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結構性改革非常重要 但實施非常困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3894.html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結構性改革非常重要 但實施非常困難

一財網 張菲菲 2016-03-19 09:48:00

全球需要結構性的改革,現在貨幣政策的效用已經越來越低,所以世界必須要依靠結構性的改革

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結構性改革非常重要,但實施非常困難。

他表示,全球需要結構性的改革,現在貨幣政策的效用已經越來越低,所以世界必須要依靠結構性的改革。證據顯示,結構改革可以使得經濟增長重新回到高速增長的軌道,金融系統的改革、法治建設,尤其是對產權的保護,這樣可以增加對經濟增長的支持,而且市場改革可以使得生產率提高,促進競爭。還有其他最重要的改革領域就是要開放市場。所以,結構性改革非常重要,但是實施起來非常困難。

原因在於,首先,無論是在市場和政策制定的過程當中,政策制定者往往希望依賴過去的一些辦法來指導經濟。第二,通常改革會造成短期內的一些損失,但是在中長期這個效果是非常好的。所以需要非常強的政治核社會的改革,因為那些在改革當中被影響到的人群是會感到痛苦的。最後,改革是需要領導人來承擔責任的。

編輯:蘇蔓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681

醫療大數據風頭正勁 國務院常務會再送三大政策加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5483.html

不論在消費領域還是投資領域,健康醫療產業都可謂風頭正盛,6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又給這一領域帶來利好。

來自新華社的消息稱,6月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發展和規範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措施,通過互聯網+醫療更好滿足群眾需求。

會議認為,發展和應用好健康醫療大數據,是以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民生工程,有利於提高健康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增加有效供給、滿足群眾需求,促進培育新業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會議確定,一是按照安全為先、保護隱私的原則,優先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建設互聯互通的國家、省、市、縣四級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實現部門、區域、行業間數據開放融合、共建共享。二是集成醫學大數據資源,構建臨床決策、疾病診斷、藥物研發等支持系統,拓展公共衛生監測評估、傳染病疫情預警等應用。重點推進網上預約分診、檢查檢驗結果共享互認、醫保聯網異地結算等便民惠民應用,發展遠程醫療和智能化健康醫療設備。三是制定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建立健康檔案等基礎數據庫,規範居民健康信息服務管理,嚴格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準入,建設實名認證等控制系統,保護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

一位醫療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大數據平臺必須是協作共建的結果,開放和共享是大數據平臺生命力的源泉,互聯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建立以及數據共享,對於醫療健康行業意義重大,數據共享作為醫療健康發展的基礎,將會為臨床疾病診斷和藥物研發帶來支持,但數據共享目前仍存在瓶頸。互聯網+醫療以及醫保聯網異地結算等發展,對於解決看病難等問題,會有不同程度的緩解,也需要打破一些壁壘。

在諸多醫療大數據中,以基因測序為代表的生命大數據尤為受到關註。

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尹燁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生命本身是數字化的,每一個人都是大數據的載體。現在我們每天解決的問題是,看誰算得快,誰算得準,誰算得好,誰的成本更低。不久的將來,我們要考慮的不是基因測序本身的成本,而是數據傳輸及存儲的成本。生物進化的過程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生物大數據還可以用於罕見疾病及腫瘤的診斷、治療和預防,農業分子育種服務,腸道菌群的調整指導等方面。

未來5~10年生命科學突破之後可能帶來大數據爆炸。如何在保護隱私和信息安全的基礎上更好的存儲、傳輸和處理這些生命大數據,一些公司已經開始未雨綢繆。

就在今年4月,生命科學領域的一些公司和IT領域的公司就曾自發形成聯盟,協作共建基因大數據平臺。來自華大基因、阿里雲、英特爾、百度開放雲、華為、聚道科技、微基因等公司的技術開發者們,正式發布了“中國生物信息雲計算產業聯盟”倡議,該聯盟將推進以基因大數據為基礎的“精準醫療”戰略規劃,並加快生物信息與雲計算技術的融合。聯盟將積極主導和參與領域內的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的制定,保證行業發展健康有序。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將是下一個風口。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陳鵬輝就在上述聯盟大會上表示,基因已經是一個風口了,很多做基因的公司在市場上炒得都很熱,基因和雲計算結合,BT和IT結合,我們認為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非常大的風口。

陳鵬輝表示, 移動醫療從業務模式上利用互聯網的模式,改變就醫的方式,包括把IT技術和ET技術結合,下一步不僅僅是從模式上改變醫療健康行業,而是從技術層面,從數據層面和更深的層面改變這個行業,未來很多創新型公司也將在這一領域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980

專訪東亞中國常務副行長林誌民: 人民幣國際化為銀行創造新機遇

自1996年我國宣布人民幣經常賬戶可兌換以來,資本項目開放進程始終維持漸進式推進,成為中國經濟金融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伴隨著資本項目不斷破冰,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近年來有了明顯突破,尤其是2015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正式同意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標誌著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進程以及國際化的步伐得到國際認可。

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東亞中國”)常務副行長林誌民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人民幣國際化相關的業務目前已經成為銀行業主要的增長點之一,伴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增加,內保外貸、內存外貸等跨境業務需求明顯增多。面對中國所處的經濟新常態,林誌民坦言,銀行業雖普遍面臨一些挑戰,但也迎來新的市場機遇,同時目前也是銀行“修煉內功”的良好時機。

跨境業務需求猛增

“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不僅重申了繼續推進資本項目開放的總體方向,還強調了開放的過程需適應中國面臨的內外宏觀經濟新形勢。

今年以來,美聯儲加息疑雲,英國退歐公投以及歐洲、日本央行進一步寬松箭在弦上,無不挑戰著全球投資者的應變能力。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境內企業與個人投資者對於全區資產配置的需求明顯提高。

林誌民對本報記者表示,東亞中國在2009年開始啟動跨境人民幣業務,目前已推出人民幣信用證、內保外貸、內存外貸、離/在岸聯動貸款等產品,幫助企業“走出去”及為高凈值人群進行全球化資產配置等。

“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利用海外的資本市場進行融資,不單是上市,最近還有很多發行金融債、綠色債的例子,人民幣國際化為企業‘出海’提供了更多工具,加大了走出去的動力。” 林誌民說道。

(東亞中國常務副行長林誌民)

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近年來對於海外投資、置業、移民、子女教育等需求的增多使得銀行從單純為實現投資需求的跨境業務演變成滿足投資者在人生不同階段需求的“貼身管家”。

值得註意的是,自去年8月11日“新匯改”以來,人民幣打破此前近10年的單邊升值預期,雙向波動明顯增加,尤其是在今年全球環境變化詭譎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有所承壓。

林誌民表示,近年來人民幣雙向波動增加推動了一些業務的興起,典型的例子是外保內貸。前幾年,基於境內融資成本高於境外,以及市場對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不少國內企業主要通過“內保外貸”或“直貸”等業務來降低融資成本,並獲取一定的跨境套利收益。而近段時期,因人民幣對美元波動幅度增加,且人民幣貸款利率不斷下調,外保內貸業務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企業關註。

所謂“外保內貸”是指銀行根據境外代理行開立的融資性保函或備用信用證,向中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進行融資,即以外資企業提供的有效和可接受的擔保為前提,以銀行境外代理行信用為中介,以備用信用證或保函為載體,幫助外資企業在中國獲得授信上的支持和便利。

對於部分市場人士擔憂人民幣出現持續貶值趨勢,林誌民認為,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貨幣出現貶值或升值都是正常市場化的表現,同時人民幣匯率波動與國內經濟增長周期也有一定關系,只要不是爆發系統性、大幅度的貶值,無需過度擔憂。

與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對於實現均衡匯率、維持匯率穩定也帶來積極作用,越來越多的國外央行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境外機構、投資者也將人民幣作為其資產配置的一部分,為人民幣的長期匯率穩定增強信心。

銀行需靜心“練內功”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開放不斷推進,一方面為國內銀行業帶來更多業務需求,創造增長機遇,但與此同時,利差的收窄也在擠壓銀行利潤,再加上國內經濟處於新的增長周期中,銀行業正面臨著新的挑戰。

業內人士認為,除受到國內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銀行利率處於低位等因素影響之外,貨幣快速擴張使銀行業資產負債表快速膨脹,造成銀行業業務龐雜、管理難度加大,進而導致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及市場風險上升;此外,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對傳統銀行業也帶來一定壓力。

“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只是一個經濟周期問題,銀行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不論處於何種經濟周期,能夠把握市場機遇,保持核心競爭力,才是銀行實現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林誌民說道。他表示,盡管銀行業正面臨利率市場化、新型金融業態等挑戰,但隨著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開展等,又將為銀行帶來更多市場機遇。

同時他還認為,眼下也是銀行抓緊修煉“內功”的大好時機。“當業務高速增長的時候,銀行沒有太多的時間‘練內功’,現在放慢腳步,我們可以對業務流程做進一步優化和整合,並加強內控及風險管理,為長期穩健發展夯實基礎。”

“我們對內地經濟長遠前景充滿信心,也對我們未來的發展充滿自信。”談到東亞中國的未來發展,林誌民信心滿滿。

對於未來銀行業務的重點,林誌民表示,互聯網金融已經成為許多傳統銀行目前重點推進的方向之一,東亞中國也將進一步加快在互聯網金融方面的布局;在跨境業務方面,東亞中國將充分發揮已建立起的 “內地-香港聯動”平臺優勢,為更多企業客戶提供高品質的跨境金融服務;此外,通過跨境衍生產品、基金銷售等業務拓展,幫助高凈值客戶進行全球資產配置也將是東亞中國未來業務的一大重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35

總理將這兩項議題並在一起上常務會有何奧妙?

7月2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5項議題中,有兩項分別為:確定有針對性加強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措施,聽取金融業營改增稅負情況匯報。這兩項議題並在一起上常務會,其中有何奧妙?

從這樣的安排里,我們可以讀出李克強總理的決心: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必須攻克的難題就是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同樣也可讀出總理的深意:營改增要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這對金融業來說尤其不易,但也尤其重要。因為金融業的稅負增加,很容易就轉嫁到實體經濟上。

兩項相關議題並置,前一項不妨理解為對金融業“提要求”,而後一項則是為金融業“創條件”。總理在會上把兩者的內在關聯闡述得很清楚:既然要求金融業支持實體經濟,那就不能給金融業增加稅負,即使做不到減也絕不能增;與此同時,既然千方百計降低金融業的稅負,金融業就要給實體經濟更有力的支持,切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也就是說,總理一方面緊盯營改增“只減不增”的承諾不放,另一方面也緊督金融業尤其是各大銀行對小微企業服務有什麽創新和進展。雙管齊下,兩策並舉,確保為穩增長、調結構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在殊為不易的情況下取得了“硬碰硬”的成績:GDP增速6.7%,新增就業人數717萬,31個大中城市調查失業率有所回落,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消費貢獻率提高到73.4%,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到54.1%,單位GDP能耗下降5.2%,經濟結構在持續優化。但一系列數據中也看出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社會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增速出現明顯回落。

事實上,社會投資尤其是民間投資面臨一個主要困境就是融資難、融資貴,難還在貴前。中小微企業得不到金融業的“活水”,便很難在實體經濟領域擴大有效投資。這一直是總理盯著不放的事情。李克強在此次常務會上明確指出:金融支持小微企業,與推動社會投資健康發展相輔相成,也可以說是解決民間投資增速下降的一個關鍵,更是穩定就業的重要前提。

值得註意的是,在總理的經濟理念里,這樣的支持並不只是金融業單方面做貢獻,實際上也意味著金融業自身更健康發展的機遇。他在多個場合多次提醒大銀行,服務小企業要當成“大事業”來做,這樣才有“大市場”。今天的常務會上他又說,支持實體經濟是金融業抵禦自身風險十分重要的一環。從根本上說,實體經濟穩,金融才能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384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部署促進消費品質量提升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增加“中國制造”有效供給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會議指出,以先進標準引領消費品質量提升,倒逼裝備制造業升級,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夯實工業發展根基的關鍵所在,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可以依托我國市場巨大的優勢,發揮擴大有效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等多重效應。

會議確定,要緊密圍繞消費需求旺盛、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食品、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裝飾裝修、服裝服飾、化妝品和日用化學品、婦幼老年及殘疾人用品、文教體育休閑用品等一般消費品領域,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企業主體作用,建立政府主導制定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

一是緊扣消費品質量安全要素,加快制定一批強制性國家標準。提高消費品國內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推動實現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重點研制一批消費品制造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領域急需標準。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標準的試點,以科技創新促標準升級。建立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支持社會團體、企業發展優於國家和行業的標準。

二是引導企業增強質量、品牌和營銷意識,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實施精細化質量管理,支持企業提高質量在線監測、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鼓勵大中型企業實施首席質量官制度。強化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建立學校和企業“雙元”的技術人才培養機制,推出體現技工價值的薪酬、榮譽等制度。強化品牌建設,提高中國消費品知名度和美譽度。鼓勵社會資本設立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專項基金,營造尊重技術、追求品質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是創新標準和質量監管,實行隨機抽查企業、隨機抽檢產品、隨機選擇檢測機構,加快建設跨部門、跨行業的消費品質量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引導企業自我聲明公開產品和服務標準,並將標準實施情況納入質量信用記錄,加大社會監督。建立檢驗認證機構對產品質量承擔連帶責任制度。

四是建立主要消費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強化消費維權保護,推進缺陷產品召回常態化,建立消費品質量安全懲罰性賠償、銷售者先行賠付、責任保險等制度。破除地方保護,打擊進出口、網購中的侵權假冒和包庇、縱容違法違規經營等行為。

五是把消費品標準與質量提升和裝備制造升級緊密結合,以消費市場向中高端發展引導帶動裝備制造企業主動提高設備產品的性能、功能和工藝水平,促進 “中國制造”全產業鏈升級。

為更好體現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會議決定,建立消費品生產經營負面清單管理制度,除強制性標準和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外,取消消費品生產經營其他市場準入限制。推進消費品質量監督結果信息共享,對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的同一企業同一規格型號產品,6個月內任何地方、部門和機構不得重複抽查,實現“一個標準、一次檢驗、結果互認、全國通行”。鼓勵更多企業走優質發展之路。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908

上海公布市政府領導最新分工 應勇任常務副市長

根據中國上海門戶網站政府公開信息顯示,應勇已任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分管發展和改革(物價)、財政、稅務、監察、編制、人口綜合管理、統計、能源建設、口岸、建議提案辦理、政務公開等工作。協助分管審計工作。

9月14日,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並表決通過了有關人事任免案,決定任命應勇為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中國上海門戶網站最近更新的市長、副市長的工作分工:

根據地方組織法的有關規定,市政府實行市長負責制,副市長協助市長工作。(以下信息更新至2016年9月19日)

楊 雄 市長

領導市政府全面工作。

應 勇 常務副市長

分管發展和改革(物價)、財政、稅務、監察、編制、人口綜合管理、統計、能源建設、口岸、建議提案辦理、政務公開等工作。協助分管審計工作。

趙 雯 副市長

分管體育、旅遊、知識產權、文史、參事、婦兒委等工作。

周 波 副市長

分管工業、信息化、科技、商務、外資外貿、國資管理、金融、電力生產、安全生產等工作。

翁鐵慧 副市長

分管教育、衛生和計劃生育、醫保、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涉臺事務、民族與宗教、僑務、檔案等工作。聯系市委宣傳部、市委統戰部。

時光輝 副市長

分管農業、人力資源、社保、民政、合作交流、區政、行政學院、人民武裝等工作。聯系工、青、婦群眾團體和部隊。

蔣卓慶 副市長

分管城鄉建設和管理、住房、國土資源、水務、交通港口、綠化市容、城鄉規劃、民防、抗震等工作。

白少康 副市長

兼市公安局局長,分管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聯系市委政法委。

陳 寅 副市長

分管外事、涉港澳事務、食品和藥品監督、工商、質監、環保、信訪、社會穩定等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25

不拼藏品,因為拼不過專訪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200

《對話達·芬奇》展覽序廳中的達·芬奇生平年表,被用心的觀眾挑出多處英文文法和拼寫錯誤,成為清華藝術博物館遭遇的第一個公關危機。(清華藝術博物館供圖/圖)

2016年9月11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距離1999年擬議建館和2001年向國際國內招標,已過去十幾年的時間。

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是1992年建成的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的7.5倍,是2015年建成的武漢大學萬林博物館的近4倍。按照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和文化部聯合制定的《博物館建築設計規範》,建築面積在1萬平米以上的屬大型博物館,適用中央各部委直屬博物館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博物館。

2002年,瑞士馬里奧-博塔建築事務所從參與邀標的6家國際國內知名設計機構中勝出,成為清華藝術博物館的設計者。一批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老教師、校友,連同多位院士,曾聯名給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寫信,反對國際招標。當年盛行的說法是“中國成了國際建築師的實驗場”。

主管校長召集建築學院老師座談,很多簽了名的老師沒到場。“民族情結也好,批判西洋風也好,再怎麽說,大家要平等競爭。不能說清華的建築就一定由清華自己做。到21世紀了,大家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回憶當時情況,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經過專家評委背靠背打分,博塔的方案勝出。

貫穿整座博物館的明梯,從一樓大廳中央直通二、三、四樓各展區,讓人一進博物館大門就獲得拾級而上的莊嚴感。每一樓層的臺階寬度和走向略有不同,形成一組線條硬朗的折線。相比深色的墻體,從屋頂投射下來的自然光讓樓梯區明亮、醒目。

展廳“藏”在暗處。從一樓到四樓,11個展覽同時進行。“清華藏珍”是家底展。展出的450余組件藏品涵蓋書畫、織繡、瓷器、家具、青銅器五個門類,是“清藝博”近萬組件館藏中的精品。這批藏品主要是原中央工藝美院的舊藏,隨著1999年工美並入清華,成為清華藝術博物館的立館基礎。“青銅廳”展出的62組件器物,全是國家博物館藏品,其中的7組件是清華文物館的舊藏,1959年調撥給中國歷史博物館。

書畫藏品上自元代,下迄當代,經過20世紀80年代全國文物小組普查鑒定的藏品有三百余件。陶瓷藏品上自新石器時代,這次開館僅展出清代景德鎮窯口的瓷器,取名“晚霞余暉”,代表中國數千年陶瓷藝術長河接近尾聲的新高潮。家具藏品精品是四十多件黃花梨、紫檀材質的明式家具,其中七件被王世襄編著的《明式家具珍賞》收錄。

清華大學東西主幹道上,簇新的藝術博物館與此前建成的清華大劇院、音樂廳呼應,是清華的新地標。1952年院系調整之後以理工科見長的清華大學,在1980年代重新確立了辦成一流綜合性大學的目標,這座藝術博物館,體現了清華對人文與藝術真金白銀的投入。

開館第11天,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杜鵬飛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

老領導秘書轉來微信關註

南方周末:開館第一周,《對話達·芬奇》被觀眾挑了很多錯,博物館是如何處理的?

杜鵬飛:承認不足,努力提升。16日晚上,我們看到微信公號“築匠之旅”的糾錯帖,當時閱讀量只有數千,立刻請同事仔細校對展覽說明,第二天上午安排制作新的文字內容,當日閉館後即著手進行整改。17日,我大概接到三百多個校友、領導、老領導的微信,表達關註。我們當天回了一個帖:《開館第一周,致謝每一位參觀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觀眾》。回帖的時候,質疑帖閱讀量已經到了4萬了,18日早晨,到了10萬+。我特意給作者留言表達感謝,邀請她成為我們的榮譽會員,持續監督和幫助我們提升工作水平,並留了我的手機號。

南方周末:《對話達·芬奇》已經策劃了兩年,不是一個倉促的項目,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杜鵬飛:這個展覽動念早在2009年。在此之前,這批手稿是嚴格限制出境的,那年,貝盧斯科尼訪問以色列時帶去7頁手稿,限制出境的政策有所松動。2012年和2014年,大約20份手稿在日本和新加坡分別展出過。清華這次是《大西洋手稿》第三次海外展。我們這次要展出60件手稿,但是要分兩批,一批30件,因為對方有嚴格規定,每件手稿公開展出三個月後要長期休眠。有些觀眾抱怨我們博物館空調“高冷”,這也是借展合同中明確約定的:必須保證展廳溫度在15到20度之間。

2014年,對方寄來手稿圖冊、說明,我們開始著手遴選。此時博物館土建還沒完工,展覽涉及的手續也相當繁瑣。2015年,60件手稿選定了,策展人開始思考如何呈現。最初曾想做個同時期東西方科學與藝術巨匠的對話,然而我們很難從明代選出一位兼具科學與藝術才能的中國人物。

如果看過我們的書畫廳,你可能會感覺到,中國古代書畫和達·芬奇手稿放在一起,有明顯違和感。文藝複興是歐洲經歷了中世紀近千年黑暗後,人性和科學藝術大爆發的時代,而明代是中華文明與文化慢慢走向衰落的時代。這個時期的文人書畫、家具,反映的都是一種小情趣,在科技上也少有值得稱頌的成果。經過反複論證,最後決定將第四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與達·芬奇展並置,體現藝術與科學、現代與古典的對話。

開館日期定了,但博物館土建進度有不確定性,意大利指定了一家美國的風險評估公司——它要先看到這家公司做的風險評估報告,這是手稿出境的必要條件之一,也是國內博物館首次開展第三方國際風險評估。另外,對方要拿到30%的預付款。此外,還要得到意大利文化部等批準。兩邊都有漫長的手續。程序走完,展品運到北京已經是9月6日,我們只有一天時間來布展。

當然,我說的這些和展覽說明文字出錯沒有關系。只是在開館的籌備中,百密一疏,有些遺憾。有錯就改,這沒什麽好說的。

你不知道的大學博物館

南方周末:與“中國速度”相比,清華博物館的建成用了很長的時間,有過什麽周折?

杜鵬飛:學校想建博物館,往遠里說,是1920年代開始的夢想,往近處說也是近二十年的心願。

1926年,清華大學國學院與歷史系創辦了考古學陳列室,用於存放考古文物;1948年,學校成立了文物陳列室並籌建藝術系;1950年,成立了清華大學文物館。1952年院系調整,清華社會學、政治學系的老師調整到中央民族學院(現中央民族大學),調走一批大家,像潘光旦、費孝通、吳澤霖……這些學科購買的教學科研用文物——特別是與西南少數民族有關的八千余件文物,一並帶走。

1959年,國慶十周年,天安門旁邊的歷史博物館籌辦中國通史陳列,在全國征調文物。歷博從清華挑了57組件文物,其中包括10件青銅器和6盒甲骨,此外還有石刻、玉器、木雕、染織品,不乏國家一級文物。

有歷史淵源,學校在制定發展規劃時,就提到了博物館。

1999年,工藝美術學院和清華合並。美院教學科研需要有文物的陳列空間,教師、學生的作品也需要有展覽空間。

南方周末:教育部對大學建博物館有什麽規定?

杜鵬飛:教育部沒有任何專門條款和任何一個部門涉及大學博物館,當然也就沒有任何限制。跟大學里面建一個圖書館、建一座實驗室,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只是做一個校內二級單位,學校就可以決定。但要做向社會開放的博物館,要服從屬地和行業管理,所以我們是在北京市文物局做的備案。現在國內完成備案的大學博物館可能有一百五十多座,還有很多沒有備案。

南方周末:有那麽多?

杜鵬飛:大學有博物館不是新事物。關鍵是,大學的博物館應該是關起門,還是向社會敞開?以往大學博物館不為人知,因為很多是學校內部、學科內部的事情。

很多大學博物館是有傳統的,是建校初或1949年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南京大學的博物館,是張之洞的幕僚、晚清郵傳部顧問、加拿大人福開森創辦的。他是金陵大學(南京大學前身之一)的校董。1934年,福開森把很多個人收藏,其中有好多名貴文物,捐贈給金陵大學,現在就保存在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博物館只占了一個樓層,做內部教學、參觀用,不對外開放。

川大的博物館歷史也很悠久,大概是1919年建的,而且在高校博物館中最早向社會開放,里面有好東西,特色藏品是西南的畫像磚、畫像石。但是它的陳列方式,基本還是1980年代的陳列方式。

中國人民大學博物館有兩大特色,一個是家書的收藏和研究——這個起步較晚,但是很成規模,現在大概有5萬多件家書;再是考古系收藏,他們主要做北方地區的考古。人大博物館有專門的樓,但是公眾一般也不會太註意,因為它每周只開放三個下午。

現在的吉林大學、原來的長春地質學院,有中國最好的地質博物館,但很多人都不知道。

孩子玩壞了好幾套榫卯

南方周末:您曾對外宣稱:清華藝術博物館不拼藏品,這話怎麽講?

杜鵬飛:在中國高校博物館里,我們的藏品可以講還是很有實力的。但我講不拼藏品,主要是跟國際一流大學的博物館比。我去過像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賓大,東京和京都幾所大學博物館,它們都歷史久遠,有國際一流學科的支撐。像賓大對人類學的研究歷史很悠久,哈佛也是如此,他們是從19世紀就向世界各地派探險隊,進行考古挖掘。

世界各大博物館,包括大學博物館的藏品格局是歷史形成的,作為新館,我們無法撼動。但可以想辦法把藏品利用好,把博物館的空間利用好,開展多種交流,為觀眾奉獻有學術含量的優秀展覽。

南方周末:具體怎麽做?

杜鵬飛:以明式家具展為例,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的家具展廳是目前為止國內最好的家具展廳之一。這批展品都是經典的明式海(南)黃(花梨)家具,成系列,年份好,材質好,做工好。我們每款家具的展簽都很具體:材質、工藝、用途、匠心所在……為什麽?國內很多博物館說明牌過於簡單,比如家具尺寸,雖是必要信息,但也是看了展品一目了然的信息。你寫了,他讀了,也不會留下太深印象。

我們在家具廳設置了榫卯動手區。你問孩子最喜歡哪個廳,好多孩子說,最喜歡那個可以玩榫卯玩具的。開館以來已經被玩壞了幾組,周一閉館時又換上新的。原來經驗不足,用的是比較珍貴的紅酸枝木料,以後可以用普通的木材多備一些,因為總歸是要玩壞的。

《尺素清華——清華學人手札展》,它所有的說明文字加起來超過14萬字。草書、甲骨文、古體詩歌、對聯全部釋讀出來,每一封手札的內容、時代背景、涉及事件、人物都有介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953

【獨家】姚振華進軍醫院不是說著玩的:中山大學原常務副校長已加盟

當市場還在熱議姚振華近期公開表示的“投資500億建醫院”計劃時,其醫療布局行動已然展開。

近日,“寶能系”旗下前海人壽發布的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前海人壽的子公司中新增了包括醫院在內的兩家醫療健康企業。同時,《第一財經日報》獨家獲悉,中山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汪建平已出任前海人壽醫療健康板塊顧問,負責籌建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

前海人壽第三季度新增的兩家醫療健康子公司分別為前海人壽醫院廣西有限公司和前海人壽醫院投資南寧有限公司,前海人壽對這兩家公司均持股100%。這兩家子公司的出現,預示著前海人壽開始挺進醫療健康產業。

2016年9月的第三屆粵商大會高峰論壇上,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曾表示:“計劃在未來5-10年內,投資500億元在全國興建10家以上三甲綜合醫院,完成輻射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的全國布局。”

據前海人壽內部人士介紹,公司投資醫療健康產業可帶來兩大部分實際收益,一是解決目前保險業基本不允許“帶病投保”問題,通過醫療健康產業的保健,公司可為患者提供專屬的保險產品,實現讓每個人擁有一份保障的公司願景。另一方面,他表示,“目前,保險行業的保險產品主要提供客戶出險後的風險補償,其實,為客戶提供出險前的健康管理和風險管理也是保險業非常重要的功能。前海人壽積極布局醫療健康產業,除了為客戶提供優質的醫療健康資源服務、不斷提高客戶服務體驗外,公司希望為客戶提供日常的醫療健康管理服務,防病於未然。”

同時,據接近前海人壽的有關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中山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教授、英格蘭皇家外科學院院士汪建平已出任了前海人壽醫療健康板塊顧問,負責籌建前海人壽廣州總醫院。

對於前海人壽醫療健康產業的主要投資方向,該前海人壽人士表示,“公司堅持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相結合、中醫和西醫相結合、醫療與養老相結合,適度向上下遊高附加值產業鏈延伸,形成遍及全國重點地區與壽險主業相呼應的醫療服務網絡。”

保險資金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醫療健康產業的經營也具有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特點,也能和保險公司的醫療健康保險形成“產業鏈”效應,因此已有部分保險公司收購或興建醫院,布局醫療健康鏈條。

例如,去年9月,泰康人壽以50億元總額獲得南京仙林鼓樓醫院80%股權,成為險企擁有的第一張公立三甲醫院牌照。今年5月,陽光保險與濰坊市政府合作興建的三級醫院陽光融和醫院正式開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141

廈門原常務副市長鄭雲峰被逮捕,上任一年落馬

據最高檢網站5日消息,11月30日,福建省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賄罪對廈門市委原常委、原常務副市長鄭雲峰(正廳級)決定逮捕。案件偵查工作正在進行中。

8月22日,福建省紀委消息,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鄭雲峰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這距鄭雲峰走馬上任,才剛滿一年。

據公開資料顯示,鄭雲峰,1965年生,曾歷任廈門市勞動局局長助理,思明區區長、區委書記,海滄臺商投資區管委會主任,海滄區委副書記、區長,海滄保稅港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廈門市委常委、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海滄保稅港區黨工委書記、海滄區委書記。

鄭雲峰簡歷

鄭雲峰,男,漢族,1965年1月出生,福建南安人,中共黨員,在職研究生學歷,管理學碩士學位。

1996年12月起歷任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區長助理,思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思明區委副書記;

2003年10月起任思明區委副書記、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政府區長;

2007年1月起任思明區委書記;

2011年2月起任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正廳級)、海滄區委副書記;

2011年3月起任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正廳級)、海滄區委副書記、海滄區人民政府區長。

2011年6月起任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海滄保稅港區黨工委書記、海滄區委書記。

2011年9月起任廈門市委常委、廈門海滄臺商投資區黨工委書記、海滄保稅港區黨工委書記、海滄區委書記。

2015年6月起任廈門市委常委、廈門市人民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市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340

湖北省委常委黃楚平任常務副省長

日前從湖北省政府門戶網站獲悉,黃楚平已任湖北省政府常務副省長。

黃楚平曾任湖北省鹹寧市委書記,宜昌市委書記等職。今年7月出任湖北省副省長,9月任省政府黨組副書記。近日,湖北新任省委常委周霽已接任宜昌市委書記職務。

黃楚平

黃楚平簡歷:

黃楚平,男,漢族,1962年10月出生,湖北黃岡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

1980.09--1984.07 武漢鋼鐵學院冶金系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學習

1984.07--1986.09 武漢鋼鐵學院冶金系、材料系團總支書記、黨總支幹事、學生黨支部書記

1986.09--1992.06 武漢鋼鐵學院團委副書記、書記(其間:1988.09--1991.01北京科技大學社會科學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職研究生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2.06--1997.05 武漢冶金科技大學團委書記、學工部副部長,後勤黨總支書記

1997.05--1997.10 湖北省武漢市團委副書記

1997.10--2002.08 湖北省武漢市團委書記

2002.08--2004.08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區長(2000.09--2003.06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國民經濟學專業在職學習,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2004.08--2004.11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委書記、區長

2004.11--2006.12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2006.12--2007.03 湖北省武漢市委常委、秘書長

2007.03--2007.08 湖北省鹹寧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2007.08--2008.03 湖北省鹹寧市委副書記、市長

2008.03--2012.06 湖北省鹹寧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其間:2010.03--2010.07中央黨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2012.06--2012.07 湖北省委常委、鹹寧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2.07--2012.08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

2012.08--2016.07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6.07--2016.09 湖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宜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6.09--2016.12 湖北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省行政學院院長,宜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6.12-- 湖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省行政學院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