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套住的都是金項鏈 林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17368d01010a1r.html
在我的投資過程中,總結下來,每次重倉買入的股票都是被深套在裡面,這些經歷能使我對這些過程印象深刻,第一次套我的是深發展,大約在94年開始我開始買入深發 展,當時深發展的股價已從高時的一百元跌到當時的九元多,當時我就開始買,買入後它也繼續下跌,最後好像跌到六元,我也沒有賣,後來好像漲到了六十以上, 第二次時,買入香港的一支股票發行價是一塊二毛八,跌到五毛五,我開始買入,買入後股價最低跌到兩毛錢,這支股票最終讓我賺了數十倍,04年開始買茅台的 時候,茅台當時價格是三十元,我買完後,股價跌到了二十元,五糧液也是從十元跌到六元多,07年我開始買入同仁堂科技,當時的價格是十四元,08年金融危 機時,股價曾到過四塊多,但今天復權價已超過了四十五元,回想以前的經歷,幾乎能讓我賺大錢的股票都是要深套我,我買了就跌,好像沒有例外,另一個規律就 是,我發現我認識的一些人,他們也知道我買了什麼,但是他們說要等更便宜的價格才買,幾年過後,我問他們買了沒有,所有的人都說一股沒買,但他們還要問我 現在能不能買,我說現在漲了幾倍了,我不知道,這就是人性,每個人都覺得他自己最聰明,都不會覺得自己笨。我就是笨人笨辦法認為價格合理就隨機買入,有錢 就買,結果就是股份越買越多,越買越套,但現在的結果過去套住的都是金項鏈,我發現這樣的規律不光在A股市場存在,在港股歐美股市都有此規律。我已經習慣 了買入被深套的這種結果,好像買套是我願意見到的結果,買後股票往上漲我反而不高興,漲了我可能買得少了,對我來說數量比價格更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65

林園:那些套住我的大牛股 雪球匯

http://xueqiu.com/2552920054/23701015
以下為林園投資董事長@林園 在雪球2013投資策略會深圳專場(4月13日)的演講實錄,題目為《那些套住我的大牛股》,未經林園審閱

我的思想是有錢就買,對套住沒有那麼害怕。我始終對投資充滿熱情,我不怕,敢買,有錢就買,可能這種習慣造成我老是被套住,買了就是被套住,被套住就買,越買越多。作為投資者,你的資產要買得多能上台階,你買一點沒用,這是我的體會。

當然,我們套住的是什麼東西,這個很重要。醫藥和酒,這兩項投資佔我的總比重超過8成,醫藥我選擇的是中國傳統的中醫藥,酒是中國兩千多年就有的,我們就在這兩塊重點投資。

關於白酒,很多人說喝白酒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我們看到白酒的產量並沒有減少,再一個中國人的壽命在增加,有這麼多嘴沒變,壽命增加的話,他會喝得越多。過去中國人的壽命是60歲,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壽命70歲,多喝10年,所以這10年我們還在裡面繼續持有,沒有問題。

還有就是傳統醫藥和保健品,就更加給我們信心。人老了,用藥的比例不是簡單增加,是成倍的增加的,所以我們的大方向不會錯的,就是因為壽命的增加帶來產業繁榮。

現在人活的時間長了,很多病是需要藥物去維持,這個增加量是非常大的,我們只需要選擇一些品牌的公司就行了,投資非常簡單。

前天貴州一個醫藥公司老闆和我聊,他說現在競爭很厲害,就是進醫院的這些藥能不能銷出去都取決於醫生。他們觀察有這個現象,一般沒有品牌的公司的藥醫生不開了,就喜歡開大品牌的,因為在哪個藥上面都能賺錢,為什麼搞沒名氣的藥?品牌藥的效果的和沒有品牌藥的是完全兩回事。

關於股價和公司,到底是價格重要還是公司好壞重要,我覺得公司好壞比價格更重要,公司前景是最關鍵的因素。脫離了這個我也不會想著去套住,套住也是很痛苦的事。

就比如說現在的醫藥股,貴不貴?貴,但我現在還在買一些有成長性的公司,肯定現在買入不是時機,我也知道不是時機,但是我為什麼還要去買?因為股市波動我們沒有辦法掌控價格,我是看牛的,沒有持有我就心慌。

有兩家公司,伊利股份和青島啤酒,我一直沒有持有,沒有持有我就整天惦記,但又不敢買,覺得貴,這是很苦惱的事。中國的這些好東西,我沒有持有是最痛苦的。

我現在上下兩難,老是想著去買一點,大眾消費品前些年這些方面配置的很輕,現在中國人收入的增加,對品牌日常消費品會逐步增加,消費人群增多了。我們想著在這上面配,但是這些股票都是在天上,我也很苦惱。但斌說的上海家化,我也在看,但是不敢買,覺得太高。

觀眾:林總,您說你們團隊就你一個人,你也不看券商的研究報告,然後你自己一個人能看得過來那麼多公司嗎?

林園:因為我的投資範圍很小,前些年我們主要是看一些有品牌的東西,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要去看。

我現在也在總結我自己,人要發展,我不能老是給套住。我發現就不要去追,太熱的東西我就乾脆不看,知道它好我也不看了,我買的時候是一定沒有成交量的時候。我現在也在總結,我發現沒有成交量的時候買,或者大家都不要的時候我買,最後都要賺大錢,凡是頭腦加熱,一追就是套好多年。

就像我們當年買同仁堂科技一樣, 18塊左右配股我全部買過來了,金融危機沒有多長時間就到了,18塊左右就跌到4塊左右,最後我看了下,我拿了同仁堂總股本的10%,也頭疼,一下子損失很多錢。

觀眾:林總你好,第一個問題在您的體系裡面有沒有對時間投資的規劃,第二個是您有沒有定量分析,比如公司盈利的估值,盈利的測算、籌碼的分佈等等?

林園:我對風險是有控制的,首先我不借錢。第二個就是我在全世界比如說8個股市都有投資,如果不發生戰爭我都是有錢人,隨便哪個市場,最後都夠我吃喝了,所以我把我的風險已經鎖死,你說的那些我好像考慮的很少。

你說的定量就是高低的問題,是考慮了。我買入的時候是按照全世界的同類公司在幾十年範圍內平均估值在什麼位置,以平均數的高低決定我們該不該買。

觀眾:林總,最終您去買茅台,對這個企業做了哪些調研?

林園:我記得我是31塊開始買,後來最低跌到不到20塊錢,我持續買入是一年多時間,因為我資金多。

我開始是買的五糧液, 04年、05年的五糧液,10大股東我在裡面佔了3個,後來大家說應該看一下茅台,我還不知道茅台上市,我讓人看一下茅台的報表,他說茅台的指標比五糧液好,我說你趕快打出來我看,我看了第二天就去了茅台跑了一趟,我就把五糧液停了開始買茅台。

當時上證指數平均PE是四五十倍,但是白酒類的平均PE是二十幾倍,我覺得這個公司應該沒什麼問題,隨著大盤的下跌它也套住好長時間。

觀眾:林總,您好,是什麼因素決定了這個行業估值的不同?

林園:那就是產品的價格,產品的價格不能確定,就沒法給它估值。產品是投資的基本的東西,價格要穩定。投資核心問題就是一個壟斷,壟斷就是毛利率不會下降,持續幾十年的毛利率很穩定才能給它估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15

杜蕾斯母公司利潔時179億美元套住美贊臣 

月初才傳出緋聞的杜蕾斯母公司利潔時和美國嬰兒配方奶粉制造商美贊臣迅速走到了一起。第一財經記者今日從美贊臣公司獲悉,公司已同意英國消費品巨頭利潔時的收購,按照交易內容,利潔時將付出179億美元的代價。

收購美贊臣顯然讓利潔時很滿意,在利潔時官網上的顯著位置,用超大的字號寫著“A major step forward in consumer health”(在消費者健康領域邁出重要一步),並公布具體的收購細節。利潔時將以每股90美元的現金收購美贊臣的股份,總額將達到166億美元,而加上債務之後,收購總額為179億美元。目前交易仍需要通過美贊臣與利潔時的股東及相關機構的批準。預計相關交易將於2017年第三季度完成交易。

對於收購的目的,利潔時首席執行官Rakesh Kapoor也毫不掩飾,他表示,美贊臣在全球的布局能顯著地增強利潔時在發展中市場的布局,合並後,中國將會成為我們的第二大“超級市場”。公司擁有對消費者的深刻洞察,相信公司運營全球品牌的專長會幫助美贊臣在產品結構上有更顯著提升。同時,也會持續在美贊臣強大的科研、法規、質量、特殊渠道的能力等領域繼續投入。

美贊臣高級副總裁及大中華區總裁遊佩瑜向第一財經回應稱,中國乳品市場擁有巨大的潛力,相信並購將能為雙方在多方面發揮協同作用,通過資源整合、區域互補讓包括中國在內的重點市場能更快速地成長。同時,相信美贊臣的加入也會有效地補充及完善利潔時集團在中國乃至亞太市場的布局。

此前,達能和雀巢都有和美贊臣傳過緋聞,但同業收購往往困難重重,最終雙方都未能達成一致,但利潔時和美贊臣的談判則更順利。

在業內看來這是一場各取所需的聯合。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於利潔時而言,美贊臣在嬰幼兒配方奶粉領域的研發能力、以及和醫療保健行業的密切關系,以及在中國及東南亞市場的市場規模以及成熟渠道,都被利潔時所看重。美贊臣主要業務收入約一半來自亞洲,而亞洲目前是世界最大消費品市場,特別是對於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營養保健食品發展潛力巨大,利潔時通過收購美贊臣可以加快在亞太地區產業布局。

而對於近年來業績不斷下滑的美贊臣而言,利潔時的多元化的產品、以及全球布局戰略和企業實力也有利於美贊臣的下一步發展。兩者合作後,在市場開發、渠道建設、品牌宣傳等方面可以發揮協同效應,特別是被並購後,美贊臣在應對未來新興市場變化、政策調整等不確定性和風險方面能力進一步增強;此次並購是現金收購,而且平均溢價約24%,讓美贊臣股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

另一方面,雙方也都有業務轉型的需求。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利潔時集團誕生於1823年,總部位於英國,是生產健康、衛生和家居護理快速消費品的國際巨頭。在倫敦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排名前25位,福布斯500強之一,2015年市值為624億美元。

利潔時很早進入中國,但在本土化上卻表現平平,尤其是在競爭對手寶潔、聯合利華占據優勢的局面下,盡管目前市場上在售的品牌眾多,包括:衛生護理品牌滴露、薇婷、亮碟;家居護理品牌安悅嘉、巧手、漬無蹤;健康護理品牌杜蕾斯、爽健、秘誘等。但真正耳熟能詳的旗下品牌不過滴露、巧手和後收購的杜蕾斯,很多品牌並不被消費者熟知。2016年,利潔時甚至爆出裁員風波,有媒體報道稱,利潔時將裁減中國區25%的員工。

2013年開始,利潔時有意轉向大健康領域,先後收購了中國藥企桂龍藥業,推出了膳食營養補充劑品牌。

美贊臣的日子也並不好過,2012年美贊臣曾位列中國嬰兒配方奶粉行業首位,但目前已下落至行業第三名。根據其財報披露,美贊臣2016年營收為37.43億美元,同比下降8%,美贊臣在亞洲、北美/歐洲、拉美三大市場均不同程度下滑。其中,貢獻一半營收的亞洲市場同比下降9%。扣除中國匯率的影響,仍有5%的下滑。美贊臣指出,中國市場的業績不佳,是受到香港旅遊人數減少及電商渠道轉型的影響。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嬰兒奶粉角度來說,全球嬰兒奶粉的增長在放緩,以往增速較快的亞洲新興世界國家增長也在放緩,因此美贊臣也有轉型的需求,從嬰兒奶粉企業轉型到更加廣泛的食品保健領域,畢竟未來整個亞太食品保健公司的空間還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10

互聯網+醫療租賃“模式創新”身後一地雞毛,遠程視界套住千家公立醫院

“河南有176家公立醫院受騙。”

“河北省有72家醫院和遠程視界合作。”

“新疆30多家醫院已經聯合起來告遠程視界詐騙。”

8月13日,來自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湖南、陜西等地的十多位縣級醫院院長來到北京遠程視界集團最新的辦公地址益園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幾個月前,這家公司還擁有員工近5000人,子公司63家。

如今,整整一層辦公室只有兩名前臺和零零散散來討薪的離職員工。一位前臺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公司全部都在這了,就我們倆。”

來自全國各地十余位縣級醫院院長來到北京遠程視界

與此同時,記者還了解到,幾乎每天都有融資租賃公司起訴公立醫院的的民事案件和仲裁在各地開庭。全國因遠程視界模式欠下租賃公司巨額債務的醫院有近千家,絕大部分都是縣級二甲公立醫院,是當地醫療衛生工作的支柱。

四川一家縣人民醫院相關人士稱:“我們欠了7000多萬元設備租賃款,按一年收入1000萬元,要不吃不喝10年才能還清。”

“說好的設備都沒到,我們簽了一個億的設備,一年毛利潤才1000多萬。”黑龍江一家縣中醫院院長李翔(化名)告訴記者。“遠程視界開始承諾的很好,說不用我們掏一分錢,從來沒提融資租賃的事。”

不少醫院至今也沒搞清楚,為什麽會突然背上幾百萬到數億元的債務。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裁判文書網公開的判決結果,統計了遠程視界、醫院與租賃公司三方糾紛的31個判例,其中只有一例是醫院勝訴,其他均以醫院敗訴或認賠了結。

記者了解到,許多醫院的基本賬戶都被租賃公司申請凍結,發放工資、采購藥品等正常運營行為受到威脅。

自去年底,已有四川、北京、河南等多地衛計委下達通知,要求排查上報本地醫療機構和遠程視界合作的情況。

來自北京計生委的通知

記者獲得的公安部經偵局向各省級經偵總隊下發的通知顯示,“經初步核查,2015年至2017年間,北京遠程公司及其關聯公司以協同醫療示範工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名義,與多地醫院開展融資租賃業務合作……因遠程未按約墊付租金,引發大量民事訴訟,醫療秩序受到嚴重影響。”

截至目前,公安部對遠程視界案尚未定性,案件仍在核查階段。

快速崛起的互聯網+醫療巨頭

北京遠程視界集團成立於2013年1月,創始人韓春善醫藥銷售出身,根據官網資料,其擔任過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特邀理事、中國醫藥物資協會副會長等職務。

短短兩三年時間里,遠程視界一躍成為全國最大的醫療設備銷售商。公司從最開始只有眼科業務逐步擴展到心腦血管、腫瘤、婦科、耳鼻喉、呼吸、中醫及護理等等9門學科。2016年就實現年收入60億元,納稅6億元。

遠程視界的官網首頁

“遠程視界剛成立的時候,商業模式很創新。”一位醫療租賃上市公司高管陳萍(化名)對記者表示,“那時候大家都在想怎麽讓醫療資源下沈,這事確實很難。”

遠程視界的發展恰逢互聯網創業高潮和分級診療政策出臺。用互聯網技術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看病難看病貴的概念立即吸引了資本的關註。2016年6月,中金公司、漢富資本對遠程視界進行了一輪8.8億元投資。

2017年,上市公司中珠醫療(600568.SH)與銀河生物(000806.SZ)先後拋來橄欖枝。去年4月,中珠醫療停牌,擬100%收購遠程視界的腫瘤和心血管板塊。不過,最後價格沒有談攏。

隨後,銀河生物又計劃以60億元估值收購遠程視界心血管子公司66%的股權,並且向遠程視界打去了3億元訂金。直到今年6月,銀河生物還在更新收購的進展。

遠程視界既不生產設備,也不投入資金,使得醫療設備銷售行業都面臨顛覆。遠程視界是怎麽做到的呢?

靠的是一種所謂醫聯體O2O商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遠程視界與醫院和融資租賃公司簽訂了三方合同,融資租賃公司作為出資方,資金到達遠程視界的賬戶上,再由遠程視界去購買設備,發貨給醫院,在這一模式下,醫院需要承擔的租金則全部由遠程視界擔保墊付。醫院不用掏一分錢,只要提供場地,五年後就坐擁昂貴的設備和成熟的科室。不過,在這個過程中,由遠程視界所購買的設備價格往往大幅度高於市場價格。

根據協議,遠程視界還負責去收集患者,甚至報銷醫保之外的治療費用。公司只要求,事成之後跟醫院分成新增的收入。

“他們就占我們一個地方,承諾醫院零風險,我們覺得就算不賺錢也培養了人才,5年以後設備還歸醫院。”陜西寶雞一家縣級醫院院長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憶說。

“一個病人心臟介入手術要4萬元,跟遠程合作只要花兩萬,能讓我們這里30萬人口受益,當時是很想引進這個項目。”湖南株洲淥口區中醫院蔡院長告訴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遠程視界還承辦和資助了各種頂級醫療行業會議以打消醫院的疑慮,這些會議的最後流程通常是,遠程視界揭牌設立公益基金,或者舉行向醫院捐款的儀式。

據官方網站資料,2015年8月,遠程視界與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下稱“福利基金會”)發起“集善·遠程視界”專項基金,並參與了後者發起的“集善扶貧健康行”公益項目。

打著福利基金會和扶貧辦的旗號,遠程視界在20多個省會城市舉辦巡回活動,邀請國家和當地衛計委領導,同仁醫院、阜外醫院等多家北京三甲醫院代表,以及其他國內頂級醫療專家演講,推介遠程視界的模式和業務。

當地基層醫院和醫藥代理商都會受邀參加這些活動。

“在我們這小地方,這些專家教授就跟神一樣。之前他們(遠程視界)天天給我的電話我都不信,但那次會議之後,我就開始相信了。”遠程視界在河南地區的一位代理商曹先生告訴記者。他在繳納3萬元代理費後,享有遠程視界在本地醫院的代理權。

像曹先生這樣的代理商,全國還有4000多位,按照省、市、縣、院分級,他們向遠程視界繳納的代理費少則數萬元,最多的達400多萬元。

有資料顯示,2017年4月遠程視界被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信用管理中心等機構評為的“行業十大信用品牌”;同年5月,韓春善被中國商業創新大會授予“中國品牌建設優秀人物”;同年6月,公司在中國醫生集團大會上榮獲“2017中國醫療創新團隊獎”……

醫療界神話轟然倒塌

據公司官網資料,2018年1月30日,遠程視界帶著空軍總醫院、航天總醫院的專家在江西省宜黃縣衛計委會議室舉辦了“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培訓會”。這成為了遠程視界最後一次公開活動。

從今年1月開始,公司徹底停發工資,員工成批離職。同時,融資租賃公司、代理商、設備商、醫院蜂擁而至,遠程視界資產被法院強制執行,韓春善個人股權遭凍結,針對公司的訴訟案件鋪天蓋地。

從榮譽巔峰到一地雞毛仿佛是一夜之間。

“遠程從頭到尾就是玩資本運作,靠代理商的關系,用公立醫院的名聲,套租賃公司的錢,讓這三方來圍著他轉,這是個很高明的手段。”已從遠程視界離職的前員工方澤(化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問題的苗頭早已出現,2017年年初,遠程視界資金鏈驟緊。公司以籌備上市要封賬為理由,不再支付設備租金,不再向北京醫生專家支付報酬,代理商和員工的獎金更是扣住不發。

“頭兩年還不錯,設備也到了,他們(遠程視界)支付了租賃款,承諾設備給免費使用,”2014年起與公司合作的河北承德平泉市醫院的王院長說,“2017年下半年開始不行了,耳鼻喉診療臺遲遲到不了,專家也沒有過來。”

實際上,同仁醫院、安貞醫院、阜外醫院、宣武醫院等多家北京大醫院都在去年先後與遠程視界終止了合作。

“北京專家的報酬開頭還給一些,後來就欠著,可能欠同仁醫院有兩三千萬元。”方澤說,“一些醫院拒絕合作以後,公司又不斷找新的三甲醫院來接手。”

資金吃緊並沒有讓遠程視界放慢腳步,公司反而變本加厲,深入區縣跑馬圈地,加速從融資租賃公司套取資金。

“我們到現在一毛錢設備都沒看到。為了放設備,把一棟樓都裝修好了,還掏錢送醫生到阜外醫院去培訓,結果回來沒有設備,做不了手術。”前述湖南縣級醫院蔡院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該醫院於2017年4月與遠程視界簽約心血管項目,設備總金額約3000萬元。可一個月後,遠程視界就稱資金鏈出現問題,拒絕支付租金和發貨。

前述黑龍江醫院也在去年簽約遠程視界,腦卒中、耳鼻喉兩項設備款一共4930萬元。

“我們按照公司的要求建好了場地,結果只收到了一個聯想牌的低端電腦和里面一些軟件。遠程說資金鏈斷裂了,不給交租金。”院長李翔告訴記者,租賃公司隨之申請凍結了醫院賬戶,要求醫院承擔每個月150萬元的租金。

迫於租賃公司、醫院、代理商的壓力,遠程視界今年頻頻發布澄清公告。

5月25日,遠程視界發布《北京遠程視界集團股東調集資金解決問題》,承認了資金鏈緊張,但表示“出現還款困難的醫院僅約60家,經過磋商,已經解決了八成以上的設備租賃公司和醫院出現的逾期問題。”

7月5日,遠程視界宣布組成臨時股東管委會以清查和處分公司資產。大股東、董事長韓春善出局,副董事長曲明光任管委會主任委員,其他成員除了公司員工持股平臺,還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如杉杉股份(600884.SH)控股的穗甬控股有限公司、國開行旗下的國開科技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等。

與此同時,銀河生物也宣告終止收購遠程視界子公司。根據公司公告,此前銀河生物支付給遠程視界的3億元收購訂金存在退不回來的風險。

把遠程視界從租賃公司套取的資金、代理商代理費、醫院回款、供應商欠款以及中小股東的投資款統統加起來,遠程視界吸納的資金在百億元級,這些錢都去哪了呢?

8月15日,遠程視界因為拖欠租金,於北京益園的最後一處辦公地也被物業關閉。

遠程視界公司在北京益園最後一處辦公場地,空無一人,只剩一張子公司板塊的名單

醫院、租賃誰來背鍋?

遠程視界關門大吉了,卻留下一片狼藉。

究竟有多少家醫院卷入其中還沒有準確的數據。遠程視界方面稱,共與全國700余家醫院合作融資租賃項目。方澤估計在1200家以上,而另一位前遠程視界員工湯哲(化名)則認為有900多家。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遠程視界在每個地區運營時,通常會選擇幾家醫院進行試點,保證設備、專家供應,然後將周邊醫院帶來參觀考察,因此,與其合作的醫院往往是連群成片。

多位醫院院長向記者提供了一份表格,統計了442家與遠程視界簽了三方設備采購合同但設備未到位的醫院,涉及六個科室,總金額高達63.1億元。

他們絕大部分是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等縣級公立醫院,也有少數地市級醫院。2014、2015年簽約的醫院大部分能收到設備,但是從2016年開始,形勢突然扭轉。442家醫院中,沒有設備或者設備不到位的占85%。

由於公司未按承諾向租賃公司支付租金,公司合作的38家租賃公司紛紛來到醫院索債。大量醫院的基本賬戶被凍結,幾乎每天都有租賃公司起訴醫院的案例發生。

按照租賃合同,醫院是承租人,租賃公司是出租人,遠程視界是設備供應方。租賃公司將設備款打到遠程視界賬上,遠程視界采購設備送到醫院。雖然遠程視界承擔無限連帶擔保責任,但表面上,醫院仍是第一還款責任人。

“我們現在天天忙著訴訟保全,把遠程和醫院都訴了。”華北一家租賃公司醫療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醫院吃啞巴虧,但醫院有還款實力,現在只能通過醫院解決。”

記者梳理公開判例顯示,多數裁定都沒有采納醫院提供的遠程視界承諾墊付的證據和理由,僅以租賃合同判醫院敗訴。根據合同約定,這類案件都是在租賃公司所在地審理或仲裁。

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楊舒雯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法院支持了租賃公司的訴求,因為租賃公司擬定的格式合同內容對醫院非常不利,很多醫院在沒有收到設備的情況下,都被要求簽了收貨確認書。如果只是民事訴訟和仲裁,醫院基本上會是敗訴方。”

她認為,如果遠程視界不能被定性為詐騙,就只能按照民事裁決硬著頭皮執行,這將給國有資產帶來很大的損失。

目前,警方尚未對遠程視界公司相關人員采取強制措施。7月6日,北京市公安局豐臺分局在接受遠程視界合同詐騙報案後,認為沒有犯罪事實發生,決定不予立案。

“遠程視界在簽署合同之初就沒有履約的誠意,根本沒有為設備購買做任何準備。雖然前期鋪墊階段有過成功案例,但這類似於龐氏騙局,欺詐的成分更多。”北京隆安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維強認為。

而第一財經記者獲得的某地警方調查結果顯示,供貨廠家並沒有收到遠程視界發來的供貨合同,既沒有收到定金,也沒有訂單。

一家被遠程視界拖欠了數百萬元設備款的眼科設備廠商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般而言,只有設備到達醫院並調試好能夠運行以後,設備商才能收第一筆錢,尾款之後再結清。

然而,所有醫院都是在合同簽署的當天就開始計算設備租金,即使是在設備沒有到位、沒有產生收入的情況下。在多個案件的庭審中,遠程視界和租賃公司都無法提供設備的唯一序列號、發票,以及進口設備的報關單。

“醫院都是做業務,對怎麽搞金融不太懂,被蒙騙以後,就一步一步套進去了。”寧夏青銅峽市人民醫院杜院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記者調查發現,遠程視界模式即使在租賃行業里都屬於創新業務。這種創新中,風險控制環節大大削弱。有了公立醫院信用和明星企業的光環,租賃公司的盡職調查流程形同虛設,放款十分輕率。

前述租賃公司人士介紹,租賃公司都是跨地做業務,業務人員在醫院可能就待一個多小時,很難真正掌握醫院的運營情況。

“都知道遠程在玩資本運作,沒想到有一天就玩不動了。”該租賃公司人士表示,“我們主要是看遠程的資質,他體量很大,覺得跟他玩十個億肯定沒問題,終端又是公立醫院。”

遠程視界前員工湯哲告訴記者:“我們任務是把租賃公司業務員吃吃喝喝伺候好了,然後送上飛機走,完全沒有做調研,只是走過場。如果病床很空,租賃公司會建議把其他病床病人集中起來,方便拍照。實際上遠程的項目90%都是不合格的。”

來自多方采訪對象都向記者透露,遠程視界為了盡可能從租賃公司套取更多資金,會修改醫院的財務報表,虛增收入。

按照融資租賃行業的要求,放款額度一般是在醫院年收入的20%-35%。但實際上,絕大部分醫院都超過這個比例,並且存在多頭借款的情形。

對於租賃公司和遠程視界之間是否存在私下合作,浙江康安租賃(835319.OC)總經理範衛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租賃公司是真正的損失方,沒有動機跟遠程勾結套自己的錢。如果設備沒到,醫院挺冤,但也很無奈。”

範衛強介紹,遠程視界模式非常創新,公司2016年底發現公司在替醫院墊付租金的情況後,及時停止了與遠程視界合作。目前,康安租賃涉及的案件大部分是和醫院進行司法調解,有的會根據醫院的還款能力將3年租賃期展期至5年。

(記者馬曉華對本文亦有貢獻)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黃向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4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