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麗(1880)2007業績:想起往年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From
http://www.xanga.com/consilient_lollapalooza/648968230/item.html?nextdate=last美國在1960年代,出現過大量的購併潮。當時金融市場已懂得以PE來定價,而一般而言,增長越 快的公司,便有一個越高的PE。或許有人會不認同,但當時市場的確如此。然而,金融市場一些聰明的投資銀行家,很快便捉倒市場的心理,而滿足客人”需要” 是他們專業的務服內容之一,當然這也會帶給他們巨額的收入。因此,巨大的購併潮展開了。
甲公司盈利穩定,市盈率8倍,市場1億。乙公司盈利穩定,市盈率8倍,市值又是1億。那甲公司加乙公司,市值是多少?小學生定會答對,是兩億元。然而,金融市場的邏輯並非這樣單純。
甲 公司發股”收購”及”借貸”以收購乙公司,甲公司很快的盈利便增加近倍,投資市場十分興奮,給予甲公司20倍市盈利的定價,認為甲公司通過收購,可讓盈利 高速增長,而資本力量也大大增加甲公司的實力。甲公司接上了資本市場,就像食了大量類固醇的選手,即使最後會被判出局,但在比賽中總是能夠勝出。甲公司連 環購併了數間公司,盈利節節上市,投資銀行、投資者、銀行家,全部都賺得很爽,而立了”大功”的管理層的薪金,也隨著”他們”做大做強而變得十分龐大。實 際上,只是一班沒有關係的公司加起來,再向銀行借來了一點錢的集團,不知為何大受投資界歡迎。這個收購-增長-歡迎-發股-收購的循環,一直運作,直至收 購失敗,增長放緩,股價大跌,資金緊張,管理體系僵化,甚至道德醜聞而崩潰。
一看
百麗的
業績,增長一倍,十分驚人。然而,這增長一倍,感覺似層相識,其中包括:
1上市凍結資金利息3億
2購併體動服裝,增加2億經營溢利
3發股16億集資,增發股本大概20%
4還有其他稅務扣減,利息收入等等
盈 利由9.76億增加至19.79億,扣除首兩項對盈利有影響的項目為14.8億左右,實際
百麗只增長50%左右,跟自然美或蒙牛或中訊軟件相若。然而,
百 麗今天的市值是649億,是實際盈利14.8億的44倍。分析報告要怎樣寫才能讓這44倍合理呢?這不難,因為早前$13時,市值高達1100億,可能是 現在香港零售股的總和的數倍,也可以合理化,現在只要略為調整一下貼現率或長遠增長率就可以了。
百麗做得好不好,我不懂看,但她的資本運作卻十分成功。恭喜投資銀行家、管理層及銀行。至於競爭對手及股東,祝你們好運~
其實連低附加值,步向利潤自我壓縮的造紙行業,也可以暴升到天上才崩潰,珍貴的
百麗才不止這樣呢~
greatsoup:
大老細都好開心,盤生意好似泡泡一樣,上市就值幾百億,班Banker/Trader/IBank吹下吹下又大D,吹下吹下又大D,咁就過千億,大股東唔賣D舊股真對唔住自己,套番幾十億就下家莊啦,你死你事。
大老細拚命收購做靚盤
業績,自己可以出多D糧,又可以益下班大行,養班MBA/Doctor/貴族,賺多D錢又可以派高息又袋錢,哈哈哈。
突然想起的無聊事
某股票人士在11月29日的專欄曰:
「前兩天收到一個電話,談起了某某名人,身家不知是多少,但至少知道是住在禮頓山。那位記者說,他算是股壇二線人物吧?我的答案是,四大家族是一線,劉鑾 雄、張松橋是二線,莊友堅等人是三線,那位名人只是某人公司的副主席,這即是說,他的老闆也只是三線,那麼,他頂多只能算是四線罷了。
那位老牌記者大笑﹕「你可分類得真嚴格。」我說﹕「我對財富是很敏感的。你看《某書本名稱,因極易猜到是誰寫這段,故隱去之》,我從身家的角度分為超級富豪、富豪、資產階級、中產階級,低下階層,就知道我是一個多麼勢利的小人了。」」
某八卦周刊在12月2日的報導曰:
「被民主派稱為建制派頭號「鋼鐵騎士」的「(名稱姑且刪去)」,事實上在金融界只屬四線人物,職責是替富豪或大陸佬牽線入股,身邊老闆或拍檔如A、B及C(已被刪去)等,皆非善男信女,其中A的D及C的E,都斬到小股民一頸血。」....認識他的金融界人士說:「他連樹上的雀仔都氹到落嚟!」
只是無聊想起兩者的相關度,哈哈。
聯發科蔡明介沉潛600天的首次告白 看到宏達電 就想起 兩年前的聯發科
|
|
口述.蔡明介 整理.林宏文最近很多媒體來約訪我,想寫聯發科反敗為勝的故事。說聯發科有多好、多成功,我覺得都還太早,最近我們的晶片賣得不錯,但我都跟同事說,革命尚未成功,大家不要高興得太早,還需要再努力。
其實,這兩、三年來,聯發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現,更不是什麼很大的成功,我們只是把一些該做的事情做好而已。例如產品開發的進度,客戶的需求與服務,以
及time to market
(產品上市的時程),這些都是經營企業本來就要做好的事情。我們把這些事情做得快一點,符合市場及客戶的需要,如此而已。 外在環境的競爭情況也確實是如此,IC設計業的挑戰依然很大,價格戰沒有停止的一天,聯發科的毛利也不像以前那麼高。挑戰永遠都在,經營者沒有停下來的一天,只能心無旁騖地把事情做好。 比較現在與二○○九年,未來在手機產業的競爭,當然會更激烈,因為對手更大咖,產品的整合必須做得更好,深度要更扎實,不論是3G或4G,也都要想辦法加快研發速度,把障礙與難題解決掉。 最近我看媒體對宏達電的報導,讓我心有戚戚焉,這讓我想起兩年多前,媒體也是這樣報導聯發科,把聯發科講得很慘。 當時媒體報導聯發科的主管及員工大量跳槽流失,甚至手機事業部總經理徐志強、財務長喻銘鐸等主管離開,也被大肆張揚,其實他們是完成階段性任務;至於研發人員也是自然替換,情況並未如外傳的淒慘。 我覺得,宏達電目前的狀況,也沒有大家講的那麼差,我有幾次與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接觸,對他們很多想法非常欽佩。hTC可以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把品牌做得那麼好,是非常不容易的,很令人尊敬,我覺得大家應該給他們更多鼓勵才對。 企業的營運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很多都是細節;不論是人才、制度、管理、國際化與高階主管訓練等等,都要不斷投入。聯發科這兩、三年在這些部分都下了一些工夫,已經慢慢可以看到一些成績。但我覺得還不夠,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再改進。
對於媒體曝光,我一直很認同︽誰說大象不會跳舞︾這本書的作者、IBM前執行長葛斯納的想法,經營者除非在不得已的情況,否則盡量少接受訪問。因為主管應
該把時間全心全意放在企業的經營上,我也希望媒體不用寫聯發科有多成功,因為,革命尚未成功,聯發科離世界一流大廠還有一段差距,我們還需要很努力。 |
美銀:今天的中國電子商務讓我們想起90年代末科技泡沫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888預計融資規模逾百億美元的中國電子商務領軍企業——阿里巴巴赴港上市去年被否決,本週又現
曙光:港交所今後幾週就放寬IPO股權結構、允許阿里巴巴以合夥人架構展開公眾諮詢。
不過,轟轟烈烈進軍資本市場不能掩蓋現實的問題。美國銀行本週的報告警告,中國的電子商務與實體零售業都面臨嚴峻挑戰。
在名為「電子商務 VS 零售:主導力量向消費者權力轉變」的報告中,美國銀行指出,消費者對購物的態度比以往更成熟,對電子商務和實體零售企業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今後有麻煩。
聽起來這話還比較含糊,說白了就是:這塊蛋糕的爭奪戰會決出贏家和輸家,現在這樣的瘋狂增長很快就會走到盡頭。
美國銀行上述報告寫道:
如今,科技塑造了新一代電子消費者。
這類消費者身上體現的特點是,信息不一致程度減小、形成社交聯繫、零售觸點分散、要求最佳體驗、需要參與感。
這是消費者首次成為發號施令的一方,遊戲規則已經變了。
忘記線上和線下渠道爭奪市場份額的戰爭吧,那些能順應消費者權力需要的才會生存下來、繁榮興旺。
雖然各自面臨不同的挑戰,但實體零售商和電子商務零售商都需要迅速直面挑戰。
美國銀行認為,實體零售商正面對「能力差距」。
他們並沒有去瞭解自己的客戶、向客戶推銷、為客戶創造變成熟的中國買家會離開實體店去追求的體驗,還沿用和電子商務企業相似的市場模式。
他們沒能借助供應鏈和物流削減成本。
那些零售商滿腦子想著所在地,就是沒把心思放在客戶上。他們沒能控制價格,沒做好推銷,反而依賴市場的收入推動盈利增長。
報告批評:
差異化推銷、供應鏈效率和消費者服務並不是他們的優先要務。
大部分這類企業沒能控制自己出售的商品、沒能讓自己出售的商品脫穎而出、沒能控制定價、不瞭解自己的客戶,不理解怎樣為客戶服務。
電子商務面臨的挑戰不同,這類公司在競相壓價,所以50%的中國網上購物者都選擇電子商務網站。這已經產生嚴重的後果。
報告指出:
今天的中國電子商務領域重現了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科技界的泡沫。
在私募和風投機構的推動下,許多電子商務公司願意為了贏得市場份額而犧牲短期的盈利。
他們可能給予買家很優惠的價格,還推出免費送貨服務,比他們大得多的海外同行可能都無法一爭高下。
美國銀行斷言,經過這種戰鬥洗禮並贏得市場份額之後,電子商業零售商將最終上調價格。
美國銀行還表示,如果實體零售商能變得更成熟、更有效率,兩類零售商應該都會達到增長極限。
美國銀行預計:
三年內,電子商務的超級增長會結束,進入穩定的增長階段。
逐漸增加的網絡成本及其他因素可能縮小價格差距,但電子商務也有自己的能力差距要彌補,造成那種差距的部分原因是自身的市場模式。
最終,兩類企業可能殊途同歸,為了向電子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而相互利用。
在向均衡發展前進的坎坷道路上,我們更看好先行一步的企業,他們主動順應消費者的權利。
在範式轉移的背景下,目前我們仍然青睞零售業的知名企業。

由"天蠶變"想起黃鷹先生
上文提起"天蠶變",由此就不得不懷念起據說當年有份參予故事創作──我大膽推測,其時在劇情創作上較佔主導性地位的,或許是當時任職麗的電視的才子蕭若元?──後來也曾將劇情化為文字小說出版的,已故武俠名家黃鷹先生。說起來也真唏噓,只因老一輩的武俠迷讀者們大概都知道,關於黃鷹當初是如何出道成名,踏上武俠名作家之路的一點掌故淵源:原來在當年,因已成名的大作家古龍先生經常脫稿,出版商不得已,於是先後曾聘任過很多人作"槍手",以為之臨時"執手尾",收拾爛攤子。而黃鷹正是其中之一,也是一度被認為刻意模仿古龍風格仿得最像真的(現存冠名作古龍作品的"驚魂六記"中之"吸血蛾",又名"江湖奇譚"據云便是全然由其代筆──可惜是,黃鷹的命運亦跟古龍一樣,同樣步上英年早逝的後塵──同附帶一提,這種代筆的風氣,在早年的武俠文壇其實頗為盛行。不妨又再岔開一筆,這"驚魂六記"的系列故事,據傳古龍只完成了很小部份,其他的都被黃鷹化入了其創作的"沈勝衣傳奇"故事當中,可以說,黃氏是從中有份開創了把驚慄與武俠元素結合fusion的先河,這就難怪,後期當他投身電影發展時,曾以"殭屍"系列作品將事業生涯推上另一高峰),於是直至後來,終於受到出版商的賞識垂青,獨當一面出版自己的小說。
說起"沈勝衣傳奇",相信早已被公認為黃鷹先生的巔峰代表作──麗的電視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亦曾將之改編成電視劇(無獨有偶是,飾演沈勝衣的,居然同是那位熒幕上的"天蠶大俠雲飛揚"徐少強!)。這部系列性(即每集以獨立小故事作貫串)的小說,明顯受到了古龍"楚留香"、"陸小鳳"等系列的啟發而創作,更何況,劇情亦沿襲了古龍一貫最拿手的奇幻、懸疑、推理、偵查謎案等風格。然而說到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上,黃鷹這部作品顯然並不足與古龍大師的系列作品相提並論,同日而語。試究其原因,可能有如下數:
一、黃鷹的文風雖曾被公認最酷肖古龍,然若要比較起兩者的文風起來,我相信用不著最精細用心的讀者們,都可明顯察覺到其中的分別,最主要的一點,我認為是,古龍大師的文風顯然顯得遠為通順,也較少語病句的出現──而這點分別,越到後來更為明顯突出(值得注意,古龍與黃鷹,本來出身同為以廣東話為母語的地道香港人)。此外,即如同在作品中拋書袋引用詩詞的時候,古龍亦似乎顯得較為渾然天成,自然老到。
二、古龍在主角人物的諸般細節創作設計上,亦顯然比黃鷹遠為優勝高明。試論一點已足說明,今日我們老讀者,試問誰不會對古龍筆下主角人物如小魚兒、李尋歡、楚留香、陸小鳳、傅紅雪等留下深刻印象?但是,誰又會記得黃鷹筆下的沈勝衣等主角是什麼型象,和有什麼性格特徵?似乎沒有,在讀者的一般印象中,沈勝衣就只是一個外表看來十分cool,武功很高強的大俠而已,至少跟我們從很多別的武俠作品中所描述過的主角大俠角色沒有太明顯的分別。
其三,乃是從作品上的創意而論之。如古龍在某小說序言中所言,他一直在處於求新求變的創作過程之中,而作為讀者們讀其作品,也當會發覺這一點誠非虛言。試看由其早期的"武林外史"、"名劍風流"、"大旗英雄傳"、"絕代雙驕",直至"楚留香"、"七種武器"、"陸小鳳"、"多情劍客無情劍"等,風格可謂已經一大突破;及至"天涯明月刀"、"邊城浪子"、"蕭十一郎"、"白玉老虎"、"歡樂英雄"等,更可謂已完全成功奠定了屬於自己的一種獨特的創作風格和路向。及至他臨終前數年,憑藉幾位徒弟所幫忙合力創作的如"風鈴中的刀聲"、"那一劍的風情"、"大武俠時代"等,也顯然仍在不懈地著力地試圖尋求著各種創新上的突破。反觀黃鷹作品,作風顯然就遠沒那麼多元多變──也許我們無法推斷,是否只因為其人創作生涯過於短暫,才導致如此。
粗論之,黃鷹之所以只能堪稱武俠名家,但始終夠不上躋身於等同金庸、古龍、梁羽生等大師之列,原因可能正在於此。慨嘆今日花果飄零,古龍、梁羽生兩位大師早已先後離世,至於英年早逝的黃鷹,我們亦已無法想像,要是他能活到現在,又能否再在創作生涯上作出一番新鮮突破?
又想起那只公雞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k9y.html
再過幾天,就要進入雞年。這讓我不禁又想起小時候養過的一只公雞。
上世紀六十年代,我還是個小學生。有一年,母親患病,鄉下幾個表舅先後來上海探望,每人都帶來幾只雞。養雞這活兒就落在我身上。
那年,雞瘟(禽流感)特別厲害,沒幾天,這些雞一只只都變成了瘟雞。當時,我突發亂想,把感冒片(克感敏、安乃近)用水融化,扳開它們嘴喙,灌進它們肚里,滿心期待它們恢複健康。然而,情況根本不見一絲好轉,它們一只只體重迅速地變得更輕,最後只剩下一副雞殼落(“雞殼落”是上海話,意為“雞架”)。無奈之下,接連數天,先後斬了十幾只瘟雞,天天燒吃雞殼落。
最後,只剩下一只普普通通的公雞,它也萎靡不振,毛羽雕零,雞冠耷拉、發黑,不過,看它還能啄一點米,還有一點消化能力,我預感還有一絲希望,決意繼續養它。嘿!它一天天好起來,體重也有所增加!我得意洋洋地聲稱是自己用感冒藥把它治好的。呵呵!瞎扯!
那段日子,我細心照料它,還特地去借養雞書,照書上說的給它餵食……平時,這雞白天放養在家屋前的一片花園地里;晚上,抱進雞籠,放到屋內。它不會啼叫,很安靜,每當我去趕它或抓它,它立即就會趴下,很是溫順。
有一天,我放學剛到家,聽得花園地里有人在叫嚷,跑出去一看,只見這只公雞正與別人家的一只公雞在爭鬥。對方那只體量明顯要大。我暗叫:“不好!我這只非吃虧不可!”可讓我怎麽都想不到的是,盡管這只“瘟雞”前脖子豎起來的羽毛、張開的翅膀、雞冠、尾羽等全身毫無威風,體量又小,但它鬥誌昂揚,異常勇猛!它不顧雞冠被啄得流血不止,毅然奮勇戰鬥,結果打敗來犯者!我又驚又喜!晚上把它抱進籠子時,又不免有點心疼!從此,更加細心護養它。後來,它又與前來挑釁的公雞打鬥過十幾場,無一敗落……它成了我勇敢的小夥伴。
那年頭,里弄掀起大搞愛國衛生運動,每家每戶都一律不準養雞;里弄幹部還幾次上門敦促我家把這雞趕快殺了。最後我實在躲不過,只得讓它命歸刀下。它在雞瘟肆虐中幸存,置於死地而重生,戰無不勝,但最終逃不過運動。此後,我暗自難過了不知多久,還夢見它好幾回。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不知何故,我有時還會夢到它,追尋少童歲月。
美民主黨左翼暗流湧動,讓人想起當年的“茶黨”
在4個月的激烈角逐之後,美國勞工部前部長湯姆·佩雷斯(Tom Perez)當選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在基層陷入混亂之際選出了一位建制派領袖,卻有觀察家認為,民主黨內的左翼力量在這場選舉中展現了不可忽視的力量,崛起之勢令人想起當初的“茶黨”。
終結民主黨動蕩
很多民主黨人表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的選舉應該以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參選人希拉里和桑德斯在初選時出現的情況為鑒,避免讓該黨再次陷入“地震”。
然而,事實證明,在這場近30年來最激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選舉前,很多重要民主黨人士已經紛紛開始站隊。佩雷斯得到了很多奧巴馬政府民主黨人的背書,比如前副總統拜登、司法部前部長霍爾德,以及農業部前部長威爾薩克等。對手眾議員埃利森則得到了桑德斯、參議員沃倫和舒默的支持。
民主黨領袖選舉結束,可是民主黨的動蕩有望終結嗎?
去年夏天,“維基解密”披露了民主黨全國委員會高級成員收發的1.9萬封電子郵件,顯示從去年2月的初選開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就已暗中支持希拉里贏得黨內提名,並排擠其黨內最大競爭對手桑德斯。在郵件中,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負責媒體溝通的官員甚至在郵件中寫道,可以要求記者們報道桑德斯的競選“一團糟”。這批郵件令民主黨在大選中陷入無比尷尬和被動的境地。

湯姆·佩雷斯(Tom Perez)
在民主黨如此不堪的局面下,佩雷斯和埃利森都試圖表現出能夠令黨內重獲團結的能力。但就立場而言,佩雷斯被視為代表著奧巴馬和希拉里陣營,埃利森則是桑德斯陣營的代言人。持久的分裂讓桑德斯和埃利森的支持者對佩雷斯的勝利感到擔憂。對此,勝選後的佩雷斯迅速任命埃利森為副主席,旨在安撫對方的支持者,團結業已分裂的民主黨。
盡管埃利森也承諾了將與佩雷斯密切合作,但其陣營此前的論調並非如此。比如,選前在被問及如果佩雷斯贏得選舉,那埃利森團隊將如何參與民主黨決策時,埃利森的副手之一格林(Adam Green)就悲觀地表示沒有太大可能性。
左翼力量崛起
美國媒體評論稱,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之爭反映了民主黨內部民粹主義力量的日益增長,這股力量可能讓一場選舉翻盤,也可能對建制派造成威脅。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瑞什(Robert Reich)認為,當前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機制僵化且陷於混亂之中。
“我認為,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民主黨都沒有處於這麽糟糕的境地過。大量左翼草根都在反對特朗普。現在佩雷斯如何才能利用草根階層將民主黨從一臺巨大的籌款機器變為一場運動?” 瑞什表示,“最令人擔心的還是民主黨內部的問題,那里同樣存在著民粹主義擡頭的現象。”
佩雷斯的勝利令那些曾在大選中支持桑德斯的左翼改革派感到失望。選舉結果出來後,埃利森的支持者們甚至憤怒高呼民主黨是“人民的黨,不是有錢人的”!
不過,盡管埃利森敗選,但在這場競選中諸多證據都顯示民主黨內極左力量得到迅速發展,他們的言行讓人聯想到在2009年指責共和黨人太過溫和的“茶黨”浪潮。

通過此次選舉,埃利森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已經成為民主黨內的極左翼新星。佩雷斯的支持者、亞特蘭大市市長里德(Kasim Reed)說,接下來民主黨內懸而未決的問題是桑德斯陣營的動向。有觀察人士稱,更準確地說,接下來民主黨將面臨兩個問題,即埃利森下一步將做什麽,埃利森的支持者下一步將怎麽做。
分析人士指出,佩雷斯現在肩上的擔子相當沈重,其主要任務之一是重建並團結民主黨,二是如其所說的帶領民主黨人和美國總統特朗普鬥爭到底。
目前,民主黨在國會參眾兩院均是少數黨,而且輸掉了總統大選,所以,為了完成上述第一個任務,佩雷斯必須幫助民主黨在2018年中期選舉中翻盤。
另據美國媒體報道,民主黨高層承認,一支憤怒的自由派大軍要求他們向特朗普發起一場全面“戰爭”。去年的總統大選結束後,民主黨人在如何應對特朗普的問題上出現分歧,一派認為應該全面對抗,另一派則認為可以做一些妥協,把特朗普“騙”到中間立場。但是,在特朗普先發制人、迅速制定了強硬議程之後,民主黨很快放棄了妥協的想法。
今年55歲的佩雷斯出生在紐約,父母都是來自多米尼加的第一代移民。他先後在布朗大學、哈佛大學法學院和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就讀,曾任律師、檢察官,2013年開始在奧巴馬政府中擔任勞工部部長。在2016年的總統選舉中,佩雷斯曾被認為有望成為希拉里的競選夥伴,但他最終並沒有入選。
今日去大家樂,想起這個新聞
1 :
GS(14)@2011-01-27 00:36:07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4908223
全球糧食價格不斷飆升,最大快餐連鎖集團麥當勞也受牛肉及其他食材持續漲價影響,正考慮將部份食物加價。麥當勞若加價,預料會起帶頭作用,引發全球飲食業加價潮。
美國麥當勞表示,牛肉、雞肉、小麥及芝士等食材不斷漲價,令美國分店今年成本增加 2至 2.5%,歐洲分店更會增加 3.5至 4.5%,因此考慮提高部份食品售價,以抵銷食材漲價的部份成本。麥當勞若落實加價,勢掀全球飲食業加價潮。之前卡夫食品和莎莉集團等大企業亦已預告今年加價。
英國政府委託撰寫的糧食報告就指,目前全球糧食供應系統已無法維持,長此下去,全球會再多 10億人營養不良,未來 30至 40年的糧食價格只會有升無跌,各國必須改善耕種和生產方法,種植基因改造農作物是其中一個解決良方。
美國《洛杉磯時報》

2 :
idsdown(1658)@2011-01-27 09:53:16呢單勁D
無得食, 仲唔作反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756&art_id=14912792
近半人口赤貧「我們雖生猶死」
穆巴拉克上台 30年,國家經濟越搞越糟,官員貪污嚴重,物價高漲,失業嚴重,民不聊生,近一半人過着赤貧生活,民眾怒氣已達沸點,有示威者面對鎮壓,一副爛命一條的態度:「國家要改變。警方沒法殺掉我們,因為我們雖生猶死。」
埃及約 60%人口是 30歲以下,但年輕人生活不見希望──失業大軍中多達 9成人都是未滿 30歲的年輕人。埃及全國 8,000萬人口中,有近半活在貧窮線下,每天生活費不多過 2美元( 15.6港元)。
窮得要捱餓,更遑論有書可讀,因此埃及很多人是文盲,每三人就有一個目不識丁。有工作的,同樣為糧食和商品價格猛漲憂愁不已,有四名子女的 53歲退休教師坦言:「我已有半年買不起肉食。」工資追不上物價,有示威者高喊「麪包!自由!尊嚴!」,真的說出真心話。
伸手黨討小費 遊客斥勒索
餬口難,結果埃及「小費」文化無處不在。遊埃及,遊客在機場有人主動搬行李、在街上積極幫人拉車門、在洗手間有人殷勤遞紙巾,甚至冷不防會有人給你捶兩下背,但原來都是「伸手黨」,要討小費,有遊客反感得直斥「勒索」。
在穆巴拉克長期的獨裁統治下,埃及人一直啞忍,但突尼斯「茉莉花革命」成功,給他們勇氣。月入約 390港元、只能勉強餬口的酒店工人說:「這是我首次參加示威。我們一直是個懦弱的國家,但現在我們終於說不了。」
路透社/美聯社
3 :
greatsouptest(4320)@2011-01-27 14:18:02國土部︰中國將建立永久耕地保護區
【13:09】2011年01月27日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 《中國日報》周四報道,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要求地方管理機構建立由總計1.04億公頃基本農田組成的永久保護區域,以確保糧食安全。
報道引述國土資源部基本農田保護辦公室負責人稱,將建立地區及國家級別的全國耕地數據庫,以便於實時監控;負責人稱,除重大國家項目之外,不得出於其他任何目的佔用耕地,重大項目所佔耕地也必須用相同面積的新耕地來補充。
----------------------------------
希望有良好的政策, 加上少些糧食浪費.
現今的天災, 很多都是由人禍引起.
4 :
GS(14)@2011-01-27 22:18:153樓提及
國土部︰中國將建立永久耕地保護區
【13:09】2011年01月27日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 《中國日報》周四報道,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要求地方管理機構建立由總計1.04億公頃基本農田組成的永久保護區域,以確保糧食安全。
報道引述國土資源部基本農田保護辦公室負責人稱,將建立地區及國家級別的全國耕地數據庫,以便於實時監控;負責人稱,除重大國家項目之外,不得出於其他任何目的佔用耕地,重大項目所佔耕地也必須用相同面積的新耕地來補充。
----------------------------------
希望有良好的政策, 加上少些糧食浪費.
現今的天災, 很多都是由人禍引起.
其實是地方和中央的分稅制有問題造出來的,亦和近年的拆遷的原因是同源
5 :
idsdown(1658)@2011-01-27 22:59:023樓提及
國土部︰中國將建立永久耕地保護區
【13:09】2011年01月27日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 《中國日報》周四報道,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要求地方管理機構建立由總計1.04億公頃基本農田組成的永久保護區域,以確保糧食安全。
報道引述國土資源部基本農田保護辦公室負責人稱,將建立地區及國家級別的全國耕地數據庫,以便於實時監控;負責人稱,除重大國家項目之外,不得出於其他任何目的佔用耕地,重大項目所佔耕地也必須用相同面積的新耕地來補充。
----------------------------------
希望有良好的政策, 加上少些糧食浪費.
現今的天災, 很多都是由人禍引起.
怕佢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6 :
GS(14)@2011-01-27 23:08:40如果搞農業有錢畀,肯定大家會跟住做
7 :
abbychau(1)@2011-01-28 02:17:18中國仲日日徵走咁多農地, 真係無眼光
8 :
GS(14)@2011-01-29 15:59:307樓提及
中國仲日日徵走咁多農地, 真係無眼光
地方政府無錢啦
9 :
GS(14)@2011-02-10 07:52:31真是做頭條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958272

10 :
GS(14)@2011-02-10 07:53:04全港有 151間分店的大家樂,主席陳裕光去年底曾表示不會帶頭加價,但繼 12月加價 3%後,上月又再悄悄加價 3%。大家樂發言人證實, 1月起各食品平均加價 5角至 1元不等,但拒絕透露各款食品實際加幅,只解釋加價是由於全球食材成本上漲,如年內雞肉類上升 18%、牛肉類升 22%,肉類更升逾 33%,導致集團食材總成本勁升約一成半。發言人表示已在多份報章刊登優惠券,為食客提供折扣優惠。
早餐下午茶「重災區」
曾預告加價 3%至 4%的大快活,行政總裁陳志成承認旗下 96間分店最近加價,更直言加幅未「達標」,暗示還會再加,「全球食材成本係咁加,我哋已經好克制」。陳志成表示,集團正研究多項節流措施,例如選購食材和中央廚房工序上研究減省成本,但仍無可避免要加價,全年加幅最終可能達 5%。
對於兩間大型連鎖快餐店加價加不停,食客普遍不滿,本報近一個月來便收到多名市民投訴兩間公司悄悄加價,當中以早餐和下午茶餐為加價「重災區」,過去兩個月最少已加價兩次。居於鳳德邨的溫先生是大家樂下午茶餐常客,最近發現大家樂農曆新年前後大幅加價,形容「大家樂簡直想搶錢」。
溫先生表示,從前購買燒鴨湯瀨粉連熱飲套餐,只需 19元,但農曆新年期間增至 25元,過去茶餐加 3元可配額外湯粉麪,最近亦倍增至 6元。他批評大家樂趁農曆新年加價做法無良心,「一般人覺得新年食嘢一定貴啲,等啲客易接受咗咪過骨囉」。記者昨日在鳳德商場的大家樂,發現燒鴨湯瀨粉套餐現售 20元。
兩快餐店純利共 4億元
食客又批評兩間公司加價手法「陰濕」,除漸進式分多次加 5角至 1元外,又會將食物「拆件」發售,例如配飲品要加 5元,藉此變相加價,例如大快活的粟米肉粒飯,由 24元增至 25元,如需飲品更需額外加 5元。食客陳太批評:「以前食粟米肉粒飯會包飲品,家要加五蚊先有,變相加價。」
大家樂去年純利估計逾 3億元,大快活亦賺約 1億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認為,兩間公司不應將食材成本直接轉嫁消費者,「呢個月調少少、下個月又調少少,陰啲陰啲咁加,喺乞兒兜搶飯食」。他表示在通脹加劇的環境下加價,令升斗市民百上加斤。他認為兩大快餐店盈利不斷上升,快餐店應履行社會責任薄利多銷,不應「賺到盡、食埋人隻車」。
大專食堂變窮人救星
同樣是快餐店,舊式小店亦有加價,但仍有 20元以下的「碟頭飯」出售,灣仔樂景快餐店內的漢堡扒飯、火腿會意粉等仍售 19元,雪菜肉片飯亦只售 22元;牛頭角的日月星快餐店亦盡量維持低價, 23元一碟炒飯,外賣自取更可回贈 1至 2元,店內女職員指「食材加價都唔敢加咁多,寧願賺少啲」。
向公眾開放的大專院校食堂更是「窮人救星」,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黎恩灝表示,大學生稱為「頹飯」的平價飯暫時未受加風影響,「 12、 13蚊食粟米肉粒飯、雙腸火腿飯,飲嘢加 3至 4蚊,入學三年都唔覺有加價,可能同租金有關」。
11 :
GS(14)@2011-02-10 07:53:18大專飯堂D野真是好一般
月巴氏 - 月巴氏 這一個夜,想起洋蔥頭。
1 :
GS(14)@2013-11-13 14:01:47http://www.am730.com.hk/column-181086
喜歡洋蔥頭Q&A
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人問我喜歡洋蔥頭的一籃子因素。噢,實在令我唔知點答好。
以下一個簡短Q&A,或許可以釋除公眾疑慮。
Q:你好,點解你咁喜歡洋蔥頭?
A:難道我應該改為喜歡Treegun麗芸耀宗定光皇發北俊北辰逢國偉俊etc.及一眾行會成員嗎?
Q:但那跟喜歡洋蔥頭好似沒有關係……
A:是沒有關係的,正如Treegun麗芸耀宗定光皇發北俊北辰逢國偉俊etc.及一眾行會成員,明明都跟我沒有關係,但他們偏偏keep住令我憤怒,和爆粗,而我本人明明溫文爾雅。
Q:我嘗試咁問吧:你喜歡洋蔥頭,是因為佢叻?
A:自從某男藝人叫自己阿叻後,世上再沒有人願意稱自己叻,可能怕被外界標籤為跟嗰名男藝人同grade吧。一個真正的叻人,不會成日都嗌自己做阿叻。一個真正的癲佬,卻會成日宣稱自己正常。
Q:我……再嘗試轉換一下方式問吧。畢竟十年了,點解你依然懷念洋蔥頭?
A:不如我嘗試咁樣答你吧:假設有任何一位特首與世長辭,我好肯定連半秒都絕對不會懷念佢囉。
Q:唉,我覺得你開始有點偏激,問埋呢條算了。可以講出洋蔥頭給你的感覺嗎?
A:當世上愈多愈多唔係人的人形生物存在時,洋蔥頭是一個人。
每一個晚上我要震盪!
我承認,從來都不太迷廣東歌;但有些涉及廣東歌認知的小時刻,呢世都記得。
1.小學唔知幾多年班的音樂堂教《花非花》——嘩!點解咁熟嘅?「搣時」說:「嗱呢首咪就係《每一個晚上》的原曲。」從此愛上《每一個晚上》,一聽到便跟住唱(但我當時仲未知誰填詞)。
2.震盪!實不相瞞,小時候的我好迷陳秀雯!每次電視機一播她的《震盪》我就會好激情咁跟住唱!長大了當我得悉《震盪》的「震盪」是在指涉性高潮時,我為那個曾幾何時激情的自己感到萬分尷尬。
3.我要!我要聽《我要》!我試過連續聽十次《我要》!只為背熟歌詞但首歌實在太快歌詞也實在太深了!記得身邊大人陰陰咀笑住話啲歌詞衰衰咁,問題是我當時年紀小,聽唔明。
4.作為月巴鐵漢的我,自然不會哭於你面前,以前倒是相當感性。第一首令我有喊的衝動的歌,就是《三人行》。
笑與喊,真與誠
真正喜歡洋蔥頭,是因為他的專欄文章。
我冇追專欄習慣。好多專欄作家不是太感性(相對於感性,我比較沉迷性感),就是好嚴肅(嚴肅的文章需要嚴肅的行文,即係悶)。
洋蔥頭幽默。他的幽默,不是獎門人及好多搞笑藝人(那種層次)的幽默,而是一個人體察了世間種種荒謬後,再用更荒謬方式呈現出來,把荒謬推演成合理的荒謬——Yes,就是最高境界的講反話,先令你笑,笑這個世界的荒謬;再喊,喊這個世界居然能夠容許/忍這麼荒謬。(至於麗芸口中的Treegun式反話,只會令我高呼:Collect Skin啦!)
後來,洋蔥頭開始主動述說他本人:他夾band的歲月,他美國留學的往事、他從事廣告業的野蠻生涯、他對家姐妹妹家人的情、他對他睇唔過眼人和事的暗寸和明寸。
我認識的洋蔥頭,稱呼自己為強伯,傻強扶弱,情迷同師奶碌地沙。我愛他的真與誠。
十年後,香港冇嘢叻,唯獨在「弄虛作假」這四隻字上持續進步。十年後,這一個夜,想起洋蔥頭,很懷念林振強這一個人。
【七筆思議】失敗的Man:從大時代想起的一些事(四)
1 :
GS(14)@2015-05-14 08:21:17方展博在師傅葉天的教路下越發成長掌握股票的玩法,是非常精采而熱血的一段,之後葉天的出場亦會相對較少,差不多要到末段才再出場,而葉天最後在醫院彌留時說出的股票必勝法「貪心輸錢贏,輸血不輸錢,人人去輸血,殺人不打風,落雨去離島,離家飲煉奶,見人分遺產,出獄嫌錢腥,快樂冇人格,出家冇人工,攻無不刻戰無不勝」無厘頭得來深有人生哲學。在二○○九年我拍了《打擂台》,司徒從第一場試映就看一直到首映都有來支持,在臨上映那天,他給我發了個訊息「你終於成為一個OK的編劇了!」他一如以往地對所有事情都有所保留,但這一句OK了就是我這十年聽過他最好的讚美!卻美妙得比世上任何一種形式的誇讚還具鼓勵性!在二○一一年我到橫店拍攝《西遊.降魔篇》經歷了我人生中最大的磨難,好幾次想放棄了,那時司徒寫了一張紙條讓人帶給我「你跨過的一小步,是你人生的一大步」我把這張紙一直貼在我酒店的鏡前,每天早晚都看一次,咬緊牙關又再捱下去,在電影差不多拍完時,我收到一個消息,司徒患上了肺癌末期!這個消息令我整個人呆住,一個與自己這麼近的人患上絕症,就好像死亡也與自己很接近一樣,但腦裏即時想到,他這麼乞人憎,不會這麼容易就死掉的。拍攝完畢後回港的第一天我便去探他,他在家中一面養病一面還在寫劇本,一如我所想的,他一點病人的感覺都沒有,還同時間幫甄子丹寫《特殊身份》和彭氏兄弟的《逃出生天》,很多人也說他太操勞,應該好好休息,但他卻說「你越在意這病,他就越侵蝕你,你當他冇到他就搞你唔到!」司徒說得出做得到,真的就當自己沒病一樣,還是又煙又酒,全不戒口,對每次化療也視作等閒,也從來沒聽過他說痛,所有人也就覺得他根本不像一個病人,也就漸漸的忘記他患有重病這回事,我還是每個星期到他家抽煙聽音樂看影碟,有一次更因為我正在寫《救火英雄》而他卻幫彭氏寫《逃出生天》而口角,我不憤他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還替別人寫和我題材相似的劇本,更狠批我方向有錯,當時我真的十分憤怒。
將回憶留在電影
半年之後,他的肺癌的確好轉了,卻驗出他的癌已擴散到腦部,一星期內立即需要開腦動手術,手術後他整個人的狀態也下跌了八成,這次我真的看到他像個病人了,心痛得無話可說,但他仍舊一如以往的毒舌「你班友唔使個個口黑面黑嘅,唔死都俾你哋黑死」接着便哈哈大笑,但他的病情並不如他心境樂觀,醫生說他的五粒腫瘤只能拿出兩粒,還有三粒太大沒法取出,我們便看着一個由能走能動的人在不到半個月之間變成垂死的病人,實在太不能接受,在我一天探病的時候他跟我說「我知你很介意我幫別人,但我想跟你說,你的諗頭是很獨特的,跟着你的想法去走,任何人也贏不了你!」這時我的眼淚沒法止住,沒法再回話,我和他的十年,從仇恨到恩情,難分難解,但若然沒有他我絕對不會成為今天的我。在他最後彌留的時間,已不能說話,只能書寫,他在一張白紙上寫上最後給我的十五個字「都總算喺中國電影圈留低咗一啲嘢」我們幾個徒弟也分不清他這句話的真義究竟是說給誰聽還是說他自己,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人生沒有留下悔恨,而我,最懷念的卻是在他家和葉偉信、鄭保瑞一起抽煙的日子,我把這個感覺拍了在《救火英雄》的結局,謝霆鋒自爆前與任達華傳煙的畫面就是我向司徒訣別的紀念。現在,他已離開三年,但在家抽煙聽音樂看影碟的時光還是我人生中最快樂和永遠無法回來的好日子。
【失敗的Man】
撰文:郭子健《西遊.降魔篇》12億票房導演,人偶珍藏家。本欄逢周三刊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513/1914510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