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房局:一份合約買多伙視為單一交易
1 :
GS(14)@2016-11-08 05:20:52【明報專訊】自政府實施加強版15%雙倍印花稅後,新盤市場錄得首置客以同一張合約購入多個物業,而不需繳付加強版稅款的個案。運輸及房屋局回應稱,稅務局一向以文書為基礎徵收印花稅,如一份文書涉及多個物業,稅務局會視為一項整體交易,並按有關物業樓價總額來釐定應繳稅項。
首置客購南區‧左岸 慳稅600萬
運房局續稱,政府推出的新一輪稅項措施,主要涉及稅率變動,將住宅物業的雙倍印花稅稅率全面提高至15%,以取代現時稅率。除提高稅率,政府會沿用現行雙倍印花稅機制下的安排,包括豁免和例外情况。因此若買家為香港永久居民,在購買住宅物業時,沒有持有任何其他住宅物業,有關交易亦可獲豁免15%新雙倍印花稅稅率。此外,中海外(0688)旗下鴨脷洲南區.左岸於「加辣」後,連錄兩宗首置大手客個案。其中一組買家斥資1.14億元購入2伙,依舊有稅率繳稅,可節省約600萬元稅款。
律師:日後拆售或被追稅款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買家購入多個單位時因以同一張合約簽訂,有理由令人相信為自住用途,才可豁免辣稅。若日後拆售單位,意味購買單位實為投資用途,與實施加辣版雙倍印花稅的原意有所違背,因此業主有機會被稅局追收所豁免的稅款。此外,買家若有向銀行借貸,亦要留意日後拆契時,銀行會否徵收額外費用,拆契後未有售出的單位可否繼續承造按揭。
[地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27&issue=20161108
外來錢追豪宅 BSD增一倍 上月辣稅金額10億 運房局:密切留意市况
1 :
GS(14)@2016-11-11 08:02:39【明報專訊】港府將非首次置業人士的印花稅劃一調升至15%,惟針對境外買家的買家印花稅(BSD)維持在15%。事實上,加辣前「外來錢」湧入本港樓市勢頭的確熾熱,稅務局最新數據顯示,10月的BSD稅款逾10億元(圖1),除比9月5.06億元按月勁升逾一倍外,亦是近2年來新高。運輸及房屋局回應稱,相關數字明顯上升,政府將繼續密切留意市場變化。
明報記者 林可為
近月市場上多個豪宅新盤,包括會德豐(0020)何文田ONE HOMANTIN、同區嘉里(0683)皓畋、長實(1113)紅磡維港‧星岸,以及中海外(0688)鴨脷洲南區‧左岸等,以內地客為主的境外買家,比例均在兩成左右、個別甚至達三成,即使「加辣」後,多個豪宅新盤仍錄不少成交(見表),反映資金湧入本港豪宅勢頭強勁。由於10月數據反映9月樓市表現,而10月樓市尤其豪宅新盤續獲內地客追捧,故市場預期,12月公布的11月辣稅數字仍達高位水平。
按月BSD稅款升幅 近兩年最大
據稅務局數據,10月BSD稅款逾10億元,除按月急增逾一倍外,按月升幅亦是去年1月錄得按月升幅2.6倍以來,21個月、即近兩年來最勁。可留意的是,去年1月BSD稅款錄得14.46億元,是由於山頂何東花園以51億元易手的特別成交所致。另上月涉BSD的物業成交個案共330宗,比9月的250宗上升80宗或32%,亦是自2014年9月錄得340宗後,逾2年來最大單月數字。
分析:「加辣」或令年底數字下跌
美聯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認為,過去兩個月來,市場有數個分層豪宅推出,吸引以內地客為主的境外買家入市,估計除主要由於人民幣持續貶值,令內地具經濟能力人士來港置業保值外,一些長期在香港工作甚至讀書的內地人,亦有在港買樓需要,因而令這些「外來錢」流入樓市。不過,劉估計上周加辣後,境外買家最多需要繳付30%辣稅,此舉除令發展商放慢推盤步伐外,預料年底前整體一二手成交量勢將下挫,相信年底的BSD按月成交宗數或會下跌。
雙倍稅逾23億 再創兩年按月新高
另稅務局數字顯示,10月涉DSD雙倍印花稅成交涉3916宗,比9月錄得的4317宗,按月減401宗或9.3%(圖2);上月涉DSD稅款則達23.21億元,按月雖僅增逾3300萬元或1.4%,但仍再創自2014年10月錄23.86億元後,兩年來最高按月數字。至於10月涉SSD額外印花稅的物業成交,有60宗,涉2260萬元,分別按月升17%和12%。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613&issue=20161111
運房局商鉛災7次會議無紀錄
1 :
GS(14)@2016-11-24 07:30:13【本報訊】鉛水事件禍延11個公屋邨、近3萬戶受災,但審計署發現,事件期間運輸及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應耀康領導的29次跨部門會議中,首7次會議竟無紀錄有關商議和決定,但會議曾作出重要決定,包括剔除了6個鉛水超標樣本。審計報告指政府去年7月至11月舉行29次跨部門會議商討食水抽樣事宜,但房屋署只於8月至11月舉行的22次會議擬備決定摘要,在7月起舉行的首7次會議則無相關商議及決定的紀錄,而該些會議正就55個不合格樣本作出重要決定,包括剔除當中6個樣本。
計漏兩超標樣本
審計署發現,該6樣本中有4個來自鉛水屋邨石硤尾邨二期和紅磡邨二期,兩邨各有一樣本在首次驗水時含鉛量超標82倍及70倍,重驗後前者含鉛量回落至單位數,但後者仍超標0.7倍;另外兩樣本來自非鉛水邨水泉澳邨和怡明邨,6樣本均因環境污染和抽樣問題被剔除。房署解釋,8月初署方才察覺需整合和記錄以向公眾交代,故其後才紀錄。審計署認為公眾非常關注鉛水事件,房屋署做法不理想。審計署亦發現部份驗水結果數據與公佈資料有異,如啟晴邨有兩個超標樣本未被計算,故超標樣本總數應為93個而非公佈的91個。報告指,房署無為39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5.4萬租戶單位抽樣驗水,房署指涉事屋邨業權混權,問題複雜,但審計署認為沒證據顯示房署曾嘗試聯繫法團,又稱署方可決定是否為住戶檢測,如其他保養服務。至今年7月,審計署發現2.9萬戶鉛水住戶中有2,138戶沒裝濾水器,佔7.4%,因住戶拒絕安裝或未能聯絡,署方認為房署需繼續聯絡。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1124/19844103
運房局曾召8人查民航處
1 :
GS(14)@2017-03-03 00:55:53【大花筒醜聞】【本報訊】民航處豪花20億元興建新總部大樓,運輸及房屋局經內部調查後,確認該處一名高級首長級人員有不當行為,已採取簡易紀律行動,據悉該人員是民航處前處長羅崇文(圖)。署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邱誠武昨日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披露更多調查詳情,指調查共要求8名涉事人員提供資料,經調查後有證據顯示民航處一名高級首長級人員有不當行為,局方已採取紀律行動。
前處長羅崇文疑受處分
邱誠武表示,調查小組由一名副秘書長專責領導,成員還包括一名總行政主任及一名高級庫務會計師。調查小組在調查過程中,均按公務員事務局既定程序和指引作調查,亦提及其中一個原則,是對於高級人員抱有較高期望,在履行職責時不僅要依從書面規則,更必須有專業判斷,並承擔與所持職位相稱的責任。他續指據當局調查後,有證據顯示一民航處高級首長級人員有不當行為,經徵詢公務員紀律秘書處意見後,局方遂向該名人員採取紀律行動。據悉該人員是民航處前處長羅崇文。另外,有表面證據證明另一名已退休的民航處首長級人員可能涉及不當行為,但由於該人員在調查期間已經退休,因此公務員紀律機制並不適用。不過,當局仍會發信予該退休人員,並正式記錄於該人員的人事檔案內。■記者紀靜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302/19944797
「一契多伙」湧現 運房局:留意分契轉售
1 :
GS(14)@2017-03-23 06:04:29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939&issue=20170323
【明報專訊】近日市場盛傳政府會再公布新辣招,旨在打擊買家以「一契多伙」避過辣稅。運輸及房屋局回覆本報查詢指,該局仍會以一份文書作為計算印花稅的基礎,但提醒買家日後有機會需分契才可轉售個別單位。
有關安排可滿足買家自用需要
運房局指,立法會當日審議實施雙倍印花稅時亦曾詳細討論有關以一份文書購入多於一個住宅物業的問題,考慮到一直以來以文書為基礎的印花稅制度,以及整體需求管理措施的互補作用等因素後,政府當日認為不宜為雙倍從價印花稅這項屬非常時期的需求管理措施,對印花稅制度作出根本的改動。該局又指,在實施雙倍印花稅後,以一份文書購買多個物業的交易大多涉及住宅物業連車位、花園或天台等,反映有關安排可滿足買家自用需要。
密切留意新措施實施情况
該局續指,根據現行雙倍印花稅機制,以一份文書購入多於一個住宅物業的買家,如屬代表自己行事的香港永久居民,並在購入有關住宅物業時不是任何其他香港住宅物業的實益擁有人,有關文書可按較低的第2標準稅率繳付從價印花稅。但該局特別提出,買家如以一份文書購入多個住宅物業,除須按規定繳付相應的從價印花稅外,亦可能涉及其他交易成本。例如由於只有一份文書,買家須以整個交易的總樓價申請按揭,所獲得的按揭成數或會因此降低;除非日後有人願意一次過承接文書內的所有物業,否則業主便須先分契才可轉售個別單位。
立會成立委會審議新住宅印花稅條例
不過,該局指立法會已成立法案委員會審議實施新住宅印花稅的《2017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政府會盡力配合法案委員會工作,並繼續密切留意新措施實施情况和樓市發展。
買家變招多約多伙減辣稅 運房局﹕分合約 首置首單位可豁免
1 :
GS(14)@2017-04-13 22:33:56【明報專訊】政府日前再次收緊樓市「辣稅」稅制,「一約多伙」買家無論首置與否,均須付樓價15%印花稅,但昨日市場已有買家以「多約多伙」形式購買多個單位「破辣」,節省部分辣稅。運輸及房屋局昨回應本報查詢指出,若買家以首置身分、分多張合約購買多於一個物業,其中一個單位仍可豁免辣稅。有法律界人士指政府應推出更全面措施以堵塞漏洞。
明報記者 林尚民 方可兒 林可為
對有買家以上述「多約多伙」形式購買多於一個單位,運房局發言人回覆本報表示,若一名香港永久居民以首置身分,於同一日簽署多份買賣協議,每份買賣協議購入一個住宅物業,最先簽立的買賣協議會按第2標準稅率徵收從價印花稅(即只需付最基本印花稅,最多為樓價4.25%),其他買賣協議則按15%新住宅印花稅率徵稅。
按運房局說法,假設買家以首置客身分入市、以1億元購買3伙單位,其中一個是價值7000萬元之大單位,其餘兩個是價值1500萬元的中型單位,在舊稅制下,若買家以「一約多伙」形式購買,只需付樓價4.25%印花稅,即425萬元;在前日公布的新稅制下,若買家以「一約多伙」形式購買,則需付15%印花稅,即1500萬元。
不過,若買家以「多約多伙」形式購入,而首個單位屬大銀碼(7000萬),該單位只需付4.25%基本印花稅,即297.5萬元,其餘兩個較細單位要付15%辣稅,即每個要付225萬元,3個單位合共繳稅747.5萬元。對比舊稅制,以此方式買樓需付稅額雖仍增加約76%,但若對比在新稅制下以「一約多伙」形式購買,則可節省752.5萬元或約五成(見圖)。
一組買家兩份約 3219萬購兩伙
事實上,新稅制生效後,有九龍一豪宅新盤,昨連環售出兩伙低層實用面積677方呎單位,市場消息指由同一組買家購入,但樓盤成交紀錄冊顯示分為兩份文書,單位成交價分別逾1615萬及1604萬元。如買家「一約兩伙」,以總成交價逾3219萬元計,若付15%新辣稅涉逾482萬元;買家如今分開兩份文書處理,不排除買家以首置身分購入較貴一伙,另一伙照付15%辣稅,即稅款逾300萬元,節省182萬元稅款開支。
大律師﹕道高一尺
大律師陸偉雄稱,政府應推出更全面措施,並指買家以「多約多伙」形式購買多個單位,甚至以首置直系親屬名義入市,便可節省稅款,其實是漏洞,而政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兼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使有「加辣」措施推出,買家亦有方法應付。如政府當初提高雙倍印花稅稅率至15%,應預見「一約多伙」問題,惟直至坊間講及問題才作回應、進一步加辣,但現時又有其他漏洞,他認為政府應盡快修例堵塞漏洞。
業界:除非限購 可推新招不多
就「多約多伙」衍生的潛在問題,中原亞太區副主席暨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政府可推出的新招已不多,除非效法內地部分城市推出限購令,即不容市民買第二套房,或對樓市短期起到冷卻作用。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79&issue=20170413
快的推「85折」運房局:打折吸客屬違法
1 :
GS(14)@2017-06-22 07:40:40【本報訊】的士加價後,未知是否因生意大減,電召車應用程式「快的打車」近日於程式內加入「85折」選項,變相提供減價折扣吸客,惟有關做法涉嫌觸犯相關法例。運輸署昨回覆本報時提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早前於立法會上已明確指,「若有應用程式以提供車費折扣的選擇作招徠,證據確鑿,則屬違法。」快的用戶於選好目的地後,於「已備註」一欄內可選擇「85折」,即可向接單司機議價。理論上,若乘客主動要求減價,而司機同意,即屬合法;若平台或司機在無合理解釋下主動減價,即屬違法。
的士司機不滿剝削收入
網上的士司機群組對快的推「85折」大感不滿,指做法剝削司機收入,要求快的撤回選項。運輸署指,根據香港法例第374D章《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下稱《規例》),「的士司機、其代表或看來是代表該司機行事的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吸引或致力吸引任何人,誘使他使用該車輛。違法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10,000元及監禁六個月。署方指按以上《規例》,若的士司機、其代表或看來是代表該司機行事的人主動提供優惠或車費折扣作招徠,誘使乘客使用其車輛,「不論透過手機應用程式、電話又或以其它方式,已屬「兜客」行為,若無合理辯解,即屬違法。」快的明顯是《規例》中「看來是代表該司機行事的人」,惟其發言人回應時僅重申,「快的是一個供香港的士司機和乘客使用平台,備註系統會自動顯示乘客的常用搜尋字眼,給予乘客多種選擇。」執法方面,運輸署指,每宗個案實際情况,需視乎警方進行調查結果,若有足夠證據,警方會考慮提出檢控。本報昨日向警方查詢,惟至截稿前未有回覆。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621/20063147
指優質的士是毒藥 符傳富空降運房局
1 :
GS(14)@2017-08-02 05:47:42【本報訊】獲委任為運輸及房屋局政治助理的符傳富,本身是的士業議會理事,過往多次代表業界反對政府的優質的士計劃,更形容優質的士為毒藥,現時卻加入推行該計劃的政策局。有業界人士表示,不會期望符傳富將反對聲音帶入政府。
業界不期望表達反對聲音
上屆政府為回應市民對高質電召車的需求,計劃最快明年批出3個優質的士專營權,提供合共600輛新專營的士,衝擊現有的士業界的利益。符傳富過往多次接受訪問時批評新計劃,認為的士市場已經收縮,客量下降,政府卻反其道擬以優惠條件向大公司發專營牌,是對業界潑一盤冷水,令業界有被拋棄的感覺。符傳富又形容優質的士是毒藥,只會搶走高消費群,令原有的士定位向下移,質素只會越做越差,炮轟政府對反對聲音充耳不聞。今年4月,符傳富又聯同自由黨黨友易志明等人發表「的士2020發展藍圖」,建議引入記分制提升的士服務水平,以取代政府優質的士計劃。的士業議會主席熊永達認為,新一屆政府暫時沒有明言會否繼續推行優質的士計劃,「上屆政府話推,但係今屆政府唔知會唔會跟」,所以難以評論符傳富會否「尷尬地」180度改變立場。被問到會否期望符在政府內表達反對聲音,熊指「我就唔會咁諗」,因為符加入政府後必須支持政府立場,「唔使諗㗎喇」。■記者林偉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2/20109172
運房局:研堵塞空置稅漏洞 議員學者指灰色地帶難杜絕
1 :
GS(14)@2018-08-03 15:03:56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1339&issue=20180803
【明報專訊】政府公布推出一手空置稅逾1個月,近期個別發展商如南豐把旗下全新樓盤部分單位租予公司高層或相關人士,運輸及房屋局昨回應本報查詢時指,政策在草擬法律文件時,將研究和考慮如何堵塞各種可能出現的規避漏洞。不過,有學者及立法會議員均認為,有關漏洞難以完全堵塞,並指很多法例均存在灰色地帶。
明報記者 林尚民
對於有發展商把新盤單位出租予公司高層,有關單位是否仍要支付空置稅,運房局昨表示,政府建議修訂《差餉條例》,就空置一手私人住宅單位徵收「額外差餉」,有關修訂會要求獲發佔用許可證(俗稱入伙紙)達12個月或以上的一手私宅單位業主(主要為發展商),每年向政府申報單位的使用情况,如果這些單位在過去12個月內,有超過6個月未作居住或出租用途,便會被視為空置單位,有關業主須繳付「額外差餉」。
稱草擬法律條文時會留意社會意見
該局又稱,政府現正草擬相關法律條文,期間會留意社會上的意見,包括可能規避繳付「額外差餉」的方法,以研究和考慮如何堵塞各種可能出現的規避漏洞,政府計劃在2018/19立法年度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
事實上,6月29日政府公布推出一手空置稅後,南豐上月把旗下發展的壽臣山深水灣徑8號其中4個豪宅單位,包括兩幢洋房及兩個複式單位,以月租42萬至92萬元、實用呎租約69至73元租予4間公司,公司董事均為南豐高層,市場人士指有逃避空置稅之嫌。
學者:與「甩名」首置買樓相若
不過,經濟學者關焯照表示,有關情况難以堵塞,因很多政策、法例都存在灰色地帶,例如早前有個別高官「甩名」後以首置名義買樓,以避雙倍印花稅一樣。他又稱,如今次南豐的情况,「好難將到佢軍」,理論上公司是有權把旗下物業出租予公司,甚至乎是一個較市價低的價錢亦無問題,因這可算是員工福利之一,實際上很多大公司都會為員工提供居所或住屋津貼。
議員:政府難證市值租金
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認為,若政府限制出租予某些人士,此舉可能會違反其他法例,而發展商把旗下物業租予公司高層,這亦無可厚非,但要視乎有關租金是否合理。對於何為市值租金,謝指要由專業人士按物業及租約的內容評定,因當中涉及很多變數,如租金是否包含差餉、管理費、設施、家俬等,甚至租客的質素都對租金有影響,若政府逐一追查,會涉及相當高的行政費。但他補充,對於豪宅物業而言,空置6個月便要付一手空置稅,時間太短,因豪宅落成後的裝修較花時間,若增至12至15個月會較合理。
上月407宗近親轉讓 運房局:收緊「甩」名怕誤中副車
1 :
GS(14)@2019-02-27 05:14:04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001&issue=20190227
【明報專訊】本報連續兩日報道有業主透過內部轉讓把物業「甩」名後再以首置身分入市。運輸及房屋局回覆本報時透露,去年平均每月約有390個近親住宅物業轉讓個案,今年1月份則有約407宗,輕微高於去年全年平均數。
本報就有關業主透過內部轉讓把物業「甩」名事宜,向運房局查詢,該局指出,根據稅務局的資料,以近親轉讓為理由申請按第2標準稅率繳納從價印花稅(即只繳付基本印花稅,下同)的個案,在2019年1月有407宗,與2018年每月平均約390宗相若。
去年平均每月390宗
若以運房局回覆的數字推論,即去年全年約有4680宗近親住宅物業轉讓個案,去年同期就有43,288宗二手住宅註冊登記,若以此計算,去年近親住宅物業轉讓佔去整體二手註冊登記的10.8%,在2019年1月,就有2616宗二手住宅註冊登記,近親轉讓佔其中15.5%,比例上高於去年全年平均數。事實上,據Q房網香港數據研究中心統計土地註冊處資料,去年共4578宗內部轉讓,佔整體二手註冊10.9%,與上述運房局公布數字相若。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數字反映市場的確有投資需求,而要買第二層樓收租,業主亦一定會先「甩」名,以節省辣稅,他認為有關行為是無可厚非的,不應該打壓。
中大莊太量:數字反映投資需求
不過,被問及未來會否就有關行為收緊現有的印花稅機制,運房局則回應指出,如進一步收緊現行新住宅印花稅機制下為香港永久居民提供的豁免安排,例如規定只有從未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居民買家方可獲得豁免,可能會誤中副車,包括換樓人士、過去曾售出唯一擁有的住宅物業,但現時因個人或家庭原因需要重新購入住宅物業作自用的香港永久居民等,政府必須審慎考慮。
運房局又稱,在新住宅印花稅措施下,若代表自己行事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在購買住宅物業時並無擁有任何其他香港住宅物業,該份購買單一住宅物業的文書便可按第2標準稅率繳納從價印花稅,在申請按第2標準稅率加蓋印花時,買家只須申報在購買有關住宅物業時是否擁有任何其他香港住宅物業,毋須申報他/她是否曾經擁有住宅物業,以及於何時出售或轉讓曾經擁有的物業。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