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強勢股的注碼控制與持貨信心的問題 goldone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638


買入強勢股的最大心理障礙,是散戶面對升完再升的股票,多數的反應是:「嘩,都升左咁多囉!而家買咪好危險。」可惜害怕之餘又心有不甘「點穴 股」的零升幅,在眼巴巴看著股票升破了六七個整固階段之後,才驚醒:「嘩,尼隻真係股王尼喎,陳太,你買左未?」事情發生到這個階段,一切為時已晚。

怎樣才能夠克服買入強股的心理障礙?試想像,當你身家有五萬元,如果你投入全部金錢去買一隻波幅很大的股票,你會好驚好驚;相反,如果極端地只投入 五元去買這一隻「高風險」的股票,你會很心安理得,因為「蝕到渣都無」都只不過是五元而已。

這裏引申到一個問題,究竟你買入一隻所謂高風險的強勢股票,怎樣的波幅下才不會影響你的操作信心?而資產上的波幅控制,實際上是可以用「注碼大小」 來解決的。

組合一:

選股成功: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40,000 5% $2,000
強勢股 $10,000 50% $5,000


一年回報 $7,000  
+14.00%

選股失敗: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40,000 5% $2,000
強勢股 $10,000 -30% ($3,000)


一年回報 ($1,000)  
-2.00%

如要改善回報,保守投資者可以用五分一的資金買「高增長」的股票,即使揀錯「假強勢股」,該股下跌了30%,由於注碼小,整個回報都只不過是 -2%!而且仲有銀彈作反擊。

------

 

組合二:夠信心進攻當然好,例如比較以下兩個組合的資產比例,便知道你越買得多高增長的股票,回報就越高:

組合A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40,000 5% $2,000
強勢股 $10,000 50% $5,000


一年回報 $7,000  
+14.00%

組長B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10,000 5% $500
強勢股 $40,000 30% $12,000


一年回報 $12,500  
+25.00%

但是,假若所選的「假」強勢股「爆左煲」(Risk of Ruin),你所買錯的資產越多,就越難翻身:

組合A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40,000 5% $2,000
強勢股 $10,000 -100% ($10,000)


一年回報 ($8,000)  
-16.00%

組合B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10,000 5% $500
強勢股 $40,000 -100% ($40,000)


一年回報 ($39,500)  
-79.00%

 

為了解決以上的操作缺點,你可以將注金更加分散,分別買不同類型的高增長公司,解決「單注易出事」的問題:

沒有公司爆煲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10,000 5% $500
強勢股A $10,000 25% $2,500
強勢股B $10,000 45% $4,500
強勢股C $10,000 15% $1,500
強勢股D $10,000 30% $3,000


一年回報 $12,000  
+24.00%

一間公司爆煲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10,000 5% $500
強勢股A $10,000 25% $2,500
強勢股B $10,000 -100% ($10,000)
強勢股C $10,000 15% $1,500
強勢股D $10,000 30% $3,000


一年回報 ($2,500)  
-5.00%

要避免「萬中無一」的爆煲意外和增強持貨信心,筆者建議投資者應該分散投資,因為只要選股不太差,理論上分注組合的防守性,遠遠比「一注獨贏」的贏 面為高,同時前者的資產波動亦會較少,不會令投資者輕易被震倉出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2

買樓玩神秘 張玉珊持貨億五

2011-8-4  NM




近年三分二時間都留守國內,發展 其修身堂內地市場的張玉珊,上月尾在助手陪同下,現身ICC,到樓上的新樓盤瓏璽睇示範單位,貴客到,發展商安排獨立時間讓張玉珊慢慢睇,避免受騷擾。張 玉珊睇的2,640呎單位,樓價近億。近幾年,她手上持有的五個物業,全部升值,總市值一億四千多萬,升幅超過一半。有錢買樓,張玉珊卻神神秘秘,除了用 BVI公司,又搵阿媽阿哥個名登記,掩人耳目。大客專用時間

早個禮拜六(七月二十三日)上午十一時半,本刊發現張玉珊坐駕停在圓方的W酒店門外,一名地產經紀上車後,七人車駛上鄰座的ICC環球貿易廣場。原來張玉 珊要睇樓,一干人等跟隨地產經紀上了位於ICC十樓,新開賣的瓏璽示範單位。距離開放睇樓的時間早半小時,發展商卻特地撥出獨立睇樓時間,招呼張玉珊,地 產經紀為成功開單殷勤講解,全程講解冇停口。雖然瓏璽坐落大角咀地段,但因為面向維港景,低層細單位,呎價都過萬元,張玉珊睇的是二六四○呎高層單位,呎 價要四萬元,樓價過億,十分揦脷。

鍾意長揸

投資有道的張玉珊,自03年沙士之後,一口氣掃了多個豪宅,因為眼光獨到,賬面賺超過8,000萬。

阿Sa做鄰居

「Shirley有好多時間都喺內地,不過佢對投資國內房地產興趣始終唔大,反而每次返香港,撞啱都會睇樓,樓價升到癲晒,但佢仲好有信心,話睇定入貨差 唔多。舊年政府加百分之二十印花稅,打擊炒家,但Shirley買樓唔在意急放,對佢無影響,只要睇準就入市,嗰次佢都有即刻入貨,買咗跑馬地慧莉苑一個 二千呎單位,咁啱阿Sa又喺嗰時買咗隔籬單位,兩個做埋鄰居,佢鍾意速戰速決,買樓都一樣。」張玉珊身邊人說。對大型屋苑豪宅情有獨鍾,張玉珊在瓏璽示範 單位睇足四十五分鐘,之後轉場到圓方附近的另一豪宅天璽繼續睇樓。「Shirley鍾意無敵景,○四年佢買入松柏新邨,就俾成個馬場景吸引,因為單位無遮 無擋景觀好,依家間屋升咗四千幾萬。所以佢買樓都專吼高層單位,景觀同位置都好緊要。」

唔用自己名

唔豪唔吼,張玉珊的物業資產值,近年累積升幅不小,賬面已經賺近億。此外,她亦習慣用BVI公司,及親人名義買樓,掩人耳目。就有意購買近億的瓏璽,記者 上週日(二十四日)在書展向張玉珊求證,她卻大耍太極:「我成日都睇樓,呢啲係香港人嘅節目,今次咁啱俾你見到啫!(嗰日你睇埋天璽,係咪想再入貨?)未 有決定喎!(你近年買樓賺咗 成億?)你哋查到乜就寫,我無意見。」

增持股份

01年張玉珊退出娛樂圈投身商界,創辦修身堂控股有限公司(8200),成為香港最年輕的上市公司主席。04年,她為當時230磅的欣宜成功減掉100 磅,成功為公司打響名堂。近年,張玉珊積極開發內地市場,先後在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開設六間旗艦店,內地加盟店達101間,生意遍布全中國。今年 7月,她再購入608萬股公司股份,個人佔股權41.5%,市值6,142萬,而整間公司則市值約1.43億。此外,張玉珊早前亦成功取得SK-II內地 代理權,生意愈來愈多元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08

富事通:睇長遠就要講持貨力

1 : GS(14)@2012-07-23 09:27:01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723/114268
之前,我寫泡沫熱潮,曾經講過:「泡沫製造信眾,更創造神話。如果有人質疑呢個信仰,就係公敵。」
呢個現象,其實非常古怪。升、跌、輸、贏,乃係投機市場自然現象,就好似出太陽落大雨,無乜好拗氣。
如果天氣預測話未來五日大致天晴,但出於善意,有人提醒大家,夏天間中會有失雲雨,叫市民帶多把縮骨遮,亦唔代表出聲嘅人覺得即刻會落雨,係唔係?
之前,承蒙明報地產版大哥陸振球兄畀面,做咗個專訪,我如常叫人量力而為。報導上星期出街,有舊街坊讚「瘦左喎」,亦有樓市信徒話:「你有乜證據話樓市轉勢?」
老實講,我真係唔識預測未來,唔知樓市會升,定係會跌?我只不過想提醒大家,樓市唔係只升不跌。
睇中市未必實贏
就算你覺得,樓市長遠一定升,但係唔代表唔使諗風險。好多人,就算睇中單邊市,都未必贏。因為未等到最後,都唔知幾時放。幾時買?買乜?只不過係程式嘅前半,幾時賣?賣幾錢?同樣重要。打算buy and hold,都要睇有無能力揸到最後。投機要睇個人情況,正因為並非每個人都有同樣持貨能力。
「量力而為,幾時都啱」有人留言咁講。其實,訪問入面,我都有叫人,一份收入,變兩份,投機一個豪宅,不如多個車位。
多個風險觀點,無壞啫。
李兆富
專欄電郵:SharpHK.Simon@gmail.com
Facebook專頁: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18

持貨過多 暫停新搞作 周顯

1 : GS(14)@2014-12-31 09:48: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昨天說過我因為買了遠東酒店(0037),因而留意我的朋友邱達根控有的遠東控股(0036),究竟它在供股之後,會不會有脫胎換骨的表現呢?

我們一伙人討論了這個問題,一致達成的意見是:「家陣股市搖擺不定,我們的手頭已經有很多貨,還是唔好搞咁多新№住。」換言之,這已經不是股票好不好的微觀問題,而是大市如何走、投資組合如何處理的宏觀問題了。

聖誕節時看新聞,看到美國《世界日報》收到讀者照片,薄瓜瓜20號現身於名牌雲集的紐約第五大道高級百貨公司Bergdorf Goodman,他在知名皮具品牌Goyard的專櫃,手上拿滿名牌購物袋,看起來戰利品收穫豐富,看來仍然過得很奢華。
2 : GS(14)@2014-12-31 09:48:36

這段報道和照片,看上來沒有什麼問題,不過照我的專業眼光看那些照片,薄瓜瓜手上拿覑的,似乎不像是名牌購物袋吧?至少不是我認識的名牌。再說,我也看不出薄瓜瓜穿的衣服,究竟有多漂亮,有多名牌,我看也只不過是很普通的衣服罷了。

記者報道新聞 需要一點基本知識

有時候,記者作出一個好的報道,真的需要一點點的基本知識,如果不懂得,最好問一下專業人士。

那天,我也是看報紙,看到美國的旅行篋名牌Hartmann,終於在香港開了店子。那時,我想買一個旅行篋,但不甘心於買Rimowa,Rimowa什麼都好,但是衰在太多強國人用了,於是,在日本買了一個Hartmann,這個牌子的好處,是沒有人認識,也沒有人用。結果呢?結果我還是認為意大利的Bric's比較好,而且,也沒有強國人會用。不過,現在Harvey Nichols也有Bric's的專櫃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925

曾淵滄:繼續持貨不估頂

1 : GS(14)@2015-04-15 01:50:32

早年持有大量港交所股份的資深評論員曾淵滄表示,會繼續持有,但不會估頂,至於曾淵滄持貨量有多少?他謂:「都有幾多㗎!但實數唔想畀人知。炫耀自己賺咗幾多錢呢啲事,留畀少年股神去做啦!我老喇。」曾淵滄認為,港股成交暢旺,港交所仍然有上升空間,現價仍值得吸納,對港交所沒有目標價。曾淵滄坦言,未來日子必定有更大的震倉,震走絕大部份小股民,股市才可以真正進入瘋狂時代。■記者李嘉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14/191120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02

港股民226萬 持貨中位數20萬

1 : GS(14)@2015-04-17 14:41:3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417/news/eb_ebb1.htm\r\n【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公布2014年個人投資調查顯示,估計本港共有226.5萬股民,佔成年人比重36.4%,兩個數據均創下歷史新高。每名股民持有的證券價值中位數為20萬元。市場人士估計,隨近日港股大升,股民人數應會增加。\r\n\r\n這項調查起始於1989年,最新一次於去年11月12日至12月23日期間進行,電話訪問本港2271名18歲以上的人士,對上一次調查是2011年。結果顯示約226.5萬港人過去12個月內曾投資或持有證券,佔比為36.4%,比2011年調查時的35.8%高。受訪時仍然持有證券的人數同樣創下歷史新高,為214.7萬人。\r\n\r\n不過,投資衍生產品的人數則有所減少,從2011年的12.2萬人減少至10萬人,所佔的成年人口比例由2%減至1.6%。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有30.5%股民投資ETF,比2011年的20.9%大幅提升。\r\n\r\n有73%的股民是網上證券交易者,較2011年的69%為高;衍生產品投資者中,有84%是使用網上交易,較2011年的67%為高。銀行依然是最主要的證券交易渠道,不過比重有所下跌。只透過銀行進行交易的證券投資者由74%下調至71%,而只透過經紀行進行交易的由18%增至20%。\r\n\r\n股民漸趨使用網上交易證券\r\n\r\n調查期間,典型的香港個人證券投資者是47歲,受過大專或以上教育、個人每月收入約2.25萬元、家庭每月收入約4.5萬的人士。典型的香港個人衍生產品投資者是42歲、受過大專或以上教育、個人每月收入約3.5萬元、家庭每月收入約7.5萬的人士。\r\n\r\n所有證券投資者所持證券價值的中位數為20萬元,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數目中位數為4隻。 \r\n\r\n所有證券投資者在12個月內的證券交易宗數的中位數為6宗;34%的投資者交易數目超過10次,較2011年的38%為低。在2007年恒指達32,000點時,43%的投資者交易次數超過10次,隨後幾年逐漸回落。
2 : GS(14)@2015-04-17 14:42:06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5/1504162news_c.htm
參與香港交易所證券市場的本地個人投資者人數持續高企



根據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的《個人投資者調查2014》,參與香港證券市場的本地個人投資者人數及其佔成年人口的百分比均持續高企。該項調查亦發現,年內個人投資者在香港證券市場的交易金額,以每宗交易計及年內交易總額計均較2011年普遍上升。

該項調查於2014年11月12日至12月23日期間1進行,調查發現約225萬香港成年人為證券投資者2,佔香港成年人口的36.2%,高於上一次調查的35.7%;而香港成年人口中有36.4%為個人投資者(指參與香港交易所旗下證券及/或衍生產品(即期貨及期權)市場的人士)。調查結果亦顯示,個人投資者透過網上媒體進行證券交易的比例持續攀升,以及銀行依然是最主要的證券交易渠道。

這次調查的主要結果包括:





(1)

香港成年人口中有36.2%(或2,253,000人)是證券投資者(指在受訪時持有或在受訪前12個月內曾買賣證券的人士),較2011年的35.7%為高。




(2)

香港成年人口中有34.5%(或2,147,000人)是證券持有人(即在受訪時持有證券的人士)。所有證券投資者(包括非證券持有人)所持證券價值的中位數為200,000元。所有證券投資者(包括非股份持有人)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數目的中位數為4隻,而所持股份價值的中位數為150,000元。




(3)

證券投資者中,有30.5%投資交易所買賣基金,較2011年的20.9%大幅增加;有9.1%投資權證3及4.5%投資牛熊證,而約有10%投資權證及/或牛熊證。4



(4)

香港成年人口中約有2%(或100,000人)是衍生產品投資者5。



(5)

證券投資者中,有80%是證券交易者(即在受訪前12個月內曾買賣證券的人士)。



(6)

證券交易者中,有73%是網上證券交易者(即在上述12個月期間曾透過網上媒體買賣證券的人士),較2011年的69%為高;衍生產品投資者中,有84%是網上衍生產品交易者(即在上述12個月期間曾透過網上媒體買賣衍生產品的人士),較2011年的67%為高。



(7)

證券交易者中,只透過銀行進行交易的約佔71%(較2011年的74%為低),而只透過經紀行進行交易的佔20%(較2011年的18%為高)。衍生產品交易者中,只透過經紀行進行交易的約佔70%(較2011年的59%為高),而只透過銀行進行交易的佔28%(較2011年的34%為低)。



調查期間,典型的香港個人證券投資者是47歲,受過大專或以上教育、個人每月收入約22,500元、家庭每月收入約45,000元的人士。典型的香港個人衍生產品投資者是42歲、受過大專或以上教育、個人每月收入約35,000元、家庭每月收入約75,000元的人士。

按中位數計,證券投資者於2014年的交易次數與2011年相若,但每宗交易的成交金額則高於2011年。所有證券投資者(包括並無交易的證券投資者)在上述12個月期間內的證券交易宗數的中位數為6宗(與2011年相同);證券交易者的平均每宗證券交易金額的中位數為50,000元,較2011年的40,000元為多。每名證券交易者在相關的12個月內的引申證券交易總額的中位數為500,000元6,較2011年的400,000元為高。

按中位數計,衍生產品投資者於2014年的交易次數較2011年為少,但每宗的交易量則相若 ─ 在上述12個月期間內的衍生產品交易宗數的中位數為6宗,較2011年的12宗少(請參閱表2附註),而平均每宗衍生產品交易的合約張數的中位數為2張,與2011年相同。儘管如此,每名衍生產品投資者在相關的12個月內的引申總合約張數的中位數為48張(2011年則為40張)6。

與非網上證券交易者比較,網上證券交易者多為較年輕、具較高學歷、較高職位以及個人及家庭月入較高的人士;他們的證券交易次數亦多會較頻密,並主要透過銀行進行交易。

主要透過經紀行進行交易的證券交易者的交易次數較那些主要透過銀行進行交易的頻密 ─ 前者的證券交易宗數的中位數為16宗對比後者的10宗。對比後者,前者多為較年長的人士,持有的證券投資組合價值較大。

就調查所問及對香港股票市場各方面的觀感,證券投資者普遍持正面看法(在7分制的評分準則上(1為非常不同意,7為非常同意),各項目所得的平均分為4分以上),正面觀感較2011年強烈。衍生產品投資者亦普遍對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產品市場各方面持正面看法(所有項目所得的平均分為4分以上)。當被問及「香港交易所以公眾利益為優先考慮」這方面時,個人投資者的看法亦屬正面(平均分為4.80分)。

《個人投資者調查》自1989年起一直定期進行,2014年的調查以電話訪問了共2,271人。

《個人投資者調查2014》報告全文與主要結果的英文版,以及以往的調查報告已登載香港交易所網站。

隨附部分調查結果的統計圖表。


--------------------------------------------------------------------------------








1

為方便查考,新聞稿中的文字及圖表均以「2014年12月」或「2014年」顯示。



2

有關「證券投資者」、「證券」及其他主要名詞的定義,請參閱本新聞稿第三頁的註釋。



3

權證包括股本權證及衍生權證。



4

「投資」是指在受訪時持有或在受訪前12個月內曾買賣該種類的證券。



5

「衍生產品」是指於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產品市場買賣的期貨或期權。由於調查樣本中的衍生產品
投資者人數少,有關衍生產品投資者的統計數字會有較大誤差。



6

詳細的計算方法請參閱調查報告。








註:






詞彙:




1.

證券:在香港交易所旗下證券市場上市或交易的產品 ─ 包括股份、權證、交易所買賣基金、牛熊證、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及其他證券。




2.

證券持有人:在受訪時持有「證券」的人士。




3.

所持證券:在受訪時所持有香港交易所旗下證券市場的任何產品。




4.

證券投資者:在受訪時持有或在受訪前12個月內曾買賣於香港交易所旗下證券市場上市或交易的證券的人士。




5.

股份持有人:在受訪時持有於香港交易所上市或交易的股本證券(即上市公司股份)的人士。




6.

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在受訪時所持有於香港交易所上市或交易的上市公司股份。




7.

證券交易者︰在受訪前12個月內曾買賣於香港交易所旗下證券市場上市或交易的證券的人士。




8.

衍生產品投資者:在受訪時持有或在受訪前12個月內曾買賣香港交易所旗下衍生產品市場期貨或期權的人士。





由於調查中受訪的衍生產品投資者人數少,凡有關衍生產品投資者的調查結果會存在較大誤差。所以,詮釋有關此投資者類別的調查結果時必須倍加謹慎。





調查中問及個人投資者對香港交易所旗下證券及衍生產品市場若干方面的觀感,其中包括一些很大程度上不在香港交易所職責範圍內的事情,例如對經紀的監管及內幕交易的監管等。





「股票市場」及「證券市場」均指在香港交易所的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旗下買賣股票、債券、基金、權證、牛熊證及其他產品的市場。



圖1. 證券持有人及證券投資者趨勢





圖2. 衍生產品投資者趨勢





註:

由於調查樣本中的衍生產品投資者人數少,有關衍生產品投資者的統計數字會有較大誤差。  

  





表1. 證券投資者所持證券價值及交易模式




所有證券投資者


2011年


2014年




所持證券價值的中位數(港元)*


130,000


200,000




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數目的中位數*


4


4




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價值的中位數*


100,000


150,000




證券交易者 ── 受訪前12個月的交易


2011年


2014年




證券交易宗數的中位數*










  包括零交易


6


6




  不包括零交易


10


10




平均每宗證券交易金額的中位數(港元)*


40,000


50,000




引申證券交易總額的中位數(港元)*


400,000


500,000






*

不包括邊遠值。      







表2. 衍生產品交易者的交易模式




受訪前12個月內的交易


2011年


2014年




衍生產品交易宗數的中位數*


12


6




平均每宗衍生產品交易合約張數的中位數*


2


2




引申衍生產品交易總合約張數的中位數*,^


40


48






*

不包括邊遠值。      



^

以中位數與2011年比較,2014年每名投資者的交易次數較少而平均每宗交易合約張數相若,但其年度引申總合約張數卻高於2011年,這是由於衍生產品投資者的交易行為不是正態分布,當屬交易次數低但每宗交易量大的投資者佔樣本中較大的比例時,這種情況就可能會出現。








表3. 證券交易者的證券交易渠道*







2011年


2014年




主要透過銀行


77.2%


74.9%




– 只透過銀行


74.0%


71.2%




– 通常透過銀行


3.2%


3.7%




主要透過經紀行


22.4%


23.7%




– 只透過經紀行


17.9%


19.7%




– 通常透過經紀行


4.6%


4.0%




使用銀行及經紀行的程度相同


0.4%


1.4%






*

銀行及經紀行均向個人投資者提供證券交易服務。然而,銀行並非香港交易所旗下證券市場的交易所參與者,他們須將投資者的買賣盤轉至經紀行執行,而接受買賣盤的經紀可能但未必與該銀行有關係。      



註:

由於四捨五入之誤差,百分比的總和未必相等於小計或100%。








表4. 衍生產品交易者的衍生產品交易渠道*







2011年


2014年




主要透過銀行


35.6%


28.4%




– 只透過銀行


33.7%


28.4%




– 通常透過銀行


1.8%







主要透過經紀行


64.4%


71.6%




– 只透過經紀行


58.7%


69.8%




– 通常透過經紀行


5.7%


1.8%





「…」:

無    



*

銀行雖無直接向個人投資者提供衍生產品交易服務,但會透過網站或查詢提供轉介服務,將投資者轉介予其公司集團旗下的經紀行。在調查中,回答本身是透過銀行買賣衍生產品的投資者包括使用上述轉介服務的投資者,以及透過與相關銀行附有同一銀行集團商標的經紀行進行交易的投資者。



註:

由於四捨五入之誤差,百分比的總和未必相等於小計或100%。







表5. 證券交易者按交易渠道劃分的交易模式(2014年)




受訪前12個月內的交易


主要透過銀行


主要透過經紀行




證券交易宗數的中位數*


10


16




平均每宗證券交易金額的中位數(港元)*


50,000


50,000




引申證券交易總額的中位數(港元)*


400,000


1,000,000




佔所有股票交易者證券交易總額的百分比


62%


36%






*

不包括邊遠值。      








表6. 衍生產品交易者按交易渠道劃分的交易模式(2014年)




受訪前12個月內的交易


主要透過銀行


主要透過經紀行




衍生產品交易宗數的中位數*


4


10




平均每宗衍生產品交易合約張數的中位數*


4


2




引申衍生產品交易總合約張數的中位數*


12


80






*

不包括邊遠值。      



圖 3. 網上交易者佔比趨勢 (2002 - 2014)



圖 4. 證券投資者對香港股票市場的觀感 (2014)








註:

(1)

問卷調查中採用7分制評分準則,1分為「非常不同意」,7分為「非常同意」。將調查結果分為「同意」(5-7分)、「一般」(4分)及「不同意」(1-3分)只為方便比較。




(2)

由於四捨五入之誤差,百分比的總和未必相等於100%



圖 5. 衍生產品投資者對香港交易所衍生產品市場的觀感 (2014)









註:


(1)


問卷調查中採用7分制評分準則,1分為「非常不同意」,7分為「非常同意」。將調查結果分為「同意」(5-7分)、「一般」(4分)及「不同意」(1-3分)只為方便比較。







(2)


樣本中的衍生產品投資者的人數少,因此百分比分布只具指示性作用。





(3)


由於四捨五入之誤差,百分比的總和未必相等於100%。




圖6. 個人投資者對香港交易所的觀感 (2014)







註:


(1)


問卷調查中採用7分制評分準則,1分為「非常不同意」,7分為「非常同意」。將調查結果分為「同意」(5-7分)、「一般」(4分)及「不同意」(1-3分)只為方便比較。







(2)


樣本中的衍生產品投資者的人數少,因此百分比分布只具指示性作用。




(3)


由於四捨五入之誤差,百分比的總和未必相等於100%。
3 : GS(14)@2015-04-17 14:42:38

info
http://www.hkex.com.hk/eng/stat/research/research.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72

恒地持貨最多 料迎海受惠

1 : GS(14)@2015-05-15 01:42:36

【同區新盤】馬鞍山落禾沙里住宅地創區內地皮呎價新高,帶挈恒地(012)主席「四叔」李兆基。事關四叔在落禾沙一帶尚有迎海4期及5期,合共約650個單位,同區「麵粉」價造好,即將推售新盤自然受惠。恒地馬鞍山迎海分5期發展,1至3期近年陸續推售,第3期迎海.星灣御去年9月推售首批220伙,折實後平均呎價1.25萬元。第1期已有二手成交,平均呎價約1.3萬元,一手業主賺幅普遍逾一成。第4期及第5期分別提供474伙及178伙,第4期本月初已申請預售樓花同意書,預期最快今年第三季開售。



短期供應逾3,000個

同區短期供應逾3,000個,除恒地外,長和(001)及新地(016)各執一盤。長和2012年以約29億元投得彩沙街項目,屬限量地,最少興建440伙,已獲批興建4幢15至24層高住宅,另有2幢4層高洋房。鄰近彩沙街的另一幅白石地皮由新地去年3月以約18億元投得,擬建430伙住宅,包括7幢分層住宅及70座獨立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514/191467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339

太古城樓王 2,680萬元成交全海景連天台 賣家持貨8年賺近一倍

1 : GS(14)@2015-05-19 01:04:56

■太古城碧藤閣剛誕生新樓王,單位升值94%。黃耀興攝


【本報訊】儘管樓市前景未明,鰂魚涌老牌「中產屋苑」太古城,卻誕下落成近40年來最巨額成交。屋苑碧藤閣一個全海景連天台複式戶,剛以2,680萬元沽出,締造該屋苑新樓王紀錄。記者:湯家明 陳東陽 陳家雄



美國加息期或押後,刺激本港樓市繼續火熱。被市場稱為樓市寒暑表的太古城,樓齡最年輕的一期也屆28年,最舊一期樓齡更達38年,一樣誕下新樓王。




實用呎價2.27萬


中原張光耀表示,1983年落成、樓齡32年的海景花園碧藤閣,其頂層連天台G室複式,實用面積1,180方呎,已包括連入契的171方呎閣樓,另設802方呎天台,區內買家以2,680萬元承接,創下太古城落成以來最大銀碼成交,呎價2.27萬元。該太古城單位擁全海景,包括對岸全郵輪碼頭景,內置獨立樓梯上私家天台,實用率達九成,建築面積1,308方呎,客飯廳約300方呎,遂被冠上樓王稱號。原業主於2007年以1,385萬元買入,是次沽售,賬面賺1,295萬元,升值94%。屋苑本月已錄9宗成交。記者直擊樓王現況,單位外仍然貼有裝修單位通告,展示去年10月進行裝修工程,惟按鈴多次,無人應門。據知,原業主只作閒時度假之用,難怪裝修通告距今超過半年,仍未撕去。根據曾經參觀樓王的睇樓人士表示,單位廚房已改作開放式,下層原有3房間,改作2房間,其中主人套房逾200方呎。根據中原地產研究部資料,截至本月10日,太古城平均實用呎價錄15,901元,較今年1月4日錄14,756元,升幅約7.8%,跑贏大市。反映大市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同期升幅約6%。



極罕複式零放盤


中原趙鴻運表示,太古城複式單位向來缺貨,對上一宗大銀碼成交已追溯至2013年,其中銀栢閣頂層複式H室,實用1,277方呎,在2013年1月以2,600萬元成交,視為對上一個太古城樓王,紀錄維持至今兩年多才被打破。由於該類複式特色戶,放盤極少,現時零放盤,因而成交稀疏。至於屋苑分層單位,面積最大,實用1,237方呎,放盤叫價由2,200萬至2,400萬元。




市民心聲

逾30年樓太貴陳先生︰「就算我負擔得到都唔會買,都30幾年樓啦,唔值2,680萬,如果新樓嘅話可能值。」





香港樓市瘋狂朱先生︰移居澳洲的他,兒子居住於太古城,「而家全世界樓市都黐線,係香港再黐線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18/191513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32

揭半山舊樓收購內幕 「釘王」持貨廿載不相讓

1 : GS(14)@2016-01-20 23:46:12

2016-01-13 EW

近期樓市確立轉勢下,部份高齡舊樓依然有運行,變身搶手貨。

港島半山羅便臣道豪宅地段,近日有個單位高價易手,樓齡六十二年,毗鄰高廈屹立,缺乏重建價值,仍然不愁買家,成交價創同廈新高。原來,當中大有內幕,該單位所位處物業,相當有來頭,早年已被發展商恒基斥資購入一伙,為收購揭開序幕,業界俗稱「儲樓」,投資者更聞風而至,紛在此「落釘」,博取日後高價收購。

不過,基於「釘王」不相讓,加上當年須集齊百分百業權,才能拆樓重建,遠較現時困難得多,收樓最後功虧一簣。但持貨逾廿載仍未離場,舊樓至今仍受追捧。同樣例子,亦見於九龍旺角彌敦道核心段,一幢「迷你舊樓」,恒基曾着手收購,眼明手快的投資者,更如火如荼進駐,但最後收購不成,恒基在毗鄰發展全幢寫字樓,放棄這個迷你地盤,並意興欄柵蝕讓所購入的單位。雖然如此,該舊樓現時已變身「樓上舖」,收租可觀,買賣亦有價有市。

港島半山羅便臣道四十九B一個低層唐樓單位,近期透過黃開基拍賣行推出,物業於一九五三年落成,實用約一千一百零一呎,開價一千五百八十萬元,雖然多次拍賣,皆未到業主意向價,拍賣場上賣不成,惟準買家極具誠意,私下透過代理與業主協商,最終單位減價一百萬元成交,作價一千四百八十萬元,成交價及呎價皆創下同廈歷史新高。

名人業主星光熠熠

現場所見,羅便臣道四十九B舊樓,與四十九C共用同一條樓梯,樓高四層,共有八伙。舊樓保養得宜,體面地在這豪宅區屹立着,盡管毗鄰高樓林立,旁邊慧豪閣樓高廿九層,不過,基於附近植有樹木,由該易手的舊樓單位外望,窗外一片綠,環境清幽。

該舊樓高價沽出,吸引區內代理注意力。有代理透露,買家並非收購財團,而是對舊樓情有獨鍾的用家。

過往,該幢舊樓曾被財團吼準,發展商恒基曾於一九八八年購入四十九C低層單位,作價三百三十萬。區內代理透露,是次收購價屬無溢價交易,以市價吸納,現已持貨逾廿年。

「當年,恒基希望將四十九B、C連同後面的華麗閣(干德道二十六至二十八號)捆綁式收購,合併羅便臣道四十三號至四十七號(現址慧豪閣)發展,擴大地盤,但因為收唔齊,最終被迫放棄。」

「住得起該地段,非富則貴,大多數專業人士,包括資深投資者及測量師,他們計算重建地積比,知道發展商獲利幾多,開價時爭取最大利益,大家傾唔掂數。」區內地膽說。收樓未竟全功,恒基於是將羅便臣道四十三至四十七號地盤自行發展,所落成的慧豪閣,一及二座,分別均高二十九層,於一九九四年入伙,涉三百三十六伙。

慧豪閣最新成交為二座高層E室,實用六百九十八方呎,去年十月以一千五百四十八萬元成交,呎價逾二萬二千元。「呢度係半山,越高景觀越靚,自然越值錢。慧豪閣設有兩個入口,一個羅便臣道,另一個干德道,由於後者較高,項目落址干德道,馬上升值不少。因此,慧豪閣登記地址為干德道二十二號。」

於區內重建慧豪閣後,恒基再沒有繼續收購毗鄰的羅便臣道「舊樓遺孤」,惟所持有的四十九C一個低層單位,至今仍未脫手。區內代理表示:「呢度舊樓單位間隔實用,樓底高逾十一呎,一向好好租,只要執得企企理理,月租可收四萬元。但租客很長情,住開唔捨得搬,起碼四、五年沒有盤源放租。」

由於租賃市場暢旺,資深投資者關秩安於二○○八年以公司名義購入四十九C高層單位,成交價七百萬元。關氏活躍於樓市,不但是投資者,還晉身物業發展,更於一二年參與汀九金臻十三幢洋房發展。

該幢舊樓亦吸引名人,歌星李玟(本名李美林) ,皆同姐姐李思林等人,於二○一一年以聯名方式,購入羅便臣道四十九號B單位,作價一千三百九十八萬元。李氏姐妺八五年由港移居美國,當年李玟才九歲,二千年她因為演唱《臥虎藏龍》主題曲,成為首位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獻唱的華語歌手。區內代理表示:「外藉人士特別鍾情半山唐樓,李氏姐妹洋化,當然不例外。」

旺角舊樓「釘王」落戶

旺角彌敦道區內商廈林立,旺段地鋪更聚集珠寶店,包括周大福於該地段有三分店,舖址很接近,分別是彌敦道五百八十號、五百九十四號及六百○一號,六福及周生生亦有分店,還有近日才開張、來自上海過江龍老鳳祥。在此黃金地段卻有碩果僅存的舊樓,分別為位處彌敦道五百八十一、五八一A至五百八十三號,三小幢「迷你舊樓」樓高各五層,沒有電梯。

記者現場所見,彌敦道五八一號地舖,由中興表行承租,樓上住宅都變「樓上舖」,租戶包括眼鏡店、潮流服飾店,健身室、食品公司及紋身店等。區內代理說:「該地段地舖動輒月租數十萬元,小商戶都上樓去,該舊樓單位每個約一千呎,月租兩至三萬之間,容易負擔。」至於彌敦道五百八十三號地舖,面積一千呎,連七百呎閣樓,現時交吉,以三十萬招租。

恒基罕見蝕讓離場

該兩幢舊樓共有十六個單位,根據土地註冊署紀錄,當中十五個,於一九七七年來陸續由個人名義,改為由公司持有,「落釘」意味濃厚。買家皆是地產界的「明星」,代理對他們啷啷上口:「楊渭生除了好買舖,更專吼舊樓,有時『落釘』,有時則大手購入,然後高價賣予發展商;還有盧華,專收舊樓,幾乎舊樓都見他的踪跡,去年還申請強拍石硤尾舊樓。還有何伯陶來頭勁,他曾是周大福董事,亦頻頻買舊樓。」

消息人士續說,恒基亦早於八十年代吼準彌敦道五八一至五八五號舊樓,佔地約七千呎,由於舊樓「釘王」聚集,最後只成功併購其中的五八三A及五八五號,佔地約四千方呎,於一九九六年落成商廈富時中心。

在富時中心落成前,恒基曾於一九九○年三月,購入五八三號二樓單位,惟持貨十六年,最終於二○○六年,以一百四十六萬蝕讓,買家豐協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為何伯陶及家人。

雖然恒基早已退出收購,根據土地註冊處及公司註冊署資料顯示,近年,五八一至五八三號舊樓已「貨源歸邊」,由何伯陶及家人持有的四間公司,包括銘才發展及彩霸發展,自從一九八九年,直至最近的二○一三年,多番收購舊樓,目前持有十個單位,佔業權逾六成。當中亦不乏高價購入。二○一三年八月及九月,一口氣以二千萬元,購入五十三號兩個單位,「該舊樓每個市值約六百萬元,成交價遠高於市價。」區內代理說。原業主則為楊渭生,於二○○八年以約七百萬元購入兩單位。

羅便臣道49B及49C資料

建成年份 1953年 單位數量 8個 單位面積 約1101方呎

落釘投機者成本倍增 強拍下調門檻至八成

自從一○年四月,政府降低強拍門檻,將樓齡逾五十年的舊樓,強拍門檻由逾九成降至逾八成,令財團收樓難度大為減少。

雖然如此,以目前的狀況,半山羅便臣道及旺角彌敦道舊樓,依然不符合強拍要求。羅便臣道四十九B及C,八個單位業權各佔八分一業權,假如要達致強拍門檻,財團需購入任何七個單位,不過,現時該舊樓業權分散,分別由八名業主持有。

旺角彌敦道五百八十三號,地舖佔比七分之二,其餘單位各佔七分之一,現時何伯陶等人已持有四個樓上單位,即近六成半權,即使再購入一個樓上單位,亦未到達強拍門檻,必須購入地舖,方可成事。

至於彌敦道五百八十一號地舖,業權比例重,該地舖由宏安集團有關人士持有,佔全幢五成業權,樓上十個單位各佔二十分之一。消息人士透露,地舖業主與何伯陶關係好,不排除合作發展,何氏現時持有全幢三成半業權,不排除日後繼續收購,日後或有統一業權的時候。

撰文?地產組 攝影?地產組設計?林彥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74

瑧環1120萬沽 持貨5年實蝕80萬

1 : GS(14)@2016-01-21 14:45:2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121/news/ea_eaa3.htm



【明報專訊】正當恒地(0012)西半山帝匯豪庭昨開價之際,同區堅道瑧環卻有1房戶,持貨5年連使費計實蝕約80萬元成交。事實上,入伙3年的瑧環已非首錄「流血」個案,去年一伙1房,連使費亦損手近90萬元易手;另鄰近瑧環的羅便臣道嘉兆臺則有3房做價重返同類單位1年半前樓價水平。

世紀21客戶經理余達文表示,瑧環低層E室,實用447方呎(建築613方呎),最初叫價1200萬元,累減80萬元或6%,連租約以1120萬元成交,實呎25,056元(建呎18,271元)。原業主2010年1135.9萬元一手購入,持貨逾5年連使費蝕實約80萬元或7%。

嘉兆臺3房1700萬 返年半前價

嘉兆臺有3房做價重返1年半前水平。中原副區域聯席董事滕成德表示,嘉兆臺2座低層C室,實用972方呎(建築1251方呎),3房1套間隔,以1700萬元售出,實呎1,7490元(建呎13,589元),做價重返1年半前同類單位水平。原業主於2010年以1328萬元買入,持貨5年多帳面獲利372萬元或28%。

維港灣2房638萬 3年半無升值

奧運站維港灣有業主以購入價出貨,蝕使費約35萬元離場。中原分行經理陳焯偉表示,維港灣10座高層H室,實用467方呎(建築645方呎),屬兩房間隔,去年6月放盤,近日以638萬元成交,實呎13662元(建呎9891元)。是次成交價與2012年9月買入價一樣,轉手需蝕使費約35萬元或5%,並重返約3年半前同類單位水平。

泓景臺14按盤低見565萬

另黃開基拍賣行表示,長沙灣泓景臺7座中層H室,實用469方呎(建築644方呎),開價548萬元,以565萬元售出,實呎12,047元(建呎8773元),做價重返1年前同類單位水平。原業主2002年175萬元購入,先後向銀行及財務機構借貸14次,現沽出帳面獲利390萬元或2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