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港最貴未補價居屋雅濤閣每呎直逼$13,000
1 :
GS(14)@2018-02-04 23:54:44【本報訊】資助房屋陷瘋狂,單日誕最少5宗樓王。香港仔雅濤閣一個頂層兩房單位,成交呎價直逼1.3萬元,成為全港呎價最貴未補價居屋。鴨脷洲利東邨及沙田博康邨,齊創港島及新界區呎價最貴未補價公屋之巔。記者:朱連峰
房委會公佈,今年1月全港錄113宗居屋第二市場買賣,較去年12月134宗少16%。香港仔雅濤閣1座頂層F室,實用422方呎,兩房間隔,成交價538萬元,呎價高達12,749元,打破屋苑去年5月錄得的每呎12,395元舊紀錄,登上全港呎價最貴未補價居屋王寶座。單位市場放盤約個半月,原叫價550萬元,有裝修,以交吉出售。賣方2012年以240萬元買入,獲恒生銀行提供九成半按揭上會,貸款228萬元。當日付12萬元首期買樓,6年後賣樓賺298萬元。鴨脷洲公屋利東邨一個中層單位,成交價310萬元,呎價高達8,136元,成為港島區呎價最貴未補價公屋王,全港則排第二位,僅次於長沙灣李鄭屋邨呎價9,013元。
利東邨博康邨齊破頂
沙田博康邨一個實用490方呎中層戶亦以350萬元易手,呎價高達7,143元,打破青衣長安邨同月造出的每呎7,133元紀錄,成為新界歷來呎價最貴未補價公屋王。消息指,單位為博泰樓中層20室,屬遺產貨,叫價350萬元,最終零議價易手。鄰近港鐵大圍站、盛產居屋王的沙田大圍富嘉花園再誕樓王,消息指3座頂層E室,實用484方呎,兩房間隔,剛以656萬元售出,呎價13,554元,成區內歷來最貴兩房居屋。同區海福花園1座高層E室兩房戶,實用409方呎,以595萬元成交,呎價14,548元貴絕沙田居屋。屯門則罕見低價成交。山景邨景富樓一個頂層公屋戶,實用423方呎,居二市場僅售108萬元,呎價2,553元,比屋苑本月居二市場平均呎價逾4,000元,竟賣平36%。祥益地產胡志偉表示,單位低價出售並非凶宅,此座屬H形公屋,頂層不設電梯,要行一層樓梯,故較少人問津。單位去年10月放盤,原叫價140萬元,月中更一度反價近三成至180萬元,其後多次減價,至12月底已減至110萬元。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2/20293295
一日五上車盤破頂 沙田河畔額印貨實呎直逼2萬
1 :
GS(14)@2018-03-06 09:50:28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642&issue=20180306
【明報專訊】上周公布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在樓市方面未有太多着墨,買家入市信心加強,當中各類型上車屋苑,包括公屋、居屋及私宅均錄得新高價成交。沙田上車屋苑河畔花園一伙中低層單位,實呎直撲2萬元,貴絕區內上車盤。另馬鞍山公屋恒安邨一伙高層戶樓價亦直逼500萬元,膺馬鞍山公屋王。
不足年半帳面升值三成
繼日前沙田偉華中心2房單位首破600萬元大關後,市場消息指,同區河畔花園A座中低層8室,實用面積242方呎,新近以470萬元成交,實呎19,421元,打破沙田第一城上月底以實呎19,366元所創下的沙田上車盤最高呎價紀錄,成為區內呎價最貴上車盤。原業主2016年11月以364萬元買入,3年額印期尚未屆滿,持貨不足1年半轉手,帳面升值29%,即使扣除10%辣稅、即約47萬元稅款後,帳面仍賺59萬元或16%。
天晉一房再破700萬 實呎逼2萬
將軍澳受新盤帶動,同區天晉IIIA期一房再錄逾700萬成交,實呎更逼2萬元貴絕將軍澳一房戶。
中原地產副分區營業經理伍錦基表示,天晉IIIA期2A座中層B室,實用面積352方呎一房間隔,以703萬元成交,實呎19,972元,呎價貴絕將軍澳一房戶。原業主2014年9月519萬元買入,持貨3年多,帳面獲利184萬元或三成半。
YOHO TOWN兩房逼700萬破頂
另主打2房戶的元朗上車屋苑YOHO TOWN,中原地產分區營業經理王勤學表示,YOHO Town 8座中層C室,實用面積461方呎(建築595方呎),兩房間隔,叫價710萬元,減至698萬元沽出,仍創出屋苑兩房單位新高,實呎15,141元(建呎11,731元)。原業主2014年4月以446萬元買入,帳面獲利252萬元,4年升值約57%。
恒安邨近500萬膺馬鞍山公屋王
資助房屋方面,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馬鞍山恒安邨恒海樓高層20室,實用489方呎,上月以498萬元(已補地價)易手,實呎10,184元,以成交價計膺馬鞍山公屋王;原業主2013年底以已補價310萬元買入,持貨4年多,帳面獲利188萬元或61%。另世紀21聯誠物業董事謝寶昭表示,藍田康柏苑F座高層6室,實用401方呎(建築514方呎),成交價530萬元(已補地價),實呎13217元(建呎10,311元),呎價創屋苑新高。原業主早於1993年以64萬元(未補地價)買入,預料扣除補價後仍獲利不俗。
明報記者 謝穎怡