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副品牌疑無註冊照賣 中環在線:李寧錯將心動變新動 李華華

2011-3-2  AD 
 
 

 

呢幾個月業績突然轉壞、負面新聞多多嘅李寧(2331),唔知係咪應付投資者查詢都嚟唔切,搞到成日擺烏龍!

噚 日就有內地媒體報道,話李寧旗下一個低檔次品牌「新動」,唔經唔覺運作咗3年,但生產呢個品牌間公司「上海新動體育用品」,竟然一直未有喺上海市工商局註 冊。嗰位記者仲好勤力咁落去舖頭,拎住「新動」嘅產品查證,發現上面個吊牌寫明產品係「由上海新動體育用品公司出品」,無花無假,無砌錯李寧咁話!

篇報道引述一名律師講,未註冊公司生產嘅產品,拎去市場賣,後果可大可小,分分鐘俾人告虛假宣傳。華華一睇都被佢嚇親,嗱嗱臨去搵公司發言人解畫。

更新吊牌致印錯名

李寧發言人解釋,原來單嘢係一場誤會。雖然李寧嘅副品牌叫「新動」,但生產嗰間公司正確名稱係「上海心動」,08年1月成立,有晒註冊號碼,所以內地記者用「上海新動」查公司註冊,梗係查唔到啦!咁何解人哋又喺你啲產品度見到「上海新動」個公司名呢?

問題就係出在舊年第三季,李寧因為要更新產品吊牌,一時唔小心,小部份產品個吊牌將「上海心動」印錯咗做「上海新動」。公司話一發現擺咗烏龍,已經即刻將呢批產品落晒架,徹查事件。不過,嗰位內地記者唔知係好彩定唔好彩,咁啱拎咗件仍然喺市面流通嘅錯版產品嚟睇。

李寧CEO張志勇因09年減持李寧股份唔記得披露,早排俾證監會罰2000蚊。睇嚟李寧班人做嘢大頭蝦有前科,希望佢哋以後做嘢小心啲!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81

先註冊先贏 連蘋果、LV也沒轍 中國馳名商標背後「看不見」的成本



2012-02-20  TWM




蘋果iPad專利官司在中國敗訴引發市場譁然,由於中國馳名商標並不是申請而來,而是在兩造經歷商標糾紛,要打官司才能認定,過程中隱含很多看不見的成 本,甚正超過正常規費上千倍。

撰文‧張瀞文

當媒體都聚焦蘋果iPad3何時上市時,在全世界所向披靡的蘋果「iPad」中國商標權官司,卻敗給了深圳唯冠公司。目前深圳唯冠正向蘋果提出訴訟,要求 蘋果停止使用「iPad」中國商標,有媒體推測,蘋果「iPad」可能面臨巨額賠付或在中國禁售的危機。

其實,不只蘋果在中國遇到這樣的問題,就連全球知名法國精品品牌LV(LOUIS VUITTON)也遭到因為部分商標被當地人搶先註冊,之後LV向中國知識產權總局提出侵權官司,最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總局裁定法國LV法律依據不足,判 LV敗訴。不過LV不死心,持續上訴當中,整個案件從二○○四年延續至今,仍未解決。

蘋果iPad與LV所面臨商標遭搶先註冊的情況,在華人圈知名度很高的慈濟基金會,也曾經碰到。

「慈濟」雖然不是商品品牌,在中國卻也曾遭到「山寨」,被不肖人士打著慈濟之名到處違法募款所困擾,當時慈濟委託台灣的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透過大陸官方 及行政程序,終於取得馳名商標認定。

發生糾紛才能請求認定

從蘋果、LV及慈濟的例子來看,在中國所謂的馳名商標,「並不是申請而來,而是要歷經侵權、爭議等糾紛發生時,才能在有需求的個案中申請認定。」這與台灣 廠商所認知的「中國馳名商標」是由申請而來的認知並不相同,一位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知名廠商高層主管表示。

事實上,為了維護台商的權利,全國商業總會及旗下海商會都相當積極地協助台商,去年十二月十二日已宣布「克緹」與「美利達」獲選為中國馳名商標。商總理事 長張平沼預告「新東陽」今年將提出認定申請,同時他也發下豪語,兩年內將再幫台灣五個品牌通過中國馳名商標的審查。

商總及海商會協助台商爭取中國馳名商標,不過畢竟兩岸民情及相關商標法律並不相同,要取得中國馳名商標,並不是透過認定申請方式取得,深耕中國多年的台商 高層就說,海商會用意雖美,但成效可能要存疑。

因為台灣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日前已經明確對外表示,目前中國「馳名商標」的認定,仍須待商標侵權案件,或在商標註冊、商標評審過程中產生爭議時,交由人民法 院、商標局或商標評審委員會做成認定,而且大陸工商總局已不再受理馳名商標採「事前認定」。

協合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葉日青也指出,大陸目前已沒有商標「事前認定」制度,他強調,現在要取得大陸馳名商標認定,主要可透過三大途徑。

第一,據大陸「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在商標異議及評審程序中請求認定;第二,認為他人使用其馳名商標時,當事人可在商標管理案件中請求保護,並提出 禁止使用書面請求,而在此程序中請求認定;第三,人民法院在審理商標糾紛案件中,可對所涉商標是否馳名做出認定。

過去中國馳名商標認定,確實曾經採取事前申請制度,不過申請制造成大陸行政機關熱中商標知名度評比,各省市甚至以認定件數多寡來作為施政績效,由於違反實 際個案認定保護意義,因此廣受批評。

大牌都和山寨打過官司

當時為遏制馳名商標司法認定制度被濫用,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於二○○九年公布《關於審理涉及馳名商標保護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個解釋 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法院對馳名商標的認定不予寫入判決主文,也不在調解書中予以認定。」「中國馳名商標」並不是中國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單位認為廠商的商標或 品牌實力夠強、夠硬,而主動選定授予,也不是事先申請認定而來的!而是在兩造發生糾紛時,透過一連串的官司來認定。

換句話說,台灣十四家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品牌(包括克緹、美利達、BenQ、金門高粱酒、哥弟、旺旺、統一企業、自然美、捷安特GIANT、正 新、名典、慈濟、宏碁等),幾乎都是蒙受商標被搶註,品牌被侵權等實例,經歷了刀光劍影、脣槍舌劍的重重官司過程後才取得的。「這當然不乏要支付數量不菲 的白花花銀兩。」一位台商高層指出。

另外,業者也強調,要取得「中國馳名商標」,以枱面上官方的規定,僅需花費不到千元人民幣的規費即可取得,不過因這種案件的審批時間長,打官司本身就是利 益所在,這當中各種仲介也會應運而生。

因此,最後往往都花費超過數十倍或千倍於枱面上的規費價格,這些都是「看不見」的隱形成本,取得「中國馳名商標」,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1

超級紐帶「公司之家」 企業註冊信息查詢的國際經驗

http://www.infzm.com/content/84190

國際上的一個共識是,更準確和可信賴的企業信息,將有利於市場信任關係的建立和交易的達成。「公司之家」不僅向公眾提供了查詢便利,更有利於政府的管理。

不久前,「公司之家」再度發威——發佈報告稱Facebook在英國涉嫌逃稅,「向英國政府的一年納稅總額還不如職員的平均薪水。」

它是英國一家機構,英文名為Companies House。

同樣是「公司之家」,三年前還曾對谷歌(Google)「開炮」,稱其所繳的企業所得稅,僅是在英國銀行中現金存款利息所應繳的稅款,言外之意是谷歌瘋狂避稅,甚至涉嫌逃稅。

其實「公司之家」是一間受理、核實和監管所有英國註冊公司的政府職能部門,類似於通常理解的「企業信用信息查詢系統」,但這一機構以市場化方式運轉,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甚廣。

作為現代商業網絡的結點,每個公司的生命信息:名稱、地址、股東結構、財務報表,都以海量數據聚合。在世界範圍內,這些公司登記信息歸誰所有?在怎樣的原則下被管理和使用?「公司之家」提供了一個極佳的樣本。

歐洲在企業信息管理上最為多元。數據來源:世界企業註冊協會。 (何籽/圖)

賬目查詢最受歡迎

在全球經濟危機的炙烤下,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新開張公司數量依舊多於倒閉的。美國公司的數量在2011年增長了12%,即便在水深火熱的歐洲,公司數量仍然攀升了2.5%。

英國的企業登記註冊制度肇始於1844年,目前的企業登記則受2006年實施的公司法案約束:所有在英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和蘇格蘭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均需在「公司之家」的機構登記註冊。

1988年,在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支持下,不同種類的執行機構取代政府部門的改革方案獲得通過,這些執行機構半獨立於英國中央政府,並設立首席執行官,在如何完成中央政府設立的績效目標上有較大的自主權。作為當時貿易工業部(現為商業創新與技術部)的執行機構之一,「公司之家」應運而生。

三年後,「公司之家」最終被定性為營運性質的執行機構,此類機構不能得到政府的財政撥款,但有向顧客收取費用的自主權,並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所提供服務。

一個顯見的例子是「公司之家」在推動企業登記信息數字化方面的嘗試。南方週末記者查詢得知,目前在「公司之家」的登記系統裡共有280萬餘家註冊公司信息,文件總數超過780份,而其中83%的公司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的電子註冊,70%的公司文件實現了電子存檔。這便為在線查詢服務提供了可能。

若想從「公司之家」獲取需要的公司信息,有多種途徑。最傳統的當然是親自到位於倫敦的信息中心現場查詢,而更加節約時間成本的方式是直接在網上的數據庫下載並網上支付。若你想跟蹤監控一家公司的信息變動,也可以在註冊賬戶並繳納費用後,通過網站的監控工具實現,一旦公司信息出現變動,你的註冊郵箱就會收到「公司之家」的提醒信息。

根據「公司之家」的統計,註冊公司的所有信息中,被查詢最多的是賬目信息。

「公司之家」也和一些企業客戶合作,為其提供批量的數據下載和內容分析服務。為了更好地推廣自己的產品,它亦利用流行的營銷工具,在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社交網絡上開設了專門的推廣賬戶;蘋果商店裡也有其供免費下載的客戶端。

「公司之家」還投入大量精力和資金(2011年是210萬英鎊),挖掘企業登記信息的更多價值。2011年11月,一個收費的企業信息數據庫投入使用,五個月的時間裡已有1600萬人次的使用量;一個關於企業基本信息的數據庫也已在2012年夏天向公眾免費開放。

開放並減少限制是共識

在歐盟,註冊企業的數量超過2000萬個,其中英國則接近300萬。這個數量龐大的公司信息數據庫,絕大部分被政府所掌握。據歐洲企業註冊協會和世界企業註冊協會聯合發佈的「2012年公司註冊調查報告(下稱2012報告)」稱,62.5%的受訪註冊機構由政府機構資助或委託,其餘的則由司法系統、商業協會或公共私人企業掌握。

例如,在比利時註冊一家公司,要到「企業十字路口銀行(The Belgian Crossroads Bank for Enterprises)」登記造冊。

在美國的新澤西州,企業的登記信息由獨立於政府的新澤西金融服務委員會(Jersey Financial Services Commission)掌握。而在德國,公司信息登記和管理又是另外一番景象——16個州的118個地方法庭掌握著最詳盡的公司登記信息。

在不同的國家,企業信息是全國統一登記還是各地分別登記,也各有不同,根據2012報告的統計,前者是後者的三倍。

無論採取何種登記制度,在絕大部分國家,這些信息應向公眾提供則是廣泛共識,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減少欺詐。而向公眾開放的內容,各國情形也有所不同,但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並未對查詢者的身份做限制性規定。

和公開理念一致,查詢信息需要收費是世界各地實踐中的共識,在2012年報告中,所有受訪登記機構的收取服務的平均價格從0歐元到555歐元不等;其中80%的受訪者表示提供一些免費的項目。

「公司之家」在其2011年度報告中承諾,將繼續降低各項收費標準。

鑑於歐洲的地理位置和各個國家之間的緊密聯繫,「公司之家」也和歐盟進行了緊密的合作。1992年,在歐盟信息共享協議的支持下,歐盟企業註冊系統(ECR)開始運行,並逐步發展到目前的27個歐盟國家參與。在這個註冊查詢系統裡,每個國家都將提供一個可以直通其企業註冊數據庫的鏈接,用戶可以方便地查詢所有歐盟國家企業的註冊信息。

不對稱催生大生意

「公司之家」最初的運營資金來自英國貿易工業部提供的貸款,這些貸款已在2007年全部償還。南方週末記者獲悉,截至2011年底,「公司之家」共擁有僱員902名。

「公司之家」在最近一個財年(2011年4月1日至2012年3月31日)的總收入是6700萬英鎊(約6.8億元人民幣),其中信息查詢收入為1340萬英鎊(約1.35億元人民幣),比上一財年略低。而這種降低主要是源於公共查詢系統收費的降低以及團體用戶收費的下降,而且其新推出的企業追蹤服務也尚處於免費階段。

目前,「公司之家」已被英國政府納入其正在推進的公眾數據組(The New Public Data Group)計劃。這項由新成立的政府機構——數據戰略委員會負責推進的項目,旨在不斷提升免費向公眾提供政府公開信息的數量和效率,並尋找到一種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公司登記信息。

顯然,儘管主要由各國政府機構控制的企業登記信息已在儘可能嘗試開放,但受語言、技術的侷限,要瞭解一家異國企業的信息,成本還是比較高昂。

根據2012年報告的調查,目前,企業登記能夠實現電子化登記和數據統計的地區主要仍集中在北美和歐洲,雖然亞太一些地區也進行了相應的推廣,但收效甚微。這種需求和供給的不對稱也給一些公司提供了生財之道。

總部位於法國的康帕斯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為公眾(包括企業或個人用戶)提供公司註冊信息服務的公司,其中國公司負責人梁華普向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康帕斯擁有的全球400萬家企業的數據庫是公司的核心資源,其可以提供的企業數據包括:聯繫方式、工商註冊信息、銷售額和僱員人數統計、完整詳細的業務範圍。

和各國政府機構的資源合作和交易,是康帕斯信息來源的重要渠道,此外,康帕斯的附加值還體現在對信息的再加工和準確性的保障上。梁華普稱,康帕斯全球2500名員工的主要任務便是信息核實和銷售。其中國公司的主要客戶群集中在外貿企業和跨國公司,以及從事採購、營銷和市場研究工作的企業,全球用戶量約有1.5萬到2萬家,他們以繳納年費的方式獲得服務,目前年費價位在8000元-2萬元之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92

海外註冊加信託所為何事?(2013/8/1) 林本利

2013-08-01  NM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被傳媒踢爆妻子擁有新界古洞北發展區土地,涉嫌利益衝突,身為公職人員行為不當。陳及妻子多次向傳媒解釋事件,並發表聲明,試圖洗脫嫌疑。

陳茂波是會計師,妻子許步明是專業人士和事業女性,大學畢業並具有特許秘書專業資格。他們夫妻二人如何處理自己的財政和投資,是聯名買賣抑或獨立投資,以個人名義抑或公司名義進行買賣,公司在本地註冊抑或在海外註冊,是實名抑或找信託人持有,純屬個人決定,外人又怎能說三道四?

然而,當陳茂波決意服務市民出任公職,並不時以《聖經》彌迦書金句:「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提醒自己,情況便完全不同。陳茂波作為前立法會議員、問責局長及行會成員,掌握不少政府機密資料,有足夠權力影響政府政策的制定,故此必須申報利益,避免出現利益衝突情況。公司人員行使公權力的時候,亦應努力避嫌,避免瓜田李下,令人產生為個人或家人,或其他人士提供利益的觀感。

過去一年,陳茂波先後面對「劏房」和「囤地」風波,都將責任推給妻子,與妻子劃清界線。但按照《聖經》教導,當一個人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便成為一體,又怎能劃清界線,財政與投資互不相干?況且根據婚姻和遺產法例,陳茂波和妻子二人的財產及收入絕對有關連,除非他們另立合約。

陳茂波和妻子,以及其家人和投資合作伙伴,過去二十年成立多間公司,用作持有自住物業、劏房和土地。當中不少公司是在海外註冊,外人難以知道背後股東的真正身份。即使是值35萬元的農地,亦是由多間海外註冊公司持有,明顯是避免暴露股東身份,方便囤積居奇。

而那些由陳的妻子許步明出面持有的公司,原來真正股東又可能另有其人。去年陳茂波說妻子持有的公司涉及經營違規劏房,她沒有控制性股權。今次囤地事件,陳茂波被指說謊,妻子擁有股權高達67.5%。陳於是說妻子實際只持有一半股權,餘下一半是代另一公司持有,她不過是信託人而已。

若果陳的妻子許步明代其他人持有公司股權,又如何保證她不會代丈夫持有部分公司股權?許步明代其他人持有公司股權,其他人又會否代她持有股權?甚至會否出現「託上託」,即信託人背後又有信託人的情況?又會否有人暫時把資產交由其他人託管;其他人又簽訂協議,日後交還資產?

陳茂波妻子及家人(即兒子)的公司擁有國萬實業有限公司(持有古洞北土地)37.5%股權,國萬的另外兩個股東是Excellent Assets(佔50%)及Fidelity Management(佔12.5%),由於屬海外註冊公司,公司股東不詳,不知是否真正由許步明的家人持有。倘若廉署立案調查囤地事件,到時有關方面就必須披露兩間公司股東的真正身份。因此,陳茂波與其等到日後被迫披露股東身份,倒不如「先發制人」,主動作出披露,以挽回公信力。

假若Excellent Assets及Fidelity Management的股東包括陳茂波和妻子,及其他家人(例如兒女),出現利益衝突,他們亦可能解釋只不過是代人持有股權,甚至拿出信託書,或者找律師證明真正股東另有其人,以釋除公眾疑慮。然而,倘若為了釋除公眾疑慮而偽造文件,肯定罪加一等。

不論陳茂波今次能否渡過難關,只有他自己和上帝最清楚整件事的真相,將來他亦需要向上帝交賬。

林本利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作初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859

一個小白用戶告訴你如何做手機遊戲:易註冊!易操作!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0446.html

如果你詢問成都某一位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創業者成都現在什麼行業最熱,他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手機遊戲。至於這個行業有多熱有人說成都有700多家手游公司,也有人說成都只有300多家手游公司。其次是成都2013年下半年將有數十款手機遊戲亮相IOS平台,根據成都移動互聯網行業人力資源報告目前從事移動互聯網就上數萬人。面對洶湧澎湃的手機遊戲熱,劍鋒和一位手機小白朋友聊天他告訴我手機遊戲應該是這樣的。

一、易註冊,低學習和時間成本

翻看現在市面比較火的遊戲有植物大戰殭屍2,找你妹,打飛機等等手機遊戲,都是用戶比較熱衷和喜歡的。該朋友告訴為什麼喜歡這一些的手機遊戲,他給出的回答是不管是植物大戰殭屍還是找你妹註冊都非常的方面只要直接添加用戶名就可以玩遊戲,其次是遊戲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成本和學習成本在上面。遊戲操作十分的簡單而不是複雜,即學即會。

對於該朋友的觀點劍鋒也深有感觸如果遊戲最開始註冊都是複雜的過程,很多玩家都是沒有耐心的。其次是遊戲最開始的新手教程太長也會拋棄一批玩家,劍鋒覺得註冊方面儘量的簡單,遊戲教程上面儘量的簡化。因為一般的小白用戶耐心都很低,如果需要他長時間去等待一款遊戲他是不會接受的。

二、易操作,低數據包和低流量

接著他告訴對於一款手機遊戲除了註冊和教程以外還有遊戲容不容易上手,因為是小白用戶當然希望遊戲操作方面要簡單和有趣。例如一直在女性用戶中長盛不衰的三消類遊戲,不管是在PC端還是移動端都有著大量的用戶群。其次是遊戲數據不要太大,目前大多數用戶還是2G用戶在很多用戶對於流量還是很現實的。所以在數據包大小和流量方面也是需要遊戲開發者考慮的。

劍鋒仔細的聽著的同時也在思考確實如這位朋友所說,小白用戶對於手機的理解不同於發燒友。在遊戲操作方面不能做的太複雜,小白用戶大多數都是千元智能機對於手機存儲和流量都是有限的,在數據包大小和流量方式開發者應該做到低流量和低數據包。

三、遊戲做工漂亮,能找小夥伴

記得2013年四川互聯網大會上某某大佬就說過,遊戲美工都不過關的產品。基本上很難得到渠道商和發行商的認可,該朋友告訴我如果你的遊戲畫面做的太粗糙和簡陋會大大影響玩家的心情。其次是粗糙的畫面會讓你的遊戲顯得很山寨,這樣的遊戲基本上不被認可。還有能夠在上面找到一些小夥伴就更好了,這樣會大大增加玩家對遊戲的依賴度和忠實度。

劍鋒覺得現在移動互聯網用戶主要還是80後和90後對於遊戲都是自己的辨別力,首先應該在遊戲畫面上做到好看,其次是現在的90後都比較宅希望通過遊戲的方式來進行社交,所以就需要一定的社交屬性來豐富他們的情感生活。

總結:通過與這位朋友的簡短聊天劍鋒也給各位遊戲開發者總結一下,小白用戶對於手機遊戲的要求有註冊簡單,操作簡單,低流量,能社交。相信這些要求也是很多玩家所要求的由於手機屏幕大小的限制和手機上操作的限制,手機流量的限制都制約了遊戲的複雜化。沿用喬布斯的一句話「簡約至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22

你需要數據做什麼?大數據應用的關鍵節點為什麼是用戶註冊?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215.html

作者:寧哲網絡創始人 周寧

大數據的目的在於數據營銷:你需要數據做什麼?營銷,轉化。如何提升數據的轉化率?提升信任感,忠誠度。如何提升信任感?專業,互動。其實早在大數據概念問世之前,這樣的商業邏輯早已存在,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註冊用戶的關係維護和數據挖掘。如果你留心,你會發現註冊用戶服務環節是360和騰訊的差距,三星和蘋果的差距,是優秀和卓越的差距。

如果用心體驗,我們可以發現:從用戶註冊的服務環節,我們可以看到360無法替代騰訊,三星可以替代諾基亞但是無法成為蘋果。那些卓越的公司,譬如蘋果、谷歌,在吸引用戶註冊和註冊用戶服務環節都是做到了極致。

我們先從手機使用的角度來看註冊用戶服務問題

兩年前,一位母親這樣描述過她女兒丟失一部iphone的事情:丟手機之後,她十分悲傷,母親為了安慰她,就又買了一部iphone送給她。當她看到icloud幫她找回了通信錄和應用之後,頓時愉快多了——蘋果不能送給你一部手機,但是蘋果可以讓你再擁有一部一模一樣的iphone。這是用註冊用戶系統,用icloud云服務解決的。

蘋果的iphone的註冊用戶系統是這樣的

√ 用戶必須註冊以激活系統。

√ 用戶的通信錄、郵件、照片、文件可以用icloud備份。

√ 這一切是簡單、可靠的。

谷歌的安卓系統也同樣實現了類似功能,通過gmail你可以管理通信錄、APP。然而遺憾的是無論三星、索尼,還是國內的華為、聯想、小米,幾乎都閹割了谷歌原版的云同步功能,而用自己的蹩腳的系統去替代——這背後是商業利益,尤其是應用市場。這樣的結果就是:一個人可以擁有兩台一樣的iphone,但是絕不可能擁有兩台一樣的安卓手機。

以華為為例,華為的華為云服務云平台從架構上說是具備了蘋果的icloud功能的,但是從華為云服務可用性來看,基本不具備可使用性。這本身體現了手機廠商們的一個邏輯:硬件做得好就行了,註冊用戶的服務是免費的,既然免費也不用負責。於是,我們發現幾乎全線安卓手機的數據同步,都是騰訊在悄悄地「學雷鋒」。

在手機廠商們投入巨大的研發經費、推廣經費,比拚硬件配置,比拚價格的背後,我們來反思蘋果和騰訊的邏輯:如果你的數據都由這個廠商提供永久服務,你下一次選誰?

我們再來體驗一下瀏覽器

在瀏覽器的使用上,最為個人化的功能就是收藏夾。新裝電腦和跨平台使用瀏覽器,最最麻煩的就是收藏夾的同步。在這一點上做的最好的就是谷歌的chrome瀏覽器,蘋果的Safari瀏覽器。它們的邏輯是:你註冊使用,我們幫你同步收藏夾。

而國產的瀏覽器目前是這樣的:註冊沒有任何好處,沒誰幫你同步。手機瀏覽器完全是hao123邏輯——你的收藏夾我做主。就像UC瀏覽器,別說保存收藏夾,每次升級都幫你清零!

這樣的結果是什麼?廠商忽視了用戶的信任感,而用戶給予的回報是極低的忠誠度,隨時可以換一個瀏覽器。最令我困惑的就是:你們大家天天說用戶體驗,為何將精力都花在了非關鍵功能上,而完全忽略了核心功能的體驗呢?

我們來看360和騰訊的註冊用戶體系的差異。

首先,我們理一下註冊用戶管理的邏輯。註冊用戶體系要有以下3個主要環節:

√ 如何驅動用戶註冊?

√ 為註冊用戶提供什麼服務?

√ 挖掘註冊用戶價值。

我們來對比一下騰訊和360在這幾個方面是怎麼做的:

 

腾讯和360对比
 

看完表單大家應該發現,360驅動註冊的是很弱的很邊際的需求,而騰訊驅動註冊用的是核心需求。註冊後騰訊的服務足夠充分,而360可以說沒什麼服務。挖掘上的差距就更大了。所以,360是一家很強大的公司,但是360始終很難以與BAT匹敵。在註冊用戶這個環節,體現的是優秀和卓越的差距!

註冊用戶的核心思想是什麼?——以客戶為中心。每一家公司都很重視推廣,推廣的目的是什麼?——獲得用戶。獲得了註冊用戶怎麼辦?讓他流失還是留下他並且挖掘價值?這一切取決於你是否用心,是否尊重用戶對你的信任。

數據營銷的經驗告訴我,熟客的轉化率是生客的100倍甚至1000倍!如果你不重視註冊用戶的感受,你的一切推廣就會貶值1000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07

八一八新股發行註冊證 紫竹林

http://xueqiu.com/3424165574/26141861
註冊制即所謂的公開管理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發行公司的財務公開制度,以美國聯邦證券法為代表。它要求發行證券的公司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說明書為核心。

證券發行註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 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 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 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註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註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 不進行實質判斷。證券發行註冊的目的是向投資者提供據以判斷證券實質要件的形式資料, 以便作出投資決定, 證券註冊並不能成為投資者免受損失的保護傘。如果公開方式適當, 證券管理機構不得以發行證券價格或其他條件非公平, 或發行者提出的公司前景不盡合理等理由而拒絕註冊。

日前,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透露,《證券法》修訂已經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按照證監會的修法思路,新的《證券法》將完善公開發行制度,簡化行政許可程序,強化事後監管執法,為從核准制向註冊制的轉變提供製度安排。

除了從《證券法》的高度確定註冊制的方向之外,真正完成股票發審的轉變還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包括監管者轉變角色、市場主體回歸理性,以及中介機構誠信履責等。在這個過程中也可能需要一個類似香港市場有限審核的過渡階段。

今年6月,證監會就《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公開徵求意見。5個月過後,這份意見稿的正式版仍然沒有公佈,IPO也因此遲遲難以重啟。

這份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摒棄了過去一些行政干預措施,允許發行人自主選擇發行時機,允許發行人與承銷商自主確定定價方式,引入主承銷商自主配售機制。這些安排更接近於成熟市場,同時還強調了加強市場監管執法的措施。儘管如此,市場不乏批評聲音。有市場人士稱改革意見稿沒有正視證監會自身審核方式存在的弊端,沒有根本上改變行政審批,因而沒有「觸及靈魂」。

綜上所述,可見目前雖然在《決議》中提及了由審核制向註冊制過度,但是具體什麼時候開始註冊制並沒有時間表,甚至到目前來說,《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的正式版還沒有公佈,所以IPO開閘依然沒有時間表,並不是說《決議》提及了註冊制,新股發行就會在短期內開閘並且採用註冊制。很可能是以後的IPO開閘依然採取審核制,將已審企業進行發行,不再接受新的IPO企業,待條件成熟後才會推出註冊制,原因:
1、《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沒有推出,推出後新股發行才可能有時間表
2、 該建議肯定會加強新股發行的信息披露,採取更多的保護投資者的舉措
3、由審核制向註冊制過度,需要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修改案。雖然《證券法》修訂已經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但是條件需要慢慢成熟,法律的修改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完成,從草案到立法修改,需要很多程序。
4、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期由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這期間有有68件立法需要修改,其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改)》已通過,而其他還有很多。《證券法》的修改只要在任期以內完成就都可以。估計一到兩年的等待是必須的。

由於IPO從審核制到註冊制的改變需要一定的時間,短期內對股市影響如下:
1、高估值的創業板和中小板很可能短期受壓,但是並非所有一棒子打死,中期來看,肯定出現分化,質地不好,在行業沒有競爭優勢,光靠概唸起來的股票,長期看要開始擠泡沫,殺估值。而條件好的,有競爭優勢,同時有高成長前景的個股,短期打壓下,會繼續受到資金關注,長期走牛。
2、很多st股票,殼資源將不再受到青睞。仙股會越來越多,退市政策很可能會漸漸進入實質性階段(這也是註冊制需要的成熟條件之一)
3、資金從高估值的泡沫中擠出,將有利於部分藍籌股的資金回流,國企改革有助於藍籌改善公司治理,大盤企穩是關鍵,創業板中小板受挫是常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25

肖鋼:堅定推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 當循序漸進

http://www.infzm.com/content/96070

IPO註冊制首次寫入中央文件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11月19日,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出席活動時稱,要堅定不移地推動註冊制改革,但不能誤解註冊制就是登記生效制,也不等於說證監會就不管了,證監會仍然要加強對信息披露的監管。

講話中,肖鋼表示,要堅定不移的推行註冊制的改革,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變,真正的還權於市場,還權於投資者。

肖鋼稱,股票發行的註冊制改革是發行體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也是資本市場改革當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這次改革的意義就是尊重市場的規律。各個國家和地區,實行註冊制改革做法都不完全一樣,有一個基本的特點,就是說股票的發行一定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證監會要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對發行人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全面性進行審核,但是,不對這個公司的投資價值和持續盈利能力做出判斷,而交由市場、由投資者自主判斷,真正還權於市場,還權於投資者。

不過,肖鋼也特別強調,不能誤解註冊制就是登記生效制,也不等於說證監會就不管了,證監會仍然要加強對信息披露的監管。「不等於證監會就不管了,垃圾股份多了,那不是這樣的,證監會仍然要加強對信息披露的監管」,「不要理解為註冊制就是不管了,就是登記、備案、生效,這個肯定是不對的。」

肖鋼還強調,實行註冊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條件:要實行註冊制,必須要修改現行的《證券法》;要加強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的責任和能力,讓他們真正歸位盡責;在司法層面要進行民事賠償制度的改革,構建資本市場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法律政策體系。

由於十八屆三中全會剛剛將「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寫入《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註冊制近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據《京華時報》報導,目前A股市場新股發行實行的是審核制(「核准制」),發行人在發行股票時,不僅要充分公開企業的真實狀況,而且還必須符合有關法律和證券管理機構規定的必備條件,審核機構必須對發行人是否符合發行條件進行實質審核。

而註冊制是指發行人申請發行股票時,只需要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準確地向證券監管機構申報,證券監管機構的職責是對申報文件的全面性、準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作形式審查,而將發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給市場來判斷。因此,審核制與註冊制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實質審核,一個是形式審核。審核機關是否對公司的價值作出判斷,構成二者的根本區別。

此前,據一財網報導,在肖鋼的前任郭樹清執掌證監會期間,證監會在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中明顯加強了對發行定價的監管,這一舉措曾引發市場人士的熱議。

在2012年4月28日公佈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證監會提出「在綜合考慮補充披露信息等相關情況後,可要求發行人及承銷商重新詢價。」

在此後公佈的《關於新股發行定價相關問題的通知》中,也有「發行市盈率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25%的,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發行監管部門將按照會後重大事項的監管規定,將發行人的首發申請重新提交發審會審核。」的表述,事實上直接插手了新股的發行定價。

而此次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具體措施尚未出台。不過,據證券時報網報導,有業內人士指出,從此次講話判斷,肖鋼對資本市場未來發展藍圖已有了清晰規劃。未來,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證監會職能轉變、多渠道股權融資體系建設、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等一系列改革舉措都將成為證監會今後幾年內的工作重點。

推行註冊制當循序漸進

據《經濟參考報》報導,海通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表示,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確的,但並不意味著一蹴而就。他估計,目前IPO仍然處於暫停狀態,已經通過發審會的80餘家企業不太可能再走註冊制的通道,因此,明年推行註冊制的可能性也不大。李迅雷說,註冊制改革需要多方面的配套改革,包括保薦人制度的改革,保薦人將擔負起更多的責任,監管部門則需要進行監管模式的轉變,加大執法力度,投資者也將面臨新的考驗。他預計,即使是實施註冊制,前期的口子也不會開得太大。

「關鍵是門檻的設計。」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表示,當徹底改革發行制度、新股發行市場化的大方向確立以後,進入門檻的問題就被擺到了桌面上。華生說,中國夠上市資格的企業有幾萬家,都上市的話市場肯定無法承受。他認為,一個從審批制過渡到註冊制的可行路徑是在一開始將門檻設置得高一些,增加企業造假上市的難度,然後根據動態逐步降低,這樣能夠從審批制平穩地過渡到註冊制。

據前述證券時報網報導,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認為,推行註冊制的關鍵就是擬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要準備好,但是,目前他們尚未準備好。市場中介機構未來要更加嚴格審核擬上市公司,如果發現擬上市公司有問題,作為中介機構,包括券商、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都有責任。如果擬上市公司不公開不公正,虛假陳述,要受到處罰,客觀上是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曹鳳岐指出,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制度建設、權利明細上都需要劃分清楚。他建議證券交易所和證監會的權限分開,未來由證券交易所承接發審權,然後再逐步從投資價值的實質審核向信息披露的形式審查過渡,推動核准制向註冊制過渡。

曹鳳岐預計,要2-3年時間,才能實行註冊制。

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指出,在註冊制實施的過渡期,可以將退市制度納入新股發行的制度框架之中,完成相關制度建設並嚴格執行。之前監管層雖然多次強調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但最終還是雷聲大雨點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639

「註冊制」是未來一段時間的行情主線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e40.html

週五晚,三中全會《決定》公佈後,我認真讀了一遍,還讀了習近平在會議上做的說明。《決定》內容很多,讀完已是深夜,沒多想,躺下就睡了。第二天醒來就一直想:三中全會對於中國是一件大事,那麼,到底什麼內容會對股票市場產生革命性影響,改變人們原來形成的股票估值習慣呢?

議論很多,把各行業都說到了,有人還列出清單,說明哪些行業利好,哪些行業利空。很多人認為利空銀行,理由是「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和「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有人認為利好信息安全、軍工航空,理由是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些說法有道理,週五的股價已經明顯反應出來,當天上證指數漲1.68%,信息安全類股票漲幅最大,5.78%,軍工航天漲2.93%,銀行僅僅上漲1.22%。這是人們的第一反應,經驗告訴我,第一反應常常是不準確的,從明天開始,市場會對這個反應進行矯正。我沒仔細研究過信息安全和軍工航天企業,打開行情軟件粗粗看一下,14家信息安全類上市公司的動態市盈率中位數已經達到九十多倍,74家軍工航天類上市公司的動態市盈率中位數是四十多倍,16家上市銀行動態市盈率的中位數不到五倍。這說明,市場對很多東西早就有了預期,在三中全會召開前,該漲的已經被炒上去,該跌的也被打倒在地。我不相信股價能漲到天上去,也不相信好企業會永遠被低估。

那麼,到底是什麼東西還沒有被人們充分認識,將主導以後一段時間的行情走勢呢?註冊制!《決定》中的原話是:「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這兩天關於註冊制的議論很多,註冊制如一枚炸彈扔到人群中,人們警覺了,但大多數人並未認識到它的威力,甚至還有人認為它是一枚啞彈。我的感覺是,這枚炸彈很快就要爆炸,威力可與1977年恢復高考相提並論。

打個比喻吧,假設股票市場是一場美女俊男舞會。審批制就是在舞廳門口站幾個保安,這些保安掌握著人們進入舞會的生殺大權。保安手上拿著指引,指引上寫著讓長得好看的進去,把難看的拒之門外,可結果是,很多長得好看的沒進去,難看的人因為跟保安關係好倒是進去了。舞廳內也有保安,還定了規矩:不能隨地吐痰,要定期體檢,違反規定或體檢不合格的人,將被趕到門外。實際上呢?可能是因為保安人數不夠,也可能是法不責眾,不光很多人隨地吐痰,還有不少人耍流氓,但很少有人被趕走,體檢作弊也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

註冊制呢?門口只站一個保安,他只看一樣東西,美女俊男證書,只要你有這個證書,沒有過期,不用討好保安,隨時可以進入舞廳。只是取得這個證書不容易,年齡、身高、體重、三圍、醫院健康證明等等都有嚴格要求。舞廳內,到處都是攝像頭,跳舞的人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下,還要求定期進行體檢,稍有不符,就會被保安趕出來。實行註冊制的結果是,門口排隊的人少了,很多美女俊男由於不喜歡被約束,拿到證書也不進入舞廳。舞廳內耍流氓和隨地吐痰的人也少了,大家的心思不是去討好那些當保安的,而是琢磨怎麼能長得更漂亮和跳舞更美……

註冊制顯然是一種進步,革命性的進步。我推測,註冊制會比很多人預計的來的早。既然IPO已經停了一年,既然審批制存在那麼多問題,幾乎是目前中國股票市場所有問題的根源所在,那麼,就讓註冊制來得早一些吧。如果我猜的沒錯,接下來會出現明顯的估值調整:

1、低估的藍籌股走強,帶著大盤走出慢牛行情;

2、創業板、中小板明顯走弱,概念股、垃圾股出現崩盤式大跌;

3、由於註冊制啟動後短時間內會出現一輪融資高潮,造成股票供應量明顯增加,大牛行情不會很快出現,需要耐心等待。

這種估值調整將持續到註冊制第一家公司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715

IPO定調註冊制

2013-11-25  TWM
 
 

 

註冊制成為目標,但如何落實,何時落實,何為落實?

◎ 本刊記者 蔣飛 ? 楊璐 文jiangfei.blog.caixin.com|yanglu.blog.caixin.com 稍稍有些出人意料,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註冊制”終於被納入改革議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明確提出要“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

11月19日, 證監會主席肖鋼重點談到了註冊制。他認為,註冊制改革要旨在於“還權于市場、還權于投資者”。

他同時表示,改革需要循序漸進,“牽一發而動全身”,“會帶動和促進很多方面的改革”。

央行行長周小川對這一革命性的提法也進行瞭解讀。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中,周小川表示,以充分信息披露為核心,在股票發行過程中,減少證券監管部門對發行人資質的實質性審核和價值判斷,弱化行政審批,增強發行制度的彈性和靈活性,降低股票發行成本,提高融資效率。

但何時實現註冊制,目前看仍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決定》是一個中長期改革規劃,以註冊制替代當前的核准制並非朝夕之功。

對於如何推進註冊制改革,證監會一線的審核人員目前還未接到指令。一個比較模糊的說法是,到2015年實現部分市場化,提高審核效率。

一些投行人士建議,借鑒並購重組“分道制”審核的經驗,即對不同類型的發行人和中介機構採取寬緊不同的審核辦法。但這種趨於市場化的分道制不久前剛剛起步,並無太多可借鑒的實際經驗。

直接與IPO 審核體系打交道的投行人士普遍對此持謹慎態度,他們擔心註冊制會成為披著市場化外衣的另一種行政主導模式。

魔鬼在細節中。如何促使看門人有效履責而不擅權?如何既發揮市場的活力又防止欺詐行為傷害投資者利益?註冊制改革將是一個需要頂層設計和微觀實踐密切配合的長期工程。

觸及靈魂的革命

在政府主導下的中國改革棋局中,最難的就是對自身的改革。

股票發行的體制改革幾乎貫穿我國證券市場短短20多年的歷程,近年來市場化呼聲越來越高,監管部門卻是第一次公開以註冊制為改革目標,將其上升到《決定》的高度更讓市場人士深感意外。設定這樣一個彼岸,或將加速與此相關的制度演進,並減少改革阻力。具體而言,包括《證券法》的修訂以及與證券相關的民事賠償和刑事追責機制。

肖鋼的講話道出了註冊制改革最容易在專業人士中達成共識的部分,即公司的投資價值和盈利能力應該交給市場和投資者判斷。同時,證監會還是要擔負起看門人的角色。

證券市場發展20年來, 發行體制從最初的計劃額度分配逐步過渡到通道制、審批制、核准制,此後的發行體制改革多集中于技術層面。

從2009年以來, 證監會推行了三次新股發行方式的改革,但每次改革多針對市場主體,特別是約束髮行人和中介機構。今年6月,證監會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這份文件仍很少涉及如何轉變審核方式,因而被市場批評為 “沒有觸及靈魂”。

肖鋼在上述講話中言明,註冊制不是不審核股票發行,而是審核方式的改革。接近監管層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證監會對註冊制的研究由來已久。2012 年,證監會內部曾密切關注過Facebook 在美國的公開發行。此次發行中的一些細節在中國的監管者看來頗具顛覆性。

比如Facebook 賬上有大量現金,沒有實際的募資需要;“同股不同權”,A 類股和B 類股代表的投票權不一樣;大量的待行權股份將稀釋投資者權益;上市前存在突擊入股,且購買股份的價格明顯低於IPO。上述任何一條在中國市場都屬於離經叛道,直接構成“不予核准”的情形。今年年中,證監會內部再次組織座談,對比美國、日本以及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地區的股票發行審核體制。

11月18日,也就是《決定》全文發表後的第一個工作日,證監會規劃委研究員劉君在《中國證券報》刊發了《美國證券公開發行如何做到“註冊制”》一文,詳細介紹了美國的註冊制,並與中國當前的核准製做了比較。

這篇文章指出,美國證券發行材料的註冊過程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與發行人就信息披露進行對話 的過程,整個過程公開透明,時間可以預期。在功能監管的原則之下,SEC 下屬的企業融資辦公室集中了IPO、再融資、債券發行和結構性融資產品、並購以及上市公司的年報等披露材料的審閱,從而有利於合理調配監管資源和統一審閱標準。

SEC 運行註冊制的另一項成功實踐是規則的完備和透明。從1982年開始,SEC 就採取了統一披露制度,消除發行和日常披露要求不一致的現象。為了幫助市場理解披露規則,界定披露範圍,SEC 還通過包括新聞發佈稿、公告、合規和披露解釋等多種形式,解釋披露規則。比如用《淺白語言手冊》指導如何用貼近投資者的方式撰寫可讀性強的招股書;列舉13種關聯交易情形,具體明確地說明是否需要披露,極具指導意義。

從郭樹清執掌時期開始,證監會在日常的發行監管中已經謹慎地嘗試國外註冊制下的一些基本原則和習慣做法。

比如淡化盈利能力判斷,增加發審流程的透明度和可預見度,向保薦機構公開部分內部掌握的尺度等。由於2012年年底以來IPO 窗口關閉,審核工作無法正常推進,目前這些有限的改良並未見到實際效果。

到底該審什麼

信息披露質量高、市場賴以運行的信息基礎好,既是註冊制的特徵,也是美國註冊制獲得成功的必備條件。

在國內的監管實踐中,到底該審什麼並無統一的標準。

根據SEC 的審核經驗,一家企業IPO 能否通過的關鍵要素包括:承銷費 與發行費用是否過大,以免稀釋大衆資本,確保合理比例的資金落入發行人;是否存在利益衝突;股票價格要適當,防止過分稀釋公衆投資,防止內部人持有不合理比例的股份;期權與權證的比例是否合理;發行價格是否合理;股東投票權是否完整;歷史上利息與股利的發放情況;發行人的股權投資情況以及其他註冊標準。

中國的發審委對企業的審核主要集中在:企業是否能持續盈利;企業運作是否規範;企業是否存在關聯交易;募集資金如何使用;財務及會計是否真實;信息披露是否完全;中介報告是否存在瑕疵。

顯然,中國證監部門又既要保證企業是好企業,能一直賺錢,又要保證企業不能造假。在這種主導思想下,證監 部門往往難以統一審核標準,從而導致過當的“自由裁量權”。

國內一位從業超過15年的資深投行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同樣一個稅務問題或者土地問題,在證監會不同的預審 員那裡可能是無足輕重,也可能是重點關注對象;在不同的發審委審核小組面前,可能根本沒有問及,也可能成為影響通過的關鍵因素。此外,負責主板審核的發行部與創業板發行部之間,掌握的內部規則和尺度也不盡相同。

美國的IPO 從註冊到生效需要進行三四輪甚至更多的問答反饋,通常第一輪問題數量最多,達到數十條甚至上百條。在中國的核准制實踐中,這個過程類似于“意見反饋”環節。但是中國證監會的預審員對發行人和中介機構的反饋意見,往往只有二三十條。

審核標準不統一,衍生出預審員和發審委委員過於彈性的自由裁量權,這是核准制下滋生尋租行為的肇因之一。

具有境內和境外IPO 業務經驗的投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註冊制下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充分披露是為了免除法律責任,所以不惜在招股書中花大量的篇幅披露風險因素,甚至使用“重大風險”“持續性傷害”等語言。但國內的IPO 申請材料更多是從通過審核的角度撰寫,因而風險因素的披露籠統而敷衍,關鍵問題放在台面下,私下找預審員做工作,或疏通與發審委委員的關係。

投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證監會發行部門在工作方式上也在努力改進,比如鼓勵保代用郵件方式與預審員溝通,在保代培訓中集中回答帶共性的財務和法律問題等。發行部也曾就個別行業的信息披露問題專門出台過指導意見。但這些改進與市場預期還相距很遠。

按照不久前召開的證監會黨委擴大會議精神,發行部和創業板發行部將合併為一個新的發行部。這或許一定程度上借鑒了SEC 企業融資辦公室的機構與功能設置。

上市≠好公司

證監會作為一個行政部門,無法為公司的盈利前景與投資價值作背書,這沒有任何爭議,但面對A 股投資者,證監會還背負著其他責任。

從2012年年初開始,證監會高層官員就反複向市場傳遞信號——IPO 審核將淡化對盈利能力的價值判斷。市場人士則希望一切與生產經營、商業模式相關的信息都不做實質性判斷,交給市場。

上述投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中小板的蘇寧雲商(002024.SZ)和創業板的藍色光標(300058.SZ),在審核階段都曾引起證監會內部很大的爭議。

“一些審核員看不懂蘇寧雲商和藍色光標的商業模式。但現在來看,這兩家公司都有其商業上的成功,”他說,“證監會並無能力判斷,把這些事情披露出來交給投資者自己決策,才能真正培養買者自負的投資文化。”申銀萬國研究所證券分析師林瑾認為,健康市場需要優勝劣汰,而目前一些垃圾上市公司被當作殼資源惡炒,在向註冊制過渡階段,退市制度也亟需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目前國內上市公司的退市比例不到2%,而海外成熟市場達到6%,甚至更高。

大成律師事務所前高級合伙人、資深投資界人士魏君賢認為,國人長期受到上市公司“經審批、有配額”的觀念誤導,把“上市公司”和“好公司”聯繫在一起,認為能上市的公司就是經過政府精挑細選的好公司。又由於上市狀態本身成為一種“資源”,一些業績不佳的公司,為了不退市,不惜編造業績以維持上市地位。其實,公司是否上市與公司品質並無直接關係,這是實行註冊制後,從上到下首要改變的觀念。

魏君賢認為,只要人們接受“是否上市公司”與“是否好公司”無關,那麼,上市地位就不算是什麼資源,爛公司自己也將不會設法高成本維持上市地位。魏君賢還認為,實行註冊制的本質就是政府把對公司的判斷權交還市場,投資者盈虧自負。從這個角度說,實行註冊制,並不必然以對垃圾公司的清理等為前提。

對於關聯交易,有投行人士認為證 監會的獨立審核是非常必要的。他表示,中國缺乏商業文化,資本市場缺乏誠信文化,這是客觀環境。中小投資者過去在國企主導的時代吃過關聯交易、大股東侵佔的虧,如今民營企業也大多是一股獨大,關聯交易和實際控制人侵佔的風險仍然很大。這些問題不是說只披露清楚就行了,還是需要實質性的判斷,但關鍵在於規則和審核標準的統一。既然規則上對獨立性有很高的要求,嚴格審核關聯交易,就要一以貫之,不能為任何人、任何機構開口子。

實質性審核與“以信息披露為主”的邊界到底在哪裡?這一中國特色的難題將同樣困擾註冊制改革。多位投行人士相信,證監會在推進註冊制的過程中,仍將保留部分重點要件的實質性審核,只不過為企業信息披露背書的責任從證監會轉移到了中介機構身上。中介機構的核查工作被要求儘量延伸,不但要確認經銷商的收入,還要追到最終客戶。

用一線投行人員的話說,就是“誰也不能信”。

即將在全國範圍內擴大試點的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俗稱),已實行了真正意義上的註冊制。

新三板對企業的掛牌材料只進行合規審 查,不要求中介機構進行深入核查,也不做任何實質性判斷。比如同樣是租用農村集體土地,在上市審核中被視作重大風險從而構成不予核准;但在新三板只要相關方面承諾土地租期即可。

新三板畢竟與主板和創業板是兩類市場。證監會主管發行工作的副主席姚剛11月14日在新三板擴容動員大會上說,新三板之所以能有寬鬆的准入,是與投資者門檻相對應的。

面對以散戶為主,造假、操縱盛行的A 股市場,註冊制的改革或許並非僅僅依賴證監會一己之力,比如,需要更獨立、有效的司法體系來提高造假成本,以產生足夠的震懾作用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