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子母機燃料易爆「如玩俄羅斯輪盤」布蘭信太空夢 被轟漠視安全

1 : GS(14)@2014-11-04 00:21:54




■布蘭信前天的口風,顯示他對維珍銀河能否實現太空旅遊也存有疑問。美聯社



「太空船二號」試飛在空中解體,維珍銀河創辦人布蘭信(Richard Branson)成眾矢之的。他被批評一味只懂宣傳搞噱頭,無視其商業載人太空船燃料系統的安全缺陷,也低估通過安全審批的困難。外界指出事是意料中事,像玩俄羅斯輪盤那樣,這次災難也戳破布蘭信的樂觀泡沫。



布蘭信傳記作者鮑爾(Tom Bower)指「太空船二號」上周五在加州試飛出事,是「可預測和無可避免」,維珍銀河也「注定在災難中完蛋」。他指出,其他私營航天公司發展載人航天器,都是以可靠的火箭為基礎,維珍銀河的子母機,卻從一開始就有「設計缺陷」。這缺陷在於子母機的燃料,是以一氧化二氮作氧化劑。維珍銀河2007年地面測試引擎發生爆炸、造成三名工程師死亡後,英國火箭專家坎貝爾(Carolynne Campbell)多次向該公司和美國監管當局警告,指一氧化二氮本身不穩定易爆炸,一定會有問題,但警告一直被忽視。「太空船二號」上周五首次用聚醯胺固體塑膠燃料試飛,但跟之前用的HTPB燃料一樣,都是要配合一氧化二氮使用,有指機上一氧化二氮的溫度曾引起關注,令這次試飛押後兩小時。坎貝爾指她對出事毫不意外:「這就像俄羅斯輪盤,遲早一次試飛會爆炸。」



■調查人員拾起「太空船二號」的碎片。

工程師 副總裁辭職跳船

鮑爾指他接觸過的項目工程師,都指燃料系統非常危險。維珍銀河負責推進系統和安全的兩名副總裁,以及首席空氣動力學工程師,近月都辭職跳船。國際航天安全促進會執行總監斯戈巴(Tomasso Sgobba)亦批評維珍銀河黑箱作業,拒絕外人監督和同行評審,堅持自行測試的「過時做法」。
Daily Beast網站指布蘭信一再將載客升空日子押後,卻不斷說幾個月後就可以,是「不負責任地樂觀」,因為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批出新款客機載客牌照前,要先確保所有系統經過嚴格測試,證明安全,往往多達六架飛機同時試飛,都要花幾年時間才發牌,更何況是只得一架使用全新系統測試機的維珍銀河?


調查需時 投資者或卻步

該網站指布蘭信宣傳有道,不時說得天花龍鳳,提出太空酒店之類願景,壓下種種暗湧,現在卻是夢醒時分。多年拖延已令成本突破10億美元(78億港元),現在單是事故調查需時或已長達一年,投資者還「會否再倒錢進這黑洞」,已落定的700名乘客會否要求退款,大家都要面對現實。布蘭信前天否認漠視安全警告,但對自己太空大計的口風,也不像之前一日有信心,稱「如我們找出和能克服問題所在,一定會讓夢想延續」。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星期日電訊報》/Daily Beast網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103/189216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302

龐寶林:資金蜂擁債市 如玩音樂椅

1 : GS(14)@2016-07-11 23:34:38

【明報專訊】今年金融市場大上大落,市場風險增加令投資者對避險工具趨之若鶩,今年截至6月30日金價大升26.3%至每盎司1336.1美元,而黃金基金升勢更凌厲,半年升幅最高已達一倍。同時,過往一直被視為穩健資產的債券同樣受追捧,今年上半年算是債券「發威」的時候,主要國家10年期債券息率持續創新低,德國、日本等個別年期的政府債券收益率不但已跌至負數,甚至再負得更深,反映債券價格不斷抽高。

今年上半年花旗銀行世界政府債券指數回報達到9.72%,而標普500指數升幅只有2.69%,MSCI世界指數更下跌0.57%。政府債券已是風險較低及回報亦相對平穩的投資,但升幅竟然遠好過主要股票市場回報,實在不能忽視投資者對債券的熱烈追求。

市場瘋狂避險 債市極端不正常

除了對金融市場及經濟前景憂慮的投資者不斷買入美國國債來避險外,全球各大央行亦繼續購買世界各地的優質債券。由於國債的供應量始終有限,在央行大量買入的情况下將會導致市場上流通的國債數量減少。如果投資者對前景的憂慮有所增加,爭相購入國債及其他優質債券的情况必會出現,從而導致債價抽升而收益率下跌。

執筆時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跌至1.3766厘,日本20年期國債收益率更首次跌至負數水平,瑞士所有國債包括2046到期的債券收益率均為負值、德國遠至2031年1月到期的國債收益率亦是負值。現時負收益率債券的規模已經急速擴大,負利率的債券不斷增加至11萬億美元,現時連所有瑞士國債也沒有正利息回報,在這種極端不正常情况下,可見資金對債券追捧的瘋狂程度。負收益率亦驅使資金不斷追逐任何高息、簡單及仍提供有正利息回報,如高息股、公用股、房地產信託、穩健的工業股及籃籌股等,甚至仍然提供正收益率的債券,相信債價的升幅將會由政府債券逐漸蔓延至其他較優質及投資級別的債券,如個別亞洲債券等。

債價抽升 蔓延至優質私債

英國退歐公投後,一旦歐洲央行及日本央行均如市場預期般擴大量寬規模及買債計劃,相當對債券的影響將會加劇,負收益率債券將會愈來愈多。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聯儲局是首個實行買債計劃的主要央行,其後包括英國、日本和歐洲等央行均加入量寬及買債行列,已經令到較優質的投資級別債券買少見少。現時連個人投資者及機構投資者都加入債市搶購,真是一債難求。

退休金買債成本恐飈升

債市讓投資者用作避險,相信不少美、日、歐洲的退休基金及壽險公司會面臨愈來愈大壓力,因為這些投資機構均在尋找高質長期債券為組合提供穩定回報。手上持有未到期的債券還好,如果一旦到期或要增加債券組合,相信搶入債券的成本就會更貴。對於具有較高靈活性的基金公司或壽險公司,可能會轉移至買入其他市場債券、地區政府債券、公司債券甚至發展中國家發行的國債。但如果是靈活性低而又追入負收益率債券的機構投資者,在別無選擇下只能期盼債價上升這個音樂椅遊戲不要太快玩完!

(本文意見只供參考,東驥基金及東驥基金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

[龐寶林 債市情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971&issue=20160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94

張宗永:參與認購ICO 如玩音樂椅

1 : GS(14)@2017-12-10 21:31:46

【明報專訊】2000年前後,都說互聯網快成泡沫,拿一個計劃書出去便可以融資千萬美元。但是,相比今天的ICO,那是個蝸牛年代。ICO比創投更厲害的地方是,融資得來的錢雖然跑進創業者的口袋,但由於投資者買的是貨幣,不是公司的股票,所以基本上創業者是不用對投資者負責的。

發行虛擬貨幣近乎零監管零披露

ICO全名是Initial Coin Offering,有點像新股上市的IPO般,是向散戶集資的方法之一。融資的目的是發行虛擬貨幣,但投資者買的不是貨幣開發商的股票,而是它的產品:虛擬貨幣。短短一兩年間,市場上出現了上千種虛擬貨幣,大部分投資者都不知它們有什麼差異化。

Jim和Jack是兩個來自加州的聰明小伙子,都是美國著名科技大學Carnegie Mellon的畢業生,他們正在通過ICO的平台推出一枚新的虛擬貨幣,希望可以融資5000萬美元。我問Jim和Jack,融資得來的資金的用途是什麼,他們說大約25%用作開發平台,其他銷售佔15%,法律費用佔10%,約有一半費用是為貨幣提供流動性(Market-making),維持市場秩序。

創造虛擬貨幣的人是怎樣賺錢的?他們一般是通過賣出手上的貨幣圖利。根據Jim的計劃,他會在ICO公開出售貨幣總發行量的30%,以5000萬美元相等於30%的發行量算,他手上餘下的70%便值1.67億美元。如果將來幣值被炒上去,身家隨時數以十億計,幾個月的功夫絕對值得。

一直以來,投資初創企業都有很多風險,但是至少這是一種很直接的投資方法。你投資的錢是換來公司的股票,公司做得成功,你便有回報。但如果你通過ICO去買虛擬貨幣,錢跑到開發公司那邊,但你並沒有擁有開發公司的股票,你只是擁有虛擬貨幣。貨幣升值不一定和公司做得好壞有關,我開玩笑問Jim:「如果你們ICO之後,貨幣升值了1000美元,你是否會將手上的貨幣全數賣出?如果賣出去後,你們決定提早退休,那麼虛擬貨幣持有者或是幣主是不是也是拿你們沒有辦法?」

貨幣價值非與公司業績掛鈎

作為一個股東,你是直接擁有公司的股份,公司的管理層亦有一定的披露責任;但作為一個幣主,你完全無法得知開發公司到底是怎樣運作和資金是怎樣花。你只是買一個玩音樂椅的夢:貨幣最後會升值或是有人用更高的價錢去買你手上的虛擬貨幣?然而,ICO如雨後春筍,誰會是最終的王者,憑的又是什麼呢?

因為虛擬貨幣本身並沒有價值,一定要依附在一種生意上面,而這種生意可以是交易平台(佔2017年ICO融資總額的34.7%),也可以是投資工具(佔13.7%),亦可以是為金融業服務(佔10.2%)。 Jim和Jack的生意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一個虛擬貨幣的買賣平台;我假定虛擬貨幣繼續存在,市場亦確實需要一個高透明度以及交易成本低的平台,然而,製造一個交易平台,並不需要多做一種虛擬貨幣,只是ICO是一個那麼容易集資的渠道,不做白不做,什麼事情都ICO一番?

[張宗永 翼之聯想]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746&issue=201712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