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要再問我買咩嘢冧巴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42139

香港散戶炒股票,都喜歡用「冧巴」代替上市公司名稱,許多散戶每天只管在報章、電視、電台與各大傳媒,問專家攞貼士,所謂貼士,通常就是一個 代表一間上市公司的冧巴,再加上一組止賺與止蝕價,就可以買賣,他們可以完全不認識公司運作與估值高低,這種投資方法與賭波、賭馬等賭博項目無異,如果這 種方法能夠賺錢,實在是散戶的運氣。

在我網誌之中,經常有網友留言,買我呢隻冧巴嘅股票怎樣怎樣,那隻冧巴的股票又怎樣怎樣,其實在香港上市股票當中,我有九成以上都是不熟識,基本上 沒有資格給人投資意見,我來來去去熟識的上市公司,只有那一百數十間,你問我,我多數沒有好的答案給你,如果你問坊間專家,佢地可能會即時答到你,並發個 圖表分析,畫出一堆阻力線、支持線、什麼線交叉什麼線之類的東東,再加一組止賺與止蝕價,我真的佩服這班專家博學多才,不過散戶跟買通常輸多賺少。

我認為初學投資股票的朋友,如果沒有經濟、財務、會計等根基,也應該明白買股票是一種長線投資行為,買入一間上市公司的股票,就是成為一間公司的小 股東,只要買入的是優質企業,股價自然節節上升,並每年收取豐厚股息,如果散戶不懂股價高低,可以利用平均買入法或月供股票的方式儲蓄股票,年復年後,自 然保本增值。你們不相信嗎? 如果呢個方法行唔通,香港政府就唔會強制香港打工人士,每月都要供強積金,目的是令市民在65歲退休之後,有一筆可觀的財富養老,如果你發覺呢個強積金供 來供去都唔夠支持你退休使費,你可以自己做多一個股票投資計劃,我通常建議網友以大藍籌與指數基金為開始的投資目標,只要持之以恆,定能儲蓄致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5

我飯後就是要買飲料,別問我理由

2012-4-30  TCW



早上進公司一杯咖啡;中午吃飽飯 再跟同事去買杯珍珠奶茶;晚上下班走出公司,很自然的右手一抬,招來一輛計程車坐去赴約。這是很多上班族一天的寫照,但這些行為,一天花掉超過兩百元,力 道接近通貨膨脹一週所吃掉的錢!

人類九○%行為,受習慣支配

如果你想的是,我就趕快戒掉「喝咖啡」、「愛坐計程車」的習慣,後果,可能還會適得其反。因為,這並非「自我因循」(Self-herding)陷阱的最 佳解方。

「自我因循」的陷阱,談的是人的「習慣」。根據《習慣的力量》一書,我們每天九○%的行為都是被習慣所支配。當我們做一項新的活動時,大腦基底核紋狀體的 背外側會負責控制,當活動產生開心的感覺時,紋狀體背側的腦細胞,就會開始把這種開心、成就的感覺跟這個動作連結。在大腦不斷的加強這「活動」與「開心」 的感覺之下,習慣就形成了。十九世紀的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曾分析,「習慣只是大腦釋放電波時,建立的一條新路徑,爾後發生的刺激便很容易的循此路徑。」

那該怎麼避免這種大腦的「自動導航」行為?

第一步,透過記錄來發現這些習慣。認證財務顧問(CFP)陳敏莉就強調,來找她做財務諮詢的客戶中,並沒有真正很浪費的人,「只是我們面對的選擇太多了, 不知不覺就吃掉了很多收入。」記帳,是幫助你發現習慣的好工具。

指認出這些習慣後,下一步,不要試圖「戒掉壞習慣」,而是想著「我要建立新習慣」。

醫學及生化雙博士、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在《真原醫》這本書中就強調,不論你年紀多大,大腦自然可以發展出各種各樣的新神經傳導路徑,科學家把這種能力稱 作「神經系統可塑性」,也就是說,你隨時可以建立新習慣。

想省下咖啡錢,可以改泡茶

「只要從事新行動,停止思考舊習慣,習慣很容易就改變了,」楊定一說。過程中,重要的是不要去批判自己的壞習慣,因為越是在心中焦急的評判自己怎麼老是改 不掉這個習慣,你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在腦中強化這個習慣的神經傳導路徑,於是越想、越戒不掉!

舉例來說,要停止每天飯後買咖啡的習慣,不是吃飽飯規定自己馬上回公司,而是可以嘗試泡一包喜歡的茶葉,享受回到公司茶水間,熱水淋在茶葉上散發出來的茶 香味。想要停止每天都拖延到最後一秒才出門、不得不坐計程車的習慣,那可以嘗試享受坐在公車上,優閒觀察同車的人和公車才有的「制高點」風景。

「多想我們想做的,而不是不想要做的。每天嘗試找個安靜的角落,花幾分鐘時間,想像自己做新習慣的動作,」楊定一分析。根據美國行為心理學家雷須利 (Karl Lashley)研究,一種新行為至少重複執行二十一天,就會變習慣。

所以,別再懊惱自己為什麼會踏入這麼多花錢陷阱,而是想著,我該如何建立更好的習慣來取代。

我應該這樣做:1.盤點自己想戒掉的舊習慣。 2.花21天建立新習慣。3.常常想像自己做這個新習慣所帶來的愉悅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49

巴黎現場》麵包店員問我:你怎麼還敢走出來 法國做了什麼 竟一年遭次恐攻?

2015-11-23  TCW

十一月十三日,巴黎有史以來最血腥恐怖的黑色星期五。這一晚,七起槍擊、六起爆炸案,奪走了一百二十九條人命,震驚全世界。

《商業周刊》採訪團隊第一時間前往現場,靠近事發區域的街上,少了行人與遊客,多了荷槍實彈的迷彩服軍人與武警。知名景點如羅浮宮、艾菲爾鐵塔、拉法葉百貨公司等鐵門深鎖,每十到十五分鐘,就有警車與救護車的急促警鈴呼嘯而過。

巴士底廣場,一面牆上用紅色噴漆塗鴉著「以色列罪惡」(Israel Criminel ),路旁蹲坐著一位伊斯蘭遊民老婦人,大聲咒罵著路人。

早上九點,記者走進知名麵包店「Paul」,問一位五十多歲白人媽媽級店員:「你們怎麼還敢開門?」她看了記者一眼,反問:「你怎麼還敢走出來?」

計程車上,一位第三代移民的奈及利亞裔司機,聽到記者問到恐怖攻擊,先是很激動的說:「我們很憤怒、非常憤怒!那些人(指恐怖分子)都該死!」

它境內有近500萬穆斯林,歐洲最多今年一月巴黎才剛發生《查理週刊》血案,短短十個月又發生這起「黑色星期五」連環恐怖攻擊案。今年以來法國至少出現九次恐攻,這些案件大多有法國本土穆斯林參與其中。為什麼受害的都是法國?這些法國本土的穆斯林,又為何如此痛恨他們生長的國家?

這要從大環境說起。為彌補勞力短缺,法國一九五〇年代開始從北非等國招募大量穆斯林外勞,一九七三年允許這些外勞返回原籍,不過因故未能實現。後來基於人道立場,法國政府允許這些外勞家屬可移民法國,此後穆斯林絡繹不絕湧入。

目前法國有近五百萬穆斯林,歐洲排名第一,占該國人口七.五%。融合這一大批宗教、種族皆不同的族群,就成了法國最重要的問題。

法國政府的族群融合政策,主要是基於「世俗主義」 (Laicite)。這是對過去羅馬天主教廷宰制個人的一種反抗,其內容是禁止個人在公共領域表現其宗教行為。

法國政府希望透過世俗主義,把不同宗教的移民都融入本國文化,擺脫原有身分,培養一致的法式偏好,最後達到「認同法國」的目的。

它要婦女摘頭巾、學校供豬肉餐但這種「世俗主義」原則,在穆斯林看來卻逐漸變成一種有針對性的歧視之舉。

例如二〇〇四年開始,法國禁止個人在學校穿戴宗教服飾,二〇一〇年立法禁止婦女在公開場合戴頭巾。近年來部分城市的學校開始不提供無豬肉餐。

今年一月《查理週刊》血案,源自該雜誌刊登諷刺伊斯蘭先知的漫畫。法國政府認為這是世俗主義「沒有宗教能免於被批評」的例子,穆斯林卻認為這是針對伊斯蘭數的侮辱。

世俗主義政策的受害者,大多數也都是穆斯林。

今年三月有八名蒙彼利埃的穆斯林女學生,因為穿著長裙,被學校要求改變穿著。據法國反穆斯林歧視組織的調查,去年共有一百三十名女學生,因為服裝違反世俗主義原則,被學校遣送回家。

巴黎近郊的特拉普鎮(Trappes),因為警方盤查一名戴著面紗的女子,該女子的丈夫以暴力反抗,後來引發當地穆斯林民眾反彈。

法國當權者並非不知這些政策會激化與穆斯林的矛盾,只是一方面他們堅持「移民須認同法國」的理念,另一方面,法國民眾也恐懼伊斯蘭教——法國《世界報》(LeMonde)二〇一三年的一份調查顯示,有超過八成及七成的法國民眾認為,天主教和猶太教能和法國社會相容,但認為伊斯蘭教和法國社會相容的法國民眾只有四分之一。

這被部分政治人物用來當成吸引選票的工具,近來一部分城市的學校取消無豬肉餐,拒吃的穆斯林學童就只能餓肚子,不然父母就要把孩子送到私校去。這個針對穆斯林的舉動受到法國前總統薩科齊的支持——他正打算競選二〇一七年的總統。

它害穆斯林遭歧視,變恐怖分子許多年輕穆斯林雖在法國土生土長,說得一口流利法語,卻無法得到法國主流民意認同,在政策上又受到歧視,一經煽動就很容易成為恐怖分子。法國參議院今年四月一份報告指出,赴敘利亞及伊拉克參加伊斯蘭國(IS)聖戰的歐洲人超過三千名,其中近半來自法國。法國監獄關押囚犯中,有七成是穆斯林,遠高於其人口比率。《華盛頓郵報》稱法國監獄已成激進主義溫床——今年犯下《查理週刊》血案的兩個槍手,即是在獄中結識。

「世俗主義」原是想擺脫宗教加諸於個人的桎梏,如今卻成為穆斯林遭到歧視的根源。社會學家杜白特(Francois Dubet)今年十月對英國《衛報》表示,世俗主義如今成為宣傳「法國屬於信仰基督敦的白人」的一種方武,有些人要求每個法國人分享一樣的價值觀,其實足想表達「我們不想要穆斯林」。此外,法國世俗主義堅持每個人要「吃一樣、穿一樣」,一個不具名的小學校長認為,學校教孩子須尊重別人的不同,但這些世俗主義卻「毀了我們所教的一切。」

另一問題是:當權者想以世俗主義達成「移民須認同法國」的目標,是否還有意義?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教授沈旭暉認為,歐盟各國人口流動已幾無關卡,像比利時境內就有不少來自歐盟其他國家的人口。這種現況下,法國政府再談「國家認同」,不但不切實際,也和歐盟一體化的大方向背道而馳。

以結果來看,法國推動的族群融合政策,很難說得上成功。十年前巴黎郊區曾發生暴動,滋事者多為非裔青少年,他們家族在法國已生活數代、說流利的法語,卻受到主流社會排擠。十年過去了,法國種族問題仍無任何改善,如今在巴黎近郊以移民為主的區域,仍是白人勿進。

《商業周刊》記者在現場,採訪在巴黎擔任壽險業務的迪阿米諾(JeromeD'Amario)。他認為,真正被歧視的,是沒有錢的人,「只是他們剛好也蒙面、戴頭巾。」大部分伊斯蘭移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收入很低,很難從底層往上爬,要怎麼樣在主流社會中生存,「他們現在還找不到路。」

它的民意,加速向反移民勢力靠攏這次恐怖攻擊事件,將會加速法國民意向極右勢力靠攏。法國下個月將舉行大區選舉,這是二〇一七年總統選舉的前哨戰。在這次恐怖攻擊前,「國民陣線」的民調排名第二,其領導人勒龐(Marine LePen),是個強烈反移民的政治人物。在這次恐怖攻擊後,她說法國應該「殲滅」所有伊斯蘭激進分子。「國民陣線」得票率,預計將因這次恐怖攻擊而更加成長。隨著反移民極右勢力當權,法國種族融合將更難見效。即使法國能以武力消滅如「伊斯蘭國」的外敵,但內部穆斯林無法融合,恐怖攻擊的風險不會就此消失。

法國以外的歐洲各國,也面臨類似問題:在這次恐怖攻擊後,波蘭已宣佈不再接受歐盟的難民配額。在難民聚集的法國加萊地區,也發生難民營遭縱火攻擊。移民與當地民眾矛盾,將因這次事件更加激化,這將是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各國未來的最大隱憂。

撰文者楊少強、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05

共享單車創業者:別再問我能不能掙錢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2/162051.shtml

共享單車創業者:別再問我能不能掙錢了
周路平 周路平

共享單車創業者:別再問我能不能掙錢了

顏色不夠用了,這是當下共享單車創業者和投資人所面臨的一個窘境。

顏色不夠用了。

這是當下共享單車行業的創業者和投資人所面臨的一個有點荒謬的窘境。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發酵,共享單車已經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市場,而這個市場也在急劇變化。

掙不掙錢,誰在操心?

“共享單車是一件美好得不能再美好的事情。”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對創業家&i黑馬道出了共享單車火爆最淺顯的原因:降低城市擁堵,運動健康,減少霧霾。相比於滴滴需要與各種既得利益者之間的博弈,共享單車幸福得不能更多。

而與資本競相角逐的場面同時出現的是,地方政府也對共享單車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甚至專門提及了摩拜單車。

此時,媒體和用戶都開始抑制不住好奇與熱情,樂此不疲地幫著共享單車平臺算賬,而這些算法看上去多少有些簡單粗暴。事實上,這些被平臺們看成是商業機密的數據,極少有外人知曉真實的情況,而每一個人都喜歡根據本就不靠譜的數據做二次加工,然後得出一個看似靠譜的結論。

“掙不掙錢是我們創業者該思考很多,咱們媒體朋友和用戶們就不用太關心這個問題啦。”李剛似乎被問得太多次了,他已經可以編出一段正確的廢話來應付媒體的詢問,這些話術里包括大數據、遊戲導流、單車延伸出的本地生活服務等等。

在他看來,投資人只關心交易頻次、是否剛需以及用戶價值。而任何商業模式都需要經過檢驗,現在在這麽早的情況下,談論這個事情為時尚早。投資方也一再強調,這個市場真正興起,還不到一年時間。

最早被這個問題折磨的是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已經好幾次被帶到坑里,後來幹脆說“如果失敗了,就當是公益”。其實,她也同樣多次向外界表達不用在賺錢問題上這麽心急。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有著日訂單上千萬的企業,都不需要擔心掙不到錢。

創業者和投資方在掙錢上的不急不躁,也在於共享單車市場少有的高頻。據ofo官方披露的最新數據,其單日交易量已突破1000萬。目前,只有像阿里、滴滴、美團等企業達到了這個交易數字。不難發現,對於這些有事沒事就搞免費的共享單車而言,掙錢遠不是當下該憂慮的問題。

正如ofo和小藍單車投資方、真格基金副總裁顧旻曼所言,資本上的拉鋸戰終究會結束,共享單車跟過去的出行有一點不同,就是只要你運營得法,在商業上面是可以盈利的。這是任何一家在戰場中可能活得很久的原因。

即便在四五線城市做共享單車的小創業公司,依然在義無反顧地進入。據悉,創業家&i黑馬曾報道的那位莆田共享單車創業者已順利渡過早期的難關。

別忘了,當年千團大戰,很多地方團購網站沒能壯大,但卻成了美團的地方站,看來,將來賣給行業巨頭也不是沒有可能。

 顏色不夠用,競爭在加碼

如何掙錢先不說,但能清晰看到的是市場競爭確實在加劇,隨著不同玩家進入共享單車跑道,互相之間的摩擦也在不斷升級。這場不同顏色自行車的較量被戲稱為“彩虹大戰”。

起初是在融資和公關層面的較量。基本上是摩拜單車和ofo交替公布融資輪次,隔三差五就有消息發布,雙方完成的融資輪次都已超過D輪,整個共享單車行業完成的融資金額也超過80億元,資本層面的競賽有目共睹。而最新的消息是,小藍單車的新一輪融資也接近尾聲,融資金額或在1億美元左右。

運營上的比拼同樣存在。共享單車的用戶已經免費騎行了半個多月,基本上是摩拜單車和ofo會同時用戶推送免費騎行的短信,前後不差半個小時,而免費的理由就像今日頭條的廣告一樣隨意。以至於有段子調侃道:如果你身邊有投共享單車的VC朋友,記住一定要對他好點。人家不遠萬里來中國做公益,為拯救中國自行車產業殫精竭慮,為提高中國國民素質做出了不懈努力。

明面上的競爭之外,更激烈的競爭在背後的供應鏈環節。

去年七八月份,李剛告訴身邊人一條“生財之道”:你把所有的錢拿去買鳳凰、永久的股票,肯定會漲。李剛的判斷來自於他對行業的切身感受。

大概一年前,一臺自行車的組裝費只需要30塊錢,半年前,變成了60塊錢,現在則需要80塊錢,“太屌了,就這樣(自行車廠)還挑三揀四”。

這種局面此前難以想象。在做小藍單車之前,李剛做野獸騎行,按理都是甲方身份,廠商們要巴結他們,“恨不得一天給我打多少個電話,逢年過節給我送禮,我家的茶葉都擺滿了,喝不過來。”

而去年年中,市場風雲突變,共享單車突如其來的火爆打亂了整個市場,一個原本逐漸沒落的市場迎來了第二春,甲方要花錢求著自行車廠開足馬力生產。小藍單車專門派了一位高級副總裁駐紮在工廠里,這個工廠的產能有限,但掌控著他們的關鍵零部件生產。

他們還需要和友商競爭,讓有限的產能最大程度地向自己傾斜。“跟菜市場大媽買菜那個壯觀場面相差無幾。”李剛對創業家&i黑馬說,上遊供應鏈的競爭像一部勾心鬥角的宮廷戲。已經有友商開始在接觸他的自行車組裝廠,小藍單車的背後有六家自行車組裝廠,其中一家已經被友商挖了墻角。

3月15日當天,小藍單車在北京四惠東地鐵站的十幾輛自行車,被人雜亂地丟到了墻角,而原來位置被擺上了另一家平臺的共享單車。李剛在朋友圈中寫道:“十分渴望公平競爭”。5天後,同一個地方,這一幕再次上演。李剛去查看了監控,發現兩次都是同一位穿著制服的老大爺所為。

共享單車還有機會嗎?

第一梯隊領跑,後發還有優勢?

李剛給創業家&i黑馬的答案是:有!他認為,這個市場還處於方興未艾的階段。

他的依據來自於一組數字的支撐。北京現有的共享單車30多萬輛,他判斷,北京可以承載100萬輛共享單車,還有兩到三倍的增長份額。

2017年春節後,李剛特意跑到人口數量在50萬到100萬小城市調研,發現只要存在有樁單車的地方,用戶也對共享單車存在需求。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報道,2016年共享單車總計投放數量超過200萬輛。2017年,預計投放總量將呈現井噴式增長,極可能接近2000萬輛。而每年中國生產內銷的自行車達到2500萬輛,李剛看來,除了專業運動自行車,人們不再需要購買自行車,大部分需求都將由共享單車滿足。

更加切身的體會來自自身。小藍單車在北京投放了8萬輛自行車,但李剛依然覺得在街上看不到多少輛是自己的車。“基本上在東邊,西邊和北邊、南邊都比較難看到。”他認為合理的狀態是在北京投放20萬輛,用戶能在50米內找到。

作為第二梯隊的選手,小藍單車的突圍策略是單個城市打透,在一個城市做到前兩名之後,再去擴展新的城市。在全國範圍內的單車投放總量比不上摩拜單車和ofo,但盡量在進入的城市里保持足夠的數量。目前,小藍單車自稱在深圳已經投放了10萬輛自行車。

雖然整個市場熱鬧無比,媒體統計出的共享單車App一個屏幕都放不下。但投放數量在數萬規模的企業只有五六家,除了第一梯隊的摩拜單車與ofo的投放數量超過一百萬外,小藍單車、小鳴單車和優拜單車等大多在幾萬輛到幾十萬輛之間。

摩拜單車投資方、祥峰資本合夥人徐穎表示,“(共享單車)會維持一段時間的競爭很正常,因為這塊市場很大,遠沒有說幾個玩家要怎麽樣瓜分市場的程度。我們也從數據上發現,這是一個增量市場。”

投放速度將在今年急劇加快。據悉,摩拜單車與ofo都將在今年完成上千萬輛自行車的投放。而小藍單車的目標是在今年3月份投放30萬輛,4月份投50萬輛,5月份投80萬輛,年內完成600萬到800萬的投放。

顧旻曼則認為,“今年車的密度,包括車相關的管理會更上一層樓,共享單車做的更多是增量市場。”

李剛更是為後來者進入找到了理論支撐,他發現兩個在互聯網世界盛行的概念開始失效。

一是線上的流量為王開始失效,互聯網行業的流量在線上,但共享單車在線下,有自行車才有流量,95%以上是線下導入,而線上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來自廣告拉動。也就是說用戶不會因為看了你的廣告,而去專門找你的車騎,但他們會看到路邊的車直接掃碼騎走。

二是產品沒法叠代。移動互聯網時代講究小步快跑,快速叠代,產品有bug,可以讓程序員修複,完善用戶體驗。但自行車投放之後出現問題,很難再收回完善。即便回收,改造的成本也相當高昂,基本上失去了叠代的價值。

ofo因為機械鎖的問題一直為人所詬病,造成大量的免費使用。而第一代摩拜單車盡管造價高昂,卻被批評為設計過度,這一點甚至摩拜單車自己也承認,後來也沒有再繼續生產投放,而是以更加輕便和低價的lite版替代。

李剛認為,今年七八月份將由產品帶來市場第一個拐點,如果一味通過商業模式和速度來贏得戰場並不會持久,隨著雨季到來,大量鐵車架的自行車走向不可逆的退市,“先贏不算贏”。

不過,不管誰贏,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街頭上大量出現的單車顯然讓管理部門措手不及。尤其是地鐵口成為各方必爭之地,阻塞交通,威脅交通安全的現象時有發生。各地政府也在共享單車野蠻生長了一段時期後,開始出手整治。

3月20日,北京西城區要求摩拜單車和ofo不得在長安街等10條街道停放共享單車。更早一周前,上海發布了《共享單車標準(討論稿)》,標準中強調,3年車輛強制報廢,具備遠程監控和定位功能,以及投入運營的共享自行車的完好率應不低於95%等等。

自O2O泡沫破滅以來,我們很久都沒見過像共享單車創業者這麽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

且行且珍惜。

共享單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72

職場慧眼:你點問我點答

1 : GS(14)@2012-05-03 23:52:2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63029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17

首度講《歌手》事件致抑鬱軒仔:好多人問我食藥未

1 : GS(14)@2017-02-07 05:16:01

張敬軒昨晚現身奧海城,出席有份配音的電影《LEGO蝙蝠俠英雄傳》首映,同場還有陳倩揚、姜皓文等人。軒仔早前為湖南衛視《歌手2017》錄影了一集,可惜最後被飛出節目,之後他一直沒開腔回應,直至昨日凌晨,他忽然在其新歌《下次愛你》的網上音樂平台留言,透露錄這首歌前一晚,他剛知道會「被消失」。


「唔煩就假嘅」

昨晚軒仔受訪時提到在Instagram的留言,他說:「其實因為公司同我講首歌要上架喇,咁錄歌嗰時又真係知道節目被抽起嗰日,所以希望用呢件令大家知道件事係咁,唔煩就假嘅,估唔到會牽連大波,令屋企人、歌迷同公司都擔心我,上一個節目平地一聲雷,好多過程唔知點講,但對我嚟講係一個小故事。」軒仔指沒有刻意了解被飛原因,又謂節目組當日好有誠意邀請他,他被感動才參與節目。有指他在微博寫愛國論仍被飛起?軒仔說:「我只係重申自己係中國人,雖然?家係香港人身份,咁香港人都係中國人啦。」是否節目組要求?他續謂:「唔係要求,係嗰時好多聲音,14年要講嘅都講晒。」不過,問軒仔文章是否出自他手筆,節目組可有參與意見?他苦笑謂:「細節我都唔記得,對於節目得失,唔會睇得太重,今次有林憶蓮,抱住追星去做。」



■陳倩揚一家昨晚去看首映。

■姜皓文表示跟魯芬都算熟朋友,覺得離世消息好突然。


「困擾好多年」

至於傳他抑鬱症發作?軒仔認為有必要澄清:「關心我係好,但呢個名困擾咗好多年,傳媒冇查詢我本人同問公司,好多人問我食藥未,有冇睇醫生,覺得好怪,要澄清,令好多人擔心,呢件事冇影響情緒。」他還笑說屬猴的他已過本命年了,今年一切會好。採訪:盧妹攝影:葉君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207/199198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870

【動畫】怪獸新娘訂姊妹十誡:唔准瘦過我 剪髮要問我

1 : GS(14)@2017-03-23 06:51:16

結婚是人生大事,不少女士為了有個夢幻婚禮出盡法寶,往往與身邊的人產生磨擦。外國有位「姊妹」就分享新娘子對「姊妹團」訂下的十誡,部份是否令你感到似曾相識?雖然距離婚禮仍有半年,但新娘子早已向「姊妹團」發通牒。「姊妹團」在收到通牒後3周須過磅,新娘子說:「我本人非常渴望在感恩節後,給我身體一些時間去忘記吸收了甚麼,故我想我會給你們一些緩衝空間。」新娘子講明「無人可以比新娘更瘦」,「所以凱莉(Kelly)及莉齊(Lizzie)會接受蛋白增磅膳食直到5月為止。我會叫營養師打給你交代詳情」。除了體重,新娘子對「姊妹團」的外觀同樣重視,假如有人計劃剪髮或染髮,就須事前遞交計劃書;直到大日子之前,「姊妹團」須暫停所有紋身大計,而已有紋身的人會獲個別通知如何短暫移除紋身。「姊妹團」的睡眠時間亦須嚴格執行,「我絕對不容許你們有下垂、浮腫雙眼。我肯定你們都明白的」。在服裝方面,新娘子希望「姊妹團」穿上配好的比堅尼,而為了確保最佳效果,全部人不得有醜陋的泳衣曬痕,故在婚禮前「姊妹團」須穿無帶泳衣。「為了確保你們看來可愛又明亮照人,而不是又紅又像爬蟲類」,新娘子要求「姊妹團」好好搽防曬。講完外表及服飾,新娘子提醒「姊妹團」如要致辭「須在婚禮前不少於4周提交內容」,好等她有時間修改及批准,更提到「我們都知道泰勒(Taylor)的婚禮發生了甚麼事」。至於有關婚姻的大小活動,新娘子要求「姊妹團」全數出席,只會在個別情況下作出例外。新娘子最後提到「只是開玩笑而已,婊子們!嗯,有點吧,愛你們。」究竟以上內容,有多少點是認真,又有多少點是說笑,也許只有新娘子和「姊妹團」最清楚。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3/199676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500

職場慧眼:問我?

1 : GS(14)@2017-04-13 00:23:02

「Son姐:你好,我有一事想請教你的意見。我畢業後做了buyer幾年,對這一個工作感到有一些厭倦,希望在年輕時換一換工作類型。但個人沒有其他專長的地方,已知道薪金將會被減低不少,想看看你有甚麼意見。」你這樣hea住斷估問,我如何認真對待都只能是靠估答。連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怎樣的時候,你不會以為我這個對你毫無認識的陌生人能為你指點迷津吧?睇相算命都最少有你生年八字,我要是能無中生有豈不生神仙?畢業後出來社會工作頭幾份工都還在摸索階段很正常,只有極少數人在大學階段經已清楚知道自己的志向興趣。在這極少數當中,不惜代價勇於追求堅持追隨自己夢想的更加少之又少。所以你不必自責,但你必須要好好反思反省,不能這樣求其是但漫無目的地浪費青春時間下去!如果做一份自己有興趣嘅工作做一輩子都不會厭倦,這份工作對你真的一無是處?最低限度你總會從中知道自己的弱項,對甚麼最不感興趣、對甚麼最有興趣,有助你縮窄範圍,知道下一步該作一些甚麼新嘗試。老老實實,目前這份工作你真的有把握機會好好嘗試把它做好過嗎?工作當然有很多類型,但你先要搞清楚你自己屬於甚麼類型。講到明專長,就是長時間專注地做同一件事,你都沒有做過這樣的投資,怎可能奢望會有回報?反過來說,只要你肯花時間鑽研不斷努力,假以時日,日子有功,慢慢地漸漸地就會有專屬於你的專長。人生肯定會有高低起伏,通往成功的路從來荊棘滿途,但作為一個年輕人不是應該渾身是膽滿身是勁才是的嗎?搞甚麼鬼你如此沒精打采半條人命似的?你還要讓自己頹到幾時?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12/199876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2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