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論天下:富士康「死亡之吻」陸日勤
2008-09-09 AppleDaily自 05年初上市,富士康(2038)是一隻表現優秀的股票,直至06年秋天,恒指服務公司將之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在投資者祝賀這間台灣電子廠成為藍籌之 時,就是其股價見頂之日,莫非藍籌封號帶有「死亡之吻」的魔咒?原材料價格及經營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對不少在內地設廠的廠商帶來沉重的打擊,而這 些打擊反映在股價之上,富士康也不例外,所謂「死亡之吻」會否只是時間上的巧合呢?如果比較其他廠商,看來亦不是巧合。富士康被納入恒指的同時,聯想 (992)和德昌電機(179)被踢出,雖然聯想與德昌的股價因此下跌不少,但過去兩年的股價走勢,仍然跑贏富士康,富士康已由高位回落近八成。「死亡之 吻」的出現,有三個可能的解釋。
第一,股價已經升過龍──經過幾年的高速增長,加上被封為藍籌等利好消息,投資者和證券商在06年,對富士康信心爆棚,將 股價推高至不合理的水平。第二,管理層被勝利冲昏頭腦──股價屢創新高,代表融資成本降低,原本無利可圖的擴充計劃,都變得有利可圖,加上成為藍籌之後, 投資銀行對管理層趨之若鶩,奉上投資計劃書,管理層雄心勃勃,太輕易過份擴展。
(對第二點不同意,作者無好好研究過公司近十年是持續高速拓展的,難道之前不過份,現在才過份?做好功課先啦。這家公司主要是死在自己的定價制度上,每年做cost-down迫死對手,結果原料價格上升,反而迫死自己)
股價超升過份擴展
還有是,恒指服務公司被愚弄 ──日勤認為這個因素最嚴重。每個行業都有盛衰周期,此起彼落,當中的企業隨着行業升降,也是很自然的事。這個上落不代表某企業有某種特質,令她們成為市 場基準。恒指服務公司見誰的市值及成交大,再符合一些主觀的條件,便把誰納入恒指,漠視行業周期的波幅,很容易將處於行業周期高峯的企業納入恒指,而將暫 時處於低迷期的企業踢走。例如在99年科網股熱潮期間,將電訊商數碼通(315)納入恒指,兩年後熱潮退卻便將她踢走。04年外資湧入國內發展汽車業,汽 車股大幅上揚,駿威汽車(203)被納入恒指,至行業因過度擴充產能,而股價冷卻下來,駿威汽車最終便被恒指股務公司棄走。而香港地產周期又令新世界發展 (017)和信和置業(083)被踢出藍籌之列,至兩年後又重新歸位。
恒指服務公司亦摸頂
以上例子顯示,這些上市公司從恒指 之列進進出出,並不是他們在市場上的代表性有甚麼根本的變化,只不過是行業周期出現變化所致,更糟糕的,不知是甚麼原故,恒指的選擇往往「摸頂」──在股 份最風光的時候奠定公司的代表性。明星股散發的魅力,連恒指服務公司的評審也被蒙蔽,所以「摸頂」又何止是投資者的通病呢?現在富士康的市值是恒指之中最 少的,下一輪恒指成份股檢討,會否將她踢走呢?如果換入另一隻,新的股份又會否繼承「死亡之吻」的魔咒呢?陸日勤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