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企搶灘煤層氣民企生存空間或受擠逼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5MMDAwMDI0MjE5Mw.html

由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稱「中石化」)和山西國際能源集團(格盟國際)共同出資成立的山西國化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近日創立,步入實質性運作階段。 這意味著國內三大石油央企對煤層氣市場的佈局更進一步。但專家指出,中央與地方的分權長期阻礙行業發展,隨著央企佈局的深入,這一瓶頸可能更加凸顯。

三大石油公司加速佈局

據 瞭解,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聯煤」)早在1996年開始煤層氣開採,目前已擁有27個區塊,探明儲量500億立方米;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下稱「中石油」)在2008年也成立煤層氣公司,且聯合殼牌以35億澳元收購澳大利亞煤層氣公司Arrow全部股權,公司計劃今年煤層氣產量達到6億立 方米;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中海油」)更在今年初購得中聯煤50%股份。

一位接近中石化的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中石化在2008年已將其華東石油局成建制地由原天然氣業務轉至煤層氣業務。他認為,長期致力於擴充上游佔比的中石化,在10年後可能就會迎頭趕上。

然而,隨著更多央企對煤層氣佈局的深入,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

開採權不統一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副院長胡千庭告訴記者,由於煤層氣的開採權屬於國土資源部,而煤炭的礦權屬於地方政府管理,這兩大開採權的不統一是造成過去煤層氣發展緩慢的原因。

「要採煤必須先采氣,否則會發生危險,但目前如果沒有國家優惠政策或補貼,煤層氣業務很難盈利;因此三大公司這樣具有采氣資格的企業真正采氣的動力並不大,更多是先圈資源等待扶持政策;因此會和急於採煤的地方企業產生很多摩擦。」胡千庭說。

胡千庭指出,由於採煤權與采氣權的分離,使中國煤層氣發展速度大大落後於美國。

「對於一些實力較強的地方企業搞煤層氣,國家和中央企業都是支持的,但有個別企業不依法採礦,有盜採其他企業礦的現象,走小煤窯之路,這是目前行業中的一大問題。」該人士說。

胡千庭稱,國家發改委日前曾協調各部委下文,鼓勵採煤企業根據需要采氣。「但這僅是政策,不是法律,最後還是要以國土資源部的法律為準。」他說。

與此同時,央企與地方國企之間的摩擦,也在一定程度擠壓了民營企業的生存空間。

貞元集團恆生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恆生能源」)高級工程師陳永宏稱,「我們在多地分佈有加氣站,而且在山西和河南都有上游的煤層氣區塊,具有產業鏈優勢;但主要由於我們進入較早,擁有了目前的區塊,而現在央企和地方國企爭搶嚴重,民企生存空間會比以前小很多。」

但上述接近中石化人士則稱:「對小公司來說,一個只有20平方公里的區塊也值得大干幾年的。」

安全風險

央 企與地方國企為圈資源、爭地盤而搶灘急進,也面臨著巨大的安全風險。晉城市安全生產協會副會長牛德文在接受本報採訪時透露,由於山西省擁有全國煤層氣資源 的1/3,導致國內各大企業扎堆山西,開採規模急劇擴大。「一般抽放的煤層氣濃度都是在40%以上,現在企業爭相開採,一些低濃度煤層氣也被大量開採;一 旦煤層氣濃度低於30%,氧氣濃度上升到12%,爆炸隨時可能發生,目前大部分央企和地方國企都不具備防治管道煤層氣爆炸的技術。」他說。

5年前將南非HS主動抑爆系統引入中國的山西蘭花漢斯瓦斯抑爆設備有限公司(下稱「蘭花漢斯」)總經理喻晟也表示:「我們也正在探索國內管道煤層氣抑爆的適應性,但主動抑爆技術在國內仍未大規模推廣,開採企業實際面臨較大安全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47

電商燒錢擴張或受對賭模式逼迫

http://news.imeigu.com/a/1323819071648.html

拿青春賭明天,還是過把癮就死?電子商務領域資本寒冬正在來襲,據統計,目前國內出現停運或轉型的B2C網站有:西米網、淘鵲網、有品網、APP金光大貨棧等。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甚至預言,2012年將是B2C的倒閉年。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商行業正在遭遇寒冬甚至泡沫破滅,這與資本市場的「暴力催生」存在直接關係,一輪行業洗牌將不可避免。

與此呼應的是樂淘網的創始人畢勝在近期的一次公開演講中驚呼「電子商務是一個騙局」,畢勝本意是B2C無論採用 「電子」模式還是「商務」模式都能成功,而當前電商從業人過於浮躁,陷入賠本賣吆喝的惡性競爭。但在對B2C風聲鶴唳的當前,卻有狼來了之意。

華強北在線副總裁龔文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稱,目前國內約有80%的電商創業團隊與投資方簽訂了對賭協議,在業績重壓下,他們只有拚命擴張這一條路可走。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電商的寒冬與VC「暴力」催生相關——因為對賭,拚命燒錢砸數據;因為燒錢,不斷加大對後輪融資的依賴。而全行業的對賭和燒錢,最終抬高了全行業的運營成本。

受對賭模式逼迫

上述停運或轉型的B2C網站裡面不乏重金投入的項目,也不乏創業之初頗被看好的項目。

而第一家海外上市B2C企業的股價命運或許更具參考意義。財報顯示,麥考林二季度淨虧損達340萬美元,時至今日股價已縮水九成。而國內另一家美國上市公司噹噹網,三季度淨虧損為7110萬元人民幣。

事實上,幾個月前還在大量投放廣告的多家B2C網站已經開始壓縮業務並裁員,廣告投放也被大幅縮減。在這種形勢下,「電商寒冬」「唱衰行業」的言論甚囂塵上。

近日,被喻為投資界四大頂級高手之一的軟銀賽富首席合夥人閻炎在微博上稱,「最近看了中國的幾家電商,驚喜的發現又有中國式的盈利模式創新:主營業務都不賺錢,但以賺不同輪次的VC/PE的錢為主。這使我想起當年的荷蘭鬱金香,大家都指望著下家比自己更傻。」

一時間受到廣泛關注,有分析人士指出,閻炎此番言論意味著風投機構與B2C創業者之間的矛盾正在升級,且日趨白熱化。

《創業家》雜誌社長牛文文很快隔空喊話,為創業者爭辯,「現在冬天了,投資人開始埋怨創業者不會賺客戶的錢只會賺VC的錢,回放之前這些投資人的講話,是誰大筆搶投電商的?是誰說速度佈局比贏利重要的?」

龔文祥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國內電商行業發展畸形,與VC「暴力」催生直接相關,目前國內約有80%的電商創業團隊與投資方簽訂了對賭協議,在業績重壓下,他們只有拚命擴張這一條路可走。

「一個B2C網站,VC初期投入2000萬美元,約佔有30%的股權,投資者與創業團隊簽訂對賭協議,VC要求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0億元,如果不能達成,那麼他的股權佔比就升至40%甚至50%。」龔文祥說。

他 同時指出,一些投資方甚至委派高管到企業中,專門負責投放媒體的審核以及財務監管等重要職責,這些人直接影響著創業團隊的重大決定,甚至決定著網站運營的 整體節奏,「VC有資本的逐利性,他們明知道市場條件不可以燒錢,但他們投資的目的就在於讓企業把量做大,好有新的投資方過來接盤,就可以成功套現,並仍 然佔有股份。他們要求企業必須要加快、加快、不停加快,即使不想燒錢也必須得燒。」

成本居高不下

今年上半年, 國內電子商務行業已經披露的投資案例為59起,披露投資金額總額為15.26億美元,預計2011年中國電商領域投資將再創新高。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 自2005年至2011年上半年,已披露的國內電子商務行業的投資事件為239起,其中已披露投資金額的投資案例為168起,披露的投資金額總額為 31.08億美元。

大量的資本湧入電商市場,導致行業競爭急速加劇。全場免費配送、一日三送、零元購物、買一返幾,已成為了商家進行營銷的 常規手段。近日,有媒體報導,電商凡客一年或虧空7億元。事實上,電商「巨虧」,與價格戰導致的毛利潤率下滑、巨額的倉儲物流投資,天價的廣告費有直接關 係。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以國內排名前十的B2C網站賣書為例,每出售一本書平均毛利26%,但其中有10%的資金用於物流倉儲,4%進 行廣告推廣,5%僱傭人員成本,此外還要計算買貨成本、稅收等眾多雜費。「比如噹噹網、京東商城,已經是比較成熟的電商,所以他們市場推廣費用較少,一般 新運營的電商市場推廣費用都要佔總開支的30%甚至更多,一些上規模的B2C每年單是廣告費用就要支出0.5億~1億元。」該人士稱。

樂淘網副總裁陳虎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由於先期資本的大量注入,使得電商領域的供給大於市場的接納程度,企業難以進行廣告推廣,造成了電商銷售增長放緩、甚至陷入寒冬的市場困局。現在B2C企業也都在尋求新的發展方式,但這種燒錢競爭模式短期難以改變。

物流成發展瓶頸

派代網分析師李成東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倉儲壓力大、物流難配送、退貨換貨多已經成為困擾電商的另一個普遍問題。

CNZZ 數據顯示,今年11月,日均到訪在線零售行業網站的訪客數量(簡稱行業訪客數)達到2525萬人,與上個月環比增長了12.60%,與去年同期同比增長了 10.67%。在集中促銷的日子裡,行業規模上升得更為明顯,在11月11日,在線零售行業訪客數達到了3025萬人,成為年內的最高峰。

以 規模最大的11月11日促銷為例,當日淘寶商城訂單數突破2000萬單,支付寶交易額達到33.6億元,為去年同日交易額的近4倍,淘寶商城和淘寶網總支 付寶交易額突破52億元。11月僅是冬季網購旺季的開端,對於電商和物流行業來說,緊跟而至的聖誕節以及農曆新年將是更大的挑戰。

「目 前比較大的電商中,京東、國美、蘇寧、好樂買還在做物流,這麼做是因為第三方物流退換貨的用戶體驗非常糟糕。如果只佈局4個一線城市,約需要自建一支 200~300人的配送隊伍,按照每個員工一個月4000元的人員開支,大概每月需投入十幾萬元。」李成東說,以建設倉儲為例,一般的配置為2萬平方米, 以一平方米一千塊的投入,每建一個倉儲就需要投入幾千萬,並且這一成本在短時間內難以收回。

他同時指出,電商自建物流要面臨嚴重的管理難題。「電子商務與物流行業完全屬於不同的體系和架構,物流行業員工難管、道路交通費用高昂,並且由於缺乏成熟的管理人才和管理機制,問題頻發。」

李成東說,電商自建物流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由於行業貨運量明顯夏天少冬天多,導致一到銷售旺季,現有物流體系就出現超載甚至難以支撐的局面。這種情況在兩到三年內看不到明顯的改善,所以只好自建物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7

9158:由輕轉重,主打全民秀場概念或受追捧

http://www.iheima.com/thread-7636-1-1.html
很多人會好奇,2012年營收就號稱超過10億元(已上市的歡聚時代2012年營收僅8億多元),成為浙江地區僅次於阿里巴巴的天鴿集團會用什麼概念赴港上市呢?在線演藝?這個概念有多大想像空間?據中國文化部的報告,2013年在線演藝市場規模36.7億元,佔到在線音樂市場的84%,2015年在線演藝市場規模能達到85億元。這是一個不到百億的市場,且搶食者眾,除了天鴿集團、歡聚時代,還有六間房、酷六、迅雷、51.com等公司。

跟天鴿集團一樣主打在線音樂和娛樂類業務的上市公司歡聚時代(YY)6月8號的市值已衝破35億美元,要知道YY上市時市值只有幾億美元。遊戲聯運(中國遊戲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用在線互動視頻技術顛覆教育培訓市場(據艾瑞數據,2013年市場規模達839億元的在線教育市場)這兩大概念,一路推動公司市值超過35億美元。

天鴿集團如果只講在在線演藝市場的概念,即便營收能在行業內數一數二,也難以有很高的估值。天鴿集團的核心是打通線上線下的全民娛樂平台。

據悉,天鴿集團從2013年開始整合線下的量販KTV,讓9158和新浪SHOW等線上KTV跟線下KTV實體結合。而巧的是,5月底,手機K歌平台唱吧也大張旗鼓地宣佈進軍線下KTV。不得不說天鴿集團創始人傅政軍有先見之明。

據不完全統計,線下KTV市場規模應該在600億元以上,更重要的是,隨著中國人均GDP未來5年會從2013年的7000美元上漲到1萬美元,中產消費會進一步升級。到KTV吼一嗓子目前已成為中國城市居民主要的消閒娛樂方式之一(其他的包括旅遊、看電影等),其市場規模比電影(2013年中國電影市場規模達200億元)大得多。更重要的是,線下KTV越來越朝著品牌化、量販化和連鎖化的方向發展,讓其成為老少咸宜的健康娛樂方式。天鴿集團也確實是比較適合做全民娛樂平台的公司。

這話從何說起呢?

中國在線演藝玩家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從網絡視頻網站轉過來的;一類是原來視頻聊天室轉型而來。

視頻網站轉型而來的典型代表是六間房。六間房是視頻媒體出身,做了大量的視頻直播,天然就追求個別人表演、無限人數觀看的模式,也就是一對多的在線秀場模式,並靠虛擬禮物賺取比較高的利潤,迅雷、酷六等都是六間房的模仿者。

而視頻聊天室轉型而來的公司主要有9158、呱呱和YY。2004年之前,新浪為了跟騰訊在IM上進行競爭,曾花3500萬美元收購了有語音聊天功能的UC,當時新浪UC靠視頻語音聊天功能在IM中獨樹一幟。

2009年以前,有大量的網絡聊天室,最大的是騰訊、新浪。騰訊聊天室一度是騰訊的半壁江山。2009年,由於種種原因,所有的聊天室都被關閉。騰訊聊天室關閉後,QQ群成長起來,再往後又有了微信,微信群也是微信殺手級功能。新浪UC也活了下來,後來跟9158合併,改名為新浪SHOW。2008年後,網絡P2P技術發展,可以用比較低的帶寬和服務器成本實現多對多在線視頻互動娛樂。

由視頻聊天室轉型而來的9158、新浪SHOW等平台則是多對多在線視頻互動模式,有典型的特徵:那就是房間很多(現在9158的房間數超過2萬間),參與門檻低(甚至是無門檻),以平民和草根為主,每個房間按不同主題和興趣吸引相應的用戶,容易分群。而主打在線演藝秀場概念的六間房則主要營造的是小明星跟萬千粉絲之間的互動關係,並鼓動粉絲給自己的偶像花錢贈送虛擬禮物。

我們知道,線下娛樂場所也大體分兩類:一類是酒吧、演藝吧以及高端的會所等,不少人是奔著裡面駐場的小明星去的,願意在現場消耗大量的酒水。一類是平民消費的地方,比如量販KTV。量販KTV大一點的有上百個包房,小一點的也有幾十個包房。城市中的人們或按同事,或按朋友,或按情侶組合,進入大小不一的包廂進行廉價的K歌娛樂,放鬆身心。9158、新浪SHOW這種在線小群視頻KTV、互動娛樂的模式很容易跟線下量販KTV結合起來。

可以想像這樣一個情景:喜歡唱老歌的人們,在9158或新浪SHOW的一個100人房間,彼此互相比拚歌藝後,有熱心的人會招呼大家到錢櫃、好樂迪等KTV見面,邊唱邊吃自助邊聊天互動。音樂是最好的社交潤滑劑,在歡歌笑語中大家關係更進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894

3月全國彩票銷售額下降 或受互聯網整頓影響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074

2015年3月彩票銷售量與上年同期比較圖。 (財政部官網截圖/圖)

4月22日,財政部公布了3月份全國彩票銷售數據。

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共銷售彩票308.12億元,同比減少20.62億元,下降6.3%。其中,福利彩票機構銷售178.22億元,同比減少9.30億元,下降5.0%;體育彩票機構銷售129.90億元,同比減少11.32億元,下降8.0%。

就分類型彩票銷售情況來看,3月份,樂透數字型彩票銷售202.78億元,同比減少17.39億元,下降7.9%;競猜型彩票銷售34.53億元,同比減少3.63億元,下降9.5%;即開型彩票銷售30.80億元,同比減少5.39億元,下降14.9%;視頻型彩票銷售39.61億元,同比增加6.14億元,增長18.3%;基諾型彩票銷售0.41億元,同比減少0.35億元,下降46.5%。

就分地區彩票銷售情況來看,3月份,與上年同期相比,全國共有11個省份的銷售量出現增長,其中,浙江、湖北、內蒙古、雲南和貴州增加額較多,同比分別增加2.3億元、1.29億元、1.05億元、0.89億元和0.73億元。

財政部稱,3月份彩票銷量同比出現下降,主要是受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即開型彩票從2014年4月以來,銷量持續下滑;二是受互聯網整頓的影響,樂透數字型和競猜型彩票銷量分別下降。

南方周末網報道,此次互聯網彩票整頓源於1月15日財政部、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一份《關於開展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行為自查自糾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這個《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民政廳(局)、體育局針對目前彩票市場中存在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現象開展自查自糾工作。

隨後,4月3日,財政部、公安部、工商管理總局等8部委聯合下發通知,堅決制止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的行為。根據通知,未經財政部批準,任何單位不得開展互聯網銷售彩票業務。凡是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的,應當立即停止互聯網銷售彩票業務。

在8部委公告發出後,連財政部批準的互聯網彩票試點單位500彩票網也未能幸免宣布暫停全部彩票銷售業務。這意味著,互聯網彩票已全面停售,彩民們只能到實體彩票店去買彩票。

此前,財政部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彩票銷量達3823.78億元,同比增加730.53億元,增長23.6%。而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網絡彩票銷售已突破850億元,同比增長100%,超過全國彩票銷售總量的五分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20

“信息中介”知易行難 P2P未來或受傳統金融大鱷擠壓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7568.html

“信息中介”知易行難 P2P未來或受傳統金融大鱷擠壓

一財網 王瑩 2015-07-20 23:30:00

一直以來對這個細分領域“虎視眈眈”的傳統金融機構大踏步向前邁步,大量的金融大鱷將在未來開展更多動作,他們既包括了實體經濟產業,也有傳統金融機構。

頂層設計終敲定,細則出臺遙盼望。

7月18日,《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落地,作為互聯網金融典型業態的P2P被給予確定的信息中介的定位,這給多數曾打擦邊球從事信用中介的平臺而言帶來極大挑戰。

但是,從“信用中介”走向“信息中介”並非一條順暢的通路,在行業氛圍如此、投資者教育尚未到位的情況下,這也成為未來細則出臺的重點關註對象,這也幾乎決定了整個行業的“生死存亡”,以及“生存方式”。

與此同時,一直以來對這個細分領域“虎視眈眈”的傳統金融機構大踏步向前邁步,大量的金融大鱷將在未來開展更多動作,他們既包括了實體經濟產業,也有傳統金融機構。

信息中介定位或成細則落地最大難題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互聯網金融終於擺脫了“遊離”狀態,《指導意見》在更大程度上認可了P2P網貸行業的存在形式,並將其監管方正式劃至銀監會。

但是,不可否認,《指導意見》更多從高屋建瓴層面對於行業的“紅線”、“底線”等進行了界定,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這更像為行業圍起了圍欄,但是遊戲如何進行尚不得而知。

“監管細則已經準備好了,之前遲遲沒有推出就是在於頂層設計遲遲沒有出臺。”曾經多次參與監管層摸底調查座談的某平臺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他看來,在未來眾多有待落地的細則中,如何通過細則落實信息中介將成為最大難點。

《指導意見》第八條指出,個體網絡借貸機構要明確信息中介性質,主要為借貸雙方的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服務,不得提供增信服務,不得非法集資。

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新宇表示,平臺中介屬性的提法由來已久,“增信”一詞的概念界定可大可小,其解釋將直接影響到實踐中形形色色的“增信措施”。從嚴格角度而言,實踐中的“風險準備金模式”、“回購條款的設定”、“平臺關聯方擔保”、“平臺墊付逾期款項”,以及隱性的“平臺剛兌”等,都將不同程度地違反“不得提供增信服務”的要求。

“從目前行業發展現狀來看,平臺不擔保、不墊付的不太可能。”P2P網貸行業資深研究人士表示,不墊付也將為未來整個司法體系和監管方提出巨大挑戰和要求。

如何通過細則落地“信息中介”界定,網貸之家CEO石鵬峰表示,即便定位信息中介,未來平臺對於借款人的信用審核也不可或缺。

“未來互聯網金融第一版細則的推出,應該更多在於標準的制定。”石鵬峰舉例道,平臺信息披露應該到什麽程度,是否要公開壞賬率,對於壞賬率等切實可行的行業標準和規範。

首先,建立行業標準得到了更多業內人士的認可。此前,“四條紅線”的監管標準已經在行業普及,但是,從業務實施的角度來看,“紅線”較為寬泛,存在諸多模糊地帶。以“非法集資”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為例,就已經有多種解讀。

此外,此前針對監管細則討論較多的“杠桿水準”、“擔保模式”以及“註冊資本金門檻”等問題,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表示,未來定位信息中介,“杠桿”問題或會逐步成為“歷史話題”,但是對於註冊資本金,應該提出實繳要求。“如果不要求實繳,平臺很容易架空。”徐紅偉稱,從目前討論的結果來看,偏金融的平臺多認為門檻應設定為3000萬元,草根平臺則給出1000萬元的建議。“我認為5000萬元也不為過,”徐紅偉表示,註冊資本金的設定或將擋住一些平臺,此外應該從制度層面出臺禁止註冊資本金出逃的相關規定。

一大批金融大鱷即將來襲 創新或受抑制

在以創新為主要定位點的互聯網金融領域,界定了大框架之後,行業的業務創新以及發展空間並不能止步。

“對於整個行業的肯定讓更多人興奮,也消除了更多行業內心舉棋不定的念頭。”一位P2P平臺負責人表示,這種不確定的念頭更多來自傳統金融機構,以及有能力打入供應鏈金融和相關行業的大型實體產業。

一波大鱷即將來襲成為業內人士對行業未來走向的一個判斷。5月8日,寶鋼股份公告稱,其子公司歐冶雲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歐冶雲商”)旗下互聯網平臺歐冶金融正式上線,歐冶金融是歐冶雲商旗下基於產業鏈的金融服務板塊,為生產廠家、大宗商品交易平臺、貿易企業、終端用戶等提供在線支付、融資服務、票據服務、投資理財等互聯網金融產品。

“未來中石油或許也會有動作,上線一個新的平臺。”徐紅偉表示,如果說過去是一個草根創業的時代,未來或將迎來巨頭的時代。

除了類似於寶鋼、中石油等實體產業,更大的大鱷則是擁有從事金融業務天然優勢的傳統金融機構。從過去一年發展來看,大量的傳統金融機構提出互聯網轉型方向及決心,但是一些機構“雷聲大雨點小”,而如今《指導意見》吃了定心丸,傳統金融機構的步伐預期將越來越大、越來越快。

金融大鱷進入這個市場後,那些草根的平臺如果想要在行業中立足,需要另辟蹊徑。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未來大平臺的進入,將帶來行業成本進一步推高。

《指導意見》對於P2P網貸概念定義為“個體網絡借貸”,即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臺實現的直接借貸。對此,劉新宇表示有兩個關鍵詞應該被重點關註,第一個是“個體”,另外一個是“直接借貸”。

“個體一詞並非法律術語,從字面而言,其應當與‘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體加以區分。”劉新宇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細則中,如何界定“個體”一詞的概念邊界尤為重要,這直接關系到實踐中大量存在的P2C、P2B、P2G等衍生模式能否繼續存續。

而《指導意見中》並未對“直接借貸”做進一步解釋,但縱觀P2P網貸平臺可以發現,大量存在的“債權轉讓”、“應收賬款轉讓”乃至“收益權轉讓”, 劉新宇認為,這些業務能否繼續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監管層未來對於“直接借貸”概念的進一步解讀。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810

中泰證券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逾20家IPO公司或受影響

中泰證券官網近日公告,因公司涉嫌違反證券期貨相關法律法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有關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進行立案調查。公司於2016年9月1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調查通知書。

中泰證券表示,將全面配合監管部門的調查工作,同時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目前公司的經營情況正常。

根據中國證監會數據,截至9月1日,中泰證券擔任保薦機構的IPO排隊企業共有21家。其中,亞振家具與杭州集智機電已通過發審會。5家企業處於已反饋狀態,13家IPO已獲受理,有1家處於預先披露更新狀態。此外,13家企業的輔導備案登記已接受受理。

在再融資項目,中泰證券共有5個項目處在排隊中,其中,四家處於已反饋,中止審查一家。

值得註意的是,中泰證券自身IPO也在排隊中,其自身IPO進程或也將受到影響。

中泰證券成為今年以來繼興業證券、西南證券、中德證券後第四家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的券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83

特朗普稅改前景不明 美股漲勢或受抑制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醫保改革議案遭遇重大挫敗之後,華爾街對美國將實施大規模減稅的預期開始降溫,這可能會讓投資者為全球股市下跌做好準備。

路透中文網30日報道,在共和黨領導人上周五被迫撤回美國醫保體系改革議案後,白宮已將註意力轉移到稅收改革上。醫改議案旨在廢除奧巴馬政府在2010年通過的醫保法案。

稅改案或縮水

減稅(包括下調企業稅)是特朗普2016年競選總統時的一項主要承諾。特朗普在11月8日的大選中獲勝,刺激了企業和投資者的胃口,市場也由此開啟了一輪“特朗普行情”。

但共和黨人的內訌導致醫改議案被眾議院領袖撤回,以及醫改料將帶來的支出節省預期幻滅,這些都導致改革努力面臨更多問題。

“現在稅改議案的一些條款似乎不得不縮減甚至刪除,”獨立稅務分析師Robert Willens表示。“很顯然,計劃必須得溫和點。”

其他人則不那麽樂觀。

“2017年完成企業減稅的可能性由大變小,”Weeden & Co首席全球策略師Michael Purves表示。“減稅對潛在獲利是一個巨大貢獻因素。”

高盛分析師團隊認為,他們起初對未來10年降稅約1.75萬億美元的預期面臨“一些下行風險”,不過他們仍認為會達成協議。

特朗普曾表示,他希望將企業稅率從35%降至15-20%之間。

美國股市估值過高

縮水版的稅改目標可能激發基金經理人的擔憂,認為美國股市估值顯得過高。

據湯森路透數據,分析師預期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今年獲利料增長11%,比2016年僅1.4%的增幅大大提升。不過許多分析師的預估中尚未將減稅因素納入考慮。

“(醫保改革議案失敗)在我看來,等於為投資國際和新興市場股票提供了更充分的理由。”BMO Private Bank投資長Jack Ablin說。

以預期市盈率來看,美國市場和英國、歐洲及新興市場相比,已來到多年來最貴的水準;相比日本,則為至少六個月來最貴。

以未來12個月預期獲利來看,美股市盈率將近18倍,英股、日股和歐股略高於14倍,新興市場股票則為近12倍。

歐洲股市今年仍有望進一步上漲。周三公布的路透調查顯示,從現在到年底,美股料只有不到3%的漲幅,但泛歐STOXX 600指數及Euro STOXX 50指數漲幅料在5~6%左右。

“現在論證歐洲股市比美國股市更適於投資非常容易,”ThornburgInvestment Management的資產組合經理Matt Burdett稱,該公司管理著490億美元資產。

Sierra Strategic Income基金的聯席投資組合經理Dave Wright表示,美國市場看起來“估值過高”。該基金管理著23億美元資產。

路透旗下基金分析公司理柏(Lipper)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的這一周,設在美國的歐洲股票基金總共吸引了6.36億美元資金,流入規模為2015年12月以來最高。這也折射出美國投資人對海外資產興趣越來越高。

截至最近一周,這些基金流入資金的四周移動均值達3.28億美元,為2016年1月以來最高。理柏數據還顯示,同期設在美國的股票基金凈流出資金超過10億美元。

不過,投資人不大可能僅僅因為特朗普稅改法案的結局而徹底退出美國股市。

Albion Financial Group投資長Jason Ware表示,“如果你看大局的話,他們能否把公司稅率降低20%或25%不太重要。”

全球主要經濟體企業獲利預估顯示美國最低

標普500指數較泛歐STOXX 600指數絕對估值溢價目前處於自2009年本輪牛市開始以來最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78

英國無協議“脫歐”建議揭示高風險 金融行業或受重創

當地時間8月23日,英國“脫歐”事務大臣多米尼克·拉布首次向外界公布,將於近兩個月內發布一系列技術建議,以減輕民眾和企業受到英國政府無協議“脫歐”可能帶來的影響。當天公布的首批25條建議涵蓋醫療用品、金融服務、核安全等領域。在英國與歐盟反複談判缺乏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英國政府的這一舉動,再次引發英國各界以及市場對“硬脫歐”的擔憂。

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拉布

倫敦金融城政府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孟珂琳第一時間對第一財經等媒體回應稱,無協議“脫歐”對於金融行業將是最壞的結果,“過去5年,歐盟對英國的金融出口增長了51%,而英國對歐洲大陸的出口也增長了35%,這些數字意味著,保持雙方牢固的貿易關系是多麽重要。”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隨著2019年3月29日正式退歐日期的臨近,倫敦金融市場早已進入“備戰”狀態。匯豐銀行在一年多前就已開始征求新員工意見,了解在脫歐後是否願意被派調至法蘭克福等歐盟城市。而把倫敦設為歐洲總部的中資企業,也在近期頻繁收到來自德國、法國等監管部門的信件,提醒英國脫歐後的政策變化。英國脫歐在歐洲大陸所引發的“蝴蝶效應”,可能遠比想象中更為巨大而深遠。

“硬脫歐”風險加劇

本周,拉布與歐盟負責英國“脫歐”的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結束了又一輪談判。與此前不同的是,雙方此次會面聚焦脫歐後金融、醫療、食品等領域如何銜接的技術性問題。正如拉布所說,目前雙方就80%的內容達成協議,其中包括公民權利以及財務結算等“老大難”問題,剩下的則是更加困難的北愛爾蘭邊境以及未來經濟夥伴關系問題。

左為英國“脫歐”事務大臣拉布,右為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 來源:新華社

本周四,拉布在回到倫敦後立即發布了一系列無協議“脫歐”的影響及應對措施,希望借此減輕民眾和企業可能受到的影響,但這一舉動也將“硬脫歐”給人們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影響揭露了出來。

無協議“脫歐”意味著,在2019年3月29日,英國變成歐盟之外的國家,雙方沒有達成具體的脫歐協議和政策框架,英國退出了歐盟的單一市場和海關聯盟,雙方只能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要求享受最惠國待遇。

英國工商業聯合會(CBI)副總幹事喬什·哈迪表示,此次英國政府發布的無協議“脫歐”文件,給那些存在幻想、認為不會受到硬退歐影響的人們敲響了警鐘。“任何人都不應該懷疑,無協議脫歐對整個歐洲經濟造成的巨大破壞。”哈迪說。

除了英國政府首批公布的25條建議,接下來還有近百條建議將在未來兩個月內陸續公布。

在進出口貿易方面,指導建議明確提出,在無協議“脫歐”的情況下,英國將與歐盟外的“第三國”待遇相同,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貨物自由流通將立即停止,如果雙方未能達成脫歐協議,英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壁壘會顯著上升。英國企業在進出口業務中將面臨新的辦事程序,需要填寫更多的表格,跨境現金流可能受影響。

在金融服務領域,如果出現無協議“脫歐”,在歐盟的英國銀行默認遵守當地的規則,英國將另外發布數據共享方面的技術性公告。英國與歐盟之間的信用卡支付費用可能會上升,意味著英國民眾償還信用卡時手續費增加,並且需要提前支付增值稅等。

無協議“脫歐”對於英國制造業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英國汽車制造商協會(SMMT)首席執行官邁克·霍斯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得益於歐盟的單一市場以及海關聯盟成員國身份,英國汽車業實現了蓬勃發展。2017年,英國汽車制造業營業額達到創紀錄的820億英鎊,連續第8年實現增長。

“但是我們很遺憾地看到,今年前6個月,受到硬脫歐風險增加的影響,英國新車市場需求放緩,產量下降,陸續有車企宣布裁員。更嚴峻的是,投資出現停滯,上半年英國新車型、設備和設施領域的投資僅為3.5億英鎊,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霍斯對記者表示。

“脫歐之路”才剛剛開始

英國業界對於此次政府發布無協議“脫歐”建議的普遍評價是:出發點是好的,但還遠遠不夠。

“政府向企業提供脫歐相關的信息是正確並且負責任的做法,但這些僅僅是一個起點。”哈迪表示,目前英國各地的大型企業已經花費了數百萬英鎊和巨大工作量,為脫歐可能出現的情況做準備,“而在英國還有很多小型公司,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來評估最壞的情況對他們的企業意味著什麽。”

他建議,英國政府應該為規模較小的英國企業提供一站式的“脫歐解決方案”,以及所需要的相關信息和支持。

此外,與英國政府迫切希望推動談判進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盟方面似乎過於“淡定”,引發商業的不滿。

拉布表示,在無協議“脫歐”的情況下,無論歐盟是否做出回應,英國都將采取單方面行動,在短期內盡可能保持政策的連續性。他強調,即使談判失敗,英國仍將繼續扮演“負責任的歐洲鄰國、夥伴和盟國”的角色,和歐盟成員國進行必要的接觸。

孟珂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盟方面應該更加積極地解決“脫歐”給英國以及歐盟金融行業帶來的問題。“英國已經表現出應有的態度,現在該是歐盟作出表態的時候了。”孟珂琳認為,在距離英國正式退歐僅剩200多天的時間里,迫在眉睫的是如何保持雙方金融行業的融合以及連貫性。

“如果歐盟不采取行動,到時候受到影響的不僅是英國,歐盟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害。”孟珂琳說。

哈迪也認為,不論英國政府多麽努力地希望減少硬脫歐對英國各界造成的影響,如果沒有得到歐盟方面類似的回應,英國任何措施的效果都會被削弱,“最重要的一點是,從政者應該真正意識到,在脫歐這件事上,要把民生問題放在新的政治關系之上。”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繆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661

亞視倘結業或受懲

1 : GS(14)@2015-04-23 01:27:04

【本報訊】亞視執董葉家寶聲稱已作最壞打算,如再沒股東或投資者注資,亞視可能在下月29日台慶日結業。商經局局長蘇錦樑昨回應指,任何免費電視牌照持有人若無意繼續經營,須獲通訊局、行政會議及行政長官同意,才可提早交還牌照。亞視牌照的有效期至明年4月,若突然停止服務,違反牌照規定,通訊局會按《廣播條例》警告或懲處。蘇錦樑續指,已邀請香港電台準備提供服務,但預備需時,若要求香港電台在亞視停播後立即接手即時提供廣播,對港台不公平。葉家寶昨午更新網誌,指亞視並非鐵定結業,現時仍與數個財團接洽,包括港視。



勞工處曾與高層聯絡


勞工處指一直關注事件,已設立電話熱線解答亞視員工查詢,並與亞視管理層聯絡,促亞視盡早向僱員交代營運和支付薪金安排。勞工處強調僱主有責任履行《僱傭條例》及僱傭合約規定的勞工權益,如僱主未能清付薪金,僱員可向勞資審裁處提出申索,或向法院申請將僱主清盤,並向破欠基金申領被拖欠薪金。■記者袁樂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22/191214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824

新華社:惡意沽空人幣或受懲處

1 : GS(14)@2016-01-24 16:58:55

【本報訊】國際大鱷索羅斯(George Soros)上周五受訪時明言,中國經濟無可避免會「硬着陸」,透露自己已造空美股及亞洲貨幣。事隔不足24小時,新華社昨日凌晨刊登一篇英文評論,警告試圖惡意造空人民幣的投機者,或面臨巨大損失,甚至要承受嚴重法律懲處。有銀行業人士估計,當局或加強查察沽空機構行為及規模。新華社昨日發出一篇名為《中國經濟轉型測試全球投資者的智慧和勇氣》(譯名)的評論文章,提及近日有部份投資者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正面臨着危機,試圖做出「鹵莽」的投機舉動,惡意沽空人幣使其滙率下滑。文章指出,隨住中國央行採取措施穩定滙率,這些投機者將遭遇巨大損失。文末更提到,中國政府正不斷改善市場監管機制及法律體系,警告任何惡意造空將面臨更高交易成本,甚至承擔嚴重法律後果。



高盛總裁料人幣貶值

上海商業銀行經濟研究部主管林俊泓估計,當局可能會查察沽空機構行為、參與頻密度及規模、背後有無貿易單據支持跨境套利等,並會鎖定部份賬戶及作出「套現規限或資金外流的限制」。他指出,近期人行「資本管制嘅方法係用得多咗」,一方面或與人幣已獲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有關,對於使用非市場化手段的行政措施更具彈性。另外,鑑於離岸資金池縮細,人幣拆息持續高企,林俊泓估計,人行或預視高息時代會在離岸市場重臨,內地繼續放水使兩地息差拉闊,或誘發更多資金違規流入,所以「做定多啲資本管制關卡嘅準備」。外電報道指,高盛總裁科恩(Gary Cohn)上周五出席經濟論壇時稱,中國好可能「不得不讓」人幣貶值,在未來六個月必須採取措施,以解決經濟增長放緩的問題。人幣由年初至今走勢波動,1月首周兌美元滙價已貶值1.5%,上周五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滙價跌至6.611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124/194646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9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