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五问中国国旅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23/HTML_BAFC8KOB73X9.html


直到9月21日,国旅集团董事长盖志新才打开话匣,向本报记者侃侃而谈这几年国旅的上市历程。

这两年来没少约盖志新,均被他以“未到时机”回绝。

2004年8月,盖志新履新刚刚重组的国旅集团董事长,其上任第一目标即推动国旅上市。然方案一变再变,折腾五年,终于选择国旅总社与中免公司两块主营业务在国内A股上市。

中国国旅(601888.SH)9月15日拿到证监会的最后一个批文,立即启动机构路演,9月22日开始申购。“国庆节前太紧,应该会在10月15日去上交所敲锣上市吧。”盖志新9月21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笑道。

也就是说直到那一刻,这个国内最资深、排名第一的旅游业大佬才算是走完上市历程。

然而,即使上了市,盖志新的任务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国旅上市之后的百亿资产在国资委各行业板块中,规模可算偏小,依然有被重组的危险。

对盖志新来说,下一步该如何把国旅做大做强,做长产业链才是更严峻的考验。

4套上市方案

2004年11月10日,经过三个月的酝酿整合,国旅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家由国旅总社和中免总公司联合组建的公司,注册资金为3.9亿元,总资产50亿元。

国旅集团是集旅行服务、免税品经销、旅游景点开发与管理、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等综合服务内容于一体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集团),是国资委监督管理的136家央企中唯一仅以旅游作为公司主业的集团公司。

成立之初,盖志新就放话三年内推动国旅上市。“上市是国旅的一个发展目标。”盖志新告诉记者,事实上,当时国旅内部已经有了一定的共识,即境外上市。这是由于内地上市需要经过两到三年的资质审核期,从香港上无疑要快得多。

按当时的计划,除了保留国旅联合(600358.SH)这个国内融资渠道外,国旅集团将把国旅总社的全部资产及中免总公司的部分优质免税店资产,再引进少量其他投资方资产在境外上市。

盖志新告诉记者,上市方案一直在变,从最初的境外上市到今日的A股上市,国旅内部一直对何种方式以及何地上市有着诸多的争议。关于四套上市方案,盖志新向记者透露为一是整体上市,二是国旅总社单独上,三则是中免集团单独上,最后是国旅总社和中免集团的主营业务上市。

显然,国旅最终选择了第四套方案。“我们倒是想整体上市,可惜不符合要求。”盖志新透露,2005年时国旅资产20多亿,利润要求2亿多,但是当时利润只有6000~7000万,资产与利润配比不平衡,只好改方案,改为主营业务上市。

国旅集团首度明确上市方式是在2007年11月的昆明旅交会上。当时,国旅集团副总裁陈荣在昆明宣布即将在A股上市,并选择主营业务上市。

资产切割

选择主营业务上市无疑需要国旅集团整合旗下公司,大举手术刀,进行剥离和清理。

据了解,国旅集团成立之初,国旅总社拥有海外公司14家,国内各省、区、市拥有子公司及联号经营企业150家,而中免总公司旗下也拥有4家全资子公司、47家控股子公司、11家参股公司。集团的业务范围过于宽泛,连鞋厂、制纸厂都有,有的公司甚至负债累累,如天马旅游汽车有限公司和香港国旅。

盖志新向记者表示,3年来集团已经清理了十余家企业,有的经营不佳的公司被清算和解散,有的与旅游主业关联度不强的则被卖掉,有的公司架构被整顿。如广东熊猫旅行社、云南熊猫旅行社等都是被剥离,香港国旅则进行改制,可以说,留给上市公司的资产都是非常优质的资产。

据中国国旅招股说明书介绍,该公司共有三级下属公司132家,其中分公司6家,全资、控参股126家。国旅总社2008年的利润为3700万元,而中免公司则有3.15亿元。

盖志新向记者表示,目前留在集团手中的资产多为一些物业和资质较差的资产,集团尚无资产注入计划。

处置国旅联合的壳

国旅集团选择将上市地点放在A股市场这一方案势必带来如何解决与国旅联合业务冲突的问题。

事实上,坊间曾传称国旅集团有意通过国旅联合实现整体上市——国旅总社以16.45%的持股量为国旅联合第一大股东。但陈荣表示,集团已有解决国旅联合的方案,尚在沟通阶段,仍有不确定因素。

中信建投旅游行业分析师沈周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国旅联合的主业集中在温泉休闲项目,与国旅集团的业务方向不太一致,关联度不高,并不存在同业竞争的关系,国旅集团很有可能撇开国旅联合,自行上市。

随后的事实揭晓,国旅集团果然撇开国旅联合自行上市了。盖志新对此是如此解释的,“国旅联合主要做温泉旅游,跟我们的主业差得比较远,我们是旅行社特别突出。”盖称,加之股东权益不好协商,毕竟未到控股地位,因此很快放弃借壳上市的想法,寻求新方式。

“我们不会再增持它们(意指国旅联合)的股份。”至于是否会出售所持有的国旅联合股份,盖志新末明确表态。

华侨城悬念

在国旅最终揭晓的上市方案中,最令人吃惊的无疑是华侨城的参股。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华侨城以发起人之一的身份,出现金15.5亿,获得中国国旅10153.85万股,持股比例15.38%。

双方揭晓这一合作是在2008年2月,两家企业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书。

两 家集团的负责人当天解释牵手原因时表示,华侨城在旅游景区开发运营、酒店经营管理、旅游演出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力,而国旅集团拥有旅游客源市场、旅游网 络、旅游商品销售和开发方面的优势。“两家处于旅游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双方合作的空间无可限量。”华侨城集团总裁任克雷如是评价。

记者了解到,当时的协议中还有关于资本合作的内容,华侨城集团副总裁刘平春表示,这部分主要是华侨城集团将作为国旅集团整体上市的发起人之一,国旅集团适时入股华侨城旗下的上市公司,双方在共同有兴趣的领域合作投资。

刘平春并未就双方股权合作的细节予以更多解释,但坊间揣测股权合作的承诺是否意味着双方将有可能走得更深。国旅集团副总裁陈荣与华侨城副总裁刘平春接受记者采访时尽管没有对将来是否合二为一作出明确表示,但并不否认。

但据记者了解,两家合作的短期目标之一是抗衡香港中旅。

2007年6月,国资委批准香港中旅与中旅集团的重组方案,吞下中旅之后的香港中旅一跃成为中国旅游业一哥,以300多亿资产规模笑傲群雄。香港中旅内部人士甚至放言下一个目标是吞下国旅。

此消息一出,国旅压力骤增,对华侨城来说压力也不小。于是,两家感觉受到威胁的公司开始寻求联手。2007年7月起,陈荣开始往返北京、深圳,探寻合作方式。

按照目前的参股方案,国旅上市后的市值约一百亿,华侨城约三百亿,抗衡资产不足四百亿的香港中旅,刚刚打了一个平手。

借道华侨城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长期的重组目标?盖志新又对记者耍起了太极拳。“这个我们现在还没有谈,忙不过来。”盖笑称最后整合的意图得看股东、企业和出资人的想法,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91

中國國旅股東大會紀要 蘭權資本

http://xueqiu.com/6209619946/26471541
調研時間:2013年12月5日

參會高層:集團董事長蓋志新、總經理彭輝、董秘薛軍等高層出席了股東大會

公司簡介:

中國國旅主營旅遊服務及免稅零售,目前市值340億元, 2012年營業收入161億元,淨利潤11.8億元,淨資產收益率17.96%。中國國旅免稅零售的收入僅佔總收入的32.09%,但免稅零售的淨利潤佔總利潤已達66.9%,原因是旅遊服務(旅行社業務)毛利率很低,對利潤貢獻非常有限。公司未來看點在於它免稅零售業務。

免稅業一直以來由國家特許經營,目前只有五家公司獲得授權,其中四家公司僅授權在個別區域進行免稅經營,而中國國旅旗下的中免公司擁有全國範圍內的免稅經營權。目前中國的奢侈品消費總額約為3000億元人民幣,國內消費佔比僅大約35%,大部分來自國人在海外消費。海南離島免稅政策有利於奢侈品消費回流國內,離島免稅店相當於給予國人免稅購物的特權,新政策指導下,海南離島僅有兩家免稅店,分別由海免開設的海口店和由中免開設的三亞店。

以下為此次股東會的紀要:

1.   中免擁有5個市內免稅店牌照,其中大連、青島是否會重開?深免和珠免上半年收入和利潤下降比較多,是什麼原因?

青島免稅店受金融危機影響,外國旅客減少,前陣子關閉。未來青島不會單建免稅店,會嘗試旅遊綜合體,結合旅遊、免稅和商業。青島有一項目,950畝,計劃嘗試。深免和珠免業務下滑主要和香港控煙有關。

2.    今年國旅總體經營情況如何?未來三年的經營目標是什麼?公司對高管有沒有什麼激勵政策?

今年是豐收年。旅遊業務平穩發展,收入沒有去年高,但是利潤比去年好。免稅業務增長比較高。海棠灣購物中心準備明年8月份開業,原來計劃一期明年1月開業,後來財政部規定,一市一店,海棠灣開店後,把大東海的免稅店關掉。海棠灣1期商品不是很全,規模很大,所以一二期一起開業。海棠灣項目有七萬平方米,是原來大東海的七倍。DFS在全世界的免稅店,單體是兩萬多平方米,我們比它三倍還多。海棠灣的裝修到年底包括綠化、外立面的裝修,已經差不多了。

我們未來建綜合體,把我們免稅、旅行社的優勢發揮出來,以青島為試點,包括在上海自貿區也在探討。到2015年,集團收入目標是300億元,在公佈的企業發展報告應該有,利潤也應該到幾十億元。

激勵正在積極籌備,國資委基本認同我們的方案。需要等待審批。

3.   跨境通業務已經試運行了,這一塊是排他性嗎?

自貿區有兩個方面的政策,一是在金融方面的開放;二是貿易便利化。發改委鼓勵發展電子商務,分配到各個部委分別作為試點,其中分配給海關的就是跨境貿易的電子商務的試點,這個試點涉及到五個地方,上海、重慶、杭州、鄭州和寧波。上海的試點叫跨境通。

跨境可以做,我們有我們的優勢,我們本身業務對跨境這塊比較熟,非常關注並積極參與。

4.   公司在在線購物上有沒有什麼措施?大東海店關閉後,會否轉為它用?海棠灣位置稍偏,剛開始會否給經營帶來壓力?海棠灣的品牌合作方式是如何的?買斷式的還是會有其它方式?

在三亞的酒店建立觸摸屏預定商品,可直接在酒店下單,在機場提貨,不用在免稅店確認。這項業務在經海關部門審批,相信很快可以執行。

大東海項目做什麼還在考慮,可能轉為有稅零售或轉為其它商務。

財政部發文,海南離島免稅店只能有兩家,三亞就是海棠灣購物中心,海口應該是觀瀾湖店,其它不再受理。三亞的高端酒店目前主要在亞龍灣,亞龍灣到市區的距離與到海棠灣的距離差不多。搬到海棠灣以後,有免費開班車,已經開始訂購。海棠灣一線海岸大概有32家五星級酒店,它海岸線22公里長,亞龍灣7.5公里長,其它市區有些五星級酒店,但不是很多。從海口到三亞,海棠是必經之路,高鐵也有一站在海棠灣,免費開班車,可能10至20分鐘,最多半個小時,非常方便。

海棠灣品牌很大,我們會探討不同合作方式。

5.    旅遊法發佈後,全國旅行社業績數據都不太好,國旅目前情況怎樣,未來如何應對?在線旅遊社市場發展比較快,中青旅也在強推O2O市場,我們在在線市場這塊有沒有什麼計劃?

旅遊法實施以來,國旅的經營一切正常,旅遊法出台對正規經營的公司是有好處,並不是打擊。以前說國旅的價格太貴,現在很多人說國旅價格看起來還是挺便宜。我們價格根本沒有動。由於旅遊法出台,許多利用購物來獲取利潤的旅行社提高了價格。

網絡的發展對傳統的業務有一些衝擊,中青旅的遨遊網更多是銷售渠道。青旅營業規模比我們小,我們在全國的實體網絡和旅行社的數量比青旅大,所以我們的網絡首先是管控網。在6.30號前我們的B2B、B2C以及NC財務都全部打通,這對於我們下一步的轉型提升是利好。我們之間無法比較,大家的業務模式不太一樣。我們旅行社的數量、門店數量,在全國各地已經將近900家門店,管控壓力是比較大。今年加大了管控的力度。

6.   眾信也很快上市了,眾信中高端這塊,國旅會否加大投入?

旅行社業分三大旅行社:大社、中社和小社。國旅總社是屬於大社,大社的發展應該是往集團化和網絡化發展;中社例如眾信,往專業化發展,比如說批發,眾信的批發特別是歐洲市場,它做得比較集中。小社由於生產產品有限,更多的是銷售渠道。旅行法公佈以後,小社更多是賣大社、中社的產品。

7.對於自費和購物令的解讀?

旅遊法的出台並不是禁止客戶購物,實際上是要求我們旅行社不能以客戶購物為盈利目的,客人購物是可以的。大家在解讀購物令的時候希望注意到購物肯定會有的,但如何進行購物是需要區分的,我們讓律師給我們做了很好解讀,我們在這個問題會處理非常好的。

8.   自由行的比例在提高,對傳統的跟團游會否造成衝擊?

國旅1954年成立,有60年的歷史。自由行業務,從入境游一直就有,國旅是做入境游最好的旅行社。我們還有200人做產品的在做入境游的業務。我們把自由行叫做小包價業務。我們已經將國內部和自由行已經做了整合,現在成立了旅遊度假部。旅遊度假部是目前國旅最大的一個部門,它有效支撐了自由行的發展。從2014年開始,拿出一個具體的國家和地區作一個試點,比如說拿台灣,當試點成功,會複製,然後更多地鋪向國外。國內的自由行業務更多是訂個機票、訂酒店,利潤非常薄。

9.  明年海棠灣的折舊費用會否影響成長性?

海棠灣項目是把市場需求解放出來。大東海店購物面積無法真正釋放海南離島免稅政策的效益。海棠灣明年的發展仍然是以兩位數發展。海棠灣在做預算的時候,是按還銀行利息來做得,實際上我們沒有原來預計的,所以它的保點很低。未來的持續盈利或天花板的問題不好確切回答,因為其和大環境有關,可以類比的是,新光天地70元億銷售額,預計海棠灣不會低於這個數據。

調研結論及投資建議:

1、風險提示

 *與海口觀瀾湖店的競爭超過預期。

2、參考業績與估值:
查看原图
3、投資建議:

中國國旅是難得的業務增長明確、業務簡單、盈利能力強、政策面有更多利好空間的公司。券商開完股東大會後下調了業績預測,我們認為現在對明年公司的業績預測不高,存在超預期可能性。

對於這類公司,在三亞店新舊店的轉換階段,大家也許會擔憂不少風險點,我們比較看重一點:去三亞旅遊,很自然同時想到去免稅店逛逛。海南僅有兩家,海棠灣項目相地理位置不錯,為首選。這一點使得交接順利可能性很大,而不是風險,成長速度下滑在券商下調業績後也不是問題。最讓我們重視的海口免稅店對三亞免稅店的客流影響。海口店雖然位置沒有海棠灣店好,但總面積很大,未來競爭性值得持續跟蹤。

投資需要考慮估值及倉位控制,由於不適合公開平台發佈以防誤導投資者,有疑問或需要探討的朋友可在公司網站或微信留言。

(蘭權研究小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017

2014年中國旅遊上市公司發展報告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580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18 15:04 編輯

2014年中國旅遊上市公司發展報告
作者:Dink

 一、國內上市旅遊企業現狀

  (一)已上市國內旅遊企業53家,整體市值實現10年10倍增長


選取國內53家上市旅遊企業作為樣本,市值合計5393.55億元。登陸國內資本市場的旅遊企業共有43家,市值合計3393.46億元。其中主板企業15家,目前市值合計1573.15億元;中小板18家,市值合計1251.62億元,創業板2家,市值合計568.69億元;新三板已掛牌的企業8家。旅遊酒店類上市企業在國內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市場的企業總數占比分別為0.50%、2.55%、0.47%、0.32%;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中的市值占比分別為0.29%、1.22%、0.93%。


登陸海外市場的國內旅遊企業共有10家,首發募集資金93.32億元。其中登陸港交所企業3家,市值合計808.14億元;登陸納斯達克企業6家、紐交所企業1家,市值合計1191.95億元。







國內上市的旅遊企業,業態分布包括景區景點、賓館酒店、旅行社幾大類,其中景區景點企業占到45.7%。選擇海外上市的企業業態分別為在線旅行社、酒店集團、租車行業,其中在線旅行社企業占比40%。






歷數A股中的上市旅遊企業,首發募集資金125億元,增發募集資金約178億元,合計約300億元,但旅遊上市企業的整體市值10年翻了10倍,從2005年的235億元一躍至現今的3393.46億元,優質的上市旅遊企業標的十分稀缺,資本市場對旅遊企業的追捧和投資熱度都在逐年遞增。從旅遊市場一級市場的投融資現狀也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旅遊業投資事件從2008年的3起,一躍至2014年的130起,融資金額約300億元。






  (二)傳統資源型景區深耕細作、人文景區外延擴張加速


國內景區板塊2014年實現總體收入94.89億元,同比增長17.32%,其中,黃山旅遊收入最高實現14.9億元。宋城演藝收入同比增速最高37.78%,實現凈利潤2.65億元,位居景區類企業榜首。資源型景區峨眉山A、黃山旅遊、桂林旅遊、長白山收入增長率分別為66%、37%、33%、28%,均呈現穩步增長。傳統景區資源優勢明顯,經營性資產主要以門票和景區交通為主,憑借較高的知名度及較大的遊客底量,經營情況穩健。



宋城演藝:線上線下融合,打造O2O演藝帝國


人文型景區宋城演藝於2010年11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募集資金22.26億元。隨後募投動漫樂園、三亞千古情、麗江千古情、九寨千古情等多臺主題演藝,在夯實主業的基礎上,進軍電影與娛樂、廣告媒體;並與北歌、中雜集團戰略合作,同時收購在線演藝平臺六間房100%股權,進軍互聯網演藝行業,截至目前公司市值401.54億元,相比上市之初實現4倍增長。



  (三)傳統旅行社借力資本、實現跨越式發展


旅行社類企業實現總收入383.51億元,同比增長11.27%;凈利潤36.58億元,同比增長23.62%。其中,中國國旅借力免稅業務實現近200億收入,中青旅借力景區做大資產規模實現收入106億元。




眾信旅遊:全產業鏈的出境遊服務提供商


眾信旅遊於2014年1月作為國內首家民營旅行社在深圳中小板上市,募集資金3.37億;隨後通過定向增發 6.3億元購買竹園國旅70%股份,夯實出境遊供應商龍頭地位。與悠哉旅遊網戰略合作,打造線上平臺,並推出 “眾信掌上店鋪”,開展移動互聯時代下旅行社O2O營銷;入股旅遊衛視旗下“年假旅行”,打造T2O銷售模式;向香港子公司增資1400萬美元,開拓境外目的地市場,參與收購Clubmed3.5%股權;2015年,投資旅行社交平臺行者App的Pre-A輪、A輪投資世界玖玖,欲打造中國境外目的地直采的最大品牌。


登陸資本市場後,公司借助募集資金及增發資金實行了一系列的相關產業鏈並購,2014年實現營業收入42.17億元,同比增長40.32%,目前公司市值141.06億元,上市一年即實現市值翻倍增長。





  (四)酒店類企業業績暫時承壓,並購擴張仍在加速


2014年酒店類上市企業實現總收入288.44億元,同比增加1.44%;凈利潤16.65億元,同比減少5.15%,酒店類企業經營業績處於暫時性低谷。


其中,錦江酒店與錦江股份共實現營業收入123.07億元;如家實現營業收入62.72億元;華住酒店、首旅酒店分別實現營收49.65、27.91億元。如家酒店通過輸出管理、借助資本市場開展了大規模的並購,旗下酒店數從2002年6月的20家發展到2014年12月的2609家,增長了100多倍,酒店客房數在2014年底達到了296075間。






  (五)自駕、租車成出遊方式首選,租車企業實現快速增長


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國內短租自駕市場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7%,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在美國,前五大租車公司市場覆蓋率高達95%,而中國租車市場前十名的公司覆蓋率總和還沒有超過13%,市場的“大蛋糕”顯然很誘人。


目前,獲得融資的企業都在跑馬圈地,大舉購車。其中,規模最大的神州豪擲6億元,半年之內車輛保有量從6000輛提升至13000輛,目前車隊規模約5萬輛。2014年神州租車實現營業收入35.21億元,同比增長30.28%;並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4.36億元。






  (六)技術創新引領產業變革,在線旅遊企業收入逐年翻番


站在互聯網+旅遊的風口,在線旅遊市場發展勢頭正猛,PhoCusWright的調查報告指出2011年的比例為26%的手機用戶曾使用其手機設備預訂和(或)購買旅遊產品,如酒店客房或機票,2012年這一比例上升到30%。到2014年,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所產生的收入將占在線旅遊總收入的近20%。


根據在線旅遊平臺Travelzoo旅遊族針對中國大陸用戶的年度調研顯示,2014年中國移動旅遊市場規模達到1247.3億元,通過移動端預訂旅遊產品的比例占到了46.5%,逼近PC端。


同時,在多輪激烈競爭後,在線旅遊移動端市場集中度較高,據易觀國際報告數據,攜程、去哪兒、阿里去啊、活力天匯(航班管家、高鐵管家)四家廠商包攬了中國在線旅遊移動端市場總份額的77.1%。



2014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達3077.9億元,同比增長38.9%,占旅遊業總收入的比重為9.2%,比去年提升1.7個百分點,主要受機票、酒店、度假三大核心板塊的利好發展驅動。


從細分領域來看,機票是在線旅遊市場中發展最成熟的領域,由於其基數較大,因此發展增速相對較慢。近兩年國內休閑度假需求逐漸釋放,酒店市場持續火熱,2014年中國在線酒店市場增速升至30.0%左右。同時,度假也是在線旅遊行業中最熱門、發展增速最快的板塊,2014年在線度假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增速保持在40.0%以上。OTA加速線下滲透,二三線城市“圈地運動“苗頭初現。



雖然各大在線旅遊公司2014年業績普遍陷入巨額虧損的泥潭,但其移動端的業務發展表現搶眼:去哪兒網移動端累計下載量超6億;航班管家去年全年完成63.1億元的交易額,同比增長900%;同程旅遊景點門票業務2014年移動端訂單占比已達70%。據易觀國際分析,2015年將成為在線旅遊行業的轉折年,移動端旅遊預訂將成為在線旅遊企業角逐的主戰場,預計2017年移動端占比將達到76%。


攜程、途牛、去哪在各細分市場均表現突出,市場份額較高,其中,攜程在跟團遊、自助遊、出境遊、國內中長線遊幾個細分市場份額均為第一。三者通過創新有力推動中國度假旅遊市場互聯網化進程,屬於領先者廠商。攜程實現營業收入73.47億元,同比增長36.39%;去哪兒收入實現翻番增長,營業收入17.57億元,同比增長106.45%;途牛營業收入35.35億元,同比增長81.31%。




攜程:移動化、平臺化、小團隊創新,打造一站式旅遊服務大平臺


攜程創立於1999 年,作為中國領先的綜合性旅行服務公司,攜程旅行網於2003 年12 月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其占據中國在線旅遊50%以上市場份額,是絕對的市場領導者。2000 年,攜程網並購北京現代運通訂房中心,拓展了酒店預訂業務;2002年,攜程網並購北京海岸航空服務有限公司,拓展了機票預訂業務;2008 年,攜程網收購中軟好泰,增強了酒店預訂系統;2010 年,攜程網收購中國古鎮網,進一步增強了其作為在線旅遊商的實力;2012 年,攜程網投資太美旅行,表明了其進軍高端旅遊市場的意圖;2013年投資易到用車和一嗨租車,進軍租車領域,打造一站式服務;並且持續大力發展無線端,搶占移動互聯網市場;2014年攜程謀劃“平臺+OTA” 的戰略,計劃將所有業務平臺化。攜程網一直在穩健中積極發展,截至目前,攜程總市值達85.1億美元。


2014年攜程實現營業收入約78億元人民幣,相比2013年增長36%。其中,住宿預訂量同比增長63%,營業收入為32億元,同比增長45%;交通票務預訂量同比增長90%,營業收入為30億元,同比增長36%;旅遊度假業務營業收入為11億元,相比2013年增長13%;商旅管理業務營業收入為3.73億元,相比2013年增長40%。2015年一季度,攜程將旗下包括慧評網與國內領先的酒店管理系統(PMS)供應商中軟好泰在內的子公司重組合並,成立了眾薈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實現酒店的數據化運營。



去哪兒:打造國內最大的垂直搜索引擎


去哪兒創立於2005 年,是中國第一個旅遊搜索比價引擎。2006年7月,著名的矽谷風險投資商Mayfield和金沙江創投完 成對”去哪兒”的投資。2007年5月,“去哪兒”獨立用戶訪問量突破500萬,並被明確定位為中國最熱門的旅遊新媒體之一。2007年11月,“去哪兒”的酒店搜索的數據量首次突破15,000家,突破性的發展讓消費者可更全面地搜索全國各地與各種等級與類別的酒店。2008年4月,“去哪兒”推出了倍受註目的新服務”簽證”搜索頻道。2008年6月,推出了中國首例國際航班搜索服務。2008年8月,獨立用戶訪問量突破2400萬。2011 年百度成為去哪兒第一大股東,技術驅動公司不斷發展。2013年11月1日,國內最大的在線旅遊搜索平臺去哪兒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截至目前,市值53.31億美元。


2014年去哪兒實現無線收入7.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4.9%,占總營收的40.3%,占P4P收入的42.5%,(2013年占比分別為15.6%和17.2%)。全年總機票量8,390萬張,相關P4P收入為11.7億元,同比增長112.5%,主要得益於總機票量64.0%的增長。酒店間夜總數為3,210萬間夜,酒店P4P收入為3.5億元,同比增長79.0%,主要得益於酒店間夜總數實現了98.1%的增長。



途牛:深耕細作,打造精品旅遊線路


途牛網創立於2006 年10 月,分別於2009年完成數百萬A輪融資、於2011年完成5000萬美元C輪融資,並成功於2014年在納斯納克市場上市。創立之時,攜程、藝龍已經是行業內的佼佼者,途牛網選擇只做旅遊路線並對這一細分市場進行深耕細作。創立伊始,途牛團隊在半年時間內,花費巨大的精力建立起國內最全面的景點庫,涵蓋全球4 萬多個景點,目前景點庫已經超過了5 萬個景點。2009 年,途牛網開始設立自己的旅行社,直接跟消費者簽合同並收取一定費用。這一年他們還拿到了DCM 等近千萬美金的投資。有著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撐,途牛網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目前為止,途牛旅遊網提供8 萬余種旅遊產品供消費者選擇,涵蓋跟團、自助、自駕、郵輪、酒店、簽證、景區門票以及公司旅遊等。途牛旅遊網憑借在線訂購旅遊線路模式及兼有傳統旅行社的線路優勢,走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截至目前市值7.14億美元。


途牛2014年全年營收為35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81.3%。跟團遊營收(以全額確認)為34億元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81.4%。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包括歐洲、北美、韓國、日本等在內的出境目的地旅遊需求的快速增長,以及國內遊的增長。2014年跟團遊(不包括跟團周邊遊)出遊人次為71.1萬,較2013年的36.7萬人次增長93.9%,而跟團周邊遊出遊人次為107.4萬人,較2013年的68.7萬人增長56.4%。自助遊營收(以凈額確認)為9310萬元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90.4%。營收的增加主要是由於馬爾代夫及國內熱門目的地旅遊的增長。2014年自助遊出遊人次為39.6萬人,較2013年的22.1萬人次增長78.7%。




  二、美國本土上市旅遊企業對國內旅遊企業的啟示


  (一)國內旅遊企業上市融資空間廣闊


目前,國內上市旅遊企業總市值僅為美國上市旅遊企業市值的十分之一,但中國國際遊客已接近美國水平,數量上僅有600萬人次差距,中國國內的旅遊市場也將更加火爆,巨大的行業機遇將會催生更多的中國旅遊企業湧現,借助資本的力量騰飛。


美國資本市場上的本土旅遊企業共有31家,市值合計約3萬億人民幣,加速並購、海外擴張與全球化經營的策略培育了8家市值超過百億的大集團,其中迪士尼市值1872億元,希爾頓集團市值291.84億元,全球最大在線旅遊服務商Priceline市值654.44億元。從業態來看:主題公園發展蓬勃,有迪士尼、六面旗等11家企業;其次是大型酒店集團10家,由希爾頓、萬豪、喜達屋、洲際四家百億市值企業引領行業發展;3家郵輪企業嘉年華、皇家加勒比與麗星占全球80%市場份額,並且繼續保持增長勢頭;美國的在線旅遊企業市場滲透率高達60%以上,分工較明確、競爭合作有序,市場集中度高。


  (二)酒店業公司擴張潛力巨大


整體上看,國際一流酒店集團處於成熟市場的發展過程中,而國內的酒店集團處於高速增長的新興市場中,從國際酒店集團的規模對比來看,我國酒店上市公司的酒店總數及客房間數仍有10倍的數量級差距,並且增速較之緩慢。由此,對於新興市場,規模增長和重組並購是發展的主線。


發源於歐洲的酒店業,二十世紀50年代,在美國得到了規模化、標準化和集團化的發展。根據2014年Hotelmag評選出來的世界排行前10的酒店集團中,有6家總部設在美國。美國酒店業反映出了當代旅遊業的發展趨勢:首先,酒店業的所有權面臨巨大變遷,並購的浪潮不斷擴大,甚至波及了整個旅遊業。酒店業由獨立經營朝著連鎖、特許經營、管理合同的方式發展,充分實現著“規模經濟”和自然擴大規模的潛力。如國際酒店業中,以希爾頓、凱悅、萬豪、喜達屋、洲際等為代表的31個國際飯店管理公司的47個品牌通過自行投資、委托管理、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進入中國。其次,酒店不斷開拓新型品牌,適應多角度全方位定位適用群體的戰略。如在1996年,喜達屋飯店及度假村國際集團,它擁有100家飯店,2.65萬間客房,年收入為3.85億美元。1998年,喜達屋完成了更名、對ITT集團和Westin飯店的購並三件大事,這在其發展歷程中具有相當大的影響。當前,旗下有聖·瑞吉斯 St.Regis、W飯店 W Hotels、艾美 LeMeridien、福朋喜來登 Four Points、雅樂軒酒店(A Loft Hotel)等多個品牌,實現不同定位,從而促使全產業鏈發展,有利於多元化布局,迅速提升市場集中度和利潤率。




  (三)著力發展主題公園、郵輪等新型休閑度假業態


自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第一家主題公園“錦繡中華”在廣東深圳誕生後,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斷發展,我國主題公園的開發正轉變到理性開發以及規範化運營的發展階段。目前,國內主題公園仍然有相當大的潛力尚未開發,應從主題內容豐富、挖掘文化內涵、增加休閑度假元素等多方發力,註重盈利模式的的開發與創新。


美國的主題公園是世界主題公園的鼻祖,這與美國人的追求刺激、喜歡冒險,樂於參與的天性有關。從1955年,第一個迪斯尼在洛杉磯建成開放後,主題公園已經成為美國大眾,尤其是年青人最喜愛的娛樂目的地。迪斯尼公司除了主題公園外現在還擁有電影、電視、房地產等多元化產業,而主題公園及度假區所占公司的經濟份額並不高,但其形象、品牌價值極大。2014年,迪斯尼主題公園分布於四個國家(美國、法國、日本和中國),六個城市(美國有奧蘭多和洛杉磯二處,中國有香港和上海兩處)。其中1971年10月1日開始開業的奧蘭多迪斯尼項目含六個主題公園,占地面積有17萬畝,為迪斯尼最大的一個項目。現在當地政府對每位住宿的遊客收3美元/天作為地方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迪斯尼在美國聘有員工17.5萬人,每年的經濟效益達90億美元。其高收益依賴於其全球擴張的步伐,其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和融資方式為“米老鼠”打開了通向世界的大門。




2014年,Disney主要營業收入來自媒體網絡收益211.52億美元(占比43.33%),主題公園收益150.9億美元(占比30.93%),影視制作收益72.78億美元(占比14.91%),消費品收入39.85億(占比8.16%),互動媒體收益13.03億美元(占比2. 67%)。






除迪士尼外,“六面旗”(SIXFLAGS)也是一個影響巨大的主題公園,也是世界最大的地區性主題公園公司。其第一個主題公園於1961年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開業,當年的門票為2.95美元,且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一票通的主題公園,“一票通”理念後來被旅遊界所廣為應用。現在,該公司擁有主題公園30個,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各有一個以外,其它28個均分布於美國境內,號稱全美95%的人口分布在該公司主題公園的8小時車程範圍內。在美國境內其有3萬員工,去年有3400萬遊客在該公司的主題公園內享受了2.5億小時,平均每人在公園待有7小時25分鐘,全年產生的經濟效益達11億美元。


盡管郵輪業被譽為“漂浮在黃金水道上的黃金產業”,但由於我國港口的功能較為單一、供應機制尚未健全、旅遊產品供應商經驗不足、岸上旅遊產品的豐度欠缺以及區域郵輪旅遊合作機制不完備等瓶頸制約,我國的郵輪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而隨著亞洲經濟騰飛,亞太地區郵輪業增長速度已超過了世界平均值。2009年12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首次提出“要把旅遊業培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要培育新的旅遊消費熱點,支持有條件地區發展郵輪、遊艇等新興旅遊;把郵輪、遊艇等旅遊裝備制造業納入國家鼓勵類產業項目”。政策、經濟的利好推動了國際郵輪巨頭在中國加碼布局:皇家加勒比郵輪與國旅啟動中國首個“郵輪周”活動;嘉年華集團則與大型央企招商局集團合作打造中國首個世界級郵輪品牌。根據研究機構MOT預測,到2020年中國郵輪旅客有望達到450萬,並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郵輪消費市場。


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前期,郵輪行業初具規模,經過200多年的發展,郵輪業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狀態。美國在奪取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的同時也占據了國際郵輪旅遊市場的核心,是全球郵輪經濟的最主要受惠者。2013年全球郵輪客運量北美達1.18億人次,占據55%,其次是歐洲占據30%;世界其他地域只有15%。其中,北美的市場規模中美國占據92%。






全球郵輪旅遊市場主要為三大著名郵輪公司嘉年華郵輪公司、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與麗星郵輪集團公司所控制,在全球郵輪旅遊市場占80%以上的份額。其中,嘉年華和皇家加勒比均位於北美。嘉年華郵輪是世界最大的遊輪公司,2012年52%的市場占有率奠定了其在郵輪行業的領導地位。公司擁有101艘巨型郵輪以及十條完全不同的航線。每年搭載的乘客有850萬之多。嘉年華郵輪成立於1972年,早期通過大量收購和改造貨運郵輪擴大自己的運載能力,並在十年後大量購買新郵輪。隨著郵輪行業的崛起,嘉年華郵輪再次通過收購其他郵輪公司迅速擴張,並在2003年與英國最大的公主郵輪公司合並後成為世界最大的郵輪公司。


強大的資本力量、完善的配套設施、發達的對外交通網絡、豐富的旅遊觀光資源及國際化的郵輪經濟政策推動美國遊輪業發展。(1)美國郵輪業在發展之初便利用歐洲-美洲之間的航運便利,借助強大的資本力量迅速擴張,形成了產業力量。目前已形成產業化、多元化、日常化發展,郵輪業的旅遊消費者多是平民;(2)建立了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包括母港碼頭、停靠碼頭和小碼頭。美國郵輪母港數世界排名第一,佛羅里達是美國的郵輪中心,佛羅里達州發送遊客數量占美國的56%。美國最大的三個郵輪母港邁阿密、卡納維拉爾港、埃弗格雷斯港都在佛羅里達州。而中國只有上海和廈門建成了專業碼頭,配套設施也剛剛起步;(3)由於郵輪碼頭只是旅客上下船的節點,一般需要發達的內陸交通實現遊客快速集散,美國發達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及對外交通設置為其提供有效保障;(4)美國郵輪經濟集中發達的城市較多都是註明旅遊目的地集中了歷史人文古跡或者大都市的經濟文化景觀;(5)美國政府對發展遊輪產業制定積極鼓勵政策,旅遊、交通、港口、海關、口岸等多個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形成了國際化的運作機制




  (四)提升在線旅遊競爭力,全球化經營


我國自1996年旅遊電子商務網站出現後,以攜程200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為標誌,我國的OTA公司進行快速發展階段且出現多家在美國上市的在線旅遊企業,如藝龍,去哪兒等。目前,我國OTA公司增長面臨藍海。2005-2013年中國主要在線旅遊企業的平均收入年複合增長率為33.9%,明顯快於美國同業7.2%的增幅,但中國在線旅遊滲透率可能僅為個位數,顯著低於美、英等國50%的滲透率。一些國外公司也看準機遇試圖進入中國市場。2014年Priceline向攜程投資5億,Priceline將向攜程用戶開放其在中國本土以外的全球超過50萬家酒店資源,攜程也將對Priceline開放其在中國地區的超過10萬家酒店資源。此外,攜程用戶將可以享受Priceline的租車及餐館預訂服務,Priceline客戶也能夠享受攜程的機票和景點門票預訂服務。


美國的Priceline以反向定價著稱,是在線旅遊C2B的開創者;Expedia以代理+批發商為主、品牌多元化;TripAdvisor特色是旅遊社區和評論網站,三者市值均超過百億。我國自1997年首個旅遊網站上線,已走過18年歷程,並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和大眾旅遊時代的來臨,我國在線旅遊業將加速變革,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從優化庫存管理,產品結構,提升售前售後服務,夯實在線旅遊競爭力。同時,通過並購整合、渠道下沈和全球化經營,實現做大做強。


美國的OTA企業已經基本建立了通過廣告收益、交易收益、代收業務收益及合作夥伴收益多條收入渠道的較為完善的生態旅遊盈利環境,其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及全球領先的移動互聯網技術極大的推動了OTA的發展。相較而言,美國OTA多做酒店,且基本都是線上工作;而中國OTA主要集中於機票業務,酒店住宿業務稍遜一籌。



Priceline


Priceline作為全球主要在線旅遊公司之一,通過旗下六大主要品牌Booking.com、priceline.com、Agoda.com、KAYAK、rentalcars.com及OpenTable運作。1998年創立,融資1億美元;2001年2月,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斥資7352萬美元,獲得Priceline的17.54%權益(後逐步增持超過30%),成為Priceline的最大股東;2003年以後,整個市場大環境逐步好轉,Priceline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開始飛速成長;2004年9月,Priceline斥資1.61億美元,收購了英國線上酒店預訂服務公司Active Hotels,正式進軍歐洲市場;2005年7月,繼續以1.33億美元收購了荷蘭的酒店預訂網站Bookings BV;2007年11月,Priceline收購了位於曼谷和新加坡的在線酒店預訂公司Agoda進軍亞洲市場。讓Priceline真正獨樹一幟的,當屬其創立的C2B的反向定價模式。根據“產品越接近保質期使用價值就越小”的原理,其允許客戶自定義其在線預訂的要求,這種模式既滿足了商務散客需要控制預算、又要高性價比的住宿需求,也使淡季或閑置酒店住房得到收益,同時不顯示報價信息也保護到了酒店的品牌定位。Priceline競爭優勢明顯,以678.54億美元的市值高居在線旅遊榜首。




TripAdvisor


TripAdvisor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付費廣告點擊收益8.7億美元 (占比69.82%),訂閱、交易及其他收益2.4億美元(占比18.9%),展示付費廣告收益1.4億美元(占比11.24%)。






  三、對中國旅遊企業上市的融資建議


  (一)充分發揮上市融資對企業和行業發展的優勢


旅遊行業投資的“勢”就在眼前,資本的力量日漸發力,旅遊業正迎來二次創業的高潮,日益成為驅動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力量。


目前國內資本市場分四個層級:上交所的主板、深交所的中小板、創業板、以及全國股權轉讓系統的新三板,前三者融資能力較強,新三板略弱。同時,IPO籌集資金能夠為企業的二次飛躍聚集資本,增強公司收購兼並能力,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功能。攜手資本助力好的企業發展,有助於企業形成規範的現代治理結構,提高知名度、擴大業務擴張能力。





  (二)政府及部門推進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大型旅遊集團


目前,國內上市旅遊企業以國有企業為主,旅遊行業內的國有企業改革應走在全國的前列,做一些大膽的探索。各省級單位應積極整合優質資源,建立大型旅遊控股集團,運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優質企業實現與資本的對接。通過資產證券化、並購基金等模式加大旅遊業的投資規模,引入戰略投資者市場化運作,提升旅遊項目的投資回報率,吸引更多的資金關註旅遊業,形成良性循環,以實現旅遊業真正的崛起。對於已設立省級旅遊集團的地區,應打破大集團小公司的模式,積極推進企業體外優質資產註入,做大企業資產規模。鼓勵企業管理者持股,完善績效與經營指標的考核體系,進一步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真正打造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旅遊集團。


同時,鼓勵已上市傳統景區企業打破地域限制,加快外延式擴張,多元化布局,打通產業鏈,做大企業規模。鼓勵酒店集團通過收購兼並做大資產規模,做大委托經營管理規模,真正培育出幾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酒店集團。

  (三)推進景區、郵輪、主題公園等企業登錄主板、中小板、創業板


現階段,居民出遊熱情高漲、旅遊行業市場空間廣闊,但優質的景區資源仍供不應求,郵輪、主題公園等休閑度假業態仍亟待豐富。景區、本土主題公園的產業鏈延伸潛力巨大,中國郵輪市場初具騰飛態勢。國際郵輪巨頭加碼布局中國市場,中國的郵輪母港建設也在進一步提速。《航運展望》預測,2030年,中國有望超越英國和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郵輪旅遊市場,打造現代派郵輪派系,將郵輪視為海上度假勝地,雖然目前國內郵輪的滲透率較低,但預計郵輪旅遊將逐漸成為大眾化的旅遊方式。


景區、主題公園、郵輪產業實現擴張均需要較大的資本投入,因此,應推進符合條件的景區、主題公園、郵輪企業登主板及中小板市場、借助資本實現快速擴張。



  (四)鼓勵技術創新的初創企業登錄新三板、海外資本市場


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新三板為處於初創期、成長期的高新企業開辟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能夠為盈利模式較好的虧損企業籌集到所需資金,從而做大做強。同時,海外資本市場也為很多前景廣闊,尚未盈利的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海外上市的優勢包括企業要求標準較低、發行速度較快;但劣勢在於估值水平低於A股市場、上市成本較高。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現階段旅遊行業需求旺盛,優質產品仍供不應求,現階段,在深挖企業價值、多元化經營、提升盈利能力的同時更要加快旅遊企業與資本的對接,通過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為旅遊企業擴寬融資渠道,把握旅遊行業蘊含著的巨大發展機遇,助力旅遊企業跨越式發展,實現旅遊業的崛起。(來源:申萬宏源)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715

中國國旅否認與港中旅、華僑城合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8241.html

中國國旅否認與港中旅、華僑城合並

一財網 樂琰 2015-11-06 13:21:00

中國國旅及控股股東未就本公司和港中旅、華僑城整合事宜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過相應方案。

從昨天晚間起,一則關於中國國旅、港中旅或合並的消息不脛而走,甚至還有傳言稱中國國旅、港中旅、華僑城三家或合並。面對如此狀況,中國國旅(601888.SH)坐不住了,其11月6日發布澄清公告稱,該公司及控股股東未就本公司和港中旅、華僑城整合事宜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過相應方案。

關於國旅、港中旅合並事宜,早在今年上半年國旅為期兩個多月的重大事項停牌進入尾聲時就有相關言論。當時業內傳聞表示,中國國旅或將與港中旅合並。如今甚至有消息稱,華僑城也可能涉及此次合並。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上述傳言輾轉聯系中國國旅、港中旅、華僑城,但三家大型旅遊企業的內部人員均不對此事表態,僅稱並未聽說過有確切的消息。

正當一切都在撲朔迷離之際,6日上午,中國國旅發布澄清公告表示,2015年11月5日,有媒體陸續發表題為《傳國旅被港中旅並購獲國資委放行》、《傳國旅與港中旅正接洽並購事宜》等新聞報道並被網絡廣泛轉載。該公司對報道內容進行了核查。報道稱:港中旅將與中國國旅組成“新國旅”,或中國國旅、港中旅、華僑城三家央企合並,報道稱國資委在今年七月已對該交易放行。

中國國旅進一步表示,經核查,該公司針對上述報道事項說明如下:央企重組整合相關事宜由上級有關部門決定,經征詢本公司控股股東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東未接到有關文件。該公司及控股股東未就本公司和港中旅、華僑城整合事宜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過相應方案。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國旅和港中旅均是國內大型旅遊集團。中國國旅主要業務是免稅店業務和旅行社業務,主要優勢是在免稅店業務。中國國旅今年的半年報顯示,其旅遊服務業與商品銷售業營收各占總營收月50%,旅遊服務業毛利率為10.75%,而免稅商品銷售的毛利率在46.86%,總的商品銷售業的毛利率45.44%。

勁旅咨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認為,如今旅遊業界正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資本並購時代,曾經難以想象的攜程與藝龍並購、錦江系控股鉑濤等事件,如今都發生了,即便是“老冤家”攜程與去哪兒,在經過攜程與百度換股後也成為“一家人”。不過不同的並購背後原因不同,有些是出於業務需要,有些是資本騰挪手段,有些則是非市場化的指令性合並。無論合並與否,關鍵在於企業本身核心能力,如果合並後難以整合,依然各自為政,那麽無益於業務發展。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85

國資委:國旅整體並入港中旅 成其全資子公司

國資委: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整體並入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公司。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監管企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17

中國國旅:控股股東變更為中國旅遊集團 實控人仍為國資委

中國國旅晚間發布公告稱,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公司539,846,100股股份全部無償劃轉給中國旅遊集團公司的證券過戶登記手續已經辦理完成。本次股份轉讓過戶完成後,公司控股股東變更為中國旅遊集團公司,持有公司55.30%股份,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不再持有公司股份。本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仍為國資委。

此前,中國旅遊集團總經理姜巖曾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中國旅遊集團公司組建後,集團共有5萬名員工,集團的資產總額已經近1500億元,麾下已有香港中旅(0308.HK)、中國國旅(601888.SH)和華貿物流(603128.SH)三大上市公司,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利潤總額近60億元。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旅遊央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21

中國國旅宣布全面抵制APA酒店集團 終止一切合作關系

據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官方微博消息,近期,日本APA連鎖酒店在客房內放置右翼書籍的事件在網絡上被曝光,引發了中國民眾的強烈憤慨。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簡稱“國旅總社”)率先行動,宣布全面抵制APA酒店集團。

APA酒店的惡劣行為和態度,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自APA酒店視頻曝光後,國旅總社的電商品牌“國旅在線”第一時間對涉及APA酒店的所有產品進行下架處理,不接受客人以任何形式預訂APA酒店集團旗下酒店。國旅總社本部及全國所屬企業立即展開清查行動,終止與APA酒店集團的一切合作關系,停止使用該酒店作為地接酒店並下架所有該酒店的旅遊產品及相關宣傳廣告。

國家旅遊局1月2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APA酒店這種錯誤做法是對中國遊客的公然挑釁,嚴重違反旅遊業基本公德,國家旅遊局對此堅決反對。國家旅遊局已采取相關措施,要求所有出境旅遊企業和旅遊電商服務平臺全面停止與該酒店的合作。

國旅總社表示,堅決支持和擁護國家旅遊局的決定,同時呼籲所有中國旅遊訪日團組和遊客,積極響應國家旅遊局號召,自覺抵制APA酒店的錯誤做法,不進該酒店消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799

中標香港機場煙酒標段 港中旅國旅重組後發力免稅業務

在港中旅和國旅集團戰略重組後,成立了資產規模達1500億元“中國旅遊集團公司”,麾下擁有中國免稅集團業務的中國旅遊集團公司正在該領域邁出實質一步。

香港機場管理局(下稱“機管局”)公布了香港國際機場煙酒產品經營牌照新一輪中標結果,由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免集團”)和拉格代爾旅遊零售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中免-拉格代爾有限公司,最終獲得了今年年底開始的煙酒產品經營牌照。

業界認為,獲得香港機場煙酒產品經營牌照對於中免集團而言意義重大,不僅在免稅品方面會極大提升中免集團收益,最重要的是讓中免集團能與DFS等巨頭在直面競爭中優化企業結構和策略,聯動中國旅遊集團公司整體發展。

瞄準香港機場免稅生意

此次由中免集團與拉格代爾旅遊零售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中免-拉格代爾有限公司,獲得今年年底開始的香港機場煙酒產品經營牌照。中免集團在中國及東南亞市場擁有248家零售門店,運營著全球最大單體免稅店——三亞國際免稅城,其母公司中國旅遊集團由港中旅集團與國旅集團於2016年戰略重組而成。拉格代爾旅行零售是全球旅遊零售運營商,業務分布在歐洲、中東、非洲、 北美、亞洲等31個國家、 220個機場和 700個火車站,主要提供免稅品、奢侈品、旅遊必需品和餐飲服務。

談及此次合作,拉格代爾旅遊零售亞太區首席運營官Emmanuel De Place表示:“中免集團與拉格代爾旅遊零售的合作,可發揮兩大旅遊零售商的優勢。我們在亞洲的營銷網絡一直在擴展。中免集團擁有獨特的‘旅遊+免稅’業務模式,依托其母公司的旅遊資源,可實現每年服務旅客5億人次,擁有超過2100家旅遊門市、140家酒店、12個中國知名景區景點。相信兩家公司的合作將帶來令人興奮的可能性。”

中免集團總裁陳國強指出:“非常榮幸中標香港國際機場煙酒產品經營牌照,這是中免集團免稅業務國際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我們將攜手拉格代爾旅遊零售為出入香港國際機場的旅客呈現全新免稅購物體驗。”

此次香港國際機場煙酒產品經營牌照涉及8個店面總計約3400平方米的經營面積,說到未來將如何呈現全新的煙草、酒水免稅店,中免集團首席運營官Lee Charn Cheng表示:“我們將從產品、體驗和服務三個維度著手。匯總中免集團和拉格代爾旅遊零售優勢,帶來產品組合,包括全球最齊全的中國煙草、酒水品牌組合,設立美食制作工藝互動體驗區、VR購物體驗等。”

在接下來7個月的時間里,中免集團和拉格代爾旅遊零售將著手布局實質業務。

中免的“大算盤”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此次香港機場煙酒產品經營牌照的競爭非常激烈,包括DFS等強大的對手都不容小覷,而中免集團一直到公布結果之前都保持低調,就連企業內部都對此次競標的具體情況處於保密狀態。

中免集團在中國及東南亞市場擁有248家零售門店,緣何如此看重層次香港機場的合作?

“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連系全球逾190個航點,2016年旅客吞吐量再創新高達7050萬人次。作為全球最繁忙客運機場之一,其免稅煙草、酒水業務的在全球免稅業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利於提升中免集團的整體收益。且這次競標的對手中還有DFS等,對中免集團而言,最重要的是通過此次競標可以真正與國際免稅業大佬們一爭高下,也在未來對香港機場的免稅品經營中獲得更多經驗,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接近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勁旅咨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指出,中免集團的此次競標並不是簡單的只看其與香港國際機場的合作,而是要結合其背後整個中國旅遊集團來看。

“中國旅遊集團重組後涉及旅行社、酒店、景區、免稅店、地產、物流、金融和郵輪等諸多業務,今後會更註重旅遊投資、海外發展等,麾下已有香港中旅(00308.HK)、中國國旅(601888.SH)和華貿物流(603128.SH)三大上市公司,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可謂是中國最大的旅遊央企。麾下有國旅總社、中旅總社、香港中旅社、中國免稅、維景等品牌。這些都是可以聯動並互相支持業務的,比如對於香港國際機場而言,此番選擇中免集團也是看重內地遊客赴港旅遊商機,希望通過中國旅遊集團能獲得更多遊客資源。中免集團的免稅品吸引力也可以助推相關兄弟旅遊企業和酒店企業的客源消費力。中國旅遊集團要的是整體業務的同步拉升。”魏長仁分析。

財富品質研究院數據顯示,2015年全球免稅市場容量首次超過400億歐元,較2014年增長16%,較2011年市場容量幾乎翻了一倍。全球免稅市場呈現出四大特點——兼並與收購步伐加快、中國購買力強勁、亞太市場表現突出、多樣化經營或帶動新增長點。

然而免稅店業務挑戰也不小。

資深零售業人士沈軍坦言,免稅店的資質申請很難,牌照的獲得很難,而中免集團等幾家雖然持有牌照,但品牌等引入、貨品的更新速度、品類的齊全程度等都是考驗,曾經就有免稅店因為貨品匱乏而生意冷清,這些都是中免集團需要註意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399

中國國旅:擬10轉10派10 證金增持至3.8%

中國國旅晚間披露2016年報顯示,公司營收224億,同比增長5.16%;凈利18.1億,同比增長20%。同時,公司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0元(含稅),每10股轉增10股。

同日一季報顯示,公司營收57.81億,增長10.54%;凈利7.18億元,同比增長3.08%。從股東名單來看,牛散潘斐蓮於去年第四季度增持至0.81%股份新進前十大股東,一季度再度增持至0.89%,而證金公司也一路增持,目前持股3.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284

真旅網合並不夜城國旅

1 : GS(14)@2011-03-28 23:55:29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28/yOMDAwMDIyOTEyOA.html

  
  
「我們實際上一開始就『同居』了,現在宣佈合併只是法律上的手續而已。」不夜城國旅董事長施紀軍開玩笑說。
本報記者獨家獲悉,今年初,國內最大的航空票務代理商之一不夜城國旅旗下的機票業務已經併入全網旅行社真旅網。
這一次,施紀軍完成了「互聯網化」的關鍵一跳。
在此之前,不夜城國旅董事長施紀軍已經以資源入股真旅網,成為後者第二大股東,並在真旅網擔任副董事長。
合併之後,真旅網和不夜城仍將維持兩個獨立的品牌,只是,不夜城的機票代理網絡將轉至真旅網,成為後者B2B業務的一部分。
在人員安排上,施紀軍將擔任真旅網全球集團的副主席,掌管真旅網國內所有的票務代理業務以及不夜城的其它業務;而史習德仍是真旅網的主席和CEO,負責真旅網平台的運營和國際擴展。
無論是施紀軍、史習德還是真旅網的機構投資者凱旋創投合夥人金鵬,都將這次合併視為「強強聯合,優勢互補」。
計劃之中的合併
傳統的機票代理業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危機。
早在去年4月,法航就推出「零佣金」,幾個月後,漢莎、瑞士航空、國航、東航、南航等航空公司也紛紛下調部分航線的機票代理佣金。「雖然現在還沒有完全零佣金,但佣金肯定會越來越少」,施紀軍認為。
壓力的另一來源是航空公司不斷加大的直銷比例,東航、深航、中國聯航等多家航空公司甚至都已經開通了淘寶店。以國航為例,2006年,其機票直銷額僅佔全部收入的0.4%,2008年,已躍升至8.7%,2012年的目標是14.9%。
已經在機票代理業打拚了10多年的施紀軍絕不是今天才感覺到危機的步步緊逼。
借助互聯網技術,後來者攜程迅速崛起,規模超越了1995年就起步的不夜城國旅。施紀軍意識到,互聯網化已成為必然,但最關鍵的是,「誰能夠真正做到通過互聯網來做業務」。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2006年就開始四處找人、找錢,要做全網絡旅行社——真旅網的原因。「通過這種高科技的手段,肯定是產值越大,你的成本會越來越低」,他說。
但在併入真旅網之前,不夜城國旅下面的整個票務代理網絡只服務於不夜城自身的機票業務,賣的也只是機票這個單一產品。

旅網可以為他們提供機票之外的更豐富和便利的旅遊產品。比如做中國到國外的出境游,傳統旅行社要到處尋求第三方提供酒店等產品,或者根本沒法提供機票以外
的服務。而成為真旅網的代理商,就可有直接貨源直接做了,同時還省卻了兌換貨幣的流程。目前,真旅網在澳洲、歐洲、美洲等地都設立了分支機構。
金鵬認為,將不夜城國旅的代理商轉到真旅網的平台,意味著,不僅可以幫他們加深與下遊客戶的關係,還可以使他們賺更多錢。
施紀軍說,從一開始他就已經做好了這次合併的計劃;事實上,早在3年前,兩家的中層相互之間就已經在參與真旅網後台的開發以及一些具體運營策略的討論了。
所以,這時候把不夜城國旅的400多名員工併入真旅網,雙方對員工的融合問題並不擔心。
從2億到100億?
那麼,合併前後,對於真旅網而言,又有何變化?
作為國內最大的機票代理商之一,擁有非常強大的票務代理網絡資源,他們都有自己穩定的客源。
金鵬覺得,將這塊業務併入真旅網,讓這些票務代理通過真旅網的平台來操作,意味著真旅網可以在短時間之內,培養起一個非常強大的網上代理業務(B2B業務),這樣,就可以通過他們將我們的各種產品推給更多消費群體。
另外,在施紀軍看來,作為「最網絡旅行社」,真旅網下一步肯定還會推更多產品出來,比如景點門票、會議、出差、簽證等,有些很可能需要一些人工去做,這些內容就會通過不夜城來完成。
史習德向本報透露,隨著B2B業務的擴充,2011年,真旅網的營收目標是100億以上。而根據原來的計劃,真旅網自身今年的營收目標只是2億元。
但相對B2B,真旅網的宗旨還是做B2C市場。
作為「全網絡」旅行社,真旅網意在通過技術手段為消費者提供「最真實」的旅行產品信息,幫助航空公司、酒店等供應商更主動地把更多產品信息提供給消費者,並通過產品的隨意配搭組裝,讓消費者享受更優惠的價格。
據說目前已經有一些供應商,主動與真旅網合作。
金鵬認為,過去也可能會因為推廣做得不夠多,或者消費者的接受速度沒有那麼快,但這不影響他對真旅網模式的信心,「通過技術手段讓上游資源更有效利用,讓下游消費者獲得實惠,我相信這應該是行業的必然趨勢」。

  
  
自2009年上線以來,已經積累了幾十萬用戶。今年將是真旅網開始大力營銷的一年,他們準備斥資至少1個億來做市場推廣。
資金似乎並不是問題。2010年初,真旅網完成第一輪融資,從凱旋創投獲得500萬美金;去年底,在第二輪融資中,凱旋創投等又投入1000萬美金。
據瞭解,2011年下半年,真旅網將計劃進行第三輪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6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