅申科的起家,卻有不願被提及、黑暗的一面。 烏克蘭當地的媒體指稱,「波羅申科家族是以洗錢起家的!」早在舊蘇聯的時代,他的父親就幫蘇聯官員貪汙的黑錢漂白,為此還曾在一九八六年遭到判刑並且坐牢。 波羅申科的父親上層關係良好,讓兒子進入基輔大學取得國際關係學位。大學畢業後,他的父親已經出獄,正好遇到蘇聯解體,父子兩人著手開創新事業。 這番新事業,是抓住蘇聯解體後的空窗期,快速將國有財產據為己有的掠奪行為,而這通常需要武裝的黑道分子搶奪工廠、需要貪腐官員從內部提供國營事業財產清單,還要複雜的白手套與分贓體系。烏克蘭律師米克陽就說,九○年代初期極為黑暗,藉著非法武裝、毒品、妓女、洗錢等手段,快速讓波羅申科父子賺進大把鈔票,成為巧克力王國的創業資本。 這或許可以解釋波羅申科為何能在二十五歲不到的年紀,就已經有實力大量進口可可豆,也可以猜測他如何在一九九六年,年僅三十一歲時已經成功建立了羅申巧克力甜點集團,迅速在烏克蘭取得獨佔的巧克力市場地位。 擴企業版圖 設車廠造軍火波羅申科致富之後,馬上躍上政治舞台,與政治、財團的當權者寡佔分贓,並且在重要選舉與鬥爭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波羅申科在一九九六年創設羅申巧克力集團,兩年後就當選國會議員,至今十六年的政治生涯,曾經出任國安會與國防委員會祕書長、做過外交部長、經濟與貿易部長、還跨足金融行業,從○七年到一二年擔任全國銀行總會的會長,同時兼任國會財政與銀行委員會主席。他從親俄羅斯的政黨 Party of Region起家,與大他十一歲的烏克蘭前總統尤先科是換帖兄弟,也在季莫申科的內閣當過部長。 政治生涯扶搖直上的同時,波羅申科快速擴張他的企業領土,○五年創設柏格當(Bogdan)汽車廠,生產韓國現代、起亞轎車、日本五十鈴貨車及柏格當自有品牌汽車。產能達到年產十五萬輛轎車、一萬五千輛卡車、三千輛巴士;波羅申科並買下位在克里米亞黑海邊的造船廠,直接切入軍火工業;此外,波羅申科還掌控了烏克蘭電視台「第五頻道」,作為對抗前總統亞努柯維奇以及俄羅斯勢力的宣傳窗口。 波羅申科早上做經濟部長,兼管銀行與國防,下午變身為汽車廠董事長,還能不斷調製巧克力糖,正是烏克蘭寡頭政治的最佳代表人。勝選當天,波羅申科信誓旦旦向選民承諾,他要徹底杜絕貪腐,堅持司法獨立,爭取外國投資,創造就業機會,這位「巧克力總統」說要賣掉巧克力甜點公司、汽車製造廠,以及間接持有的企業股權,只留下電視台。 波羅申科有點像是中國民間故事裡的周處,本身就是寡頭壟斷的代表人物,卻奉命要扭轉貪腐橫行、寡頭壟斷與黑道治國;有趣的是,烏克蘭人民似乎相信,也只有他,能夠除此三害了。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波羅申科 出生:1965年 經歷:羅申巧克力甜點集團創辦人、烏克蘭外交部長、經濟與貿易部長等 學歷:基輔大學 |
土軍入敘掃蕩庫武,美國潛水法國冒泡
憂悠之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