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格雷厄姆忠實門徒沃爾特•施洛斯:我在華爾街的六十五年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1rg7.html

在研究過往價值投資者的資料時,發現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J. Schloss, August 28, 1916 – February 19, 2012),關於他的資料不多。他1934年在華爾街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信差,在從軍隊退役後,他師從於本傑明·格雷厄姆,加入他的導師的公司格雷厄姆 - 紐曼公司。沃爾特1955年成立了沃爾特·施洛斯合夥人公司,管理他自己和他的合作人的資金。

 

即使他曾經被巴菲特推到公眾視野,也還是名聲不顯。他是格雷厄姆的忠實傳人,幾乎拷貝了格雷厄姆的投資方式,他比巴菲特更格雷厄姆。從19552002年,在扣除費用後他的年復合收益率達到16%,相比同期的標普500指數為10%(注一)。

 

國內幾乎沒有關於他的書籍,他首次出現在書籍中,是與巴菲特一起在《超級金錢》中。

 

以下這篇資料是沃爾特·施洛斯1998年參加Jim Grant投資論壇時發表的演講,題目是「Sixty-five years on Wall Street 」--「我在華爾街的六十五年」。該文在網絡上的英文原文沒有文本版本,因此我將其掃瞄轉化為文字版,再翻譯成中文,是該演講的首次全文翻譯。如果其中有翻譯欠妥當的地方,請見諒。

 

這篇關於他的資料十分珍貴,是難得他自己對其投資方法的介紹和答疑。

格雷厄姆忠实门徒沃尔特•施洛斯:我在华尔街的六十五年

----------------------------------------------

 

我在華爾街的六十五年

「Sixty-five years on Wall Street」 (注二)

 

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J. Schloss)

 

翻譯:摸啊摸,http://blog.sina.com.cn/moahmo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精神病院的治療師,他問我,是否可以和他的病人說說有關投資的事情。我說好,他介紹了我,然後我開始談論投資。幾分鐘後,前排有個大個 子站起來,他說:「閉嘴,你這個白痴,坐下!」我看著我的朋友說,「我該怎麼辦?」他說,「坐下吧,那傢伙這幾個月頭次說了明白話。」

 

好吧,我想談本傑明•格雷厄姆,因為他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或許你有興趣知道他是怎麼開始的。我們知道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背景,他能成為資金管理者,是因為 他在投資領域展現了智慧,他在20年代管了一些錢,他享有利潤的50%,如果有損失他也承擔50%。直到1929年前都運作的很棒,但當市場下跌時他的股 票明顯也受到影響,不僅他,還有其他許多人也受到影響,他們抽回自己的投資,因為在危機中他們需要錢,他們在其他地方損失了很多錢。

 

因此他明白了他再也不不想發生這種情況。賠了錢讓他心煩意亂。我們也會如此。因此,他研究了很多方法,其中一個就是以低於公司營運資金的價格買入,在20世紀30年代有很多公司滿足這個條件。1936年,他成立了格雷厄姆 - 紐曼公司,這是一個可以開放投資的和封閉的公司,他可以允許股東申購,以便募集資金用於購買低於資產價值的股票。也就是說,如果你不行權,你可以抽回你的錢。

 

1946年初,我從軍隊出來,格雷厄姆僱用我做證券分析師,公司已經有10年的良好運作記錄。他們有一個很好紀錄的原因之一是,他們買些二線股票有著很高 的賬面價值,但是這些公司沒有特別良好的利潤。當戰爭來了,這些公司能夠從中獲利,因為超額利潤稅重創了那些賬面價值較小的公司。但在戰爭中高淨值的股票 少繳這些稅而利潤更多。所以這些股票漲的不錯。本傑明意識到其中大部分不再便宜,因此他賣掉了大部分。

 

所以,當我為本工作時,他的普通股組合有37只股票。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投資公司。他們有410萬美元資本,其中110萬美元投資於普通股。我1946年1月31日看到的組合中,有37只股票,還健在的只有兩隻。其他的或被接管、或合併、或消失了。健在的一間是Tricontinental公司、另一間是McGraw Hill(譯者註:一家出版商)。他的持股數量不多,110萬元37只股票。(譯者註:汗,不少了,只是沃爾特•施洛斯喜歡持有更多股票。因為這個被巴菲特說「是為無知做對沖。」)

 

並不都是工業股。有投資公司的股票,還有一些美國擔保公司,以及幾家保險公司的股票。基本上,其餘的投資是破產債券,相對的他賣出「准發行」證券,一些可 轉換優先股,他做空的那些股票。在一段時期中,如果股價上升了可以獲得做多的利潤,當然做空那塊會損失點,總的來說是一個不錯的交易,當然,這個做法不再 正確了。(譯者註:原來格雷厄姆也做長短倉的,早期的對沖基金啊)

 

總之,當時我的工作就是找到低估的股票。我們尋找那些股票價格低於每股營運資本的公司,這樣的公司並不多。其中,例如,東部洗衣機A這樣的公司。其「B」 股被管理層和大股東持有,你要知道在40年代,很多公司是由家族控制,有的遊戲10年前就開始玩了,所謂的「別人的錢。」。類似一間由家族控制的新英格蘭 地區的小公司,業務處於掙扎中,已經不賺錢了,母公司也不想投更多的錢,因為是一個邊緣化的業務。你猜接著發生了啥?一個來自紐約的傢伙踏入這個遊戲中, 他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價格,然後紐約來的傢伙將企業清盤,解僱工人,那個家族拿到錢。(譯者註:咦,有點像伯克希爾公司的前身哦)

 

嗯,這提醒了我當年發生的一些事情。沃倫·巴菲特來,他告訴了我一件有趣的事情。他持有很多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他的成本大概8-10美元/股。巴菲特去找管理層,要公司回購他手頭的股票,那間公司董事長同意以11.5美元/股回購。

 

但是伯克希爾當時的董事長Stanton 沒有信守諾言,投標價只出到11.375美元,這可把巴菲特惹火了。最後他買下了公司的控制權(譯者註:解僱了Stanton,報了仇)。所以假如你遇到 類似情況,想想吧。(譯者註:多年後巴菲特承認收購伯克希爾的投資是最「愚蠢「的,這使得他損失了至少2000億美元,看來控制情緒一貫重要…)

 

我為本工作的收穫的經驗之一是,他有非常嚴格的原則,他不會偏離。有一個來自Adams & Peck的傢伙來找我。我不知道你是否曾經聽說過Adams & Peck。這是一個老的經紀公司,以線路租賃公司買家聞名。這傢伙來找我,他這人挺不錯的,他說巴特爾研究所剛為一家公司完成了一種鹵素的研究, 那家公司在羅徹斯特,即使在大蕭條中都有分紅,一家製造相紙的小公司,有新的專利流程。他建議我們買。這家小公司大蕭條期間股價在13-17美元波動,現 在21美元。大概是1947還是1948年的事情。我想這很有趣,你只需為造出複印機的可能支付4美元而已。我去找格雷厄姆,說服他「你知道嗎,只需多付 出4美元/股,可能獲得很好的收益。」然後他說「不,沃爾特,這不是我們的菜。」。  這家小公司是施樂。(譯者註:後來的大牛股)

 

所以,你可以看到,他相當有原則。唯一安慰我的是,我幾乎可以肯定,如果他們在21美元買了那隻股票並且到了50元,他們會賣掉,因為他們無法預測什麼。 對這些被低估的股票,你真的不能預測他們的收入。有些成長股票,你預測明年或下一個五年會發生什麼事情。房地美(Freddie Mac)或其中的大型成長公司,你可以預測他們打算做什麼。但是,當你進入一個二線公司,似乎不可能。你不能確切的說:「明年他們會做得很好,因為今年他 們表現不佳,他們可是二線的股票。「

 

當時我們會嘗試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買那些不景氣的二線股票。現在,因為股市處於高水平,幾乎沒的類似股票好選了。有大量分析師,大約34萬的特許金融分析師,我的意思是,你想買點好東西都很難。(譯者註:演講時是1998年,競爭對手太多。)

 

我推薦一隻股票Asarco公司,你可能會不喜歡,但這是一隻典型的具備價值的股票。以前也有別人提過,這只股票是曾在道瓊斯工業指數里面。現在它面臨糟 糕的情況,沒有人喜歡它的行業等等。股票售價為每股21美元左右,它每股的賬面價值在40美元左右。幾個月前市場下滑,它也跌到$17的樣子。這是一間銅採集和加工公司,剛剛把分紅砍了一半。(譯者註:1999年以$29.75被Grupo Mexico收購)

 

這家公司已經獲取了很多在秘魯的資產。他們有一些大銅礦在這裡。沒有人喜歡它,因為它沒有增長。但我想ASARCO很便宜。我們自己有一些,所以我不希望你認為我推薦它只是因為我擁有它。但我想你可能對我談的這類股票感興趣。

 

所以就這樣,我們為本·格雷厄姆買了很多類似的股票這些。我們買了很多價值低估的股票,然後他們會有所表現,然後我們會賣掉他們。我們買了一家公司叫Buda公司,當我去的時候,他們下屬只有很少的工業企業,如瓊斯和拉姆森機械工程 - 它是在佛蒙特州 - 但是瓊斯和拉姆森是製造機床的公司,但在戰爭結束後,看不到未來。你知道嗎,你想要多少機床公司?我們有New Britain機器,你可以買那些沒有好的前景的股票。

 

而那些大家看好的公司可能要賣到$45,但是淨值只有$20,或者以$20的代價買入淨值$40的股票,而且這是同一家公司!這家公司就是波音飛機,在二戰前,公司股價大幅高於淨值,因為有著宏偉的前景。但是1946年,沒人願意要,因為看不到有好的前途。

 

因此,我們當然願意購買波音公司的股票,當它只賣$20的時候,而淨值有40美元,而不是其他的。我不知道這裡有誰傾向於喜歡買有問題的公司。原因之一 是,如果你買了這樣一個問題公司,你的客戶會不喜歡。他們希望擁有的公司都做得很好。你買這些問題公司,並且一路跌一路買,這是違反人的本性的。如果我 們$30開始買的股票,它跌到25元,我們將購買更多。(譯者註:別和我談止損:-)

 

好了,很多人不喜歡,如果你為客戶購買股票,30元,然後跌到25元。會想為什麼不25元買?那些傢伙不喜歡,而你也不願意去提醒他。基於此,我認為你必 須教育您的客戶或自己,真的,你必須有一個強大的胃和願意承擔浮動虧損。不要賣,如果下跌就購買更多的,要與其他人逆向操作。格雷厄姆是一個真正的逆向投 資者,儘管他並沒有使用這些術語,因為他是真正在購買價值。當我為他工作時,其他沒有人做類似的事情,在下跌中買股票。(譯者註:現在逆向投資者一大堆 了,很難玩的。)

 

我從1946年1月底開始製作了6頁資料,大家都會得到副本。如果你想讀,我把副本放樓上了,你可以看到一段歷史。這是格雷厄姆·紐曼10年歷史,我在那裡工作。我在格雷厄姆 - 紐曼的第一個工作是準備10年的年度報告。因此你可能會發現它很有趣,如果你不感興趣,也沒啥。

 

這就是你想知道本·格雷厄姆嗎? 我試圖遵循本·格雷厄姆的做法。當然,現在困難得多,因為你現在找不到那些股價低於營運資金的公司。你會找到一個公司股價低於賬面價值,這是非常不尋常 的,通常是那些有很多問題公司,因為人們不喜歡買有問題的。(譯者註:嗯,1998年對於煙屁股頭價值投資者不是好年份啊。)

 

我們的投資方式關鍵在於,我們的買入是與市場反向的,正如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裡面說的,如果你買股票,就像你買雜貨店,不是買香水,那就對了。現在,但現在似乎沒有這麼好,因為吉列和可口可樂,就是香水般的股票。但基本上我們喜歡買的股票,是我們覺得低估的,然後我們就必須有膽量在下跌時購買更多。而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本·格雷厄姆。就是這樣。(譯者註:1998年可口可樂曾經達到$86的歷史高位,14年過去了,現在股價$74左右。)

 

問答環節:

 

問:現在,也就是常說的市場有時知道的比投資者多。因此,當股價下跌,這可能意味著你分析的是錯的,你不應該購買更多的,你會逃離嗎?

SCHLOSS:嗯,可能會發生。你必須有你自己的判斷,並有膽量跟隨它,市場不喜歡的,並不意味著你錯了。但同樣,每個人都有作出自己的判斷。這是為什麼股市非常有趣的原因,因為他們不會告訴你將會發生什麼。

 

問:你們有一夥人在本·格雷厄姆下學習,而且大家似乎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的投資者。你認為你們掌握了什麼秘訣?

 

SCHLOSS:我們都不抽煙。如果我不得不說,我認為我們都是理性的。我不認為當情勢不利時,我們會情緒化,當然沃倫·巴菲特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想我們 都是好人,我認為我們是誠實的。我不認為我們有 -- 你知道,有些人,我不想投資給他們,因為他們不誠信,你可能知道他們是誰,這些公司的股票價格很低,因為其他人也有同樣的看法。我要說,這是一個好的圈 子,沃倫人非常不錯,他每隔兩年邀請我們,我們會去某個地方聚聚。(譯者註:小心了,很多低價股,經營的人不誠信,不能碰的。其實就是老千股或者造假的公 司啦,香港很多這樣的公司,內地可能更多,只是沒有顯露出來)

 

第一次聚會,你可以在「福布斯」雜誌上看到,早在1968年。沃倫問我,「你想不想去和本·格雷厄姆聊 聊。」那是唯一的一次,我們與格雷厄姆見面。沃倫說,「先去拉斯維加斯怎麼樣?」我說:」很好,我沒問題。「當然,在拉斯維加斯的酒店,房間很便宜。我不 認為我們會下20塊錢以上的賭注。然後我們去聖地亞哥,我帶了一個小的相機。在一個景點,我們一起合影。(譯者註:價值投資者,一般簡樸,不會賭博,因為 概率不利:-)

 

我拍了照片,然後送給大家,當大家拿到照片,他們說:「照片上看沃倫·巴菲特很謙恭」。就是這樣。

 

問:1968年的會面,在加州?

 

SCHLOSS:是的,聖地亞哥結束的。

 

問:格雷厄姆給了你20個是非判斷題?

 

SCHLOSS:我記不太清楚答案了,是些比較棘手的東西。

 

問:你沒那20個問題,是嗎?

 

SCHLOSS:不。我甚至不記得他們,我記得那個測試是不公平的。

 

問:日本現在很多便宜股票,但是公司治理不咋樣,你覺得?

 

好吧,我對外國公司的看法是我不信任政治。我不知道足夠的有關公司的背景。我必須告訴你,我想美國SEC做的很好,拿著美國公司,我感覺更安心,我真的不說日語,其中一些公司在日本,我只是覺得購買美國公司安心些。

我們已經買了些英國公司的股票。但我傾向於遠離外國公司,因為我只是不明白他們的政治。總有一樣東西來了,你永遠不知道。(譯者註:嗯嗯,趙丹陽花了些學費明白了這個問題,印度不好玩啊。想當初,我自己也有想投資印度、巴西甚至俄羅斯的公司:-)

 

問:人們喜歡比較現在的市場和以前的市場。你看到任何歷史的重複?以往任何一年的情況影響了你對今年的評估嗎?

 

SCHLOSS: 在去年年底,我告訴你,我的合夥公司拒絕接受新的資金加入,因為我覺得我根本不知道市場將會咋樣,我們儘量不去揣摩市場將會 怎麼走,我找不到任何投資標的。我的兒子也發現不了。所以他說,如果我們不能找到什麼想買的,那我們還拿我們客戶的錢幹嘛?所以我們不接受新資金。從這個 意義上,我認為去年市場被高估了。(譯者註:沃爾特的合夥公司是他和他兒子Edwin Schloss在運作)

 

現在市場有兩個方面的。你有一些股票確實遭受了挫折,下跌了50%或60%,與此同時,其他有的股票達到了股價的新高附近。所以,你看的那些受挫的公司, 然後你說好吧,也許他們的股價以後可以漲回來。你知道,人們往往喜歡買那些干的好的公司。他們厭惡業務沒做好的公司。如果當年將損失兌現可以抵消收益,眾 所周知,有不同的原因。所以有時股票跌的超過你的想像。或許只是因為人們想省些錢,因為賣了後,有損失可以沖減利得稅。(譯者註:美國有股票利得稅,所以 年底會有人賣出虧損股票減少應稅總額)

 

所以,我要說,這是一回事。市場沒相同的,你知道嗎?在1962年,市場上一些低價股表現瘋狂。他們漲飛了,新的發行不斷並且價格離譜,所以我啥也沒幹。 我們賣的一些低價股,後來漲了很多,然後他們又再次回落,其中一個我記得,Fownes兄弟手套公司,是我的合夥公司開業後第一隻買的股票,當時是 1955年,股價在2.5美元。Tweedy Browne幫我買進,後來上升至23美元,我把它賣了。我有很多,都賣了。然後我買不回來了。它沒有跌下來,多年後在32美元左右被賣盤。所以有時你賣 出也是在冒險,這是必須的,雖然它可能會繼續走高。(譯者註:Tweedy Browne是一家老派的投資公司,為沃爾特·施洛斯提供了辦公地,所以前面說了,價值投資者很省的)

 

我會這樣說,由於我們量大,所以大部分的股票,我們賣出後,還會上漲。從來都不會賣到最高,買到最低。(譯者註:指望「買到最低,賣到最高「的都是投機者,不解釋)

 

問題:你的賣出原則是什麼?什麼情況會改變?

 

SCHLOSS:賣出是艱難的。最糟糕的是,你有時想賣掉,但是隨後發生的變化又影響了你。我們有投資一家公司叫Southdown,是一家水泥企業。我 們在12.5美元買了很多。哦,現在想還覺得很棒。後來賺了一倍,我們賣了,差不多28美元-30美元的樣子,守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後來我再次關注這間公 司的時候,它已經每股70美元了。人會因為犯錯而自卑。但是,我們只是覺得,在這個水平已經不便宜,所以我們會賣出。(譯者註:這個問題其實前面回答了, 覺得不便宜了就賣出。)

 

問題:你的做法有過顯著變化嗎?

 

SCHLOSS: 是的,會因為市場的改變而改變。現在我再也買不到不高於營運資本的股票了,我們不會消極的說「那我們就不買了,那我們不打算玩了」,你必須決定你到底想要 做什麼。所以我們決定,我們買那些陷入困境的股票,有賬面價值基礎的,股價在低點附近而不是在高位,那些沒有人喜歡的股票。那麼為什麼他們(譯者註:市 場)不喜歡了?然後你可能會說凡事必有原因。原因可能是企業沒有利潤了,人們喜歡利潤。人們會關注下個季度的公司情況,但是我覺得下個季度沒那麼重要。 (譯者註:市場無法總能提供大量便宜到離譜的股票,畢竟熊到大蕭條程度的那種便宜,一輩子也許碰不到1、2次。)

 

問題:Tweedy Browne注重定量,巴菲特的更多定性。那麼你的取向?

 

SCHLOSS: 我更傾向於在Tweedy Browne那邊。沃倫·巴菲特做的很棒的,甚至是空前絕後的。但是,我們不能像他那麼做。你要做你自己有把握的事情。現在,很多人想模仿、克隆巴菲特。 「他們會購買沃倫·巴菲特買的股票。但我不會這樣做。我們運作合夥公司來進行投資,年復一年,我們買入,然後漲起來後我們賣出,我們儘量會買便宜一些的公 司。(譯者註:沃爾特·施洛斯接的是格雷厄姆的衣缽,對股票的便宜與否會有較嚴格的要求,而巴菲特在價值的判斷部分也看重未來,而未來是難以量化。)

 

現在,如果我們買股票,和沃倫·巴菲特買的一樣的只有一隻,就是房地美,它從10美元漲到50美元。孩子,那是很棒。我們出售了它。但是,如果你不賣,然 後市場變化,房地美從50美元跌到25美元,我的夥伴虧了50%,那年我們的投資虧了30%,他們把錢都抽回了,因為你不能虧30%。查爾斯·芒格虧過 30%,而且是連續兩年,他管理的是他自己的錢。

 

所以,你必須是瞭解你的那些投資人。他們相信你,但是他們不喜歡他們的錢虧30個百分點。我們也不想自己的錢虧30%。所以,如果你買那些「優質」的公 司,一般都帶著成長性,這些公司可能會遇到打擊,,我們的合夥投資人不是那些「尖端的」,我們要設法保護他們,因為輸錢和賺錢我們都要承擔相應的比例。如 果你買了那些「優質」的公司虧了錢,他們會非常非常不高興。所以我對那些貴價的股票不感興趣。(譯者註:所謂「優質」是市場的看法。沃爾特·施洛斯覺得巴 菲特很多持股都不便宜,所以不會買。有什麼樣的投資風格,就會有什麼樣的投資人。就像巴菲特說的有什麼樣的公司就會有什麼樣的股東,大家趣味相同才走到一 起。)

 

當然也有人依靠投資這些「優質」公司賺了大錢。所以,再一次,你要做你有把握的投資。我們覺得買的舒服有把握的公司是風險有限的,我們會買很多。正如沃 倫·巴菲特說的,持有一個投資組合是為了「無知」做對沖,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因為我們不會到處去調研,好像彼得·林奇做的那樣。他是在自虐,他 一年去調研300家公司,他不停的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

 

那不是我們的方式。格雷厄姆也沒這樣做。格雷厄姆的觀點是,這些公司的董事,對公司的得失負責。如果一間公司沒有運作好,改變管理,使公司做得更好。這要 花更長的時間。沒有公司想要不斷賠錢,他們會做努力。他們或者合併或者改變管理。所以我們不會花大量時間去和管理層或者合夥人談。我們也根本不想被投資人 問這問那。

 

從情緒上來說,我發現股市有時非常不愉快,我不想聽10個人向我哭訴。如果他們不高興,你或許不在這個位置上感受不到,但是我可不希望聽他們嘮嘮叨叨。如 果他們不願意,那就走吧。老兄,我們幹這一行差不多40來年了,我們知道怎麼幹是行得通的,我們很盡力,我覺得你要瞭解和信任我們。因此,我們的投資人會 留在我們身邊,希望如此。(譯者註:沃爾特·施洛斯在吐槽,他以自己為例表明不喜歡投資人對管理層指手畫腳。所以,他也不去主動管理,去幹預他投資的那些 公司。)

 

問題:你們啥時會接受新的資金加入?

 

SCHLOSS:我們每年都會接受些新的資金進來,如果有餘地,我們會接受有限合夥人。

 

問題:那你去年說你不接受新資金?

 

SCHLOSS:去年我們是沒接受任何人的。

 

問題:但是今年你說……

 

SCHLOSS:如果有人拿著一百萬哭著喊著要給我們,那也行。我不知道我們的合夥公司是不是還有新增資金的餘地,因為已經滿滿噹噹了。我會試著做些小小的改善。

 

問題:你的投資回報是多少?

 

SCHLOSS:你的意思是那些股票?

 

問題:是的。

 

SCHLOSS: 我估計差不多20%或25%一年。大約每四年我們翻一倍。我們想獲得長期的資本收益,當你買了陷入危機的公司,它不會馬上漲 上去,相信我。它一般會下跌。所以你必須等待一段時間,差不多要4年的樣子。一些需要更長的時間。我們有個例子,很特別,是我從沃倫·巴菲特那買的。他因 此欠我一個人情,他有個組合,裡面​每一個股票都很少量。- 1963年他來找我,他說,沃爾特,你會喜歡買這些公司。我忘記了那些公司的名字。Genessee & Wyoming鐵路,我記得是其中之一。還有類似的幾間。

 

然後我說,好吧,沃倫,什麼價?他說我以成本價讓給你。我說「OK,我買」。聽上去好像挺簡單,也不多,6.5萬美元,但是在當年,那可是一大筆錢。一共5家公司,後來我們處理掉了。他們後來漲的都挺好,我們留下一隻叫「Merchants National Properties」,我14美元買的,他們想收購回去,他們可不想以$533每股的價格買回去。所以當年那些小公司有很多賺錢機會,不過那是35年前。

 

問題:巴菲特一直說要集中投資,不過好像你不是這樣的?

 

SCHLOSS:從心裡來說,我們做不到。沃倫是傑出的,他不僅是好的分析家,而且他很有很好的商業眼光,他知道,我的老天,他買了一家公司,然後那些傢 伙拚命為他工作!沃倫不僅有很好的商業眼光,他對人的判斷也很準。所以他做的很棒。巴菲特可以找到5間公司都是做金融的,並且理解這些公司,他很擅長,但 是這些我們可做不到。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能力圈。

 

問題:你有涉及到商品投資嗎,你說「銀」是否被低估?

SCHLOSS:我對商品投資沒有涉及。Asarco是間從事銅的公司。我不知道銅是不是會下跌,我只是考慮股票價格是否便宜,我不需要知道銅價或者銀的價格走勢。我對商品走勢沒啥看法,這節省了我們大量的時間。

 

問題:你賣空嗎?

 

SCHLOSS:我以前曾經做過幾次,當時我們總被賣空搞的很煩惱。所以我們再也不做了。

 

注一:Walter Schloss, 『Superinvestor' Who Earned Praise From Buffett, Dies at 95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2-02-20/walter-schloss-superinvestor-who-earned-buffett-s-praise-dies-at-95.html

 

注二:演講來源http://www.grahamanddoddsville.net/wordpress/Files/Gurus/Walter Schloss/Schloss-Sixty-Five-Years.pdf

 

------------------------------------------------------------------

以下是1984年沃倫.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發表的演講《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級投資者們》中關於Walter J. Schloss的部分:

 

第一個案例是沃爾特·施洛斯。沃爾特從來沒有唸過大學,但他在紐約金融協會參加了本傑明·葛雷厄姆的夜間課程。沃爾特在1955年離開Greham— Newman公司。以下是「亞當·史密斯」——在我和他談論有關沃爾特的事蹟之後——在《超級金錢》(Supermoney,1972年) 一書中對他所做的描述:

 

他從來不運用或接觸有用的資訊。在華爾街幾乎沒有人認識他,所以沒有人提供他有關投資的觀念。他只參考手冊上的數字,並要求企業寄年報給他,情況便是如此。

 

當沃爾特介紹我們認識時,他曾經描述「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在管理別人的資金,這進一步強化了他對於風險的厭惡。」他有高尚的品格.並以務實的態度自持。對他來說.金錢是真實的,股票也真實的——並從此而接受了「安全邊際」的原則。

 

沃爾特的投資組合極為分散,目前擁有的股票遠越過100支。他瞭解如何選股,將價格遠低於其價值者出售給私人投資者。這便是他所做的一切。他不擔心目前是 不是一月份,不在乎今天是不是星期一,也不關心今年是不是大選年。他的想法非常單純,如果某家公司值一美元,若我能夠以40美分買進,我遲早會獲利。他便 是如此不斷地行動:他所持有的股票種類遠比我的多——而且比我更不關心企業的本質;我對沃爾特似乎沒有太大的影響力。這是他的長處之—,沒有人能夠對他產 生足夠的影響力。

 

附圖:沃爾特·施洛斯1966-1984年投資業績

格雷厄姆忠实门徒沃尔特•施洛斯:我在华尔街的六十五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77

如何利用忠實顧客幫你提高銷售業績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49365.html
創業的 過程中,即使產品做得再好,銷售不出去也體現不出真正的價值。可以說銷售是一個很關鍵的角色,但它也是需要相當高的社會營銷技巧的。Rob Fuggetta是《把熱情顧客轉為強大的營銷力》的作者,她認為銷售的最理想狀態就是把忠實顧客「納入」自己的銷售團隊裡面。顧客的推薦是一個很有殺傷 力的工具,它能快速提高相應的銷售業績。怎麼利用好這些忠實顧客呢?Fuggetta在一次採訪中給出了5條建議。

1 鎖定忠實顧客

誰是你的忠實顧客?對於你來說,你是需要找出自願加入自己銷售團隊的忠實顧客。你可以到網站、博客和論壇等地方找出他們。最簡單方法就是向他們提問 一個這樣的問題:「從0到10,你會給我們的公司和產品打多少分呢?」如果他們回答是9或者10的話,你應該把他們的聯繫方式記錄下來,因為他們極有可能 會發展成為銷售推薦人。

2 讓忠實顧客以最簡便的方式發表評論

一旦確定忠實顧客的名單之後,你可以邀請他們去Yelp、 亞馬遜和Best Buy等公司的服務網頁去做相關評論。最好的話還是自己提供相應的連接。

在那些回答9或者10的顧客之中,有20%的人是願意寫評論的。這就是說如果你發展了2000個忠實顧客,你就會獲得400條評論!這對於自己公司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忠實顧客的評論可以完成兩件事:首先它們使得你的產品更具吸引力,可以引起潛在買家的注意。比起一般的廣告和營銷方案,潛在買家更容易被自己身邊的人所影響。如果這些忠實顧客願意在公開場合讚揚產品的話,那麼他們有可能完成接下來的三個步驟。

3 鼓勵忠實顧客寫體驗報告

你可以讓忠顧客在體驗報告中介紹產品和使用方法,最好是讓他們結合親身經歷來描述產品所帶來的變化。這種體驗報告比任何銷售評論來得更加真實,而且容易烙印在其他消費者心中。

就拿主要出售魚柳卷的Rubio's餐館來說,有一個孕婦在那裡進食的時候破了羊水,在這家餐館員工熱心的協助下她順利生出一個女兒。為了感謝這家 餐館的幫助,她把女兒的名字叫做Ruby。事後她把這個事放到了網上講,引起了一堆人的關注。隨後Yelp上對這家餐館的好評越來越多,生意火爆。

如果你從忠實顧客那收到了體驗報告,你應該把它放到自己的網站上。如果他們也願意把這個體驗報告放到自己的Facebook主頁上就更好,這將會是強大的銷售工具。

4 邀請忠實顧客來回答潛在買家提出的問題

潛在買家在購買產品的時候會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雖然你的銷售團隊也可以回答,但是忠實顧客的回答更有說服力。為達到這個目的,你可以採取兩種方法。

最實際的方法就是運營一個產品支持論壇,方便那些忠實顧客回答相應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論壇的註冊和提問模塊要做到儘量簡單。另外你還要提防 那些不滿顧客過來唱反調。另一個方法就是在自己的官網上拉橫幅,並寫上「有問題,找顧客」之類的詞句。當潛在買家點擊這個橫幅的時候,你需要把網頁跳轉到 他們的頁面上(當然你在此之前需要徵得他們的同意)。只要你做到這點之後,無論是誰回答問題都是很有效的。

這種方式可以把客戶的推薦銷售轉化率提高到25%!這也就是說,四個潛在買家就有一個願意購買公司的產品。

5 讓忠實顧客來分享促銷活動

一旦你發展了自己的關係網後,你可以讓忠實顧客向各自的親朋好友分享公司所提供的促銷活動。他們的社交網絡平台是很好的宣傳渠道,你可以把相應的折扣券或者優惠券派發到他們手中。

一般來說,消費者並不重視公司直接派發的折扣券或者優惠券。如果忠實顧客願意替你效勞的話,這能打破這種僵局——因為他們會覺得朋友並沒有從中獲得任何好處,只是在真誠的向自己推薦好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27

格雷厄姆的忠實門徒 一隻花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dzi4.html
 ——喬爾·格林布拉特的價值投資(二)

   喬爾·格林布拉特早年專門做過對股票交易價格低於清算價值的研究,這個研究後來成為他的碩士論文的方向。在他讀格雷厄姆著作之後去法學院之前,又曾經運作一個基金來購買那些價格低於清算價值的股票,格雷厄姆稱之為純淨利(netnets)。格林布拉特與他的兩個朋友把所有數據輸入計算機並且發現格雷厄姆在許多年前寫的公式仍然運作得非常好。格林布拉特發現,通過使用格雷厄姆的方法構建的股票投資組合的市場表現比通常的股票指數的表現要好。這項研究成果後來發表在《證券投資組合管理》雜誌上。在去法學院之前,格林布拉特從他的父親的朋友那裡籌集了25萬美元來運作,這個基金主要用來購買那些交易價格低於清算價值的股票。儘管這個基金運作的時間只有兩三年,卻一共獲得了大約44%的累積收益。後來因為格林布拉特有了自己全職工作,覺得不太適合維持這個基金就把它關閉了。

   購買那些價格低於清算價值的股票?這讓我想起了維克多·尼德霍夫。維克多·尼德霍夫在《華爾街賭局》中以「真理是用來證偽而不是用來證實」為準則,運用起他所擅長的統計學,用詳實的數據來論證向流行於看似有效的「真理」發起挑戰,包括了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在尼德霍夫眼中,格雷厄姆只是一個「神話般的市場英雄」。他講了兩個有關格雷厄姆的問題,一個是格雷厄姆按低於淨現金清算價值的一半時候購買股票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格雷厄姆的業績表現問題。

   在第一個問題中,尼德霍夫舉了一個名叫維克多的人。他說維克多這個人從事併購管理業務長達35年,曾經訪問過數以千計的私人公司。他發現了類似格式的公司,但是一家也併購不了。而且據維克多所知,也沒有其他公司能以這樣的價格收購另一家公司。20世紀30年代可能會提供這樣的交易,然而現在那些似乎具有格雷厄姆的特徵,但尚未被吞併的企業實際上「僅僅是迷惑人的東西」。尼德霍夫認為,從購買這種企業中受到欺騙的可能性要比從中獲利的可能性大得多。他說,維克多的女兒曾經購買一隻以太系統的股票,它每股現金價值50美元,而售價僅30美元。維克多的女兒根據維克多的建議購買了它,但買入後不久就滑落到2美元。如此之快的損失讓她冷靜下來,最終她放棄了最初準備做一名價值投資者的職業設想。

   在第二個問題中,尼德霍夫認為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與實際投資操作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因此他所掌管的基金並不像傳說中那樣引人注目。他說,格雷厄姆在20世紀30年代清算的時候業績慘不忍睹。在30年代後期重新進入市場,1956年退出市場,錯過了在此後20年中道指從500點上漲到1000的機會。並且,格雷厄姆的一個學生按照他的方法進行操作的一隻基金在1976-1996年間表現要比同期標普500指數表現差。而格雷厄姆唯一的沒有按照他自己的方法買進的GEICO保險股票,其所獲得的回報明顯要高於按照他自己的投資方法所獲得的回報的總和。看起來格雷厄姆確實一無是處,最終的結論自然是,「對於宙斯和赫拉克勒斯偉大功績的信仰逐漸減少,我們懷疑傳說中的價值投資之父的際遇不會比神好。」

  對於第一個問題,如果尼德霍夫的觀點能夠成立的話,那麼格林布拉特的案例已經可以回答他了。

  對於第二個問題,格雷厄姆當時確實被困在了「漆黑的森林裡」,那是因為他使用了槓桿。他的賬戶保證金債務比例高達44%。格雷厄姆後來回憶說,他刻意遠離危險性的證券,但他的錢是借來的,這是個錯誤。「從那以後,我再也不犯這樣的錯誤了。」根據艾麗斯·施羅德在《滾雪球》中的披露,因為稅負原因,1936年格雷厄姆和紐曼將公司重組為兩家公司——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和紐曼-格雷厄姆公司。其中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向公眾發行在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20年的經營期裡(1936-1956年),它的年收益率比股市的業績表現高出2.5%。在華爾街的歷史上,只有少數人能打破這個記錄。2.5%這個數字聽起來也許微不足道,但是經過20年的複利,這就意味著,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投資者,最後能比那些獲得市場平均收益的人多賺65%。更重要的是,格雷厄姆獲得這些超高收益的同時所面臨的風險還要比那些只投資股票市場的人低。不知道為什麼尼德霍夫未能看到這一點。

   讀過尼德霍夫著作的人都知道,在華爾街聲名鵲起的時候,尼德霍夫管理的對沖基金年回報率曾經平均達到驚人的35%。為此他意氣風發,寫了《投機教父尼德霍夫回憶錄》。然而此書出版不到一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爆發,尼德霍夫立刻出現了重大的投資失誤,旗下基金被爆倉清盤,整整二十年的投機成果付之東流。之後,他就撰寫專欄,並於2003年結集出版,這就是《華爾街賭局》的由來。 在前一本書中尼德霍夫還極度自負;但在後一本書則變得似乎溫良謙恭——而實際上他的核心思想並沒有改變。2002年,尼德霍夫東山再起,並保持了平均近50%的收益率。不料到了2008年,突如其來的次貸危機又再次捲走了他的財富,數年的高收益又再次一朝殆盡,其基金被迫清盤,而被他質疑的巴菲特卻安然度過了此次金融危機。這就難怪邁克爾·劉易斯《說謊者的撲克牌》中說尼德霍夫只是一個華爾街的「三流經紀人」罷了。

   格林布拉特是格雷厄姆的忠實門徒。格雷厄姆稱,如果能夠嚴格按照他的標準購買20或30家公司,即使不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結果也應會非常令人滿意」。格林布拉特認為,事實上,格雷厄姆在30年內利用他的公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格雷厄姆展示了一個找到既能提供安全性又能提供持續高投資回報率的便宜股票的簡單方法。格雷厄姆的建議是,通過購買這樣一些便宜股,投資者可以安全地賺取高額回報,同時也不擔心購買價格過高,以及不用對個股進行複雜的分析。格林布拉特說,按照格雷厄姆的方法,如果你為某樣東西付了相對便宜的價格,那麼你能夠獲得非對稱的正向收益,並擁有較大的潛在收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990

新疆農產品電商維吉達尼:如何用”社群“籠絡5萬忠實粉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8/148630.html

i黑馬:優質紅棗、核桃等新疆特色的農產品經常積壓,或以極低的價格被中間商收購。為什麽不把這些好東西分享出去? 維吉達尼創始人劉敬文一開始抱著分享的願景開始創業,不料卻一炮而紅。來看他是如何利用”社群“玩轉農產品電商,並順利通過線下物流考驗的?
 
\ 劉敬文,維吉達尼的聯合創始人。2011年底,他與4名小夥伴幫助他們熟悉的幾家維吾爾族農戶在網上銷售農產品。後來,事情越做越大,成為了劉敬文的一個事業,維吉達尼也成為一個在互聯網上小有名氣的電商品牌。
   
目前,維吉達尼在新疆有大約2000家合作農戶,擁有5萬多個願意重複購買的忠實粉絲,最關鍵的是——“農民和農產品消費者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溫暖的社群”。
   
直到今天,劉敬文仍然沒有把自己的這次創業當作一個純粹的生意。2010年,劉敬文從媒體辭職,進了一家NGO組織工作。因為一個新疆項目,他離開生活了12年的城市深圳遠赴喀什。在喀什的社會工作,讓他有機會了解到了真實的新疆和維族人。
   
在他眼里,新疆的天是藍的,水是清的,幹果是好吃的,人心是善良的。
   
在喀什海關工作的青年阿穆業余時間成為了NGO 里的義工,劉敬文和他成了好朋友。阿穆經常帶他去一些親友家里做客,這些維族人經常拿一些幹果招待劉敬文,他愛上了這種食物。“這些幹果的原料很少使用化肥和農藥,在他們眼里,這些都是真主賜予的食物,要珍惜和感恩,決不能對食物做違背良心的事。”
   
不過劉敬文很快發現,這些優質的紅棗、核桃等新疆特色的農產品經常產生積壓,或者以極低的價格被中間商收購。而這些維族農民生活圈子閉塞,多數不懂漢語,更不知道去互聯網上賣自己家產的好東西。劉敬文萌生了把這些好東西分享出去的想法。
   
恰好和劉敬文同去援疆的小夥伴里有做過淘寶的,願意捐出自己已經上鉆的小店一試,而淳樸的維吾爾農戶直接拉來自家的產品,賒賬代銷陪他們一起做這場試驗。
   
媒體人出身的劉敬文對品牌和市場有天然的敏感。他給產品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維吉達尼。這四個字在維語里的意思是“良心”。然後他搜集了一些跟新疆和電商有關的微博大號,一個一個發私信請求他們幫忙轉發維吉達尼的產品。
   
2011年底,維吉達尼淘寶店開始運營。優質的產品加上社交媒體擴散,讓維吉達尼一炮走紅。
   
幾個人開始認真考慮這件事的商業化,註冊了商標和公司,劉敬文辭掉了NGO的工作,阿穆也從海關辭職,他負責跟新疆當地的農戶打交道,維吉達尼成為了這個維族青年接下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業。
   
按照劉敬文對產品的定位,維吉達尼並不去迎合網購商品低價競爭的風潮,他對維吉達尼的定位是高端一點的、品質優良的一個小眾品牌。
   
維吉達尼開始大量采用社會化營銷來做品牌傳播,以講故事的方式來傳達產品價值。“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關系會變得越來越透明,越來越濕潤,越來越富於情感,原來那種通過硬廣告,通過大眾媒體的傳播已經越來越不符合這種消費關系了。”劉敬文說。
   
最大的挑戰來自於物流,喀什是離內地最遠的城市,從喀什發貨,當地的物流網絡和速度跟內地還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遭遇惡劣天氣時。很多客戶在下單等了5天以上後就退貨了,最誇張的是一個客戶在下單26天後才收到貨,他調侃這是“騎著毛驢送貨”。因此,初始階段的銷量飆升也帶來了不少投訴和差評。
   
劉敬文微博上聯系過的“大V”老榕這時提出建議,在北京設立一個倉儲中心,從北京發貨。2012年底,劉敬文推動了喀什蘭幹鄉維吉達尼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這之後的第一個工作就是讓農民和消費者參與到生產標準和產品標準的建立中。維吉達尼為每一個農戶建立了檔案和一套類似KPI 的考核機制。這個機制主要由產品好評率、參與合作社公共事務等方面組成,除了年底分紅之外,優秀者會額外獲得“明星農戶”的獎金,而如果提供的產品質量出現了問題,農戶就會丟掉接下來的訂單。
   
此外,為了保證產品質量,維吉達尼每周都會去探訪農戶並拍照片,然後不定期組織培訓。“為什麽農戶能拿到比市場價高於5%到10%的收購價格,就是因為他們需要提供真正天然無添加的產品,並做出符合我們標準的分挑分類。”劉敬文說。
   
維吉達尼在每一份產品里都放入了“農戶身份證”,讓客戶知道誰是生產者,很多客戶因此會寫來信件或者明信片給這些農戶,感謝他們的辛勤勞動。這也是劉敬文社會理想的一部分,他試圖讓這些新疆的農戶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條交易之外的情感紐帶。“我們要用我們的柔軟溫暖真誠減少大家對維吾爾人的偏見。”
   
除了自營的淘寶店和微信店,維吉達尼還借助老榕的6688商城和本來生活網實現銷售。目前維吉達尼的銷售中,B2C商城占了約60%的份額,剩下的來自於C2C直營店。
   
因為獨特的價值,維吉達尼也吸引了不少風投的註意。劉敬文一度很排斥功利性的資本,何況維吉達尼一直在盈利且現金流不錯。但他後來想明白了,公司不在於小和大,而在於美。目前,維吉達尼正在進行A輪的融資。
 
EW:為什麽認為做生鮮電商要像做媒體一樣?
 
WD:我認為未來絕大部分創新型公司都會變成一個垂直媒體,基於產品的社會化營銷,必然形成一種類似垂直媒體的狀態,而農產品的社會化營銷,特別容易變成一個垂直的媒體,因為它的背後是人,是文化。
 
 例如我們的抱枝杏幹,為什麽會在南疆這個地方有,在晾曬的過程中,我們的農民馬木提說了一句:只有好脾氣才能曬出好杏幹。這個代表著農民與食物的一種關系。這些都超出產品本身,是講述一種生活哲學了。
 
EW:做維吉達尼之前和之後,對新疆的認識有無改變?
 
WD:在做維吉達尼之前,我對新疆的認識停留在王洛賓的幾首歌上面,對維吾爾人基本沒有概念,在做維吉達尼的過程中,我大量走訪新疆尤其是南疆的維吾爾農戶,跟他們交流和交朋友,我覺得我已經開始能夠走進他們的心里,我能夠體會他們的真實感受,我不再是新疆的一位遊客。我非常幸運,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碰到過一個惡意的眼神,所以我的新疆跟絕大部分朋友認識的新疆都不一樣。 

以上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和言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34

屈機果迷測試考你係咪忠實fans

1 : GS(14)@2015-10-30 01:00:45

蘋果公司上季業績日前放榜,就算將蘋果公司財務報表「刨」得滾瓜爛熟,亦未必稱得上係忠實果粉。外國財經網站MarketWatch最近推出果粉大測試,考考你蘋果公司冷知識,四個選項揀一項,唔識都可以撞。都係嗰句,識玩,一定叫埋其他果粉一齊玩。十大忠實果粉測試問題:1)蘋果公司首個Logo由邊個設計?2) iPod名字靈感源於邊齣電影?3)邊間服裝品牌曾經借蘋果教主喬布斯嘅樽領黑Tee抽水?4)邊位歌手喺1994年入稟控告蘋果公司侵犯版權?5) Apple都出過遊戲機,記得部機叫咩名嗎?6)蘋果公司首部電腦面世時,標價係幾多?7)蘋果公司成立當日,撞正乜嘢節日?8)蘋果教主喬布斯喺美國邊間院校輟學?9)蘋果公司首句Slogan係?10)邊位政壇人物係蘋果公司董事局成員?答案如下:1.) Ronald Wayne2.)2001: 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遊)3.)美國服裝品牌St. Crois4.)美國民歌歌手Bob Dylan5.) Pippin6.)$666.66美元7.) April Fools Day(愚人節)8.) Reed(里德學院)9.) Byte into an Apple10.) Al Gore(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大家亦可以瀏覽Market Watch原文:
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 ... ur-lisas-2015-10-27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29/193511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5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